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7fcc7f121dd36a22d821e.png)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圆明园的诉说
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 的能力。
2.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 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 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 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达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的目的。
难点 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收到了一位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来信,让我一起来听一 听。“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 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 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 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 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 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 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1教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babbdff46527d3250ce004.png)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知道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3.懂得“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 7 课,本课是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圆明园的诉说1.提问:为什么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①阅读文字资料,了解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资料:清王朝倾全国之力,用无数精工巧匠,历时很多年才把圆明园建成,其中的大型建筑物就有 145 处。
圆明园曾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以及丰富的文化收藏享誉世界,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②看图片,思考: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原因。
③看视频,对比圆明园今昔变化。
④小结:圆明园因为建筑巧夺天工和收藏文物丰富被誉为“万园之园”。
2.提问:为什么英法联军会肆无忌惮地劫掠、烧毁圆明园?①分析雨果的信,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雨果的信(节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②看《圆明园》电影片段、读观后感了解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烧毁的行为。
③看《圆明园》电影中关于“圆明园秘密仓库”的介绍,了解清朝的一些统治者意识落后。
④小结:落后就会挨打。
【设计意图】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通过分析资料,理解落后就会挨打。
(二)甲午风云1.看资料,说发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5a4718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6.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的近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历史的理解较为表面化的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炼精神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事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近代历史,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幅中国近代历史屈辱的图片,如《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精】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cd32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b.png)
【精】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学生通过了解生命中存在的困难和不幸,能够认识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我们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困境中人们怎样挺起腰杆重新选择人生的发展道路,能够信心十足地经受考验。
3.学生学会欣赏那些具有勇气和信心的人和事,感受并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情境呈现1.以一个令人感动的视频片段为主题,让学生在感受中理解什么是“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价值所在。
视频片段选自纪录片《加油!向日葵少年团》,展示了一群身体障碍少年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练习、努力前行的励志故事。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并让他们思考困境中自己应该怎么做。
活动展开1.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课时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引导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故事《深渊中的笑声》。
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当中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们的这种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勇气来自哪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你会怎么办?4.小组活动:将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困境,让小组内同学互相分享,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总结归纳1.教师采取朗诵答题的形式,提问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最有感触的细节是什么?2.互相分享学生心得和体会。
课后作业1.家长带领孩子重看纪录片《加油!向日葵少年团》,进一步了解这群勇敢的少年,找出视频中的精神内涵,总结学习成果。
2.做一道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相关的习题。
总结身处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勇气和力量面对人生的挑战。
本课时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够如意的人生道路,如何不屈不挠地前行,感悟人生的真理和道理。
通过实际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掌握更多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行动保持内心的坚定和高昂,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b385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4.png)
第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发给二课时一、故事引入1.师: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圆明园的诉说(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 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4.师小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a79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6.png)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
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道德修养: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3.责任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重点)2.感悟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遭受的屈辱,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
(难点)3.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的历史,初步形成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明确主题1.出示新闻2019年1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流失海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归了祖国。
此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6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捐赠仪式后,7尊兽首铜像聚首京城,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共同展出。
2.提问同学们,对于这尊马首铜像你有哪些了解?有什么问题?预设1:这尊马首铜像原来是在圆明园的。
预设2:我看过《十二生肖》这部电影,知道这样的铜像一共有12尊。
预设3:我想知道它是怎么流失海外的,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预设4:这尊马首铜像是干什么用的?预设5:回归之前,马首在哪里?没有回归的铜像现在又在哪里?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这尊马首铜像,一起走进圆明园,听它为我们诉说那段历史。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诉说)二、万园之园,诉说辉煌过渡: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是清朝的五代帝王用150多年的时间建造的大型皇家宫苑,有着万园之园"的美称。
每到盛夏时节,清朝皇室都会来这里理政,所以也被称为“夏宫”。
【精选推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精选推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6ebab8f02020740bf1e9b5d.png)
3.介绍“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48页活动园内容。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
自由阅读。
6.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些什么?
7.师:尽管有这么多的民族英雄舍生忘死,黄海海战还是失利,旅顺、威海等地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的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这一次清政府在马关又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8.《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9.还记得上节课《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吗?南京条约割了香港岛,赔了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
8.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话题二:甲午风云
今年10月1日老师终于实现了到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去旅游的愿望,因为那个小岛不但风景秀丽,最主要的在那个岛上,有老师非常崇敬的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墓地就在岛上,在英雄的墓前我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我的敬意。
1.你们知道邓世昌这个人吗?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
重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会签署《马关条约》屈辱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哪位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能说说你见到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吗?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d156bc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5.《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一部著作,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其中一些观点,如“柔弱胜刚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可以帮助同学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地去拼搏和奋斗。
2.《毛泽东选集》:收录了毛泽东主席的一些著作,如《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等。这些著作中阐述了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并强调将其运用到实际斗争中。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同学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理解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
3.《邓小平文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指导思想。文选中的一些文章,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阐述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拼搏。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积极进行拓展学习,将本节课所学的“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努力拼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重点题型整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重点题型,并结合课文内容给出答案。这些题型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B.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C.逃避困难,回避问题
D.消极抱怨,悲观失望
【答案】B.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题型四:应用题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的困难,并阐述是如何运用“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去克服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26ce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e.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主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在国家危难时刻,无数英勇的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国家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物和事迹。
2.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学生明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物和事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2.案例教学法:以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理解其精神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a16fc2a8114431b80dd883.png)
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明白《马关条约》是亡国条约。
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近代中国的耻辱。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坚定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圆明园的毁灭反馈指导: 1.课堂导入:课件出示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以及圆明园复原图,提问学生是否去过北京见过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2.请同学们谈一谈圆明园毁灭于哪一次战争,圆明园的毁灭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3.出示教材“活动园”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园内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但是,就是这样美的皇家园林,却被西方的殖民侵略者给破坏了,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导入,让学生意识到法国大作家也表示对英法联军的可耻行为憎恨,达到共情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遗憾。
活动二:圆明园的诉说反馈指导: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有什么样的感受。
2. 辨析活动:“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赞同哪种观点,说一说理由。
3.分组讨论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历史价值。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圆明园的诉说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圆明园的诉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13c6ae0066f5335b812149.png)
多媒体播放《红旗飘飘》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观看、反思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辩论
学生欣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了解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总结语中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诉说
1.落后就要挨打
2.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教师:现在很多人提议重新修建圆明园,你们认为是否需要修建呢?我们来展开一次辩论,一同探讨这个问题。正方观点是同意修建,反方观点是不同意修建。
开展“圆明园是否重建?”小辩论。
学生辩论完之后教师总结:无论建还是不建事实上
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每一个人中国人我们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帮助学生认识清政府软弱无能导致挨打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升爱国的意识
帮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谈论了圆明园的诉说的话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遣,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如今的圆明园已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符号,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师提问: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东方的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33abaeb4daa58da0114a97.png)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 2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明园的诉说第三单元百年逐梦复兴中华课时2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明白《马关条约》是亡国条约。
目标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体会签署《马关条约》屈辱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有哪位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能说说你见到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吗?1.学生介绍后播放现在的图片。
2.播放视频《圆明园复原图,我们曾经拥有过》3.师介绍: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 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4.这么美的皇家园林是什么原因变成了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样子呢?我们来听听圆明园的诉说。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诉说。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去过圆明园让身边同学的同学简单介绍现状更介绍。
有说服力。
对对比原图与比原图与现现状。
状,激发探究愿望。
讲授新课话题一:圆明园的诉说了解圆明园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烧毁的原因,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为扩大在华利益, 英国观看课件图时间背景。
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的铁蹄片。
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园。
2.举世闻名的中国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后,法国大文阅读教材法国大作家豪维克多 ?雨果痛斥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48 页活动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0f53d63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5.png)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道屈辱和抗争的意思。
2.了解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抗争事件。
3.学习如何勇敢抗争,珍惜和平、法治社会。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抗争事件。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屈辱和抗争的概念。
教学步骤1.导入(1)师生对话:T: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篇文章。
那么,什么是屈辱和抗争呢?S:(举手)屈辱是指对不公正的对待感到不满和委屈,抗争就是为不公正的待遇而进行反抗。
T: 很好。
那么,为什么要抗争呢?S:(举手)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T: 很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历史上的抗争事件,看看那些英雄们是怎么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而奋斗的。
(1)出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争事件,如“五四运动”、“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
(2)通过课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篇文章所讲的故事。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内涵,如人类尊严、和平、法治社会等。
(3)边学边做题,带领学生学习理解屈辱和抗争的概念,以及如何勇敢抗争。
让学生通过做题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运用(1)让学生分组,选择一种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不公正待遇,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不同方式的抗争。
时长不超过5分钟。
其他同学则评选出最佳组合并给出表扬和建议。
(2)课后,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和讨论与这个话题相关的新闻和视频。
提醒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也会出现类似的不公正待遇,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勇敢地抗争呢?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提醒学生,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反抗不公正的待遇,例如写信给有关部门、参与公益活动等。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珍惜和平,努力维护一个法治社会。
5.作业观看有关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视频或新闻,并整理一份300字左右的观后感。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ad35c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b.png)
教学设计
破坏。
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1895年,《马关条约》真是亡国的条约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3)警示: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西方列强抢掠一空,一个拥有亿万人民的中华民族,眼睁睁看着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志不忘,屈辱中的抗争精神,我要永远继承!
三、拓展提升:
1)利用周末时间,收看一下纪录片《圆明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并写一篇观后感。
2)我国抗外敌侵略的还有其他哪些人物事迹?
四、课堂小结: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振兴中华,维护我们的祖国。
(提升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努力的人生志向。
)(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
五、板书: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ef5d610066f5335a812180.png)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什么?
(2)对于这些为民族、为国家英勇顽强斗争的英雄,你想说些什么?
13、小提示:体制的腐朽、政治的腐败、军备国防的松懈……导
致了晚清政府一败再败,受尽外国侵略者的欺辱。
提高国家实力、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刻不容缓。
我们要向那些英勇的民族英雄学习,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国争光。
14、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15、活动园:
(1)你还知道晚清时期签订的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历史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通过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反思在国家建设中的问题,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
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利于不
败之地。
总结提升板书。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下 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赵晓亮)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下 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赵晓亮)](https://img.taocdn.com/s3/m/f1c4845f5022aaea998f0ff2.png)
1.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的第一个板块“虎门销烟”,谁愿意来说一说上一节课的收获?
2.导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读故事、说感想:在甲午战争中,有一支海军奋勇抗战,这就是载入史册的北洋水师;有一名舰长壮烈殉国,他就是民族英雄邓世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0页上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3.补充学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来说一说他们的事迹。
4.知晓《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如图,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课前初探: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布置学生搜集1840年以来,列强侵略中国的资料。
3.布置学生了解清朝末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1.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了解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思考清政府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课前资料的搜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认识,为课上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自由抒发感想。
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圆明园深入了解,充分感受曾经的万园之园的风采,通过夸一夸、赞一赞的活动,激发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三单元第一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三单元第一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c23e6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三单元第一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三单元第一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不甘屈辱,勇敢抗争的精神。
本节课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让学生学会如何传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3.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传承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历史人物卡片:制作历史人物卡片,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抗争精神。
4.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画面,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历史人物卡片,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抗争精神。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cf7f6f700abb68a882fb64.png)
出示一组圆明园中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圆明园中收藏的奇珍异宝。
不过,有许多当年被掠夺的文物,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的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比如十二铜兽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本48页到51页的内容,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一些资料。
2、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中日战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同时了解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其结果,懂得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预设: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近代史,不能忘记我们遭受的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我们要牢记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我们要继承祖先们英勇抗争的精神。
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时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课堂总结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到中日《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的斗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他不断的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我国被侵略者侵略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几十年后,1894年,日本又对中国又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侵略战争就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4af10380eb6294dc886c2c.png)
8、视频:中日甲午战争:中与日本海军之间的一次决战国
9、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从清政府的统治、北洋水师的军备实力、民族英雄的抗战等方面,深入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并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成果。
10、中日两国的对比:政治和军备。
11、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12、小小分享会:
(1)通过你对甲午战争的深入了解,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对于这些为民族、为国家英勇顽强斗争的英雄,你想说些什么?
13、小提示:体制的腐朽、政治的腐败、军备国防的松懈……导致了晚清政府一败再败,受尽外国侵略者的欺辱。提高国家实力、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刻不容缓。我们要向那些英勇的民族英雄学习,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国争光。
14、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15、活动园:
(1)你还知道晚清时期签订的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历史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遗憾。
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但无论如何,提示学生铭记历史的教训。
懂得文物回归的意义,感受祖国强大的重要性。
提高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反思在国家建设中的问题,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2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974a6051e53a580217fcfe2d.png)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案科目: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授课教师:杨君授课班级:五(4)班授课题目: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主备人:杨君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2.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达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目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这里收到了一位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来信,让我一起来听一听。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发给二课时一、故事引入1.师: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圆明园的诉说(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https:///x/page/v30155km85r.html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 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4.师小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圆明园的延伸1.观看电影《圆明园》或《圆明园的毁灭》,写观后感。
(课后任务)2.阅读别人写的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纪录片《圆明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疲狂的抢劫。
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
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园内有几百人被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
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紧握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1)认真阅读这位同学的观后感。
(2)说说你读了以后给了你哪些启发?3.辩一辩: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
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1)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认为应该重建的为正方,认为应该保留旧址的为反方。
(2)学生进行辩论。
(3)师小结: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的,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是我国的巨大损失,更是我国的巨大耻辱。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奋勇前行。
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而铭记的最好方式就是保留这段见证。
所以,让圆明园的毁灭深入人心,继续警示后人:落后就要挨打!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活动二:甲午风云(一)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1.学生自由学习书50页上的内容。
2.学生交流甲午战争的起因3.师小结: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
1894年,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航舰,从而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1. 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邓世昌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
在日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
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规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思考: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1)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老师拓展介绍民族英雄丁当昌的故事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
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
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
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
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三)甲午战争的结局1.猜猜甲午战争的结局。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结局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
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想一想:这些条约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不签吗?5.议一议: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
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1)《马关条约》真是亡国的条的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伦为丰封建丰殖民地社会。
(3)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志不忘,屈辱中的抗争精神,我们要永远继承!(4)中国之所以受欺负,主要是我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只有让自己不断强大。
三、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在签订《马关条约》时割让的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板书设计:第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圆明园的诉说:万园之园,洗劫一空甲午风云: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堂检测: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件。
4.(1894 )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等。
6. ()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当堂检测答案: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
4.(1894 )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邓世昌)、(丁汝昌)等。
6. (1895 )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X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X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