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六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厦门思明区群惠小学吴奕娴一、教学设想《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提出问题,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和活跃的思维,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

这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而后提出“你还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帮助明确主要问题:(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虫子的?(2)法布尔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3)他的口袋里为什么高高鼓起来?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

学生通过读文产生的疑问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他们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打下铺垫。

(二)启发想象,充分感知教材的内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就是以创造性想象开始的。

为此,在阅读中我十分注重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某些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草原上的鹰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草原上的鹰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草原上的鹰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草原上的鹰》一文,了解鹰的生活习性和飞行技艺。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体验共同生活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草原上的鹰》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之一,本文通过讲述草原上的鹰的生活习性和飞行技艺,形象地描绘了鹰的形态和特点。

同时,本文寄托了人类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1.学习生词:鹰、蓝天、猎物、翅膀、俯冲、雄壮、渴望、永不屈服。

2.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

教师介绍本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

2.阅读法。

学生可以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讨论法。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有关鹰的图片来引入本课文的主题。

2. 听读课文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让学生尝试读课文。

3. 发现生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本文中出现的生词,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然后,通过解释和让学生理解学习。

4. 学生模仿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阅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鹰是怎样的一种动物?•鹰对猎物的特点是什么?•鹰的飞行技巧是怎样的?•本文表达了什么心情和意义?6. 全班讨论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让全班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7. 作文练习让学生就“如果你是一只鹰,你会做些什么?”进行书写练习。

8.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梳理重难点,并做出下步教学计划。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教育,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草原上的鹰的生活习性和飞行技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爱护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巩固已有的刺耳毛笔字的习惯,初步了解悬腕写字和书写行款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1)出示预习的步骤(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

小结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五、总结全文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毛笔的执笔方法。

怎样进一步地写好毛笔字呢?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逐一观察六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小结: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学生练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二、出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1、一起看四幅作品2、朗读作品内容3、小结读法: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是横行,可以从左到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语文是学生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教案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一教案的特点和优点。

一、课程内容该教案以“字、词、句、篇”为纲,围绕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展开。

在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汉字,以图画、象形、形声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注重汉字在语言文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词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词语的搭配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多义和变化,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

在句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句子的构成和语法结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规则。

在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并通过创作、仿写、改编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该教案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讲授、训练和演示,也有现代的互动、探究和实践。

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教学、分层次的练习、对话式的讨论等方式,营造积极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其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设立了扩展部分、拓展部分和巩固部分三种练习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的辅导下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案还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研究讨论、实践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三、教学评价该教案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种。

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师评价则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和科学的评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雪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雪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雪儿》一、教材分析《雪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275字。

本文主要通过一个视角独特的小女孩雪儿的自白,描写了她在寒冬里经历的艰辛和成长,表达了自信、勇敢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

本文可作为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励志成长”的教材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的特点;2.理解小说中表述的情绪、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并产生共鸣;3.掌握平静描写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和分析段中的语言信息;2.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3.能够从小说中获取有益的生活教训。

3.情感目标1.增强自信和勇气,勇于接受当下的困难和挑战;2.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积极面对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三、教学重点1.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2.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情感和语言信息;2.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课前问答法,调研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读一读法,使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性格;3.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故事中的情感共鸣;4.个人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5分钟)通过课堂提前预习、课外阅读、收集有关知识和经验等方式,让学生预先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

2.导入新知(3分钟)老师通过画面、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并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正文内容(40分钟)1.阅读整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性格;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故事中的情感共鸣;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小说中的情感和语言信息;4.让学生尝试运用平静描写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教学总结(2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并确定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角度的参与方式,完美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理解叙事文的主旨与要义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理解叙事文的主旨与要义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理解叙事文的主旨与要义理解叙事文的主旨与要义的文章叙事文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文章之一,也是语文课程中必须要学会的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理解叙事文的主旨和要义。

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和理解,扩大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火眼金睛。

一、目标1.能够区分描述性文本和叙述性文本2.能够理解叙述性文本的主旨和要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叙事文?指叙述自然和社会事件、故事情节等的文字材料。

而叙述性文本则是叙事文的一种,含义是用文章记录事情的经过、过程和结果,并通过故事情节等方式进行叙述。

2.如何理解叙事文的主旨和要义叙事文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等方式进行叙述,而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理解其主旨和要义。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孩子们:(1)了解主要人物和场景对于叙事文中的故事情节,孩子应该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时间和地点内容。

(2)理解故事情节的重点孩子们需要深入理解故事情节的重点,理解事件经过、过程和结果。

(3)尝试总结故事情节孩子们应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总结来理解其中的主旨和要义。

这一过程是融合多重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

3.评价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孩子们也应该评价其合理性和真实性。

特别是一些与现实相去较远或者过于离奇的情节,孩子们应该学会保持怀疑之心,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

三、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理解叙述性文本和描述性文本。

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文本类型的介绍,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

(2)阅读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选一些适合孩子们的叙述性文本,通过朗读和相关介绍,引导孩子们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3)引导孩子们总结故事情节的主旨和要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从故事情节中获取主旨和要义,并做出自己的解读。

(4)让孩子们评估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课程名称: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2. 作文写作与批改3. 诗歌欣赏与背诵4. 古诗文背诵与赏析5. 常见作文类型讲解与实践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作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3. 增加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背诵,提高语感和修辞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5. 讲解和实践一些常见的作文类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理解结合,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和小组互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3. 通过诗歌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4. 联系生活实际和历史背景,解读古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类型,讲解写作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分享。

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对学生写作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 对学生诗歌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对学生古诗文背诵和赏析进行评估,注重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对学生作文实践和分享进行评估,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1. 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2. 讲义、教案、作文模板等教学资源3. 录音机、投影仪等辅助工具4. 诗歌、古诗文、文学作品等相关学习资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3 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3 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3庐山的云雾一、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的位置、地势和气候特点。

2.感受庐山的云雾景色,理解云雾的形成和变化。

3.学会用语言描绘庐山云雾景色。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第六单元《背影》第十三课《庐山的云雾》。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云雾的形成和变化。

2.用语言描绘庐山云雾景色。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入庐山的云雾,激发学生对云雾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新课展开1.先让学生看动画《云来处》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

3.教师用PPT或者白板写下关键词,让学生搭建起庐山的云雾形成和变化的思维框架,然后根据书上所述的情景描述、语言描写等要素,让学生自己编写一段描述庐山云雾的语言文字,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庐山云雾的画面,教师进行语音评价,同时讲解相关知识点,如云雾的各种形态、特点和科学知识。

3.课堂练习1.让学生围绕云雾展开创意活动,如做一张由云雾组成的画、编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云雾故事等。

2.学生分小组彼此欣赏,然后展示给全班看,班级内部评选出最好作品。

4.作业布置完成写作练习,根据庐山云雾的特点,合理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篇文章。

5.课堂小结本课学习庐山云雾的形成、变化和美丽,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更了解自己的国家。

在以后的阅读中,更加注重对景象描写的理解和感受,用不同的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五、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地理位置•地势和气候特点•云雾形成和变化•描述庐山云雾的语言文字六、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估:课堂语音评价。

2.总结性评估:作业测评。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采用情景模拟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庐山云雾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理解了中华大地山川秀美的奥秘。

但也有一些不足,例如PPT和白板使用不当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21、太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1、太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1、太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

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

学会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太阳。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纠正读音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翘舌音:氏、兽、殖、蔬;平舌音:存的发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传chuán(传说、传递)都dōu(都有、都是)zhuàn(自传、水浒传)dū(首都、都市)差chà(差不多)漂piào(漂亮)chā(差错、差数)piāo(漂浮)chāi(出差)3.正字:(1)“抵”字的右半部分下面有一点,“氏”的下面没有一点,要强调记忆。

(2)“繁”字结构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记忆,注意下面部分不是一个“系”。

(3)“殖”字的右半部“直”中间不要少一横。

(4)“蔬”字下面的笔画要让学生注意,不要少一点。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出示以下句子: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的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的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四)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段的中心句。

(五)指名自由读报课文,要求读报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六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

本册共有课‎文32篇。

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

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保留了原教‎材2 4篇课‎文,新选了8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新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四分之一。

新选的课文‎有《找骆驼》《一束鲜花》《纸奶奶的生‎日》《万能胶水发‎明记》《信箱》《女娲补天》《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及古诗等。

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

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

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阅读提示”。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积累·运用”。

本册的2个‎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重点词‎句”和“读文章,想画面”,分别在第二‎、六组中通过‎读写例话加‎以提示。

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课后的作业题一般是:1、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2、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3、读、抄常用词语;4、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5、小练笔。
二、关于习作:习作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学情分析:
本年级有192个学生,经过两年半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基础,在学习方面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声音比较响亮。平时能勤于朗读背诵,多阅读课外书。知道要认真写好钢笔字等等。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1)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1)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

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

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

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

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单元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听说训练一查字典,选择恰当的意思看多幅图,写一段通顺的话记住要点,按顺序复述故事二根据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观察制作过程,写一段连贯的话三懂得用总起分述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听一段话,听出说话中的错误四读日记,了解日记的特点写日记五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一)听广播,说出主要内容六懂得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七读出句子的语气用总创始句子写一段话(二)说一段放大,叙述自己的见闻八说说一段话(自然段)的意思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有围绕阅读训练点选编的课文3篇,1个习作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第1、3、5、7单元还有1次听说训练和1篇选学课文。

全册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听说训练4次,单元练习8个。

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

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单元是遵守纪律的教育;第三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第六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七单元学习革命先烈,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

介第四、五、八单元,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教学内容日期教学内容第一课《小兔发现奇迹》第二课《阅读与写作》:阅读《小狗钱钱》;写一篇读后感第三课《苏东坡》第四课《寓言十三则》:阅读寓言故事,讲究故事的寓意第五课《桃花源记》第六课《韩寿图》第七课《古诗词欣赏》第八课《词曲赏析》:听一首古代词曲并欣赏与分析第九课《劳动最光荣》:讲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第十课《写景诗》:学习写景的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1.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情感素质和自我修养;2.阅读与写作:鼓励学生多读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古诗词欣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文化内涵,增强对诗词文化的认识;4.道德教育:通过相关的文章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式教学:通过讲解与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互动交流式教学:通过问题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课外拓展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和写作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考深度。

教学评估1.日常评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笔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2.作业评估: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纪念文化方面的作业进行评估;3.总结性评估:对学生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估。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强调阅读与写作,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许多学生都因缺乏阅读习惯而导致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更谈不上写作能力。

因此,在本次教学计划中,特别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阅读和写作。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具备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教学难点】
读懂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
图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的任务你们完成了吗?那谁能告诉老师你回家查资料关于庐山的结果?生1:老师,我知道了庐山在我国的江西。 生2:老师,我知道庐山游很多美景,有瀑布、有高山、有小溪。生3:…… 是啊,庐山的美景可真多啊!令每一个人都向往那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庐山的云雾美。
理清总分关系,练习诵读这一段。
4请同学们再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一段让我感受到云雾各种各样的美。
师:所以用这一段的一个成语来形容。(板书: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这么美,语言也美。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哪些句子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地印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②用“△”标出你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品一品,并简单写出喜欢的理由和感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
生:“景色秀丽的庐山……”
师: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了这一段让我知道了庐山有很多美景,还有让人飘飘欲仙的云雾。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同学们互相交换自己课后查阅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同学们,这些图片给你的印象如何?

小学语文第六册《信》教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信》一课的兴趣

小学语文第六册《信》教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信》一课的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教授的每一篇作文都是有深刻含义和重要意义的。

这些作文通过文字表达出作者的见解和思考,同时也传递着情感和信念。

而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信》一课,更是这样一篇充满着智慧和思考的文章,它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念的力量。

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信》一课的兴趣就成为了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步:开篇导入在教学开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导入问题,引发学生对于“信”这个话题的关注,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使用“信”这个词汇的场景。

例如:在学生中随机选择一个小组,让学生找到他们身边的人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需要信任的场景;或者是让学生讲述一个自己曾经重要的经历,这个经历中所表达的信任和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步:挖掘情感内涵在阅读《信》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文化背景的讲解,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内涵。

可以通过“情感课堂”的方式,把《信》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涵转化为课堂中的互动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念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例如:让学生写一封给自己的信,在信里写下自己未来的愿望和生活目标,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换相互之间的信;或者是给学生分配角色,让他们模拟文章的情节,分享他们对于信任和信念的感悟。

第三步:语音、视频互动通过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信”这个话题。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剪辑或者是语音录制等方式,让学生听到不同场景下人们所表达的信任和信念。

例如:学习团队可以将学生的祝福语、支持语录制成视频,用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资料;又或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信念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步:学生互动分享学生在学习《信》这篇文章时,我们要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分享。

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彼此间互相鼓励和支持,分享彼此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自己的信任和信念是如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的。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留出学习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信》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或者是演讲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年级语文教案课题:、放风筝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激发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3、会本课生字新词。

4、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多读几遍。

教学课时:课时。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有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2、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段内容。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二、理解第二段内容。

1、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人很多?2、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式样很多?3、我跟哥哥说什么?表现“我”的什么心情?三、理解第三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2、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第二句话说的是什么?“赶紧”说明什么?4、此时的“大蜻蜓”怎么样了?5、第四句讲了什么?四、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读课文,说说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讲了什么?2、我一边拍手一边嚷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嚷?说明什么?3、小鸟好象在奇怪地说什么?这叫什么写法?4、“大蜻蜓”放上去以后,天空中有哪些风筝?这些都是作者的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读课文,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说说“五颜六色”包括哪些颜色?想象“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六、巩固练习。

1、看图读课文,说说哪些语句是写画面内容的。

2、分辨哪些风筝是先放上去的,哪些风筝是后放上去的。

板书设计:星期天体育场我和哥哥放风筝一人“举”着一人“跑”边跑边“放”线喊放松手又跑一阵“小蜜蜂”作者想象“大金鱼”“小卫星”课题:、小足球赛教学目的:、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及反思

XX中心学校小学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及反思班级:执教:*老师日期:201*年*月小学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吃过葡萄吧!你吃过的葡萄什么味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尝一串特殊的葡萄,齐读课题《妈妈的葡萄》。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1、拿起桌上的课文纸,用心地品尝妈妈的葡萄吧!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再尝葡萄,品尝母爱1、同学们说得不错,我想每一位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狐狸妈妈的行为所打动。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1-6小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最深切的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在句子旁边。

2、交流A、教学课文3、5自然段【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1)为什么感动?(2)课文几个地方写到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孩子找吃的?分别在第几自然段?(3)【示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4)自由读这两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让我们追随狐狸妈妈的脚步踏上艰难的寻食历程吧!你们看这就是档在狐狸妈妈面前的一座座高山,狐狸妈妈一边跑一边寻找食物,翻过……(引读第3自然段)(6)看着这一座座高山,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7)狐狸妈妈一连跑过三座山一定很(累)?这么累她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下呢?(8)是啊,狐狸妈妈一路翻山越岭,但她的心却时刻想着(孩子),牵挂着(孩子),是孩子的哭声让妈妈加快了脚步,是孩子的饥饿让妈妈忘却了劳累,让他翻过……(第3段)(9)是啊,为了孩子她不能停下来呀!所以当她摘了一大串葡萄后又急急忙忙往山里跑,又得翻过这一座又一座山。

【示第5自然段】,这山又该怎么翻呢?谁能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B【示:第六自然段】(1)为什么感动?(2)你听猎狗的汪汪声越来越近了,猎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怎么办?此时狐狸妈妈心里一定很(着急)。

急什么?你能把它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吗?(练读怎么办?)此时狐狸妈妈大声喊:“……”从这一喊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齐读3、故事又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一等奖1、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

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3、抽读生词卡片狐狸饥饿采摘附近冒险山洞一颗嗓子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思考:(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2)组词狐:狐狸狐步狐仙狸:狐狸狸猫狸子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险:危险保险冒险洞:山洞洞口洞穴重点指导: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草原上的鹰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草原上的鹰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草原上的鹰教材内容《草原上的鹰》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上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主要围绕蒙古包、草原、草原上的鹰等展开,反映了草原民族的生活和习俗。

通过本文,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美丽自然风光和草原民族的朴素生活,进一步理解和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文化。

教学目标1.能听懂、读懂并能正确朗读本文;2.能理解小说中的神话故事,描绘想象中的景观;3.能认识硬笔规范化的书写技巧,搭配符号和排版工具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段;4.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写出简洁、流畅、形象、富有想象力、规范化的作文。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基本思想,理解草原上的鹰所表现的特定意义;2.学会赏析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用规范的中文书写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2.能够描述草原和草原上的鹰的景象,并结合一些感性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在笔记本上写下5个关键词;2.学生自主介绍关键词,以此介绍所学课文。

二、深入学习(30分钟)1.教师讲解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草原民族的传统生活;2.教师带领学生重读草原上的鹰,并解释神话和传说的涵义;3.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草原和草原上的鹰。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表现课文的情感描绘;2.学生用彩笔在本子上画出草原和草原上的鹰的景象;3.学生就课文中的情感描绘写一篇小记。

四、写作技巧(20分钟)1.教师讲解硬笔书法的规范化书写和书写符号的巧妙搭配;2.教师就写作技巧让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其写作水平;3.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写作主题进行写作。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2.教师总结本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强调学生需要记住的重,并作为复习内容。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仅仅理解草原上的鹰所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且学会了如何使用硬笔书法规范写字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读懂的故事和课文中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燕子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

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

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4)什么叫“赶集”?(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总结,朗读全文。

板书 1 燕子外形特点:活泼机灵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教学反思:2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二、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三、初读,初通诗意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3荷花教学目标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

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

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

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

“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

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示小黑板。

提供句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

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