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PPT课件
2018/4/30
4
“第一只鸟”
2018/4/30
世
“ 辽 宁 古 果 ” 及 “ 中 华 龙 鸟 ”
其 中 最 为 著 名 的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古 生 物 化 石 标 本
这 里 陈 展 着
,
5
“Hale Waihona Puke 一朵花”2018/4/30
6
2018/4/30
7
2018/4/30
8
2018/4/30
歌 颂 了 生 命 的 顽 强
生 物 大 灭 绝 灾 难
万 年 前 发 生 在 这 里 的 一 场
美 动 人 的 白 话 诗 , 琅 琅 上 口
鸟类身披羽毛是为了 保持体温和利于飞行。
在中华龙鸟之后, 又相继发现了原始祖鸟、尾羽鸟、
北票龙、小盗龙等 几十件带羽毛恐龙化石 展现了小型兽脚类恐龙向鸟类进化的
完整演化链
20
是“鸟”还是“龙”?
“带羽毛的恐龙”实际上是“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种动物的同一个个体,从化石的中间沿着
岩层的层理分成了两块(正模和负模)。正模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得到,负模
的习性,如窃蛋龙孵蛋姿势与鸟类相似 繁殖—相似的蛋壳结构
16
2018/4/30
17
2018/4/30
18
2018/4/30
19
2018/4/30
中华龙鸟 属于兽脚类恐龙中的美颌龙科, 其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
皮肤衍生物, 是世界上第一个保存有类似结构的恐
龙化石 它为鸟类羽毛起源问题
提供了重要信息。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3)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见闻》
辽宁大型恐龙厅
PART THREE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馆藏
辽 宁 古 生 物 博 物 馆 馆 藏
辽 宁 古 生 物 博 物 馆 馆 藏
辽 宁 古 生 物 博 物 馆 馆 藏
辽 宁 古 生 物 博 物 馆 馆 藏
PART FOUR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信息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信息
门票信息
1.基本展陈免费开放, 观众须凭本人身份证领 票参观。 2.接待限量:5000人/天。
开放时间
1.国家法定假日全天开放(上午 9:30-下午4:00); 2.平时开馆时间:周二、三、五、 六、日(上午9:30-下午4:00); 3.闭馆时间:周一(法定休息 日)、周四(设备设施维护)。
交通信息
博物馆位于沈阳师范大学正门内侧,可乘公交: 141、157、178、236、255、326、381、382、 393路到沈阳师范大学站下或190路沈师大学生 公寓站向北800米;也可乘地铁二号线在师范大 学站下。
PART TWO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场馆
辽宁古生物博物 馆简介。
地球与早期生命,介绍地 球和生命起源的基本知识。
介绍了辽宁的“十大古 生物化石群” 。
热河生物群,本馆最 具特色的展厅之一。
国际古生物化石,展 示了来自全世界十多 个国家的精美化石。
互动科普厅,带大家亲自参与 古生物化石有关的活动。
珍品化石,展示本馆 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2.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场馆
目 3.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馆藏 录 4.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信息
PART ONE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师范大学
校园内,是经辽宁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 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截至2011年 中国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占地面积 1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 平方米,于 2011年开馆。共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 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 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 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
辽宁省博物馆的导游词
辽宁省博物馆的导游词欢迎各位来到辽宁省博物馆,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丰富历史文化的宝库。
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中心,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辽宁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下面,请跟随我一起展开这场文化之旅。
一、大厅区域大厅区域是博物馆的重要门户,也是展示馆藏精华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博物馆标志——一只盘绕的龙,象征着辽宁省的历史源远流长。
大厅正中央展示着精美的龙纹玉器,这些古代玉器闪烁着智慧和文明的光芒,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二、辽宁历史文化陈列区在辽宁历史文化陈列区,我们将带您重温辽宁地区的悠久历史。
首先是“古代铁文明展”区,这里展示了辽宁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观众可以看到铁器的制造过程和不同时期的铁器,感受到铁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接下来是“辽代文物陈列”区,这里展示了辽代的文物和艺术品。
辽代是辽宁地区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馆内展示了辽代的石刻、瓷器、织锦等文物,展示了辽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民俗文化陈列区在民俗文化陈列区,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辽宁地区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底蕴。
首先是“辽宁的节日与民俗”展区,这里展示了辽宁地区丰富多彩的节日和民俗活动,通过场景再现和文物展示,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民俗的魅力。
接下来是“辽宁的传统工艺”展区,这里展示了辽宁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和工艺技术。
观众可以看到陶瓷、纺织品、编织品等传统工艺品,了解到传统工艺的发展和精湛技艺。
四、艺术品陈列区艺术品陈列区展示了辽宁地区的艺术成就和人文风景。
首先是“辽宁戏曲艺术陈列”区,这里展示了辽宁地区著名的戏曲剧种和演员。
观众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和戏曲艺术品,感受到辽宁戏曲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是“近现代艺术陈列”区,这里展示了辽宁地区的近现代艺术作品。
观众可以欣赏到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品,领略到辽宁艺术家的创作魅力和艺术成就。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厅讲解词
三厅A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
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 km。
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
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
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
现在我们就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太古代鞍山群早期生命:距今约38亿年。
在这里变质岩中发现了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
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
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
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
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
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
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
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
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
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
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其下部产植物化石。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作为一名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1辽宁省博物馆于1949年成立,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现位于市府广场东侧。
原馆舍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20xx年11月12日,筹建六年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成立至今的60多年间,辽宁省博物馆在首创讲解员制度、率先摹制清宫散佚书画等方面作为先行者积累下了很多可资参考的经验。
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1。
5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博的镇馆之宝包括商代兽面饕餮纹大鼎、西周鸭形尊、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国宝文物,以及不少末代皇帝溥仪当年从紫禁城带出并散佚到东北的书画珍品,比如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北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等。
只是这些宝贝均为重点珍藏,有些偶尔才能看到。
[1]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下,跨世纪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已于20xx年11月12日隆重开馆。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光临辽宁省博物馆!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辽宁省博物馆的精彩展览。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开始我们的博物馆之旅吧!辽宁省博物馆成立于1949年,是辽宁省内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馆内展览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多样,包括陶器、瓷器、绘画、书法、雕塑、金属器、古钱币等。
我们首先来到博物馆的主展厅,这里陈列了辽宁省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首先是辽宁省区域特色的古代文明展区,展示了辽宁地区自史前时期至近现代的历史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辽宁的“四大传统文化”:辽东地区的“黄金文化”、辽西的“玉石文化”、辽北的“铁文化”和沈阳地区的“清代文物”。
接下来,我们进入陶瓷艺术展区,这里展示了辽宁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品。
辽宁地区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这里展示的陶瓷品涵盖了辽代、金代和明代等多个时期的作品,从中可以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工艺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再来到中国画展区,这里陈列了辽宁地区的传统绘画作品。
辽宁地区的绘画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艺术传统。
这里展示的作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是辽宁地区绘画艺术的代表性成果。
大家可以通过观赏这些作品,领略到辽宁地区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我们还可以参观辽宁省博物馆的雕塑展区和金属器展区。
雕塑展区展示了辽宁地区的雕塑艺术作品,包括石雕、木雕和铜雕等。
金属器展区则展示了辽宁地区的金属器艺术品,包括铜器、银器和铁器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体现了辽宁地区的传统工艺技术,也展示了辽宁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最后,我们来到辽宁省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区,这里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展览。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时间的展览主题,进一步了解辽宁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定期举办的国内外文物展览和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展示的内容丰富多样,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知识的拓展。
在我们的博物馆之旅即将结束之前,我要提醒大家,辽宁省博物馆还设有多个教育活动中心和互动体验区,供学生和家庭游客参观和体验。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导游词、主持演讲、策划方案、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guide speeches, presiding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self-identification,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letter of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正文内容辽宁省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
古动物博物馆讲解词
古动物博物馆讲解词走进古动物博物馆,就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隧道,能让我们与那些早已消失在地球上的神奇生物来一场奇妙的邂逅。
一进展厅,那巨大的恐龙骨架立刻就吸引了你的目光。
你看那长长的脖子,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长颈鹿?但可比长颈鹿大多啦!那庞大的身躯,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的霸主地位。
哎呀,真难想象它们当年是怎样在这片大地上昂首阔步的呀!再往前走,各种奇奇怪怪的古生物化石出现在眼前。
有的长得像鱼,却有着奇怪的爪子;有的看着像鸟,却有着长长的尾巴。
嘿,这世界可真奇妙,怎么会有这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生物呢?就好像大自然这个调皮的孩子,随意地摆弄着各种形状和特征,创造出了这些独一无二的宝贝。
看那个三叶虫的化石,小小的身体上有着那么精致的纹路,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它在地球上生活了那么久,见证了多少的变迁呀!还有那些古兽的化石,它们的牙齿那么锋利,是不是当年也是凶猛的猎手呢?在博物馆里漫步,你会发现每一个化石都有它的故事。
它们可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传奇色彩的存在。
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样,这些古生物也有着属于它们的辉煌与落寞。
你想想,它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竞争,为了生存而努力着。
而如今,我们在这里看着它们留下的痕迹,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呢?古动物博物馆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互动展示呢。
你可以摸摸那些模型,感受一下古生物的触感;你还可以通过一些科技手段,让古生物“复活”在你眼前。
哇,那感觉可真是太奇妙啦!这里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能让我们对过去充满好奇和敬畏的地方。
朋友们,你们一定要来这里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古生物的魅力,体验一下时光穿越的感觉。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会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难道你不想来探索一下这个神秘而又有趣的世界吗?别犹豫啦,快来吧!。
记忆远古_辽宁省朝阳市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设计
次入口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1 0 0 0 8 4 ) 收稿日期:2 0 0 4 - 1 1 - 1 6
次入口
休闲广场
鱼类乐园 恐龙之乡
北
地质公园核心区总平面
63
科普休闲区 次入口
地质走廊
பைடு நூலகம்
主入口
室外活动区
商业服务区 (商品交易区)
建筑学报
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DESIGN
模型
北侧廊下 南向透视 北侧全景 建筑学报
二层平面
首层平面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地点:辽宁省朝阳市 占地面积:60000 m2 建筑面积:25587 m2 主要设计人员: 朱晓东、周昊、郭 、陈若光、
严文华、陈佳良
64
西南立面
南立面
平面设计逻辑结构分析
的凸凹而更具变化;而主展厅设计为二层 通高,可布置大型模拟场景,在其二层则以 廊桥及观展平台与中庭空间交错,使空间 极其丰富,它的形态又与贯通首、二层的坡 道有机结合在一起;二层环形展厅贯通二、 三层,并以环形天光引入,生动感人,而在 二层进入环形展厅是通过悬于空中的廊桥, 强化时空穿插感;主要展区与北展区之间 高差 1m,由长长的坡道联系,予人时空通 道的暗示。
叠偏移。由 E、F、G、H 生成了体系 2,表 现为切入体系 1中的三角形1,同时其内部 诸要素满足运动规律。E 和 F 反向延伸,与 G 发生关系生成了体系 3。体系 3 依靠体系 1 和 2形成,同时其内部体现了扭转和错动 的运动规律。
建筑依托三个体系生成,将地质运动 现象抽去具象要素,而代之以抽象要素— 几何形体。说明建筑是在形式上具有独立 结构,并且与特定条件发生关系的人造结 构物。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辽宁省博物馆,我是今天的导游导游姓名。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知识的殿堂,领略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辉煌。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古代辽宁展厅。
辽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旧石器时代的金牛山人,到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再到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这片土地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精美的玉器,比如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它造型独特,线条流畅,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
还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青铜礼器,展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严格的礼仪制度。
接下来,我们进入书画艺术展厅。
辽宁博物馆收藏了众多历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不乏稀世珍宝。
比如北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画面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宋徽宗高超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了当时宫廷绘画的风格和审美取向。
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行书作品,其笔法圆润遒劲,结构严谨端庄,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往前走,就是陶瓷展厅了。
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辽宁博物馆的陶瓷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原始青瓷到明清彩瓷的各个历史时期。
唐代的三彩釉陶、宋代的定窑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五彩、粉彩瓷器,每一件都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反映了不同时期陶瓷制作的技术水平和艺术特色。
在古代货币展厅,我们可以看到从先秦的贝币、布币,到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再到唐宋的通宝钱、明清的银锭等各种货币形式。
这些货币不仅是经济交流的工具,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现在,我们来到了佛教造像艺术展厅。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
辽宁博物馆收藏的佛教造像数量众多,风格各异。
有南北朝时期的石雕佛像,造型古朴典雅;有隋唐时期的金铜佛像,工艺精细华丽;还有辽金时期的木雕佛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最后,我们来到了民俗展厅。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一个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为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
博物馆建筑外形象一个庞大的地质体和一个巨型恐龙巧妙的融合:断层将地质体垂直切割,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带我们走进辽宁30多亿年地质历史的长河。
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代表恐龙脊柱,两侧是恐龙的肋骨,而球体是恐龙蛋。
21根恐龙肋骨的钢架象征辽宁人民21世纪挺拔的身躯,预示着辽宁美好的前程。
共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
展馆以科学性为主,以介绍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为重点,以展示地史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为主线,内设有四大明星化石: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3
53/58
2014/10/11
54/58
2014/10/11
55/58
2014/10/11
56/58
这是展馆出口 再见!
2014/10/11
57/58
谢谢共享
制作 文字
背景音乐
LNFSCSS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指南 讲解词 百科等 乘着歌声的翅膀 长笛2014年10月31日
2014/10/11
1998-2002年我国古植物学家孙革率领课题组
于辽西地区首次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
“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
2014/10/11
14/58
2014/10/11
Dilcher ―
——
2007 2011
1.24
世 早 中 期 真 双 子 叶 植 物 大 化 石 记 录 的 空 白
时 代 距 今 约 亿 年 , 填 补 了 我 国 早 白 垩
2014/10/11
44/58
2014/10/11
45/58
2014/10/11
46/58
2014/10/11
47/58
2014/10/1148来自582014/10/11
49/58
2014/10/11
50/58
2014/10/11
51/58
2014/10/11
52/58
2014/10/11
2014/10/11
中华古果
16/58
十字里海果
2014/10/11
李氏果
17/58
2014/10/11
18/58
2014/10/11
19/58
伴生生物 伴随主要生物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出现的其它生物群,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讲解词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讲解词第一厅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我是今天的志愿讲解员XXX,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并向大家介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希望大家参观愉快。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本馆的建筑面积为19000平方米,主题建筑共分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组成。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第一厅也是博物馆的简介厅。
进入简介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条长廊叫做地质长廊,它像一条时光隧道一样带我们回到30亿年前的辽宁,看看当时是什么样子。
在我的左手边的是地层的剖面,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辽宁30亿年来地层沉积的过程;而这边的复原图所还原的生态环境与地层在地质时代上是相互对应的。
在地层沉积过程中有四条黑色的地层,代表辽宁的四次大型成煤期,第一个是晚古生代本溪组。
这个时候辽宁由海洋刚刚上升为陆地,有一些蕨类植物和早期的软体动物为形成第一次成煤期提供了条件。
第二次是中生代北票组,这个时候就发现了我馆非常珍贵的赫氏近鸟龙,再往下面看就是两个比较宽厚的煤层阜新组和抚顺组,我们看一下复原图就能得知当时辽宁地区蕨类植物非常丰富,为这两次成煤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大家都知道古生物学分为生物学和地质学两个方面,在我们馆的外形设计上我们也采用地质体和生物体相结合的形式。
也许刚才您进门的时候可能没有全面的看到整个博物馆的外貌,前面的这个模型就是我们博物馆的建筑模型,这块正方体代表庞大的地质体(辽宁),是由古老的地层组成,断层将它们垂直切割;这条石阶代表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带我们走进辽宁30多亿年地质历史的长河,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是恐龙脊柱,两侧的钢架是恐龙的肋骨。
这组钢架共有21根,象征21世纪辽宁人民挺拔的身躯和辉煌前程。
在恐龙的身下还藏着一枚巨大的恐龙蛋,它孕育着希望同时预示着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美好的明天。
沈阳古生物博物馆介绍
沈阳古生物博物馆介绍沈阳古生物博物馆是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一座以展示和研究古生物化石为主题的博物馆。
下面将介绍沈阳古生物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展览内容以及参观信息。
沈阳古生物博物馆位于沈河区文化路北段,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
博物馆外观设计独特,以恐龙为主题,呈现出一种恐龙蜕化成楼房的效果,给人一种奇特而震撼的感觉。
馆内共有七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历程、生态环境以及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就能看到一座全息投影的恐龙模型,栩栩如生,仿佛穿越到了恐龙时代。
接着,参观者将进入第一展厅,展厅内陈列着古代生物的化石标本,如三叶虫、古鱼和早期脊椎动物等。
这些化石标本不仅展示了古生物的多样性,还向人们展示了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在第二展厅,展示了恐龙时代的恐龙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完整的霸王龙化石,令人惊叹于恐龙的巨大体型和强大力量。
此外,展厅内还展示了其他恐龙的化石,如剑龙、角龙和鸟脚类恐龙等,使人们更加了解恐龙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
第三展厅介绍了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化石的采集、清理和复原等。
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看博物馆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化石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亲身感受古生物学家的工作过程。
此外,展厅还展示了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如新发现的恐龙物种和古生物的演化树等。
接下来的几个展厅分别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古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
第四展厅展示了古生代的生物群落,如古生代海洋生物的化石和古代植物的标本。
第五展厅则展示了中生代的生物群落,如恐龙和哺乳动物的化石。
第六展厅展示了新生代的生物群落,如古代哺乳动物和古人类的化石。
通过这些展厅,参观者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
最后一个展厅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互动展厅。
展厅内设有模拟挖掘场景和恐龙化石模型,孩子们可以亲自参与挖掘恐龙化石,体验古生物学家的工作。
此外,展厅内还有一些儿童科普图书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古生物知识。
古生物博物馆内容
古生物博物馆内容古生物博物馆,那可是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呢!一、古生物博物馆的外观刚到古生物博物馆,就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啦。
它的大门看起来就像是通往远古世界的入口,那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外面看,博物馆的墙壁上可能会有一些古生物的浮雕,就像恐龙的骨架啊,三叶虫的形状之类的,这些浮雕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有古生物的氛围。
二、馆内的布局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一般来说,会有不同的展厅。
1. 早期生命展厅这里展示着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
有那些小小的单细胞生物的模型,它们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是生命演化的起点呢。
旁边还会有关于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介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还是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到处都是海洋,这些小生物就在海里游来游去。
2. 恐龙展厅这个展厅绝对是最受欢迎的啦!一进去就能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高高地立在那里,感觉特别震撼。
有霸王龙那超级强壮的骨架,牙齿又尖又大,想象一下它当年是多么的凶猛啊。
还有梁龙长长的脖子和尾巴,站在它下面,就感觉自己像个小蚂蚁一样。
这里除了骨架,还会有一些恐龙的复原模型,那些模型就像是把恐龙复活了一样,它们的皮肤纹理、眼睛看起来都特别逼真。
在这个展厅里,还能了解到恐龙的生活习性,比如它们是吃植物的还是吃肉的,是群居的还是独居的。
3. 海洋生物展厅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海底世界的缩影。
各种各样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让人眼花缭乱。
有像盘子一样大的菊石化石,它的纹路特别漂亮,一圈一圈的,就像大自然画的一幅画。
还有巨大的鱼龙化石,它的身体长长的,就像一艘小船一样。
这个展厅还会展示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从最开始的简单生物到后来复杂多样的生物,真的很神奇。
三、博物馆里的互动体验古生物博物馆可不仅仅是让人看化石的地方哦。
1. 触摸区有些博物馆会设置触摸区,在那里可以摸到一些化石的复制品,像三叶虫的化石复制品。
用手轻轻摸着那些化石的纹路,就感觉像是在和远古的生物握手一样,特别奇妙。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远古生命之旅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远古生命之旅巨龙藏蛋中从正门进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左手边有一座巨大的蛋形建筑,这便是辽宁大型恐龙展厅。
穿过大门,迎面就看到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它们都伸直了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高高昂起。
一个是辽宁巨龙,一个是东北巨龙,在它们俩身后还有体形稍小一些的双庙龙、永川龙、薄氏龙等等。
除了大型恐龙,在展厅四周还陈列着长羽毛的恐龙,比如小盗龙、中华龙鸟等。
为了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羽毛恐龙的生活,挂在墙上的大屏幕播放着风趣幽默的恐龙小动画。
虽然这里是大型恐龙展厅,但是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中真正的大家伙却矗立在二楼中间的展台上,它就是发现于河南省的黄河巨龙。
黄河巨龙又高又大,其昂起的脑袋与三层楼一样高。
站在巨大的恐龙骨架前,我心里不由生出了几分敬畏之情。
麦索展厅内展出了包括鱼类、鸟类、鳄类和许多哺乳类动物标本,其中最著名的是达尔文猴——艾达。
艾达被发现于1983年,化石非常完整,它的发现证明在距今4700万年前就已经有了灵长类动物,它是人类进化研究的重大发现。
麦索展厅的标本虽然非常精美,但是所有标本都是仿制品而非真品哦。
小恐龙幼儿园在众多化石中,一块保存了很多小鹦鹉嘴龙的化石吸引了我。
这块化石中一共有39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鹦鹉嘴龙,这是世界上已知保存数量最多的一个鹦鹉嘴龙化石群体。
仔细观察化石,你会发现小鹦鹉嘴龙们紧紧地靠在一起,有的在抬头张望,有的在回头凝视,有的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就好像上一秒这些小家伙们还活着一般。
从化石的保存来看,这群小鹦鹉嘴龙很可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它们瞬间死亡并保持了当时的状态,就好像时间被定格了一样。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小鹦鹉嘴龙凑在一起,古生物学家给这块化石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小恐龙幼儿园。
小原始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厅A
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
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
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 km。
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
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
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
现在我们就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太古代鞍山群早期生命:距今约38亿年。
在这里变质岩中发现了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
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
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
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
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
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
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
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
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
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
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其下部产植物化石。
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赵亚曾、李四光等7位院士曾在这里做过研究工作。
这个时期还以牙形刺化石为代表:它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
外形很像某些鱼类的牙齿或环节动物的颚器。
它的数量多,演化迅速,广布于世界各地的海相沉积中。
四楼的参观结束,我们转到三楼继续参观。
我们博物馆的参观形式与其他博物馆有明显区别,需要从四楼向一楼进行参观。
三厅B
在我们面前的是早三叠世红层,距今2.5亿年,另一侧是一幅生态环境复原图,当时气候比较干燥,动植物繁盛,代表晚古生代的结束,我们即将走进中生代。
辽宁的十大古生物群中的后七个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时期的。
首先看到的是中三叠林家生物群。
林家生物群位于本溪市的林家崴子东山,距今约2.3亿年。
该植物群面貌奇特,以束脉蕨和本溪羊齿为主要代表。
在它之后的是晚三叠世羊草沟生物群。
羊草沟植物群产于辽西北票,距今约2.1亿年。
主要以拟轮叶-新芦木-网叶蕨-篦羽叶-准苏铁果组合为特征,伴生有叶肢介、双壳类及鱼等化石。
在我们前面有一处羊草沟时期的复原场景,场景中显示了植物通常形体较大,他们的化石保存精美,为国内外所罕见。
这边还有2块比较大,比较完整的植物化石。
接下来看到的是侏罗纪燕辽生物群---辽宁第二次大型成煤期。
在这一生物群中发现早
于德国始祖鸟的“赫氏近鸟龙”。
并且还发现了现今还存有的银杏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
辽宁第7大生物群是“热河生物群”,大家将在“第四厅”里得到专门介绍。
最后还有阜新生物群、抚顺生物群---辽宁第三次大型成煤期、辽河油田与辽宁第四次大型成煤期。
我们看了很多动植物的化石,下面我们进入的是辽宁古人类展厅。
在我们辽宁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庙后山古人类化石,距今45-50万年,发现于本溪,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以及人类打制石器、骨器,用火遗迹,古人类化石。
之后发现的金牛山古人类化石、鸽子洞古人类化石、小孤山古人类化石、前阳古人类化石构成一个序列,展示我们辽宁人的演化过程。
这里有个大展柜,展示的是金牛山古人类化石,发现于营口大石桥,距今28万年。
洞穴内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遗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在背景图上以黄色部分显示的是发现的人的骨骼,包括较完整的头骨,5个脊椎骨、2根肋骨,以及尺骨、髋骨、髌骨、腕骨、指骨等共55件,属于同一年轻女性个体,大约20余岁。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人类的发展史,通常分为“猿人”、“古人”及“新人”三个阶段。
古人类与猿的区别主要在于身体已经能直立行走、脑容量的增加以及能制造工具。
早期人类多以天然洞穴为居,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手段,能制造简陋、粗糙的打制石器,学会了使用火和控制火种。
与古人类伴生还有动物化石。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边的两个大型哺乳动物骨架,它们的90%以上都是真的。
小的叫原始牛,是现生牛的祖先。
旁边大的是猛犸象,它的生活年代约1万1千年前,以群居的形式生活在第四纪冻原地带,以草和灌木叶子为生。
猛犸象身披浓密的长毛,可以很好的抵御寒冷,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长有长鼻子和两条大象牙。
猛犸象的身高可达5米,体重能达10吨左右,如此的庞然大物在当时也是古人类狩猎的对象,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
在它们的背后有一副古人类集体猎杀猛犸象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