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一、基本概念1、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2、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
3、安全原理,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
4、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5、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1)宏观的安全管理(2)微观的安全管理 -- 管理部门集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3)广义的安全管理(4)狭义的安全管理 -- 在生产过程活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活动。
二、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第一章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一、安全管理是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1、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2、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新的危害和危险。
3、必须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全管理,并辅以发展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4、美国安全工作特点5、日本安全特点二、建国以来安全管理地发展演变情况1、建立和发展阶段2、停顿和倒退3、恢复和提高阶段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的理论。
一、概述1、早期工业安全理论(1)事故常常起因于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3)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复300 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4)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往往不一定遭受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A、不正确的态度B、缺乏知识或(技能)操作不熟练C、身体状况欠佳D、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作业不良环境(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方法A、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B、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C、人员调整D、惩戒因果连锁论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但它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规因于工人的不注意等。
安全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解决安全问题的三种手段(1)事故预防:技术手段,教育,法制(2)应急措施(3)保险补偿2、安全定义: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与其保障条件。
3、危险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对环境的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论述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与两者的辨证关系。
(1)安全的相对性a,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b,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的。
(2)危险的相对性a,存在一切系统的空间,时间内。
(3)二者辩证关系矛盾的,相互依存的。
5、事故隐患定义:潜在的事故祸害,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泛指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食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
6、本质安全定义:设备、设施、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7、安全生产定义: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条件和工作秩序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子,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遭损失,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劳动保护定义:(1)狭义: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广义: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与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9、论述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区别10、安全管理定义: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11、安全管理学的基本任务:御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12、论述中庸哲学论在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利和弊。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认识未遂事故研究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未遂事故: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章节复习重点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复习重点第一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分为4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
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难力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
《安全管理学》考试重点
1.安全管理学的对象,内容,特点:对象: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
内容: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方法,事故管理,安全文化和安全法规等。
特点:系统性,决策性,前瞻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
2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事故的特征,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因果链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博德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链锁理论,北川彻三事故因果链锁理论。
2)能量意外转移理论:a,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能量。
b,机体组织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3)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失误造成的。
有威格尔斯沃斯模型,瑟利模型。
4)动态变化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变化失误理论5)轨迹交叉伦: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a.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b.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c.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d.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e.责任原理(合理分工,明确部门或个人的任务和职责)4.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作用:范畴:1)安全文化的层次性(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 2)安全文化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对象,安全文化所要求的内涵、层次、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安全文化对象体系的内容。
功能作用: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通过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
影响力: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人员安全态度。
激励力: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激励个人安全行为自觉性。
约束力:强化政府安全责任意识,约束其审批权;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决策者管理行为:通过制度建设,约束员工安全生产行为。
《安全管理学》课件
1993~至今 1979~1992
4.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发展阶段 3.恢复与提高阶段
1958~1978
2.停顿和倒退阶段
1949~1957
1.建立和发展阶段
2021/3/15
《安全管理学》
33
1)建立和发展阶段
1)建立和发展阶段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
1.树立了“搞生产必须注 意安全”的思想,批判了 “重视机器不重视人”的 错误观念。 2.发动群众,开展安全大 检查。 3.积极组建安全职能机构 ,开展安全干部培训。 4.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开 始法规建设。
§ 21世纪以来,全球安全形势严峻,环境污染、 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 健康,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保守估计,每年全 球的工伤事故达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就有 68万起事故,每秒钟9起。换言之,每天有 3000人于工作中丧命。
§ 在我国,由管理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伤 亡事故屡禁不止。
6.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安全技术 措施计划
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v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2021/3/15
《安全管理学》
16
1.2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按照主体和范围的大小
按照对象不同
v 宏观的安全管理 v 微观的安全管理
❖ 狭义的安全管理 ❖ 广义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学
第1章 绪 论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所 田水承教授 课题组 制作人:王 莉
2021/3/15
《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危险时,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从而减少不利影响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2. 安全文化理论: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中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保障组织安全的重要基础。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人为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领导者的角色和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3.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安全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程序,来确保组织能够达到安全管理目标的一种体系。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强调了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强调了组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安全管理学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管理模型和工具,如哈撒瓦特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物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基础和工具方法为组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实践手段,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
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安全管理学将为各种组织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风险管理、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这些理论基础对于确保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安全、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以及对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潜在危险的处理。
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流程,通过这些流程来降低风险并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从生产制造领域到金融投资领域的各种行业和领域。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组织内部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有利于降低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
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推动和组织文化的渗透,同时也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共同的安全文化共识。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安全的定义及概念一、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安全的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安全的重要性(1)经济损失大(2)社会影响大(3)影响周期长二、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劳动保护: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人身安全)、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设备安全)。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三、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区别与联系?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常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间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
可靠性是针对系统的功能而言,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而安全性是针对系统损失而言,安全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
危险与损失有关,而失效仅是某一项目的某些功能丧失(或非预期状态),可能不会造成损失。
所以失效不等于危险,可靠不等于安全,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
当然,失效或故障有时也会造成损失,甚至导致系统发生灾难性的事故,这时失效或故障就成为危险了,也就是说,当故障或失效的发生导致事故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会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所以,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时,也需要应用可靠性的数据,某些安全性分析的方法也源于可靠性分析。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安全科学基本特征
• 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 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 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得更为迫切。
– 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识,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 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 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
–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 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 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破坏。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哲学 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
安全哲学
安全技术学
安全学
安全社会学 安全系统学
安全工程学 安全人体学
工程技术 安全工程
四、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 安 全 学 科 与 相 关 学 科 的 关 系
本章小结
• 一、基本概念
– 安全科学
• 二、基本原理
– 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 – 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及范畴,主要研究内容; –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或安全三要素,分析其对安
目录
• 第一部分 安全工程学概述 • 第二部分 安全人机工程学 • 第三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 学 • 第四部分 机械安全工程学 • 第五部分 安全电气工程学 • 第六部分 安全管理工程学
教学大纲-安全管理学
《安全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02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 "学分:2适用对象:安全工程本科先修课程: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目标1:掌握安全管理学原理、安全管理方法、系统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原理和基本要素。
目标2:熟悉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发展现状,掌握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内涵,了解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目标3:熟悉事故统计与分析的分类、方法和指标,掌握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基本步骤,掌握事故预防与控制的核心内容。
目标4:培养运用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学知识、事故预防与控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安全科学基本问题1、安全学科的产生2、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属性第二节基本概念和术语¥1、事故、危险源、风险的定义2、系统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安全累计原理3、事故致因理论综述第三节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和内涵1、安全管理学的定义\2、安全管理学发展概况3、安全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教学重点、难点: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安全科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安全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了解安全管理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掌握课程的内容体系。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科学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第二节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5、责任原理\教学重点、难点:预防原理;强制原理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理解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责任原理,掌握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
安全管理学(思维导图)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
安全标志
告警装置
安全技术对策
几何图形是方形,绿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及文字
提示标志
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概述 安全目标的制定 安全目标的展开 安全目标的实施 目标成果的考评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是戴明循环即PCDA循环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
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
找出辨识区域存在的危险物质、危险场所
对辨识对象的全过程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根据相关标准对辨识对象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对辨识对象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进行分析
危险源辨识
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参考分级,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的危险源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划分辨识单元,并对所划分的辨识单元中的细节进行详尽分析
伤害频率 伤害严重率
主要指标
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
总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人数
伤害平均严重率
死亡人数*10^6/实际产量(t)
百万吨钢死亡率
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
事故经济损失统计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的原因
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准备工作
四不放过原则
调查原则
《安全管理》教学大纲
《安全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安全生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各类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的承受能力在不断降低,或者说对安全水平的期望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新的危险因素不断出现,事故的危害程度在增加。
在安全问题上,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剪刀差”,迫使人们必须在一切生产活动中将安全工作当成永恒的主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安全生产一贯的基本方针。
尤其是当今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尤其应该坚决、认真、扎实的执行。
如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绝大多数为易燃、易爆及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复杂,设备种类繁多,极易发生破坏性很大的事故,严重威胁职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所以安全生产对石化行业是首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警钟长鸣。
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就没有经济效益,就谈不上企业的振兴、发展,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
我院以安防行业高层次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安全管理》作为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旨在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使学生初步掌握安全生产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结合各专业的具体工作认真实践,为企业和社会的安、稳、长、满、优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安全管理》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要通过理论学习、事故案例分析、网上安全论坛讨论并独立完成必要数量的练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独立分析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不拘于抽象的理论,而应加强案例分析,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以便学生能够巩固学习成果。
《安全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章安全管理基础知识1、基本内容事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职业病及相关基础知识、安全管理概述、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2、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和安全管理中对事故、职业病等知识点的定义及其类别,掌握安全管理的含义及其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地质条件的复杂化,生产事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增大,企业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现象,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约束行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既指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又包括对生活和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问题的管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1、广义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富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从上述可以看出,安全管理不仅要防止生产作业中的人员伤害,也要与危害人员身体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斗争;不仅要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也要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化,实现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的本质安全。
2、狭义安全管理: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管理活动,以防止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二、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一)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煤炭生产系统这个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包括人的系统、物质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协调组合。
1、人的系统: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根本,加强对人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2、物质系统: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
物质系统是生产的对象,也是发生事故的物质基础。
3、能量系统:不同形式的能量具有不同的性质,通常能量必须通过运载体才能发生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 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 它暂时避开了危险源的具体特点和事故的具体内容 与形式,而只是抽象概括地考虑构成系统的人、机、 物、环境,因此它更本质、更具普遍意义。
2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2)能量引起的伤害
• 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 产生的,如颈椎骨的瞬间受力4900N。 • 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如溺水、CO 中毒。
2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4)应用能量意外转移理论预防伤亡事故 • 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 如水力采煤 • 限制能量 • 防止能量蓄积 ,搅拌 • 降低能量释放速度 ,安全帽 • 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 ,安全阀 • 设臵屏障 ,防护墙、防火墙 •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 ,远程遥控 • 设备警告信息 ,各类火灾、爆炸报警装臵
18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根据事故统计结果, 综合海因里希事故 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在 于降低不安全行为 的次数到某一个程 度;如A至B,而 使严重伤害发生的 可能性趋近于零。
19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9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举例说明:
(1)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但该储罐 如果被严重腐蚀接近破裂,这就是事故隐患。
(2)存放有严格包装的炸药库房是危险源;但长期 存放使炸药接近其失效寿命,就构成了事故隐患。
(3)民房内的各种带电线路是危险源;但线路老化、 破损就构成事故隐患。 (4)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是危险源;但此人行将发 病、未有效隔离就构成事故隐患……
17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3)基于因果论的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启示
• 为了防止产业灾害的发生,在事故链中,解决 好任一环节,都可以收到良好的结果; • 基于因果论,对一个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 时,就产生了两种重要而有效的逻辑方法。即 演绎法,据结果推理原因,如事故树分析 (FTA);归纳法,据原因推论结果,如事件 树分析(ETA)。
8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3、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有明 显的静态特征,对应“固有危险度”,可以理解为: 有失去控制可能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积累。 •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相比,增加了所谓“行为干预”。 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 作场所环境破环的一种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 • 两者关系: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仿佛缺陷(人的 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一定引发频率或 存在管理缺陷)的危险源。
严格的讲,风险与危险是有区别的: —危险只是意味着一种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希望事件 状态,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状态。它是风险的 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危险是客观存在, 无法改变。 —风险不仅意味着不希望事件状态的存在,更意味 着不希望事件转化为事故的渠道和可能性-后果。 —危险通常与事故相联系;风险不仅与事故相联系, 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金融风险、 投资风险等。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3)能量转移理论的优缺点
• 把能量作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 以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臵加以控制作为防止 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 • 有利于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
它的实际应用尚有待于对机械能的分类作更加 深入细致的研究 。
2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2、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论
• 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 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 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 后人对该理论进行了完善,但其中心思想不变, 即认为事故因果关系之间存在继承性—前一过 程的结果是引发后一过程的原因。
10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4、事故 1)事故的定义 • 《辞海》—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 Heinrich—事故是非计划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 一般认为—事故是(个人或集体)为实现某一意图 而采取活动的过程中,突发的、与人的意志相违背 的、迫使这种行为暂时或永远地停止的事件。 • 我国安全界—事故(Incident)是在生产活动中, 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造成人员伤亡、 职业病、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美军)。
4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物造成损害的因素, 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爆炸) 危害因素——影响人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 造成慢性损伤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 积累作用(职业病)
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 风险(risk)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估、手术风险、飞机)。
R F S
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 例如美国50年代的统计,75000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占2%,可 预防的人为灾害占98%,其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占 88%,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的占10%,因此,海因里希得 出结论: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 为造成的,没有一起是共同作用引起的。 • 但是上述观点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批判。日本劳动省对近几 年建设业的重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结果:无人的不安全行 为的少于8%,无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少于13%,绝大部分都 是二者同时作用的结果。
12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3)事故的基本特征 • 事故的因果性—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 事故的偶然性—时间、地点、形式、后果等;坠落 • 事故的必然性—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事故必然发生; • 事故的规律性—化险为夷; • 事故的潜伏性—事故突变之前的量变积累过程; • 事故的再现性—类似事故的重现; • 事故的危害性—往往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 事故的可预测性—探求原因、采取措施、预防事故
15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2)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模型
根本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1)Heinrich理论的五个因素 • 遗传及社会环境(M)—鲁莽、固执、粗心等 不良性格和不良教育等; • 人的缺点(P)—鲁莽、粗心、轻率、易过激等 •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 • 事故(D) • 伤害(A)
20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因果连锁理论——博德因果连锁理论 反应现代安全观点的模型,5个要素,但与海因里希 模型的意义不同。
21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2 事故制因理论
因果连锁理论——博德因果连锁理论
7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人们更应该关心的是“风险”,而不仅仅是“危 险”,因为直接与人发生联系的是“风险”,而“危 险”是事物客观的属性,是风险的一种前提表征。我 们可以做到客观危险性很大,但实际承受的风险较小。
例如,人类要应用核能,就有受辐射的危险,但在 生活实践中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应用中受辐射的风 险小些,甚至人绝对地与之相隔离,所以我们并没有 受辐射的风险。
3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危险、危害和风险
• 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现有或潜在状况。 •“危险”意味着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 种可能性常常暂时受到限制,它来源于某种技术系统 的应用。 •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 (GJB900-90)。 •是指存在着导致人身伤害、物资损失与环境破坏的 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因某种(或某些)因素的激发 或耦合而变成现实性了,就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