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文本和诗歌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文学理论教程》、《文学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文学理论教程》、《文学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2
讲授
或者期中作业集中展示
期中作业PPT展示
十四
文学消费与接受
1.文学消费和一般消费的关系
*2.文学消费的意义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特点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五
文学接受的过程
1.文学接受的动机
*2.期待遇挫的概念
#3.文学接受的高潮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六
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
*2.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
#3.各类文学批评的特征
XXXXXXX大学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中/英文)
文学概论
TheoryofLiterary
学时/学分
32/2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2
课程简介
《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一切文学现象,探索文学本质规律的人文科学,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文学现象,解决文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理论思维模式,为学习各门文学史和文艺理论史的课程作好理论准备。
2
讲授
案例分析

文学创作的原则
1.文学创作的原则
*2.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3.文学形象的典型化
2
讲授
案例分析

文学创作的主客体
1.文学创作主体是什么
*2.文学创作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3.作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
讲授
案例分析
[作业3]:
1.内容:作家的个性对创作有什么影响,通过你自己的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2
讲授
案例分析
备注:在知识点一栏中,“*”、“#”分别为重点、难点标注,放置在知识点序号前。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第一章文学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二、名词解说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

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3。

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8。

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目录:第一章 原始型二言诗和四言诗第二章 楚辞第三章 赋体第四章 乐府体诗第五章 古体诗( 五、七言诗)第六章 骈体文第七章 近体律诗第八章 古代诗歌的其他体类第一节 三言 六言 杂言第二节 杂句 杂体 杂名体第三节 唱和诗 联句诗 集句诗第九章 词第十章 曲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02-12-17 9:57:12 一诗歌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目录知识点统)

《文学概论》(突击概略)(复习总纲)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1、文学四要素2、文学活动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表现、实用、独立、客观、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2、文学的观念与文学本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1、文学的定义:2、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2、狭义的文化概念:3、符号化的文化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5、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生活2、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1、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1、经验与体验2、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2、文学文本3、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1、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2、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3、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1、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3、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1、语音层面的作用2、节奏3、音律二、文法层面1、词法2、句法3、篇法三、辞格层面1、比喻和借代2、对偶和反复3、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争论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1、意境论的形成2、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生命律动4、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1、刘熙载分类法2、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1、意象的四种含义2、“表象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诞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1、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性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3、“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1、语言式象征意象2、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1、传统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1、叙事的意义2、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1、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2、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1、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2、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1、第三人称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关系三、叙述标记1、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2、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1、事件2、情节3、情景二、人物1、“扁平”人物2、表意型人物3、“圆形”人物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三、行动1、叙述功能研究2、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1、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2、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1、现在叙述者2、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1、接受活动的参与者2、叙述者与接受者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1、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2、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1、情感的特点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2、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1、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2、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3、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4、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1、抒情的语法策略2、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1、抒情传统的形成2、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1、题材特征2、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1、意象与主题特征2、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3、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1、文体的美学内涵2、抒情诗的特征3、抒情小品的特征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1、创作个性界说2、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1、文体三层面2、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1、文采2、情调3、气势4、氛围5、韵味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一、作家的文化修养二、作家的独特素质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作的主体二、文学创作的客体三、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一、艺术直觉1、艺术直觉与认知艺术直觉的异同2、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的特征2、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三、艺术情感1、艺术情感的特征2、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四、艺术想象1、艺术想象的特点2、艺术想象的类型五、艺术理解1、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2、艺术理解与选材3、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构成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二、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的特性2、创作冲动的心里构成3、创作冲动的激起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2、艺术构思3、艺术传达4、修改与润色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二、文学消费与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被动1、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2、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体条件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二、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理1、接受者的兴趣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1、期待视野2、预备情绪二、接受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1、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2、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1、召唤结构2、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1、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2、社会交往第五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意义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二、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3、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第一节:文学的发生一、文学的发生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1、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3、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二、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式第三节:文学自身发展状况一、文学的自觉1、从不自学到自觉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二、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1、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形成2、当代文学体裁的变异第四节: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文学思潮1、文学思潮的涵义2、文学思潮的产生3、文学思潮的特点4、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文学流派1、文学流派的界定2、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3、文学流派的产生4、文学流派的特点。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始终扮演着文化史中的重要角色。

它以其抒情、感悟和想象力的深度和独特表达方式,让人们瞥见灵魂的深处。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诗歌的定义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之美征服了无数诗人和读者。

然而,准确地定义诗歌却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一种广义的定义是,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节奏、押韵以及使用象征性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狭义的定义则认为,诗歌是按照特定的韵律和形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如诗的行、诗的句以及其他形式的诗歌结构。

二、诗歌的特征1. 音乐性: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创造了旋律和谐的美感,使读者可以通过声音感受到文字的美妙。

2. 感性和抽象性: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3. 精致的语言表达:诗歌的语言通常更加精确、有力,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意义的传达。

4. 深度和多样性:诗歌可以是对人生、自然、社会以及宇宙的思考,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5. 空间限制:诗歌通常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完整的思想或情感,相对于小说和散文,它在表达上有着更大的空间上的限制。

三、诗歌的重要性尽管诗歌的受众相对较小,但它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情感的宣泄和共鸣:诗歌以其深邃和抒情的特点,使读者能够从中发掘共鸣,找到情感的宣泄和理解。

2. 文化遗产的传承:诗歌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记忆,通过文字的传承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3. 审美意义的培养:诗歌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培养了人们对美感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4. 知识和思想的传达:许多有关人类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想与知识都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出来,激发读者深入思考。

5. 诗歌的社会影响:许多伟大的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改变了社会的观念和态度,推动社会进步和意识的觉醒。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Literary Theory):研究文学及其主题、风格、形式、符号、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文学概论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2. 文学性(Literariness):指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区别性。

文学性包含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创作性、符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3.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活动。

文学批评通过探究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4. 阐释(Exegesis):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阐释的目的是揭示作品中隐藏的主题、象征和意义,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提供深层次的理解。

5.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文学理论,强调对文本内部的辩证和矛盾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和隐含的结构。

6.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通过符号和文本间的关系来构建的。

7. 符号(Symbol):指在文学作品中代表特定意义的对象、动作或事物。

符号可以是具体的,如鸽子代表和平;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黑暗象征恐惧。

8. 史诗(Epic):一种叙事诗的形式,通常讲述英雄事迹或历史事件。

史诗通常具有庄严、宏大的风格,以叙述长篇故事为特点。

9. 戏剧(Drama):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对话和演员的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舞台和角色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主题。

10. 小说(Novel):一种抒发想象力和叙述技巧的故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通常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11. 诗歌(Poetry):通过音韵、节奏和押韵等手法组织的文学形式。

诗歌以紧凑、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意象和思想,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传统文学(Traditional Literature):特定时期或地区的传统上流传的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借助艺术手法,表现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2.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虚构性、表现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等特点。

3. 文学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但又在艺术加工和表现中反映出超越生活的思想和情感。

二、文学体裁1. 散文散文是以平实的语言,对生活、人生、社会等各种感情和思想进行抒发和思考的文学体裁。

2. 诗歌诗歌是通过节奏韵律、艺术修辞等手法,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现作者对世界、生命等深层次感悟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3. 小说小说是以对生活和人性深刻的洞察与反映,通过虚构的手法塑造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来展现作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三、文学流派1.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指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古文、诗词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楚辞》等。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小说、散文、诗歌等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鲁迅的《呐喊》、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阶段,以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和题材,代表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

四、文学理论1. 文艺学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理论体系的学科,包括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

2. 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分析和评价,包括文学评论体裁和文学评论方法。

3.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风格、风貌、主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五、文学批评1. 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主张突出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注重文学作品独立的语言结构和艺术手法。

2. 内容主义批评内容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注重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

3. 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符号意义,关注作品的符号象征体系和文本间的联系。

文学概论诗歌的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诗歌的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解读诗歌的意义和特点诗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文学的灵魂,是语言艺术的高峰。

然而,要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从名词解释的角度出发。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定义、分类以及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并探寻诗歌的深度和潜在意义。

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它是用音律、意象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极致情感的艺术形式。

与散文相比,诗歌更注重音韵和韵律的运用,追求语言美和意义的结合。

因此,诗歌通常以节奏鲜明的行与韵律和谐的韵脚构成,以及对比、隐喻等手法表现出丰富的形象和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个主要类型。

抒情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体验。

它可以是对爱情、自然或其他主题的独特感悟。

叙事诗则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传递特定的情节和情感。

它常常描绘英雄事迹、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

哲理诗是以思考人生哲学和思想问题为主题,通过对存在、时间、死亡等现象的探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诗歌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诗歌注重表达内在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强调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独特性。

诗人通过自由而抽象的语言形式,将他们内心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他们的世界。

其次,诗歌常常使用意象和隐喻,借助于形象化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使其语言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诗歌还具有节奏感、音乐性和视觉美感,通过声音的起伏和韵律的运用,将情绪与节奏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然而,诗歌的深度和潜在意义远远超过了字面上的表达。

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发。

通过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之旅,以及他们对人生、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诗歌中经常涉及的主题如爱情、死亡、时间等,都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

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感受去解读这些问题,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意义。

文学概论——精选推荐

文学概论——精选推荐

⽂学概论⽂学语⾔是具有⼀种陌⽣化特征。

“陌⽣化”⼀词,是俄国(形式主义)⽂论的⼀个重要概念。

⼩说的故事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系列事件。

(诗)在⼈类的⽂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种⽂学体裁。

⽂学⽂本是⽂学阅读的对象,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学阅读)⽂学阅读中读者与⽂本产⽣⼼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共鸣)⾼尔基认为19世纪最重要的⽂学思潮是(现实主义)(⽂学意境)是抒情⽂学追求的艺术⾄境形态创作过程的核⼼部分是(艺术构思)“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典论。

论⽂》的作者是(曹丕)王国维的⽂学理论名著(《⼈间词话》)⽂学是(⼀种审美意识形态)把语⾔具体区分为“语⾔”和“⾔语”的语⾔学家是(索绪尔)刘思在《⽂⼼雕龙》中把⽂学风格分为(⼋体)⽂学批评的对象是(各种⽂学现象)提出⽂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有⼀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是(接受者再造形象的结果)与绘画、⾳乐相⽐,⽂学的长处在于(善于传达⼈的情意和思考)与西⽅⽂学传统相⽐,中国的⽂学传统(以抒情⽂学为主导)“李⽩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辣”实质都是(风格独创的表现)最早出现的⼀种⽂学体裁(诗歌)强调主观精神,个⼈主义和批判意识的⽂学思潮是(浪漫主义)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的是(体验说)⼈们通常说的“⽂学语⾔”是指加⼯过的、规范化了的书⾯语。

“三分法”把⽂学作品分为(现实型⽂学、浪漫型⽂学、象征型⽂学)⽂学活动的共时性横向交流,是指在同时代背景下不同主体之间的⽂学交流活动⽂学起源于以劳动为前提的⼈类早期精神活动。

⽂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创作主体对现实语境的超越,是通过对⽣活客体进⾏艺术变形来实现作者⼀旦进⼊⽂学创作过程,⾸先⾯临两个基本问题写什么和如何写语⾔是⽂学形成的第⼀要素⽂化⼤致可分为三种形态,即精英化、主流⽂化和⼤众⽂化⽂学意境:指作者在⽂学创作中,通过艺术想象,将主观情思、审美理想等蕴于审美意象的营构中,呈现出⼀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的艺术境界。

文学概论文本和诗歌

文学概论文本和诗歌
02
开放性: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一定的文本语境甚至文化语境紧密相关。如上一章讲的“互文性”。
文本的特点:
罗兰·巴特:
“文本只能在一种活动中,一个生成过程中被感知”,所以人们“不再把作品看成仅仅是‘信息’,甚至也不看作‘语句’(也就是完成了的作品,它们的命运在被表达出来的那一瞬间便已注定),而看成永无休止的生成过程和陈述,主体则在其中挣扎不已。”
鲁迅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杂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体裁作为一种审美规范有助于规范作家的创作和指导读者的阅读。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02
比如我们对一个具体诗歌文本的认识必须借助于诗歌类型的观念,另外运用诗歌体裁理论对具体诗歌作品的理论阐释过程也是诗歌体裁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它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文学理论对有关体裁问题认识是在以一种文学体裁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这种观察所得的材料用之于具体的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类型。
A.以情感生活为题材
A.以情感生活为题材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赫兹利特: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忌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 举例:《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学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解释题1、文学(作者用语言形象化地再现现实、表现感受、启发读者的一门艺术。

)2、文学文本(作者创造的结果,读者欣赏或解读的对象。

)3、文学作品(读者还原、引申或再造的结果。

)4、文学意义(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内容和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价值。

)5、题材(题材是提炼素材得到的文本意义。

它既指文学对象又指文本意义。

)6、主题(主题是文本意义的核心或中心。

它决定文本品位。

)7、肖像的正面描写(由叙述代言者静态介绍。

)8、肖像的侧面描写(由戏剧化叙述者静态介绍。

)9、肖像的白描(即画龙点睛似的静态介绍。

)10、肖像的夸张(即放大特征的静态描写。

)11、肖像的纵比(即变化的动态描写。

)12、心理剖析(由叙述代言者的全知视角分析。

)13、心理独白(由戏剧化叙述者的受限视角自我表述。

)14、梦幻描写(由全知视角或受限视角来描绘幻觉或白日梦。

)15、意识流描写(由戏剧化叙述者的内视角非逻辑性地呈现。

)16、典型角色(典型角色具有独特性格,是“熟悉的陌生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7、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即文学的审美的情调、语气、语调,侧重于文学的独创性,产生于创作气质,体现于文本话语在遣词、用句、修辞、表达上对规范语言的偏离。

)18、文学经典(生命长久、读者众多、久读不厌、启迪深刻的文学作品。

)二、简答题1、文学有哪三大功能?(认识、教化、审美。

)2、文学认识的基本维度是什么?(现实、作者、文本、读者。

)3、“载道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学是载道、传道、悟道的手段或工具。

1、儒家主张“文以载道”。

2、道家主张“得鱼忘筌”。

)4、“模仿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

1、古希腊认识论者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文学是对世界异质同构的模仿。

2、古希腊本体论者柏拉图认为文学模仿外形,低于现实、理念。

3、古希腊反映论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反映实质,高于历史。

)5、“镜子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艺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诗歌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诗歌

4、语言的音乐性。
a、语言的音乐性是其节奏、声调、韵律的综合体
现。 如李白的《游洞庭五首》 、《游洞庭醉后三首》
b 、但没有情感内涵的节奏,押韵,决不是诗。 如《三字经》、《百家姓》不是诗。 又如《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也不是诗。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村风气大改变; 男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浑身干劲冲破天; 女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做活赶在男人前; 老的听到吃饭不要钱,不服年老也争先; 小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勤工俭学成绩显; 鳏寡听到吃饭不要钱,满面春风开笑颜; 病人听到吃饭不要钱,毛病顿时轻一半; 懒汉听到吃饭不要钱,连声检讨就改变; 做活想到吃饭不要钱,一分一秒都争先; 睡觉想到吃饭不要钱,越想心里越是甜; 为什么心里越想越是甜?共产主义快实现! 人人干劲足,个个齐向前,明年定有更多的不要钱。
二、诗的特征

1、浓厚的情感内涵 a、 诗歌一般并不描述产生情感的事件原 因 ,而是仅仅表现感情本身。
舒婷:《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石路在 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遗落一枝映山红 管道升的《你侬我侬》:把一块泥,捏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 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延伸阅读:

“兴 观 群 怨”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实质是对诗歌(包 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 《论语· 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 (《论语· 泰伯》)的 “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 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兴” 的另一含义是讲诗的表现手法,参见赋 比 兴)。 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 失”(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的意思, 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 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 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反复、倒装和反讽(用书)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的美的具体 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 间,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集灵台(其二 )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 ,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1.文学意蕴层面
第三章 文学语言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 文学文本首先是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 •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应
的构成法则。这种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内指性 蕴藉性 陌生性 音乐性
双声叠韵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凄凄。
对偶押韵 如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节奏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 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 奏的三种类型:
长短型 高低型 轻重型
• 杜甫 秋兴八首(一)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 法则。诗歌类型: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为四字句。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五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二下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 七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四下三: 绝句 (杜甫)

文学概论模拟题-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范文

文学概论模拟题-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范文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2.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感和形态上的区别。

04年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a)答案要点一、概念题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体裁作为一种审美规范 有助于规范作家的创作 和指导读者的阅读。
鲁迅说:“有了小感触,就写 些杂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 诗。……得到较整齐的材料, 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鲁迅先生这里是在以一种文学体 裁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这种 观察所得的材料用之于具体的 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类 型。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 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 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 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 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 这墙上乱画。 不同的体裁形式对人的阅读和理解所形成的心理感受是 很不一样的,这本身恰恰说明了文学体裁对文学阅读的 重要意义。 文学体裁对人的阅读的重要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假如我 们对一种文学体裁不熟悉的话,那么我们对这种体裁类 型的作品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比如朦胧诗、先锋诗歌、 先锋小说、艺术电影。
罗兰·巴特: “文本只能在一种活动中,一个 生成过程中被感知”,所以人们“不 再把作品看成仅仅是‘信息’,甚至 也不看作‘语句’(也就是完成了的 作品,它们的命运在被表达出来的那 一瞬间便已注定),而看成永无休止 的生成过程和陈述,主体则在其中挣 扎不已。”
■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
次的、含有审美意味 的、开放性的语言符 号系统。
③有助于把文学文本放在整个文学传统中认识文学文本的特 点和价值。 任何文学文本的创作都不是凌空蹈虚而是与过去历史中形 成的文学规范紧密相连,即使对文学文本的创新程度也仍 然必须把它与其所违反的文学体裁规范相对照。 比如,中国古代有古体诗、格律诗,现代有自由诗,就作 为诗歌体裁而言,它们同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 环节。事实上,中国现代很多的自由体诗歌创作仍然汲取 了古代诗歌的资源,如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仍然追求诗歌 的格律和音乐美,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主张。 对中国现代自由诗体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也必须把它放在整 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才能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从古代诗歌 发展到现代自由体诗,反映了人们为了能够更为自由地表 达思想情感而不得不用一种更为简单直白的语言表现方式, 这既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审美规范的一种背离,也是现代自 由体诗的一种新的审美探索,所以说从古代诗歌发展到现 代自由体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内在的审美需求,具有一种历 史的必然性。

举例: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 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 返自然。
诗歌与理性

第二章:文学文本和文体种类
讲两个问题: 1、什么是文学文本
(第一节) 2、文学文本的文体种类。 (第二~五节)
第一节:文学文本
从所指对象来说,“文本”(text)与
“作品”(corpus)指的是同一个东西。 但是,在20世纪后期以来的文学研究中, 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文本”概念。 从“作品”到“文本”概念的转换反映 了一种文学研究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诗歌
诗歌是“辈分”最老的文学体裁,无论中 国还是西方,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都是 “诗”,如中国的《诗经》、《离骚》, 西方的《荷马史诗》。也因为如此,“诗” 在文学史上一直就有“文学”、“艺术” 的代名词之称,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但《诗学》中并不只是研究诗歌,还研究 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

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说:
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的系列,
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在 许多艺术品中,当然也包括散文作品在 内,声音的层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构 成了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第二、在语义层面上,文学文体借助各种修 辞手段以实现内涵的丰富性、模糊性以及体 验的个性化,这使得文学语言的表意行为本 身就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创造行为。 文学语言的这种效果主要通过与日常语境相 脱离,并置于一个开放的文学语境中来实现。 文学文本语境的这个特点有利于读者接受时 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祁“红杏枝头 春意闹”、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 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一、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
1、文学文本的含义 作品:是某个作家创作活动的产物,它附 属于作家,其意义源于作者的意图。 文本(又叫本文):淡化作品的从属性而 强调作品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意义来源于 作品本身、读者的理解或者作品和读者之 间的主体间性互动关系。

文本的特点: ①符号性:由一定的语言或话语符号 构成。 ②自足性: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家一 个人决定,文本是一个自足的有机 结构。 ③开放性: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 的,它与一定的文本语境甚至文化 语境紧密相关。如上一章讲的“互 文性”。
文本结构小结:
文学文本是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
所构成的统一体。 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形式显现,下 一层次给上一层次提供了存在的依据。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既相互依存,又 有各自独立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文本的体裁分类
对文学文本体裁进行分类是文学发展相 对成熟,文学观念趋向自觉、文学理 论逐渐完善的标志。中国古代文体意 识在魏晋时期就比较自觉了。 区分文学体裁的主要根据:辨识与文本 结构形式紧密相关的文学文本的表现 方式、言说方式等的差异。

文学作品中现象层的不同表现

在抒情类文学中:现象层主 要体现为情感的对应物,即 中国古人所说的情景交融、 以实显虚。如赵师秀《约 客》、贺铸《青玉案》“试 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在叙事类文学中,现象层体 现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故事环境、叙述行为的虚构 性。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即 是具体的,但是又是诗意想 象的,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 感情而服务的。如汤显祖 《牡丹亭》、余华《许三观 卖血记》、三国历史改编为 小说《三国演义》。
一、诗歌与抒情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性。
1、诗的含义 诗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 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和语言 的韵律性。 或: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 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 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2、抒情性与诗歌的内在特征
A.以情感生活为题材 《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赫兹利特: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忌 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 举例:《诗经·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 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 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体裁分类 从历史上看(注意其分类依据): A 二分法:a.中国古代按语言的韵律划分:韵 文(文)、散文(笔) b.亚里士多德按模仿媒 介划分:叙事类史诗(语言媒介)、戏剧类(语 言和音乐媒介) B 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C 四分法:a.弗莱按照文学文本的表现方式划 分:戏剧、叙事诗、抒情诗、小说。b.我国近现 代以文本的语言特征和体制篇幅为依据划分:诗 歌、散文、小说、剧本(戏剧文学)
③文学文本的意蕴层:是蕴含在现象体系 之内的主体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人生、 社会的思考,也是文学文本审美价值的 最终体现。意蕴层是文学文本的灵魂所 在。 意蕴层的特点: A.文学文本的意蕴层隐含在形象之中, 并不独立存在,这决定了意蕴的诗意性 质。 B.文学文本的意蕴层具有含蓄、多义的 特点。如李商隐《锦瑟》、白居易《花 非花》。


1、体裁分类的意义
①体裁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对具体文本进行
分析,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构成文学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我们对一个具体诗歌文本的认识必须借 助于诗歌类型的观念,另外运用诗歌体裁理 论对具体诗歌作品的理论阐释过程也是诗歌 体裁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它的不断发展 必将促进文学理论对有关体裁问题认识的不 断深化。
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在语音上的区别: 非文学文本不刻意突出符号的语音特 征而文学文本的语音具有独立意义。 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在语义上的区别: 非文学文本为日常交流服务,追求语 义的明确单一;文学文本强调超越日 常语境,违反语言成规,追求语义的 多义朦胧、含蓄蕴藉。
②文学文本的现象层:又称形象



3)文学文本的结构: ①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包括语音层和语义层 第一、在语音层次上,文学文本追求文字符号独特的声 音和情感效果,它通过文字的语音直接显示出一种审美 性。 语言带给读者的美感并不是来自语言传达的内容,而是 来自语言形式本身,它表现在三个方面:
A.有音无义,如《吕氏春秋﹒音初》“候人兮猗 ”、《离骚》“兮” 字的运用; B.音韵的和谐承担起情感传达的功能,如贾谊《过秦论》; C. 谐音、节奏与格律。如格律诗的平仄押韵(平声平道莫低昂(音 最长,而且高起高收) ,上声高呼猛烈强(开口读时用力,低起高收) , 去声分明哀远道(声音高低适中) ,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运用双声词强化 读者对台北雨季的感受。 这些都说是抒情,并不意味着诗纯粹是感性化、 情绪化的东西。 诗歌的理性精神作为诗的一种内在的思想基础成为 情感抒发的根据和意义来源,当然诗歌的情感表征 又反过来有助于诗歌理性精神的传达。 诗以隐喻、象征的方式,运用情感去表现对理性精 神的追求和思考,而不是概念化的道理。 举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