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法考的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怎么区别
法考的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怎么区别法考的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是法学考试中常见的两种题型,它们在形式和要求上有所不同。
简答题更注重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名词解释则更强调对法律名词的准确解释和辨析能力。
本文将从题目形式、答题要求以及备考技巧等方面来探讨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的区别。
一、题目形式的区别在法考中,简答题往往以一个问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给出准确、简明的回答。
这类题目通常较为开放,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来组织答案,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
而名词解释题目则是直接给出一个法律名词或概念,要求考生对该名词进行解释和辨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相对固定,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定义、构成要件、特点和适用范围。
考生需要对该名词进行全面分析,将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出一个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解释。
二、答题要求的区别在答题要求上,简答题更注重考察考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不同于名词解释,简答题通常需要考生进行推理和分析,以全面回答问题。
考生需要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典型案例以及学说观点的综合运用,给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同时,简答题也要求考生考虑问题的多维度,包括理论、实践和伦理等方面,给出一个全面且有逻辑性的回答。
而名词解释则更强调对法律名词的准确解释和辨析能力。
考生需要准确地给出该名词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成要件、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内容。
名词解释题目要求考生逐个击破,将每个要点都解答清楚,且逻辑严密,不可遗漏。
三、备考技巧的区别针对简答题的备考,考生需要广泛积累法律知识,系统学习各个领域的法学理论和适用规则。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法学经典著作、参与案例分析和模拟答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刷题和整理思维导图也是备考简答题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整理和巩固知识。
而备考名词解释题目,则更注重考生对法律名词的研究和理解。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答:财政支出,即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一切开支的总和。
2、财政收入答:财政收入,即公共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
3、帕累托效率答:帕累托效率是福利经济学中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常用的标准。
一种资源配置,如果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某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4、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答: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也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会自动产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5、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6、一致同意规则答: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在这种决策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对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7、中间投票人定理答: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一个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产品会被通过。
8、税收的经济归宿答:税收的经济归宿指的是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说明由征税引起的个人真实收入的变化。
9、税收的法律归宿答:税收的法定归宿指的是谁对政府税收具有法律上的责任。
10、税收资本化答:税收的资本化指的是供给固定的耐用品价格的下降额等于未来税收支付额的现值,也就是税收合并到资产价格中的过程。
11、税收超额负担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由政府征税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政府获得的税收数额的那部分损失。
12、社会消费性支出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经费的总称。
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电大《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题、简答题、名词解释汇总整理版
电大《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题、简答题、名词解释汇总整理版形考、网考题库B:(一)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问题:1.格兰仕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 (6分)2.格兰仕是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 (6分)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8分)参考答案:1.在当时的中国,微波炉属于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集中优势资源,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准确的市场定位,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及正确的经营战略等,促使格兰仕成为微波炉大王。
3.密集型发展战略,也就是专业化发展战略,集中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管理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即可)5-2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1.格兰仕公司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2.格兰仕公司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
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答:1)①新兴行业、曙光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在我国曙光初现,前景好,潜力大。
②人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厨房卫生、对生活快捷和方便、的需求。
2)①关闭、卖掉原有的服装生产线,把资源转移到微波炉;②引入一流的设备、技术、把产品质量性能做好、做优、产业做大;③专一化生产这一品种,做大、做强,做精。
④实行成本优先竞争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打败竞争对手。
3)①专业化管理②精细化、集权化③规模化管理案例四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微波炉里,结果创造了中国微波炉第一品牌!格兰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一、以战略眼光选择微波炉行业……1、格兰仕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10分)2、格兰仕是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15分)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下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1、答:(1)60年代微波炉行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至9O年代进人普及期(1990年世界微波炉产量为2254万台),产品生产技术成熟;(2)微波炉在中国却是曙光初现的行业,随着大家电的普及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便利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微波炉市场将是一个基数小、增长速度快、潜力巨大的市场;(3)1990年全国微波炉产量为100万台,进口量为几万台,虽有竞争,但程度远未达到激烈。
病案信息学
一、单选(1分一题,15分)二、不定项选择(多选少选不得分,2分一题,共12分)三、判断题(2分,共20分)四、名词解释(3分,15分)五、简答题(5,15分)六、案例分析(15分)七、论述题(8分)1.名词解释:PDCA循环: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即全面质量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循环往复地进行。
介入治疗:指借助某些器械、在超声、X线、内镜等监视下将导管或针插入脏器,通过导管注射药物,进行栓塞,扩张或导入高频电激光,微波及冷冻等物理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合并编码:当两个疾病或一个疾病诊断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被分配到一个编码时,这个编码称为合并编码。
另编码:又称“也要编码”,是一个重要的指示词,提示在该编码下常会出现那些伴随的其他手术操作,这些同时伴随的手术不能相互包括和省略,也要进行编码给出范围。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指报告期内出院病人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的人数占同期出院病人中手术病人数的比重。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指报告期间内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占同期出院人中明确诊断人数。
2.简答题:运用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等治疗效果指标分析时,应注意什么?这四个指标是出院总人数的构成相对数,他们的总和等于1或100%。
简述病案信息统计工作的关键步骤?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医院需要上报2020年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的人数,请用公式表示。
答:时间=2020,ICD=L89,入院病情=4简述四种直接在形态学编码之后给出部位编码的情况。
(要求查找2022年经阴道分娩的所有病例)1.无法区分部位的肿瘤:如血液的肿瘤、淋巴瘤2.不区分部位的肿瘤:如脂肪瘤,血管瘤3.特殊组织或部位肿瘤:如肝细胞瘤,脑膜瘤;4.某些未指出部位的肿瘤:如内胚窦瘤,G细胞瘤;梗阻性分娩3.案例分析题颅骨和面骨骨折伴有颅内损伤,以颅内损伤为主要编码见P19212例如:颅底骨折伴有大脑挫裂伤选择:大脑挫裂伤S06.3梗阻性分娩判断梗阻性分娩的标准是什么?见课件上练习题请结合杨老师课上讲的柏拉图实操复习P240医疗质量综合评价计算分析P309表9-是选取反映医疗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给出每个指标在医疗质量评价中的权重。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2
2012年4月27884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25题=25分)二、填空题(1分*5题=5分)三、名词解释(3分*5题=15分)四、简答题(5分*5题=25分)六、论述题(10分*2题=20分)七、案例分析(10分*1题=10分)一、名词解释l、资源:是一个经济概念,指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稀缺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
P42、人力资源:是体现为人所拥有的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能力。
P43、人事优化配置: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所建立的分工协作体系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有合适的人来完成,每一个工作者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每一种工作努力都能取得理想的效益。
对此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有其用。
4、人力资本:投入再生产过程的人力资产,体现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
P235、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有效利用组织内外的劳动能力,发挥劳动力价值,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6、劳动交易:是劳动能力转让的方式。
7、劳动市场:是劳动力交易的活动机制,包括劳动交易场所、劳动交易所遵循的交易规则,以及国家为维护交易规则所制定的制度与政策等等。
8、劳动力需求:经济活动对具体劳动能力的需求。
9、劳动契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围绕劳动力有偿转让建立的协议,目的在于明确双方由此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
10、劳动关系:是劳动力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关系状况,受劳动力转让双方的利益互动影响。
11、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所做的系统性安排,具有一定的内容模块和体系结构,用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进行,从而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要求。
1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即以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为依据,参照人力资源状况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未来某一时期企业所需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活动所做的预测和刻画。
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P32教育的个体/本体/固有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2、P33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3、P59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4、P59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在教育目的总原则下为培养教育对象规定的具体标准。
5、P61价值性教育目的: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6、P9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P114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8、P125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型教师的过程。
9、P14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P155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11、P163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零售学思考题
零售学?思考题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第一章1.零售轮转理论〔wheel of retailing〕,又称车轮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零售专家M·麦克尔教授最早提出的。
他认为,零售组织变革有着一个周期性的、像一个旋转的车轮一样的开展趋势。
新的零售组织最初都采用低本钱、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政策。
当它取得成功时,必然会引起他人效仿,结果,剧烈的竞争促使其不得不采取价格以外的竞争策略,诸如:增加效劳、改善店内环境等,这势必增加费用支出,使之转化为高本钱、高价格、高毛利的零售组织。
与此同时,又会有新的革新者以低本钱、低价格、低毛利为特色的零售组织开场问世,于是轮子又重新转动。
2.零售组织开展演变理论有哪些.根据你对周围零售组织的认识,这些理论有什么局限性.答案要点:零售组织开展演变理论主要有:零售轮转理论、手风琴理论、自然淘汰理论、辨证过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商品攀升理论。
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零售轮转理论不能解释便利店的出现;手风琴理论不能解释目前购物中心与大型专业店蓬勃开展的现象;辩证过程理论不能解释网络商店的出现;生命周期理论不能解释专业店的持续兴旺;自然淘汰理论过于空泛,应用*围太广,不能看作是零售组织特有的开展规律;商品攀升理论也是能说明一局部零售商的商品组合变化。
3.近代西方零售业发生了几次重大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对当时的零售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答案要点:近代西方零售业发生了四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变革以百货商店的出现为标志,其在销售方式上、经营管理和组织规模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倡导商业经营道德成为其革命性的一大标志。
第二次变革是以超级市场出现为标志,它的出现带来了开架售货方式流行、人们购物时间大大缩短、舒适的购物环境普及、商品包装的变革。
第三次变革是以连锁经营为标志,它带来了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管理、集中化进货、简单化作业,使传统零售真正向现代零售转型。
名词解释,简答,案例
1. 公司清算:指公司解散后清结公司债权债务分配公司剩余财产最终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使公司法人资格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
2. 发行资本:公司依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在注册资本额度内已经发行的,由股东认购的资本总额。
3. 债权人会议:是债权人依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或公告组成,表达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意志,参与破产程序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决议的议事机构。
4. 特别股:股份所代表的权利义务不同与普通股而享有特别内容的股份。
5. 累积投票制: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监事时,股东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6. 子公司:被母公司控制多数股权的公司。
7. 忠实义务:董事在执行公司业务时所承担的以公司利益作为自己行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不的追求自己和他人利益的义务。
8. 募集设立:由发起人认购发行的部分股份,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特定的主体募集而设立公司。
9. 破产别除权:也成优先受偿权,指破产程序开始之前,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设定了担保物权或者存在有其他特别优先权的与债权人宣告破产后权利人享有就该特定财产不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而优先获得清偿和满足的权利。
10. 竞业禁止义务:法律或者合同对其要求是不得进行某种行为,是一种不作为义务。
11. 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组织,活动和解散以及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 公司章程:公司必备的规定其名称,宗旨,资本组织机构等对内对外事务的自治性文件。
13. 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指外国合营者与中国合营者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
14. 破产财产:依破产程序分配给破产债权人的破产人的财产。
15. 公司设立:指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
16. 公司合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订立合并协议,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17. 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2(题后含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5. 填空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9. 材料分析题11.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教师的教学任务有三个,分别为( )。
A.观察指导、示范、准备B.观察指导、准备教具、创设环境C.制定教育目标、准备教具、示范D.制定教育目标、创设环境、示范正确答案:A解析: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教师的教学任务有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2.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
A.内心的表现B.直观的表现C.创造性的表现D.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正确答案:D解析:儿童绘画主要着力于发展儿童自身的自主性.从教育角度来说,其真谛是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3.以下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正确的论述是( )。
A.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B.幼儿美术是幼儿个性的表现C.帮助幼儿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D.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正确答案:A解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4.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
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
则不能概括。
这属于( )。
A.动作的概括B.生活情景的概括C.情绪性的概括D.功用性的概括正确答案:B解析:这是幼儿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内进行的概括。
5.“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
”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B.杜威C.陶行知D.蒙台梭利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观点。
6.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 )。
A.合作精神B.爱心C.专业素质D.丰富的知识正确答案:C解析:现代社会对保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具备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
7.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舆论学(期末)
题型:不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稍作论述)、论述题(陈述+见解,观点要充实,3-5个观点)、材料分析题(舆情热点案例分析)名词解释公众:舆论主体是参与舆论活动,对公共事物作出评价、发表意见的人。
舆论主体是舆论的发生者、承担者和传播者。
在舆论学中,一般把舆论主体称之为“公众”。
公共问题:舆论客体的一部分,公共事务(社会事务,公事)是引发舆论的真正客体,是指关系到多数人生存的公共事业和公共生活秩序的事情,包括私人问题和专业问题。
意见:人們對事物表明若干觀點,闡明其態度的語義手段。
意見是輿論的本體,又是輿論存在的基本標誌,它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闡釋,是輿論人表達意志的主要內容。
舆论的存在形式,具有集合性和公开性。
公共性: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与社会关系相关,与社会观念相关。
乌众之合:《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
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社会模仿:个体在非控制性社会刺激作用下,以社会上其他人的行为为模本,作出相似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模仿包括三种成分:模仿者、被模仿者和模仿内容。
沉默的螺旋: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
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认知不协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
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
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第一章1.企业制度的演进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经历了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过程。
2.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主题一: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行为主题二: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3.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主题一: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管理者腐败问题。
主题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4.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5.公司治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门交叉学科、一门应用学科、一门新兴学科6.公司治理学的特点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演化性第二章1.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债权人、经营者、雇员;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2.公司边界的界定财产边界、组织边界、法人边界。
因此,理论上的公司边界是公司中所有专用性资产当事人的行为的集合。
3.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激励相容原则、资产专用性原则、等级分解原则、效果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部对称假设的原则第三章(重点)1.股东权益: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的投资依法享有的权利。
2.股东权利的分类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权利:(1)剩余收益的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2)监督决策权(3)优先认股权(4)股票转让权优先股股东权利:(1)利益分配权(2)剩余财产清偿权(3)管理权3.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在公司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各自承担的风险不同、两种权益的偿还期限不同4.中小股东权益的维护:(1)累积投票权制度(2)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3)类别股东表决制度(4)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5)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6)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制度(7)引入异议股东价值评估权制度(8)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5.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是指一项涉及不同类别股东权益的议案,需要各类别股东及其他类别股东分别审议,并获得各自的绝大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教育学名词解释答论述案例分析
教育学名词解释答论述案例分析————————————————————————————————作者:————————————————————————————————日期: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P32教育的个体/本体/固有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2、P33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3、P59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4、P59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在教育目的总原则下为培养教育对象规定的具体标准。
5、P61价值性教育目的: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6、P9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P114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8、P125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型教师的过程。
9、P14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P155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自考 30001学前儿童保育学 知识点+题型+分析(考前冲刺)
【例 11】口吃(3 分) 答: 口吃又称“结巴”,主要表现为说话时发音重复、节律异常、语言表达不流畅。(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例 12】孤独症(3 分)
知识桥 888
逢考必过
登顶人生
答: 孤独症是、也称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 复动作和对环境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在心理学上也称为综合性精神发育障碍。(3 分)
知识桥 888
逢考必过
登顶人生
学前儿童保育学
逢考必过(题型版)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知识桥系列良心出品
一、名词解释题
【例 1】学前儿童保育(3 分) 答: 学前儿童保育是指成人为 0--6 岁学前儿童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给予 他们精心的保护和养育,促进他们身心方面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活动。(3 分)
【例 29】蛋白质的互补作用(3 分) 答: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对于一些吸收利用率较低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多种食物的混合 食用,相互取长补短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3 分)
二、简答题
【例 1】简述学前儿童保育的内容。(5 分) 答: (1)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2)为学前儿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 (3)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 (5)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 (6)教学和其他活动中的保育。 【评分参考】答对 1 个要点给 1 分,任答对 5 个要点给满分 5 分。
【例 8】多动症(3 分) 答: 多动症即多动综合症,是指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轻 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注意缺陷障碍等。(3 分)
【例 9】焦虑症(3 分) 答: 焦虑症是指一种以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反应为特征的情绪障碍。(3 分)
全国自考(公证与律师制度)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公证与律师制度)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6.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李风,系某大学法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生,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李风想从事公证工作,必须经过下面哪个机关的任命A.同级司法行政机关B.所在地的人民政府C.李风欲加人的公证处D.同家司法部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公证法》的规定,担任公证员,应当由符合公证员条件的人员提出申请,经公证机构推荐,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任命.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公证员执业证书。
2.公证协会是A.行业管理部门B.司法机构C.社会团体法人D.行政机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公证法》的规定,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公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
3.对涉外收养公证有管辖权的公证处为A.法律行为所在地公证处B.法律事实发生地公证处C.收养人住所地公证处D.被收养人住所地公证处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法律规定,涉外收养公证的管辖,有管辖权的公证处为被收养人住所地公证处。
4.借款人王某与出借人丁某签订借款合同,向某做担保人,并出具了担保书。
丁某不慎将担保书丢失,只有复印件一份。
于是丁某拿复印件到公证处申请办理该复印件与原文书相符的公证A.公证处可以证明复印件的签名、印章属实B.公证处不能办理公证证明C.公证处应根据其申请予以办理D.公证处应证明复印件与原文相符正确答案:B解析:办理文书、文本相符公证,当事人应持原本、原件才能办理。
5.核准公证机构的负责人的机构应当是A.省级司法行政部门B.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C.司法部D.公证协会正确答案:B解析:公证机构的负责人由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报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6.我国《公证法》的颁布时间是A.1982年4月13日B.2005年8月28日C.2006年3月1日D.2006年6月1日正确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2、特殊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3、工资: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4、行政处分也称纪律处分:是指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5、劳动争议的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
6、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7、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8、津贴: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和物质鼓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
9、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10、疾病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简答题1、简述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种类。
答: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这是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
(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为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全面实现,每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
(3)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4)法定节日休假时间,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5)探亲假,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6)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
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公共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
不同点:(1)经费来源不同。
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
(2)享受主体不同。
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
3、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答: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
(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3)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是带有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4、简述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法律特征。
答:(1)职业安全法律保障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
在我国宪法和《劳动法》确立的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中,劳动者的生命权是最首要的权利。
通过安全技术规程,督促企业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严格科学管理,使劳动者能够按照科学和安全的方法进行操作,以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2)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规定。
(3)职业安全法律保障具有突出的技术性特点。
三、论述题1、试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劳动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国家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
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保护。
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第一,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为一定的劳动关系最直接地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依据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而形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第二,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每一种具体的劳动关系之所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正是因为有规定和调整这种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存在。
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就不可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两者的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以劳动为内容,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这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缺少有效的保护与保障。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2、试述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答:我国1982年在国家“七五计划”中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遭遇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而处于生存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使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等政策措施,逐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优抚安置又称为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或其家属提供生活救济、伤残抚恤、退伍安置及其他社会优待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它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体系。
由于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是城镇职业劳动者,一般情况下,通过社会保险就能使大多数暂时遇到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支柱部分。
四、案例题1、试分析:(1)该厂提前与郭女士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是否符合劳动法的规定?为什么?(2)郭女士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3)此案应该如何处理?答:(1)厂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不符合劳动法规定。
①郭女士享有3个月的医疗期。
②《劳动法》第26条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厂方在医疗期间就提出要与郭女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不合法。
(2)郭女士的要求合法。
因为:①困难补助金不能代替病假工资;②郭女士有权报销医疗费,享有42天的产假待遇;③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
(3)此案应该这样处理:①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厂方应当支付郭女士相当于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并按规定支付医疗补助金;②厂方应支付郭女士42天的产假工资;③厂方应该支付郭女士病假期间工资,报销医疗费。
2、试分析:某企业的做法及上述劳动合同的内容有哪些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答:某企业在招工中及与新职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以下几点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1)招用童工。
《劳动法》规定,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收取2000元押金”。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不得收取任何抵押金或抵押物(证)。
(3)“企业可根据员工的表现随时缩短或延长试用期”。
《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调整试用期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需要双方协商,企业不得单方进行。
(4)“企业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劳动者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没有主观过错,用人单位则应当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并应给予经济补偿金;某些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5)“如遇生产任务紧张,企业可以要求全体员工加班,并按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劳动法》规定,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班,需要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不得强求劳动者加班,并不得超过规定的加班时间。
同时,要按照不同的情况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6)“三个月发一次工资”。
《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发放给劳动者。
3、试分析:(1)该企业解除何某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答:(1)企业不应解除与何某的劳动合同。
依照《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应先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企业应当先调整何某的工作岗位。
而且,何某提出调换工作的理由是充分的,何某是因身体不适提出调整工作岗位的,并出具了医院证明。
企业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是正确的。
刘某在试用期内,违反劳动纪律,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打架,并打伤了同事,应属于不符合录用条件,企业完全有权依照劳动法的规定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刘某。
(2)根据《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企业应对何某进行转岗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若何某仍不能胜任工作时,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何某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25条的规定,刘某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须征求他人意见和履行特别程序。
4、试分析:(1)该餐馆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如何裁决本案?答:(1)该餐馆的做法不正确。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该餐馆属于个体经济组织,应适用劳动法。
该餐馆与周丽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周丽在工作中受伤,属于工伤,餐馆应承担周丽的医疗费和营养费。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作出如下裁决:餐馆负担周丽的医疗费和营养费,并不得解雇周丽。
如果周丽愿意解除劳动关系,餐馆应当依法支付给周丽伤残补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