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护理安全和控制

合集下载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证输血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

三、输血前准备1. 临床医师开具输血医嘱;2. 护理人员准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和输血医嘱,确认患者同意接受输血;3. 检查输血袋的标签及密封是否完好;4.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输液器等设备;5. 核对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确认品种、血型、数量是否符合患者要求;6.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四、输血操作1. 严格执行输血前核对程序,核对患者身份、腕带、病历号、输血医嘱、血袋标签等信息;2. 适当选取输血管道,确认血管通畅;3. 将输血袋装入输血器中,连接输血管道,进行滴速调整;4. 在医师或上级护士的监督下进行输血操作;5.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6. 输血过程结束后,及时查看输血量,并记录输血时间、速度、输血反应等内容。

五、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后,清理输血管道及输血器,妥善处理输血袋;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3. 输血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持续观察其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的变化。

六、输血安全控制1. 建立严密的输血对照系统,包括输血前的核对程序、输血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输血后的随访观察;2. 建立完善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采购、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等环节;3. 建立输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的技能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输血操作技巧;4. 建立输血质量监测系统,对输血相关的质量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5. 加强输血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追踪和处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风险管理1. 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输血相关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2. 对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时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风险意识;3. 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输血前的评估,提前做好准备,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4. 在输血过程中,注重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技能水平,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5.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配合,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输血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安全输血制度1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和风险。

三、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1.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a. 输血前的血液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感染标志物检测等。

b. 输血前的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风险评估。

c. 输血前的知情允许:患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应事先充分了解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允许书。

d. 输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输血设备的选择和维护、输血速度的控制和输血反应的监测等。

e. 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包括输血反应的及时识别和处理、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等。

f. 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及时报告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2. 质量控制制度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确保输血相关的信息记录准确、完整、可追溯。

3. 质量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纠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质量控制制度的实施1.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由医院输血委员会或者相关科室负责制定和实施。

2. 质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应包括以下方面:a. 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

b. 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c. 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和工作程序,确保各项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d. 定期开展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控制,确保实施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e. 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f. 加强与供血单位的合作和沟通,确保输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质量控制制度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 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类型。

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多项护理问题,包括输血反应、输血后护理等。

本文将对输血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输血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皮疹、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中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对于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及时中止输血;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氧疗;3)予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护理人员应确保受血者休息充分,避免剧烈活动。

受血者应多饮水,以促进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药物代谢产物。

经过输血后,护理人员还应检查受血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值,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果出现输血反应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输血操作的规范化管理。

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

在输血前,应核对输血信息,包括输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输血品种、血型等。

同时,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漏液和空气。

输血时,应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定期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输血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是一篇探讨输血过程中护理问题的文章。

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掌握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输血后的护理以及规范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保障受血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选全文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选全文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的要求,护理部制定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血标本采集:临床医师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下达交叉配血医嘱后,护士遵医嘱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床号、血型和诊断,给病人采血,试管上注明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

2、取血:(1)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血袋号、姓名、性别、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并通知相关人员。

须将血袋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2)从血库取回的库存血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全血、成分血和其它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在4小时内输完。

(3)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3、输血:(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是否相符,并实行双签字。

(2)输血前用物查对:再次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对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6)出现异常情况时处理措施如下:a、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

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给患者,以补充血液成分、提高血容量和纠正贫血等目的。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护制度,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关于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的一些要点。

1.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

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和受血者血液类型相匹配。

此外,还要确保输血前已经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

2.输血设备和环境要求:输血需要使用无菌技术,包括穿刺器具、输血管道、输血器具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

输血过程中,要确保输血设备与其他设备相分离,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输血的环境要求不得有卫生死角、尘土和异味等。

3.输血时的观察要点: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特别需要关注的观察要点有: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皮肤状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基础监测项目: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基础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监测项目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输血反应的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感染等。

一旦发生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要妥善保存输血过程中的相关样本和记录。

6.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结束后,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以评估输血效果。

此外,还要进行输血后的护理工作,包括检查输血后的伤口、记录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妥善处理输血后的输液设备等。

在临床输血的监护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和权限。

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输血的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提高输血操作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临床输血管理及相关事项

临床输血管理及相关事项
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输血相关的规范和 标准。
严格执行规范和标准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临床输血工作的安全、 有效。
监督与评估
医院管理部门应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 改。
03
临床输血相关事项
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 、体重等因素,评估是否需要 进行输血,以及所需的血量。
风险。
自体输血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 较大的患者,如心血管、肝移
植等手术。
自体输血需要进行严格的血液 检测和分离处理,确保血液质
量和安全。
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管理
稀有血型是指较为罕见的红细胞血型 ,如Rh阴性血型等。
稀有血型库可以储存稀有血型的血液 成分,满足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需求 。
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管理需要建立稀 有血型库和互助献血机制。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 发热、过敏反应、溶血
反应等不良反应。
控制输血速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 ,控制适当的输血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
保持静脉通畅
确保输血的静脉通道通 畅,避免血液堵塞或回
流。
输血后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输血效果
评估输血后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改善,如贫 血症状是否缓解等。
收集反馈意见
临床输血包括全血输注和成分输血。全血输注是指将献血者 的全血直接输给患者,而成分输血是指将全血中的特定成分 (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分离出来,再输给 患者。
临床输血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04
补充失血
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输血是 补充失去的血液、维持生命的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输血治疗的临床科室。

三、职责1. 医师职责(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输血治疗合理、安全。

(2)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药物过敏史,评估患者输血风险。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输血方案,填写输血申请单。

2. 护士职责(1)认真学习并掌握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护理操作流程。

(2)协助医师完成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如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等。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4)严密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5)做好输血记录,及时反馈输血相关信息。

3. 输血科职责(1)严格执行血液采集、储存、配送等操作规程,确保血液质量。

(2)做好血液质量管理,定期对血液进行质量检查。

(3)及时向临床科室提供血液信息,确保临床输血需求。

四、输血安全管理措施1. 输血申请(1)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

(2)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2. 输血前准备(1)护士核对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等信息。

(2)核对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等。

(3)进行血液外观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3. 输血过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3)输血完毕后,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并将输血不良反应反馈给输血科。

4. 输血后管理(1)做好输血后观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和处理。

(3)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持续改进输血护理质量。

五、奖惩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输血护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输血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引言护理安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输血作为一项常见的临床治疗措施,安全管理更是不可忽视的。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流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可行性的技术支持。

二、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目标本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传播,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内容1. 护士的职责和要求•严格遵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输血指征、预防与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和应对措施等。

•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顺畅。

•定期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负责检查输血所需的输血设备和药品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输血相关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详细信息正确无误。

•与血库进行联系,核对输血品种和血型,确保配血的准确性。

•协调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取得他们的同意签字。

3. 输血过程的操作要求•确保输血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具。

•将输血设备与患者正确连接,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顺畅。

•限定输血时间,避免输血过程中的距离太近。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反应。

•配合医生对输血过程进行护理和监测。

4. 输血后的处理和记录•输血后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记录输血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指标的变化。

•防止输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完成输血后的护理工作,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

四、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为了保证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 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护士和医生在输血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形成一套完整的责任体系。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政策、制度,监督、指导临床输血工作,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2. 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管理科、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3. 输血科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等。

三、临床用血管理1. 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 在70 g/L ~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3. 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4.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5. 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

四、血液质量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入库、保存。

2. 血液入库前要核对验收,核对内容包括: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绝入库。

4. 合格的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储存。

五、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配血。

护士安全输血制度

护士安全输血制度

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探讨护士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输血制度,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控以及输血后的护理。

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播感染性疾病、血液成分不匹配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输血制度。

二、输血前的准备1. 评估患者输血需求护士在输血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输血的需求。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临床症状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2. 严格查对制度输血前,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袋号、血型、血液成分等信息准确无误。

查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血液成分、血袋号、有效期等。

3. 采集血标本护士应协助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标本,确保标本质量。

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 血液质量检查护士应协助医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查,包括外观、颜色、有无凝块等。

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输血要求。

5. 通知家属输血前,护士应向患者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取得家属同意。

三、输血过程中的监控1. 输血速度的控制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调整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循环负荷过重,输血速度过慢则影响治疗效果。

2. 输血反应的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发热、皮疹、寒战、呼吸困难等。

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3. 血液成分的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协助医生调整血液成分,如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4. 输血设备的维护护士应定期检查输血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报修。

四、输血后的护理1. 观察患者病情输血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百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百度

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但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从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探讨了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引言输血是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由于血液质量、输血操作不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输血传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输血制度,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二、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1. 血液质量风险:血液质量不合格、过期、污染等,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输血传播感染等。

2. 输血操作风险:输血操作不规范,如穿刺技术不熟练、止血带使用不当、穿刺部位感染等,可能引发输血反应。

3. 输血设备风险:输血设备存在缺陷或维护不当,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4. 护理措施风险:护理措施不到位,如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观察不细致,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5.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可能增加输血风险。

三、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3. 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 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可以减少因输血反应导致的医疗费用。

四、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防范措施1. 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血液质量检验标准,确保血液质量合格。

2. 规范输血操作:加强输血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输血操作规范。

3. 严格输血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输血设备,确保设备完好。

4. 严格执行护理措施: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5.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6. 建立健全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安全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的护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前准备1.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

血样应保证准确无误,符合配血要求。

3. 对于首次输血或上次输血超过7天的患者,需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

三、输血操作1. 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等。

2.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3. 取回血液尽快输人,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物品。

4.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妥善保管余血。

四、输血后处理1. 输血结束后,使用完的血袋用双层黄塑料袋捆扎,连同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一同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24小时。

2. 对输血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查对制度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严禁同时采取两名病人的血标本。

2. 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3. 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

六、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意识,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预案、流程,保证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

临床输血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应用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应用管理制度为规范临床输血应用及管理工作,提高输血安全性,确保输血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临床科室输血工作及相关部门。

三、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1. 输血适应症(1)急性大出血及休克:急性外伤、手术、肝脾、牙龈、子宫、胃肠穿孔等造成的急性大出血或休克时,应尽快输血。

(2)贫血症状明显:贫血伴有头晕、乏力、心悸、气促等症状明显者,应考虑输血。

(3)血液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患者可能需要输血。

2. 输血禁忌症(1)过敏史:有输血不良反应史或对血制品过敏的患者禁忌输血。

(2)溶血性贫血:由于自身或外源物质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禁忌输血。

(3)慢性贫血:轻度贫血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不宜常规输血。

(4)出血病:如血友病、先天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病等,不宜输血。

四、输血程序及操作1. 术前准备(1)要求患者协作,充分告知需要输血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

(2)患者全身情况评估,了解患者既往输血史、传染病史等。

(3)测定患者血型与Rh因子,确保输血配型正确。

2. 输血前处理(1)抽取待输血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并确认结果。

(2)在输血前1小时测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3)患者饮食宜清淡,注意适当水分摄入。

3. 输血操作(1)核对输血用血样、输血标签等信息,确保配血正确。

(2)输血前开展输血前常规护患措施,包括备好输血器具、用血袋与导管等。

(3)按照医嘱及输血流程依次进行输血。

(4)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5)输血结束后,留置导管30分钟,观察患者情况,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拔除导管。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过敏反应(1)药物性过敏:立即停止输血,予以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治疗。

(2)输血反应:可进行过敏筛查确认原因,再决定是否继续输血。

2. 发热反应(1)可进行解热处理,结合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停止输血。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指南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指南

谢谢大家
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 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并配 合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查找原因,做好核对,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 录。
三、血液制品输注:
6、将输血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输血开始及结束的时间,输血的种类及量, 输血过程中患者的情况,输血不良反应。 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置冰箱冷藏区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 指南
内容提要
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2
2 临床输血指南
4
0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2、血液制品提取及发放 3、血液制品输注
一、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 配型标本。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库存血不得加温,根据情况可在 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3、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三、血液制品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 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 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再次查对,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 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动,准确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时间 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 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引言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输血环节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输血活动的护理管理工作,旨在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防范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背景输血是一项复杂而高风险的医疗操作,涉及多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合作,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对提高医院输血质量和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1.安全输血: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操作程序和严谨的护理管理,保证输血过程中患者安全、维护其生命体征稳定的方法。

2.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输血环节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正确操作的制度。

目的1.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防范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3.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水平。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输血适应证和禁忌症。

2.完善相关文件和记录,并提交相关部门备案。

3.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和输血器材。

2. 输血操作流程1.患者识别:核对患者姓名、联系号码等关键信息,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核对。

2.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解释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术前准备:为患者洗净手部,戴好无菌手套,并采用无菌方法进行皮肤消毒。

4.血液制品配血:根据患者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进行配血。

5.输血前皮试:对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6.输血操作:在密闭无菌条件下,将血液制品连接至输血管路,按规定速度输注。

7.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8.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妥善处理输血器材、记录输血过程等。

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根据患者的过敏史进行相应处理,如皮试、分次输血等。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6篇)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6篇)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

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

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

二、控制方法:1.abo血型、rh(d)血型初检;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交叉配血用盐水和凝聚胺配血法等。

三、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1.成分输血。

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调配供血。

四、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清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

2.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

3.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

4.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是否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有效期、颜色、凝块、是否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

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6.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共同签字发出。

五、保证血液质量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六、输血不良反应处。

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二)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

控制方法:加强输血环节管理,重点患者唯一身份信息识别、标本唯一身份识别及患者与标本一致性保证等。

二、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

控制方法:1、abo血型、rh(d)血型初检;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抗体筛查,必要时做抗体鉴定;4、交叉配血用微柱凝胶配血法;5、疑难配血加用微柱凝胶配血卡(抗人球蛋白加补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和控制
输血事件1
2
输血事件2
3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和控制
4
案例分析3-事件描述
患者袁女士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并伴有头晕、胸闷, 于今年7月4日在昌江某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
当时诊断为“宫血”,门诊检查血型为“O”型 7月6日入院,诊断为子宫功能出血,血色素74g/L 因头晕较重,值班医生孙某决定给病人袁女士输血并
口头医嘱给病人交叉配血(当时未准备好配血申请单) 护士吴某某即执行口头医嘱,给患者袁女士采血,采
血后在试管上标示了患者姓名,并将标本拿回治疗室 与另一血液标本放置一起
PPT Template
案例分析-事件描述
护士吴某某在未核对的情况下,错取标本送到检验科。 检验员谭某某收到标本后,未核对患者姓名和床号的
PPT Template
案例分析-确定原因
护士吴某某、检验科检验员谭某某未正确执行标 本采集与接收流程。
检验科未执行“前后血型不同,应再次采血复检” 的制度。
临床医生对非急救病人的输血配血开口头医嘱, 护士在非抢救病人的情况下执行了口头医嘱。
医院未规定非急诊抢救时交叉配血与血型初次鉴 定不能使用同一标本,且不能是同一次采集。
• 输血关键质控点 • 标本的时间链条 • 输血标本抽血流程 • 不合格标本
43
输血关键质控点
• 正确患者识别:采对标本,输对患者 • 输血科的红线:做对血型,及时发血 • 血液的质与量:恰当储存,合理库存
标本的时间链条
• 医嘱时间 • 护士抽标本时间 • 标本送达输血科时间 • 标本接收时间 • 标本检测时间 • 结果审核时间
62
谢谢!
谢谢大家!
输血
输血
取回的血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 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 射生理盐水。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 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进, 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
39
40
41
42
我院输血护理安全与控制
情况下,也未查看试管上姓名标示,违规帮助护士将 标本贴上条型码,并配验血型为“B”型。 谭某某因验血结果与门诊检验结果“0”型不符,当 时曾有疑问,咨询检验科主任文某某后,文某某未交 待再次采血复查。谭某某又用同一标本复查,结果仍 为“B”型血,即用“B”型血进行交叉配血。
PPT Template
PPT Template
案例分析4
某某某医院护工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不慎将血标本扣 掉的情况下,因担心失误被责罚错误的将另外的标本 倒入将配血的标本中送到检验科。
检验科接到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导致患者发生了急性溶 血性输血反应
PPT Template
临床输血护理安全和控制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注意事项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输血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 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 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 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所有信息,确认 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 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 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 空管备注不合Βιβλιοθήκη 标本不具有法律保护意义抽血部位
从输液处抽血的结果
AB型
重新抽血的复查结果
A型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61
谢谢大家!
案例分析- 事件描述
6日下午,护士钟某某执行输血医嘱时,核对血型 和配血报告,血型均为“B”型。下午5点40分左右, 给病人输入“B”型血。输血约5分钟后(按滴速测 算,约4~5毫升),病人出现头晕、干咳、烦热等 症状。
护士钟某某及时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向医 生报告。输血停止约1.5小时后,病人出现寒战、 发热(38.4℃),医护人员立即采取了对症治疗控 制输血反应。7月7日,复查血常规,发现袁女士为 “0”型血。
不合格标本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 全血、血型标本少于2ML,输血前检查、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抗体效价、冷凝集血标本量少于3ml 血标本被稀释(如从输液管获取的血标本)
不合格标本
血标本溶血(溶血性疾病可例外)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集 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