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研究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接 利 用 配 子体 进 行 选择 . 高有 利 基 因 型的 人 选频 率 , 提 节省 了传
统 的 自交 系选 育 方法 中最 少 需要 5 6个 分 离 世代 .大 大缩 短 自 交 系选 育 年 限 14 9 9年 C ae 先 提 出 了单倍 体 诱 导 选 系 的方 h 首 S
中 图 分类 号 : 1 S 3 5
文 献 标识 码 : A
1. 6/js. 0 — 9 72 1 . .1 03 9jsn1 7 0 0 .0 1 30 9 9 . 0 0
文 章 编 号:0 7 o o(0 1 3 0 3— 3 1 o - 9 72 1) —0 8 0 0
Ha o d Br e i g Te h l g fM a z pl i e d n c no o y o i e
Al 单 交 种 4 A1 单 交 种 5 四 l ) 6 4 H WC 四 14P 4 V 4 /H C 杂交 杂交
乳 糊 粉 层 和 胚 芽 部 位 均 不 显 色( 标 记 ) 则 是 由 花 粉 污 染 所 至 , 无 ,
如 图 l所 示 。
圈 1 So k t 6杂 交诱 导 单 倍 体 的 工 作 流 程 c
育 成 自交 系 。 规 玉米 自交 系 选 育需 要 7 8代 , 常 ~ 杂交 诱 导 单 倍 体 生 殖法 选 系 只需 要 2代 。 当我 们 创 造单 倍 体 的 时候 , 种 者 指定 育 唯 一母 本 植 物创 造 单倍 体 子 粒 去 和一 个 含 有 目标 性 状 的 父本 杂 交 。这 个 杂 交产 生 的穗 包 含 一个 混合 的 子 粒 , 既有 常规 的 子 粒 , 又 有 单 倍 体 子粒 , 是 通 过手 收 获 的 . 倍 体子 粒 是 通 过外 观 选 穗 单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品种选育显得尤为重要。
玉米品种选育的过程可以分为多个环节,而其中遗传多样性分析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手段。
通过对同种物种个体进行基因分析和测序,可以研究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基因型的分布特征。
遗传多样性分析是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手段,对于各种生物种群的进化历程和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品种选育中,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玉米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基因型分布规律,为育种者提供更全面的遗传信息,从而研发出更加优质高产、适应环境更广泛的新品种。
对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新型技术,如基于SNP、SSR和RAPD等技术的多样性分析有助于区分不同设施样本,并估计育种家育种程序中克隆选择,通过分析配合基因型和表现型组成的高密度遗传地图以及基因组数据,对某一特定品种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为玉米育种提供更为精确、准确的数据信息。
同时,对于玉米遗传多样性数据的分析还可以为我们了解其遗传机理提供帮助,为筛选优良品质、适应性强、抗逆能力高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玉米育种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遗传多样性分析对玉米育种和品种选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资源。
在进行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物种的自然遗传资本,同时也应该探索新的玉米品种选育途径和技术手段,为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总之,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品种选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科学家通过对玉米遗传数据的分析,为玉米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遗传信息,从而推动了玉米育种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分析
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分析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增加,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意义、方法和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意义1. 提高产量:通过选育新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稳定性,从而满足人们对玉米产品的需求。
2. 抗逆性增强:新品种的选育可以使玉米对抗逆境的能力得到提升,比如抗病虫害、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等。
3. 提高品质:通过新品种选育,可以改善玉米的口感、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使其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以上意义表明了玉米新品种选育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遗传学方法:包括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
杂交育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选择优良的亲本组合,进行人工控制的杂交,获得优良的后代。
2. 生物技术方法:包括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变玉米的遗传基因,使其具有抗病虫害、适应不同环境等特性。
3. 培育方法:通过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特性等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出适合新品种生长发育需求的栽培技术。
以上方法和技术为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使得新品种育种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玉米的栽培技术分析1. 土壤选择:玉米生长的土壤适宜性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等,一般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和PH值适宜的土壤。
2. 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得玉米植株之间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良好的保障,提高产量和品质。
3. 施肥技术: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要进行适时的施肥,包括基肥、追肥等。
4. 病虫害防治: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玉米褐条病、玉米穗腐病、玉米螟等,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选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合理使用农药等。
5. 灌溉技术:玉米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条件,因此在生长季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保证植株的水分需求。
玉米育种与遗传研究
玉米育种与遗传研究一、引言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至少4000年前的墨西哥,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
玉米的种质资源丰富,包括不同形态、不同颜色、不同营养成分的玉米品种。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玉米育种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其中,遗传研究对于玉米育种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玉米育种与遗传研究的历史概述在玉米品种育种的历史上,遗传学研究在20世纪才逐渐兴起。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玉米育种研究中。
在玉米育种研究的实践中,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遗传资源挖掘到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体系。
三、玉米遗传资源的挖掘玉米作为人类历史最悠久、最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遗传资源。
在玉米遗传资源挖掘中,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进行遗传资源分组,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为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资料。
四、玉米育种遗传改良方法(一)陆地玉米育种改良方法陆地玉米育种改良方法是指通过自交、杂交、选择、混合、转移、创新等基本育种技术手段,通过不断的选择和组合遗传基因,筛选并创新出更为优良的种质资源。
其中,玉米杂交育种是玉米育种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水稻玉米育种改良方法水稻玉米育种改良方法是指将水稻与玉米进行杂交,随后进行基因筛选,创新出更为强健、耐旱、效率更高等优秀性状的品种。
这种新品种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将会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资源消耗。
五、玉米遗传工程研究玉米遗传工程的研究是通过将玉米的基因改变,达到提高产量、改良农产品质量等目的。
这种工程具有高效、可控、可预测、可持续等优点。
玉米遗传工程的研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品种改良,开辟出新的玉米品种育种途径。
六、遗传研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案例(一)地下室瘤菌素耐受性玉米品种选育地下室瘤菌素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除草剂,但同时也会带来玉米的毒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采用遗传遗传工程方法,改变玉米的基因表达方式和膜通透性,最终创新出一种地下室瘤菌素耐受性高的玉米品种。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8篇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及新品种选育方法8篇第1篇示例: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农作物,不仅味道甜美爽口,而且富含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玉米育种的目标,科研人员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探索新的育种方法,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鲜食玉米育种的概况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来介绍:首先是优质优产型鲜食玉米的培育,主要包括选择性育种、杂交育种、组合育种等方法,通过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逐步培育出耐病虫、高产量、高品质的新品种。
其次是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遗传法、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基因工程优化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选育出具有抗逆性、优异品质、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种。
在鲜食玉米育种的整个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过程、抗病虫性等特性,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育种工作。
要不断引入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育种效率,加快品种选育的进程。
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目标设定,确定要培育的新品种的特性和用途,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育种目标。
其次是材料选择,通过采集、筛选和评价玉米种质资源,选取具有理想性状的作为亲本,为后续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再次是育种方法选择,根据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如选择性育种、后代选择等方法,保证后代的遗传稳定和优良特性的显现。
最后是选育评价,通过大田试验、生理生化分析、质量检测等手段对新品种进行评价,验证其适应性和品质表现,最终确定是否投放市场。
鲜食玉米育种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信在科技的支持下,未来会有更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问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第2篇示例:鲜食玉米是一种受到人们青睐的高营养、美味可口的蔬菜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在当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鲜食玉米育种,培育更具品质和产量的新品种,成为了当前农业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
玉米育种学
六个专题1、玉米育种的遗传学理论2、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历史及进展3、玉米育种种质及资源概况4、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方法5、玉米群体轮回选择理论与方法6、特用玉米的研究与进展绪论(一)玉米种子行业近年走势1.终端产品价格上涨:2005 年—2011 年,玉米期货价1200 元/吨→2400 元/吨,年均涨幅~15%原因:(1)饲料用玉米需求增长迅速。
2011 年中国饲料用玉米1.24 亿吨,较2010 年增长10%;(2)玉米正成为主要的制糖原料。
以玉米淀粉为的原料新兴制糖工业未来将占甜味市场的50%;(3)乙醇生产消化大增。
美国2011 年乙醇生产商将消耗50.5 亿蒲式耳玉米(1蒲式耳玉米=35.238升=56磅,约25.40公斤),首次超过家畜和家禽饲养用量。
2.种子新品增产明显3.亩均用种量不断减少4.玉米种子种费比持续保持较低水平:玉米种子在种植总成本中占比约5-6%。
(二)玉米种子行业未来几年预计走势:预计杂交玉米种子价格保持持续上升态势,未来5 年增速~8%。
理由一:未来5 年将保持高价玉米格局;种子费用占比维持低水平;种子本身生产成本增加。
理由二:种植面积扩大。
玉米挤占豆类种植,面积扩大,但总体空间有限。
预计2014 年后维持在5 亿亩。
2011/2012 ,4.95 亿亩(3300 万公顷),较2010/2011 提高750 万亩。
按照年均8%的涨幅推算(2012 年为10%),2016 年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的估计值243 亿元左右。
玉米概述(1)育种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最早提出异花授粉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方法、种子工业遗传研究的模式作物(二倍体、十对染色体)。
(2)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及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的主要载体。
(3)连锁群的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生物信息学等。
(4)玉米是对育种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贡献最多的生物之一。
玉米——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第一大作物(产量和面积)名称蛋白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A 维B 维B2 维E 硒铁钙赖氨酸玉米8.7g 6.4g 100ug17mg 0.38mg0.13mg 1.59mg 3.52ug 3.2mg34mg296mg稻米7.4g 0.7g 0.11mg 0.05mg - 2.32ug 2.3mg 13mg- --小麦 11.2g 2.1g - 0.28mg 0.08mg - 3.1ug 2.5mg 20mg-- 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含量(每100克)育种的本质-----聚集更多的优良变异。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ma et eeo i re ig i Heln j n rvn e uh a ne sfig tersac n d d v lp maz b edn n o e i gi g p o ic :S c sitn i n h eerh o o a y
玉米育种玉米育种
获得多个抗逆性强的玉 米新品种,在干旱、低 温等逆境条件下表现突 出,比对照品种增产 20%以上
案例三: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选育
选育目标
适合机械化种植、抗倒伏、耐密植
选育方法
利用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导入目标性状,结合分子育种技 术和田间试验进行选择
试验结果
获得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抗倒伏、耐密植等特点,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比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
玉米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选育
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对玉米进行选育,通过选择大穗、多粒等优良性状,逐渐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 。
现代育种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育种技术不断涌现,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为玉米 育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玉米育种的目标与意义
改善品质
选育优质专用品种,如高油、高 淀粉、高蛋白等,满足食品加工 、饲料等不同需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基因型进行 快速、准确鉴定,提高育种效率,但 成本较高。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玉米基因 进行精确编辑,提高育种效率,但需 关注脱靶效应和基因漂移等问题。
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1 多性状聚合育种
通过聚合多个优良性状基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 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
类型
地方品种、选育品种、遗传材料、野生近缘种等。
特点
遗传多样性丰富,适应性广泛,具有多种优良性状和基因资源。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收集
通过普查、征集、引种等方式,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 玉米种质资源。
保存
建立种质资源库或种质圃,采用低温保存、组织培养等方法 ,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活性。
玉米抗病性状的遗传和育种研究
解决电脑网络速度慢的方法如何解决电脑网络速度慢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有时我们会遇到电脑网络速度慢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让我们感到沮丧。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电脑网络速度慢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考虑检查网络连接。
网络连接不稳定是导致网络速度慢的常见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尝试重新启动路由器或者调整无线网络信号的强度。
有时候,将路由器放置在更接近电脑的位置,或者使用有线连接,可以提高网络速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网络供应商或者升级网络套餐来改善网络连接质量。
其次,我们可以优化电脑的网络设置。
电脑上的一些设置可能会影响到网络速度。
我们可以尝试清理浏览器缓存和历史记录,以及禁用不必要的浏览器扩展程序。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闭自动更新和后台程序,以减少对网络带宽的占用。
另外,定期进行病毒和恶意软件扫描,保持电脑的安全性也是提高网络速度的重要一环。
另一个解决电脑网络速度慢的方法是优化网络传输。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更快的网络协议,如802.11ac或者以太网连接,来提高网络速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网络加速器或者VPN服务来优化网络传输。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加快网络连接速度,减少网络延迟。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升级硬件设备来解决网络速度慢的问题。
有时候,老旧的路由器或者网卡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速度。
我们可以考虑购买新的路由器或者网卡,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此外,升级电脑的内存和处理器也可以改善网络速度。
最后,我们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网络优化工具来解决网络速度慢的问题。
有许多网络优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网络设置,提高网络速度。
这些工具可以自动检测和修复网络问题,优化网络带宽的使用,从而提高网络速度。
总之,解决电脑网络速度慢的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检查网络连接、优化电脑设置、优化网络传输、升级硬件设备以及使用网络优化工具,我们可以提高电脑的网络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18·种业导刊,2019年第2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王鹤桦,刘金海(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生物检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饲料原料和重要的工业原料。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需求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我国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低等,严重影响了畜禽发育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亟需加快育种步伐,生产出更多质量更好的玉米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1 玉米育种技术1.1 单倍体育种单倍体是用天然或人工诱导方法(例如孤雌生殖)获取单倍体生物以及用单倍体生物培育后代的育种方式,主要有诱导品系、组织体外培养和化学诱导的杂交方法等。
单倍体诱导商业价值巨大,常规的杂交育种周期长,诱导单倍体加倍产生纯合的二倍体,直接利用配子体进行选择,只需2~3 a 即可育成稳定的纯系,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减少成本。
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团队创建了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将基础研究与技术发明以及育种实践结合起来。
吴鹏昊等比较了多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探明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不受细胞质基因的控制,而受核基因控制。
有学者认为基因型在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中起主要作用,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过程与雄穗育性恢复过程相对独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已经创制出8个具有诱导率高、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并率先利用和选育出3个单交种型诱导系,选育出系列优良玉米品种11个。
有学者认为用同族单倍体诱导剂生产母体单倍体是常用的单倍体育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非常有效,并开发了一种从花粉粒中分离出3个核和从四分体中分离出4个小孢子的方法,观察到非整倍性在三核期高发,表明配子体减数分裂后发生的连续染色体断裂可能形成胚胎的单倍体。
1.2 远缘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指的是不同种、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产生的后代。
【作物育种学各论 山西农大】玉米育种大纲
一、异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特点1、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2、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3、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特点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途径:1、靠风传粉2、靠昆虫传粉在异花授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达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
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异质性:由于异交率极高,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3、自交显著退化:自交衰退严重。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五、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效果有限;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第一节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1一、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1、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推动了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3、促成种子行业的兴起4、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好的材料1、10个连锁群已定位170多个基因。
2、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由于四十年前在玉米上发现的转座子,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3、A-B染色体及其易位体系4、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三、为作物育种摸索出一系列方法1、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2、杂交育种的开拓者(1850年3、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1)19世纪末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2)1907年自交系的选育;(3)1935年生产上推广双交种;(4)1960年主推单交种;(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4、轮回选择之先锋5、群体基因库的建立四、我国玉米种植慨况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总产1.18亿吨。
玉米育种技术
玉米育种技术
玉米育种技术是指利用各种育种方法和技术,选择、培育和繁殖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和表现的新品种。
以下是玉米育种的一般过程和技术:
1. 研究生物学特性:选择优秀的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和记录杂交后的遗传特征,如基因型、表现型等。
2. 制定育种目标:根据市场需求、粮食品质和产量、抗病性、耐盐碱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育种目标。
3. 选择育种材料:根据育种目标和生物学特性要求,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获得表现良好的杂交种。
4. 育种分析:对杂交种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优缺点,选择表现最佳的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改良。
5. 杂交育种:利用选定的育种材料进行杂交,产生多个杂交种,
然后对杂交种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表现最优的一组杂交种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改良。
6. 改良育种:对选定的杂交种进行改良,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编
辑、转基因等方式,提高其品质和产量,增强其抗病性和耐盐碱性等特性。
7. 后续育种:对改良后的杂交种进行持续改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科技不断提升的要求。
玉米育种技术需要建立在科学育种理论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试验方法进行育种,不断选择和培育出具有优秀品质和性能的新品种,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需求。
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分析
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不断的升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玉米是我国粮食主要作物之一,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必须要进行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研究。
1.基因转化技术基因转化技术是指将在生物体细胞内发挥功能的目的基因从一种物种转移到另一种物种中的技术。
玉米基因转化技术主要有植物质体遗传转化、农杆菌介导的功能融合和新基因的功能表达等。
基因转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抗性、耐性和产量等方面。
2.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是指利用不同的遗传基因资源进行人工授粉繁殖、筛选和选择,从而获得一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玉米品种。
杂交育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耐荒性等方面,同时也能够克服环境和病虫害等方面的限制。
二、玉米栽培技术1.土地选择玉米喜欢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充足的土地,同时也需要光照充足、气温宜人的环境。
在选择土地时,要避免选择受水淹、寒冷、瘠薄和受污染的土地。
2.肥料施用玉米需求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同时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施用也会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玉米种植前需要进行耕地肥化,然后适量施用完整肥和氮、磷、钾等元素的化肥。
3.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常常会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可以通过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科学用药、使用生物农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4.定植在玉米定植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密度和行距的设计,这可以有效的控制玉米产量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每亩地的密度为75-83万株,株距60-70cm,行距70-80cm。
总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是当前玉米生产中的重要方向。
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些技术,才能生产出高产、高品质、高效益的玉米产品。
玉米育种实验计划书
玉米育种实验计划书
1. 项目背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育种工作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玉米新品种。
2. 研究目标
- 选育出产量显著提高的高产玉米新品种
- 选育出抗虫、抗病、抗旱等综合抗性较强的玉米新品种
- 选育出粗蛋白、淀粉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玉米新品种
3. 技术路线
- 种质资源收集和评价
- 杂交育种(远缘杂交、非洲玉米与中国玉米杂交等)
- 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等)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体细胞杂种育种
- 双单倍体育种
4. 实验设计
- 亲本选择及表型性状测定
- 杂交组合设计及F1单交种制做
- 分子标记筛选及后代性状评价
- 田间区域试验
- 生物学和农艺性状考种
5. 预期成果
- 3-5个高产优质新品种
- 专利及论文成果
- 新育种技术和方法
6. 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预计执行周期为5年。
前3年主要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系选育;4-5年开展区域试验和考种工作。
7. 经费预算
包括试验田地租赁、种子和农资购置、人工费用、科研设备投入等支出,初步估算所需经费在500万元左右。
育种学(玉米)资料
育种学(玉米)一、名词解说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拥有许多的有益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协力( GCA)、种质优秀的育种基础集体。
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一样的杂种优势群之间拥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拥有较高的特别配协力( SCA),互相配对成为强杂种优势的模式。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进集体中选出的自交系。
二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辈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测试种:用来测定自交系配协力的品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等,统称为测试种。
测交种:杂种一代称为测交种。
二、填空1.美国用于杂交玉米种子的种质根源能够概括为 4 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为 Reid Y.D 种质,第二群为 Lancaster 种质,第三群为爱阿华马齿( Iodent ),第四群为其余种质。
2.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根源可分为 4 个杂种优势群:改进瑞得、改进兰卡斯特、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3.从我国玉米育种的实质经验剖析,美国玉米带的各种玉米材料是此刻最有价值的外来种质,而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此后玉米育种中将起日趋重要的作用。
4.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资料有:地方品种、各样种类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进集体。
5.优秀的玉米自交系一定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农艺性状好,配协力高,拥有适合生殖制种的性状。
6.玉米杂交种有多种类型: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品种×自交系)、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和综合杂交种)。
当前生产上主假如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且以单交种为主。
三、试述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惯例方法答:①栽种原始资料,获取自交果穗。
依据育种目标选择原始资料,每个资料种一小区,在生长久间仔细察看,按育种目标选优株套袋自交。
收获行进行田间考评,裁减不良单株,收获的果穗经室内考种,入选的自交穗分别回收。
②自交后辈的直观选择。
将入选的自交(S1)果穗种成穗行在生长久间按育种目标对自交的要求进行直观性状的选择。
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
玉米育种特点及选育一、玉米育种的特点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
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
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
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
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
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
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二、玉米自交系的选育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
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
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
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
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
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
12~14行的比较适中。
粒型的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一般偏硬粒型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商品性好,偏马齿容易组配出的杂交种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高。
此外,籽粒的大小、粒重和粒色的一致性也需要考虑。
抗逆性:对主要的玉米病害和自然灾害性条件要有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以确保种子生产的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的稳定发挥。
玉米育种学5
瑞德黄马牙Reid
Reid Y.D.是19世纪末,由美国Robert Reid和James Reid 父子通过对Gordon Hopkins与Little Yellow天然杂交群体精 心选择培育成功的品种群体。
经过各地育种家选育后,出现Funk、Osterland、 Troyer、Iodent、BSSS等衍生群体。
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 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 力(SCA),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杂种优势 的模式。
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系之 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
玉米优势类群
Lancaster:Mo17 Reid (又称PA):掖478、沈5003、郑58、铁7922 旅大红骨:丹340、E28 塘四平头:黄早4、昌7-2 Suwan 墨西哥地方品种群体Tuxpeno (塔克斯潘诺) 哥伦比亚的合成群体ETO(爱托) 金黄后 获白 PB: 78599
山东莱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双105、双741、⑦-61、H201、81515、5327、 DH05、西502-196-1331等,
山东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文黄31413,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Lx9801、鲁原 133、鲁原33、齐310、齐401、齐137等, 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H21, 中国农科院选育的多黄27、CN962等, 北京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四自四、京404、京24等 河北唐山农科所选育的白野四、黄野四、D黄212等 河北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冀35等; 河南新乡农科所选育的京7、京7黄等, 安阳农科所选育的昌7-2等, 陕西省农科院选育K12、武314、天4等, 吉林农科院选育的吉853、444等,
引入我国较早并广泛应用的是美国BSSS不同 轮回选育出的B14、B37、B73、B84及衍生系A632、 A634、A635A、NC250、B68、B14A等自交系
玉米高产育种计划书
玉米高产育种计划书一、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我国玉米的产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开展玉米高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计划书将针对玉米高产育种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旨在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研究目标1. 提高玉米的产量:通过选育高产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2. 提高玉米的抗逆性:选育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能力。
3. 提高玉米的品质:选育优质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食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 收集和筛选种质资源:通过深入调查和收集,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抗逆性的玉米种质资源。
2. 开展育种工作: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具有高产、抗病虫害和优质特性的玉米品种。
3. 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玉米高产的生理机制和调控途径。
4. 优化种植技术:结合玉米高产育种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种植技术。
四、研究方法1. 选择优良的亲本:根据种质资源筛选的结果,选择具有高产潜力和抗逆性的玉米品种作为亲本。
2.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杂交育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抗逆性。
3.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4. 结合田间试验和温室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和温室试验,验证育种效果,并对育种材料进行筛选。
五、预期成果1. 培育出一批高产、抗病虫害和优质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发现一批重要的玉米抗病虫害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功能验证。
3. 探索玉米高产的生理机制和调控途径,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4. 提出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玉米种植技术,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计划1. 第一年:收集和筛选玉米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工作。
玉米种子研究报告
玉米种子研究报告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种子的形态、品质、遗传、生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玉米种子的多种特性。
其中包括玉米种子的大小、重量、形状、颜色、营养成分等,以及玉米种子的抗逆性、抗病性、耐旱性等。
本文对这些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探讨了玉米种子的种植、育种、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一、玉米种子的形态特征玉米种子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重量、形状、颜色等方面。
一般来说,玉米种子的大小和重量与玉米品种有关,但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
形状上,玉米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光滑,有些品种有凸起的芽眼。
颜色上,玉米种子的颜色因品种而异,一般为黄色、白色或混合色。
二、玉米种子的品质特征玉米种子的品质特征包括营养成分、品种纯度、杂质率、发芽率等方面。
营养成分上,玉米种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品种纯度和杂质率是衡量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杂质率越低,品种纯度越高,种子的质量越好。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生长能力的指标,也是种子育种和种植的重要依据。
三、玉米种子的遗传特性玉米种子的遗传特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
玉米的遗传特性包括基因型、表现型、遗传规律等方面。
基因型是指玉米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决定了玉米的遗传特征。
表现型是指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表现出的形态和性状。
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孟德尔定律、连锁不平衡等。
四、玉米种子的生理特性玉米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萌发、生长、发育等方面。
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一般在20-30℃的温度下,湿度在50-70%的条件下,能够迅速萌发。
玉米种子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等,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五、玉米种子的抗逆性、抗病性和耐旱性玉米种子的抗逆性、抗病性和耐旱性是衡量玉米品种品质的重要指标。
玉米种子的抗逆性指其在环境恶劣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如耐寒、耐热、耐盐、耐酸等。
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指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如抗玉米病毒、抗玉米锈病等。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之单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作物。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广泛应用于深加工、食品、饲料、植物绿色清洁能源等多种产业。
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不断选育优良自交系,大量的杂交选育等手段进行,这个过程主要依靠育种者的育种经验,存在工作繁琐,任务量大,育种周期长,用地面积大等问题,不利于规模化和商业化育种。
1929年Randolph和Stadler首次报道了玉米单倍体[1],开始了育种专家和遗传学家对于单倍体育种的探索和研究。
随着全球商业化玉米育种的竞争日益激烈,玉米单倍体育种这一革命性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遗传育种家和种业公司广泛应用[2]。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单倍体诱导,经染色体加倍后能获得基因位点完全纯合的双单倍体系(DH系)的育种技术,在国内外应用和发展迅速,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加快育种进程、直接淘汰含有不利性状的隐性基因、作为纯合的遗传学和育种研究材料等多方面优势。
因此该技术已经与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共称为现代三大玉米育种技术[3]。
单倍体育种主要包括单倍体产生、单倍体鉴定、单倍体加倍产生DH系、DH系育种等几个主要步骤。
本篇文章主要就单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环节进行综述。
1单倍体的产生具有配子体染色体组的个体、细胞或组织,它们分化生长出的植株称作单倍体植株。
单倍体可通过自然发生和人工干预两种方法获得。
1.1自然产生单倍体玉米单倍体自然发生的频率很低,约为0.002%~ 0.02%[4],一般是因为在生殖期出现异常所形成的,且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在自然界存量极小,无法满足现代育种对庞大的纯系需求,所以通过人工干预方法成为主要的手段。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之单倍体的诱导与鉴定宋俊乔张盼卢道文孙海潮牛永锋董文恒李永江张莹莹张晓辉(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被广泛用于饲料及工业深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育种的策略
1 认识玉米育种的专门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专门性。
(1)育种过程较长。
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
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通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差不多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
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一般需要3~4年。
(2)从大量材料中分离筛选。
几乎没有例外,任何一个成功的玉米育种家和研究所,差不多上从丰富的原始材料或种质库中分离大量的自交系,又组配大量的杂交组合进行试验,最后只选出个不优异的杂交种投入生产利用。
因为优异的自交系和突出的杂交组合出现的机率都极低。
当l个位点杂合时,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的频率为1/4,当n个位点时,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个体的频率为(1/4)n,位点越多,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的个体越低。
假设显性基因为有利基因,隐性基因为不利基因。
当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或显、隐性基因紧密连锁,以致隐性基因不可能被淘汰掉,因此专
门难筛选出大多数位点差不多上显性纯合的优异自交系。
国内外选育自交系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现在用于配制大量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只是20多个,美国也是如此,能大量利用的亲本自交系也只是40个,它们差不多上从数量庞大的穗行中筛选出来的,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每年大约要进行7000份新系的筛选,安排15000份杂交组合的鉴定,约在250个不同地点种植450000个小区,通过所有这些试验,在正常年景每年可提出7~10个商品杂交种。
由此可见,玉米育种的巨大工作量。
尽管对这些优良亲本自交系的当选机率难以作出精确统计,但粗略可能,大约只是万分之儿。
杂交种的情况也差不多,每个玉米育种家和研究所,每年配出数百个或上千个组合,而最后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杂交种却寥寥无几。
这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大多数杂交组合要紧反映了亲本系间一般配合力效应,缺乏或具有专门低的专门配合力效应,只有极少的组合同时具有高-般配合力和高专门配合力效应,即在加性效应基础上加上了上位性和显性效应,才能表现专门高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概括地讲,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分离大量的自交系,配制大量的杂合组合,经认真地鉴定筛选,育成少数优异的自交系和强优势的杂交种,是国内外玉米育种共同的经验,希望从少数材料中筛选出优异
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是不现实的。
当育成优良的杂交种后,必须建立商品种子生产体系,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玉米育种后续性的研究课题。
不解决这一问题,育种成果将束之高阁,形同废品。
必须从生产技术、生产基地、经营治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因地制宜地建立玉米种子生产体系,稳定生产出高纯度、高产量、低成本的亲本自交系种子和商品杂交种子,才能扩大杂交种的种植面积,延长杂交种的使用年限。
针对上述特点,玉米育种家在开展育种工作时,必须从总体上进行考虑,形成育种的策略,用以指导育种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育种目标的考虑
每一个育种家在开展育种工作时,都要提出自己的育种目标,作为选择鉴定的依据和预期的育种结果。
那个地点不打算列举具体的育种目标以及各种目标性状的指标,而只提出制订育种目标时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高产和优质总是育种家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因为产品的用途不同,或受经济进展水平的限制,对高产和优质两大性状要求不是等同的。
我国的大田玉米,大部分作为粮食和饲料,小部分作为工业原料,现在仍
以高产为育种的第一目标,对品质的要求则放在次要地位。
而一些专门用途的玉米,例如各类甜玉米和高淀粉玉米,对品质的要求则比较严格,但对产量的要求也不容忽视,高产与优质是并重的。
因为只有两者兼备的品种,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意。
其他许多目标性状差不多上从属于前两类性状的,有些性状是获得高产和优质的条件,有些性状是它们的限制因索。
例如株型这一综合性状,可使玉米品种的植株和群体具有较高的绿叶面积和较高的光合效率,是保证和获得高产和优质的条件,因此不能忽略对株型的选择。
但必须了解,株型是和种植密度相联系的,而种植密度又是和光照条件和土壤肥力相联系的,某种株型的品种是否获得高产,必受种植地区的生态条件,耕作制度的阻碍。
从那个角度讲,株型也是一种适应性性状,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理想株型”,确实是紧凑株型,实际上“理想株型”是不存在的,只有“适合株型”,即对某一生态和栽培条件下适合的株型,除松散株型之外,其余的叫、间株型(正常株型)、半紧凑株型和紧凑株型差不多上能够因地制宜选用的。
那个地点,为了便于叙述,我把所有限制产量和品质的性状统称为稳产性状。
例如抗倒折性、抗病虫害性、抗寒性、抗旱性、耐高温性、
耐荫蔽性以及适应性(对环境反应不敏感)等,上列性状在一定条件下都会阻碍产量和品质。
例如,优良品种常因倒伏而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适应性不强的高产品种,常因种植地区和年份不同而使产量变化悬殊,不能稳定增产。
可见,这些育种目标性状是相互制约的。
除高产、优质之外,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和较强的适应性,才是一个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单纯追求高产或优质性状,忽略其他性状的配合,都会导致育种的失败。
还应提到的是,玉米育种是以利用杂种优势为主,是从选育自交系开始,以选育并利用单交种为要紧目的,因此,应重视对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
尽管,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具有高配合力。
然而农艺性状差、生产力低的自交系,即使配合力高,由于生殖和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在商品化生产上是难以同意的。
因此选育自交系时,显然应把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和专门配合力作为育种目标,给予同等的重视,才有可能育成强优势的杂交种,而且便于生殖制种,用于商品化生产。
3 对选用育种原始材料的考虑
原始材料是育种的种质基础,丰富的原始材料显然对育种是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