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西方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中西方教育模式
时下,人们常用“只闻鼓声响,不见人出台”形容我们的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结果却是学生书包变本加厉地越来越重,小升初、中考、高考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的压力越来越重,择校现象也愈演愈烈。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近刚从日本访问归来的南京十三中学余和建书记和上半年访问了澳大利亚的游府西街小学校长林慧敏、副校长孙桂英,访问了欧洲数国的玄武区教育局局长刘水等,回国谈起访问感受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借鉴”这个话题。
课堂教学与标准答案
我们眼下的小学课程一般设有语文、数学、科技、音乐、美术、自然、体育、劳动、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等十多门,而在澳大利亚,小学只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第二语言和涵盖政治、历史、地理的社会课共8门。在教学中,我们有着统一规定的教材,有着几乎一致的教学进度,更有判断对错的标准答案;澳大利亚的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游府西街小学的林慧敏和孙桂英访问了澳大利亚后发现,他们的小学生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学什么教什么由学校老师指定课本,而且除了音体美和第二语言(外语)有专门老师外,其它课程老师均在校外聘请,一年四个季度分成四个学期,每学期均由学校制定一个教育主题,如l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学校的教育主题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各学科所教导的内容均与奥运有关。学生们要了解奥运的由来、变迁和发展,要了解各参赛国的国旗、地理位置、种族、历史等全方位的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在奥运赛场,澳大利亚哪个项目是强项,哪个项目是短处。至于作业,也没个标准答案,或让学生设计一个运动场,或让学生去找出某个运动项目的历届冠军与现澳大利亚选手之间的差距。这种由一点散开渗透到各个方面的教学,虽然有知识不系统的弊端,但学习参与性强,学生积极性高,不可能出现我国目前这种从小考到大考,一直到高考,试题的答案只能按书本规定,稍有偏离便扣分的局面。
难怪国外有个教育代表团访问我们的一所小学后,对我们的试卷中出现过的:“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作答“雪化以后是春天”却被判错大惑不解,我们的老师告诉来访者:“标准答案应该是‘水’。”来访者表示异议:学生作答“雪化以后是春天”更说明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要是在我们学校,肯定会得到更多的表扬。然而,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孩子是不允许有这种丰富的想象力的。哪怕是作文,也同样不允许。
语文教学与作文
汉语言方块文字,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难度要大些,在拼音文字国度,小学二年级就能开始阅读报纸,而在中国,则要到小学四年级。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美国,普遍的观点认为应当少而精,与其出三个题目写三篇报告(作文),不如同一题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回修改,重做3次远比一次完美。
当然,人们会说,美国语言不像中国这么丰富,文体也没中国这么细致。但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或许就能发现点什么。高级教师胡小林,就该校高一新生所写的作文《变化》评价说,近一半的学生写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从国际形势到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乃至于计划生育,几乎无所不包。透过文章,你难以想象这是那些充满青春活力朝气的学生所写,而觉得这应该是政府官员、新闻记者所为。试想,写出这些如出一辙作文的学生在思维上将来还会有个性,说自己的话吗?前不久,上海出台中考重大改革举措:语文只考一篇作文。经媒体披露,相当多的叫好文章见诸报端,似乎此举一经推广,立即可使目前的语文教学弊端消除殆尽。
然而,也有相当多的教育界人士对上海此举持否定态度。他们直言不讳地说,一旦推广上海的做法,培养“文章嫁接高手”将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新一代的“八股热”
近在眼前。
学生眼中的中美教育
对现行的教育,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过。这里,我们附录一封寄自美国的信《我在美国读中学》,作者高歌实实在在地告诉读者美国的中学教育。
在美国上学,与在国内大不一样,国内每周在学校呆6天(编注:国内学校现也已实行五日制),这里每周只上5天课,国内课间休息l0分钟,这里只休息3分钟,国内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这里只有十几二十个人;国内每个班都有固定的教室,这里却是每门课有每门课的教室……而开始最令我不习惯的,是这里竟没有相对稳定的班集体,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我与这些同学在一楼上数学,与那些同学在三楼上英语,再与另一拨同学在二楼上科学……我有几门课,就属于几个“班集体”,而每一个“班集体”成员都是上课聚首下课分手,建立不起交情,也没有那种“同生死共患难”的凝聚力,弄得我没了归属感。
我在这里升入初中,刚开始真把我弄了个眼花缭乱,换课时走廊里尽是匆匆忙忙跑来跑去的学生,到自己的书本柜里找下节课的课本、笔记,赶往下节课的教室,体育课还必须换服装球鞋……而我这新生初来乍到,不摸东南西北,到换课更是乱了套。
慢慢习惯了,我品出来,美国的教育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也有许多长处,不是重在灌输知识,而是重在培养能力、锻炼对知识的各种运用方式,这很像我的姥爷教过我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就是我在这里上初中的一个小故事。
我从来没想到社会学课(有点像我们的政治、地理、历史三门学科的综合)还能上得如此扣人心弦!尽管社会学老师布卡斯基先生是个特别风趣的大胖子。
那个学期前8个星期我们学>-7美国宪法,字面上的内容学得差不多了,布卡斯基先生发给我们每人一份“信实教派”给学校的来信,信中称,根据这个教派的教规,向学校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凡是该教派的学生,都不必按校方要求在体育课、舞蹈课和其他学校活动中,穿球鞋与统一的服装;
“第二,学校必须为该教派学生重新安排座位,因为其教规要求未婚男女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两英尺;
“第三,该教派有自己的‘圣日’。在‘圣日’,不上学,不做作业,不考试,该教派不承认其他宗教节日,所以在其他的节假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星期日等等,他们不放假,学校应为其学生安排老师上课。”
这都是些什么要求!大家边看边笑了起来,布卡斯基先生也微笑着说:“这个‘信实教派’,是我虚构的(“啊……”全班发出了长声)。但是,这些要求可都是根据宪法他们有权提出的。现在,你们就以学校秘书的名义,给这个‘信实教派’作出具体答复,3个人一组,明天每个纽派一名代表在班上宣读你们写的回信。别忘了,千万要符合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权利、义务和宗教自由这些内容,写得不好的话,‘信实教派’可是要告你们的啊!”
我们这下笑不出来了,可是这个作业还真有吸引力!
我和德娜达、艾美一个组,三人分了工,由德娜达念信,艾美当记录,我执笔起草。
第二天,老师狡黠地笑着问:“哪个组第一个宣读?”
德娜达走了上去,我与艾美屏住气看着她,她说:“我想先提一个要求:我可以先请个律师吗?”
这下轮到老师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支支吾吾:“这个嘛……”“宪法附加条第六条中说:公民有权利请律师、辩护人为自己辩护。
可老师已经缓过劲来了:“你现在并没有上法庭,请什么律师?!你还是先念你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