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式教学法谈“引导―自学―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拨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点拨和引导,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分析点拨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什么是质数?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通过这种提问和引导,学生会逐渐明白质数的概念和性质,从而提高他们在数学学科上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注意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过程的把握。
教师要灵活运用点拨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亲身实践,逐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习惯进行合理设计。
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不同的点拨方法。
在文科课程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启发式和诱导式的点拨方法,让学生通过分享资料和思考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理科课程中,可以采用更多的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适当加大问题难度,引导学生挑战更加深入的问题。
点拨法的运用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点拨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方法具有针对性强、因材施教的优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方法和举例。
1、确立学习目标。
在进行点拨式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思考。
点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3、反复点拨。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点拨,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让他们逐步理解问题。
4、鼓励自主探究。
点拨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问题,并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
5、总结归纳。
在点拨式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加以总结,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1、语文——古诗词赏析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可以采用点拨法。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词,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古诗词有什么特点?2)这首古诗词表达了什么意境?接着,老师可以逐步点拨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这首古诗词。
例如:问题1:我们可以从标题入手,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2: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来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数学——解方程在解方程的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点拨法。
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方程,如“x+3=5”,然后问学生:1)如何确定方程的未知数?2)如何将方程转化为等式?3)如何去掉方程中的常数项?4)如何解出方程?问题1:未知量是x,我们需要找到x的值。
问题2: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等式另一侧,即x=5-3。
问题3:通过运用减法原理,得出x=2。
问题4:检验所得解,将2代入原方程中,看是否成立。
通过以上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题方法,提高运用解方程的能力。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解、梳理学习内容,将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它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细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下面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1. 运用点拨法的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
(2)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故事、实例、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提供点拨: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4)逐步引导:将学习内容分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学习。
(5)巩固和评价:通过练习、作业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1)语文阅读:在学生阅读一篇篇目复杂的文章时,可以运用点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可以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和难句的意思,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数学问题解答: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运用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寻找解题方法。
可以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然后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技巧,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3)科学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运用点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
可以先通过实际操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最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4)历史事件解读: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以运用点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文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最后让学生思考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分解、梳理学习内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点拨法,提高教学效果。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必要的直接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1. 正式引导正式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给予学生的合理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正式引导包括提问、提示、解释等方式。
这种引导着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非正式引导非正式引导是指在实际操作或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眼神、姿态、口气等方式给学生以示意、提示和激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种引导方式更加隐晦,通常不以语言的形式直接介入学习活动,但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 个性化点拨个性化点拨是指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点,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提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意识地安排学习任务和资源,提供合适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 提问引导提问是点拨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提问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问:“请问将一个分数做约分需要注意哪些规则?”让学生分析和总结约分的规律,从而加深对约分概念的理解。
2.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是点拨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
在教授语文写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解释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其中的方法和经验。
3. 示范演示示范演示是点拨法中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和操作过程。
在教学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亲自上台进行画画示范,让学生逐步观察和模仿,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4. 让步引导让步引导是点拨法中的一种巧妙方式,教师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适时地做出让步,让学生在较小的领域内尝试和探索。
“点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点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点拨”是教师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或精辟简练的数学语言,启发指点学生的一种数学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其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数学课的教学达到“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
一、点拨的方式1.联想点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联想是思维的翅膀。
联想是由某一个问题引起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过程,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传递信息,又获取信息。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将当前数学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联想。
例如,已知a +b +c=2,a2+b2+c2=3,求a2003+b2003+c2003的值。
学生看到两个方程有三个未知数就不知从何做起,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点拨:联想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模型求解;联想均值定理,构造不等式模型求解;联想直线与圆的方程,构造解析几何模型求解;联想复数的模,构造复数模型求解;联想平方关系,构造三角函数模型求解。
2.设疑点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适时设置恰当的疑问,以疑启思,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方面。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会解某一道题或者某一类题,而是应通过对数学思路、数学方法的点拨,使学生能整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内容的学习,教材中只涉及奇函数、偶函数、非奇函数非偶函数三类。
教学时可设置疑问: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是否只有一个?这样的设疑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进而达到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点拨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利用实验进行点拨会给学生留下直观鲜明、具体深刻的印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维。
例如,在推导三棱锥体积公式时,可把三棱锥分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小三棱锥。
对此,学生往往持怀疑态度,如果教师能利用演示实验进行及时点拨,就可使学生眼见为实,疑团顿消。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有效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介绍点拨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点拨法的定义点拨法是一种以“点”为单位的教学法,即通过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点拨,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点拨法的核心是针对学生掌握程度和难度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其逐步掌握知识。
1. 有针对性:点拨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展开,既考虑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虑知识难度和应用领域等因素。
2. 实用性:点拨法不仅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注重学习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并应用到实际中。
3. 效率高:点拨法不同于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将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和技能体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1. 逐点讲解法: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某一种数据结构的应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演示其应用过程。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矩阵运算时,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矩阵运算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和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
1. 数学学科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可以采用逐点讲解法,通过列举例子或者运算过程等方式让学生逐个掌握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几何学中的角度概念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理解角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逐步掌握角度的应用。
2. 计算机学科3. 文化课程总之,点拨法是一种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各个知识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
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正。
点拨法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1. 注意时机
点拨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决定,合适的时机可以更有效地引
导学生。
可以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及时进行点拨,也可以在学生试错过程中进行引导。
在学
生学习成果展示或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点拨法。
3. 加强实践
点拨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点拨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点拨之后,还要加强实践和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多样化展示
在点拨法的运用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展示方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
示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可以使用示范演示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角色扮
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多样化展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
果。
1. 语文课中的点拨法
在语文课中,点拨法可以运用于学生的作文或阅读过程中。
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可
以针对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
内容,点拨学生在句子结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上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修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错误进行点拨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
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与点拨例谈-最新文档资料
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与点拨例谈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许多诗文,由于年代久远,地理区域辽阔,学生学习时难以把握好作品的意境。
此时,我们便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不再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核舟记》的阅读教学,设计的提问为“刻画最逼真的人物是谁?”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学生都回答说是“苏东坡”,而且理由还相当充分——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但这种认识与事实并不相符。
于是,我便依照课文中的说明把小小的核舟制成立体图像,再把描写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文字挑选出来,表现在同一显示器上,并据此要求学生再作判断。
于是学生发现:文中刻画苏东坡的仅二十余字,而刻画佛印的则达四十余字。
他们由此恍然大悟:文章刻画最逼真的是佛印而非“大苏”。
但是,很多同学又提出疑问:“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文章主题与具体描写之间岂不矛盾了?”我深知,此时,同学们的阅读情绪已进入“愤悱”状态,于是,我将苏轼的《前赤壁赋》配以“大江东去”般雄壮的乐曲和“惊涛拍岸”的壮阔画面呈现给学生,再将画面上的“一叶之扁舟”逐渐拉远,使其在浩瀚的长江中“缈沧海之一粟”,让学生感受并发现“赋”中所表达的旷世达观的处世态度与佛印那种洒脱超凡的气质竟是如此的和谐一致。
于是,在声、色、画、文共同建构的立体情境中,学生们纷纷颔首,表示领会到这样的描写与主题实际上并无矛盾,而是更加传神地表达了“大苏泛赤壁”的神韵。
在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引导和点拨之下,师生共同进入一种富有探索性的审美状态,学生的阅读经验在此过程获致前所未有的提高。
二、精心设计导语或导入方式我们的课文是文情并茂的,但囿于知识的广度不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有所领悟,尤其是那些内蕴较深或因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易形成思想距离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披文以人情、动情而入境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对症下药精心设计导入语或导入方式,从而引领学生有强烈意愿进入课文的学习与赏析。
如初二语文《沁园春?雪》一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到毛泽东的词作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策略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策略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点拨策略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点拨法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点拨法主要是围绕学生的新学习内容,给予学生微小的、有系统的步骤或技巧,能让学生得到自己的学习经验。
可以指导学生将文本的细节加以组合、重去结合,以达到理解、归纳、总结和记忆等目的。
首先,老师要有耐心地引导,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方法。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控制知识点的讲授,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此类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盲目授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拨,由学生自己发挥才能,激发他们产生思考,运用知识,完成作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除了老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外,学生也要做足准备,有责任感,不要把学习当作义务,而要把学习当作欢乐。
在进行教学时,学生要始终保持冷静、好奇、耐心、自信,有耐心反复地去思考和理解,不要把问题简单化,而要把它想通;不要不遵守老师的细节指导,而要善于发挥思维的创造力,用自己的观点去证明结论,不断发现和挖掘规律,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运用点拨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获得学习成功。
教师能够独到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只有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况下,教师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揣摩、引导、讨论、点拨──探索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
揣摩、引导、讨论、点拨──探索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揣摩、引导、讨论、点拨──探索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内容服务。
我从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适应培养自学能力的需要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即“揣摩、引导、讨论、点拨”。
这种课堂结构的基本特点是:(1)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多动脑想。
多动手查,多动口说(问),主动观察、思维、分析、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学实践的机会。
(2)改变“满堂灌”或“一问一答”的师生接受关系为帮学关系,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多向信息交流。
(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较多的探索性作业是放在讨论前的主动揣摩,即发现、分析、解答等。
课后作业量相对减少,只根据课堂讨论自我作些补充、修正或适量的读写作业,改变被动等待老师留下大量作业的状况。
八个字的课堂结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基中“揣摩”、“讨论”是指学生的学习实践,“引导”、“点拨”是教师在其中起的主导作用。
在这个基本课堂结构上,教师备课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将揣摩和讨论的时间作适当的分配。
揣摩学生基本扫除课文的阅读障碍之后,紧接着就是揣摩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组织讨论、深入理解做好准备。
揣摩是这种课堂结构的基点。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
这儿说的有效,就是增进理解的意思。
”(叶圣陶《揣摩》)所以,我着力培养学生自学揣摩,自己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起点。
揣摩自学有方法规律,必须从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进行;必须遵循一个中心或一条主线,使揣摩有方向,有重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教给揣摩的方法。
如低中年级主要先教给从词句中发现、提出疑难问题和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高年级进一步教给确定文章主线或中心和遵循主线或中心揣摩、品赏文章的方法。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围绕总结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揣摩全篇文章;《一分试验田》一文,引导学生能从彭总的言和行为线索对应揣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点拨教学法的作用
点拨教学法的作用点拨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点拨教学法的作用。
点拨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解释、举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点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的核心要点,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点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点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点拨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的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框架的建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第四,点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点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点拨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点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反例、引导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六,点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点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点拨教学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建立知识的框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点拨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更好地受益于点拨教学法。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主要通过给予学生指导和提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点拨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和举例。
1.运用方法:(1) 提供提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提供提示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例如,在学习数学题目时,老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原题目,以及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和结论来启发他们的思路。
(2) 分步骤指导:将学习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每个步骤,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写作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大纲,然后再逐步完成每个段落。
(3) 消除歧义:在学生出现错误或不理解时,通过点拨法消除歧义。
例如,在学生阅读古文时,老师可以指出一些易混淆的词汇和句子,让学生理解更加准确。
2.举例:(1) 数学题目中的点拨法:小明的数学成绩不好,他很难理解老师讲的知识。
当老师讲解一道数学题时,他总是不知道从何入手。
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来帮助他。
例如,当小明不知道如何解决一道难题时,老师可以先让他多观察一下题目,然后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和结论,引导他思考如何解决这道题。
通过这种引导方式,小明可以更加容易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他的数学成绩。
小红经常写作文时遇到困难,她不知道如何展开思路和构思文章。
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来帮助她。
例如,当小红不知道如何展开自己的思路时,老师可以先让她完成大纲,然后逐步完成每个段落,提醒她注意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通过这种逐步分步骤的指导方式,小红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高她的写作能力。
小李在阅读古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他很难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观点。
这时,老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来帮助他。
小学语文课堂“点拨”的实践与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点拨”的实践与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
通过点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改进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点拨”的实践与分析。
一、点拨的目的点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写作的思路、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作文的质量。
二、点拨的形式1. 教师指导式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针对性地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写的句子中存在语法错误,教师可以指出错误并解释正确的语法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改正错误。
2. 学生自主发现式点拨:教师提出问题或给予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改正错误。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如何修改?”或者给予提示:“这个地方用了一个形容词,可以考虑用动词来表达。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点拨的实施要点1. 针对性点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侧重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 清晰明了的解释和指导:教师在点拨中应提供清晰明了的解释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改进。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到点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纠正错误并给予肯定:教师在点拨中既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点拨的效果分析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点拨”的实践与分析,可以看出,点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点拨,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进而改进自己的作文。
点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点拨”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
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点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点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将从点拨法的运用和举例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一、点拨法的运用点拨法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目标设定不同的点拨方式。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点拨法运用方法:1. 提供提示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建议和提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学生做题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或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引导探究点拨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科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从实验中发现科学规律。
3. 提供反馈点拨法还可以通过提供反馈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点拨法的举例以下是几个点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举例:1. 数学解题在学生学习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应用点拨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例题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实际解题中。
2. 科学实验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使用点拨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实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实施实验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实验技巧,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3. 作文写作在学习写作时,点拨法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点拨法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和写作例句,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模仿。
点拨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点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在学生自学、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点拨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点拨法”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在黑板上讲解知识点,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学生们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采用“点拨法”则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点拨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3. “点拨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公式。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点拨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点拨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点拨法”在数学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浅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作者:李艳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5期“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李庾南老师提出并开始推广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而恰当地采用该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1)独立思考。
该教学法首先要通过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当然,自学有多种形式,关键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
(2)群体讨论。
学生可以与学生之间、学生可以与教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这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议论形式推动合作学习,既可以克服信息单向传输的弊端,同时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局限,最终建立多向的合作交流方式。
(3)相机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解惑、提示和释疑的方法,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生成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习中对学生相机引导,可以使学生自学有内驱力、有内容、有方法,更可以使议论有序进行,让学习有见地、有深度,最终达到课堂学习的目标。
这三个环节中,独立思考是基础,相机引导是前提,群体议论是枢纽。
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学论中的自主学习和自学可以说是同一个概念,但是自主学习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独立思考,从信息源各种载体和交往中获取信息而内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试谈“点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谈“点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试谈“点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试谈“点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改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个体均有发展的空间,但与此同时,有些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但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堂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生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笔者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科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拨”是教师主导作用体现最基本的一种手段,“点”,“画龙点睛”,即给学生指点要害、点明主旨,使之明也;“拨”,“拨云见日”,即给学生疏通思路、拨开疑难、剔除障碍,使之正也。
“点拨”指的就是点化、启发、诱导之意。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心理障碍,运用诱导、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这就是点拨。
小学教案的点拨与引导策略
小学教案的点拨与引导策略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点拨和引导两个方面探讨小学教案的优化策略。
一、点拨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
2.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知识点分解成适当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步骤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步骤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
二、引导策略1.启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式教学法谈“引导―自学―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布鲁诺指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其‘会学’”。
我认为学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 __兴趣,培养其独立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实验表明:学生从书本中通过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要比通过听觉更牢固,更深刻。
所以,我在设计《美国内战》一课时的主导思想是: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其阅读能力及学习能力,学会利用课本、利用地图,学会从书本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引导其在阅读课本的过程进行思考,既为本课重难点的解决打下基础,也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
因此,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我采用了引导―自学―点拨教学法,具体环节为:导学―引导―自学―答疑―点拨。
一、导学(导课)
我设计了一个一举四得的导课方式,即请学生做美国国旗的历史知识小讲座,从而引出课题。
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
为本课领土扩张和内战的讲解埋下伏笔。
同时,引出独立战争,既可复习旧知识,又可为建立有关美国资本主义革命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
望和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中获取历史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 __生动场景。
为此我
采用自学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知识。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循序渐进,难易结合,重难点突出,启发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三个自学提纲,并分别选择在学习领土扩张、南北矛盾及美国内战时分别投影显示出来,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包括生生合作、师
生合作)和提出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对相应部分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
认识,并使学生一直保持一个学习兴奋状态,延缓其大脑的疲劳,同时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合作意识。
提纲中的问题类型:有以下五种。
A 学生应掌握并能通过阅读自己掌握的知识。
如:美国领土扩
张的范围
B 为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做铺垫的问题。
如:林肯属于那个
党派,代表哪个集团的利益?其基本的政治观点是什么?
C 重点知识。
D 难点知识。
即将难点知识细化,使其降低难度,难点明了突出。
在设计此类问题及部分重点问题时,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注意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得学生认识到书中陈述文的背后应能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提出后一下子解决有些困难,但透过阅读相关的书本知识或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作分析、学生之间讨论或由教师稍作点拨即可解决。
这样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发问能力,并引起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重视,加深印象。
如在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索问题上,课本上并没有明确提出为什么?为改变学生学习
历史时教师教给什么就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林肯当选为什么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索?”并在此之前设
计了“林肯属于那个党派,代表哪个集团的利益?其基本的政治观点
是什么”几个小问题指导学生看书,这样,学生读完书后。
“林肯当选为什么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索?”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既降低
了难度,启发了学生思维和提问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兴趣。
又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两个文件是内战的转折点、我提出问题之后,启发学生阅读书中的材料文去理解,当学生读完材料文中有关文件的内容介绍后,便觉得豁然开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感到书中那些看似平淡的内容是那么有用,激发了其阅读课本的热情。
而对美国领土扩张方向方向这一难点,我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解决。
E 引导提高学生思维深度的问题。
如在学习南北矛盾这一难点时,我设计了“为什么南北矛盾的
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这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并将难点突出出来以利解决,而且为理解南北矛盾成为内战爆发的原因起了关键作用。
三、自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本和相互讨论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之后的点拨打下基础。
同时,学生之间讨论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答疑(反馈)
包括学生回答、学生纠正,教师简单点拨三个环节。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自学提纲的问题,进一步告诉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并强调重难点,同时查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纠正错误知识。
对于错误知识,可先让学生互相纠正,教师再做说明。
五、点拨:
在了解学生在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后,教师做重点点拨,在点拨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重、难点突出。
2、将知识的内在体系通过语言、投影、板书体现出来。
3、注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如:在解决南北问题的焦点时,我请学生回忆政治上“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扩展了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最后,我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将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归纳。
4、注意政史结合
如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
5、在最后,是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难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六、二次反馈(强化记忆)
教学应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动”起来。
要让学生“敢动”“想动”“能动”。
只有学生更多的参与活动探究,更多地发动学生,才能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突破思维定势,进而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活动、探究、思维的平台。
而引导一自学一点拨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