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4年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试题答案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自学考试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集电子书目录1. 目录 (2)2. 历年真题 (3)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3)2.2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6)2.3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9)2.4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13)2.5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15)2.6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19)2.7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21)3. 相关课程 (22)1. 目录历年真题()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相关课程()2. 历年真题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学前游戏论试卷课程代码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A. 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材料,这是游戏动作的【】A.非常规性 B.重复性 C.灵活性 D.随意性3.将儿童游戏分为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和宣泄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B.儿童游戏的活动动机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4.4岁以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达到【】A.独自游戏的阶段 B.平行游戏的阶段C.联合游戏的阶段 D.合作游戏的阶段5.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包括游戏的【】A.人口密度和场地密度 B.人口密度和材料密度C.室内场地密度和室外场地密度 D.场地密度和材料密度6.划分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内容延伸至另一个活动区的需要,这是考虑【】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7.3—4岁的幼儿,主要选择【】A.感官玩具 B.体育玩具 C.结构玩具 D.形象玩具8.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适合采用的策略是【】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A.表演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10.亲子游戏的特点之一是【】A.教育性 B.情感性 C.交往性 D.交互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游戏的宣泄说12.游戏性体验13.场地结构14.领导游戏策略15.有规则游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 游戏具有哪些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7.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00399学前游戏论试题(一)
重庆市万州区成才自考助学中心助学资料课程名称:学前游戏论(一)课程代码:00399一、选择题:(共12分,每空1分)1.福绿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________活动的表现。
()A.自我 B.合作 C.单独 D.团体2.一个孩子在原有的认识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黑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现象属于()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3.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
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B、认知发展价值C、行动发展价值D、情感发展价值4.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5.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按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练习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B.练习游戏、规游戏则、象征游戏C.象征游戏、练习游戏、规则游戏 D.规则游戏、练习游戏、象征游戏6.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
这种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7.学前教育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理有主动性原理、个别化原理和 ( )A.发展性原理 B.社会化原理 C.目的性原理 D.趣味性原理8.搭积木、泥工、折纸、用雪堆雪人,用沙筑碉堡是属于()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9.几个幼儿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游戏主题,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这种游戏属于(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10.从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上看,以下活动属于教学游戏的是()A.幼儿按自己意思用积木进行构造活动B.幼儿按教师预先设定的规则下跳棋C.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幼儿自发地结伴下跳棋D.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玩的开商店的角色游戏11.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的游戏,称为( )。
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游戏?学前游戏是指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动。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和体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学前游戏的特点有哪些?学前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发性和自主性:儿童在游戏中自发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自主选择游戏的方式和内容。
(2) 活动性和体验性:游戏通过身体和感官的活动来进行,让儿童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
(3) 综合性和整体性:游戏能够综合地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
(4) 轻松和愉快:学前游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让儿童享受到快乐的学习过程。
3. 学前游戏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学前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 促进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发展语言能力:游戏中的交流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3) 培养社交技能:学前游戏能够让儿童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塑造情感态度:游戏中的角色和情境可以让儿童体验各种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5) 促进身体发展:学前游戏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二、综合题1. 描述一个你参与的学前游戏活动,并谈谈你觉得它的教育意义。
我参与过一个名为“探险乐园”的学前游戏活动。
这个活动是在室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发现自然的乐趣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被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导师引导和指导他们。
我们先是到了一片小树林,导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树木的基本知识,然后我们就开始了探索之旅。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树木上的昆虫和蚂蚁,用收集袋收集了一些落叶和小动物的样本,还有一些儿童专用的工具,如小铲子、放大镜等。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A. 仅是娱乐- B. 促进身体发展- C. 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 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A. 自主性- B. 目的性- C. 规则性- D. 强制性3. 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包括哪些?- A.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 B. 角色游戏、数字游戏、体育游戏- C. 建构游戏、数字游戏、智力游戏- D.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答案:1. D2. D3. A二、填空题1.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
2.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3. 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自然发展的一部分。
答案:1. 基本活动2. 模仿和想象3. 内在需要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交技能: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习如何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 培养角色意识: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社会角色和期望。
- 增强同理心:在游戏中,儿童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 学习社会规则:游戏通常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理解社会秩序。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探索环境、尝试新事物、解决问题。
其次,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尝试和犯错,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此外,游戏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
最后,游戏还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和共处。
学前游戏论真题2014年4月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2014.04)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是他的生活”的教育家是(B) A.福禄培尔B.杜威C.蒙台梭利D.皮亚杰2.(2014.04)“剩余精力说”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A.霍尔B.斯宾塞C.格鲁斯D.席勒3.(2014.04)皮亚杰认为游戏发生在(B)A.0—1个月B.2—4或5个月C.4或5—9个月D.9或10—11或12个月4.(2014.04)下棋、打牌属于(D)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性游戏D.规则游戏5.(2014.04)下列对于儿童游戏场地的理解正确的是(A)A.单位空间内的儿童人数越少,儿童活动空间也就越大B.单位空间内的儿童人数越少,人口密度就越大C.单位空间内的材料(或设备)越多,材料密度就越小D.单位空间内的材料(或设备)越多,儿童活动空间也就越大6.(2014.04)按照《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如果寝室与活动室不分设,则活动室面积应为(D)A.45 m2 B.54 m2 C.70 m2 D.90 m2 7.(2014.04)下列对小班活动区的表述正确的是(C)A.小班不应该设娃娃家,以免激发幼儿想爸爸妈妈的情绪B.益智操作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较小,便于取放C.同类材料数量应该多提供D.应提供多样化的、多种类的游戏材料8.(2014.04)下列属于有规则的游戏的是(C)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音乐游戏D.结构游戏9.(2014.04)辛格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看电视较多的儿童与看电视较少的儿童相比较,会更少玩(D)A.体育游戏B.表演游戏C.智力游戏D.想象游戏10.(2014.04)一般以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是(A)A.情景转变B.以物代物C.以人代人D.角色认知11.(2014.04)学前儿童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游戏是(C)A.平行游戏B.独自游戏C.合作游戏D.联合游戏12.(2014.04)角色游戏的中心是(A)A.角色B.物品C.情景D.规则13.(2014.04)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C)A.任务B.玩法C.规则D.结果14.(2014.04)教师通过言语方式试探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
学前游戏论本科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本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__。
A. 工作B. 学习方式C. 社交手段D. 全部都是2. 游戏对于儿童的________发展至关重要。
A. 身体B. 心理C. 社会性D. 所有选项3. 以下哪项不是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A. 促进认知发展B. 增强身体素质C. 替代正规学习D. 培养社交技能4.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学习到哪些技能?A. 解决问题B. 团队合作C. 语言沟通D. 所有选项5.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一种形式。
A. 表达自我B. 探索环境C. 应对挑战D. 所有选项6.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________。
A. 探索B. 创造C. 表达情感D. 所有选项7. 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的________价值。
A. 教育B. 娱乐C. 发展D. 所有选项8.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应该________进行。
A. 在成人指导下B. 完全由儿童自主C. 按照固定规则D. 结合教育目标9. 游戏环境的设计应该________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A. 忽视B. 考虑C. 限制D. 替代10. 以下哪项是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主要作用?A. 提高学习成绩B. 促进身心健康C. 增强纪律性D. 培养竞争意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游戏在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词汇,练习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和社交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语言在不同社交情境中的使用,同时促进语言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发展。
2. 描述游戏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发展社交技能。
答案:游戏中的互动为学前儿童提供了社交技能的学习机会。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轮流、分享、协商和合作,这些都是社交互动的基本要素。
通过游戏,儿童还能学习如何理解和表达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
学前游戏论综合练习十套题目带答案完整版
学前游戏论综合练习十套题目带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学前游戏论试题库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3.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A.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B.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C.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D.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A.情感性B.象征性C.开放性D.发展性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康德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8.游戏的概念逐渐由抽象到具体、思辩到实用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游戏的( )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的建立C.生物性本质观的建立D.生物—社会性理解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A.感知运动期B.前运算期C.具体运算期D.形式运算期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B.福禄培尔C.皮亚杰D.夸美纽斯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A.游戏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12.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A.生物性B.社会性C.自主性D.工具性13.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情感性和( )A.教育性B.发展性C.长期性D.随机性14.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A.显着增多B.显着减少C.差不多D.完全相同15.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16.在象征性游戏和智力类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17.坚持游戏的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00399学前游戏论试题(二)
重庆市万州区成才自考助学中心助学资料课程名称:学前游戏论(二)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1.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A18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下半叶 D 19世纪上半叶2.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依德 B 班都拉 C 福禄贝尔 D 陈鹤琴3.预示着练习性游戏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展终结的是()A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B 练习性游戏的出现C 非练习性游戏的出现D 非象征性游戏的出现4.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是()A 6—11岁B 7—12岁C 8—13岁D 9—14岁5.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A 非能性活动B 本能性活动C 非社会性活动D 社会性活动6.不属于纽曼的游戏的特征的是()A内部控制B 内部虚拟C 内部真实D 内部动机7.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A 结构游戏B 感觉运动游戏C 练习游戏D 象征性游戏8.把游戏分为未分化型游戏、累积型游戏、连续型游戏、分节型游戏、统一型游戏的分类标准是()A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身心体验不同B 学前儿童游戏的动机不同C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对象不同D 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不同9.用雪堆雪人属于()A 感觉运动游戏B 象征性游戏C 结构游戏D 规则游戏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性交往需要属于()A 第一层次的需要B 第二层次的需要C第三层次的需要D第四层次的需要11.以下不属于有规则的游戏是( )A 智力游戏B 体育游戏C音乐游戏D玩雪游戏12.在角色游戏中关注的焦点在于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的是( )A 托班幼儿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3.幼儿结构游戏的基础是( )A活动目的B结构材料C 建构成果D 游戏规则14.“按颜色分类”的游戏属于( )A活动性游戏B语言游戏C感官游戏D智力游戏15.“依照简单模型搭建房子”的游戏适用于( )A一岁左右B两岁左右C三岁左右D四岁左右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A 合理的学期计划B 足够的游戏空间C 充足的游戏时间D足量的游戏人数17.评价游戏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教师是否是游戏的指导者B 儿童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C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D教师是否是游戏的参与者18.提出“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观点的是( )A 苏霍姆林斯基B赞可夫C蒙台梭利D 福禄贝尔19.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 20平方米B 40平方米C 50平方米D 60平方米20.按照美国学者布朗对活动区性质的描述,以下对活动区归类正确的是( )A 动态、用水——手工区B 静态、用水——玩沙区C 静态、不用水——教学区D 动态、用水——积木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学前游戏论》试题
《学前游戏论》试题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2.“儿童的游戏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C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3.最早的游戏理论是( D )。
A.柏拉图的游戏理论 B.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C.卢梭的游戏理论 D.经典的游戏理论4.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C )。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5.构成游戏的核心是( D )。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游戏内容6.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D )。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7.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的方法是( B )。
A.平行介入法 B.垂直介入法C.交叉介入法 D.角色式介入法8.室内游戏区图书区的设置应注意的问题是( A )。
A.要避免干扰,与其他区隔离B.要考虑与儿童家临近C.平时封闭,定时开放,便于图书保管D.可设置在楼梯或过道旁,便于儿童拿取9.布置活动区时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这是考虑( C )。
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C.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10.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等,这属于( B )。
A.教学性游戏 B.被动性游戏 C. 主动性游戏 D.象征性游戏1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指出:0-2岁儿童的游戏是( C )。
A.合作游戏 B.结构游戏 C.练习性游戏 D.创造性游戏12.婴儿的游戏种类中,不常开展的是( D )。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引言学前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游戏的理论基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学前游戏活动。
二、学前游戏的理论基础1. 玩耍的本质游戏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通过玩耍,幼儿能够获得直接而全面的发展。
根据奥斯特伯格的理论,玩耍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
2. 游戏的分类根据游戏的性质,可以将游戏分为身体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符号游戏、建构游戏等。
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在不同方面的发展。
三、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1. 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游戏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常识和经验。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 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身体游戏是学前游戏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活动身体,幼儿可以发展肌肉协调性、平衡感和灵活性。
这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四、设计有效的学前游戏活动1. 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游戏形式。
2. 创造积极的游戏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游戏体验,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安全、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并确保游戏空间的安全和整洁。
3. 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应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五、结论学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幼儿的认知、社交和身体发展。
通过设计有效的学前游戏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2014年4月自考《学前游戏论》真题
2014年4月自考《学前游戏论》真题课程代码:0039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A.社会性活动B.主体性活动C.生物性活动D.体验性活动2.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建构物体的游戏,诸如泥工、折纸、堆雪人等,我们称之为A.感觉运动游戏B.结构性游戏C.象征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3.成熟说的理论基础是A.内驱力说B.精神分析理论C.心理动力理论D.活动学说4.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游戏的前提是A.身体活动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B.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C.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D.社会性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5.幼儿园实施游戏教育时不仅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而且应当遵循A.发展性原则B.趣味性原则C.安全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6.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而且运动能力增强,下列较为适合他们的玩具是A.镶嵌板、图片接龙、拼图等B.摇鼓、音乐盒、小熊打鼓等C.积木、皮球、电动玩具等D.娃娃玩具、秋千、转椅等7.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儿童的游戏,教师的这种指导身份是A.教育者B.参与者C.旁观者D.评论者8.某教师为大班积木区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能为所建造的物体命名”,这一目标存在的问题在于A.太笼统、太空泛B.不易达到C.不符合大班儿童年龄特征D.不够清晰9.为儿童选购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A.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B.经济适用C.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D.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10.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A.感觉运动性B.象征性C.规则性D.社会性11.“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这属于游戏现场指导中间接的言语方式中的A.评论B.建议C.描述D.询问12.教学游戏也称作A.目的性游戏B.本体性游戏C.手段性游戏D.自选游戏13.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2008年10月00399学前游戏论试卷和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3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1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 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B )9-241A.夸美纽斯B.福禄培尔C.皮亚杰D.蒙台梭利2.儿童游戏研究始于( A )9-234A.19世纪下半叶B.20世纪下半叶C.21世纪D.1920年3.游戏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他运用的学科原理是( C )10-305A.心理学B.教育学C.逻辑学和数理论D.生物学4.一个孩子在原有的认识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黑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现象属于( C )10-270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5.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 B )1-15A.社会性B.主体性活动C.个体适应环境D.愉悦和满足6.游戏是愉快的活动,是属于游戏的( C )1-21A.特征之一B.假想C.外界刺激D.规则约束7.搭积木、泥工、折纸、用雪堆雪人,用沙筑碉堡是属于( C )2-44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8.以走、跑、跳、攀、爬、投等基本动作构成的身体运动是属于( D )2-48A.智力性游戏B.装扮性游戏C.操作性游戏D.运动性游戏9.在1966-1970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孩子好游戏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的心理学家是( B )3-82A.邓斯克B.科琳·亨特C.西尔瓦D.中野茂10.动机源于尊敬和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为基础,驱动合作性游戏,在集体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
学前游戏论试卷及答案资料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言语
6.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或摇晃哗嘟棒,或绕着房间周围跑,或把悬挂着的玩具一会儿拉拉一会儿丢开,这种游戏称为( A )2-43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性游戏D.规则游戏
7.学前儿童末期,由于儿童认知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游戏开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即( C )2-62
35.举例说明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开展中的作用。3-91
答:
〔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时机,开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
游戏〔及玩具〕是学前儿童交往的媒介。通过游戏活动,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活动,儿童完成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并形成他们的社会性行为。
〔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学前儿童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感情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这反映了儿童在社会性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化特点。在游戏中,由于担当了角色,出于角色的需要,他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他学会发觉自我,发觉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自我意识得到开展。自我意识的开展,与人——我意识的开展是相互关联的,了解别人与自己不同,也才能够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全国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必考真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A )1-9
历学前游戏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历年学前游戏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亲子游戏的显着特点是()。
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2.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3.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A.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B.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C.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D.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4.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康德6.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这种游戏治疗方法称为()。
A.关系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8.“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席勒9.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A.内驱力学说B.外驱力学说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学前游戏论试卷及答案重点
学前游戏论真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9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B.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连续和再现C.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打算D.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2.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法,充分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10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3.角色游戏指导的首要任务是194A.分配游戏角色B.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打算C.教会儿童扮演游戏角色D.确定游戏规则4.关于儿童在游戏时的表情,正确的说法是A.茫然发愣B.总是专注认真的C.总是在笑D.有多种表情5.“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34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言语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言语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言语6.学前儿童的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种,其划分依据是43A.按学前儿童的认知开展分类B.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C.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D.按游戏的主题7.游戏中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
彼此间和谐相处,但他们仍在单独游戏,活动中没有合作行为,这种游戏是45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8.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法,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这一概念被称为68A.游戏内容B.游戏形式C.游戏规则D.游戏主题9.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76A.维持生命、平安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B.认知水平的需要C.社会性需要D.自我开展的需要10.2岁以内的婴儿,应为他们提供44A.智力玩具B.形象玩具C.开展感觉运动的玩具D.结构玩具11.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法称为164A.平行游戏指导B.共同游戏指导C.旁观者指导D.非言语指导12.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法要注重184A.以集体指导为主B.以小组指导为主C.以个别指导为主D.以集体指导与小组指导相结合13.有规则游戏的几个根本因素中,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是220A.游戏的任务B.游戏的玩法C.游戏的规则D.游戏的结果1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224A.婴儿时期B.学前时期C.幼儿时期D.儿童时期15.相关研究说明,低结构课程〔如英国的放开教育方案〕班级中的儿童比高结构课程〔如蒙台梭利学校方案〕班级中的儿童进行更多的119A.练习性游戏B.建构性游戏C.操作性游戏D.想象游戏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完成的决定性条件是151A.游戏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B.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17.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以下哪一个阶段?247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1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根底的教育家是9A.夸美纽斯B.皮亚杰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19.依据室内游戏区创设要求,不适宜与积木区邻近设置的活动区是142A.娃娃家B.美术区C.图书区D.音乐区20.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实质的理论是305A.认知开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游戏的元交际理论D.维果茨基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学前游戏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游戏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2.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3.构成游戏的外壳是()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4.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5.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6.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游戏形式:2、练习性游戏:3、智力游戏: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2.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学前游戏论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C5.D6.C7.A二、名词解释1.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2、练习性游戏:又称机能性游戏。
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
它由动作构成,婴幼儿在重复的动作中获得机能性的快乐。
3、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三、简答题1.答:(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
(3)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
(4)使儿童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成长。
2.答:意义: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题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对文学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