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分泌生理、药理与临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酸:分泌生理、药理与临床

一、胃酸分泌的生理

壁细胞(parietal cell or oxyntic cell)

部位:胃体、底之胃底腺、异位胃粘膜。

数目:男,1.18兆,女,0.84兆,国人可能少于此数。

形态:三角形或球形,直径25μm。腺腔面分泌小管,底、侧膜泌酸受体。

泌酸过程

H2 ──cAMP

胃泌素──Ca++ H+K+A TPase 酸分泌

乙酸胆碱──Ca++

泌酸分子生理学

泌酸刺激→壁细胞顶部膜扩展、分支,管泡状结构移至顶膜→H+K+A TPase移至顶膜→H+K+A TPas+Mg+→H+Cl-

正常不进食24h胃液量1200-1500ml,进食可达2500-3000ml,夜间400ml。空腹胃液酸度为40-60mmol/L,pH0.9-1.2,比重1.002-1.004,水分占91-97%。

胃酸的生理作用:消化及杀菌

二、胃酸分泌的调节

1.基础分泌:定义:胃排空6-8h后,无任何刺激下的胃酸分泌。

特点:M>F,早上低,晚上高。

调节:迷走神经节为主。

药物:H2受体阻滞剂作用明显。

2.消化期分泌

又分成头期、胃期和肠期。

①头期:食物进入胃前的视嗅听刺激→迷走神经→壁细胞胆碱能受体→酸分泌↑

头期酸分泌占餐后分泌的50%。

②胃期:食物对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机械扩张→迷走神经反射→胃酸分泌

化学刺激→内旁神经分泌→胃酸分泌

胃期酸分泌占餐后分泌的40%。

③肠期:食物对小肠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可引起胃酸分泌。其机制不明,可能与肠泌酸素分泌有关。

肠期胃酸分泌仅占餐后分泌的10%左右。

三、酸分泌抑制剂的分类及药理

1.H2受体阻滞剂1976年上市。

阻断壁细胞H2受体兴奋性,胃酸分泌↓。均有口服及静脉两种给药方式。口服吸收完全,1-2h达峰值。常规量可抑制酸分泌70%左右。抑制夜间酸分泌作用较强。主要经肾排泄,可经胎盘转运或乳汁排泄。西米替丁抑制P450。

长期应用安全性高。

价格便宜。

副作用较轻。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2.PPI(proton pump inhibitor)80年代中期上市。

常用药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其共同活性成份为次黄酰胺(sulfenamide)。有

口服、静脉给药两种途径。口服后1h达峰值。空腹服用吸收快。首剂生物利用度35%,2-3天后达60%以上。其活性成份进入壁细胞,不可逆抑制H+K+A TPase,抑制酸分泌。80%经肾排除。但其代谢产物无抑酸活性,故肾衰时可不减量。

半衰期1h左右,H+K+A TPase半衰期36-48h。故作用时间长。可抑制酸分泌80%以上。服用3天后pH>4时间>16h。

疗效好,症状缓解率、病灶愈合率高。尤其对难治、重症病例疗效好。价格较贵。抗Hp作用。

3.胃泌素受体阻滞剂

丙谷胺,仅有片剂。抑酸作用较弱,临床应用少。但有拮抗CCK作用,故对酸相关疾病伴胆道疾病者可作首选。

4.胆碱能受体阻滞剂

壁细胞为M1受体,平滑肌、心肌、其他腺体为M2受体。

M1受体阻滞剂仅pirenzepine(哌吡氮平,哌仑西平),仅有片剂。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25%,80%原型排除。半衰期10h,餐前服用。仅能抑制酸分泌50%以下。

疗效不令人满意。

口干、视力障碍的发生率高。

临床应用较少。

抑酸药的抑酸强度:

PPI>H2受体阻滞剂>胃泌素受体阻滞剂>M1受体阻滞剂

四、酸相关性疾病

分类:①酸分泌过高:溃疡病,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FD溃疡型,急性胃粘膜病变。

②酸迷走:胃食管返流病、Meckel憩室。

症状特征:烧灼痛、饥饿痛。

治疗:1.抗酸剂:止痛快,病灶愈合率不高,复发高。常用药物:硫糖铝、达喜、罗内、复方制剂。

2.抑酸剂:止痛快,病灶愈合率高,治愈率高。

①制剂选择:症状重、病灶大、酸分泌高、病程长、顽固性、难治性,需用强抑酸剂。

②疗程:一般4-8周,PPI治疗溃疡病的2周愈合率高。

③维持治疗:首选H2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PPI的副作用有:胃底增生性息肉、胃肠道菌群失调。停药后可恢复,小剂量可避免。

④不需联合用药;两种刺激存在时产生加强泌酸反应。封闭一种受体,既封闭了受体的作用,又抑制了加强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