第九版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 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等,有 时还可能出现咳嗽、咽喉炎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 因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 迟等因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接种相 关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消化系统 疾病的发生。
04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 析
案例一:急性胃炎
总结词
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饮 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对 于儿童来说,饮食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暴饮暴食、 食用生冷食物等。此外,感染也是急性胃炎的常见原因 之一,如细菌、病毒等感染。急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 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呕 血、黑便等症状。治疗急性胃炎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 药物治疗等,同时需要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
05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针对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新药研发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 的新药被研发出来,用于治疗各种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这些新药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 ,能够更精确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针对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常见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已有一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新药的研发为儿科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疾病的 预后和生活质量。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本章内容重点主要是腹泻病和液体疗法;一、解剖生理特点1. 解剖特点:(1)口腔:①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及吞咽功能;②但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够发达,口腔黏膜干燥,因此易受损伤和局部感染;③3~4个月时唾液分泌增加;④婴儿口底浅,常发生生理性流涎;(2)食管: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3)胃:①胃容量:新生儿30~60ml,1~3个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②婴儿胃略呈水平位;③幽门紧张度高,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4)肠:①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对消化有利;②婴幼儿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5)肝;2. 生理特点(1)胰腺①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②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淀粉酶;③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2)肠道细菌①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岐杆菌占绝对优势;②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③婴幼儿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3)健康儿童粪便①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较较稀薄,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pH 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添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②人工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 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大便1~2次/日,易发生便秘;③混合喂养儿粪便:喂食母乳加牛乳的婴儿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色;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每日1次左右;二、小儿腹泻病1. 病因★(1)易感因素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②生长发育快,胃肠道负担重;③胃酸和消化酶分泌↓;④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SIgA均较;⑤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⑥人工喂养;(2)感染因素①病毒;②致腹泻大肠杆菌;③空肠弯曲菌;④耶尔森菌;⑤真菌;⑥寄生虫;(3)非感染因素①饮食因素:喂养不当可、过敏性腹泻、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②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2. 临床表现(1)临床分型:①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②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的腹泻;③慢性腹泻:病程>2mon的腹泻;(2)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伴腹痛;(5)抗生素诱发的肠炎:(6)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感染、物质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3. 诊断与鉴别诊断(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①“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mon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②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①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显微镜检查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②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暗红色糊状,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4. 治疗与预防(1)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病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2)急性腹泻的治疗①饮食疗法;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口服补液盐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总渗透压为310mmol/L;a)口服补液量: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 ml/kg,中度脱水约80~100 ml/kg,于8~12 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意口服;b)禁忌症:新生儿和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不宜采用;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液体疗法)3°药物治疗:a)控制感染;b)肠道微生态疗法;c)肠黏膜保护剂;d)避免用止泻剂;e)补锌治疗;三、液体疗法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1)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这是因为间质液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2)体液的电解质组成:血浆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K+、Ca2+和Mg2+,其中Na+占90%以上;血浆主要阴离子为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是Na+、K+、Ca2+和Mg2+,其中Na+占78%以上;阴离子以蛋白质、HCO3-等为主;2、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3、脱水: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出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1)按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2)按脱水性质4、其他症状:(1)代谢性酸中毒:①轻度酸中毒,HCO3-为13~18mmol/L;②中度酸中毒,HCO3-为9~13mmol/L;③重度酸中毒,HCO3-<9mmol/LHCO3-,表现为唇周灰暗或口唇呈樱桃红色,精神萎靡,呼吸深长等;(2)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延长,U波增大;(3)低钙、低镁血症:血钙<1.85mmol/L,血镁<0.58mmol/L,二者常同时存在,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手足抽搐、惊厥或口唇痉挛;5、小儿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配制6、液体疗法的补液量: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1)生理需要量和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在开始补充累积损失量后,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损失大多继续存在,这种丢失量依原发病而异,且每日可有变化,必须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损失量用类似溶液补充;7. 补液思路★:(1)判断脱水的程度:①轻度:皮肤稍干,弹性尚可,尿量稍少;②中度: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③重度:昏迷,尿量极少,休克,有周围循环障碍;(2)判断脱水的性质:①低渗:<130mmol/L;②等渗:130~150mmol/L;③高渗:>150mmol/L;(3)补液总量:①轻度:90~120ml/kg②中度:120~150ml/kg③重度:150~180ml/kg(4)补液的速度:①累计损失:8~12ml(kg•h),8~12h补完;②生理+继续丢失量:5ml/(kg•h),12-~16h补完;(5)补液的性质:低渗脱水高张补,高渗脱水低张补:①低渗:2/3张;②等渗:1/2张;③高渗:1/3张;(6)张力的计算方法:①含钠的等渗液有: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②张力=含钠等渗液/液体总量;例:一脱水的患儿补液为0.9%氯化钠200ml,那它的张力为200/200=1/1,等渗液就是一张;1°2:3:1液的张力是2份0.9%氯化钠,3份糖,1份1.4%碳酸氢钠=2+1/2+3+1=1/2张;2°4:3:2液的张力是4份0.9%氯化钠,3份糖,2份1.4%碳酸氢钠=4+2/4+3+2=2/3张;3°2:6:1液的张力是2份0.9%氯化钠,6份糖,1份1.4%碳酸氢钠=2+1/2+6+1=1/3张③盐:碱=2:1④对于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0ml/kg等张含钠液,30~60min输完;(7)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酸补碱;8. 具体方案:(1)★第1天补液:①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 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 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 ml/kg;②溶液种类:1°等渗性脱水用1/2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2°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③输液速度:1°快速扩容: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0 ml/kg等渗含钠液,30~60 min内快速输入;2°补充累积量: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一般在8~12 h内补完,约每小时8~10 ml/kg;3°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脱水纠正后,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 h内补完,约每小时5 ml/kg;④纠正酸中毒: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对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扩容;即5%碳酸氢钠量(ml)=—BE×0.5×体重(kg),然后稀释成1.4%碳酸氢钠-BE为碱剩余的绝对值;⑤纠正低血钾:见尿补钾;浓度不应超过0.3%;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应少于8 小时;切忌将钾盐静脉推入,一般静脉补钾要持续4~6 天;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⑥纠正低血钙、低血镁:出现低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 ml/kg,最大量≤10 ml)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低血镁者用25%硫酸镁深部肌肉注射症状缓解后停用;(2)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量(防止发生新的累积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将这两部分相加于12~24h内均匀静滴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①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② 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3~1/5 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是按“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 张含钠溶液补充;③仍要注意继续补钾和纠正酸中毒的问题;。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1)调整饮食 无呕吐者,限制饮食 呕吐严重者,应暂禁食4~6小时,然后限制饮食
病毒性肠炎有双糖酶缺乏,暂停乳类, 改为豆制代乳品、发酵乳或去乳糖奶粉
液体疗法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 越多
年龄
足月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78 70 65 55~60
试题举例
例:男,1个月,出生体重3.5KG,呕吐1周,生后3周左右
开始溢乳,逐日加重呈喷射性呕吐,奶法带凝块,不含胆
汁。查体:体重3.5KG,皮肤轻度黄染,前囟稍凹,心肺无
异常,上腹部蠕动波,右季肋下肿块,质较硬,光滑,移
动,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喂养不当
B. 胃食管反流
C. 幽门痉挛
D.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二)食管 (三)胃 (四)肠及细菌 (五)肝 (六)消化酶 (七)婴儿粪便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一)临床表现
1.呕吐 无胆汁性喷射性呕吐,本病主要症状
2.胃蠕动波 3.右上腹肿块 特有体征,诊断 4.黄疸、消瘦、脱水等
(二)辅助检查 1.腹部B超
2.X线钡餐检查 幽门胃窦呈典型的鸟嘴状改变, 官腔狭窄如线状 (三)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
高渗性
>150 极明显
正常或稍 低
试题举例
例:低渗性脱水危及患儿生命的常见情况是 A.低钾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血量休克 D.代谢性酸中毒 E.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2015
答案 C
试题举例
例:女婴,8个月。发热、呕吐、腹泻、少尿2天。 查体:哭无泪,眼窝、前囟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呈花纹状。 心音低钝,四肢末梢凉。 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未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见脂肪滴。血清 钠135mmol/L。患儿的脱水程度属于 2015 A. 中度等渗性脱水 B. 中度高渗性脱水 C. 重度低渗性脱水 D. 重度等渗性脱水 E. 中度低渗性脱水 答案 D

儿科学(第九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九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全消化道 跳跃式
克罗恩病
主要在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内镜特征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相对好
可控制,不可治愈
可控制,可治愈
更大
掌握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了解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发生机制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临床表现
呕吐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e食管 食管外症状
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7. 肠道细菌: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菌群失调 8. 粪便:胎便/人乳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涎
新生儿胃模式图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最常见:A.轮状病毒B.诺沃克病毒C.埃可病毒D.腺病毒E.柯萨奇病毒2.关于轮状病毒引起肠炎的发病机制,哪项正确: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B.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加C.产生肠毒素使肠腺分泌增加D.引起肠粘膜水肿.溃疡E.使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3.轮状病毒肠炎常出现:A.明显中毒症状B.休克C.脱水.酸中毒D.粘液脓血便E.肠穿孔4.轮状病毒肠炎大便特点是:A.水样或蛋花汤样、黄色、无腥臭味B.粘液便C.暗绿色水样便函、粘液较多、腥臭味D.脓血便E.果冻样便5.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A.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B.皮疹C.肝炎D.淋巴结肿大E.肠穿孔6.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主要靠:A.大便函性状B.大便镜检C.血常规D.是否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E.大便细菌培养7.治疗高渗性脱水补充累计损量选用的液体张力是:A.等张B.1/2张C.2/3张D.1/3张E.1/48.6月女婴,营养不良,腹泻2月入院。

神萎,四肢无力,腱反射消失,腹胀,肠音弱,心音低钝,心率140次/分,考虑有:A.低血糖B.低血钙C.低血钾D.低血钠E.低血镁9.重型与轻型婴儿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A.每日大便次数达10余次B.恶心、呕吐、纳差C.体温39℃以上D.伴水、电解质紊乱E.粪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10.3:2:1液的张力是:A.1/4张B.1/3张C.1/2张D.2/3张E.等张11.口服补液盐适用于:A.新生儿肠炎B.心功能不全者C.腹胀明显的腹泻患儿D.腹泻并重度脱水E.有轻.中度脱水,无酸中毒12.五个月婴儿.吐泻6天,精神萎糜,前囟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半日无尿,呼吸深长,四肢冰冷,脉细弱,血钠130 mmol/L,CO2-CP 12 mmol/L,首次补液应选择:A.3:2:1 液B.4:3:2液C.2:1等张含钠液D.5%葡萄糖液E.1/6mmol/L乳酸钠液13.4:3:2液的组成成分是:10%葡萄糖生理盐水 1.4%碳酸氢钠A.4份3份2份B.4份2份3份C.3份4份2份D.3份2份4份E.2份4份3份14.腹泻患儿补充累积损失量应于开始输液的多长时间内完成:A.30~60分钟B.1~2小时C.3~4小时D.8~12小时E.12~16小时15.男婴三月,腹泻3月,大便水样或稀糊样,无粘液脓血,每日3-6次,虚胖伴湿疹,精神食欲正常,体重5.2公斤,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断最大可能是:A.迁延性腹泻B.真菌性肠炎C.病毒性腹泻D.生理性腹泻E.轻型腹泻16.五月婴儿,腹泻呕吐五天,体温39.50C,烦躁,前囟眼眶凹陷,皮肤弹性消失,口干,呼吸深快,四肢冰凉,脉细弱,皮肤有花斑,处理应立即给予:A.肌注镇静剂B.静滴抗菌素C.给予退热药D.推注11.2乳酸钠液E.推注2:1等张含钠液17.小儿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A.轮状病毒B.埃可病毒C.腺病毒D.诺袄克病毒E.柯萨奇病毒18.重型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指:A.呕吐重B.食欲差C.发热D.腹泻频繁E.有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19.男患儿2岁,3天前发热,轻咳,流涕,来诊前一天吐2次,继腹泻,大便水样,一昼夜十多次,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最可能性的诊断是:A.空肠弯曲菌肠炎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C.轮状病毒肠炎D.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E.霉菌性肠炎20.婴儿腹泻在脱水性质不明时,第一天静脉补液可选用:A.1/2张含钠液B.1/3张含钠液C.1/4张含钠液D.2/3张含钠液E.2:1等张含钠液21.小儿与成人体液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小儿的:A.组织间液含量高B.血浆含量高C.细胞内液含量高D.组织间液和血浆含量高E.细胞内液和血浆含量高22.小儿中度脱水,丢失水分约为体重的:A.小于5%B.5%-10%C.10%-12%D.12%-15%E.15%-18%23.10月婴儿,腹泻呕吐3天,水样便或蛋花样便,量多,无发热,半天来精神萎靡,呼吸深快,唇樱红,面色苍灰,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尿量减少,哭无泪,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冰冷,补液第一组扩容首选:A.2/3张含钠液50ml/kgB.5%碳酸氢钠20ml/kgC.2:1等张含钠液20ml/kgD.1/2张含钠液40ml/kgE.1/3张含钠液20ml/kg24.腹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吐泻丢失大量的碱性物质B.进食少热卡不足C.肾排酸障碍D.组织中乳酸堆积E.酮体产生增多A2型题25.有关腹泻的治疗,哪项不正确:A.调整饮食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C.纠正水电解质平衡D.尽早使用止泻剂E.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26.除外下列哪一种细菌,其所致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菌痢相似:A.产毒性大肠杆菌B.空肠弯曲菌C.耶尔森氏菌D.侵袭性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7.判断婴幼儿中度脱水,下述哪项不正确: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B.皮肤弹性差C.前囟眼眶凹陷D.尿量减少E.血压明显降低28.以下哪项不是判断腹泻患儿中重度脱水的重要依据:A.眼眶前囟凹陷B.皮肤干燥,弹性差C.血钠浓度低D.尿量少或无尿E.循环差,有休克前期表现29.下列哪项不是低渗性脱水特点:A.失钠大于失水B.主要为细胞外液减少C.口渴剧烈D.易出现休克表现E.多发生在慢性腹泻或营养不良患儿30.产生肠毒素的病原不包括:A.霍乱弧菌B.沙门氏菌C.空肠弯曲菌D.轮状病毒E.致泻性大肠杆菌31.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加强护理B.严格禁食C.调整和早期进食D.合理用药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二、思考题1.能引起黏液脓血便的常见细菌有哪些?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静脉补钾原则。

儿童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儿童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炎
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症,可造成胰腺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胆石、酒精滥用、高三酰甘油血症、创伤等。引起胰腺管梗阻或过度分泌消化酶导致自我消化。
症状
典型症状有剧烈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可伴有发热、休克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严重急性胰腺炎可出现胰腺坏死、感染、出血、炎性渗出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压力处理
青春期压力大,长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容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
体检重视
青少年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与思考
1
总结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小朋友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掌握常见疾病的特征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2
注重预防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及时影像学检查确诊。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也有诊断价值。
胆囊炎
胆囊炎成因
胆囊炎通常由胆囊内积聚的胆汁淤积、胆汁成分失衡或细菌感染导致。
主要症状
患者常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诊断。
胰腺疾病
胰腺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分泌胰酶、胰岛素等关键消化酶和激素。胰腺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问题,包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根据病情开展血、尿、粪便等常规检查,并可进行内镜、影像学等专项检查,确诊疾病病因。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
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等,以及相关的饮食、生活习惯等信息。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护理学-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患儿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减少感染机会。
感染控制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积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控 制感染扩散。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消化道出血预防
营养不良预防和处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刺激性药物和 食物,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必要 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要点二
家庭教育
向家长提供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应对 患儿病情和护理问题,促进家庭和谐与患儿康复。
05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预防和处理
脱水预防
确保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根据病情调整补液方案,及 时纠正体液失衡。
电解质紊乱处理
监测电解质水平,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补充 钾、钠等电解质。
鼓励患儿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和运动;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如通便药等。
03
护理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患儿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等指标的测量,以及观察皮肤、巩 膜、口腔、腹部等部位的变化。
肠梗阻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支持治 疗,必要时手术治疗解除梗阻。
06
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家长教育内容和方式选择
疾病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小儿消化系统疾 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 防措施,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

护理技能培训
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饮 食调整方法以及应对患儿症状的措 施,如拍背排痰、腹部按摩等。

内科学(第9版)_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 功能性胃肠病

内科学(第9版)_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  功能性胃肠病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6 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45岁且无报警症状 经验性治疗2-4周
有效
无效
FD
有效
阴性
>45岁,症状进行性加重 出现报警症状(吞咽困难、消
瘦、呕吐、消化道出血等)
进一步检查
阴性
阳性
调整FD治疗方案
器质性疾病
腹痛综合征 餐后不适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 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FGIDs。 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 胃肠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 内脏感觉过敏: FD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胃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 胃酸分泌增加/胃、十二指肠对酸刺激敏感性增加:患者临床症状酷似消化道溃疡 精神和社会因素: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
普鲁卡比利、莫沙必利
益生菌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中 渗透性轻泻、解痉剂
止泻、解痉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焦虑及抑郁 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

上述治疗加用抗抑郁药物、心理和行为治疗
内科学(第9版)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患者教育
积极与医生沟通,遵医嘱用药,预约就诊,门诊随访; 避免过度饮食、大量饮酒、咖啡因、高脂饮食、某些具有产气作用
的蔬菜、豆类、精加工面粉和人工食品、山梨醇及果糖; 便秘患者应注意调整膳食纤维,可根据情况适量进食谷物、水果、
蔬菜、种子、坚果及豆类食品; 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患者应避免相应食物; 避免或减少应激事件,保持心情愉悦、心理健康。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今天介绍消化系统疾病。

本部分“腹泻病”中的液体疗法之前已有详述,链接如下,此处不再重复。

基础知识整理——儿科学(2)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几个数据简单了解即可。

①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后唾液量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②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③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2000ml。

④小儿肠系膜柔软而长,活动度大,容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

⑤胎粪由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和毳毛所组成,出生24h内排出,黏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味。

⑥1~3岁小儿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4~5岁以后渐进入肋缘内。

二、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无特殊知识点,主要注意检查方法:①食管钡剂造影:5mi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提示反流;②食管pH动态监测:24h连续动态监测食管下端pH,下降则表明有酸性胃食管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可参见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先天性的幽门环状括约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病理表现为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环肌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有:①呕吐:首发症状和特征性表现。

出生后吃奶与大小便均正常,多于2~4周开始出现喂奶后呕吐,渐加重,呕吐奶汁,不含胆汁。

②右上腹肿块:本病特有体征。

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间可扪及橄榄形、光滑、质稍硬、可移动的实质性包块。

③胃蠕动波:不是特有体征。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方向自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

④其他:黄疸(不常见),消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循环衰竭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B超可诊断本病,标准为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17mm。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doc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doc

第十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 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

胃呈水平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 也是婴幼儿吋期易呕吐的原因。

胃容量出生时30〜60ml,随年龄增大,1〜3月90〜150ml, 1岁时达250〜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血长,粘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辟•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徐。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婴儿肝脏结缔纽•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齐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屮毒等均可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二、生理特点新生儿唾液分泌少,随发育而增加n但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胃排空时随食物种类而异,一般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n婴儿肠粘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低于成人,但因奶中乳糖食量低,仍可止帘分解、吸收。

幼婴尤其是未成熟儿肠壁薄、粘膜血管丰富,肠粘膜屏障作用较差,肠腔内微生物、过敏原及不完全分解产物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病。

幼婴因胰腺酶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

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开始出现细菌。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肠道细菌对体内合成维生素和其他B 族维生素起重要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致病。

第二节小儿腹泻病泄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如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Z—。

儿科学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
1. 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 慢性胃炎
(1)饮食治疗: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①黏膜保护剂;
②抑制胃酸药物; ③胃肠动力药; ④抗Hp治疗。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急性胃炎 发病急骤,腹痛,呕吐;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失调 2. 慢性胃炎 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进食过程中或餐后,疼痛部分不固定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掌握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了解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7. 肠道细菌: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菌群失调 8. 粪便:胎便/人乳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生理性流涎
新生儿胃模式图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与成人消化系统 存在一些差异,如胃酸分泌较 少,胃排空速度较快等。
儿科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摄入 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 排泄废物等。
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类型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性疾 病等。
其中,感染性疾病如胃肠炎、肝炎等 ,炎症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过敏 性疾病如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 肿瘤性疾病如肠癌、肝癌等。
02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感染性病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肝 炎等疾病。
细菌感染
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可引起消化道感染、食物 中毒等。
寄生虫感染
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 虫等,可能导致腹泻、腹 痛等症状。
遗传性病因
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 肠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儿科消化系统概述
儿科消化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部分, 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 物质,支持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儿的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诊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等。护理方面应注意保持患儿舒适,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同时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粘膜薄嫩,唾液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奶及呕吐,胃容量出生是30~60ml,1~3月90~130ml,1 岁时达250~300ml。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

婴儿不易发生肝硬化。

(二)生理特点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2~3 小时,牛乳3~4小时。

婴儿肠道吸收率高。

消化道感染时,肠内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易发生全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二节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1.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IA 均较低;③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2.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2)细菌感染①致腹泻大肠肝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

②空肠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

③耶尔森菌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④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

(3)致腹泻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3.非感染因素(1)食饵性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当引起。

(2)症状性腹泻如患各种感染疾病时,由于发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并发腹泻。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第10节:消化系统疾病一、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1.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紧张度高,所以很容易吐奶。

2.口腔黏膜嫩,血管丰富。

3.唾液腺不完善,唾液分泌少,黏膜干燥,易胺损伤和细菌感染。

(二)、生理特点新生儿唾液分泌少,3-4个月开始增加,5-6个月明显增多。

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环肌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右上腹肿块+呕吐)1.呕吐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由于幽门梗阻,胆汁上不来),呕吐物为凝块的奶汁。

2.胃蠕动波3.右上腹肿块特有体征。

呈橄榄形、光滑、质较硬的肿块还可以有黄疸、消瘦、脱水以及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表现(二)、辅助检查1.腹部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幽门肌厚度≥4mm,前后径≥13mm,管长≥17mm.2.X线钡餐检查,幽门胃窦呈典型的鸟嘴状改变,(还有一个病也是呈鸟嘴状改变:贲门失弛缓症)管腔狭窄如线状。

(三)、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三、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延迟)。

又称为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

也就是小肠远端无神经调节,持续痉挛,粪便在近端出不去,使这一段结肠肥厚扩张。

一、临床表现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患儿出生后3天不排便,以后形成不灌肠不排便的情况。

2.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3.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

4.容易并发:小肠结肠炎。

(二)、辅助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内镜(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先天性肠闭锁:完全不通气了,腹部直立位平片可见整个下腹部无气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平片示肠壁有气囊肿和(或)门静脉积气。

四、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

(6个月以前的多为生理性腹泻,6个月-2岁,好发秋季腹泻,2岁以后好发菌痢)(一)、病因1.易感因素婴幼儿的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辅助检查
1. 腹部B超检查 为首选的无创检查,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管直径≥13mm、幽门管长度≥17mm 2. X线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球部压迹呈“蕈征”“双肩征”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幽门管长 21.7mm
• 幽门管直径 17mm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三)治疗
确诊后应及早纠正营养状态,并进行幽门肌切开术,手术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 白种人发病率最高 2. 环境因素 工业化国家、城市儿童发病率高 3. 免疫因素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二)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鉴别点 病变范围 病变特点
全消化道 跳跃式
克罗恩病
主要在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抑制局部炎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免疫反应 (2)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 (3)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治疗无效、激素依赖者 (4)生物治疗:TNF-α表达过程的生物治疗 (5)抗生素:甲硝唑和环丙沙星 (6)其它:益生菌,沙利度胺
精品课件
第六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新生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见,急性起病,呕血、黑便 2. 婴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见,首发症状可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3. 幼儿期 常见进食后呕吐,间歇发作脐周及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少见 4. 学龄前及学龄期 以原发性DU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脐周及上腹部胀痛、烧灼感
精品课件
第七节
肠套叠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一)病理
1. 回盲型

2. 回结型
最常见 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
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3. 回回结型 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整个再套入结肠内
4. 小肠型 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5. 结肠型 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6. 多发型 回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合并
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7. 肠道细菌: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菌群失调 8. 粪便:胎便/人乳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生理性流涎
• 新生儿胃模 式图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胎粪、不同喂养方式便的性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组联合发布全球 儿童死亡原因报告(2012年5月)
精品课件
2012年全球前十位死亡原因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腹泻病(diarrhea)
➢ 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腹痛 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有规律的绞痛 2. 呕吐 初为反射性,含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 3. 血便 为重要症状,约85%的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 4. 腹部包块 多数患儿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 5. 全身情况 病程延长,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
口炎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鹅口疮
• 疱疹性口腔 炎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
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3)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发生机制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临床表现
呕吐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e食管 食管外症状
➢ 与GERD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哮喘;窒息和呼吸暂停 ➢ 营养不良 ➢ 其他:①Sandifer综合征;②婴儿哭吵综合征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2)胆汁反流 (3)长期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4)神经精神因素 (5)全身慢性疾病影响 (6)其他因素:如环境、遗传、免疫、营养等因素均与发病有关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 急性胃炎 发病急骤,腹痛,呕吐;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失调 2. 慢性胃炎 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进食过程中或餐后,疼痛部分不固定
精品课件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作者 : 王洋、孙梅
单位 : 中国医科大学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精品课件
第六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第七节 肠套叠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第九节 腹泻病 第十节 婴儿胆汁淤积症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1. 胃镜检查 最有价值、可靠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其程度 2. 幽门螺杆菌检测
(1)侵入性:①快速尿素酶试验;②组织学检查;③Hp培养 (2)非侵入性:①13C尿素呼吸试验;②粪便Hp抗原检测;③血清学检测抗Hp-IgG抗体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精品课件
重点难点
掌握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了解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1. 口腔: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生理性流涎 2. 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食管反流 3. 胃:水平位;酶活性低下;胃潴留 4. 肠: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5. 肝:肝功能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胆汁分泌少 6. 胰腺: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
治疗
1. 体位治疗:将床头抬高30° 2. 饮食疗法: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 3. 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 (2)抗酸和抑酸药 (3)黏膜保护剂 4. 外科治疗
精品课件
体位治疗示意图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一、胃炎(gastritis)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急性胃炎 严重感染、休克、颅内损伤、严重烧伤、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 2. 慢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5%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A1期
• 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A1期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
1. 一般治疗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 2.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药物 (2)胃黏膜保护剂 (3)抗Hp治疗
2. 手术治疗
精品课件
第五节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二)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 一般可确定诊断 2. 直肠、肛门测压检查 2周内新生儿可出现假阴性 3. 直肠黏膜活检 4. 直肠肌层活检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X线钡灌肠
• X线钡灌肠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三)治疗
应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许多并发症发生在生后2个月内,故要特别重视此期间的治疗。
2. 手术治疗
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虽时间不长但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或穿孔者,以 及小肠型肠套叠均需手术治疗。
精品课件
第八节
先天性巨结肠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一)临床表现
1. 胎便排出延缓、顽固性便秘和腹胀 2. 呕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3.直肠指检 直肠壶腹部空虚,拔指后由于近端肠管内积存大量粪便,可排出恶臭气体及大便
(四)治疗
1. 急性胃炎

2. 慢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
(1)饮食治疗: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①黏膜保护剂;
②抑制胃酸药物; ③胃肠动力药; ④抗Hp治疗。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一、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 腹部B超
• 腹部B超
精品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三)治疗
1. 非手术疗法 灌肠疗法
(1)适应证:肠套叠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禁忌证:①病程已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差;
②高度腹胀、腹膜刺激征,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数液平面者; ③套叠头部已达脾曲,肿物硬而且张力大者; ④多次复发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⑤小肠型肠套叠。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 新生儿生后1~2天胃酸分泌高,可发生原发性消化性溃疡 2. 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功能 3.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大部分原发性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 4. 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可以有家族史 5. 其他 精神创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外伤、手术后、饮食习惯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