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81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81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分,共 60 分) 1、马克思有一句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 ”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的理解。 2、马克思在 1852 年给约·魏德迈的一封信中谈了他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三点新 贡献,请结合这三点新贡献分析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特点。
817
华南理工大学 2017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共 一、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 1、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辩证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为什么说 19 世纪后半叶俄国民粹派主张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 4、简述列宁在俄国革命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 5、苏联哲学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6、什么是马尔库塞所谓的单向度的人?造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单向度化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1 .2 .3 .4 .5 .6 .7 .8 .9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参考答案:A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参考答案:B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冋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参考答案:D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统一的参考答案:C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参考答案:C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参考答案:D《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是(参考答案:D)。

)。

A、B、C、D、A、B、C、D、)。

A 、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 近代唯物主义观点D 、 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B 10.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 、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 、 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 、 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 、 矛盾有无同一性 参考答案:A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著作是( )。

《资本论》B 、《矛盾论》C 、《实践论D 、《共产党宣言》 参考答案: A 、科学发展B 以人为本C 、协调发展D 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B 13.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A 、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B 、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参考答案:C 14. 哲学的性质有( )。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作业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
A、運動是變化の,靜止是穩定の
B、運動是客觀の,靜止是主觀の
C、運動是重要の,靜止是次要の
D、運動是永恒の,無條件の,靜止是暫時の,有條件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11.作為哲學範疇の物質是指()。
A、客觀存在の物體
B、各種具體物質形態、結構和層性
C、一切自然現象
D、客觀實在性
答題: A. B. C. D.
C、為了認識科學之科學
D、使人們一勞永逸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A
3.方法論是()。
A、關於方法の理論體系
B、一種方法
C、方法和理論の對立統一
D、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の根本方法。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4.哲學の基本問題是()。
A、世界觀和方法論の關系問題
B、物質和運動の關系問題
C、真理和謬誤の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の關系問題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5.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の標准在於是否承認()。
A、世界是普遍聯系の
B、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の
C、世界是物質の
D、世界是統一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6.火是萬物本原の觀點是屬於()。
A、唯心主義の觀點
參考答案:D
12.世界の統一性在於()。
A、它の矛盾性
B、它の可知性
C、它の物質性
D、它の存在性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13.意識の本質是()。
A、人腦分泌の一種物質
B、客觀事物
C、一種特殊の物質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殃及池鱼”说明(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静止参考答案: 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 C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 、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 B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C 9. 事物的度是指()。

A 、事物的临界点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 、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 C 10. 质变是指()。

2017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随堂练习(标准答案与解析)

2017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随堂练习(标准答案与解析)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D
8.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参考答案:A
9.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
A、《资本论》
B、《矛盾论》
C、《实践论》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参考答案:B
21.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
B、内在的联系
C、偶然的联系
D、本质的联系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
参考答案:C
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参考答案:B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参考答案:C
9.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
参考答案:B
10.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华南理工马克思随堂作业(含问题详解)

华南理工马克思随堂作业(含问题详解)

1.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参考答案:A2.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参考答案:B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考答案:D4.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参考答案:D5.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参考答案:A6.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参考答案:A7.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参考答案:B8.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D9.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参考答案:B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D1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C1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参考答案:C1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C )。

2017秋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

2017秋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参考答案:A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参考答案:B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D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C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参考答案:C7.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参考答案:D8.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参考答案:A9.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参考答案:D10. 哲学的性质有()。

A、非实用性B、非功利性C、智慧性D、技术性E、永恒性参考答案:ABC11. 哲学的功能有:()。

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B、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们的实践C、提供万能的思想武器D、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E、提供永恒性的工作方法参考答案:ABD12. 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哲学有智慧性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是科学的科学参考答案:ACD13.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0. 哲学的性质有()。

最新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最新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单选题)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2.(单选题)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3.(单选题)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4.(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5.(单选题)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6.(单选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7.(单选题)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8.(单选题)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9.(单选题)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10.(多选题) 哲学的性质有()。

华南理工-马哲经济学 随堂练习

华南理工-马哲经济学 随堂练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重商主义B.古典政治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分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 分配C. 交换D. 消费A3.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A4.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C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B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C7.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C8.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A.观念上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C.足值的金属货币D.纸币 A9.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A.货币的出现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C.商品交换的实现D.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C10.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社会劳动为尺度B.私人劳动为尺度C.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 A11.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A12.在20尺布=1件上衣的公式中,20尺布处于A.扩大的价值形式B.一般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等价形式 C13.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C14.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超额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力价值 C1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16.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方法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C.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D.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D"资本总公式矛盾如何解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2017秋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2017秋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题3分,共15分)1、“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错。

(1)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成为自然界和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在种自由王国中,人们只是认识了必然性,但是,还按规律办事,不是没有任何约束。

(2)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对。

(1)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3、在工作当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关系的原理。

错。

(1)在一个具体的矛盾中,有主要的方面和次要的方面。

矛盾主要的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次要的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分析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抓住主要方面,去解决问题,这就叫“重点论”。

我们要善于抓矛盾主要的方面,同时,不要忽视矛盾次要的方面,这就是“两点论”。

如果只抓矛盾主要的方面,忘记了矛盾次要的方面,就是片面的。

(2)4、“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对。

(1)毛泽东在他的《实践论》中已经提到这个问题。

他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你要知道革命的道理,就要参加革命。

他把“吃梨子”和“参加革命”并列,它们都属于实践活动。

所以人在吃和其他的生活过程中,他也是探索自然的一种过程。

(2)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说法。

错。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者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2)二、概念解释题(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1、一元论——指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观点。

凡是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的,就称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承认精神是世界唯一本原的,就称为唯心主义一元论。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2017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平时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2017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平时作业答案

2017 年秋季学期马哲平时作业一、客观题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实践是指(C)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C)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A)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C)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10.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11.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A)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1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D)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1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B)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C)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神秘天意的启示16.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的基础是(B)A、社会根本性质B、社会物质基础C、社会基本矛盾D、社会存在17.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生产力D、上层建筑1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B)A、人的技术很全面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得参加D、人民群众都发展一致19.社会形态是(D)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2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二、主观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6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6

华南理工大学《近代史》考试真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A卷)专业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注意:答案要求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这里所讲的是()。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问题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2、《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B、事物内部促使其走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消极的方面D、事物内部处于被决定、被支配的方面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9、人的本质在于()。

A、人有智能和思想B、人能自觉地创造社会历史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在任何社会都有阶级性10、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

华南理工大学《近代史》考试真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A卷)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注意:答案要求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4、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B、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的印记C、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D、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5、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缺点是()。

A、肯定人的价值B、重视人的自由C、主张发展人的个性D、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0、《国语·郑语》写道:“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政治理论课·随堂作业2017秋华工答案

政治理论课·随堂作业2017秋华工答案

政治理论课随堂作业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单选题) 毛泽东向全党√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 )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单选题)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单选题) 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单选题)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与时俱进B.保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廉洁奉公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6.(单选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核心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C.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7.(判断题) 毛泽东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8.(判断题)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9.(判断题)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参考答案:A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参考答案:B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D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C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参考答案:C7.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参考答案:D8.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参考答案:A9.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参考答案:D10. 哲学的性质有()。

A、非实用性B、非功利性C、智慧性D、技术性E、永恒性参考答案:ABC11. 哲学的功能有:()。

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B、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们的实践C、提供万能的思想武器D、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E、提供永恒性的工作方法参考答案:ABD12. 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哲学有智慧性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是科学的科学参考答案:ACD13.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

A、本体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B、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问题C、世界是否永恒存在的问题D、认识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E、世界是否运动的问题参考答案:AD14.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有以下主要观点:()。

A、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B、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C、三元论:认为世界有三个本原D、四元论:认为世界有四个本原E、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参考答案:ABE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E、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统一参考答案:ABCD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C2.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B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参考答案:D4.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参考答案:A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参考答案:D6.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参考答案:C7. 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参考答案:B8.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参考答案:D9.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参考答案:A10.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参考答案:B11.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参考答案:A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参考答案:A13. 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唯心主义时空观参考答案:B1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参考答案:C15. 意识是()。

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参考答案:A16.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参考答案:D17. 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参考答案:D18.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参考答案:AD19. 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有()。

A、自然科学的物质观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E、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参考答案:BDE2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

A、哲学物质发展的第二个基本历史阶段B、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构成物质要素的原子C、以一定自然科学材料作根据D、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E、把世界的本原说成是某种特定的物质结构层次参考答案:ABCE2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对于现代科学发展()。

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E、具有排除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干扰的意义参考答案:ABDE2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A、物质世界不存在静止状态B、物质世界不存在精神,意识的运动C、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参考答案:CDE23. 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参考答案:ACD24.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参考答案:ACDE25.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有()。

A、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B、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C、物质是意识的根源D、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E、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表现形态参考答案:ABCDE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性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参考答案:A5.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6.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7.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的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参考答案:B8. 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参考答案:C9.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参考答案:B10.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参考答案:C1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C12. 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参考答案:C13. 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C1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参考答案:B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参考答案:B16.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