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ppt课件
【案例分析】 1、游戏活动中,小班的王老师对小朋友们说“举起右手”,小朋友
们都不知所措。然后王老师说“举起拿勺子的那只手”,小朋友 们都做到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2、“六、一”节快到了,教师正在中班给幼儿排节目,可是有的孩 子分不清左右,老师就不断地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左 右方向都分不清”。你怎么看待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态度?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2)空间关系的掌握
精品课件★幼儿方位知觉Fra bibliotek发展趋势:幼儿初期(3岁左右):能辨别上下 幼儿中期(4岁左右):能辨别前后 幼儿晚期(5岁左右):以自身为中心辨
别左右;7岁以后能以他人为 中心辨别左右。
思考:如何促进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精品课件
1、幼儿园老师帮助幼儿认识方位时,要和实物对应 起来。
幼儿初期(小班)——能初步辨认红、 黄、蓝、绿等基本色,辨别混合色与 近似色有困难,难以说出颜色名称。
幼儿中期(中班)——认识基本色,近 似色,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大班)——认识颜色、调配 颜色,说出基本色、混合色的名称。
如何培养幼儿的颜色视觉?
精品课件
色形板
研究结果表明: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b 新颖的、运动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出来
教学:使用活动教具
● 主观因素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绪、动 机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精品课件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 我们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 的整体性或组织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封闭律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们都不知所措。然后王老师说“举起拿勺子的那只手”,小朋友 们都做到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2、“六、一”节快到了,教师正在中班给幼儿排节目,可是有的孩 子分不清左右,老师就不断地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左 右方向都分不清”。你怎么看待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态度?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2)空间关系的掌握
精品课件★幼儿方位知觉Fra bibliotek发展趋势:幼儿初期(3岁左右):能辨别上下 幼儿中期(4岁左右):能辨别前后 幼儿晚期(5岁左右):以自身为中心辨
别左右;7岁以后能以他人为 中心辨别左右。
思考:如何促进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精品课件
1、幼儿园老师帮助幼儿认识方位时,要和实物对应 起来。
幼儿初期(小班)——能初步辨认红、 黄、蓝、绿等基本色,辨别混合色与 近似色有困难,难以说出颜色名称。
幼儿中期(中班)——认识基本色,近 似色,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大班)——认识颜色、调配 颜色,说出基本色、混合色的名称。
如何培养幼儿的颜色视觉?
精品课件
色形板
研究结果表明: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b 新颖的、运动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出来
教学:使用活动教具
● 主观因素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绪、动 机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精品课件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 我们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 的整体性或组织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封闭律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第二讲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课件
的目的性 (二) 观察的持续性 (三) 观察的概括性 (四) 观察方法的掌握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Thanks
幼儿形状 知觉的发
展
12个月能 根据有限 信息建构 图形;
3~4个月 能知觉到 形状;
9个月能 把近似轮 廓的光点 知觉为形
状;
• 上:出生三周的儿 童喜欢看左边构图 简单的大格子棋盘, 出生8-14周的儿童 更喜欢看右边构图 复杂的小格子棋盘。
• 下:左边的有黑白 格,右边是一个灰 色、无对比性的图 形,出生几周的新 生儿明显地喜欢看 左边那个像棋盘的、 对比性大的图形。
4.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 正相关。
如较小幼儿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生活中,常会看 到这样有趣的事情: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六点半就可以打开 电视看了,孩子等的不耐烦,就要求妈妈把钟拨到六点半。而 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大约要到7岁左右。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
物体的过程中,自发用语词来称呼它们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必须依靠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知觉形 状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物体比较容易,知觉形状差异较大的物体比困难 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比较容易,判断椭圆、长 方形和菱形的大小比较困难。 苏联的研究认为,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在一定背景条件下,婴儿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3岁的儿童能按照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和小皮球。 6~7岁的儿童大多数能用视觉从一堆积木中指出大小相同的。
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小婴儿常常爬到床边,并掉在地上,大婴儿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 是与经验有关。 又如学前儿童常常分不清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的远近,或常常以为掩 盖者是大的,被掩盖者是小的。当经验增加之后,才知道实际上两个 物体大小相同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Thanks
幼儿形状 知觉的发
展
12个月能 根据有限 信息建构 图形;
3~4个月 能知觉到 形状;
9个月能 把近似轮 廓的光点 知觉为形
状;
• 上:出生三周的儿 童喜欢看左边构图 简单的大格子棋盘, 出生8-14周的儿童 更喜欢看右边构图 复杂的小格子棋盘。
• 下:左边的有黑白 格,右边是一个灰 色、无对比性的图 形,出生几周的新 生儿明显地喜欢看 左边那个像棋盘的、 对比性大的图形。
4.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 正相关。
如较小幼儿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生活中,常会看 到这样有趣的事情: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六点半就可以打开 电视看了,孩子等的不耐烦,就要求妈妈把钟拨到六点半。而 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大约要到7岁左右。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
物体的过程中,自发用语词来称呼它们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对图形大小判断的正确性,必须依靠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知觉形 状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物体比较容易,知觉形状差异较大的物体比困难 如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比较容易,判断椭圆、长 方形和菱形的大小比较困难。 苏联的研究认为,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在一定背景条件下,婴儿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3岁的儿童能按照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和小皮球。 6~7岁的儿童大多数能用视觉从一堆积木中指出大小相同的。
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小婴儿常常爬到床边,并掉在地上,大婴儿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 是与经验有关。 又如学前儿童常常分不清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的远近,或常常以为掩 盖者是大的,被掩盖者是小的。当经验增加之后,才知道实际上两个 物体大小相同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 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
7-8个月的儿童乐于和着音乐的节拍舞动双 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 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 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 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 间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掌握学前儿童几种主要的感觉(视觉、听觉、 皮肤觉等)的发展特点,思考与之相关的教 育措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
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早期发达的嗅觉还可 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
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
保持了相送高的一致性,很少有嗅觉下降的证据。
是鹰头还是骑马的 印第安人
谢谢!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 (Scott) (1954)
(四)感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官的特点和最适宜的刺激的不同,我
们把它划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
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
7-8个月的儿童乐于和着音乐的节拍舞动双 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 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 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 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 间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掌握学前儿童几种主要的感觉(视觉、听觉、 皮肤觉等)的发展特点,思考与之相关的教 育措施。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
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早期发达的嗅觉还可 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
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
保持了相送高的一致性,很少有嗅觉下降的证据。
是鹰头还是骑马的 印第安人
谢谢!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 (Scott) (1954)
(四)感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官的特点和最适宜的刺激的不同,我
们把它划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
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60
例如: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发现了一只蜗牛,这立刻引起了孩子 们的极大兴趣,争着看,七嘴八舌的议论,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 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察爬行,再 到蜗牛的食物等等,整个活动幼儿始终积极主动兴趣浓厚。
(2)让幼儿体验观察成就感,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例如:在一次参观养殖厂的活动后,孩子们对小猪吃不吃肉的问题产生 了争议,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说教幼儿,而是再一次结合养猪场,带着不 同的食物,再一次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在 正确的结论中体验成就感。
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
•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 5. 观察概括性的发展: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
56
看,蜻蜓的身上还有小毛毛呢!
57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 1.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3.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58
补充: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8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 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 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 时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文字 图片要大些。
19
【案例讨论】春天来了,要组织幼 儿观察花的颜色,教师应如何让 根据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分 别给小、中、大班的幼儿提出不 同的任务?
20
(二)、听 觉:
36
37
成人与孩子的对话 成人:“天为什么黑了?” 孩子:“因为我要睡觉了。” 试分析这个孩子时间知觉特点。
38
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9
• 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特点 •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发射。
例如: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发现了一只蜗牛,这立刻引起了孩子 们的极大兴趣,争着看,七嘴八舌的议论,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 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察爬行,再 到蜗牛的食物等等,整个活动幼儿始终积极主动兴趣浓厚。
(2)让幼儿体验观察成就感,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例如:在一次参观养殖厂的活动后,孩子们对小猪吃不吃肉的问题产生 了争议,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说教幼儿,而是再一次结合养猪场,带着不 同的食物,再一次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在 正确的结论中体验成就感。
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
•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 5. 观察概括性的发展: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
56
看,蜻蜓的身上还有小毛毛呢!
57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 1.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3.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58
补充: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8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 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 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 时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文字 图片要大些。
19
【案例讨论】春天来了,要组织幼 儿观察花的颜色,教师应如何让 根据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分 别给小、中、大班的幼儿提出不 同的任务?
20
(二)、听 觉:
36
37
成人与孩子的对话 成人:“天为什么黑了?” 孩子:“因为我要睡觉了。” 试分析这个孩子时间知觉特点。
38
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9
• 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特点 •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发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 理解。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阶段、影响因 素、促进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通过感受和理解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刺激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感 知刺激,如触摸、听力 和视觉刺激,以促进他 们的感知觉能力。
2 创造有趣的体验
通过创造有趣的活动和 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 水平,提供适当的感知 觉挑战,帮助他们逐步 提高感知觉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深入了解感知觉的定义、 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感 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感知 觉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感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能会继承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对音乐、颜 色或形状的敏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感知觉发展产生着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颜色、形状和模式有 不同的偏好。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1触觉Biblioteka 发展婴儿时期,触觉是感知觉的首要形式,通过接触探索周围物体。随着年龄增长, 触觉能力逐渐细化和提高。
2
听觉的发展
婴儿能听到声音并对其作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逐渐分辨声音的来源 和区分不同的声音。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 理解。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阶段、影响因 素、促进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通过感受和理解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刺激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感 知刺激,如触摸、听力 和视觉刺激,以促进他 们的感知觉能力。
2 创造有趣的体验
通过创造有趣的活动和 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 水平,提供适当的感知 觉挑战,帮助他们逐步 提高感知觉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深入了解感知觉的定义、 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感 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感知 觉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感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能会继承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对音乐、颜 色或形状的敏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感知觉发展产生着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颜色、形状和模式有 不同的偏好。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1触觉Biblioteka 发展婴儿时期,触觉是感知觉的首要形式,通过接触探索周围物体。随着年龄增长, 触觉能力逐渐细化和提高。
2
听觉的发展
婴儿能听到声音并对其作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逐渐分辨声音的来源 和区分不同的声音。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特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永久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婴儿对复杂的图形注视 时间更长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 - 正 方形 - 半圆形 - 长方形 - 三角形 - 八边形 - 五 边形-梯形-菱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定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的感知。 6个月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的能 力。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 知。
3岁幼儿辨别上下 4岁幼儿辨别前后 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的儿童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
的刺激。
视觉(视网膜)
外部感觉 听觉(耳蜗)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触觉(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觉(肌肉、神经)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 肤)
感觉轰炸: 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 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 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幼儿知觉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知觉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速度的知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集中:
视觉集中是指儿童将视觉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现象 。新生儿的视觉调节 机能较差,儿童集中的视觉活动还未形成。大约从出生后的第3周起, 新生儿开始具有了视觉集中现象随着儿童的视觉机能日趋完善,视觉集 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都逐渐延长。 (二)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对象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 视觉敏度是依靠眼球晶状体的变化来进行调节的。幼儿期的儿童的视敏 度持续发展。在正常视力之外,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 病。 (三)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一般认为,3、4个月的乳儿才开始具有最初的颜色视觉,具备了辨别彩 色与非彩色的能力。婴儿期的儿童开始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颜色, 到了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儿童年龄越小,感知的目的性就越差,随着年龄的 增长,需要、兴趣等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觉活动的 有意性逐步增强。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觉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冲动性,但随着 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觉向着思考性的方向发展 。
图形配对测验的结果发现,儿童年龄越小,与标准 图形配对所花的时间越短,而且错误也越多。
儿童早期就具备了对物体形状和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范 茨通过设计“注视箱”发现儿童对各模式注视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复 杂程度越高的图形,注视的时间越长。
范茨的注视箱
一分钟测验中平均注视的时间(秒)
(二)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个体对外界物体大小的反映。国内国外研究表明 儿童大小知觉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第一阶段(5~7岁):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 Nhomakorabea左右方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章 第二节 0-6岁婴幼儿感知觉发展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后天。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更短和更远 的概念分不清。
(五)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 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儿掌握几何图形的词语,另外在看与摸的过程中学习。(积木婴儿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2)幼儿的形状知觉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立体图形
• 4岁,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五)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时间比空间更为抽
象,要借助于中介物。 幼儿其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生物钟。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今天、明天、 昨天。
(二)听觉
1.听觉的发展
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 有不同的反应。
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不同音调,纯度,响度, 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母亲声音感知和母语的感知)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差异呈现出随年龄
增长而不断缩小的趋势。
2.“重听”现象
(1)原因
• 幼儿中期(4-5岁):大多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 出基本色的名称。
•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认识基本色,在画图时能运用各 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能说出黑、白、红、蓝、绿、黄、 棕、灰等颜色名称。
(1)辨色力早于掌握颜色名称能力的发展。 (2)对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的认知早于中间色、混 和色。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浅绿、紫色等,幼儿同 样可以掌握。 (3)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因年龄 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五)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 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三、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儿掌握几何图形的词语,另外在看与摸的过程中学习。(积木婴儿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2)幼儿的形状知觉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立体图形
• 4岁,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五)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时间比空间更为抽
象,要借助于中介物。 幼儿其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生物钟。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今天、明天、 昨天。
(二)听觉
1.听觉的发展
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 有不同的反应。
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不同音调,纯度,响度, 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母亲声音感知和母语的感知)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差异呈现出随年龄
增长而不断缩小的趋势。
2.“重听”现象
(1)原因
• 幼儿中期(4-5岁):大多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 出基本色的名称。
•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认识基本色,在画图时能运用各 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能说出黑、白、红、蓝、绿、黄、 棕、灰等颜色名称。
(1)辨色力早于掌握颜色名称能力的发展。 (2)对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的认知早于中间色、混 和色。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浅绿、紫色等,幼儿同 样可以掌握。 (3)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因年龄 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第二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8/2/2024
知觉的理解性
22
8/2/2024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正方 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3
2个月与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 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32
8/2/2024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33
8/2/2024
感觉剥夺实验
34
8/2/2024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 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他们在 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 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 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 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 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 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 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 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 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35者 们就纷纷退出。
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 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 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接近成人
11
8/2/2024
2、视觉集中: 在出生时,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 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 四个月时才能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
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客体。
12
8/2/2024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
8/2/2024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前儿童的物体知觉(形状、大小)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鲍厄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 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范兹的实验,说明婴儿已能区别两种水 不同的形状。
文格尔等的研究说明,4个月以内的婴儿 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 有程度上的差异。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
进行方向定位。
2. 方位知觉的发展
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 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 后才会辨别左右。
我国:
3岁辨别上下 4岁辨别前后 5岁后逐渐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国外的研究: 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名 称
3、将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 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知觉认同—归入标准—塑造模型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大小知觉的正确性和难易程度与知觉对象 的形状特征有直接关系。
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前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鲍厄(1966)研究说明在有一定背景的条件下,婴儿
一种探索手段。
手的触觉探索: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二)视触的协调 (三)手的有目的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成人对于幼儿触觉的发展特点应注意: (1)过小的玩具 (2)坚硬的玩具 (3)不卫生的玩具 教育: 动口不动手
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 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 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触觉的发展
触觉探索的形式: 口腔探索 手的探索
口腔的触觉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 动进行的手的触觉探索。
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 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实验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听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 向定位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杨期正等的实验(1979)说明,幼儿用词概括形状的 能力,比知觉的概括发展晚。
2.5——3岁是儿童大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二、学前儿童空间知觉(方位、距离)
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 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方 位知觉和距离知觉。(狭义)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1.对声音辨别——偏爱; 2.听力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儿童期); 3.听觉的个别差异 4.半聋半哑的孩子 5.注意事项:疾病、噪音、大声喧哗
幼儿听觉的发展
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 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二)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2.颜色视觉
小婴儿视觉刺激
初生宝宝的视觉
(二)视觉的发展
视觉敏度的发展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 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 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 早期矫正有效果。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从幼儿期开始。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颜色视觉的出现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
力,也称辨色力。 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
几个月即已出现。
(1)出生不久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出现视觉 偏好;
(2)同为彩色,4—8个月的孩子表现出不 同的态度;
(3)了解儿童识别颜色的能力(1岁半以后) 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本手
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扩展知识: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 趋势和主要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4)色盲(先天遗传、后天性疾病)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 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 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颜色视觉的障碍有:色盲、色弱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二)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1)能听见 (2)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品质和持续时间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教学目的】 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掌握学前儿童感觉、知觉的发展特点 怎样发展学前儿童的各种主要感觉(或注意事
项) 了解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难点:幼儿观察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 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四.味觉和嗅觉
(一)味觉: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二)嗅觉:能辨别不同的气味
补充:痛觉和动 觉
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 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物体知觉 二、空间知觉 三、时间知觉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生 新生儿的视觉能力表现: 1.对光的察觉; 2.视觉的集中 (1)新生儿的理想的视距:20.3厘米 (2)三个月:4—7米处; (3)6个月:注视飞鸟、飞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