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质构造提纲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框架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地球内外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作用的学科。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初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构造地质学的大一知识点框架的一些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有地核、地幔和地壳,外部则是水、陆和大气。
2. 地壳的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岩石壳层,由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组成。
大陆地壳厚度较大,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海洋地壳厚度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3. 地壳运动与构造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地壳运动有地震、火山活动、地壳的隆升和下沉等。
构造是指地质体在空间上的一种排列方式,可分为隆起构造和坳陷构造。
4. 岩石学基础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形态、变质和变形等方面的学科。
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5. 断层与地震断层是地壳内部因地壳运动而发生的裂隙,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地质背景。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伴随着地震波的产生。
6. 地层学与地质年代地层学是研究地壳上部岩石、地层和化石的分布、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学科。
通过地质年代的划分,可以了解到地壳上各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和相对时间。
7. 构造地球化学与矿床地质学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构造对地壳物质分布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矿床地质学是研究有用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成因、储量和开采条件等方面的学科。
8. 地球内部的热与磁地球内部的热是地球内部各层之间传递和释放的热能。
地球内部的磁是地球内部电流引起的磁场所产生的现象。
9. 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热学和地震学等。
这些是构造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框架,大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初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球内外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作用。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地质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
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一、地球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形状与分布2. 地理坐标系统3. 地球的经纬度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间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昼夜变化与地理时区三、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1. 地球的内部结构2. 地壳板块运动与板块构造理论四、地球的大气环境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2. 大气的运动与气候3. 气候与生态环境五、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水循环与水资源保护六、岩石与地貌1. 岩石的类型与形成2. 地表地貌的形成与变化3.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七、水资源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2. 水资源与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的关系八、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2.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与措施九、城市与区域发展1.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2. 区域发展与资源配置3. 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上述提纲是地理学科高一阶段的基本知识点,从地球的基本结构、自然环境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均包含在其中。
学生们应该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自己的地理素养。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为高中地理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点时,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通过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提纲地理作为集合自然、人文、社会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展示全球和局部地域场所的地理形态、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科学。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自然地理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中,自然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结构部分,其中包括地球、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等。
本文将给出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自然地理知识。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1.地球的三维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外核、地幔、地壳)、相互关系及特性;- 地球大气层结构;- 地球表层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发现和代表人物;- 板块构造的类型和对地球表层的影响;-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
二、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1.全球水资源的分布- 全球水资源分布规律及世界各地主要河流的分布;-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2.水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现状;-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常见水污染和防治方法。
三、气候与气象1.气候与气候因素- 气候与气象的差异及气候要素;- 全球气候带及其特点;- 局部气候和气候现象的影响因素。
2.气候变化及影响- 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生态环境与保护1.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2.生态环境状况及保护- 有关生态环境概念的解释;-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管理。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复习提纲。
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气候与气象、生态环境与保护等知识点。
同时,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以及民间参与和社会服务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实践和体验,以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高中地理知识提纲总结,推荐文档
第 6 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思维导图
2.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 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识记锋面气旋的特点,并学会 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
名师解读
第 7 讲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
思维导图
1.能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判断水循环 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2.能阅读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 补给来源和补给特点,并分析原因。
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第 2 讲 地球表面形态
思维导图
名师解读
第 3 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思维导图
1.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 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
2.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 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3.阐述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 球的影响。
第 3 讲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
2.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
3.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速度等基本规律。
4.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
周期和速度。 5.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
3.根据不同水体的水位关系,判断河流水、 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并判断
季节及洪水期、枯水期。
名师解读
第 8 讲 洋 流
思维导图
1.识记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并记忆洋流的成因和分布。
3.能根据洋流模式图或局部大洋图, 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 洋流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
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3.明确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 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二)岩石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流纹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岩石的转化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岩石圈由6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运动或静止)当中,(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原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到了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各地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2)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3)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流水的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地理知识点提纲:高一必修一一、地球与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球形-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 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季节变化的原因- 纬度和经度3. 地球的大气、水和岩石圈- 大气圈:气候、气象- 水圈:水循环、水资源- 岩石圈:地质构造、地震、火山二、地球上的生命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生命起源的假说- 生物演化的证据和理论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可持续发展三、地球的区域差异与地域变化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2. 人文地理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特征-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地区开发与利用- 地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四、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1.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图件- 地图比例尺与地图符号- 地图图件的解读与分析2. 地图投影和地形图- 地图投影的类型和选择- 地形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GIS在环境、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五、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1.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野外观察与实地调查- 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2. 地理学的技巧与工具- 地理图册和地理书籍的利用- 科学实验与模型模拟的方法3. 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关于气候变化的实证研究- 关于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以上提纲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与运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地球上的区域差异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通过综合学习和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最新)地理高一专题知识点7地貌(图提纲)
专题7 地貌地表各种形态(地貌)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地表影响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趋向平坦一、流水地貌1、形成:流水作用侵蚀搬运沉积2、主要表现:河流地貌上游——多峡谷——侵蚀中游——曲流——凹岸:侵蚀凸岸: 堆积下游——三角洲平原——堆积水能资源建蓄洪工程、裁弯取直航运价值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1、分布: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2、形成条件:3、分类地表石芽落水洞溶蚀盆地(桂林)地下:地下河(湖)石笋、石钟乳石柱溶洞4、对经济的影响有利:发展旅游业不利漏水、坍塌、影响经济建设土壤不保水、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Ca 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 +H2O+CO2(流水溶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峰林(云南石林)孤峰有石灰岩分布地区湿、热气候三、黄土地貌1、分布:中纬度半干旱地区(我国黄土高原最典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2、形成:流水侵蚀3、地貌特征4、土层性质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养分、水土易流失5、黄土高原形成——风力堆积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人为原因6、治理与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造林种草修筑梯田7、对经济的影响有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降低、危害农业生产、下游洪灾(千沟万壑)打坝淤地类型四、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岩岸)海积地貌1、定义2、类型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拱桥分布杭州湾以南特点海岸线曲折坡陡水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沙岸、泥岸)海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沙滩沙洲沙堤杭州湾以北五、风成地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1、定义2、类型风蚀地貌(风力侵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积地貌(风力搬运、堆积)——沙漠、黄土、沙丘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鲁教版
地质构造【内容提要】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各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条件。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其特性;简要阐述了这些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工程地质评价。
地层接触关系和岩层产状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时空特征3 地质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如岩石片理等,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
在同一区域,往往会有先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形成,它们互相干扰,互相穿插,使区域地质构造会显得十分复杂。
但大型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总是由一些较小的简单的基本构造形态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3.1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1.岩层产状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
产状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参见图3-1所示。
走向: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其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如图3-1中AB线。
倾向:指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的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如图3-1中CD线。
倾角: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如图3-1中∠α。
可见,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图3-1 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量2.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在野外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岩层产状,如图3-1所示。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 物质与能源——地球的基础1.1 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三层结构、各层的特点和组成•地球的外部构造: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特征:地形、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1.2 大气与水圈•大气圈的结构和特征:大气层次、大气成分、大气循环•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气压、风、降水和气候带等•水圈的组成与运动: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1.3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中国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能源供给、能源消耗、能源与环境问题2.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2.1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与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和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促进2.2 人口与人类聚居•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城市与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与影响、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人类聚居的区域特征:城市体系、人口聚集区、人口稀疏区等2.3 经济与城市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的作用、城市体系的结构与发展•农业与工业: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地理条件和特点3.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奥秘3.1 地震与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与震级:地震的原理、发生地和影响•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的类型、地震带的分布和地震活动性3.2 火山与火山地貌•火山的形成与喷发:火山的构造、火山爆发的类型和特点•火山地貌:火山锥体、火山口、火山岛等地貌特征3.3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防灾减灾工作:地质灾害预测、监测和紧急救援等工作4.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认识世界的窗口4.1 地图符号与地图阅读•地图符号:地图上常见的符号、颜色、线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地图阅读技巧:地图的缩放、方位、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与使用4.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与应用•遥感技术:遥感图像的获取、解译和应用4.3 测量与制图技术•测量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制图学的基本要素•测量技术的应用:GPS定位、测绘工程等以上提纲为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环境,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下面是地理高中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动和地壳的变形。
它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隆起和地壳下陷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湿度等因素。
气象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与气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气候与气象对于我们预测天气、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环节。
了解水资源和水循环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了解城市化对于我们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和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和气候等因素。
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它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了解农业和工业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和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们对于地区的发展和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圆体的球体。
在赤道上,地球的直径为大约12756km,而在两极之间的直径只有约12713km,这意味着地球是稍扁球形的。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3)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地壳包括大洲和海洋地壳,海拔高度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地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的旋转运动,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2)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4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经纬度(1)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由纬度和经度组成。
(2) 经纬度:地球表面的位置可以用这两组数值来定位,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
4.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特征(1) 地形特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等。
(2) 地貌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火山等。
5. 地球的气候带与自然带(1) 气候带:根据不同的纬度和气候条件,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2) 自然带:根据植被类型和地理条件不同,地球可以分为高山带、森林带、草原带、沙漠带和冰川带等。
6. 地图的特点和分类(1) 地图的特点:地图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简化模型,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地形和分布情况。
(2) 地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表达方式,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经济图和资源分布图等。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1) 人口数量和增长: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2)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通常会受到地形、气候、资源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迁移与流动(1) 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向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移动的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 自然地理基础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1.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做公转。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的倾斜造成地球各地季节的变化。
1.3 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大陆、海洋和地壳的形成。
•板块构造:地壳分为若干个大块,板块在地球上的相对运动。
1.4 地理环境的特点•气候:地球表面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组成。
•水文: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貌:山脉、平原、高原、台地等地表自然形态特征。
1.5 地球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和利用。
2. 人文地理基础2.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分布: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人口变迁: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化。
•人口问题: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城市化等问题的影响与应对。
2.2 城市与工业发展•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的定义、分类和城市体系的构成。
•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3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类型和农业区划:农业的分类和农业区划的划分。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4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等的发展。
•通信方式的演变:电信、互联网等通信方式的发展和利用。
2.5 区域分区与区域规划•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不同尺度下的区域划分和区域特征的描述。
•区域规划的目标: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3. 地理实践活动3.1 实地调查与观测•实地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不同地理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3.2 地图与地图解读•不同类型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地图解读和地理现象的分析。
3.3 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基础概念。
•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提纲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3.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侵蚀形“ V ”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U”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 ”形。
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颈部,弯曲部分脱离河道,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样,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5.河流堆积地貌6.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特点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下蚀、朔源侵蚀)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侧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U”形谷)三: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地球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地球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震波1、地震波的概念2、分类及其特点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特点地震波纵波固、液、气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固慢(二)不连续面1、概念: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2、莫霍面:地壳平均17km,地下大陆33km,高山、高原60~70km。
海洋地壳6km。
P波、S波波速增加。
3、古登堡面:地下2900km,S波消失,P波波速下降。
(三)地壳:固体1、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均匀。
2、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3、组成元素:8种主要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4、地壳分层上层为硅铝层:密度小,硅、铝比重大,大洋底部薄或缺失。
下层为硅镁层:密度大,镁、铁比重大,连续的。
(四)地幔: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1、分层:上层地幔和下层地幔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厚度100~110km。
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
(五)地核1、组成:由高温高压下的铁、镍组成。
2、分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大气圈1、大气密度分布规律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平均只有1个气体分子,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一般把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大气圈的上界2000~3000km。
(二)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生物圈在约20亿年以前,地球上就诞生了生命,经过漫长时期的进化和繁衍,形成了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圈。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上将这类断裂称为节理)。
6
高频考点二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过程分析
浮来山因山顶岩石类型在东西两侧30千米内绝无仅有,被古人称为浮来峰、飞 来峰,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 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的岩块之上。读推覆构造示 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C )
侵蚀后 地貌
图示
常形成山 常形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
岭
或盆地 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背斜顶部 向斜槽部受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受张力,常 挤压,不易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被侵蚀成谷 被侵蚀,常 如华山、庐山、泰山;
地
形成山岭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
有时有泉、湖泊
3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4
高频考点一 地质构造的判断分析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 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8
高频考点三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资料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²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资料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 方向 自 西 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周期 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15°/时。
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一半 。
①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地质构造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变化等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的知识点,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地球的外壳被划分为数十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地表形成了丰富的地貌和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地壳板块:地球的外壳被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都具有独立的运动特征和地质构造。
2. 极性交界: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边界运动、消亡运动和扩张运动。
边界运动是指板块之间存在相互摩擦和挤压的情况,消亡运动是指一块板块向另一块板块的下方俯冲,扩张运动则是指板块之间发生拉开的情况。
3. 构造地貌:由于板块构造的相对运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包括山脉、高原、盆地、断层等。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它包括构造抬升、下沉和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对地貌的形成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1. 构造抬升:地壳的抬升是指地壳某些区域的海拔逐渐升高的过程。
通过地壳抬升,原本位于地下的岩石会暴露在地表上,形成山脉和高原等地形。
2. 下沉作用:地壳下沉是指地壳某些区域的海拔逐渐降低的过程。
地壳下沉会导致水域的形成,如湖泊、海洋等。
3. 水平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开等。
三、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活动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可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板块之间发生边界运动或断层滑动等造成的。
地震是地壳运动能量大规模释放的结果,导致地震波的传播。
2. 地震的强度和震级:地震的强度和震级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