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民间文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自参加民间文学培训以来,我收获颇丰,对民间文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在培训前,我对民间文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认为它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传说和歌谣。
然而,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民间文学的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其次,民间文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民间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经典民间故事,以其感人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再次,民间文学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人物和深刻的寓意,传递了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提高民间文学鉴赏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民间文学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我对民间文学的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 关注民间文学的时代背景。
了解民间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如《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英雄人物,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2. 分析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3. 体会民间文学的语言特点。
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
我们要学会欣赏这种朴素而真挚的语言,感受其中的韵味。
4. 把握民间文学的寓意。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哲理,从中汲取智慧。
三、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学参加民间文学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学的信念。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1. 加强民间文学教育。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1、口头文学和语言;2、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4、传统手工艺5、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民间文学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概念界定民间文学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内容特点(立体性):1、民间文学作为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在语言、音律以及必要的形体动作中完成传播,具有艺术美感上多元化的特点;2、民间文学广泛流传,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它以其某种“弄文”的总构成特定题材的风貌,具有固定性、灵动性、开放性的特点;3、民间文学长久流传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地包容了民间文学的种种内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民间百科全书的认知特点;4、民间文学是民间大众生活最本真的记录载体,其哲理并不回避粗鄙、猥亵,讲求保有原汁原味“立体性存真”;5、民间文学作为文化艺术研究对象,具有多维方向、多重意义的研究价值。
三、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1、民间文学是一宗重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它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年;2、民间文学有极其珍贵的价值;3、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审美教育作用;4、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专门研究人才四、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法:(1)多角度研究(2)多层次研究:系统论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1)类同研究(2)影响研究:着重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联系及影响,研究其影响的渠道、条件、种类、形式、异同等等。
(3)平行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它可以就一国或数国相同题材或相同的体裁或相同的技巧进行研究比较。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民间个体或群体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如传说、故事、诗歌、歌谣等,它们来自于社会生活和经验,通常是口头创作,并传承于家族、社区和民间组织之中。
民间文学具有以下几个价值:
1. 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我们可以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历史、道德和价值观念等。
2.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叙事美学:民间文学往往以生动的故事和
传说的形式展现人类的历史、生活和社会文化,这些故事和传说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3. 民间诗歌的抒情美学:民间文学中的诗歌往往充满人文关怀
和情感表达,通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可以呈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
感状态,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
4. 社会批判和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中也包含一些对社会现实的
批判和揭示,可以作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批判的重要手段。
5.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民间文学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间文学的交流和理解,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
化交流。
民间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作用,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
这些作品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是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作品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珍贵财富。
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们的语言、形式、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
三、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五、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人类智慧、社会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传说、神话、民间故事、谜语、歌谣、童谣、顺口溜、谚语、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形式。
它广泛传播于民众之间,代表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民间性质:民间文学是在民间生活中产生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价值观等。
它与官方文学相对,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2. 口头传承:民间文学多以口头形式流传,通过口头讲述、歌唱、传唱等方式进行传承。
这种传统的方式使得民间文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好地体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间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紧密相连。
通过民间文学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特点,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4. 多样性: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题材特点。
通过研究不同地方的民间文学,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5. 价值观倾向:民间文学往往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分析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可以了解到民众对于善恶、美丑、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认知和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文化,以及了解民众的生活和价值观。
同时,民间文学也是
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资源。
民间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作用
民间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作用民间文学是指从普通人口中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民间文学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文化传承、社会观念的传播还是对于文学创作的推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民间文学的特点民间文学的特点在于它来源于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因此更加真实、贴近人民。
其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包括谣言、民歌、民间故事等。
这些文艺作品通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传统。
其次,民间文学往往不受正式的文学规范限制,因此更加自由、立体,甚至有些作品可能并不符合正统意义上的文学判断标准,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文学价值和吸引力。
最后,民间文学具有一种持久的生命力,虽经历了时间的变迁,但它仍在人们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民间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民间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没有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情况下,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使得很多文化资料被保存下来,而这些文化资料正是民间文学的两手。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文学,其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为了服务人民,它所表现出的深刻情感和内容使人们更加理解人生的真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从而成为一种普及教育的形式。
其次,民间文学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历史上,中国各地文明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文化交流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但民间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地传播,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共享给全国各地的读者,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三、民间文学对文学创作的推动在文学创作上,民间文学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首先,民间文学与官方文学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因此,它能够给文学创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很多作家在接触到民间文学之后,借助其中的创作手法和文学思想完成了多部优秀作品。
其次,由于民间文学的特殊性质,在文艺创作中又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交流和影响[论文]
浅析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和影响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文化繁荣起到了巨大作用。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一直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民间文学的价值、影响及意义来浅析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及影响。
关键词:民间文学文学价值民族交流民族影响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
在岁月的更替中,他们辛勤劳作、不断创新,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间文化。
世界间的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和联系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不断地交流和联系。
尤其是文化上,不断地发展融合,造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民间文学的产生和交流促使各民族间文化的撞击、交流和融合,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民间文学的概述什么是民间文学呢?简单的来说,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反应了人民大众的劳动生产、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拥有着人民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我国古代,从先秦开始,就已经记录一些民间文学,很多人认为,民间文学就只是流传于民间,巷尾,反应“民俗”的,但是,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也不够整体和严密。
今天的人民群众中进行新的民间创作,可以一如既往,进行口头创作,口头传播等等,这是一种都受大家喜爱的传播方式,但是除了这几种传播方式,我们现在还可以用文字作为工具。
总的来说,在新的民间文学范围产生的时候,除了能够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之外,还是比较注重能在口头流传这一作用的,因为这是民间文学传播的最基本的形式和特点,这样才能使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学进行区别。
二、民间文学的价值1、民间文学具有实用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与一些其他的文学不同,他不太重视文字格律和语言的美感,而是重视他的实用性,具有生活化。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1、认识功能: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
在民众生活中,还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
劳动大众在世代相续、年复一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特别是一些农事谚语、歌谣乃至谜语,常常只用一两句,或三四句话,便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总结一个经验。
2、教化功能:民间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方便、最常用的形象教材。
3、审美和娱乐功能:民间文学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具有审美价值。
口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唱山歌、演小戏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
这种娱乐活动,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
4、族群认同功能:在生产劳动中,民间文学可以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坚定劳动信心,表达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念;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兴致;总结劳动生产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增加凝聚力和族群认同力。
5、文化传承功能: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
既有民谣、谚语、
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传统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它是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对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
一、概念民间文学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口头传承、口碑宣传的方式广泛流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演变。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是由普通大众创作的,包含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特点1. 大众性:民间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欣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它与精英文学相比,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2. 传统性: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保留了民族、地域和群体的传统特色。
3. 多样性:民间文学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同地域、民族、群体之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4. 大众化:民间文学通常以口头方式流传,受众范围广泛,可以迎合不同阅读层次和口味偏好的读者。
这也是帮助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历史地位1. 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传播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递智慧和经验,民间文学作品能够促进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思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可以使后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豪自信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 价值记录:民间文学记录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奋斗和受苦经历,是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生动记录。
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4. 民主表达:民间文学作为人民之声的载体,借助艺术的力量表达人民的渴望和诉求。
它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民间文学历史悠久,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理解社会的载体,民间文学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深入探讨民间文学的意义。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传承历史的手段。
民间文学经过民间世代传承,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早在唐代就有了《送东阳马生序》,作为读书人必修经典之一,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若无民间传承和记载,这些历史和传说很可能就会消失。
传统文化的唯一传承载体就是经由民间传承的民间文学,让越来越多人感知历史和文化的温度,从而让人们对文化和历史有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和感受。
其次,民间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状的文献。
从《古文观止》、《全球通史》等经典文献到近现代的《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大系》、《全国民间文学》、《新时代的中国民间文学》等,可见民间文学对于社会的反映和记录很重要。
民间文学可以记录下人们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情感等,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
例如,包括鲁迅、郭沫若等中国文学大家都曾对于中国民间文学作出了充分的审视并进行过较深刻的表述,其中鲁迅以“吃人文学”评价民间文学的残酷和现实主义,很好地表达了当时社会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和无可奈何。
最后,民间文学是一种传递文化内涵的载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这些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历经长期的民间传承和发展,其中的经典艺术呈现出的经典形态在民间文学中获得传承。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均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民间文学作品,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以叙事与传承凝聚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
一方面,《红楼梦》为乾隆帝所赏识,被卷入宫廷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另一方面,它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世界文学范畴。
无论是在记录历史、反映社会还是传承文化方面,民间文学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从传承历史、反映社会现状、传递文化内涵等方面来看,民间文学都悄无声息地承担了力所能及的职责,为推动近现代文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间文学的特点与地域文化传承
民间文学的特点与地域文化传承民间文学是指广泛传播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口述、音乐、舞蹈、节庆活动等方式来传承。
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智慧和记忆,对地域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民间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民间文学的特点1. 口头传承:民间文学主要通过口述的方式传承,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依靠人们的口头传述来延续。
这种形式使得民间文学更贴近人民群众,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2. 广泛流传:民间文学作品流传范围广,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能接触到这些作品。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跨越世代,流传至今。
3. 多样性与丰富性:民间文学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形式,如谚语、歌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它们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和想象力,为地域文化注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4. 情感表达:民间文学是人们通过口头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
它能够准确地传递人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体验。
这使得民间文学能够在群众中引起共鸣,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二、民间文学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意义1. 传承历史记忆:民间文学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记录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后代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体验前人智慧的结晶。
2. 弘扬地域文化:民间文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地域的独特魅力和特色,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传承民间文学,能够弘扬和传播地域文化,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道德观念:民间文学中常常融入了各种道德教育的内容,如孝顺、助人为乐、忠诚等价值观。
通过接触和学习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4. 促进社区凝聚力: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共享的文化形式,能够成为社区内的纽带。
通过集体的欣赏、传唱和演绎,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学习民间文学的感悟
学习民间文学的感悟民间文学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通常诞生于普通人生活中,传承于民间,并且具有极强的本土特色。
尤其是在我国,民间文学质量优秀、数量庞大,而且传承时间长、影响广,对于我们了解民俗、民情,掌握民众心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感悟颇多。
民间文学的创作民间文学是一种非正式的文学形式,它通常由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创作而成。
因此,它的风格、语言、形式都非常地接地气,直白生动,通俗易懂。
相比于正式文学的繁琐或华丽,它更能贴近人民,表达出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呼声。
民间文学的传承民间文学多是口耳相传,代代相传,它的传承更多地是建立在亲情、友情、师徒之间的信任基础之上。
传承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吸收、汲取、消化、创新,将优秀的作品继承并发扬光大。
同时,传承也需要有意识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新与时俱进。
民间文学的体裁民间文学具有多种形式和体裁,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谜语、成语故事、戏曲等。
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创作方式和审美意义。
在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了解每种体裁的特点,体验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它既能够传递人民对于生活、心理的理解,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民间文学也具有启迪人们生活的作用,它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窗口,是我们了解人性、思想、风俗习惯的一种通道。
学习民间文学不仅是对于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也是对于人性的关注和追求。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领略、去研究、去汲取民间文学的精华。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领悟它的价值,让它真正活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1、什么是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 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的文化 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民间文学的功能 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1)知识传授功能:总结生产生活劳动 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 • (2)道德教化功能:运用民间文学开展 各种各样的道德教育。 • (3)社交中的礼俗功能。 • (4)娱乐休闲功能。
• • • • (三)科学价值 1、历史研究价值。 2、文化研究价值。 3、自然科学研究价值。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 • • • • (四)艺术价值 1、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2、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 4、鲜活的语言。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 • • • (一)实用价值 1、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讽刺不良,匡扶政治。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 (二)认识价值 • 1、表达劳动者对各种压迫的不满和控诉。 阶级压迫 妇女压迫 • 2、表现对于各种压迫的斗争。
二、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文艺作品,如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俚语等。
这些作品通常由普通民众口头传唱或传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文化传统。
民间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反映社会生活: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表达,是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一种反映。
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描写等,具有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特点。
2.传承文化传统:民间文学是各地不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文化遗产。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可以使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3.反映思想意识:民间文学不仅反映社会生活,也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如对人生的理解、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这些都是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
4.提高民众素养:民间文学具有普及性和启迪性,它可以启发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使人们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总之,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媒介,也是一
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美学价值。
学习民间文学的感悟
学习民间文学的感悟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每个地区通过语言、文字、歌曲、俚语、谚语等载体,传承下来了从古至今的各种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文学形式,为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贡献了深厚的底蕴。
在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首先,民间文学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情、脉搏、良心、孝道等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形式,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孝道观念、感恩精神,以及浓厚的人情味。
这些价值理念可能已经淡化或消失在现代社会,然而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这些传统精神和价值观仍能够得以保留和传承。
其次,民间文学的魅力还在于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其所传递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背景等。
比如,江南地区的苏州评弹、京剧、黄梅戏等各种曲艺形式,充分展现出此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又如《红楼梦》中所描绘的金陵城及其周边景致,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清代贵族文化的种种特征和精髓。
在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中领略到这些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无穷趣味和丰富性。
最后,民间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人民性和亲民性。
就如同名曲《茉莉花》所唱“四季芬芳皆有用,钱粮外汇不如门前一株茉莉花”,民间文学的价值主要源于它所反映的普通百姓生活、心理、文化和情感等。
与现代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相比,其文化创造力和受众性显得更直接、更普惠、更贴近生活。
在这种人民性、亲民性的氛围中,民间文学也维持了自身的独特性和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和表现风格。
总的来说,学习民间文学让我深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文化沉淀与文化创造力。
进一步增强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使我从中获得了极大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体验,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养分和整体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开发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创作的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学作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保护与开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保护民间文学的重要性民间文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保持了纯真、传统和原始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保护民间文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间文学也是了解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保护民间文学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调研和收集。
调研和收集工作可以通过采访民间艺人、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收集到的资料可以保存在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中,建立数据库,使之成为民众学习、研究的资源。
也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永久保存,确保其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丢失。
二、开发民间文学的途径和方法开发民间文学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挖掘和发扬民间文学,可以提供给游客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旅游,增加旅游收入。
可以开展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如将民间故事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将民间音乐改编成专辑等,以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开发民间文学时,需要注重保持其原汁原味的特点,不要过分商业化和大众化。
需要尊重民间艺人的创作意愿和风格,保持其原始性和独特性,不要过度的改编或者加工。
还需要培养更多的民间艺人,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扶持,提高其创作水平,保持民间文学的传承。
三、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保护和开发民间文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民间文学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便利和保护。
还要加大对民间文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保护和开发民间文学的工作。
非遗分类 民间文学
非遗分类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如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谜语、歌谣等。
这些作品承载着民间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魅力和作用。
一、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
它通过寓言、寄托和象征等手法,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这些故事往往以平凡的人物和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比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超越了人类常识,但却能引发人们对于真爱和人性的思考。
二、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事物的探索和幻想。
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与现实世界相互渗透,给人以神秘和奇幻的感觉。
比如《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她被赋予了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的神秘能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话人物。
这些传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表达,满足了人们对于超越现实的渴望。
三、谜语谜语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以智慧和幽默为特点,在娱乐的同时培养了人们的思维能力。
谜语通过精妙的用词和巧妙的构思,考验着读者的智力和观察力。
比如“白玉盘中冰,黄金盘里火,不是人间富贵宝,却似仙家红粉妆。
”这个谜语描绘了月亮,通过婉约的词句和比喻,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感受。
四、歌谣歌谣是民间文学中的又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歌谣常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它们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
比如《茉莉花》中的歌谣“茉莉花,茉莉花,白花蝴蝶深爱它,红花蜜蜂亲亲它。
”简单的词句和欢快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喜悦。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传递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它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通过研究和传承民间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使现代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以口头创作的方式,运用想象、联想、夸张等手法,创造出形象生动的故事,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表现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风貌,还表达了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做简要介绍,以期读者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1.文学创作成就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以口头形式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其口头创作形式不断完善,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多。
从内容上来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如民歌、情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民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苗族的《芦笙恋歌》、白族的《五朵金花》等。
其中,藏族是我国最早出现民歌的民族之一,被称为“格萨尔王之歌”。
蒙古族民歌风格质朴粗犷,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江格尔》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英雄史诗,是蒙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部史诗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蒙古族神话传说《查姆与哈达》、苗族神话《十二个太阳》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作品。
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还包括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在这些故事中,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有一些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例如,《夸父追日》中夸父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不畏艰辛,跋山涉水追日不止;《愚公移山》中愚公不畏艰难和困苦,勇于与自然作斗争等。
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
其中既有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诗歌、寓言等作品;也有反映民族风情文化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一种经过长期积淀的民间创作,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反映自己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情感表达的文艺形式。
民间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化传承的作用,也在于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贡献。
民间文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民间文学中,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民间故事、谚语、歌谣、戏曲等多种类型。
这些文学形式充分地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由于这些作品的传播具有广泛性、群众性、持久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因此,民间文学成为了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间文学是反映人民群众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以平民百姓的语言和思想方式为表现形式,往往通过生动的形象、夸张的手法、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色彩,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情感体验等。
这些作品具有生动、感人、深刻的特点,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成为人们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人民群众、研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民间文学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民间文学在反映人民群众思想和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现实、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思考和探索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一些民间故事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去改进和提高社会制度和人类文明。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反映人民群众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理解人民群众、研究社会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它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启迪人们思想、引领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于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让其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183《大英百科全书》中介绍“民间文学”(F O I K Literature)一词时说:“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像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述作品、诗歌、神话、戏剧、仪礼、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
在原始社会,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活动,它与初民的劳动、语言、宗教、游戏、风俗等等紧密连成一体。
因此,中国民间文学的源头,发轫于原始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些直系先祖们的创造,它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上,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
一、民间文学开创了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最为代表。
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些神话中所反映的我们远古祖先那开创世界的伟大、不屈不挠的意志,不仅铸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精神脊梁,而且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
神话为浪漫主义创作提供了直接的源头。
我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的神话传说。
《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占古神话传说的一斑。
《天问》中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关于后羿的传说又涉及后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嫔,被寒浞杀害等细节。
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在他的诗歌中,以当时楚国民歌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即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在创作方式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由嫦娥奔月神话而产生的“望月怀人”诗在古代文中比比皆是,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中提到的咏月诗,都遵循这一思维模式。
李白诗中反复出现的月民俗意象正是自身心灵孤独的象征,是嫦娥奔月神话的无意识复活。
如《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静夜思》等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游,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人惊人的想象力而成,特别是“天鸡啼鸣”、“熊咆龙吟”、“洞天石扉”、“金银台”、“云之君”、“虎鼓瑟”、“鸾回车”、“白鹿”等神话传说和惊人想象的结合,妙不可言。
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使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倜傥潇洒、傲岸不羁,增强了全诗的浪漫色彩。
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实际上它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构成。
如《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民歌的字句结构及其节奏韵律须严格遵循一定规格,民谣的语言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便于琅琅上口。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源头,无论是在文学表现的对象还是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中国民间歌谣不仅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哺育了诗歌的创作,正如鲁迅所言,在诗歌形式方式,歌、诗、词、曲原来都是民间之物,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种诗体,最初均起源于民间。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感于事而系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讽谕诗是白居易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如《赴奉先咏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始终关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总希望能看到人民过点好日子,所以他说“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
因此他的诗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
例如“三吏”、“三别”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肇始于原始劳动歌谣,后产生出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至屈原的《楚辞》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
而后中国诗歌创作更加繁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繁荣绚烂的一株奇葩。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
民间文学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
自古以来,民间文学为作家创作提供许许多多的创作材料。
作家在创作艺术形象时,很多都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
如夸父、黄帝、大禹等神话人物;已经艺术化的诸葛亮、关羽、岳飞等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或史诗中的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包公等传奇人物,他们都是民间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文学形象,是得到了高度概括的典型人物。
他们不仅在民间家喻户晓,而且也对作家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在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一系列作品。
杜甫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因而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
像《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诗篇,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其中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同《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硕鼠》、乐府诗中的《东门行》、《妇病行》所流露的思想倾向如出一辙。
宋元时已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大量的三国故事被搬上舞台,评话小说《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和结构,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现存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已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等情节。
作家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口头传说和讲唱艺人的底本加以借鉴、吸收、再创作,使之发生质的变化,使篇幅更加宏大,结构更加严密而精巧,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鲜明,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杰作。
鲁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觉地吸收民间文学。
他根据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神话,写成了《补天》;根据羿的神话写成《奔月》;根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写成《理水》,再现了女娲、羿、大禹等人物形象,利用神话题材,歌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用女娲补天时所剩的一块石头,象征贾宝玉生不逢时,“不得入选”,平添了一种扑朔迷离,如入幻境的神异色彩。
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义的《老井》,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都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土,民间文化底蕴浓而深淳。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伴随着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兴起的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等文学思潮,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深刻影响。
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郭少勤(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湖北 十堰 442000)【摘 要】民间文学首创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首开文学反映现实的光辉道路,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石。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活形象。
民间文学创造了多种文学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间文学 作家文学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群文论坛大 众 文 艺大184三、民间文学创造了多种文学的的表现形式。
小说、歌、诗、散文、词等最早起源于民间文学。
中国歌咏体文学发展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从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到词、曲和新诗等阶段。
散文方面,大体上经历了从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话本小说到长篇章回小说的过程。
其中每种体裁都曾经在民间长期孕育,逐步定型,然后被作家采纳,也是作家把民间的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推向顶峰。
西周及春秋中叶的《诗经》中,已有了五言诗的萌芽,也杂用六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
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虽然带有语气词“兮”,但已具有五言诗的雏形。
经过数百年的孕育与逐步完善,东汉时的班固、宋子候等人,才正式采用五言体进行诗歌创作。
他们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受乐府民歌的显著影响。
李白诗歌中成就最高的,也是那些袭用乐府旧题的具有民歌风味的作品。
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静夜思》、《赠汪伦》、《越女词》等,语言流畅活泼,读来明白如话却又余韵无穷,达到了“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
我国的词兴盛于宋,但根据崔令钦《教坊记》和《旧唐书、音乐志》的记载,初盛唐已出现了个别词调,中唐后逐步流行起来。
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
曲子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说明中唐前后,民间词已经广为流传。
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等人,较早地受到民间词的影响,开始了唐代文人词的创作,尔后经过温庭筠等花间派词人和李煜等南唐词人的推波助澜,为宋词的全面繁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或者抒胸臆,或含蓄蕴藉,而比兴手法更为常见。
上溯至《诗经》,下延及当代各民族民歌,比兴手法无不广为运用。
《诗经》中的《相鼠》、《硕鼠》、《桃夭》等篇都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渲染气氛,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孔雀东南飞》的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题起兴,便造成了欲去不忍,缠绵哀伤的悲剧气氛,为全诗定了深沉哀婉的基调。
民间故事的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叙述语式等叙事艺术,对我国小说的情节结构,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常穿插运用民间神话、故事、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心理意识的结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是显示出生生不息的强健活力。
它蕴含着永恒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智慧,携带着沁人心脾的美感,伴随着人类文明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1.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 ,中华书局, 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硏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M] , 人民出版社,1981。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藉出版社,1980。
4.李白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M],江苏古藉出版社,1991年。
5.刘守华、 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鲁讯全集》第六卷[M],人民文艺出版社,1981。
7.汪玢铃,《蒲松龄与民间文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8.陆思贤,《神话考古》[M],文物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