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登高》杜甫教案

《登高》杜甫教案

《登高》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风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杜甫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2)学会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3)学会在生活中坚持信仰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的欣赏;2. 从诗歌中汲取灵感,激发创作热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杜甫的生平介绍、诗歌解析、相关历史背景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等教学资源;3. 学习素材:包括相关诗歌、文章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登高》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登高》诗歌,深入研究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登高》诗歌的情况,以及对杜甫其他作品的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引言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有着丰富的语言艺术美,还有深厚的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多种多样,有思乡之情、怀古之情、友情之情等。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例如,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古诗教学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情感的教育。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通过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

例如,通过学习杜甫的《春望》,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从而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美感。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通过对诗句的品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通过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学生可以欣赏到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开阔的胸襟。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月光下,独自一人,远离家乡,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乡之情。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人的情感。

多种形式,丰富体验古诗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诵读、背诵、表演等,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感受古诗的情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表达出诗中的情感。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情境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结合生活,感悟情感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

例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分别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

杜甫《登高》参赛教案

杜甫《登高》参赛教案

杜甫《登高》参赛教案一、教材分析《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高》;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分析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理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关注社会。

三、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意象和哲理的分析;3. 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把握。

四、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中深层哲理的把握;3. 将诗文内容与杜甫生平事迹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

2. 朗读诗文: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翻译诗文:学生自主翻译诗文,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分析意象和哲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哲理,教师进行总结。

5. 联系杜甫生平:学生思考杜甫的生平事迹与诗文内容的联系,教师进行讲解。

6.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登高》,并写一篇关于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短文。

9.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4. 运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

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

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广泛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中。

杜甫的诗歌情感丰富,真挚、深沉,表达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语文教育中,通过教学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力量,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对于如何更好地教授杜甫的诗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对杜甫诗歌情感在语文教材中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杜甫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魅力,对于推进文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部分旨在探讨杜甫诗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1.2 研究意义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语文教育中被广泛运用。

杜甫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彩,既有慷慨悲壮的抒发,也有细腻温情的描写,这些情感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心境和情感,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文学形式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悟。

对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对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对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杜甫诗歌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广泛收录在各级语文教材中,成为学生学习和欣赏的重要内容之一。

杜甫的诗歌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杜甫的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望》这首诗。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手法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杜甫诗歌手法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理解。

2. 杜甫诗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春望》这首诗,了解作者杜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的诗句,复习旧知识。

2. 研读诗文(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划分章节,理解内容。

(3)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3. 欣赏手法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手法技巧。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背诵《春望》。

(2)写一篇关于《春望》的读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与《春望》主题相近的其他唐诗进行对比学习,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欣赏。

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解析诗歌《登岳阳楼》——从教案中获得答案

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解析诗歌《登岳阳楼》——从教案中获得答案

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解析诗歌《登岳阳楼》——从教案中获得答案的文章诗歌是一种优美多彩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而且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会将诗歌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们学习和解析。

本文就以《登岳阳楼》为例,从教学案例入手,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解析策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一、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在解析任何一首诗歌之前,了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登岳阳楼》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们讲解杜甫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任何一首诗歌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和意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字词、句子和段落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例如,对于《登岳阳楼》这首诗,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意在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在分析意象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出现的人物、景物、动物等,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意象。

例如,在《登岳阳楼》中,杜甫用“天接云涛连晓雾,”来描绘山水风光的壮美,用“楼观察世间情”,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思考,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表达对人生的哀婉和沉痛。

这些意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诗歌,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们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三、精准把握诗歌的语言技巧和诗歌形式诗歌作为一种具有规律感和美感的艺术形式,其语言技巧和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语言技巧和诗歌形式,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如,在《登岳阳楼》这首诗中,杜甫采用了长短句相间的方式构建诗歌结构,使诗歌更具有美感和节奏感。

同时,他还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典故、象征等,来丰富诗歌的意象和表现力。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高》;(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登高》的诗意和诗境;2.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登高》的译文、注释、背景资料;2.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3. 学生作业:预习《登高》,了解作者杜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诗朗诵《登高》;(2)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生平事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登高》,感受诗的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登高》的艺术特色;(2)强调杜甫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6. 作业布置(1)背诵《登高》;(2)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观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自然的诗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对比《登高》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写作练习:以“登高”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观后感写作,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1. 引言《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作者在梦中游览天姥山,感叹自然景色壮丽、人生短暂的主题。

本文将从教学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如何通过这首诗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2. 文本内容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共七十行。

首先是描绘天姥山的自然景观,如山势雄伟、云雾缭绕等,展现了岳阳楼前凋零的壮丽景色。

随后,诗人通过对天堂的思考和人生短暂的表达,体现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死的思索。

整首诗意蕴深远,既有写景的瑰丽之美,又有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希望能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体验。

4. 教学策略4.1 情感教学策略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蕴含的情感。

教师可以设计情感导入活动,如播放天姥山的自然景观视频,观赏相关的图片等,营造诗词情境。

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感受,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

4.2 词语解析教学策略该诗中有不少古文词汇和句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结合语境进行词语解析教学。

使用词语解析卡片、词语解释和例句,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并培养学生对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交流互动教学策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分享等方式,鼓励学生活跃参与,增加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或讲解,让学生充分参与,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5. 学习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诗歌朗诵等;•书面作业评价: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书面表达、翻译和解析等;•诗歌创作评价:可以要求学生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基础,创作自己的诗歌,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赏析古诗《月夜》唐 杜甫

赏析古诗《月夜》唐 杜甫

创作地点:杜甫在长 安城内的住所附近
创作背景:《月夜》是 杜甫在长安城内的住所 附近创作的,当时正值 唐朝的鼎盛时期,但是 杜甫已经看到了唐朝的 衰败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忧 国忧民的情感。
社会背景
唐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战乱频发, 百姓生活困苦
《月夜》这首诗反 映了杜甫对社会现 实的担忧和对和平 生活的渴望
杜甫的《月夜》被誉为唐 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甫的《月夜》被誉为 “诗史”,对后世诗人的 诗歌创作和历史观产生了 重要影响
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和传承,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 格
杜甫的《月夜》成为了中 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和欣赏 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赏析古诗《月夜》 唐 杜甫
演讲人
目录
01. 《月夜》的创作背景 02. 《月夜》的诗歌结构 03. 《月夜》的诗歌语言 04. 《月夜》的艺术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月夜》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期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创作时间:唐玄宗天 宝年间
杜甫生平:杜甫生活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 的繁荣和衰败
04
结构严谨:《月夜》的诗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杜甫的语言艺术
01
诗句精炼:语言简练,字字珠玑
02
形象生动:借助景物、人物等形象化表达
03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深远的意境
04
富有哲理:通过对生活、人生的观察,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4 《月夜》的艺术价值
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春望》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懂得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歌中所运用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杜甫诗歌风格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 杜甫诗歌风格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含诗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相关资料:杜甫的其他诗作、历史背景资料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杜甫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历史地位。

(2)简要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分析其独特之处。

(2)举例对比杜甫的其他诗作,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风格的理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背诵《春望》。

(2)选取杜甫的一首诗进行鉴赏,写出自己的感悟。

8. 板书设计《春望》杜甫意象:春风、长安、战火、破败修辞:拟人、对偶、排比、设问风格:现实主义、忧国忧民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a. 选取其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篇,如孟浩然的《春晓》,与《春望》进行对比。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

《春望》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望》这首诗。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研究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杜甫诗歌风格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2. 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

2. 杜甫诗作相关资料。

3. 学生课本《春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春望》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春望》,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杜甫的情感。

3.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诗歌鉴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分析《春望》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情感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1)背诵《春望》。

(2)写一篇关于《春望》的读后感。

(3)研究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春望》与杜甫其他诗作的主题和风格,如《月夜忆舍弟》、《登高》等,分析其诗歌创作的演变。

2. 文学鉴赏: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杜甫诗句,解读其含义和艺术特色。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有关《春望》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表达对杜甫诗歌的喜爱和敬佩。

《登高》教学反思

《登高》教学反思

《登高》教学反思《登高》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高》这首古文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个人意志力。

教学内容:《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山水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人们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了让学生产生继续向上、艰苦奋斗的意愿,我在导入环节时选择了一段简短而激励人心的故事。

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登山爱好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面临困难,但他却毫不退缩,最终成功登顶。

通过这个故事,我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只有不畏艰险、努力向上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课文阅读在课文阅读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然后,我播放了一段配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登上高山,欣赏壮丽的自然景色。

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朗读中声音很小,很没有自信。

于是,在课后,我为他们安排了额外的声音训练课程。

我通过和他们对话,了解到他们对自己的声音不太自信,我鼓励他们大胆地发出声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课文理解在课文理解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含义。

首先,我读一段诗歌,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对文学修辞的理解。

接着,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续文。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精神风貌。

我向学生解释诗歌中描绘的壮丽景色和登山者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鼓励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豪情壮志,激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我感到学生对《登高》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朗读诗歌并感受其中的美感,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

《月夜忆舍弟》课文教案

《月夜忆舍弟》课文教案

《月夜忆舍弟》课文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月夜忆舍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歌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月夜时对自己已故的弟弟怀念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以及对家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词汇和诗句的理解及运用。

3. 培养学生对舍弟情感的理解和同情心。

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 鉴赏诗歌的艺术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月夜忆舍弟》。

2. PPT或黑板、粉笔。

3. 课件、课例、学案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导入与预习(10分钟)1. 利用图片引入月夜的主题,提问学生对月亮的印象和情感。

2. 显示《月夜忆舍弟》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Step 2 课文理解(25分钟)1. 听读课文《月夜忆舍弟》。

2. 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中作者对舍弟的思念之情。

3. 解析生词、难点,通过例句理解词汇的含义。

4. 分小组讨论,就诗中的情感表达和词句运用展开讨论,并与观点进行辩证和交流。

Step 3 诗歌鉴赏(20分钟)1.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2. 教授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把握作者的意图、理解词句的多重含义等。

3. 列举其他杜甫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Step 4 表达与应用(3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写一首类似于《月夜忆舍弟》的诗歌。

2. 学生进行朗读和交流,展示自己的创作,班级进行评选欣赏。

3. 小组演绎《月夜忆舍弟》,体验杜甫作品的表演性和情感传达。

Step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杜甫《登高》教案

杜甫《登高》教案

•••••••••••••••••杜甫《登高》教案杜甫《登高》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登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登高》教案篇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三、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诗歌创作研究资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将领、镇南大将军杜预。

四、教学过程1、导入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唐帝国所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

(见孟棨《本事诗》以及宋祁等《新唐书.杜甫传》)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2、诵读(一)诵读全诗(二)简介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意象、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深入领会杜甫的诗歌艺术,感受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杜甫生平简介介绍杜甫的生活年代、家世、仕途经历等,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

2.2 杜甫的诗歌创作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如“诗史”、“诗中有画”等,引导学生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诗歌背景及内容解析3.1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如杜甫流离失所、国家动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3.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杜甫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意象分析从景、物、人等角度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领会杜甫的诗歌描绘技巧。

4.2 艺术手法探讨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寓情于景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五章: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5.1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2 价值观引导通过杜甫的诗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登岳阳楼》,感受其诗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登岳阳楼》,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6.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而其中又以情感表达最为突出。

初中古诗词教育既有助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又具有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

在初中古诗词中,这种情感表达尤为显著。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思考、强烈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爱情、友情等问题的思索。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而杜牧的《秋夕》则描写了寂静的秋夜,流露出人们对亲情的眷恋之情。

这些情感被通过古诗词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从而对情感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还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视内心情感的能力。

古诗词要求读者通过词语、形象和意境等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反思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以诗意的文字描绘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使读者感受到了他真挚的情感。

这样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情感体验,思考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审视内心情感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在人际交往、处理情感问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意境,使人们在情感交流中更加深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学习到一种优美、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他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梦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这样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和情感表达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强烈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初中古诗词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审视内心情感的能力,提高他们情感表达的能力。

杜甫《登高》参赛教案

杜甫《登高》参赛教案

杜甫《登高》参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杜甫的《登高》诗;(2)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高》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登高》诗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3. 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教学难点1. 《登高》诗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诗中的奥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情感教育法: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高》诗的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登高》诗,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3.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登高》诗的深层含义和主旨;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登高》诗,并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练习。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诗歌手法分析内容:分析《登高》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

安排: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识别诗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并探讨其艺术效果。

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

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
达 到 孔 子 诗 教 的效 果 ,是 一 件 极
男 新战死 ” 《 ( 石壕吏》 )的老妪 也 被连夜带走 ,一个无 家可别 的单 身 汉 又 再 次 被 征 召 ,多 么 可 悲 可 悯 可 恨 !但 诗 人 笔 下 的 这 些 主 人 公, 在悲痛愤恨 的 同时 , 却终 为坚 忍的爱 国精 神所驱使 ,毅然 决然 走 上战争 的前线 。《 垂老别 》 中的 老 翁 说 : 子 孙 阵 亡 尽 ,焉 用 身 独 “ 完 ?” 新 婚 别 》 《 中成 婚 才 一 天 的新 妇 劝 慰 丈 夫 :勿 为 新 婚 念 ,努 力 “ 事 戎行 !”又说 自己不 能跟 随而 去, 因为 “ 女在 军 中 , 妇 兵气 恐 不 扬” 。这 种 悲 壮 激 越 、 乎 寻 常 的 异 爱 国精 神 是 多 么 的 可 歌 可 泣 ! 比 照着现代人 的 国家观念 ,外 国有 “ 个 加 拿 大 ,中 国 有 个 大 家 拿 ” 一 , 些 人 不 想 着 如 何 建 设 国 家 , 反 而 靠 坑损 国家谋取个人 私利 。国家 耗 费资材 培 养 了众多 的大学 生 , 结 果 是 一 流 的 大 学 生 一 江 春 水 向
学 教育
杜 甫诗 歌 与情 感 教 育
回 夸 迎 春
内容 摘 要 : 甫 被 称 为 “ 圣 ” 他 用 诚 挚 之 笔 抒 写 着 爱 国 之 情 、 伦 之 情 、 爱 生命 之 情 , 歌 具 有 深 厚 的 杜 情 , 人 珍 诗 情感 教 育 功 能 。 关 键 词 : 甫 诗 歌 情 感 教 育 杜
他不 曾像 孔 孟那 样授 徒 讲学 , 亦 不 曾 有 过 自成 体 系 的 教 育 理 念 , 但 他 的 诗 歌 字 里 行 间 渗 透 着 教 育 思 想 ,他 的 为 人 处 事 足 以 为 人 师 表。在商 品经济飞速发展 , 人情却 越来越 淡漠 、人越来 越没 有信念 和 责 任 感 、心 性 越 来 越 浮 躁 的 的 今天 , 研讨 杜诗 的情 感教育功能 , 品味杜 诗的精华 , 以此 涵 养 心 性 ,

客至(杜甫)教学心得体会

客至(杜甫)教学心得体会

客至(杜甫)教学心得体会客至(杜甫)教学心得体会客至(杜甫)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它以形象生动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民族英雄李广的悲壮命运,以及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首诗对于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通过教学这首诗,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都有所提高。

客至(杜甫)这首诗涉及到了唐代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杜甫对于英雄精神的崇敬。

通过讲解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对于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古代文化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对于诗中英雄的精神表达进行深入思考,由此激发了学生对于杜甫的赞美以及对于英雄精神的钦佩之情。

其次,教学客至(杜甫)这首诗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诗歌的朗读和吟诵,以及对于诗句的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和领悟诗中的美感,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到诗歌对于情感的唤起和表达。

同时,我还结合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扩展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并培养对于美的独特鉴赏能力。

此外,教学客至(杜甫)这首诗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于诗中英雄形象的分析,学生能够思考英雄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引导他们对于英雄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诗歌、绘画、演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英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学客至(杜甫)这首诗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于诗歌结构、韵律、比喻等方面的讲解和研究,学生能够加深对于诗歌形式的认识,提高对于语言艺术的鉴赏力。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典诗歌,通过阅读不同的诗歌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体会杜甫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提升个人素养。

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登岳阳楼》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描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杜甫生平介绍、《登岳阳楼》全文、生僻词汇解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提前预习《登岳阳楼》全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诗圣”?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岳阳楼》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情感体验(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从诗歌中汲取的营养和感悟。

2.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Du Fu's poetry and cultivate their love for the country.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登岳阳楼》,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杜甫的《登岳阳楼》,使学生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的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与情感教育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被称为“情圣”,他用诚挚之笔抒写着爱国之情、人伦之情、珍爱生命之情,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教育功能。

用一般的眼光去看杜甫,他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千百年来杜甫被公认为“诗圣”,决不仅仅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还在于他的诗于诗美之外,还蕴涵着一种情美。

所以梁启超不称杜甫为诗圣,而称之为“情圣”,并以《情圣杜甫》为题,说杜甫是“中国文学界笃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的确,杜甫诗歌用诚挚之笔抒写着爱国之情、人伦之情、珍爱生命之情,使人在感受着诗的魅力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教化,千百年来滋润心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亦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尽管他不曾像孔孟那样授徒讲学,亦不曾有过自成体系的教育理念,但他的诗歌字里行间渗透着教育思想,他的为人处事足以为人师表。

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人情却越来越淡漠、人越来越没有信念和责任感、心性越来越浮躁的的今天,研讨杜诗的情感教育功能,品味杜诗的精华,以此涵养心性,达到孔子诗教的效果,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杜甫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

从早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报国志向,到临终“战血流依
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深深惦念,杜甫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个赤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安史之乱中,有的文人投敌了,有的文人消极避世,杜甫却始终关注着国家命运。

尽管处境危险,他却时刻不忘祖国。

宰相房琯在陈陶斜和青坂遭到惨败,杜甫得知消息后,一面对“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表示沉痛的哀悼,一面又担心仓促对敌会遭到更大的失败:“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春莫仓卒!”(《悲青坂》)诗人还关心着整个战局,恨不得有人去提醒李亨加强对芦子关的防务,《寒芦子》中他说:“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诗人写下《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是感人肺腑的悲剧,亦是高亢的爱国之歌!有母亲送儿子的,有新妇送丈夫的,有老妻送老翁的,连一位“二男新战死”(《石壕吏》)的老妪也被连夜带走,一个无家可别的单身汉又再次被征召,多么可悲可悯可恨!但诗人笔下的这些主人公,在悲痛愤恨的同时,却终为坚忍的爱国精神所驱使,毅然决然走上战争的前线。

《垂老别》中的老翁说:“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新婚别》中成婚才一天的新妇劝慰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又说自己不能跟随而去,因为“妇女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这种悲壮激越、异乎寻常的爱国精神是多么的可歌可泣!比照着现代人的国家观念,“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一些人不想着如何建设国家,反而靠坑损国家谋取个人私利。

国家耗费资材培养了众多的大学生,结果是一流的大学生一江春水向西流了(定居西方发达国家),二流的大学生孔雀东南飞了(移民澳大利亚等东南国家),只有三流大学生留在了
国内,却也一心想进外资企业,时不时享受一下麦当劳,一有机会就想移民海外。


杜甫从小就生活在人间的温情中。

他母亲离世很早,幼年时,他曾经寄养在二姑母家。

在时疫流行之时,姑母总是先照看他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于是杜甫的病渐渐有了转机,而姑母儿子的病却日渐严重,最终早夭。

长大后的杜甫曾经满怀深情地追忆这段往事。

他在爱中成长,自然也会懂得爱、珍惜爱。

杜甫对周围的人,包括妻子、儿女、弟妹、朋友和邻居,都充溢着真挚的爱。

他用自己的心与笔,谱写了动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之曲。

文士风流,自古而然。

唐代又是个浪漫的时代,诗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金屋藏娇、青楼寻欢、买伎教舞等都被视为文人特权,而杜甫却坚决与这些时尚划清界限。

唐代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这样终生与原配妻子厮守而不曾移情别恋的。

他在《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诗中就明确地说:“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他的夫人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两人感情深厚。

杜甫半生贫困,几度辞官,四处飘荡,杨氏都与他同甘共苦。

杜甫不是迂腐之人,他是一个温情的丈夫,他无法拂去对妻子的思念:“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珍惜难得的安定而有情趣的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现在一些有钱的、当官的,包二奶养小密,玩三陪搞艳遇,读读杜诗,岂不汗颜?
对于孩子,杜甫是慈父。

杜诗中提到孩子的地方特别多,赞扬他们聪明。

对兄弟姐妹他也是手足情深,他在诗里一再提到的弟妹,都是继母卢氏所生,杜甫不仅在诗里经常念及他们本人,而且还惦念他们的妻子、丈夫、孩子。

读他的诗,能够强烈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如《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天下明明是同一轮明月,却偏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但被故乡明月映照过的弟兄们却是天各一方,四处飘零,一种深深的惦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杜甫对朋友,感情真挚而持久。

他不仅以友谊作为其作品的重要主题,而且用动人的诗句为读者展示了友谊所应遵循的原则。

如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互帮互助。

杜甫在诗中对李白、高适、岑参等诗友的诗歌都曾给予由衷的赞美和中肯的批评。

朋友之间还应经常往来,时时思念,不能因为眼前的事务而把心中的这个位置挤兑掉。

杜甫写下了大量怀念朋友的诗歌,大大丰富了传统友情的内涵。

尤其是他对李白友谊的挚诚,堪称后世的楷模。

他和李白在前后约半年的相处时日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安史乱起,李白先被下到狱中,后又被判长期流放夜郎,杜甫对此十分关切。

因久久得不到李白的确切消息,以至积思成梦,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杜甫诗歌中的这些温馨描写,带给后世读者怎样的感动和向往!

宋代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民胞物与”的命题,他说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这个命题的精神实质是泛爱一切人和物,而早在张载之前的杜甫诗歌里始终都贯穿着这种精神。

杜甫认为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人类、特别是圣贤应与天地同心,人应该与万物同体同在:“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夏夜叹》)。

杜甫写有不少歌咏小动物的作品,如《缚鸡行》、《花鸭》、《舟前小鹅儿》等,表现了诗人对生物的泛爱。

在《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中他说:“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他把花鸟看成兄弟,把山川视为一体。

而现实生活却是残酷、充满矛盾的,人类为满足口腹之欲总是在无情地摧毁着某些生命,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痛苦。

《观打鱼歌》中他说:“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鳍,咫尺波涛永相失!”你刚刚吃下去的鱼,如果不被捕获,也许此刻正相忘于江湖呢!这些作品展现出可贵的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