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

合集下载

唐宋诗词与歌妓

唐宋诗词与歌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乐工歌妓:唐诗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

乐工歌妓:唐诗接受史上的“第一读者”
触 者 。唐 代 的乐 工 歌妓 因演 艺 职业 的需 要 , 幸 有
种 情 况 下 大 多会 慷 慨 应允 ,满 足 乐 工 歌 妓 的 要
求, 写下诗歌以赠之 , 自居易就有《 如 卢侍御小妓 乞诗 , 座上 留赠 》便 是很 好 的证 明 。这 时乐 工 歌 ,
妓必 定是第 一个 阅读作 品 的读 者 。唐诗 中还 出现
似乎缺 少关 注 。比如 , 在唐 诗 的接 受研究 中 , 们 人
把 目光始 终 放在 广 大文 人 和下层 民众 身 上 , 对 而 当 时 以演 唱诗 歌 为 谋 生 职 业 的乐 工 歌 妓 几 乎 很 少有 人论 及 。事 实 上 , 唐代 的乐 工歌 妓 不仅 是 诗 歌 接 受 的特 殊 读 者 , 而且 更 为 重要 的是 , 们 还 他 是部 分作 品的 “ 第一 读 者 ” 。具 体表 现 为 : 乐工 歌 妓是 部 分唐 诗 的首 个接 触 者 , 通 过选 唱 佳作 的 并 方式最 先对 诗歌 的艺术 价值 做 出了初 步判定 。本
文试论 之 。
在 唐 代 , 工 歌 妓 为 了应 付 职 业 竞 争 , 常 乐 经 要 唱 “ 声 ” “ 词 ” 吸 引听众 , 就 迫 使 他 们 新 、新 来 这 不 断地 向文人 索求新 作 。 比如 , 之 涣 “ 有作 , 王 每 乐 工辄 取以被声 律 ”f李益 “ 3 1 , 每一 篇成 , 工争 以 乐
王 立增
( 徐州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11 ) 2 16
[ 摘要 】 在唐诗 的接受史上 , 唐代 的乐工歌妓充 当了部分作 品的“ 第一读者” 。他们不仅 是首个接触者, 而且还通 过选唱佳作 的方式最先对诗歌 的艺术价值做 出了初步判定。 [ 关键 词 】 唐诗 ; 受; 接 乐工歌妓; 第一读者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译文|赏析《琵琶行》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琵琶行》原文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苏轼的《赤壁赋》?A. 《前赤壁赋》B. 《后赤壁赋》C. 《赤壁怀古》D. 《赤壁之战》答案:D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柳永答案:C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安石D. 李商隐答案:B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高适B. 王昌龄C. 岑参D. 李贺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杜甫的诗作《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首诗反映了_________时期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答案:安史之乱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张九龄8.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集名为《_________》,其词风以婉约著称。

答案:漱玉词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词人_________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答案:林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诗与宋词在艺术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答案:唐诗以严谨的格律、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著称,强调韵律美和节奏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等。

宋词则以婉约、清新、细腻见长,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自然流畅,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等。

12.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哪些名句,这些名句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将进酒》中的名句包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名句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13. 请简述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历史揭秘:元稹和白居易共用歌女之谜

历史揭秘:元稹和白居易共用歌女之谜

历史揭秘:元稹和白居易共用歌女之谜“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这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写的一首题为《读元白长庆二集诗》的诗句。

其中“元白”一词便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的并称。

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

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元稹稍逊于白居易。

对“元白”二人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

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杜牧。

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

”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

在中唐诗坛上,“元白”二人的影响很大。

《旧唐书·元白传》论赞指出:“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

”清代著名文人叶燮在《原诗》中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

”而另一著名文人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其实,元稹和白居易不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似,诗坛名声相近,而且生活作风一致,都是十分好色、放荡不羁的风流诗人。

尤其在绍兴任上,元稹和当时在杭州做官的白居易除了互相写诗咏风花雪月之外,而且还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歌女一用。

当时杭州有个名叫玲珑的歌女,很得白居易赏识,元稹听说了就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才归还。

他们还分别为玲珑写诗作为纪念。

一是被传为“元白”的风流佳话。

当然元稹的好色之举,并非与白居易共用一个歌女之时才开始,他的风流之名早已远播朝野。

但他最出名的好色猎艳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

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但《会真记》并没有《西厢记》最后大团圆的结局。

《会真记》差不多就是元稹的亲身经历,元稹二十三岁那年,偶然邂逅了他的亲戚崔莺莺一家。

于是,元稹骗取了只有十七岁少女崔莺莺的纯真感情,丫头红娘在这段孽缘中起到了一般“红娘”所起不到的关键作用,这也是妇孺皆知的一段情节。

名著阅读13《诗》第十二(学生版)

名著阅读13《诗》第十二(学生版)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13《诗》第十二【内容梗概】诗的顶峰在唐朝。

其实在唐以前,诗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化过程。

汉文帝设计了乐府这个机构,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

这些诗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

到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则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另个大诗人。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

到了李、杜这两座高峰自是不必细说,大家都耳熟能详。

李白因触犯杨贵妃而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

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

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唐初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原文呈现】《诗》第十二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

当时乐府里养着各地的乐工好几百人,大约便是演奏这些乐歌的。

歌谣采来以后,他们先审查一下。

没有谱子的,便给制谱;有谱子的,也得看看合式不合式,不合式的地方,便给改动一些。

这就是“协律”的工作。

歌谣的“本辞”合乐时,有的保存原来的样子,有的删节,有的加进些复沓的甚至不相干的章句。

“协律”以乐为主,只要合调;歌辞通不通,他们是不大在乎的。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宫廷乐曲。

出自印度,原名《婆罗门曲》,开元中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呈宫廷,经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润色,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玄宗宠妃杨玉环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闻名于世。

安史之乱后,谱调逐渐失传。

白居易这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动传神地描述了这种舞蹈的服饰、乐器伴奏和具体表演的细节。

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包括自注在内的许材料,其音乐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叙述元和年间诗人曾于内宴时见过《霓裳舞》。

诗人写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可见诗人不止一次参加过内宴,也观赏过不知多少歌舞节目,然而印象最深、最为喜爱者却首推这《霓裳羽衣舞》。

那么,这首舞曲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朝廷乐舞中脱颖而出呢?由此,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点出了表演的时间、地点。

明媚的春天当然是表演歌舞的最佳季节,而“玉钩栏下”更非一般场所可比。

这时间、舞台,自然应有好的演员演出好的剧目。

关于演员,诗歌仅用“案前舞者颜如玉”、“娉婷似不任罗绮”两句作了交待,前者指容貌,后者形容体态,可谓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而“不著人间俗衣服”等句,更把这容颜如玉、体态轻盈的演员妆点成了仙女。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仙女的美貌是不容置疑,也非人间可比的。

她身穿彩色如虹的裙子、回云流霞之披肩,钿璎纍纍,玉佩珊珊。

诗中不仅描绘出歌舞艺人穿着打扮的华贵,也隐约透露出这是一出以神仙故事为题材的剧目。

从“磬箫筝笛递相搀”以下六句是介绍和描写《霓裳舞》的乐器伴奏和舞蹈的正式表演。

磬箫筝笛,递相弹奏,击扌厌弹吹,悠扬曲折,此为序曲。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两句下有诗人自注说:“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这时整装已毕的神女还娇慵地伫立在舞台一角,作将要起飞状。

突然,乐曲由柔转刚,擘騞作响,直如秋竹坼裂,春冰迸碎。

再看此时的神女,舞姿轻盈,飘飘若流风雪回,疾速如游龙受惊。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_乔晓宇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_乔晓宇

Yi Shu Ping Jian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乔晓宇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唐诗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诗是如何延续及传播的呢?据史料分析,唐代歌妓直接参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活动,这种行为不仅提高了文人的诗歌境界,还大大拓宽了唐诗传播的范围,因此,唐代歌妓为唐诗的发展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唐代歌妓诗歌传播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172-03传播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唐代这个中国文学的极盛时代,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的佳作,从唐代诗歌发展的情况看,唐代歌妓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那时唐代的诗与乐是相配的,有了好诗可以配乐演唱,有了好乐曲可以写新词供演唱;文人能够独创,也能按要求写,歌妓能演唱演奏,还能翻新曲。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是当时文学艺术传播和发展的最佳方式,而与诗相配的乐就是由歌妓演唱的。

本文主要阐述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之间的联系。

一、古代民间和宫廷歌妓的由来和存在的形式一提到歌妓,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打扮妖艳的青楼女子,再者才是宫廷中为皇帝妃子表演歌舞的宫女。

那么咱们就先说一说这“青楼女子”,青楼最初始的意思是“用青漆粉饰之楼”。

它原本所指的并非妓院,而是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

《晋书·麹允传》这首诗中说到:“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和曹植的《美女篇》中的名句:“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等许多诗词都曾这样使用“青楼”一词。

但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

唐代以后,青楼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然而本文所谈的是唐代充满文学艺术色彩的青楼。

青楼文化兴于魏晋,鼎盛于唐宋。

唐代的青楼文化的代表主要是诗词,作者是文人和青楼女子,题材不仅限于情爱,还包括广泛社会生活和理想抱负。

古代的青楼不仅是最重要的消费场所,还是文化艺术之乡。

杜牧古诗两首原文和赏析

杜牧古诗两首原文和赏析

杜牧古诗原文和赏析杜牧古诗两首原文和赏析《泊秦淮》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诗词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宋时期歌妓唱词的传播范式

唐宋时期歌妓唱词的传播范式

第33卷第5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5 2012年5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2唐宋时期歌妓唱词的传播范式倪超(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摘 要:唐宋时期,文人、歌妓、唱词、受众成为歌妓唱词传播范式的主要元素,四者之间的互动搭建起唱词传播的整体框架。

从传播学的角度不难发现,唱词的传播动因始于文人的创作,歌妓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唱词的传播载体具有独特性,受众的反馈作用影响了词风的转变,等等。

因此,对上述四者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歌妓唱词传播范式的主要脉络,是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歌妓;唱词;传播;范式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5-0027-03歌妓唱词的传播范式是指唱词从文人创作到歌妓演唱,再到受众接受的整个过程公式,它用于描述文人、歌妓、唱词、受众之间相互的作用关系,构造出一个唱词传播的整体形象。

这个整体形象关注的不是参与唱词传播的某个具体元 素,而是所有元素在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上的关联性。

虽然唱词传播范式是象征性的假设,但它对说明词人名声鹊起和词体变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如果唱词的传播没有一定的范式规范,那么唱词的创作和接受将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词为艳科”上升为“词别是一家”的文学历史进程或将改变。

古代的歌妓唱词传播与现代的大众信息传播存在着共同的性质和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歌妓唱词的传播范式,能为我们开拓一个审视词学发展的新视角。

一文人创作唱词的流传(一)文人主动赠与歌妓唱词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因素有两个,一个如罗宗强先生所说:“士人从(汉代)皓首穷经、规行矩步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之后,忽然体认到自己还有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惊喜于人间还有如许多欢娱!于是尽情纵乐,感受到生的可喜。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唐诗繁荣的原因1)社会因素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

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

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

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

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

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

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

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

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欧阳修诗歌鉴赏专练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欧阳修诗歌鉴赏专练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欧阳修诗歌鉴赏专练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BE(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欧阳修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王立增唐代由于生产力...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王立增唐代由于生产力...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王立增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涌现出了大量的乐工歌妓。

他们在当时活跃于社会上的各个文化空间,负载着多种历史信息,因而20世纪以来受到音乐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诸学科的关注,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进行简要梳理,并着重考察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该课题的深入和拓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唐代乐工歌妓的考察有关唐代乐工歌妓的原始资料散见于当时的史书杂传及诗文作品,其中以《教坊记》、《乐府杂录》、《北里志》所录最详。

唐代以后,虽然在一些笔记小说和诗话词话中对部分乐工歌妓偶有提及,但大多是复述史料,谈不上研究。

真正对其进行系统考察是20世纪以来的事。

笔者所见较早的论文是王桐龄的《唐宋时代妓女考》。

此文主要取材于唐宋诸集,罗列出有关唐宋家妓、官妓、宫妓的诸多事例。

[1]稍后,王书奴著《中国娼妓史》[2]一书,在第五章“官妓鼎盛时代”中列出七节来论述唐代的娼妓。

[3]作者不仅搜集了大量材料,而且以独到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论及唐代歌妓的主要方面,开创之功甚丰。

随后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一书也对唐代歌妓有所论述。

[4]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著《唐代音乐史的研究》[5]一书,其中对太常寺乐工、教坊和梨园中的乐人、北里娼妓都进行了细致考察。

另一位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所著《增订长安の春》一书则偏向于对长安乐妓的考证。

[6]以上这些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专门性研究论著如宋德熹的《唐代的妓女》,[7]廖美云的《唐伎研究》,[8]郑志敏的《细说唐妓》,[9]毛水清的《唐代乐人考述》,[10]修君、鉴今的《中国乐妓史》[11]等。

一些研究唐代妇女的著作如高世瑜《唐代妇女》、[12]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13]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14]等及研究娼妓的著作如武舟《中国妓女生活史》,[15]严明《中国名妓艺术史》,[16]单光鼐《中国娼妓——过去与现在》,[17]徐君、杨海《妓女史》,[18]萧国亮《中国娼妓史》,[19]万绳楠《中国娼妓漫话》[20]等也对唐代歌妓有所论述。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课程考试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1、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运动中。

2、女性文学的关键词包括、、。

3、五四时期,比较全面论述新文化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观的思想家是。

4、是中国第一个大胆正视女性的感性欲望的女作家。

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南玲北梅”指的是与。

6、亦舒小说的基本要素是与的生活方式。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7 分,共28分)1、女性文学2、社会性别经验3、潜在写作4、身体写作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传统女性文学创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冰心文学创作基本内容。

3、为什么说萧红的《生死场》是一部生命之书?4、女性文学初兴期的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1、论述秋瑾文学创作中的社会情怀。

2、港台女作家为什么喜欢故事新编,有何特色?《女性文学》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卷及评分细则(A)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1、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2、女性文学的关键词包括性别、现代性、主体性。

3、五四时期,比较全面论述新文化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观的思想家是周作人。

4、丁玲是中国第一个大胆正视女性的感性欲望的女作家。

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南玲北梅”指的是张爱玲与梅娘。

6、亦舒小说的基本要素是都市与都市女性的生活方式。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7 分,共28分)1、女性文学答:广义是指包含了历史上及现实中出自女性之手的文学创作的所有类型与形态,狭义的“女性文学”是指五四以后以现代人文精神围棋价值内核的女性创作。

2、社会性别经验答:指女性在社会构成、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生存体验。

诸如女性在获取自身独立的社会身份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多重角色挤压的经验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情感生活经验等。

3、潜在写作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写作当时得不到公开发表,“文革”结束后才公开出版发行。

4、身体写作答:90年代以来,林白、陈染、海男等人的类自传成长叙事则偏向于从非常私人化的领域,即通过自我成长的经验、身体经验的书写来追问作为性别个体的女性存在。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内容摘要】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

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

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关键词】柳永;柳词;传播;歌唱;别集;选本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一、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

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分别在西蜀和南唐的宫廷,就是由于这种文体最适合于追求享乐的小朝廷君臣的缘故。

〔2〕入宋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宋开国后逐渐在都市中取消了“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都对当时的汴京、临安城中商旅云集,百业兴盛及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的繁华情景有过生动详细的记载。

由于经济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散落于青楼妓馆的市井歌妓更是数不胜数。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阅读答案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阅读答案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阅读答案《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阅读材料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

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

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

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

苏子卿、李少卿①之徒,尤工为五言。

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晋世风概稍存。

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

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

意义格力固无取焉。

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②唐兴,官学大振。

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②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③,掩颜谢④之孤高,杂徐庾⑤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③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④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

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⑥于偃师。

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

辞不能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唐代诗人与文人墨客的社交活动

唐代诗人与文人墨客的社交活动

唐代诗人与文人墨客的社交活动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唐代被称为诗词的鼎盛时代。

唐代的文人墨客们在茶馆、酒楼、客寓等地,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

他们以诗歌作为交流的媒介,通过联句、对答、作诗等形式,展示才情,传递思想,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唐代诗人与文人墨客的社交活动。

文人墨客的背景与身份唐代的文人墨客多为官僚、士人、贵族后裔等身份。

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经史子集,擅长文辞。

他们重视文学修养,追求文人风范,以才华脱颖而出。

这些文人墨客多与宫廷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担任官职,有的受到贵族的庇护,有的进士及第,有的被赋予宴会、诗会等社交场合的机会。

社交场所与方式1.茶馆与酒楼•茶馆是文人墨客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他们在茶馆品茶、论道、议论时事。

茶馆成为他们分享经验、传递消息、争论观点的地方。

•酒楼也是文人墨客们常去的场所,他们在酒楼畅饮留连,聚集一起,共同抒发情感,交流友谊。

酒楼成为他们留下佳话、咏史抒怀的地方。

2.客寓与书院•客寓是文人墨客们寻求庇护与安身之处。

他们在客寓中与同门、同侪交流,进行学术研讨。

在这里,他们共同切磋琢磨,互相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华。

•书院是文人墨客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他们在书院中以读书为乐,与学者讨论各种学问,争论文学、历史等问题。

书院像是浓缩了文人墨客智慧的晶莹之地。

社交活动的形式与内容1.联句与对答•联句是文人墨客们常用的诗歌创作形式。

他们以对仗的方式写出上下两句,通过意象、音韵等手法呼应,展示才情。

•对答是一种诗词的社交互动方式。

文人墨客们相互应对,通过诗词来回应彼此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作诗与创作•作诗是文人墨客们最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他们可以在茶馆、客寓等地,或者通过文书相互约诗,附诗、助诗等形式,展示才华,传递思想。

•创作是文人墨客们生命的一部分。

他们经常创作诗词、文章、随笔等作品,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念,与他人分享心得与感悟。

古诗词大赛的题目

古诗词大赛的题目

古诗词大赛的题目《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衍生注释:1. “将进酒”:“将”(qiāng),请、愿之意。

这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2. “岑夫子,丹丘生”:岑夫子即岑勋,丹丘生即元丹丘,二人都是李白的好友。

3. “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馔玉,美好的饮食。

二、赏析:这首诗情感奔放,气势豪迈。

诗的开头就以黄河之水一去不返和人生短暂形成强烈对比,让人惊叹于时光的匆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表达出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充满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这种自信简直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后面描写宴饮的欢乐场景,与友人相互劝酒,还唱出心中对富贵的不屑,只愿长醉。

结尾处的“与尔同销万古愁”,将所有的愁绪都融入到酒中,这愁绪不仅是个人的怀才不遇,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一展抱负,却又仕途坎坷。

他游历四方,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涵盖了饮酒作乐、思乡怀人、边塞风光、感怀时政等众多方面。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小明一起参加一个才艺比赛,结果我俩都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

我当时特别沮丧,感觉自己就像个失败者。

小明也垂头丧气的。

这时候我就想起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课外阅读】韩愈和白居易交游考

【课外阅读】韩愈和白居易交游考

【课外阅读】韩愈和白居易交游考在中唐的文坛上,有两大文学改革运动: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

韩愈和白居易就是这两大文学改革运动的领袖性人物。

然而,这两大领袖性人物的关系,却相当冷淡。

李汉编《昌黎先生集》,称“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十五、书启序九十六、哀词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笔砚鳄鱼文三、表状五十二、总七百”。

在如此大量的作品中,写给白居易的,只有《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和《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两首诗。

白居易自称,有“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作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韩愈。

然而,写给韩愈的,也不过《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和韩侍郎苦雨》、《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和韩侍郎题杨舍人林池见寄》和《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等五首。

当然,现在看到的韩集和白集,不可能是全部作品,时代的久远,韩愈和白居易的作品都可能有遗失。

但是,第一,正如朱金城先生所说:《白氏长庆集》“因为是白居易生前所自编,首尾比较完整”。

“后来经兵乱,散失了极少数,但绝大部分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白居易的作品,散失的只是极少数。

第二,白居易散失的极少数作品,偏偏就都是写给韩愈的篇什,这就太巧了;如果韩愈所散失的作品,也偏偏都是写给白居易的篇什,那就巧上加巧了。

然而,世界上存在着如此多的巧事吗?合情合理的分析,应该承认,韩、白互相酬赠的篇什少,不过是由于交往少,交往少还不说明关系冷淡吗?值得注意的是,韩、白的交往不仅少,而且迟。

韩愈的《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第三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和《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根据钱仲联先生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均作于长庆二年。

白居易的五篇作品,除《和韩侍郎苦雨》写于长庆元年外,其余四篇:《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和韩侍郎题杨舍人林池见寄》和《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也均作于长庆二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乐工歌妓与诗人交往考摘要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乐工歌妓们的精心演唱与辛勤的创作。

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妓与诗人交往的概况的述论,知道歌妓为什么会与诗人之间有往来,他们之间往来链接的桥梁纽带是什么,最终会产生哪些影响?诗人私募家伎的意图是什么,私家歌妓依靠怎样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传唱?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缘由及影响等等,本文以元稹和白居易为诗人代表,通过与乐工歌妓等交往活动为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述论,以更好的把握唐代的诗歌总体概况,这可以更好的为研究整个唐朝历史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共分为三章进行述论。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前人研究的概述和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进行简要的述论;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所在,主要是对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进行分析,分别从杜牧与歌妓的交往,市井歌妓与诗人元稹交往;营妓与白居易交往等为素材;以及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四个角度进行述论,通过对其的分析述论可以发现唐代乐工歌妓的生活点点滴滴,从而更好地把握唐代社会的诗歌集社会真实面貌。

第三章主要论述唐代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歌与诗结合这一音乐形式来渲染诗的内容,丰富了诗的音乐性,也赋予音乐的内容性。

作为一种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诗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通过歌妓的中介作用,得以相互渗透补充;同时乐工歌妓的传唱也极大地促进了边塞诗的盛行。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通过对唐诗于歌妓们的生存状况与价值实现过程的考证,进一步揭示出诗歌借助于音乐进行传播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唐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印证了唐朝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为更好地研究唐朝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采取对文献阅读,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本文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唐代乐工歌妓诗人交往研究一、引言(一)对前人研究的概述目前,学术界对唐代乐工歌妓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很丰富,除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著《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一书,其中对太常寺乐工、教坊和梨园中的诗人、北里娼妓都进行了细致考察。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专门性研究论著如王书奴著《中国娼妓史》一书,在第五章“官妓鼎盛时代”中列出七节来论述唐代的娼妓。

以及毛水清的《唐代诗人考述》,另外还有柏红秀的三篇文章,《元稹与诗人交往考》《白居易与诗人交往考》以及《略论中唐诗人与诗人——兼析唐诗与音乐之关系》中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李昌集《唐代宫廷诗人考略》一文专考“太常寺”、“教坊”、“梨园”等机构的诗人,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出处。

较为有名的是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九章中专列“著名燕乐艺人及其创造和贡献”一节,列出了将近百人的名单,并对许和子、任智方四女、康昆仑、何满子等人进行了简要介绍。

此书歌妓与诗人没有直接碰撞的交往。

与此同时,毛水清的作品《唐代诗人考述》是从微观上把握唐代音乐家、歌手、民间艺人的生平事迹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言、唐代越人小传、附录。

毛水清教授分别对唐代130余位诗人(包括宫廷音乐家、文人音乐家、民间音乐家三大类)的生平、音乐成就等逐个进行具体的考索,尽可能全面地勾勒出其特点。

此书对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借诗词来形容诗人的形象、成就等。

另外就是柏红秀的三篇文章,《元稹与诗人交往考》中提到元稹与营伎、官妓、家伎以及市井歌妓之间的交往,所写之人均为女性,《白居易与诗人交往考》文中提到白居易交往过的诗人约45位,可考者约45 位,其中宫廷诗人8 位,府县诗人22位,家乐13 位,青楼歌妓2 位。

这两篇文章研究元稹、白居易与唐代歌妓的交往比较深入。

由以上研究状况可以得出:除了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毛水清《唐代诗人考述》中系统的研究了唐代歌妓的生活,其他文章均是研究个人与歌妓的关系,但是考察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的著述和文章,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显得略显不足,研究的空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大,亟需提升研究的水平与力度。

(二)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我们知道,诗歌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它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

唐代是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诗歌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乐工歌妓们的精心演唱与辛勤的创作。

本文试图通过对市井歌妓与诗人交往的概况的述论,知道市井歌妓为什么会与诗人之间有往来,他们之间往来链接的桥梁纽带是什么,最终会产生哪些影响?诗人私募家伎的意图是什么,私家歌妓依靠怎样的方式来对诗歌进行传唱?诗人为别家声伎写诗的缘由及影响等等,笔者乐工歌妓为视角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述论的同时就可以更好的把握唐代的诗歌总体概况,这可以更好的为研究整个唐朝历史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1.通过对乐工歌妓的具体考证来窥探唐朝社会的状况唐代乐工歌妓数量很大,但留有姓名、事迹可考者不多。

刘再生《唐代的“音声人”》一文中曾说:“流传至今有姓名可查的唐代音声人不下二百余,其中多是歌者和乐手。

”虽然相关的记载十分零散,研究者们还是爬梳搜罗,进行了一些具体考证。

[1]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九章中专列“著名燕乐艺人及其创造和贡献”一节,列出了将近百人的名单,并对许和子、任智方四女、康昆仑、何满子等人进行了简要介绍。

[2]2.进一步加深对唐朝歌妓分类研究的水平在研究唐妓或娼妓史的著作中,一般都会对当时的宫妓、官妓、营妓、家妓、巿井妓女、女冠等有所论及,大多采用列举事例的方式,描述其来源、特点、待遇、结局等,或详或略,不一而足。

有些研究者还注意到了各类乐妓之间的相互转化。

宋德熹说:“宫妓、家妓和官妓之间,尚有互相流通的现象。

”[3]廖美云说:“唐代各类型娼妓之角色身份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民籍妓入乐营就成为官妓营妓;若被财富权势者拥有则为家妓,而色艺俱佳者被朝廷选入教坊成为宫妓,但是宫妓因天子将之赐兴臣僚、裁汰冗员、年老色衰放还出宫,或乱世流离等因素,仍有可能再度成为家妓、民妓或女冠。

”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唐代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也颇受人们的关注。

在上一部分所提到的那些著作中,有些已论及乐工歌妓的诗歌创作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传播诗歌。

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修君、鉴今《中国乐妓史》,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等等均有论述。

3.更好地了解与理解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总体上来说,目前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认为其大大地刺激了文人的创作。

乐工歌妓与文人的交往“触发了文人士子们的创作激情”,使他们写下了大量的诗篇。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把问题进一步细化,才可能导引出一些新思路。

如前文所述,研究者已注意到了各类妓女的身份转化,但这种转化对诗歌的传播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仔细排比每个乐工歌妓的经历,会发现他们大都经历了一个相同的路线,即“民间─宫廷─民间”。

从民间进入宫廷,会把一些民间歌曲带入宫廷,而从宫廷流落民间,又把宫廷歌曲传至民间。

在这个过程中,乐工歌妓充当了诗歌在社会上下层传播的使者。

同时,乐工歌妓的流动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歌妓是唐代社会文化领域一个颇具规模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4]白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青作浪漫的十林风尚,构成了歌妓存在并发展壮大的现实基础.传统道德的相对松驰,使得以色艺为角色定位的歌妓们获得了更多的与文人交往的机会,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关注与表现的对象.4.是揭示歌辞与乐舞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及对唐诗繁荣的贡献。

唐诗的繁荣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音乐与歌辞创作的繁荣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人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但究竟是怎样促进唐诗的繁荣的则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我们看到唐代除了有大量的合乐的歌辞外,还有大量的并不是以合乐为创作目的的乐府旧题和新乐府诗。

同时,由于唐代的歌辞多数并非直接为乐曲所写,而多半是乐工歌妓采文人之诗入乐,把诗人之诗转化为歌辞。

故从理论上说,唐代的所有诗歌都可以是歌辞。

从前人和今人所辑录的唐代歌辞总集看,其数量也是相当大的。

这些诗歌与歌辞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对唐诗的繁荣到底有什么作用。

5.是探讨唐代音乐的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文学的衍变痕迹。

唐代是一个新旧音乐交替,中原音乐与边地音乐、外来音乐融合的重要时代,新兴的燕乐最终取代汉魏以来的清商乐,成为音乐的主流,但华夏遗声作为燕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消失。

而随着燕乐的兴盛,长短句的曲子词也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唐代歌诗有歌诗之乐,歌长短句有歌长短句之乐,并不是后世学者谈词的起源时所说的诗乐弊而词乐兴,或两者分镰并骋,没有先后。

那么,从歌诗如何向歌长短句过渡,乐府与声诗、词曲之间有没有关系,关系究竟怎样,与其它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历来鲜为人所注意。

这无疑截断了乐府与后世词曲之间的血缘关系。

本论文拟在全面研究唐代乐舞与歌辞的基础上对唐代乐府作一个全面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把握,冀对唐代乐舞与歌辞的实际状况做出比较客观的审视,勾勒出歌辞繁荣与深化的历史轨迹,以期对唐代合乐歌辞的基本面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唐代文学的全面构建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这无疑对乐府研究、音乐文学和词曲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二、唐代歌妓与诗人的交往事迹研究(一)杜牧与歌妓的交往1.杜牧对歌妓不同流俗的审美与情。

正如在自己的诗句缩写的那样,“楚腰纤细掌中轻”——喜好身姿轻盈的女性。

所谓“燕瘦环肥”,是说汉代崇尚赵飞燕般的纤瘦,而唐代羡慕杨玉环般的丰硕。

唐代的女性多以丰硕为美,如当时著名的仕女画家张萱、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就展示出大唐盛世的华贵之美,周昉《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嫔妃们的内廷生活。

画家在真实地刻画出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的外貌形态时,也表现了贵族女性倦懒的神态。

再如张萱的《捣练图》(系宋徵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

这些画作都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物造型风格。

2.“落花犹似坠楼人”——对弱势女性群体的同情,对女性心理的细腻刻画应该说,杜牧有着与时人不同的女性观,即使在他的咏史诗中也表现出这一点,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关于他《赤壁》中的这两句诗,历来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见解,笔者不须赘言,古人有以九鼎、传国玉玺来作为国家象征的,杜牧却独具只眼,以二乔被劫来见证亡国,以女性的处境作为国家尊严的象征,使人不得不叹服他的奇笔之余也感受到他对女性的重视与关爱。

古人写美女,从屈原开始,多是借美人以喻君子,所谓“美人香草”,蕴含了一定的政治意义,而杜牧的《赠别》、《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却是为女性而写女性。

杜牧在《杜秋娘诗》前作序说: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为李锜妾。

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