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史名词解释及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秦代:
•“四十字诏书”:出现于秦朝秦始皇时期,由李斯撰写,内容在于诏告天下,秦朝统一全国。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则发布全国的消息,这则消息是活字印刷。因为这则诏书全文只有四十字,因此称为“四十字诏书”
•
唐代
•★进奏院状: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进奏院状”。
•
•朝报——唐朝开元年间,京城门口出现一系列向民众发布的条幅,这些条幅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室活动、大臣的奏折等,每日发布,当时称之为朝报。
•
•《开元杂报》:唐人孙樵在《经纬集》当中曾经提到他在襄樊一代看到过“数十条书”,这些“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室活动、大臣的奏折等,孙樵称之为“开元杂报”。开元杂报证明了中国至少在唐朝开元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古代的报纸。
•
•敦煌进奏院状: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敦煌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到京城的进奏官发回到敦煌的,由于张淮深驻地在敦煌,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是在敦煌文物中发现的,因此称之为“敦煌进奏院状”。今天一份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一份在英国伦敦图书馆。
宋代
•★定本制度: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宋真宗咸平2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了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
•进奏院状(邸报):主要内容皇室的活动,大臣的奏折,官员的任免等等。
宋代的进奏官是由皇帝任命的,采写的消息是严格依照朝廷(皇帝)命令进行的。
•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报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小报出现的意义
•打破了中国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是我国劳动人民(群众)向封建统治者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的开端。
•
明清
•★《京报》:中国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它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具有公开发行,读者范围广泛、形式固定、包括了自采自写的内容等特点。它存在了400多年,在古代报刊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报的进入,自行终结。
•我国古代,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其原因在于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很小
•根本原因
•政治上:封建统治者的高压政策——
•
•
第二章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
鸦片战争前,近代报业出现的背景:
中国:政治上,封建大一统国家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需要经济交流,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小。
外交上,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对信息的需求量小。
世界:工业革命结束后,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加紧海外扩张。英国提出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被清政府拒绝后。英国转而采取海外传教活动与贸易活动相结合的侵略政策。其中的传教便是以办报的方式进行的。
一、鸦片战争前(1840年以前)
外国传教士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鸦片战争之前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蚀》;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鸦片战争之前,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立士创刊,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但宗教已不再是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刊载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
二、外文报刊
第一份外文报刊——葡萄牙文报刊《蜜蜂华报》——中国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
英文报刊——第一份中国境内的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广州周报》关注中国问题,林则徐《澳门新闻报》译自该报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中国从报》俾治文
三、鸦片战争后
香港报业
★《遐迩贯珍》
鸦片战争后,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53年9月3日创刊,由伦敦布道会对华文教机关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出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以后的主编是奚礼尔和理雅各。1856年5月1日停刊。《遐迩贯珍》总体上都是站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立场,但在报道中国内部消息时,还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1.《遐迩贯珍》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2.刊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这是中文报刊的创举。3.1855年起,《遐迩贯珍》还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各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上海的外报
外文报纸
★《字林西报》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101年1850-1851)、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外文报纸。1850年创刊于上海,前身是《北华捷报》。其政治倾向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重视新闻,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以消息灵通著称。
中文商业报刊
★《上海新报》
1861年创刊于上海,英商字林洋行主办,伍德任主编,所刊内容主要是商业信息和新闻,以赢利为目的,在创刊十年间始终是上海唯一的中文报刊,后在与《申报》的争斗中败阵停刊。
★《申报》
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日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人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政治上持亲英立场,内容上涵盖了新闻、言论、副刊、广告四要素,并注重时效性,具有了现代报纸的特征,开创了近代报业的新纪元。1912转入中国人手中。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一度持激进立场,在其老板史量才被蒋介石暗杀之后,回归言论保守状态。
★《申报》在业务上的改进
一是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
二是注意加强言论
三是重视副刊文字
中国此时报业是被外国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