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天干地支组成了六十个计时序号,用于纪年、月、日、时的命名,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天干和地支的名称分别来源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个地支对应一个生肖,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别称和含义:天干的别称和含义分别是:甲为焉逢,象征草木破土而出,阳气被阴气所包裹;乙为端蒙,象征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为游兆,象征太阳炯炯如火,万物皆被照耀;丁为强梧,象征草木成长壮实,人也如丁;戊为徒维,象征大地上草木茂盛繁荣;己为祝犁,象征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为商横,象征秋收等待来春;辛为___,象征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为横艾,象征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为尚章,象征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和含义分别是:子为困敦,象征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丑为赤奋若,象征寒气自屈曲;寅为摄提格,象征阳气欲出,阳气强劲而髌演于下;卯为单阏,象征万物冒地而出;辰为执___,象征万物舒伸而出;巳为大荒落,象征阳气毕布已矣;午为敦牂,象征阴阳交相愕而仵;未为协洽,象征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为涒滩,象征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为作噩,象征万物成熟;戌为阉茂,象征万物灭尽;亥为大渊献,象征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三)纪年、月、日、时:纪年法中,每个干支代表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从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纪月法中,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

从___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纪日法中,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排列,六十日为一个干支的周期。

___法中,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本文介绍了三种计算干支日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公式计算,公式中包含世纪数、年份、月份和日期等参数,最终得到天干和地支。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分类大全之纪年法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分类大全之纪年法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分类大全——纪年、纪时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考可考)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高考可考)

高中阶段务必掌握的文化常识(高考可考)(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一、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三)、古代纪日法1、序数纪日法。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干支纪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干支纪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纪法——纪年、纪⽉、纪⽇、纪时⼀、天⼲和地⽀天⼲:是中櫺国古代的⼀种计序的⽂字符号,共有10个,所以,也叫做“⼗天⼲”,或“⼗⼲”。

其天⼲中有5个阳⼲,5个阴⼲。

甲、⼄、丙、丁、戊、⼰、庚、⾟、壬、癸。

红体是阳⼲,阴⼲,有5个。

阳⼲,有5个,⿊体是阴⼲,地⽀:是中櫺国古代⽤来记录时⾠的符号,共有12个,所以,也叫做“⼗⼆地⽀”,或“⼗⼆⽀”。

地⽀其中6个阳⽀,6个阴⽀。

⼦、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

阴⽀,有6个。

红体是阳⽀,阳⽀,有6个,⿊体是阴⽀,⼲⽀纪法(⼲⽀历)⼆、⼲⽀纪法(⼲⽀历)⼗⼆地⽀,以阳⼲配阳⽀,阴⼲配阴⽀,组合出60个“⼲⽀”。

⼗天⼲与计时⽤的⼗⼆地⽀,古⼈把计序⽤的⼗天⼲古⼈⽤60个⼲⽀纪年序、⽉序、⽇序、时序,故之“⼲⽀纪法”,或“⼲⽀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历。

因这60个⼲⽀为⼀个循环,所以称为⼀个⼲⽀周期。

具体详见下⾯表⼀和表⼆:表⼀:⼗天⼲与⼗⼆地⽀相配图--阳⼲配阳⽀,阴⼲配阴⽀(此图来源百度)表⼆:⼲⽀排序表1/甲⼦ 2/⼄丑 3/丙寅 4/丁卯 5/戊⾠ 6/⼰巳 7/庚午 8/⾟未 9/壬申 10/癸⾣11/甲戌 12/⼄亥 13/丙⼦ 14/丁丑 15/戊寅 16/⼰卯 17/庚⾠ 18/⾟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 23/丙戌 24/丁亥 25/戊⼦ 26/⼰丑 27/庚寅 28/⾟卯 29/壬⾠ 30/癸巳31/甲午 32/⼄未 33/丙申 34/丁⾣ 35/戊戌 36/⼰亥 37/庚⼦ 38/⾟櫺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 42/⼄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 47/庚戌 48/⾟亥 49/壬⼦ 50/癸丑51/甲寅 52/⼄卯 53/丙⾠ 54/丁巳 55/戊午 56/⼰未 57/庚申 58/⾟⾣ 59/壬戌 60/癸亥1、⼲⽀纪年法年,俗称⼀个花甲⼦或⼀甲⼦。

花甲⼦或⼀甲⼦。

天干地支基础知识(精简版)

天干地支基础知识(精简版)

天干地支基础知识(精简版)十天干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甲为阳,丑为阴,不能相陪,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干支涵义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

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

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方法

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方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

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

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

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

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

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天干地支计时法

天干地支计时法
年月的推算一般都比较简单,根据使用功能选择使用农历还是公历,而干支记日则比较复杂因为源头不确定,历朝历代可能都会对日重排,有时候是按出生当天作为一个特殊日来计算的.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公式1: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天干地支计时法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干支纪年(天干地支)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传统上用来记时,分计年计月计时辰(仅地支)。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如2008年:2008-3=2005,2005÷60,余数为25,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25号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

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甲子周期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算法思想: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1、年干支推算法: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

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

其公式为:(所求年数-3)/60 = 商。

余数(年干支序数)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

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2、月干支推算法: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

具体如下:一月为寅月:从立春到惊蛰二月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三月为辰月:从清明到立夏四月为巳月:从立夏到芒种五月为午月:从芒种到小暑六月为未月:从小暑到立秋七月为申月:从立秋到白露八月为酉月:从白露到寒露九月为戌月:从寒露到立冬十月为亥月:从立冬到大雪十一月为子月:从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为丑月:从小寒到立春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天干地支记时方法

天干地支记时方法

天干地支记时方法古代天干地支记时方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

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

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

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

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

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年月日时干支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使用的一种时间计算方法,主要用于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干支是指天干和地支,共十干十二支,分别表示了不同的年、月、日、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1.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基础,循环周期为60年。

根据甲子纪年表,可以得到甲子年为第一年,乙丑年为第二年,以此类推。

计算方法如下:-年份除以60,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地支为第12位。

-年份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天干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天干为第10位。

例如,2024年对应的是辛丑年,辛为第8位天干,丑为第2位地支。

2.干支纪月:干支纪月是以天干和地支纪法来计算月份,每年的月份循环周期为12个月。

计算方法如下:-以立春为分界点,立春前为腊月,立春后为正月。

-计算年份的天干位置,例如2024年是辛丑年,辛为第8位,丑为第2位。

-计算立春的干支纪年,例如2024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即辛丑年的干支纪年为庚寅年。

-计算干支纪月,以立春为始,依次按照干支顺序排列,例如辛丑年的立春前一月为庚子月。

3.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是根据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来编号和计算每一天。

计算方法如下:-天干序号除以十,得到的余数为干日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干日为第10位。

-地支序号除以十二,得到的余数为支日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支日为第12位。

例如,2024年1月1日对应的是庚子日,庚为第7位天干,子为第1位地支。

4.干支纪时:干支纪时是在一天24小时的基础上,根据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来计算每个时辰的干支。

-从早子时开始,依次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对应到每个时辰。

-例如,早子时对应甲子时,早丑时对应乙丑时,以此类推,晚子时再次对应甲子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是以农历为基础,对应的公历日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历法的变化和修正。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农历工具或网站来获取具体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古代纪年、月、日、天、时法

古代纪年、月、日、天、时法

纪年法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 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 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

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干支农历纪月法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干支纪日法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天干地支和算法详解!

天干地支和算法详解!

天干地支和算法详解!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读音依次读作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干支纪年法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

古代纪年法、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古代纪年法、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廿:niàn 二十)
.
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 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 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 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 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 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 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 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 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 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
一、古代纪年、纪日、纪时法
1.干支纪年法
王公即位的年次 年号(汉武帝) 干支纪年法
2.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望)、十 六(既望)、最后一天(晦)
.
3.古代纪时法
日晷Leabharlann 更鼓 刻漏.十二时辰
.
中国人的十二属相
.
十二生肖
.
天干地支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 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农历及农历干支纪年、纪月、计日、计时方法

农历及农历干支纪年、纪月、计日、计时方法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夏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

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

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

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

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夏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

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

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的接近3 65.2422日。

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

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

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因此把夏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夏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

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

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

中国天干地支与纪年纪月纪日 (2)

中国天干地支与纪年纪月纪日 (2)

三、纪日
(1)序数纪日法 序数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 梅花岭记》 二十五日,城陷, 烈拔刀自裁。 烈拔刀自裁。” 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 三五” 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三五 指农历十五日。 《〈黄花冈七 十二烈士事略〉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黄花冈七 十二烈士事略〉序》: 死事之惨,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 广督署之役为最。 广督署之役为最。”
(4)年号干支兼用法 )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淳熙丙申” 淳熙”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 扬州慢》“淳熙丙申 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 年号, 丙申” 宋孝宗赵昚 年号 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 乾隆”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 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 弘历年号, 丁亥” 宗爱新觉罗 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 年。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 中国古代用 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 种动物与 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 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 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D
A.庚申年 . C.甲辰年 .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丁卯三月之望。”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 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 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例、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地支是“ 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 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 年 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年应是( 八国联军侵华的 年应是 A.己亥年 己亥年 C.辛丑年 辛丑年 )

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方法一、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1.1 天干地支是什么天干地支啊,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天干呢,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呢,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就像一个大家族里的成员,各有各的名分,各有各的作用。

1.2 为啥要有天干地支这可不是瞎编的。

在过去啊,人们要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就像咱们现在用公元纪年一样。

但咱老祖宗就用天干地支,这一套系统可就复杂又有趣了。

它不仅仅是个时间记录,这里头还蕴含着天地之间的奥秘呢,就像“暗藏玄机”一样。

二、计算年月日天干地支的方法2.1 年的天干地支计算计算年的天干地支啊,有个小窍门。

咱们先说天干,年份减3,除以10,余数对应天干。

比如说2023年,2023 - 3 = 2020,2020除以10余数是0,对应的天干就是癸。

再看地支,年份减3,除以12,余数对应地支。

2023 - 3 = 2020,2020除以12余数是4,对应的地支就是卯。

所以2023年就是癸卯年。

这就像玩一个数字游戏,只要掌握了规则,就很容易。

2.2 月的天干地支计算月的天干地支就有点复杂喽。

首先得知道年的天干,然后根据五虎遁年起月诀来确定月的天干。

比如说甲己之年丙作首,就是如果是甲年或者己年,正月就是丙寅月。

地支呢,就是按照固定的顺序,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依次类推。

这就像给每个月都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不过这个标签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贴。

2.3 日的天干地支计算日的天干地支计算那可真是个“老大难”。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查万年历。

不过要是想自己计算呢,有个复杂的公式。

这公式啊,一般人还真得琢磨琢磨。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一个基准日的天干地支,然后根据天数的差值来推算。

但这计算过程就像走迷宫一样,很容易迷糊,所以啊,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查万年历,这也算是个“偷懒”的小妙招吧。

三、天干地支的意义和应用3.1 文化意义天干地支在咱中国文化里那可是根深蒂固。

古代纪时方法总结

古代纪时方法总结

四、【纪日法】
①序数纪日法。 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②干支纪日法。 如《崤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③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 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 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③干支纪年法。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 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1911年。 近世还常用 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④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 淳熙丙申”中,“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②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1 1-3 3-5 5-7 7-9 9-11 11- 13- 15- 17- 19- 21点 点 点 点 点 点 13点 15点 17点 19点 21点 23点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昃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每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黄昏|戌时 人定|亥时 夜半|子时 鸡鸣|丑时 平旦|寅时
五夜
甲夜
乙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丙夜
丁夜
戊夜
五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及相关知识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的别称与含义: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二、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一)纪年1、六十甲子顺序:1 ~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

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

必须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

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2、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一: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可得到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为“壬午”年。

如:公元1995年。

用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用1995除以12得余数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亥”。

则公元1995年为农历乙亥年。

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地支为“酉”。

则公元1861年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则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则该年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则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方法二: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以2010年为例:天干:2010—3=2007,2007/10=200余7,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2010—3=2007,2007/12=167余3,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则:公元2010是干支纪年的庚寅年。

以1987年为例:天干:1987—3=1984,1984/10=198余4,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

地支:1987—3=1984,1984/12=165余4,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

则:公元1987是干支纪年的丁卯年。

3、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换算方法同一。

如求公元前155年的干支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4、已知干支年推算公元年(1)列出六十甲子与公元余数对应表:(任何一个公元年份除以60后,只要所得余数相同,对应的干支也一定相同。

)(2)按下列公式计算:Y=100(C-1)+P-N+30±30Y为所求公元年份,C为公元世纪,N为100(C-1)÷60的余数,其取值范围仅0、20和40三个数,P为所求干支在表上的序数,取值范围为0到59的任意一位数。

当P-N<0 时,±30取+30进行计算;当P-N>40时,±30取-30进行计算;当0<P-N<40时,±30取+30和-30分别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有两个。

例:推算公元17世纪甲申年的公元年份。

C为17,P(甲申年)对应的序数为24,N为100(17-1)÷60的余数即40。

代入公式:Y=100(17-1)+24-40+30±30=1600-10+24±30因为P-N<0,所以±30取+30Y=1600+14+30=1644得:公元17世纪的甲申年有一个,即1644年。

例:求公元19世纪的辛亥年。

C为19,N为100(19-1)除以60的余数即N为0,P在表中对应的序数51,则:Y=100(19-1)+51-0+30±30=1800+81±30由于P -N>40,所以±30取-30,则Y=1800+81-30=1851得:公元19世纪的辛亥年是1851年。

例:求公元前8世纪的庚午年。

C为8,N为100(8-1)除以60的余数40,P对应的表一中的序号(公元前)为51,则:Y=100(8-1)+51-40+30±30=700+41±30由于0<P-N<40,所以±30取+30和-30分别计算,则Y1=700+41+30=771;Y2=700+41-30=711得:公元前8世纪的庚午年为公元前771年和公元前711年。

(二)纪月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规定:寅月为正月,卯月为二月,辰月为三月,巳月为四月,午月为五月,未月为六月,申月为七月,酉月为八月,戌月为九月,亥月为十月,子月为十一月,丑月为十二月,所以表示月份的地支是固定的,干支纪月法实际上只须确定正月的天干,就可以下推了。

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乙或庚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年,正月为庚寅;遇丁或壬年,正月为壬寅;遇戊或癸年,正月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可见,不管什么年,正月总是寅月,则可推出各月地支,然后确定天干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下表顺序为:月地支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寅月立春—惊蛰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卯月惊蛰—清明春分二月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辰月清明—立夏谷雨三月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巳月立夏—芒种小满四月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午月芒种—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申月立秋—白露处暑七月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

该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

这里的时刻指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 分立夏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 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 时31分小暑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 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 月5 日14时3分小寒丁丑月,2005年1 月5 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 时43分大寒(三)纪日1、说明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