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田野调查技术手册

田野调查技术手册

田野调查技术手册简介田野调查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数据。

它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特定领域或问题,并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

本手册将介绍田野调查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技巧,以及如何设计和执行有效的田野调查。

1. 田野调查概述田野调查是通过观察、访谈和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科学领域,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研究者可以获取更加真实和具体的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2. 田野调查步骤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确定清楚你希望了解什么,并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

步骤2: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田野调查的关键步骤。

需要确定研究对象、调查方法、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工具等内容。

合理的研究计划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和数据质量。

步骤3:进行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田野调查的核心环节。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观察方法,如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和直接观察等。

通过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语言和环境等,可以获取丰富的数据。

步骤4:进行访谈除了观察外,访谈也是田野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可以获取他们的意见、态度和经验等信息。

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中立和客观,并遵循道德原则。

步骤5:整理和分析数据在田野调查结束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或手工方式进行数据整理,并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来获取有意义的结论。

步骤6: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要注意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确保清晰明了并符合学术要求。

3. 田野调查技巧技巧1:建立信任关系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与被研究对象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

技巧2:灵活运用观察方法不同的观察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场景。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一、什么是田野作业●田野作业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进入特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般人解释为“实地调查”、“实地工作”、“实地研究”。

●安乐椅式的研究方法——弗雷泽●田野作业的鼻祖——马林诺夫斯基1、田野作业是成年礼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通过仪式”,是每个学人类学的学生的必修课,自马林诺夫斯基在特洛布里恩岛的调查经历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复杂的文化活动,涉及到调查研究者和被调查研究者得主观世界语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逻辑结构过程,涉及调查者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对异文化的认识和适应过程,调查者往往在两个文化相撞中经受考验,作为外来者被夹在中间。

2、田野调查被认为是一种在书本中找不到的实地经验,他直接是在另一种文化中亲身的经历,积累在了自己的文化中。

3、田野作业是一种知识知识存在于文化承担者得意识之中,通过田野工作、田野工作者才可知道。

--他者知识的行为过程--他者知识进程的产品--他者通过内部知识进程所认识的事物4、田野作业是一种视角田野作业的能量表现为它能够从活态文化中,不断地提炼出新视角,它是视角的生长点,而现代田野作业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是以自下而上的眼光解释民族志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民俗学、人类学家对女性的研究,重视女性的自我解释,“特殊的小婚”)二、如何进行田野作业1、调查点的选定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对原调查基地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实地考察确定地点。

2、前期准备学术理论准备:知识、语言、提纲精神思想准备:心态、挫折、吃苦技术物质准备:资料、记录、设备、生活保障等社会关系准备:社交档案、前期联系3、进入田野调查的过程①建立田野关系:田野关系是根据田野调查研究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关系。

它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学术合作关系,是介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对话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田野作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田野关系,学者通过田野关系获得他者文化的新知识。

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田野调查基本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田野调查这档子事儿!田野调查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能让你深入到那些平时不太容易去到的地方,去发现、去探索。

你想啊,那田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库,等着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奥秘。

而要开启这个宝藏库,就得掌握一些基本方法。

首先呢,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可别小看了这双眼睛,它能帮你捕捉到那些细微的、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比如说,村子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日常的言谈举止,这些看似普通的细节,往往能透露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呢!你要是没这双眼睛,那可就像盲人摸象,啥也搞不清楚啦!还有啊,耳朵也得竖起来。

多听听当地人怎么说,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验,那可都是宝贵的财富。

就好比听老人们讲讲过去的事儿,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些历史的线索呢!要是你光自己在那瞎琢磨,能琢磨出个啥来?当然啦,嘴巴也不能闲着。

要和当地人多交流,别害羞,别怕说错话。

你想想,你不说话,人家怎么知道你想干啥呀?就像你去别人家做客,总不能一声不吭吧!主动一点,热情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世界。

光靠这些还不够,还得迈开腿。

别老在一个地方呆着,多去走走看看。

田野里、山坡上、小河边,到处都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

就像探险家一样,勇敢地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

你不去走,怎么知道那里有什么呢?在田野调查中,还得学会记录。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这可都是你的收获啊!别嫌麻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等你回来整理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记录有多重要啦。

另外,别忘了带上一颗好奇的心。

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知道。

别觉得有些事情无所谓,说不定那就是解开谜题的关键呢!就像小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精彩。

比如说,你看到一种奇怪的植物,你会不会好奇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途?如果你没有好奇心,可能就直接走过去了,啥也没发现。

但如果你有好奇心,你可能就会去问当地人,或者自己去查阅资料,这样你不就又学到了新知识嘛!田野调查啊,就像是一场和田野的约会。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汇总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汇总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

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

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

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1、考古调查的对象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A 遗址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B 遗迹主要是指在遗址中由一次短期的人工行为造成的、固定的物质遗存。

民族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田野调查

民族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田野调查

对一个民族或社区做调查,即通过勘测、询问、交谈、观察等手段取得所需的研究资料,这就是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即我们常说的民族调查和社会调查。

田野调查方法的产生?①进化论的观点: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实证经验研究,神造物中不变论②自然科学的方法G.弗雷诺共列举了十几种症候:嫌事物的难吃,环境的不清洁,当地人民不友好,不理睬,或者像猴子一样的围观或取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思念亲人或朋友,最后会因思想苦闷二采取各种逃避手段(如饮酒、阅读小说或大睡其觉),甚至是怀疑自己究竟是干什么来了。

还有人遇到偷窃、揶揄、讨食及报道不实各种干扰,幸好这不是普遍现象。

人权,调查事先要取得当地人民的同意,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包括礼仪、禁忌、宗教信仰直到日常生活习惯,不能伤害当地人感情②调查者应该充分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权。

有些涉及婚姻、身心缺陷以及过去犯罪等事当地人不愿告知,对此你又义务为之保密。

为了说明问题而不得不写入调查报告的,亦应该姑隐其姓名。

③调查者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当地人民族做好事,不能一味的从当地人民索取材料而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

当然,做好事也不能也救世主和改革家自居④调查者一个绝对忠实于自己的工作,调查的材料要反复核对,务使符合真实情况,才能笔之于书。

调查所获不求其多,但不能有假,以免谬说流传,贻误后世。

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全面调查,即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做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②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地区做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调查方案中药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对象和地点、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你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如何进行调查。

就是西方人拟定计划时常说的五个W(where when what why how)其中既包括了必要性和地区过去已有同行做过调查,有关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必须查阅,以便了解前人做过哪些调查,取得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干货袭来!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研究方法

干货袭来!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研究方法

干货袭来!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研究方法剩余 65 天2015,一起走过82.19%今天,你社会学了没?经推荐发布作者:夏雪来源:1980学社编辑:竹林社长说到田野里去,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去!“下田”前,这些干粮要备着!●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只有以抽样为基础,问卷为询问的结构化资料搜集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

这种方法显然不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学科都需要并且经常用到的方法。

比如文史哲,就完全没必要采用抽样与问卷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也并不经常使用这种结构化的“调查”方法;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也是根据研究主题才会用到“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相对来说,其实是社会学常用和必需的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二)田野调查与实地研究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唯一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就是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田野调查”。

其实翻译为田野研究也许更恰当,但是实践当中大家都习惯称作田野调查,基本上没有使用“田野研究”这一概念的。

“田野调查”最早是由人类学和民族学方法发展而来,被用于研究非本族文化和相对原始部落群体,后来被社会学家们拓展用于研究本民族文化、都市社区、亚文化群体甚至是现代生活等方面。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田野”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从太平洋上的岛屿到都市中的意大利社区,从异文化的部落到本民族的村落,再到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中村”,“田野”无处不在。

所以,这一概念从最初的在异文化中、在部落里、在田间村头上做调查,已经发展到只要你走出书斋,进入研究对象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就已经在“田野”中了。

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实地、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田野调查方法:
1. 参与观察: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生活或活动,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方式收集数据。

2. 深度访谈: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行为。

3. 焦点小组讨论:组织一小群研究对象进行讨论,以了解他们的共同观点和经验。

4. 问卷调查:使用问卷收集大量研究对象的信息,以了解他们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5. 案例研究:深入研究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案例,以了解其特定情况下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文档分析:分析相关的文件、记录、报告等,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 技术收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以了解地理环境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8. 民族志:通过长期居住在研究对象的社区中,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和隐私,并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田野调查提纲及方法

田野调查提纲及方法

田野调查提纲及方法(2010—12—31 10:15:41)转载▼标签:文化一、调查主题与内容1。

各地方现有各种民国以前的建筑、碑文建筑所在地点(乡镇、村寨名称)、保存情况、建筑或碑文照片、碑文全文抄录、建筑的性质、归属、保护情况。

建筑的类型(祠堂、寺庙、民居、桥梁、城墙、营盘等)2. 各时期各家族家谱族谱家谱族谱的名称、归属者、传承情况、照片、全文抄录或复印、相关历史事实的考证。

3. 各地方手工技艺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医药、乐器、陶瓷、生化、防护几个方面。

饮食:主食、肉类、酒类、酸类等加工方法和工具、储藏方法和器具、蒸煮方法、过程和器具、食品的配比方案、进食方式和器具;特别注意酸类食物的选料、加工方法、程序和储藏。

茶叶的栽培、采摘、酿制工艺流程。

服饰:服饰原料麻、棉、毛、丝的选择、加工,剪纸、纺织、印染、刺绣、裁缝、银饰.各种款式、不同年龄的服饰。

建筑:民间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方法和技巧、结构与装饰、使用功能与文化蕴意。

贵州多山多石多水也多木材,故有石板房、吊脚楼、鼓楼、风雨桥、四合院、水上建筑,相关制石工艺、制木工艺颇有特色,急需详细调查。

医药:药物名称、采集、制备、配方、适应症及服用。

乐器:弦、管乐器,丝、竹、土、金等器材的开采、制作,乐器与乐理.陶瓷:陶土选择与配置、陶窑、制陶工具与技艺、陶器种类、形态、纹饰、釉料与配方。

防护技艺:防腐蚀、防虫、防潮、防漏、防水、储藏、保鲜等,相关的工具、原理和技术要领。

4。

各地方人物访谈对象是本村、本寨、本单位、本街区有一定影响的人,访谈内容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生平、主要经历、业绩(是否获奖、是否有作品、是否有出版的书籍等)。

5. 节日、信仰、风俗习惯各地方节日(节日名称、何时过节、过节的经过、内容、主要的活动仪式)信仰(名称、时间、内容、主要的活动仪式)风俗习惯(独特性、民族性)6。

口头文学传说、故事、谚语、俗语、谜语等,调查相关的内容、流传情况、文化意义.7。

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田野调查方法举要 田野资料与整理
1
第一节 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进入田野的方式 预料困难
2
一、进入田野的方式
(一)进入方式
两种方式进入田野: 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一般是通过 行政管理机构层层深入。 优点: 能够得到地方管理者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容易得到管 理者所掌握的相关资料 缺点: 自上而下进入调查点,调查资料或事实常因研究对象 的敬畏或疑虑而遭到掩饰或更改
16
四、谱系法
所谓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 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 谱系分析方法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 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 点
17
五、个人生活史
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 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 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个人生活史并非只是孤立、零星的个人记忆,而是 “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 亡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 意义——个人生活史不仅具有阐述个体生命历程的意 义,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个人生活史观察到人的互动 关系历史,进而认识社会机制及其本质。
19
第三节 田野资料与整理
田野资料 资料整理原则
20
Hale Waihona Puke 一、田野资料(一)田野笔记
田野笔记(field notes)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或参与观 察中当场记述下来或及时补充完善的资料,偏重当地 人的观点。
田野笔记可以为日后撰写田野报告时提供每日的经验、 实际状况及问题等资料。 田野资料类型: 访谈记录 观察记录 拍摄记录 。
18

田野调查的含义及技术

田野调查的含义及技术

田野调查技术第一节个体访谈在一个田野典型调查中,研究者先要选择调查者作为样本,然后利用标准化的问卷来进行调查。

1、制定访谈提纲制定一个好的、有效的访谈提纲,是个体访谈的第一步2、访谈对象选择寻找一个合适的访谈对象,即报导人来合作,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特点之一3、访谈中的提问当调查者向访谈对象提问并以此做为收集资料的方式时,变量通常是需要操作化的4、访谈中的互动融洽和谐的关系意味着调查者和访谈对象之间关系的协调。

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来说,它意味着报告人是友好的,值得信任的,可以提供帮助的。

5、访谈记录如何去做记录?调查者要记录他所观察到的、访谈对象告知的东西。

如果访谈对象的话语没有记录下来,那么研究者与访谈对象之间最有价值的关系就浪费了。

因此要用有效的方法记录下田野资料,供日后分析。

第二节问卷问卷在人类学调查中时常会到,问卷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和调查研究直接相关,因此,问卷的建构对于调查者来说就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技巧。

1、问卷设计2、抽样方法3、问卷的适用场合问卷可以使用在个人深入访谈中,也可以使用在基本资料收集中第三节座谈会座谈会的形式不拘,主要是要求不同年龄、利益、性别和社会层次等的人聚集在一起,我们可以针对具体的真实事件,或者虚构一个“事件”,设计一个情景式(situational)的舞台,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诉求1、制定座谈会提纲座谈会是一种集体诉求的途径,因此座谈会的提纲应该是参与者共同关心的和热衷的,不应涉及到个体资料的收集,或者是针对个人情况的问题2、座谈会对象选择座谈会对象并不是越多越好,为了便于交流,对象选择数目要有一定的限制3、控制会场局面首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参加座谈会的入选,亦要根据座谈会的目的和要求,事先酝酿好调查提纲。

还要指定专人负责录音、照像、记笔记和整理资料。

4、座谈会的适用场合座谈会可以应用于使自己熟悉一项新的田野研究;或是在报道人的见解下得出假设;或是评估不同的研究地点或是研究人群;或是获得参与者对先前研究结果的说明。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目录
1. 背景介绍
1.1 调查的目的
1.2 调查范围
1.3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农民生活状态
2.2 农田耕种情况
2.3 农产品销售情况
3. 问题和建议
3.1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3.2 农产品销售难题
3.3 培训需求提升
背景介绍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田野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状态及耕种情况,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奠定基础。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XX县XX乡镇的农田及农民家庭,共计XX个样本。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与农民交谈和观察田地的情况,获取详细信息。

调查结果分析
农民生活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生活状态一般,收入来源主要为农田种植和养殖等农业产出。

农田耕种情况
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比较大,但部分地块存在土地退化情况。

农产品销售情况
农产品主要销售给附近的农贸市场或中间商进行流通,价格波动较大,部分农民存在销售难题。

问题和建议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部分农田存在土地退化现象,建议采取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和科学施肥,提高土地产出。

农产品销售难题
建议农民可以组织成农民合作社,共同销售农产品,并寻找更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培训需求提升
针对目前农民的技术水平较为有限,建议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产出。

田野调查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生活物质:多带几件换洗的衣服
多带几个塑料袋 必要的药品 女生还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个塑料盆或者桶
理论准备 熟悉与调查主题相关的理论,以便于检验理论中的结论是否在调查中存在,便于发现新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技巧
调查的三大柔性问题:
怎么接近调查对象?
怎么获得信任?
怎么融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
调查的三大关键问题:
Z:马村长,您参加学校的工作吗?比如说学校作重大决定时学校请不请你们采纳意见?这几年有没有过,包括现在?
M:我们学校是公办学校,村管。村主任和书记是副校长职务。吃的不管,原前水、烧的我们买着来,掏运费50款,学校支持。(在这里“款”是“块”的方言读音;“学校支持”即支持学校,东乡话往往宾语置于谓语之前)
养老目标与象征逻辑
生儿偏好及其交易成本
祖先崇拜与经济理性
养儿真能防老吗?
3
4
农民对儿子的偏好与解释
现象:要有一定经济势力才能够得政府补贴,要有一定关系
谁的新农村建设?
提纲:穷人?富人?关系户?
提纲:政府?村庄?农民?理事会?
谁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
新农村建设:效率导向亦或公平导向
新农村建设:政府、村庄与农民的角色
心理准备
02
资料准备
如调查地所在县、乡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环境、产业、资源、经济发展境况、县乡政策、习俗、名人及著作的历史事件等,熟悉大环境,提前进入调查角色。 这些可以从网上查找,主要从政府门户网、县农业信息网、县旅游局、县招商引资网
必要的物质准备
访谈物质:笔记本、录音笔、照像机
礼物物质:可以买几包烟,也可以准备一点糖果,或者其他的小礼物
03
二是语言要本地化,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

田野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田野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田野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程实践的前提。

田野地质调查作为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现场实地观察、采样和测量等方法,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

它在石油、矿产、环境、水资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田野地质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应用。

首先,进行田野地质调查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方法与技术。

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常用的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纵向剖面调查、面积调查和点状调查等。

横断面调查是在一定线路上进行的,通过观察和测量地表地貌、岩石、构造、地貌等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

纵向剖面调查是在特定的剖面上进行的,通过研究不同地层的岩性、厚度、倾角、展布等特征,揭示地层特征和地层演化。

面积调查是对研究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综合观测和测量,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要素和特征。

点状调查是在特定位置选择点观测,例如通过井勘察、钻探和采样等方式,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这些方法相互补充,能够全面了解地质情况。

其次,田野地质调查还需要应用一系列的地质技术。

其中,遥感技术是最为常用且便捷的一种技术。

通过获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观测和解读研究区域的地貌、构造和地层等特征,辅助田野调查的定位和分析。

地震勘查技术是在地表布设地震仪器,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信息,研究和解释地下构造和物质分布。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利用地球物理场参量(如重力、磁力等)进行测量和观测,揭示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构造。

化探技术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土壤、岩矿等样品,获取地质信息和资源评价。

这些技术在田野地质调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田野地质调查还需要注意一些实践技巧与方法。

首先是实地观察技巧,包括对地表地形、剖面特征和岩石形态等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建立细密的地质剖面图。

其次是采样技术,包括岩石、土壤、水样的采集,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还有地质测量技术,包括测量地貌高差、测量断裂位移和测量地层厚度等。

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取客观、真实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田野工作。

一、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积极融入被研究群体中,与其进行真实的互动,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感受和理解被研究对象的生活和经历。

研究者需要长时间的参与,并与被研究者密切交流,以获得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结果。

例如,在田野调查农村社区的生活方式时,研究者可以租住当地的农家院,与村民一同生活,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与村民进行交谈,观察他们的生产、消费和社交行为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社区的特点和变化,获取到真实可靠的数据。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向被研究对象发放,以收集其主观意见、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量表题等,以得到不同层次的信息。

在田野调查农民对农业政策的态度时,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份问卷,向农民发放并要求填写。

问题可以包括农民对政策效果的看法、对政策的满意度、对政策执行的建议等。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能够获得大量的数据,进而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

三、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以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态度等的一种调查方法。

研究者需要制定访谈大纲,并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对话,以获取详尽的信息。

在田野调查农村青年对就业问题的态度时,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青年进行访谈。

通过提问和反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青年对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的看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青年的心理需求和关切点,为政策制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观察记录法观察记录法是指研究者在现场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言语和环境等,通过记录和描述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观察者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尽量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例如,在田野调查城市公园使用情况时,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公园作为观察场所,通过记录人群的数量、人群分布、活动类型等信息,了解公园的流量和功能利用率。

田野调查技术手册

田野调查技术手册

田野调查技术手册田野调查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调查、观察和记录人类、动植物等的行为、生态、活动等,是许多学科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手册主要介绍田野调查的基本技术,包括田野调查前的准备、调查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一、田野调查前的准备1.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田野调查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以达到预期效果。

2.选择调查地点选择调查地点需要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和分布情况,以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计划是为了使调查过程有条不紊。

应该考虑到调查时间和工具、人员调配、实地考察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步骤。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工具。

常用的调查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地考察、实验等。

5.招募调查人员确定调查人员需要考虑到他们的经验、技能、知识、能力等,以确保调查效果。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的常用工具之一。

可以利用问卷对对象特征、行为模式、观点、态度等进行调查。

问卷可以是标准化、半标准化或非标准化形式。

2.访谈访谈是一种通过与被调查者交流和互动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访谈可以是个别访谈或集体访谈。

个别访谈通常会对特定个体的思想、行为和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集体访谈则主要针对某个社会群体进行深入了解。

3.观察观察是对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等进行系统性的记录和分析。

观察可以是参与性观察或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指调查者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以获取信息。

非参与性观察是不进行干预,观察被调查者的活动。

4.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指直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态、环境和行为等信息。

5.实验实验是观察控制变量后研究对象反应的方法。

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田间或自然环境中进行。

实验要求有明确的假设和可重复性的结果。

三、数据处理在得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第一篇:田野调查操作方法田野调查一、什么是田野作业λ田野作业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进入特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般人解释为“实地调查”、“实地工作”、“实地研究”。

λ安乐椅式的研究方法——弗雷泽λ田野作业的鼻祖——马林诺夫斯基1、田野作业是成年礼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通过仪式”,是每个学人类学的学生的必修课,自马林诺夫斯基在特洛布里恩岛的调查经历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复杂的文化活动,涉及到调查研究者和被调查研究者得主观世界语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逻辑结构过程,涉及调查者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对异文化的认识和适应过程,调查者往往在两个文化相撞中经受考验,作为外来者被夹在中间。

2、田野调查被认为是一种在书本中找不到的实地经验,他直接是在另一种文化中亲身的经历,积累在了自己的文化中。

3、田野作业是一种知识知识存在于文化承担者得意识之中,通过田野工作、田野工作者才可知道。

--他者知识的行为过程--他者知识进程的产品--他者通过内部知识进程所认识的事物4、田野作业是一种视角田野作业的能量表现为它能够从活态文化中,不断地提炼出新视角,它是视角的生长点,而现代田野作业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是以自下而上的眼光解释民族志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民俗学、人类学家对女性的研究,重视女性的自我解释,“特殊的小婚”)二、如何进行田野作业1、调查点的选定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对原调查基地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实地考察确定地点。

2、前期准备学术理论准备:知识、语言、提纲精神思想准备:心态、挫折、吃苦技术物质准备:资料、记录、设备、生活保障等社会关系准备:社交档案、前期联系3、进入田野调查的过程① 建立田野关系:田野关系是根据田野调查研究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关系。

它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学术合作关系,是介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对话空间。

生物田野调查的新方法

生物田野调查的新方法

生物田野调查的新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以此来识别物种和研究它们的行为、形态、栖息环境等方面。

然而,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往往比较耗时、精力和人力成本较高,甚至不能满足大规模监测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田野调查方法,以便更高效地完成调查,并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生物田野调查方法。

一、声音识别技术生物的声音在不同的物种间是非常具有个性的。

因此,声音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田野调查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记录声音进行分析,并判断该声音来自哪种物种。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动物和昆虫的调查,例如鸟类、青蛙、蝉和蝴蝶等。

与传统的观察方法相比,这种技术具有节省时间、便于操作、低成本的优势,并且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

二、环境DNA技术环境DNA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调查方法,可以通过物种遗传信息的分析,不需观察实际动物个体就能快速识别其存在。

这种方法采集的样品可以是土壤、水、空气、降雨等环境中的微量DNA,分析后可获得该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信息。

与传统的物种调查方法相比,环境DNA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不影响物种的情况下,采集调查样本,并且高通量技术支持下,可以一次性对大量物种群体的生态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此外,环境DNA技术可以用来对物种的存在性、数量、分布以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深入了解,能够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生物田野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无人机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高空快速拍摄和记录,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其记录的照片和视频中,快速分析记录的动植物和地貌类型等信息,并进行区域生态系统分析。

此外,除了上述优点,无人机技术还可以在减少误差和数据采集时间快捷的同时,能够避免地形复杂或危险地区的调查,并能支持更加可靠准确的数据量化和空间分布分析。

四、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田野调查方法开始应用这一技术,以识别物种或者识别物种的其他方面。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之欧阳家百创编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之欧阳家百创编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欧阳家百(2021.03.07)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

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

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

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1、考古调查的对象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A 遗址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B 遗迹主要是指在遗址中由一次短期的人工行为造成的、固定的物质遗存。

这里所谓的短期行为当然不是指几小时或几天,而是指人们一次性内容连续的工作结果。

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可能经过了多次后期修整和扩建,但其基本形态和功能都是第一次工作时就被确定了的,所谓固定的物质遗存是指这些物质形式一旦形成便不能随意搬动。

如房屋(F)、窖穴、灰坑(H)、水井(J)、陶窑(Y)、墓葬(M)、石窟等等。

C 遗物是指通过人工行为而生产、并被使用的、可以被移动的物体,如常见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等。

D 遗痕,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遗留在遗迹、遗物上的痕迹。

如遗留在陶器上的指纹,地上的足迹,墙壁上的工具痕,道路上的车辙等等,它同时也是遗迹、遗物的一个构成部分。

E 自然遗存,这是权宜的称呼,其内容包括:人和动物的遗骸、粪便、植物、土壤、岩石等等,当然这些遗存多是存在于遗址中的,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也能获得许多反映人类生活状能的信息。

2、考古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的技术手段和调查对象的不同,考古调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我们按调查目的的不同将考古调查分为下面两大类。

A 普查普遍调查的简称。

是指对一个地区范围内所有古代遗存的调查。

也常常被称作“文物普查”。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调查地区内文物古迹的年代及分布和保存情况。

多为配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管理而进行,所以这类普查活动也多由各地的文物管理部门来组织实施。

B 学术调查或称专题调查这种调查是有明确学术目的的调查。

调查对象的年代和类别多相对比较集中,出于不同的学术目的,还可以再细分为不同的类别。

A 区域性文化面貌的调查,这种调查多以自然地理区划为单元来进行。

B 某类遗址或遗迹的调查,如城址、石窟寺、古代建筑、崖画等等。

C 环境考古调查等。

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运用的手段方法也会有所区别,当我们以某种内容为主要调查目的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其它方面的内容,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考古调查的方法和技术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①计划制定,在调查之前应该围绕调查的目的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调查计划书,以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区域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手段和方法,经费的预算等内容。

②人员组成,国内的考古调查在人员配备方面一直显得很单纯,一般多是只由考古专业人员组成,近年来开始稍有改变,一些别的学科的学者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实际上在考古调查过程当中吸收别的学科专家参加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地理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专家。

这一点国外的做法值我们的借鉴,因为调查活动是一项集体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大规模的调查,人员组成尤为重要。

③资料准备,为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调查之前必须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 文献资料:这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地区的古代文献,如地方志之类;二是该地区已往的考古文献,看看是否过去已有过考古工作。

B 收集有关调查地区的地理生态情况,特别是古代的,以便自己尽可能地置身于古代的生态环境中来改虑问题。

C 地图对考古调查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大比例的地形地貌图,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调查路线和重点调查地点,将调查发现的遗址标入地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古遗址的分布规律及其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地图上的一些地名对我们的调查也常常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现在有的工作渐渐开始利用航空照片,若有条件也可采用,若能判读航片,效果会更好。

④物质准备调查的对象不同,所需物质亦有区别,总而言之有以下几类物品是应该必备的:A 调查工作所需器材,包括手铲、镐、铣、罗盘、皮尺、钢卷尺、海拨高度仪、三角尺、绘图小平板、绘图纸、调查记录表,笔记本、铅笔、橡皮、各种包装纸、包装袋、塑料袋、标签本、望远镜、照像机、三角架、暗袋、胶卷等。

B 生活用具和药品C 有条件的话可配备交通工具、汽车、直升机之类,脚踏车也很有用。

2、考古调查路线的选择依调查对象的不同,其路线选择的方法也各异。

调查地点和对象明确者自然不存在路线选择问题,直奔目的地便是。

但到了目的地之后也还有个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以先察看田边地头和沟坎断崖为好,农民在整修田地或耕作时往往会把地里拣出的瓦块陶片之类的东西扔弃在田边地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遗物约略了解遗址的包含物并根据经验判断其时代。

而沟坎的断面则可以提供遗址文化堆积的剖面,并时常可见到墓葬、灰坑、房屋等遗迹现象。

如遗址上或附近有动土工程(砖瓦窑、水渠、屋基等等)时亦应仔细观察。

那么寻找和发现现遗址的调查路线如何选择呢?一般说来,遗址的分布是有其一定规律的。

因为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时也要受自然环境以及主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史前社会,自然环境的作用尤为明显。

人们总是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接近水源,又可免水祸,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可利用资源丰富的地点来居住。

史前人的生产力水平远比现代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要弱些。

加上人口密度小等原因,所以他们选择居住地点的标准比现代要高。

在自然环境变化不大的地区,史前或古代的遗址往往是和现代的村落交错或相迭分布的。

从这种角度理解,我们可以选择以河流(特别是一些大河的支流)为主干线路,以河两岸的台地或阶地为主要调查面,又以现在的村落及其附近地区为主要调查点的调查路线。

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选择居住地点的标准也会有所区别。

如黄士高原地区的史前遗址多座落在今天距河床高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顶上,其原因是河床不断下切的结果,是古今条件发生了变化。

又如自然环境不同,黄土地区的史前遗址一般坐落在比较开阔的河流阶地上,既靠近水源又有可供从事生产活动的场地;黄河下游及苏北地区可能因河流常常汜滥的原因,遗址多位于高于今地面数十米的“固堆”上;江南因河湖密布,为避水患,遗址多位于一些被称为“山”、“岗”、“岭”的丘陵上;在一些沿海潮间带和湖畔则时常可见贝丘遗址和沙冈遗址。

总而言之,考古调查路线的选择要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一方面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仔细的分析,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以往已有的考古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少走弯路。

3、遗址的发现和勘察内容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以及利用遥感技术,航片判读等手段虽然都可发现遗址,但要确认,必须经过实地的勘察。

在确定了一处遗址之后,需进一步勘察的内容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址的规模,也就是遗址的分布范围。

常常用平方米或平方公里来表示。

遗址规模的确定一般可根据地表遗物的散落范围及遗迹的分布范围来推测,若能和暴露的文化层相结合。

其推测会更准确些,有时可借用钻探的手段,在推测的范围附近再打几个探眼,以进一步的验证。

②文化层堆积,通过暴露的断面观察了解文化层堆积的厚度、层位的堆积状况、不同地点的堆积差异和不同文化层的分布等情况,如果断面理想,观察仔细,有时可以起到正式发掘的效果。

如果可供观察的断面较少且不理想,视调查目的之需要,也可采用钻探和试掘的方法,钻探一般只能了解文化层的厚度,技术高超者也能辩出层位来。

但对文化层中的包含物则多不能了解。

试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后面要介绍的“探沟法”,还有一种是利用现成断面进行解剖发掘。

这两种方法除可以帮助了解文化层堆积的厚度和分层情况之外,还可进一步了解各文化层的年代(由包含物推测)。

③遗迹分布,对遗址性质的判断来讲,遗迹的分布是至关要紧的。

一个遗址往往包括有居住区、墓葬区、作坊区等等,而这些遗迹往往是可以根据地区的踏察来发现的。

暴露在断面上的遗迹现象一般比较容易辩认,有时根据地面遗物的采取也可以做出遗迹分布的推测。

如破碎陶片和灰土常见的地点往往是居住区,和制作业有关的工具,半成品和废料较多的地方则很可能是作坊区;而墓葬所在的地方一般很少有暴露在外的遗物,如遇到完整陶器或有人骨的时候,则需格外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很可能附近就有墓葬或墓地。

④遗物采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通过对采集遗物的分析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遗址的年代,文化特征乃至遗址性质等问题。

采集的对象包括人工遗物和自然遗物两部分。

视目的之不同,采集方法亦可有所区别。

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A 全面采集,指对暴露在外的遗物无论其大小破碎程度,全部采集。

据我所知,这种方法还很少被采用,一方面是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对这样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是否值得这一点还尚未被充分理解。

遗址上的遗物分布是平均的,一是数量的多寡不等;二是遗物的种类也可能多有不同,如果人为扰动不大的遗址,地面上暴露的遗物所反映出的差异很可能是反映了地下埋藏遗迹的功能的不同,据此可以初步判断遗址中日常生活区、作坊区、宗教活动区、墓葬区的分布情况。

但是地面扰乱情况严重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法后的分析结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采用这种办法以保存状况较好、地面上甚少干扰(建筑物等)、作业比较容易展开的遗址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