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的初步讲解
时间的变化过程),来测求含水层中地下水在非稳定运动时
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非稳定抽水试验可以测求含水层的导 水系数(T)、压力传导系数(a)、渗透系数(K),及给 水度(μ)或释水系数(S)。具有时间短(但有越流补给 和隔水边界时稍长),参数多,可以预测水位变化的特点
4.抽水试验的设备
深井泵抽水
空压机抽水
2.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1) 对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控制意义的典型地段, 应布置单孔抽水试验孔; (2) 多孔抽水试验孔组,一般参照导水系数分区图,并
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布置,每个有供水意义的参数区至少
布置一组;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拟建 水源地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并结合开采 生产井布置。
三.确定井的施工工艺。
在合理的选择好孔位后,水井的出水量与井的结构设计和成
井工艺有很大的关系。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有漏洞,都有
可能达不到目的,甚至成为废井。因此应对水井的结构进行科学 的设计,保证过滤器有足够的过水能力;在施工过程尽量少堵塞 或不堵塞含水层,不影响水井过滤器周围含水层的过水能力。 单孔抽水试验钻孔的机构设计,原则上抽水试验段的井径应
空压机抽水的优缺点
◆优点 • 可根据静水位设定抽水深度 • 抽水孔径适应范围大 • 可在含泥、沙较多的地下水中 进行抽水 • 可随地下水的涌水量变化而变 化 ◆缺点 • 抽水成本高 • 噪声较大 • 不利于定流量的非稳定流抽水
二、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
1.布孔原则
抽水井及观测孔的设计,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确定井位; 二.井结构设计;
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五、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试验结束后,应进行 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 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 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 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抽水试验方法及过程
图1-1 潜水非完整孔示意图
图1-2 潜水完整孔示意图
() 0.0(0.00) 0.1(0.50) 0.2(1.00) 0.3(1.50) 0.4(2.00)
稳定水位3.40
t(h) 日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07年5月11日
、 过程曲线
2 抽水试验仪器设备
2.1 过滤器
5.2.4 潜水条件下,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影响半径R:
R 2S Hk 库萨金经验公式
R——影响半径(m); S——抽水孔水位下降值(m); H——抽水前潜水层厚度(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5.2.5 承压水条件下单孔抽水试验,计算影响半径R:
lg R 2.73kmS lg r Q
图5.1.2 潜水非完整井示意图
5.1.3 潜水非完整井,两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计算 渗透系数k:
k 0.366 Q(lg r2 lg r1 ) (S1 S2 )(2S S1 S2 L)
k——渗透系数(m/d);
Q——抽水井涌水量(m3/d);
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S1——1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 S2——2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 r1——1号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 r2——2号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 L——过滤器长度(m)。
1 1 k Q • r r1
2 h1 h
k——渗透系数(m/d); Q——抽水井涌水量(m3/d); h1——观测孔中水柱高度(m); h——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 r——抽水井半径(m); r1——观测孔到抽水井中心距离(m)。
图5.1.5 承压水非完整井示意图
5.1.6 承压水非完整井,两个观测孔、中心井抽水试验 计算渗透系数k:
抽水水自动计算各种公式
潜水非完整井抽水试验(工程地质手册
K= K= 0.366Q(㏒R-㏒r) Hs 9.4562238 (m/d)
Ry的结果= 29.31141777 (m) 公式Ry= 2S(HK)-2
WG08
潜水非完整井抽水试验(工程地质手册
K= K= 0.366Q(㏒R-㏒r) Hs 11.0553898 (m/d)
K= 0.366Q(㏒R-㏒r) Hs
K=
10.7995516
(m/d)
Ry的结果= 78.97987735 (m) 公式Ry= 2S(HK)-2
3.4 2.9 3.2 3.8
15.6 14.2 13.6 14.8
4.588235 4.896552 4.25 3.894737
试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30分钟的稳定流量→ Q→ (H)自然状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 Ry→ 7.4 355.2 10 78.9 (m3/30min) (m3/d) (m) (m) 14.8
r→ (s)水位降升→
0.055 3.8
(m) (m) 4.111111
只需输入红色部分
试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30分钟的稳定流量→ Q→ (H)自然状况下潜水含水层厚度→ Ry→ r→ (s)水位降升→ 6.8 326.4 10 68.8 0.055 3.2 (m3/30min) (m3/d) (m) (m) (m) (m) 3.777778 只需输入红色部分 13.6
试验(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Ry的结果= 66.80448914 (m) 公式Ry= 2S(HK)-2
WG10
潜水非完整井抽水试验(工程地质手册
K= K= 0.366Q(㏒R-㏒r) Hs 11.5625632 (m/d)
抽水试验参数计算
抽水试验参数计算抽水试验是一种用于测量地下水井的产水能力和水井与地下水的互作用的方法。
它能够提供有关水井的许多重要参数,例如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渗透容许值等。
在进行抽水试验之前,需要确定一系列参数,包括抽水率、试验时间、水井变水位、渗透系数等。
下面是抽水试验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
1.确定抽水井的地下水位(基准水位)和抽水井孔底低于地下水位的提升值。
这些值可以通过在井中放置压力传感器、液位计等仪器来测量得到。
2.确定试验井周围的水位变化。
通常,在试验井周围的井点或观测孔中安装相应的水位测量仪器,以记录试验期间的水位变化情况。
3.确定试验开始时刻的初始水位(H0)和试验结束时的终止水位(Ht)。
4.通过观测井中的液位变化来计算地下水干扰头的取水量。
地下水干扰头是指与试验井相隔一定距离的控制点或均匀分布的观测井点,在试验期间的水位变化可用于计算地下水干扰头取水量。
5.确定抽水井的抽水率(Q)。
抽水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井中抽出的水量。
可以通过流量计等仪器来测量得到,也可以通过Q=ΔV/Δt来计算,其中ΔV是试验期间抽出的总水量,Δt是试验时间。
6.确定试验井的抽水水位变化量(ΔH)。
试验井的抽水水位变化量与抽水水位变化量之比可用于计算地下水井的产水能力。
7.确定试验井的储水系数(S)。
储水系数是指单位体积土壤或岩石中储存的有效水量。
可通过试验井抽水期间的总抽水量与试验井的有效孔隙容积来计算。
8.确定地下水位对时间的变化曲线(泻水曲线)。
根据抽水试验期间的水位变化情况,可以绘制地下水位对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到地下水位的泻水规律和特征。
9.根据抽水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地下水井的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是指岩石或土壤中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水流通过能力。
可通过多种公式计算得到,如T-方法、电脑算法等。
10.最后,利用得到的抽水试验数据计算其他参数,如渗透容许值、渗透强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可编辑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参数计算说明
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参数计算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参数计算说明(2005年11月)2005年度共进行机民井简易抽水试验5眼,并进行了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主要采用非稳定流的抽水数据直线图解法、恢复数据直线图例法、稳定流方法等。
一、抽水数据直线图解法 本次计算理论基础为泰斯公式:()u W TQ S π4=225.2ln 4r at T Q π≈(承压水))(42u W KQ H H S π--=2225.2ln2r atK Q H H π--≈ (潜水)其中:S ——降深; Q ——涌水量;T ——导水系数; K ——渗透系数; H ——初始水位; W (u )——泰斯井函数; u=r 2/4at ;r ——观测点至抽水井距离(抽水井取井半径); a ——压力传导系数(T/μ); μ——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 t ——抽水时间。
将实测数据投在单对数座标(时间正取对数天度)纸上并作成曲线,此实测数据曲线将在一定的区间上呈线直线,因而可以依据直线的两个要素确定含水层的两个参数。
本次采用S-lgt 曲线。
1、原理当u ≤0.05时,泰斯公式(承压水)可以近似表示为:t TQ r a T Q S lg 183.025.2lg 183.02+=此方程为直线方程此直线的斜率为:TQI 183.0=T QT 183.0=则此直线的截距为S 0 :22025.2lg 25.2lg 183.0raI r T Q S ⋅==则:)(210445.0IS r a ⋅=潜水时⎪⎩⎪⎨⎧⋅==SI r a I Q K 10445.0366.02()[]IS S H SI 02⋅-=maT S μμμ==(m 含水层厚度)2、步骤:①在单对数坐标纸上作S-lgt 曲线(承压水)或(2H-S )·S-lgt 曲线(潜水);②将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交纵轴坐标得S 。
或[(2H-S )S]。
;③求直线斜I ;④利用上述有关公式求有关参数。
抽水试验公式计算
(1)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 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即:K[(2H M)M ho]inR o式中:Q —大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 —抽水前大井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初始静止水位)(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o —抽水稳定后大井中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m )r o —大井的引用半径(基坑的等效半径),(m ); R o —引用影响半径,R o =R+r ,其中R —为用抽水试验资料或者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影响半径,(m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 o 引用半径为基坑的假想等效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或者长条形时,基坑的等效半径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基坑长度;b --- 基坑宽度(m);(3)对于潜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R 2s 「KH(4)n 为概化系数,n 值取值见下表:(基坑工程手册)表1 系数n 与b/a 关系表本次降水基坑长度为98m ,宽度为3m ,这样计算出的r 为:r 0=1.15 X 98+43 ) /4=40.54m (2)大井法引用影响半径的确定对承压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承压水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吉 哈尔特公式近似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R 10sJkR --- 影响半径,m ; s --- 大井中的水位降深,m ; K --- 渗透系数其中,H ――含水层厚度,m ;若采用承压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贝卅算出的影响半径为:R 10s虑10 5.0 J75.17 =433.5m若采用潜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R 2s、KH 2 5.0、75.17 6 212.37m由于本次基坑的降水过称为承压转无压,所以既不能采用承压水的经验公式,也不能采用潜水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综合判定。
结合以往的降水经验,本次采用二者的平均值,即323m。
抽水试验线型及经验公式
抽水经验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序号线型曲线类型及其经验公式经验参数计算公式S值外延极限适用条件说明Q=f(S)图像抽水曲线方程式直线图解法解析法均衡误差法最小二乘法Ⅰ直线型Q=q n S 当抽水试验有两次水位降深时,可由两相应的出水量点绘Q=f(S)曲线是否通过原点来判断有无直线关系<1.5S n承压水近似计算Q:推算设计出水量(吨/日)。
S:相应Q时的水位降深(米)。
Q n:单井实抽最大出水量(吨/日)。
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米)。
q n:单位出水量(吨/日米)。
S0=S/Qq、a、b、m、n:由抽水试验决定的经验参数。
N:降深次数。
n1、n2:均衡误差法求参数时将三次以上抽水试验资料分成两组,计算第组和第二组的次数。
曲度法鉴别曲线类型:用Q=f(S)曲线的曲度值(n)来鉴别:n=(lgS2-lgS1)/(lgQ2-lgQ1)当n=1时,为直线型;当n=2时,为抛物线型;当1<n<2时,为指数曲线型;当n>2时,为对数曲线型;当n<1时,一般为异常型曲线。
Ⅰ为抛物线型,Ⅱ为指数曲线型,Ⅲ对数曲线型。
Ⅱ抛物线型Q={(2H-S)S}/[2H-]S n]S=[H2-S n\Q n(2H-S n)Q]1\2Q n=Q n/S nA=q n/(2H-S n)/ / <1.5S n<(0.5-0.8)H潜水近似计算Ⅲ抛物线型Q=[√(a2+4bS)-a]/(2b)S=aQ+bQ2S0=S/Qa=(S1Q22-S2Q12)/(Q1Q22-Q2Q12)b=(S1Q2-S2Q1)/(Q12Q2-Q22Q1)a=(∑S0-b∑Q)/Nb=(N∑S0-∑S0∑Q)/[(N∑Q2-(∑Q)2)(1.75-2.0)S n用于承压水,当抽水试验与公式计算相符时,也可用于潜水Ⅳ指数曲线型Q=nS=(Q/n)mm=(lgS2-lgS1)/(lgQ2-lgQ1)lgn=lgQ1-lgS1/m=n1lgn+1/m=n2lgn+1/mm=N∑(lgS)2-(∑lgS)2/[N∑(lgslgQ)-∑lgQ∑lgS]lgn=(∑lgQ-1/m∑lgS)/N(1.75-2.0)S n用于承压水,当抽水试验与公式计算相符时,也可用于潜水Ⅴ对数曲线型Q=a+blgSS=arclg(Q-a)/ba=Q1-blgS1b=(Q2-Q1)/(lgS2-lgS1)=n1a+b=n2a+ba=(∑Q-b∑lgS)/Nb=(N∑(QlgS)-∑Q∑lgS)/[(N∑(lgS)2-(∑lgS)2)(2.0-3.0)S n用于承压水,当抽水试验与公式计算相符时,也可用于潜水QSQSQSQSQS。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精品文档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常用抽水试验工作方法及参数计算
R 10s w K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 (m/d); Q—抽水井流量 (m3/d); 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 (m); M—承压含水层厚度 (m); R—影响半径 (m);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 (m); rw—抽水井半径 (m)。
2.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 Dupuit 或 Thiem 公式 承压完整井:
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公式:
1.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 Dupuit 公式 潜水完整井:
(H 2 h2 ) Q K ln R ln rw K Q R ln 2 2 ( H h ) rw
R 2s w KH
承压完整井:
Q 2KM K sw ln R ln rw
Q R ln 2 s w M rw
间的起点和确定稳定延续时间。 ②绘制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关系曲线 Q=f(S) 其目的在于了解含水层的水力特征、钻孔出水能力,推算钻孔的最 大涌水量与单位涌水量,并检验抽水试验成果是否正确。 ③绘制单位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关系曲线 q=f(S) 。 ④绘制水位恢复曲线。 (2)室内整理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将野外所得原始数据、草图进行详细检查与校对, 然后进行室内系统整理,其内容有: ①绘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包括 Q—t、S—t 过程曲线、Q=f(S) 、q=f(S)关系曲线,抽水试 验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钻孔平面位置图、钻孔结构及地层柱状图 等。 ②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影响半径(R) 、渗透系数(K) 。 ③抽水试验工作总结报告 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与要求、试验方法及过程、试验所得的主 要成果、试验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质量评价及结论等。
h1 hw r Q ln 1 2KM rw
Thiem 公式:
抽水试验公式计算
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式大井涌水量解析法公式计算,即:20ln ])2[(r R h M M H K Q --=π (1)式中:Q —大井涌水量,m 3/d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 —抽水前大井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初始静止水位),(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h 0—抽水稳定后大井中的水柱高度(从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m )r 0—大井的引用半径(基坑的等效半径),(m ); R 0—引用影响半径,R 0=R+r ,其中R —为用抽水试验资料或者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影响半径,(m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r 0引用半径为基坑的假想等效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或者长条形时,基坑的等效半径可可按下式计算:40ba r +=η, (2) 式中,a ——基坑长度;b ——基坑宽度(m );η为概化系数,η值取值见下表:(基坑工程手册)表1 系数η与b/a关系表本次降水基坑长度为98m,宽度为3m,这样计算出的r为:r0=1.15×(98+43)/4=40.54m(2)大井法引用影响半径的确定对承压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承压水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吉哈尔特公式近似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kR10=(3)sR——影响半径,m;s——大井中的水位降深,m;K——渗透系数对于潜水,当降深一定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4)KHR2s其中,H——含水层厚度,m;若采用承压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k⨯sR=433.5m7517.0.51010⨯若采用潜水计算影响半径的公式,则计算出的影响半径为:2=0.52⨯==⨯75⨯sKHmR37.176212.由于本次基坑的降水过称为承压转无压,所以既不能采用承压水的经验公式,也不能采用潜水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大井的影响半径。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综合判定。
结合以往的降水经验,本次采用二者的平均值,即323m。
抽水试验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 试验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论为基础,在实际井孔中抽水和
观测。 试验的目的任务是: 研究井的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及其与抽水延续时间的
关系: 求得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确定含水层边界位置及性质; 进行开采或疏干的模拟,以确定井间距、开采降深、合理
五、抽水
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宜进行3次。
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 余2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 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
注:当抽水孔出水量很小,试验时的出水量已达 到抽水孔极限出水能力时,水位下降次数可适当 减少。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
注:1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s~lgt关系曲线; 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采用Δh2~lg t关系曲线。
2拐点是指曲线上斜率的导数等于零的点。
3当有观测孔时应采用最远观测孔的s(或Δh2) ~lgt关系曲线。
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 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 40、50、60、80、100、120min观测一次。
抽水试验稳定标准
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 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 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 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注:1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动水 位判定。
2在判定动水位有无上升或下降趋势时 应考虑自然水位的影响。
稳定流抽水试验,最远观测孔的稳定延续 时间都不得小于2—4h。
(2H 井
K
Q
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
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引言。
在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中,含砂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土壤或岩石中砂的含量。
含砂率的准确计算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抽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测定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
本文将介绍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并讨论其应用。
抽水试验原理。
抽水试验是一种通过抽水来测定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的方法。
在抽水试验中,首先需要在试验区域内设置一个抽水井,然后通过抽水井抽取地下水,将地下水中的土壤或岩石颗粒一同抽出。
随着抽水的进行,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也会逐渐增加。
通过监测抽水井中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含砂率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
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
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是根据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含砂率的变化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含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含砂率 = (Qs / Q) 100%。
其中,含砂率表示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Qs表示抽水井中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Q表示抽水井中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通过监测抽水井中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含砂率的变化,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
应用与意义。
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测定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
通过抽水试验,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含砂率的准确计算对于地基工程、土方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总结。
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测定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
通过抽水试验,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或岩石中的含砂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含砂率的准确计算对于地基工程、土方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希望本文对抽水试验含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稳定流抽水K值计算方法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的方法
1)当抽水试验关系曲线Q~S(△h2)呈直线时,可直接选用国标规范中的公式8.2.1-1~8.2.1-6计算渗透系数K值。
2)当抽水试验关系曲线Q~S(△h2)呈曲线时,需采用截距法或插值法进行计算渗透系数k值。
作图截距法的应用条件:a.抽水试验资料的曲线关系Q~S(△h2)应为抛物线型(即S=a1Q+a2Q2);b.抽水试验应作一次小下降的抽水,以使S/Q~Q关系曲线上能有一个实测点靠近(S/Q)轴,以提高截距的精度。
采用插值法求Q~S代数多项式时,Q~S多项式的阶数,一般只要3~4阶即能准确地描述Q~S资料的函数关系,但在作均差表时要求抽水段落在Q~S曲线上均匀分布,否则需要在Q~S图上取等距点作均差表。
插值法:采用均差表求Q~S多项式及待定参数a1
以四组Q~S抽水资料为例,公式:S=a1Q+a2Q2+a3Q3+a4Q4
a1=a11-a22Q1+a33Q1Q2-a44Q1Q2Q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为了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在抽水孔的一侧宜垂直地下水的流向布置 2~3 个观测孔。 (2) 为了测定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质性或确定抽水影响半径,可以根据含水层的不同情 况,以抽水孔为中心布置 1~4 条观测线;如有两条观测线,一条垂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条宜平行 地下水流向。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抽水孔组中心布置一个观测孔;为查明相 邻已采水源地的影响,应在连接两个开采中心方向布置观测孔。为确定水位下降漏斗形态和补给 (或隔水)边界,应在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孔。 (4) 多孔抽水孔组的第一个观测孔应尽量避开三维流的影响,相邻两观测孔的水位下降值相 差不小于 0.1 m,最远观测孔的下降值不宜小于 0.2 m,各观测孔应在对数数轴上呈均匀分布。 (5) 在半承压水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时,宜在观测孔附近覆盖层(半透水层或弱含水层)中布 置副观测孔。 (6) 在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时,应在水位下降漏斗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附近增设工程地 质、环境地质观测点。
(3) 水温、气温宜 2~4 h 观测一次,读数应准确到 0.5 ℃,观测时间应与水位观测时间相对 应。
4.3.4 恢复水位观测要求
停泵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若连续 3 h 水位不变, 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 4 h 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 1 cm,或者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 致时,即可停止观测。
注意:①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②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③傍河抽水要消除河 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 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4.5.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求参方法可以采用 Dupuit 公式法和 Thiem 公式法。 1.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 Dupuit 公式
4.4.3 观测频率及精度要求
观测频率及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位观测宜按第 0.5、1、1.5、2、2.5、3、3.5、4、5、6、7、8、10、12、15、20、25、 30、40、50、60、75、90、105、120 min 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 min 观测一次,其余观测项目 及精度要求可参照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进行; (2) 抽水孔与观测孔水位必须同步观测; (3) 抽水结束后,或试验期间因故中断抽水时,应观测恢复水位,观测频率应与抽水时一致, 水位应恢复到接近抽水前的静止水位。
第四章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 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 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 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 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注意:① 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动水位判定;② 应考虑自然水位影响;③ 在 滨海地区应考虑潮汐对动水位的影响。
4.3.3 观测频率及精度要求
(1) 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 1、3、5、10、20、30、45、60、75、90 min 进行观 测,以后每隔 30 min 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 1h 观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厘米(cm);
§4.1 基本要求
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
(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μ、弹性释水系 数μ∗、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 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4.1.2 抽水试验分类
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 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通过 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 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开采量或一定开采定 额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4)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一般在地下水天然补 给量不很充沛或补给量不易查清,或者勘察工作量有限而又缺乏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的水源地, 为充分暴露水文地质问题,宜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并用钻孔实际出水量作为评价地下水可 开采量的依据。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 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 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1) 除单孔抽水试验外,均应编制抽水试验设计任务书; (2) 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深度,如发现沉淀管内有沉砂应清洗干净; (3) 做一次最大降深的试验性抽水,作为选择和分配抽水试验水位降深值的依据; (4) 在正式抽水前数日对所有的抽水孔和观测孔及其附近有关水点进行水位统测,编制抽水 试验前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如果地下水位日变化很大时,还应取得典型地段抽水前的日水位动 态曲线; (5) 为防止抽出水的回渗,在预计抽水影响范围内的排水沟必须采取防渗措施。当表层有 3 m 以上的粘土或亚粘土时,一般可直接挖沟排水。 (6) 需要对多层含水层地下水进行分层评价时,应分层进行抽水试验,或用井中流速、流量 仪解决分层抽水问题。 抽水试验工作量要求见表 4-1。
4.4.5 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
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除按群孔干扰抽水要求进行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抽水试验一般在枯水期进行; (2) 抽水钻孔总涌水量尽量接近设计需水量; (3) 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稳定时间不宜少于一个月; (4) 若水位不能达到稳定,应及时调节总涌水量,使其达到稳定。
§4.5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方法
4.5.1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 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 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 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
裂隙水 1
§4.2 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
4.2.1 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抽水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控制意义的典型地段,应布置单孔抽水试验孔,根据单孔抽 水试验资料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编制参数分区图; (2) 多孔抽水试验孔组,一般参照导水系数分区图,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布置,每个有供水 意义的参数区至少布置一组,其抽水试验资料所求参数可作为该区计算参数(不用平均参数);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拟建水源地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 地段,并结合开采生产井布置。
4.4.4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要求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除按非稳定流抽水要求进行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干扰孔之间的距离,应保证一孔抽水,使另一孔产生一定的水位削减; (2) 水位降深次数应根据设计目的而定,一般应尽抽水设备能力做一次最大降深; (3) 各干扰孔过滤器的规格和安装深度应尽量相同; (4) 各抽水孔抽水起、止时间应该相同; (5) 试验过程中,宜同时对泉和可能受影响的地表水点进行水位、流量和水温的观测。
试验结束后应测量孔深,确定过滤器掩埋部分长度。淤砂部位应在过滤器有效长度以下,否 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4.4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4.4.1 钻孔涌水量
钻孔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大于 3%。
4.4.2 抽水延续时间
抽水延续时间除满足表 4-1 的要求外,并可结合最远观测孔水位下降与时间关系曲线[S(或Δ
h2)-lgt]来确定。 (1) 当 S(或Δh2)-lgt 曲线至拐点后出现平缓段,并可以推出最大水位降深时,抽水方可结束; 注意: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采用 S-lg t 曲线,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采用Δh2-lgt 曲线。
Δh2 是指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 H 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 h 的平方差,即Δh2=H2-h2。 (2) 当 S(或Δh2)-lgt 曲线没有拐点或出现几个拐点,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的目的确定。
§4.3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4.3.1 水位降深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进行三次水位降深,最大降深值应按抽水设备能力确定。水位降深顺序, 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大后小,松散含水层宜按先小后大逐次进行。
4.3.2 涌水量及水位变化
在稳定延续时间内,涌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且没有持续上升 或下降的趋势。当水位降深小于 10 m,用压风机抽水时,抽水孔水位波动值不得超过 10~20 cm; 用离心泵、深井泵等抽水时,水位波动值不超过 5 cm。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水位降深值的 1%,涌 水量波动值不能超过平均流量的 3%。
7
10
续表 4-1
勘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