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与救护规定
院前救护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有2 例休克患者在运送时头部置于推车的前方 ( 刹车
时容易加重头部缺血 )3 ; 例脑外伤患者在运送 中没
有给予头高脚低位( 容易加重脑水肿与脑出血) 1 ; 例 心衰患者没有给予半坐卧位( 不能减少 回心血量 )2 ; 例昏迷呕吐患者没有给予头偏向一侧( 容易引起呕吐 物误吸引起窒息 与吸人性肺炎 )5 ; 例患者未通知相 关科室 , 使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才开始准备抢救药品与 器械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 送到病 区后 , 区护士才开 病 始准备病床单位 , 患者需进抢救室但 尚未将轻患者转
322 设备和人员的配备 救 护车上 的抢救设备 .. 与抢救药品的完好率保持 1 %, 同时具备吸氧 0 0 如
功能的简易呼吸器 、 便携式 氧气瓶 、 除颤监护器 、 心
电图机 、 胸穿包 、 穿包等 ; 了方便接诊 途中的搬 腰 为 运, 救护车上添置产式担架 ( 利于心肌梗死患者 、 脊
对 出现 的安 全问题 进 行记 录 并询 问 当事人 事发 经过 及 其原 因 , 分类进 行 总结 , 采用 统计 描述 进 行统 计 。
解患者病情 , 不知道患者的疼痛部位与性质 , 在运送 中没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6例患者穿刺针头脱 落 或液体外漏 , 回院后需 重新穿刺 ;5例患者在运送 1 中供氧中断 , 对需持续用氧患者病情不利 ; 例患者 l 在移送至平车时由于搬运不 当跌落地上 , 其原 因可 能是由于接诊人员不固定 , 工作中疏忽大意所致。
与考核 , 提高护士的医疗风险意识 , 同时科室制定并 规范了一系列抢救程序 , 如急性中毒的抢救程序 , 心 脏骤停的抢救程序 ,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程序等 , 定期
安全预防及急救知识

7.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8.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8、防止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跑、冒、滴、漏,以防扩散到空间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9、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进行操作。
10、压力容器、锅炉、各类储罐在使用前应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否则不准使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二、火灾事故的预防
安全预防及急救知识
一、爆炸事故的预防
爆炸事故发生的时间往往很短,使得在发生爆炸前几乎没有逃离和疏散的机会,因而容易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因此对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现场进行重点监控并采取预防措施是预防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预防爆炸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检测措施,当发现空气中可燃气体,粉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就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应加一层垫布;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止住血为宜;止血带的部位要尽可能的靠近伤口;止血带每隔40—50分钟放松2—3分钟;严重挤压的肢体或伤口远端肢体严重缺血时,禁止使用止血带。
(4)标明绑止血时间。
(5)大量吐血时:让患者侧向躺好,解开衣扣和皮带,不要让身体有任何束缚;然后用凉毛巾或者冰袋冷敷患者腹部,保持静卧直到救护车到来。
(3)热金属附着伤面时,切不可向伤员身上泼水。
(4)凝固汽油烧伤,去除玷污的衣服后,伤面要用湿布密封覆盖、也可跳入水中,用手扑打,不但不能灭火,反而扩大烧伤范围造成手部深度烧伤。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是为了应对灾害事件的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灾害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来降低灾害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包括预防、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方面的措施,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些措施。
首先,预防是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监管,促进灾害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应建立强震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地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在林区、河道、山区等易发生火灾、洪灾的地点,应加强巡逻和监控,提前掌握火源和水位等灾害要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扑灭和疏散。
其次,应急救援是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的核心。
应急救援是指在灾害事件发生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此,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成立专业的救援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等。
例如,地震发生时,应迅速组织搜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地震救援工作;火灾发生时,应调动消防队进行灭火救援等。
最后,灾后恢复是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环节。
灾后恢复包括灾后重建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灾后重建,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另一方面,要重视灾后心理疏导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这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总之,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然而,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灾害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安全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方案

安全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不断增加,人们对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从个人、家庭、社区、企业和公共领域等不同层面,探讨安全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个人层面个人的安全是整个防范体系的基础。
第一步是保持自身的警觉性和警惕性,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个人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安装防盗门锁,随身携带防身工具如防护喷雾等,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注意保管重要物品如钱包、手机等。
当面临紧急情况时,要冷静应对,寻找可靠的帮助和逃生通道。
二、家庭层面家庭安全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要确保家中的门窗、防盗网等设施完善,定期检查电线、煤气等安全设施。
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络机制,制定家庭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定期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素养。
三、社区层面安全社区的建设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居民可以加强邻里交往,互通有无,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和支持。
社区可以组建巡逻队,加强巡逻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社区也可以通过安防设施的安装和维护,提高社区的整体安全性。
四、企业层面对于企业来说,安全防范是维护企业运营和员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加强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监控,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安全门禁系统等。
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危机事件的处置流程,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公共领域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医院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也承载着较高的安全风险。
这些场所应建立严格的安保体系,采取多层次的防范措施,如安保人员的配备、安全检查和消防演练等。
并保持与相关部门的通畅沟通,共享安全信息,及时响应突发事件。
六、应急处理方案应急处理方案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和危害的方法。
它包括预防措施、应急组织、应急调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
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1)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作业前,针对物体打击事故频发的部位,对有关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教育,使每个作业人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安全防范。
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
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必须进行交叉作业时要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临时设施的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施工作业的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2)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应急救援小组人员首先抢救负伤人员,对负伤人员做必要的处理,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脊柱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护。
最先发现现场物体打击事故的从业人员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现场管理人员(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在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立即暂停现场的生产活动,保护好事故现场。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到物体打击事故报告后,奔赴出事地点迅速组织抢救伤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脊柱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发生二次损伤。
在移动昏迷状态的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
若伴有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可用“颈托”围住颈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
如伤员有出血,应立即止血。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通畅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胸部伤的胸骨、肋骨骨折、四肢的骨折也要包扎固定。
处于休克状态的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急诊科安全防范制度模版

急诊科安全防范制度模版一、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高风险的区域之一,为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急诊科需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制度。
本文旨在制定急诊科安全防范制度模版,以指导急诊科相关工作,提高急诊科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急诊科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意外伤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等。
三、安全防范管理1. 急诊科安全防范责任制度1.1 急诊科安全防范主管:设置急诊科安全防范主管,负责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计划,并及时通报医务人员有关安全防范措施和政策。
1.2 急诊科安全防范人员:设立急诊科安全防范人员,负责对急诊科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1.3 医务人员安全责任:医务人员须严格遵守急诊科的安全规定,保障自身安全,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
2. 急诊科安全培训2.1 入职培训:对于新进入急诊科的医务人员,需进行系统的入职培训,包括急诊科安全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流程以及相关法规法律等。
2.2 岗位培训:定期对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其安全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急诊科安全设施3.1 安全通道:急诊科需设置安全通道,确保行走通畅以便紧急情况时的疏散和转运。
3.2 安全标识:对急诊科内的安全通道、出入口、急救设备等进行标识,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识别和使用。
3.3 应急设备:急诊科需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物,确保快速处置各类紧急情况。
3.4 视频监控:急诊科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工作场所,防范不法行为及意外事故。
四、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理1. 风险评估:定期对急诊科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
2. 安全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改善和处理。
3. 安全检查:定期开展急诊科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实施和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救护队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救护队风险点及防范措施1、院前急救护理风险概述院前急救护理风险是指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院前急救护理是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的事故现场,家中及救护车上,护理人员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进行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的护理工作相比,其具有急与早、独立性、抢救环境艰苦等工作特点。
包括:接呼救后立即发车→到达现场→现场初步急救→转运途中病情观察及救护→与院内医生、护士的交接班等,各环节过程中都存在着护理风险,若处理不当,必然会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2、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识别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1]。
由于护理服务过程中病人流动、设备运转、疾病的护理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实际上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一个动态监测过程[2]。
3、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3.1外在因素院前急救的社会性、紧急性、复杂性、多学科性、涉及法律多等特点造成院前急救护理的高风险性。
同时院前病人一般病情变化快、危重、工作难预见性、容易造成工作时的忙乱,而病人及其家属对救治期望值过高,一旦救治不满意就怀疑医院的整体医疗能力,一旦患者死亡,家属认定院方一定存在过失,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立即发生纠纷,甚至大闹医院,谋求大额经济补偿[3]。
另外,急救环境不稳定,院前急救所处的环境多数在患者家里、路边、工地、野外等,转运途中因病情危急需要抢救,救护车内狭小空间和路途的颠簸,给治疗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4],增加了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
3.2内在因素3.2.1时间观念不强,出诊速度慢。
由于医护人员出诊经验不足,时间观念不强,接到出诊治信息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登车出诊,从而使整个急救单元出诊延误,影响救治效果,产生纠纷[5]。
3.2.2出诊前急救物品准备不完备。
护士在出诊前未认真检查抢救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卫材及药品准备是否充足,易出现抢救时设备无法使用,从而引发医疗投诉或纠纷。
3.2.3急救应急能力差、业务能力不足。
单位预防救护工作制度

单位预防救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单位的预防救护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预防救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2.设立预防救护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工作1.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4.落实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四、救护工作1.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救护队伍要具备专业的救援能力和设备,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事故受伤人员要及时进行救治,并做好善后工作。
4.事故处理结束后,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五、培训和演练1.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和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3.邀请专业机构进行救护技能培训,提高救护队伍的专业水平。
六、宣传教育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救护工作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救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七、监督检查1.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预防救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2.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预防救护工作的落实。
3.对未按照规定开展预防救护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严肃处理。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预防救护工作领导小组。
3.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的预防救护工作水平,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单位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安全防护措施制度(4篇)

安全防护措施制度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为确保员工、客户和资产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它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以下是一个关于安全防护措施制度的____字范文。
第一部分:引言1.1 背景安全是每个组织或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各种组织都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安全工作。
1.2 目的本安全防护措施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的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1.3 适用范围本安全防护措施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顾客和访客,并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工作场所和环境。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制度2.1 安全组织2.1.1 组织应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1.2 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安全专家。
2.2 安全责任2.2.1 组织应明确安全责任的分工和权限。
2.2.2 所有员工都应承担起自己的安全责任,并按规定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2.3 安全教育培训2.3.1 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2.3.2 新员工和转岗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 安全宣传2.4.1 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
2.4.2 安全宣传内容应包括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经验交流和应急预防措施等。
第三部分: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3.1 安全风险评估3.1.1 组织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3.1.2 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作业行为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评估。
3.2 安全风险控制3.2.1 组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安全风险。
3.2.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
某外资生产企业安全防范事项与急救措施

某外资生产企业安全防范事项与急救措施1.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破坏。
为了保障生产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员工的身体安全,某外资生产企业对安全防范事项和急救措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落实。
本文将介绍某外资生产企业的安全防范事项和急救措施,以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 安全防范事项在某外资生产企业中,安全防范事项是确保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某外资生产企业实施的一些安全防范事项:2.1. 设立安全检查制度某外资生产企业建立了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场所和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场所整洁有序、工作人员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2.2.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安全管理标准,某外资生产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等。
2.3. 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某外资生产企业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知识、应急处理方法、工作场所危险源等,通过培训,员工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危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2.4. 管理化学品和危险品某外资生产企业对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其储存、使用和处理符合相关的规定。
同时,为了增强员工对危险品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某外资生产企业还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和演练活动。
2.5. 配备安全设施和装备为了提高生产场所的安全水平,某外资生产企业配备了各种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灭火器、报警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这些设施和装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员工安全撤离和事故应对。
3. 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的紧急救助,目的是尽快减少事故的伤害程度并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某外资生产企业实施了以下急救措施:3.1. 建立急救组织某外资生产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急救组织,并配备了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
急救组织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包括对伤员进行急救和转运等。
小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4篇)

小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小学突发灾害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学生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
第三条工作原则本工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落实的原则。
第四条责任部门校长是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的责任主体,由教务处、保卫处等具体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五条职责教职员工应按照相关规定参与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学生要遵守学校突发灾害安全预案,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工作。
第二章突发灾害安全防护管理第六条安全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七条灾害隐患排查学校要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校园内的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整改。
第八条安全设施和装备学校要配备和维护好消防设施和装备,建立和完善安全防护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九条防灾预案学校要制定灾害防护预案,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突发灾害时的职责和应急措施,并加强演练和培训。
第十条预警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突发灾害的信息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护工作。
第三章突发灾害防护工作第十一条火灾防护学校要制定火灾预防措施,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建立火灾报警和疏散逃生预案,组织火灾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火灾自救和逃生能力。
第十二条地震防护学校要制定地震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教育师生如何正确避险和逃生,并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第十三条暴雨防护学校要制定暴雨预防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保障校园排水畅通,防止校园内积水影响师生的正常出行。
第十四条水灾防护学校要制定水灾预防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的巡查和维护,做好防洪工作,确保师生的安全。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学校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突发事件时的职责和应急措施,并加强演练和培训。
第十六条联防联动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健全联防联动机制,共同做好突发灾害防护工作。
火灾与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

火灾与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火灾和爆炸事故都属于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并且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护。
一、预防火灾事故的措施1.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
定期对建筑物、设备、电气线路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
特别是要加强对高风险单位、易燃易爆场所的巡查和监管。
2.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消防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逃生自救的技能。
3.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
合理布置火灾报警器和手动报警装置,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进行扑救。
在一些重要区域还可以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
4.设置合理的消防疏散通道和逃生设施。
保证员工的安全疏散,包括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牌、疏散通道的畅通、紧急出口的设置等。
5.常规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对灭火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箱等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1.火灾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如果发现火灾,应立即按下火灾报警器或用其他方式通知相关人员,然后尽量迅速撤离现场。
-如果被困在烟雾中,应尽量靠近地面,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在疏散途中,按照规定的逃生通道有序疏散,并避免使用电梯。
-如果衣物着火,应立即倒地滚动,用湿毛巾或灭火器扑灭火焰。
2.爆炸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如果发生爆炸事故,应立即保持冷静,尽量迅速撤离爆炸区域,远离危险源。
-在撤离时,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不要使用明火、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引发继续发生次生事故。
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措施及应急救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并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的防范措施,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单位和场所的安全运行。
交警安全防护规章制度

交警安全防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交警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提高道路交通执法效率,保障交警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工作的交警人员,包括交通警察、巡逻警察、交通管理员等。
第三条交警人员在履行职务期间,应遵守本规章的各项规定,确保自身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第四条交警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保护用品,为交警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第五条交警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服从指挥、遵守规章,严禁违反交通法规,不得私自决定违法违规处理方式。
第六条交警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交通法规和交通管理知识,增强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交警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七条交警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着装整齐,佩戴制服、警帽、警标,便于辨识身份。
第八条交警人员应当佩戴反光背心或反光臂章,提高被动安全防护能力。
第九条交警人员在夜间执勤时,应当打开交通安全警示灯,确保被其他车辆和行人注意。
第十条交警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随身携带防身器具,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一条交警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执勤制度,不得私自离岗或擅自变更执勤地点。
第十二条交警人员在执勤期间,应当按时吃饭、休息,保证身体健康。
第三章交警人员的行为规范第十三条交警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礼貌待人,不得辱骂、侮辱他人,维护职务形象。
第十四条交警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十五条交警人员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不得违法违规收取礼品、红包等。
第十六条交警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遵守交通法规,不得私自改变执法流程和处罚标准。
第十七条交警人员应当保管好执法证件、随身物品,不得私自借出或遗失。
第四章交警人员的安全培训第十八条交警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交警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九条交警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交通法规和交通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第二十条交警人员应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压力调适培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防范与救护规定

(安全生产)安全防范与救护规定安全防范和救护规定1.总则1.1.制定目的为将本X公司内职工安全防范和救护中各种事项予以合理化、明确化,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除依国家相关法规及X公司其他安全规章外,涉及安全防范和救护之事项,悉依本规定执行。
1.3.权责单位1)总经理室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员工之安全须知2.1.个人行为1)切实遵守X公司各项安全规定。
2)依照作业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方法。
3)非个人所负责操作之设备,不得擅自操作。
4)任何时刻不得无故逗留或徘徊于他人工作区域内。
5)放置工具、物料于物料架上或其他高处,须确保不绊跤他人或跌落击伤他人。
6)若须从高处抛下物体,地面上则应禁止他人通行。
7)移动壹个设备或物料架时,须先将放置其上之未固定物体取下。
8)不得于厂内奔跑、嬉戏、恶作剧或有其他妨碍秩序之行为。
9)不可使用压缩气管吹除身上灰尘及将压缩空气管指向他人。
10)行走时不要为谋取捷径而穿越生产作业区域、跨越流水线。
11)不可在石绵瓦或类似之屋顶上行走。
12)不可在工作中之高架吊车下或悬空重物下走动。
13)若发现漏油、漏气的地方及已损坏之梯子、平台、栏杆及其他不安全之环境时,请随时报告主管或工安人员。
14)不要使用不健全的工具或设备。
15)推门出入时,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撞及对面而来之人。
16)安全门出入口及太平梯前后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堆置任何物品,妨碍通行。
17)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工具和其他用品。
18)上下阶梯或走过容易滑跌之场所须特别小心。
19)自觉劝阻他人冒险、违章作业。
20)搬运货物专用之电梯或吊车,禁止人员搭乘。
21)每壹员工都须将防止意外作为其应尽之责任,且互相劝勉遵守安全须知。
22)熟记工作场所之出入口、安全门位置。
紧急情况时,必须遵守秩序,接受指挥。
2.2.着装要求1)救火时,操作或搬运热的油类或其他物体时,必须穿着足以遮蔽全身之衣着,且佩戴适当之帽子,不得将袖子、裤管卷起。
救护队灾区行动安全规定范文

救护队灾区行动安全规定范文一、前言自然灾害常常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灾区救援工作的效率和人员的安全,制定一系列灾区行动安全规定十分必要。
本文将就救护队灾区行动的安全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应急准备1.装备准备救护队成员在灾害前应仔细检查和保养救援装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设备、救护器材、防护装备等。
在行动前,必须对这些装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将其放置在易取用的位置。
2.人员培训救护队成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包括急救知识、应急处理技巧、危险物品处理等。
成员应通过考试并定期接受培训,以保持技能的熟练度。
三、行动前注意事项1.规划行动路线救护队在行动前应详细规划行动路线,包括成员的分工和行动顺序。
应根据灾情的不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并确保各个应急点的衔接。
2.评估危险性在行动前,救护队必须全面评估灾区的危险性。
包括地质环境、道路状况、建筑物安全等。
同时,还需做好现场勘察工作,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制定行动计划救护队应在行动前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包括任务分工、装备分配、沟通方式等。
成员应清楚任务目标,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要求,以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和安全。
四、行动中的安全规范1.佩戴防护装备救护队成员在行动中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手套、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成员的安全,防止他们受到物理和化学伤害。
2.随时保持联络救护队成员应在行动中与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联络。
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确保各个环节的信息畅通。
同时,还要与灾区指挥中心保持及时的沟通,随时接收相关指示。
3.遵守交通规则在行动中,救护队成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包括遵守道路标识、遵循交通信号等,不得违反交通法规。
4.尊重当地民众救护队成员在行动中应尊重当地民众的习俗和规定。
不得侵犯当地民众的权益,同时要与当地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五、事故处理规范1.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任何救护队成员在行动中发现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避免事故扩大和人员伤亡。
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一、实验室的安全标志及注意事项:1. 实验室内应明确标示实验室名称、危险化学品存放区域、安全出口等标志。
2.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有害物质。
3.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不得乱扔废弃物。
4. 实验室内不得吃东西,禁止使用明火。
5. 实验室内严禁打闹、争吵、追逐,保持安静工作环境。
6. 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
二、安全设备和救护用品:1. 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
2.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应了解救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位置。
三、实验室教师的责任和义务:1. 实验室教师应具备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实验室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3. 实验室教师应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
四、学生实验操作安全要求:1.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应参加安全教育课程,了解实验的安全要求。
2.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戴上实验室鞋、实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 学生不得私自开启或关闭实验室设备,如气体和电源开关等。
4. 学生在实验中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不得胡乱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台面和器材。
五、应急措施:1. 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学生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同时实验室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实验室教师应知悉学生的个人过敏史和突发疾病情况,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以上是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的一些范文,供参考。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学生在实验室中的安全。
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二)一、科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要经常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学校应定期对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科学实验室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具体负责安全工作。
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进行监督,有权停止有碍安全的操作。
ICU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防范与急救

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提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急救流程与措施的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流程和措施的培 训,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 措施。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加强医护人员之 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急救效率。
02
安全防范措施ຫໍສະໝຸດ 病情评估与准备评估患者病情
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
在安排外出检查前,应对患者的病情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具备外出检 查的条件。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 况,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如 氧气、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制定检查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项目,制定详 细的检查计划,包括检查时间、地点、 所需设备和人员等。
03
急救流程与应对措施
急救流程的建立与培训
急救流程的制定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 学、高效的急救流程,包括患者 转运、检查等待区急救等环节。
培训医护人员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急救培训, 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急救技能,能够 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定期演练
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 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急救流程。
检查等待区的急救设备与人员配置
1 2
配置急救药品和设备
在检查等待区,应配置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救治患者。
配备专业急救人员
在检查等待区,应配备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以 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对患者进行救治。
3
建立紧急救援机制
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紧急救援机制,以便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救护队灾区行动安全规定

救护队灾区行动安全规定前言在灾难发生后,人们需要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支援。
救护队是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然而,灾区环境非常恶劣,救援工作非常危险,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安全规定。
本文介绍救护队在灾区行动的安全规定。
行动前准备在救护队进入灾区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救护队行动前需要做的准备:1. 确定出发时间在灾难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救护队必须尽快行动,争取救援受灾者的时间。
在确定出发时间时,必须考虑交通状况、天气状况、路线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出发时间。
2. 确定人员配置救援工作需要配备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关经验的人员。
在选择人员时,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如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心理专家等。
同时,还需要做好人员的备案和实名认证。
3. 确定装备和物资救援工作需要配备一定的装备和物资,如专业救援车辆、急救箱、安全绳索等。
在选择和携带装备和物资时,必须考虑应对各种情况的需求,并确保其质量和数量充足。
4. 制定行动计划在确定行动时间、人员配置和装备物资时,必须编制详细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应包括行动目标、行动路线、行动时间限制、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等内容。
行动时安全规定1. 着装要求在行动时,救护队员必须穿戴统一的装备,以免在救援现场出现混乱。
救援装备应包括防护服、口罩、眼罩、手套等。
同时,救援车辆,也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装备。
在行动过程中,救护队员应注意保持装备的干净卫生,及时更换和洗涤。
2. 交通安全灾区交通状况复杂,道路损毁严重,因此,救护队在行动时必须注意交通安全。
救援车辆必须按照交通规定行驶,遵守红绿灯和路口指示等。
在行车途中应保持车距、慢速行驶、时刻保持警觉、注意隐蔽危险点以及定时交通物资等交通安全规定。
3. 食品卫生在灾区行动期间,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救护队员应携带食品卫生证明,并选择符合规定标准的食品,以免造成食物中毒等情况。
同时,救护队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晒被褥,不擅自外出淘气,以免疫情传播。
应急安全防范规章制度

应急安全防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应急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单位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人员,包括领导、员工、访客等。
第三条应急安全防范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应急处置为辅,整体防范。
第四条应急安全防范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不得违法违纪。
第五条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应急安全防范规章制度,起到表率作用。
第六条制度的执行责任人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领导结合部门负责人,明确责任。
第七条本规章制度由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推广实施。
第八条所有单位人员要定期参加应急安全防范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应急预案建立第九条所有单位应建立应急预案,经过安全保卫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十条应急预案包括灾害分类、应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通讯联系等。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要定期演练,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的修订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章安全防范措施第十三条单位公共区域要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安全监控。
第十四条对员工的身份信息要进行登记,防止外人进入单位。
第十五条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出入口要设置门禁,核实身份后才能进入。
第十七条单位要配备应急物品和设备,保证安全防范。
第十八条加强外部安全防范,与周边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维护安全。
第四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十九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单位人员要迅速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十条全体人员要保持镇定,听从安全指挥,做好自我保护。
第二十一条切断电源、关闭气源等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
第二十二条及时疏散人员,安全转移至安全地点,避免伤亡。
第二十三条救护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伤员救治。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二十四条违反应急安全防范规章制度的人员将给予相应处罚,甚至开除。
第二十五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不履行应急安全防范职责的领导,要予以组织处理。
救护队规章制度

救护队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救护队的行为,提高救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救护队队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人
格和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三条救护队队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
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救护工作。
第四条救护队队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服从指挥,听从指挥中
心的调度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第五条救护车辆应当保持良好的状态,每次出车前应进行全面
检查,确保车辆设备完好,随时待命。
第六条救护队队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饮酒、吸烟、娱乐等影响救护工作的行为。
第七条救护队队员应当尊重患者和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
不得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侮辱、辱骂或歧视。
第八条救护队队员在救护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九条救护队队员应当积极参加医疗急救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救护水平。
第十条救护队队员应当积极参与救护队的日常训练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第十一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救护队队员,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防范与救护规定1.总则1.1.制定目的为将本公司内职工安全防范与抢救中各种事项予以合理化、明确化,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畴除依国家相关法规及公司其他安全规章外,涉及安全防范与抢救之事项,悉依本规定执行。
1.3.权责单位1)总经理室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职员之安全须知2.1.个人行为1)切实遵守公司各项安全规定。
2)依照作业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方法。
3)非个人所负责操作之设备,不得擅自操作。
4)任何时刻不得无故逗留或徘徊于他人工作区域内。
5)放置工具、物料于物料架上或其他高处,须确保不绊跤他人或跌落击伤他人。
6)若须从高处抛下物体,地面上则应禁止他人通行。
7)移动一个设备或物料架时,须先将放置其上之未固定物体取下。
8)不得于厂内奔驰、嬉戏、恶作剧或有其他阻碍秩序之行为。
9)不可使用压缩气管吹除身上灰尘及将压缩空气管指向他人。
10)行走时不要为谋取捷径而穿越生产作业区域、跨过流水线。
11)不可在石绵瓦或类似之屋顶上行走。
12)不可在工作中之高架吊车下或悬空重物下走动。
13)若发觉漏油、漏气的地点及已损坏之梯子、平台、栏杆及其他不安全之环境时,请随时报告主管或工安人员。
14)不要使用不健全的工具或设备。
15)推门出入时,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撞及对面而来之人。
16)安全门出入口及太平梯前后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堆置任何物品,阻碍通行。
17)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工具和其他用品。
18)上下阶梯或走过容易滑跌之场所须专门小心。
19)自觉劝阻他人冒险、违章作业。
20)搬运物资专用之电梯或吊车,禁止人员搭乘。
21)每一职员都须将防止意外作为其应尽之责任,并互相劝勉遵守安全须知。
22)熟记工作场所之出入口、安全门位置。
紧急情形时,必须遵守秩序,同意指挥。
2.2.着装要求1)救火时,操作或搬运热的油类或其他物体时,必须穿着足以遮挡全身之衣着,并佩戴适当之帽子,不得将袖子、裤管卷起。
若为安全防护须穿着其他专门之服装,亦须购置使用。
2)在禁烟区域内禁止穿有大马钉之鞋子。
3)操作或修理转动机器或在近旁工作者,不应打领带、悬垂袖口或穿过宽之衣服。
4)使用砂轮或其他无覆盖装置之高速度转动机械时勿带手套。
5)女性员若留长发,须配戴头巾或帽子。
6)专门工种应依要求佩戴劳保用品。
7)作业现场人员不可穿高跟鞋。
8)不穿着过于宽大或有悬垂装饰之衣裙。
2.3.电气设备1)非指定之工作人员不得开动电机及其他电动机械,见有故障或不正常之情形,应即通知有关单位。
2)保险丝熔断时,应通知生技人员修换,但遇紧急状况且电压在220伏特以下(包括220伏特),可由主管指定人员修换。
3)所有电动机械及电动工具,其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路应定期检查确保接触良好。
4)不要擅自修理电气线路及设备,见有故障可过热、火花或电机冒烟应赶忙切断电源,报告主管通知有关人员修理。
5)临时电线使用前必须加以检视,有无绝缘不良、破皮等。
幸免将其绕于手臂或躯体任何部位携带。
6)不可将躯体或托运物质与电线相接触。
发觉由电线杆上落下之任何电线,应赶忙通知电工人员处理。
7)再度发生保险丝熔断或操纵器跳闸必有缘故,应先报告主管或由生技部电工处理。
8)电气机械之加油均应适量,过多过少都易于生事。
9)临时电线切不可横跨走道及通行,或浸入油水中。
10)若立于潮湿的场所或金属物上,不可用潮湿的手去接触电气设备及其带电部位。
11)外人不应擅入变电室及设有围栏之变压器室。
12)凡有电线通过工作场所之地面,如有人来往必须加以安全掩盖。
13)不得用铜线等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2.4.消防1)严禁使用汽油或低燃点之石油分馏物洗涤机器及其零件。
2)任何时刻不得在严禁烟火区域内吸烟或携带明火源。
3)搬取或携带汽油、煤油及各种易燃物,限用安全油罐或其他盖妥之金属容器。
4)一切消防设备,不得用非消防目的之工作上。
5)器材物料之堆存,不得阻碍消防设备之取用。
6)油类物品或电线着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砂土、地毯等物扑灭,不可用水灌救。
7)使用气割、电焊时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远离易燃物,预备灭火器材,并由专人监视。
8)烟头应放置于烟灰缸内。
9)做好工厂5S工作才是消防之上策。
10)其他可参阅《消防安全治理规定》。
2.5.工作场所之清洁1)保持所有的走廊、过道、阶梯、工作台通行无阻。
2)油类或化学物溢漏地面或工作台时,应赶忙擦拭或冲洗洁净。
3)废物垃圾不应堆积于作业区域或办公室内。
4)地面经常保持洁净平坦,一有损坏应即修补。
5)工具用毕,归还原处。
6)不要堆放酒瓶或脏衣服于抽屉中或工作场所内。
7)养成人人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的良好适应。
8)整顿工作场所,让每件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场所并井然有序。
2.6.安全爱护及标志1)挖掘洞穴,于工作完成前需暂离开或搁置时,须用跳板掩盖或设围护栏杆。
2)为搬运、修理设备等工作之便利需暂拆除地板、地面人盖孔或栏杆时,应设法加以适当的围护,待工作完毕后赶忙复原。
3)一切设备及围护栏杆,不得用作支架或捆缚起重绳索。
4)在人行道、通道或可能有人通过之场所上方工作,不论其工作是在楼梯上、平台上或管架上,一律应设“有人在上面工作”之警告牌于醒目地点。
5)存放或使用强酸、强碱、汽油及其他危险物品之场所及设备均应设立危险标志。
2.7.修理机械及工程设施1)非自身操作之机器或未经授权操作之机器一律不得擅自操作。
2)不对转动中之机器作较大之修理工作。
若须在转动机器之邻近工作,则人员与机器间须设有适当之围护。
3)除正常操作上必须之调整外,一切调整或加油等工作,均应待机器完全停下后行之。
4)不以手去摸触机械的转动部位。
5)禁止使用不适当的代替品,例如以汽油桶充作支架或工作台,以扳手当锒头,以木箱当梯子等。
6)人员不许搭乘吊车或起动车辆悬吊或搬移中之目的物上。
7)各种起重吊车及启重机械之操作人员应注意他人之安全,使用适当之信号或音响,使他人注意,并设法保持钢索在卷筒上排列整齐。
8)在严禁烟火区域内所使用之临时灯,其玻璃罩之外围须有金属栏之爱护装置。
9)非事先征得经管主管之同意,他人不得在酸碱、有毒及易燃气体、高压之设备上从事任何修理或调整等作业。
2.8.有毒物质1)操作强酸、强碱、纯碱等有毒物质之工作人员,须同意主管之工作教诲并使用适当之爱护设施。
2)有毒溶液之气体仍属有毒,操作人员应设法幸免吸入此类气体。
3)取用酸、碱等化学物之工作人员须戴橡皮手套、安全眼镜,有时尚须使用面罩、橡皮裙或胶鞋,事前须与主管商量决定之。
4)有毒物质宜贮藏在阴冷通风之处且容器内不呆混入易燃性物质。
5)有毒物质应轻拿轻放,应留有伸缩余地。
6)充装溶液不宜装满,应留有伸缩余地。
7)若遇漏出时即用水将漏出之物冲去。
8)修理空桶时,应事先完全洗涤洁净。
3.抢救须知3.1.急救与护理3.1.1.急救要则1)急救人员在事前应同意熟练之训练。
2)伤者于救离灾区后,应迅速施救,并驱散周围无助于伤者之一切闲人。
3)使伤者处于适当安静之位置,并解开其衣服及领扣使其呼吸舒服。
4)检查受伤部位,迅速设法止血。
5)伤者发生窒息情形,应先行人工呼吸。
6)不可移动受伤者并应注意保温。
7)腹部受伤者或神志不清者不可给予任何饮料。
8)勿使伤者看到其受伤部位,以免惊恐而使伤势转剧。
9)勿对伤者或旁观者作伤势之陈述,并尽量使受伤者感到舒服。
3.1.2.现场伤患抢救1)火中救人,营救者须先将自己的衣裤浸湿,并以湿巾缠裹头部。
如营救者衣服着火,可倒地滚熄,切铁慌张奔驰;如伤者衣服着火而不能打滚时,应即取棉被等覆盖使火熄灭。
2)抢救中毒伤者,如需进入有毒气体充塞之场所,应佩戴防毒面罩并使用安全索,一端绕住营救者手臂,另一端由室外抢救人员拉住,以防万一中毒时,可赶忙救出。
3)抢救触电伤者时,如电气开关近身,可赶忙切断电源,或者使用长而干之手杖、干木棍、干绳索、干布或其他良好绝缘体,使伤者与电源分离。
4)抢救卷入转动机器之伤者时,应先切断电源,停止机器运转,而后尽速将伤者移出。
3.2.出血急救3.2.1.出血之类别1)毛细管出血血液呈点状慢慢冒出,正常凝聚成血块,数分钟内可止血。
2)静脉出血血液平均徐缓外流,呈暗红色,若压迫其中枢端,则血液量增加,压迫末梢端,则血流量减少。
3)动脉出血血如泉涌,或呈线状喷射,喷射之节律脉膊一致,血色鲜红,不易闭止。
4)内出血常发生于胃或肺,当发生于明胃时,常呕吐黑咖啡色血液,如伤及肺脏,则常咳出红色泡沫血液。
3.2.2.止血法1)毛细管出血用绵纱绷带压盖伤口,以防止污物进入。
2)静脉出血A)用直截了当压盖或绵纱绷带压盖伤口,如出血较大,无法直截了当压盖操纵时,则须施压力于伤处之过错心端止血,如仍无法止血时,则使用动脉止血法止血。
B)令伤者躺卧抬高出血部位,松解衣服。
C)注意保暖,以防休克。
3.2.3.动脉止血止血经常用下列方法:1)强屈伤肢此法止血仅用于肘关节以下部位之肢体出血,以纱布垫置于肘窝,强屈其关节,并以绷带紧缚之。
2)直截了当加压以绵纱绷带覆压伤处止血。
此法仅用于少量出血。
亦有以手指压于伤口者,但常无效且易传染,故极少用。
3)止血带之应用凡具有适当强度并可产生压力,可操纵流血的任何物品,皆可用作止血带,但不得过窄,至少须两寸宽,在血管上使用一平滑坚硬物体,用布包裹以使压力集中。
4)指压法(或称间接压迫法)以手指施压力于动脉以操纵出血。
躯体各部位有许多地点,动脉接近表皮,可用手指压紧动脉,以截断液流通。
3.3.压背举臂法3.3.1.实施前的预备1)不要白费时刻,要沉着预备,愈快愈好。
2)将伤者俯倒,而朝在,两手超伸头部,两肘弯曲,两掌互相重垒,臂向外,脸蛋枕于掌背。
3)松解患者颈部、腰部的过紧衣钮,除去其口内污泥、假牙分泌物,使伤者呼吸通畅。
4)用衣被垫盖伤患者躯体,以保持温顺。
5)抢救者应视何种姿势较易取得平稳而跨下一膝,横跨于伤患者之头部。
3.3.2.压背举臂之动作1)抢救者两手张开,平放于伤患后背之腋窝下部,拇指相触,余指均指向外方张开。
2)抢救者上自慢慢向前俯伏,手臂伸直,直至双臂与地面几成垂直时为止,因而产生下压力量。
3)抢救者上身后倚,逐步减降手臂上之力量,双手沿臂部上滑,握住伤患者之两肘,上身连续后倚。
4)抢救者上身后倚时,将伤患之两肘向怀中紧拉,直到感到伤患双臂吃力为止。
5)将以上四点动作,以每分钟十二次之速度反复实施,切忌中途停止,除非已复原自然呼吸或大夫已确信伤患死亡。
6)如抢救者必须换人时,切忌失去压下与上提的规律运动,接替抢救者亦须跪于一侧,并保持同一时刻之呼吸运动。
3.3.3.施救后之处理1)伤患者虽复原自然呼吸,但非表示能够停止抢救工作经常有暂复原后,再度停止呼吸之情形发生,故必须注意观护,如自然呼吸停止,应赶忙得做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