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报告

合集下载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未来的规划方案 (2)

杭州未来的规划方案 (2)

杭州未来的规划方案引言作为杭州市民,我们非常关注未来城市规划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杭州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意义好的城市规划能够给居民带来许多好处,比如:1.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通过规划道路、公共交通和绿化带等设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2.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规划美丽的城市环境、文化设施、商业中心和住宅区等,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娱乐设施、高质量的医疗机构、教育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杭州未来规划的方向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未来的杭州将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娱乐设施的安排、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完善,以及绿化环保等方面的规划。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治理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当加强城市空气质量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空气质量指数的下降。

同时,加强环保绿化,建设更多的公园和花园等绿色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通过建设地铁、轻轨、公交和自行车等交通运输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在交通中增加智慧型技术,让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加强旅游宣传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应该在未来的规划中加强旅游宣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景区和旅游项目,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实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让经济更加繁荣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的投资、创业机会和就业渠道,吸引人才和国际能源投资,提高城市的全面发展水平。

结论未来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杭州市未来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注重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使城市运作更加高效、舒适和环保。

在这样的理念下,杭州将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旅游、生活、工作和创业。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杭州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也面临着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杭州市的城市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杭州市应该注重实现宜居城市的建设。

宜居城市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杭州市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的生态氛围。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和建设公园绿地,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空气质量和水质监管,确保市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要注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杭州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杭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注重推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城市信息化网络。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再次,要注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

未来杭州市应该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最后,要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杭州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底蕴。

未来杭州市应该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发展创意文化和时尚产业。

加强文化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宜居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文化软实力提升。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杭州市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重点关注城市发展的目标、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杭州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措施,以促进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引擎之一,杭州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至关重要。

1. 城市发展目标杭州市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经济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提高杭州市的经济竞争力。

•社会目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和福利,提升居民幸福感。

•环境目标: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统一。

2. 城市发展规划2.1 城市规划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因素。

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内部和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规划: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延伸性,推广绿色出行理念,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建筑设计: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2.2 经济规划杭州市的经济规划应该注重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实体经济: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3 社会规划杭州市的社会规划应该注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体和社会福利服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杭州市2023年工作报告

杭州市2023年工作报告

杭州市2023年工作报告一、引言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2023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实施杭州2035年规划的起点。

本报告将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提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在2022年,杭州市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定,消费需求扩大,旅游业和创新科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外矛盾和挑战依然存在。

面对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

首先,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

三、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1. 经济目标杭州市的经济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的目标,力争跃升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之一。

同时,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协作,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2. 重点工作2.1 强化产业发展杭州市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发挥杭州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杭州市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公共交通和城市道路的建设。

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3 促进就业和人才发展杭州市将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

鼓励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政府扶持和金融支持。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杭州市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引言杭州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杭州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

规划目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加强城市综合开发利用,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2.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容貌和形象;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5.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能力和品质。

规划内容城市发展布局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布局分为两个层次:主城区和副中心。

1.主城区:主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商务区和文化中心,包括西湖区、下城区、上城区等。

主城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总体形象,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宜业性。

2.副中心:为了分担主城区的发展压力,杭州市将发展副中心,包括滨江区、余杭区等地。

副中心将成为主城区的延伸,主要发展商务办公、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形成多中心城市格局,促进城市的功能均衡发展。

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治理大气污染等。

杭州市还将加大生态恢复力度,保护和修复湖泊、河流、山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杭州市将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

主要包括:1.发展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交服务质量;2.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地铁网络,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3.改善道路网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4.发展新能源交通,推广电动汽车、共享单车等,减少机动车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最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最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精品资料《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一、总规修改的背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总规)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行总规的知道下,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城市中心地位得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布局得到落实,“一主三副六团生态带”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名城保护、风景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于民生保障、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实施成效显著。

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一是新的功能载体不断出现,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二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人口疏解却滞缓;三十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四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解决新的问题,经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市开展了对现行总体规划的修改。

二、总规修改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总规不适应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切实解决现行总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杭州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规修改的原则是:(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

(三)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

(四)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

三、总规修改的重点任务杭州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未然杭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影响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型、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把握总规修改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总体规划一、背景介绍杭州市是中国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经济和科技中心之一,杭州市的发展对于浙江省以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规划水平,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杭州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促进杭州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3. 城市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杭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三、规划内容1. 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杭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城市空间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加强城市内部的功能区划分。

重点发展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副中心,提升其功能和形象。

同时,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 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和公交系统的建设。

加强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4. 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制定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环境监测等。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文化传承规划保护和传承杭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对历史建造和文化遗址的保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2.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参预度。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 简介杭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杭州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宜居之城。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影响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3.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加大对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资。

同时,加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市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3.2 生态环境保护杭州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交通运输优化杭州市将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通过建设城市快速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3.4 经济发展升级杭州市将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对科技、文化、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5 文化软实力提升杭州市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4.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能够落地实施,杭州市将采取以下措施:4.1 完善法律法规杭州市将完善相关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组织协调杭州市将成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规划的实施。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发展。

4.3 加大投资力度杭州市将加大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投资力度,确保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得到保障。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一、杭州都市区功能的脉络演变1、从鼎盛到衰落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杭州,在她悠久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经历了从地方性的城市演变为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的辉煌的时期,也有经历了城市逐渐衰落、影响力渐减的曲折过程。

而今正面临重新崛起,迈向成长为未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新机遇。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就已进入与黄河流域等同的发展阶段。

秦时已成为钱塘江南北两岸商贩活动的中枢。

此后的唐、宋、元时代,杭州作为全国水、陆驿站交通的枢纽,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海道航线以及驿道的交汇点,以及通往中亚、东欧各地的东西陆上交通线的起讫点,一直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也是全国的工商业活动和贸易活动中心。

南宋时到达鼎盛时期,杭州城“辇彀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一跃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都会。

元朝时期政治地位虽然有所下降,经济上仍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都市。

马可波罗在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把杭州称为“天堂之城”、“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元末开始,杭州地位趋于衰落。

一方面城市受到动荡时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威胁:明朝海上贸易的禁断,使得杭州失去了原有交通枢纽的地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南京、扬州等城市;后来清代根据《马关条约》,杭州又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但上海的开埠使得“东南第一大通商口岸”的机会就再也不复回到杭州了,相比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兴起的同时,杭州渐趋衰退。

以GDP 来看杭州在1990年代后全国所处的地位: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杭州排名处于中游,落后于南京和广州,与济南相近;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位于10名左右,除了落后于四个直辖市以及南京、广州两个沿海城市外,还落后于武汉、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

表 历年来杭州市区GDP 的排名情况浙江省内排名 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排名 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 1990 1 4 12 1995 1 3 9 1999 1 4 11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1996、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注:沿海省会城市包括石家庄、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南宁共7个城市;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不包括拉萨共30个城市 2、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不管是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还是区域中心城市,工业革命以前的杭州都是消费型城市。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 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城市規劃原理—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院系:建築系3X學號:10312346組員:羅佩佳指導老師:陳信安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一:区位条件: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它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1、历史角色: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杭州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经济空前繁荣。

2、当代角色:长江三角洲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之称”。

三:城市范围: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米。

城市规划区围:包括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和水源保护区,其中市区含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萧山、余杭等八个城区,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水源保护区涉及富阳市的部分临江地区,面积为54平方千米;总面积为3122平方千米。

四: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市域人口数量(万人)市区长住人口(万人)2010年870 570 预计2020年1030 6502、用地规模2、经济规模五: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形态为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2024年杭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024年杭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024年杭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一、背景介绍杭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杭州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24年杭州市制定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旨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 地铁线网拓展:杭州市将继续扩大地铁线网,新建多条地铁线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需求。

其中包括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城区的快速通道,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公路建设:在2024年,杭州市将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

重点规划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以便更好地连接城市各个区域,促进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

3. 水利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水库、提升水源地保护能力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抗灾能力,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三、产业升级项目1. 产业园区建设:杭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杭州。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将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服务支持。

2. 人工智能应用: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发展地,杭州市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交通管理、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智能化建设。

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杭州市将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提供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四、城市功能提升项目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包括公园、步行街、广场等。

通过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改善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2. 教育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是杭州市未来十年发展蓝图,是杭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品质重要依据。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重要经济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泛珠三角重要节点城市,飞跃发展为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目标多特式服务型城市。

首先,全面降低生态污染水平,确保优良生态环境,依据杭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要积极扩大生态绿化面积,大力改造美化生态污染以及其他污染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升城市品质。

其次,完善体育配套设施,鼓励和引导全民健身,建设起完全覆盖全市的体育旅游推广及服务,促进杭州市体育文化事业发展。

此外,实施信息技术引领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拓展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强劲动力。

杭州十四五规划下会鼓励地方创新,构建开放型金融行业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科技民营企业发展,推动金融信息系统和社会资金运营能力建设,建立宏观管理制度和监管政策体系,支持金融服务供需结构的稳定发展,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进程,支持金融创新。

未来,杭州将由此实现全覆盖的现代化城市,杭州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将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城市节点的作用,朝着国际现代大都市的方向发展。

杭州市2001-2020总体规划

杭州市2001-2020总体规划

2001-20年xxxx总体规划简介杭州市原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是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使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建规函[2001]349号)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在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纲要》的基础上,于2002年9月完成总体规划成果,2002年10月11日经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

成果经修改完善后,按法定程序报省政府和国务院审批,现已上报国务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主要内容如下:一、规划期限与xx规划区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xx规划区范围(1)xx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作者:-----------------------日期: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规划专题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GDP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

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抢占了一定的先机,捕捉了较多的获利机会。

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杭州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

此外,杭州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依赖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家住西湖山水间”。

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Regional Central Status with Challenges杭州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

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10年中,杭州市竞争力由第8位降至第10位,而宁波却由第12位升至第8位,苏州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陶松龄,200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日前公布结果。

城市竞争能力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青岛、南京、武汉、厦门。

经济发展环境依次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大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

长江三角洲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是否会南移,取决于南北翼两地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竞争。

杭州如果在竞争环节上没有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大规模南移,就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美好期待。

强市弱中心—一个尴尬的角色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尚在;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的发展实力已使其无法被其他城市心悦诚服地认同。

影响腹地缩小—一个远去的杭州的区域弱中心地位使其传统的影响腹地正在被不断袭夺。

以其为中心的杭嘉湖绍区域经济板块正在明显解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腹地的丧失是对杭州巩固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冲击。

电信、客货公路流铁路流、航空流、水运流、报纸发行的调查分析区域网络化交通的建设使杭州已经不再是区域要素流动的必经节点,杭州很可能成为一个被逾越的区域发展角落。

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根据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判断,杭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产业的高度化阶段。

企业结构—碎石型杭州工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合力。

2000年杭州全市工业总产值42%左右的贡献来自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27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也只有568万元。

创新源—先天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适合创业和创新的环境亟待完善。

1999年杭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24万人,而同年上海是74.3万人,南京是27.83万人;是年,杭州市高校学生数为7.53万人,只为上海的44%、南京的50%;在科技企业化方面,浙大在全国大学中只排列第10位左右.制高点—抢占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到自身认识的禁锢以及大上海阴影的笼罩,杭州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不强,本应具有的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和科技教育中心职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成长环境:忧多于喜外部环境:上海、苏州、宁波等周边地区的迅速成长,对杭州的区域地位和产业发展已造成巨大压力。

在引进外资、融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体系的进程中,杭州相对落后。

内部环境:杭州的创业环境除了缺乏自身的创新能力外,还缺乏不畏吃苦、不畏失败的精神。

其次,过高的土地和房地产价格提高了企业和人口进入的资本门槛。

第三,老杭州与萧山、余杭在行政区划调整以后,面临着都市区管理中的产业和空间如何进一步磨合,这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3.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 Metropolitan Area Space that tion重大行政区划调整,为杭州都市区功能与空间重组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足以透视出国家和浙江省对杭州城市发展所寄予的厚望。

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迅速将这种行政地域空间扩大的优势,转化为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环境的全方位耦合优势,构筑一个最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平台,才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问题。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杭州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正面效应正在被缓慢而艰难的磨合过程所抵消。

4.偏安一隅的杭州醉文化Drunk Culture—Content to ExerciseSovereugnty over a Part of the County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至今对杭州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深的当属“南宋偏安醉文化”。

某种意义上讲,制约杭州发展的最大障碍尚还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正是这种偏安的化形态及其衍生出的相关制度劣势。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一.根脉与情结Root & Sentiment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江、河、湖、海相依的自然景观,使水成为杭州文化表现的基本形态,影响着杭州人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他们主柔、重情、尚文、爱美的性格特征。

杭州传统文化的特点一言以蔽之:秀丽杭州城、悠闲杭州人、英烈杭州魂。

二.撞击与反思Dash & Re-consideration在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撞击中,杭州面临的激烈程度要远比其他城市为甚。

1.自耕垄田现代经济是宏观型经济。

杭州缺乏与外界的主动沟通、缺乏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缺乏对现代信息的敏捷反应。

2.勾留西湖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杭州人缺乏以四海为家、志在四方的胸襟与气魄,缺乏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3.醉浴暖风现代经济是互补型经济。

唯我独尊的心态使杭州人不能冷静地审视和对待周围环境的变化。

4.商唯坐售现代经济是拼搏型经济。

孰不知市场经济中,“好酒也怕巷子深”。

5.乐水乐静现代经济是风险型经济。

杭州人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关注细节而不能准确的把握全局,患得患失而束缚杭州创业手脚。

三.融合与创新Integration & Innovation1.扬弃对杭州文化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某些方面,应当加以改造创新;而其优良的文化精髓,应得以集中体现和充分发扬:(1)整体的和谐性。

(2)精致奇巧的唯美性。

(3)诗意的生活情趣。

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融合、东方与西方文化在融合、人与自然在融合。

今天的杭州必须顺应这一大趋势,全方位推进杭州文化的发展提高。

再造杭州文化和人文精神,必须以钱江潮、运河水、西湖韵、杭州魂为核心,集钱江、运河和西湖于一身,体现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外扬内蓄的总体特征。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一.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城市竞争的新法则New Rules ofUrban Competition1.城市以功能比强弱功能是城市的内涵。

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市场,是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谁占据了这一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控制发展全局的权力。

2.以文化论输赢文化是城市的底蕴。

杭州城市文化的建设必须有民族特点,同时又要有吸取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海纳百川”的胸襟。

杭州由“西湖时代“到“钱江时代”的转换,不仅意味着城市空间建设重点的转移,更意味着现代杭州城市文化精神的张扬和提升。

3.城市以空间视优劣空间是城市的载体。

空间规划更多地具有了空间政策的内涵,成为一种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手段。

4.环境是城市的根本。

生态化的人居环境已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和人才流的理想场所。

二.重构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人间天堂的新理想New Ideal ofMan’s Paradise1.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在角色选择上,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力争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经济发展上,引导民资投入,借助外脑、外资、外力提升发展层次,积蓄持续的发展后劲;在制度创新上,转变政府形象,兼容计划、服务、调控等职能,摈弃中小企业落后组织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文化理念上,告别封闭自大的消极意识,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塑造杭州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