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及解析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成语解析教案中职

成语解析教案中职

成语解析教案中职教案标题:《成语解析》中职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运用成语,提升语言水平。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学会分析成语的构成和用法。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抽象含义。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PPT、课件、成语卡片、教学参考书籍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教学参考书籍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尝试猜测成语的意义。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2. 选择几个常见的成语进行解析,并给出例句进行示范。

3. 引导学生分析成语的构成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成语的抽象含义。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成语卡片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进行成语解析游戏。

每组选择一张卡片,解释成语的意义,并用例句展示。

2.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完成相关的填空、改错和造句练习,巩固所学的成语知识。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故事,让他们根据图片或故事内容猜测成语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成语,增加语言的表达力。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运用。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持续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并分享更多的成语,扩展他们的成语知识。

2. 鼓励学生参加成语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成语卡片2. 教学参考书籍3. PPT或教学参考书籍的图片资源4. 练习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等环节,全面提高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习惯,避免常见的成语错误。

3.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出处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字典和参考书。

2. PPT或者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成语的重要性。

二、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15分钟)1. 举例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一心一意”、“五颜六色”等。

2. 强调成语的固定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更改成语的结构和意义。

三、成语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

2.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成语游戏(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和巩固成语。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成语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通过成语故事和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语的讲解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难懂的语言。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游戏。

3.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学习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初中成语专题教案

初中成语专题教案

初中成语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自己的语言。

3. 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典故、用法和语义。

3. 成语的游戏和 activities。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定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并给出成语的定义,解释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二、成语典故与用法讲解(15分钟)1. 教师挑选几个典型的成语,讲解其典故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

2. 教师讲解成语的用法和语义,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三、成语游戏与 activities(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的记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猜谜游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成语,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成语的数量和质量。

2. 学生作业中使用成语的情况。

3. 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成语的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来源和分类,让学生对成语有了全面的认识。

通过讲解成语典故和用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成语,并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的记忆。

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重视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初中成语辨析讲解教案模板

初中成语辨析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成语的意义、用法和结构,能够准确辨析形近或意近的成语。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形近或意近成语的辨析。

教学难点:1. 成语中多义字、通假字的理解。

2.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PPT课件、相关成语故事或例句。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 提问:成语有哪些特点?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 分析成语中多义字、通假字的理解。

2. 形近或意近成语的辨析- 介绍形近成语和意近成语的概念。

-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辨析形近成语,如“心旷神怡”与“心神不宁”。

-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辨析意近成语,如“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成语,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二、讲授新课1.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方法。

- 讲解成语在文章中的衔接和过渡作用。

2. 案例分析- 选择一篇包含多个成语的文章,让学生分析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题,提高分析能力。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初中必考成语讲解教案

初中必考成语讲解教案

初中必考成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网络资源。

2.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意思和用法。

2. 引入本课的主题:成语讲解。

二、成语讲解(20分钟)1. 讲解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和用法。

意思: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好。

用法:用于形容某人做了多余的事,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2. 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意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

用法:用于形容某人自欺欺人,以为别人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

3. 讲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和用法。

意思: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用法:用于形容某人在出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三、成语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成语“画蛇添足”的来源和故事。

2. 分享成语“掩耳盗铃”的来源和故事。

3. 分享成语“亡羊补牢”的来源和故事。

四、练习与运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造句或写段落。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及其意思和用法。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或“亡羊补牢”的经历,并进行分享。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了解更多成语及其来源和故事。

2. 让学生收集成语卡片,积累更多的成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享成语故事,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成语词典讲课教案

成语词典讲课教案

成语词典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词典查找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成语词典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2)能够熟练使用成语词典查找成语。

2. 教学难点(1)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2)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成语词典。

(2)教学课件。

(3)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相关成语。

(2)带好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或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成语(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几个常用的成语,讲解其意思和用法,并进行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跟读成语,加深理解。

3. 成语词典的使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成语词典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成语、理解成语的出处和意义。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成语查找练习,加深对成语词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练习与讲解(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语的运用练习,例如造句、填空等。

学生可以结合成语词典进行练习,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讲解和评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结合成语词典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增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注重查找成语词典,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3篇《正确使⽤成语》教案教学⽬标:1.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化的结晶,是前⼈经验的积累,⽆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化底蕴。

⼆、成语运⽤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年的⾼考试题,辨析成语运⽤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望⽂⽣义⾼考中有⼀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不加点的⽑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如果按字⾯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之家、下⾥巴⼈、登堂⼊室、毫厘不爽等。

(⼆)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使⽤范围或误作他⽤。

例:古⼈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于夫妻之间;青梅⽵马只能⽤于年幼的男⼥之间;⾖蔻年华指⼗三四岁的少⼥;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词搭配错误。

例:第⼗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剧院举⾏,⼏百名中外电影⼈济济⼀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

总结:⼀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如说,有的只能⽤于否定句中,如“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等。

(四)误⽤褒贬成语从感情⾊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感动了⽆数市民。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成语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并理解五个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的含义。

2.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教学难点:1.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成语故事的主题挖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故事PPT、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道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成语故事,准备分享自己的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的成语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述五个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1)成语:画蛇添足故事:《战国策·齐策二》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齐王请画师画蛇,最后一位画师为了炫耀技艺,画蛇时多画了一足,结果被齐王取消了他的奖励。

(2)成语:掩耳盗铃故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偷铃铛时,为了不惊动别人,掩住自己的耳朵,结果被别人识破。

(3)成语:杯弓蛇影故事:《后汉书·郭泰传》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郭泰在宴会上看到弓影映在酒杯中,误以为是蛇,惊慌失措。

(4)成语:井底之蛙故事:《庄子·秋水》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只井底的青蛙,因为视野狭窄,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成语:亡羊补牢故事:《战国策·楚策四》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楚王因为羊被狼叼走而后悔,于是采取措施加强羊圈,防止羊再次被偷。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成语故事的主题,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 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成语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含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故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的解释与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成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课件、黑板、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图画,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所学的成语进行描述。

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成语,提问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二步:学习成语(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成语,依次进行解释和讲解,并逐个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2. 教师通过图片和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步:运用成语(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描述或填空。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巩固训练(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篇短文,短文中有一些空缺处需要填上合适的成语。

2. 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填写合适的成语,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成语故事的阅读材料。

2.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和总结其中的成语。

3.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和研究更多的成语,积极参与“成语接龙”游戏等活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用所学成语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但必须正确运用所学成语。

3. 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培养对成语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对作业要求进行再次强调,并鼓励学生用心完成。

七、板书设计:成语的解释与运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成语。

通过导入、学习、运用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成语故事 讲课教案

成语故事 讲课教案

成语故事讲课教案教案标题:成语故事讲课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习成语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粉笔。

2. 成语卡片或成语手册。

3. 成语故事的相关资料和绘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些常用的成语卡片或手册,让学生围绕成语的含义进行猜测。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成语故事(15分钟)1. 选择几个常用的成语,介绍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 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用法,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3.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成语故事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

步骤三: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成语故事资料,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3.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成语故事表演或演讲,并分享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进行成语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的成语。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更多的成语故事,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成语故事的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教学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教学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热爱和积
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教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一些成语的基本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成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成语: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解释、例句等方式让学生理
解成语的含义。

3.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温故知新:复习之前学过的成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成语教学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成语知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成语解释文案教案模板

小学成语解释文案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通过对成语的解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1. 成语的解释方法。

2. 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或图片。

2. 成语故事或例句。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成语卡片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成语的来源和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来源,如古代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

- 解释成语的特点,如简洁、生动、形象等。

2. 成语的解释方法- 教师示范如何解释成语,如从字面意思入手,结合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解释。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释几个成语,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3. 成语的故事和例句- 教师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如“刻舟求剑”的故事。

- 学生朗读成语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新的成语,让学生进行解释。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解释。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运用,如如何将成语用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2. 学生分享自己运用成语的例子,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所学成语,加深记忆。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成语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成语解释正确率:检查学生对成语的解释是否准确。

3. 成语运用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成语。

学生教师成语新教案

学生教师成语新教案

学生教师成语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十个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解释:对每个成语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明白成语的意思。

2. 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3. 成语例句:给出每个成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4. 成语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提高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故事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2. PPT:制作PPT,展示成语的含义、故事和例句。

3. 练习题: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成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成语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所学成语,评价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后续章节待补充)六、教学安排1. 课时:每节课45分钟,共计10节课。

2. 教学进度:每节课讲解2-3个成语,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故事或情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成语。

2. 讲解成语:讲解成语的含义、故事和用法,让学生明白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3. 例句展示:给出每个成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成语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八、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速度。

2. 成语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增加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成语国学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成语国学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成语国学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故事背景。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的区分。

2. 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成语故事相关书籍或视频资料。

3. 学生预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讲述成语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语言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成语的起源和演变- 介绍成语的起源,如古代寓言、民间故事等。

- 解释成语的演变过程,如从单字到双字,再到多字。

2.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以具体成语为例,讲解成语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 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3. 成语背后的故事- 讲解成语的由来,如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 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成语,学生说出其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收集5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预习下一课的成语,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起源、含义、用法和故事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成语文化。

成语授课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成语授课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成语的起源、特点及分类。

(2)掌握10个以上成语的含义、用法及例句。

(3)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语的含义、用法及例句。

(2)成语的分类及特点。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运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起源、特点及分类。

(2)播放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成语学习(1)教师选取10个成语,逐个讲解其含义、用法及例句。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成语,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游戏环节(1)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

(2)成语猜谜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5. 成语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成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精神。

2. 成语运用: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成语,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表达。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成语词典》2. 多媒体课件: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游戏、成语猜谜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教鞭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易错成语讲解教案

初中易错成语讲解教案

教案:初中易错成语讲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感。

3. 通过对易错成语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

2. 成语的误用原因及正确使用方法。

3. 成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容易混淆或误解的成语呢?二、讲解易错成语(20分钟)1. 列出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如“一帆风顺”、“五湖四海”、“两面三刀”等。

2. 分析成语的误用原因,如望文生义、断词取义、轻重失度、语义重复、自相矛盾、形近混淆等。

3. 通过例句讲解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强调成语的语境和搭配。

三、成语来源和文化背景(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练习和互动(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否。

2. 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成语学习心得。

3. 教师点评练习题,总结讲解重点。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讲解的易错成语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成语的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易错成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成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初中阶段常见的易错成语,提高了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避免望文生义、断词取义等错误。

同时,要注重成语的文化背景讲解,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成语练习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解析

二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解析

二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解析教案名称:二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解析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和运用故事中所涉及的成语;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3.通过成语故事的解析,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教师:电子教案课件、黑板、彩笔、足够数量的习题练习材料;学生:课本、笔记本、笔。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成语,并逐渐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新课呈现教师通过电子教案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成语。

每个成语后都配有相应的图片和例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成语解析教师通过教具或黑板,逐一解析每个成语的意义和来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生活例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示范运用教师以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成语,例如编故事、写作文等。

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成语运用的能力。

5.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的成语知识。

习题可以包括填空、改写句子、选择等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成语。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合适的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加强对成语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包括写成语故事、做成语练习题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成语,并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成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巩固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成语的巩固和运用。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教案为二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解析的设计,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并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本节课整体设计合理,授课流程清晰,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成语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成语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成语的概念、特点、分类及运用。

2.教学难点:成语的正确使用和成语文化内涵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解成语的概念: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结构紧凑、意义完整的词组或短语。

(2)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杯水车薪”等。

2.成语特点讲解(1)成语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如“亡羊补牢”、“矫枉过正”。

(2)成语具有意义上的完整性,如“精卫填海”、“守株待兔”。

(3)成语具有修辞上的生动性,如“对牛弹琴”、“狼狈为奸”。

3.成语分类介绍(1)动物类成语:如“狼狈为奸”、“画蛇添足”。

(2)植物类成语:如“瓜熟蒂落”、“根深蒂固”。

(3)人物类成语:如“诸葛亮借箭”、“岳飞精忠报国”。

(4)历史故事类成语:如“指鹿为马”、“草木皆兵”。

4.成语运用实例分析(1)讲解成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如“一组词语搭配成语:一组同学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真是‘齐心协力’。

”(2)讲解成语在段落中的应用,如“一篇文章中描述一个人勤奋好学,可以用‘孜孜不倦’来形容。

”5.成语文化内涵挖掘(1)讲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所体现的价值观,如“精卫填海”所体现的坚韧不拔精神。

6.课堂互动(1)成语接龙游戏:教师出一个成语,学生接着说一个以该成语一个字开头的成语。

(2)成语猜谜游戏:教师出一个成语谜语,学生猜出成语。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2)让学生用所收集的成语写一篇短文,要求正确运用成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概念、特点、分类、运用及文化内涵,使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

但在成语运用实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成语在句子和段落中的应用仍存在困惑,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及解析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

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如丧考妣:象死了父母亲一样,用于贬义。

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就高兴。

信手拈来:形容掌握的词汇或素材丰富,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

寥若晨星:寥:稀少。

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

形容数量稀少。

参差不齐:多修饰具体事物。

比比皆是:比比,到处,处处。

形容遍地都是.见异思迁: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含贬义。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巧夺天工: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

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

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

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无以复加:无法再添加。

形容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

玩火自焚:玩弄火者,自身遭焚。

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

自作自受: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坏的后果。

语意比“自作自受”重。

鳞次栉比: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多指船只或房屋。

东山再起:比喻某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

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改弦更张: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

引申为改革变更,多用来指对制度和方法。

天壤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轩然大波:高涌的大波涛。

后比喻大的风波或纠纷。

浓妆淡抹:浓妆、淡抹,不能同时进行。

流风余韵: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

是褒义词。

沆瀣一气: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为贬义词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

间不容发: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可理喻:针对“态度蛮横,不讲理”而言,此处不合语境。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曲突徙薪: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旁边堆着许多柴火,有客劝主人改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开,不然有着火的危险,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是贬义词。

起死回生:指挽救其他事物。

尾大不掉:用来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急流勇退:比喻在处境顺利得意而情况又复杂多变时,果断地退出。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开门揖盗:开门请强盗进来。

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漫不经心:有“随便”之意,宜改为“漠不关心”。

耳濡目染:多指较长时间的影响,宜改为“耳闻目睹”。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罄竹难书:罄,尽。

竹,古代写字的竹简。

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

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感同身受:内心的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

多用来代人向对方表示谢意。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

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胸无城府: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为褒义词。

独占鳌头:指第一名,此处不合语境。

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嗷嗷待哺:嗷嗷,哀号声;待,等待;哺,哺育,喂养。

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生死攸关:指事情之紧急,此处不合语境。

罚不当罪:处罚罪行不适当,多指处罚过重。

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

灭顶之灾:指被水淹死。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毫发不爽:一点也没有差错。

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不虞之誉:不虞:意想不到。

以汤沃雪:把开水浇在雪上,雪很快就融化。

比喻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得心应手。

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辛缠绵悱恻: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

道貌岸然:庄重、威严的样子。

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

邂逅相遇:多用于久别亲友之间的偶然相见。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丧家之犬:指无家可归的狗。

比喻失去倚仗,无处投奔的人。

宜改用“瓮中之鳖”。

意兴索然: 兴致全无。

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

接踵而至:形容人多,接连不断地到来。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徇私枉法:指曲从私情,不顾国法而错断案件。

细大不捐:捐,舍弃。

大的小的都不舍弃。

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移天易日:比喻用阴谋手段窃取或改换政权。

这里是贬义褒用。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等)安然相处,像平常一样对待。

因人成事:是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件。

粉墨登场: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味。

蛛丝马迹: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去向。

比喻细微的端绪或形迹。

流光溢彩: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

比肩接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百步穿杨:意在说明射术高明。

情不自禁:指感情十分激动,自己不能抑制。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个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甘之如饴: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不堪设想:指事物的结果不能设想,会发展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酒囊饭袋: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

偃旗息鼓:指放倒战旗,停敲战鼓。

后来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化险为夷: 化危险为平安。

比喻转危为安。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长篇大论:句中《水浒传》是部小说,不需要什么“大论”。

东山再起:是比喻某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这个成语不能用在假货上。

一气呵成: 句中即使经过刻苦努力,学习也不会“一气呵成”的。

生灵涂炭:指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之中,而不能用于一般意义上的遭遇灾难或死亡。

三人成虎:指谣言传得多了,人们就往往信以为真,此句中错误理解为人多力量大之意。

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与句中表示贪多求快的意思不一致。

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而不管客观实际。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别树一帜:指另外竖起一面旗帜,形容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此处应为“匠心独运”,指独特的艺术构思。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繁文缛节:指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用在句中不合文意。

绘声绘色:是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应改为“有声有色”。

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与文意不符。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临的敌人。

叶公好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此处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汗牛充栋:中“汗牛”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屋子。

成语的本义指书籍很多,这里形容“人”多,不合适。

洗心革面: 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此处用在刊物上不当。

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形容处世圆滑,善于投机。

此句用法亦不当。

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

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

“蹉跎”是指光阴流逝,事情却没有进展,白白耽误时间的意思。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鲜艳美丽的花。

不能单形容一种花。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另眼相看,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

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应改为“视而不见”。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可改为“流言蜚语”。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一代地流传。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防备。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不符合句中“听”这一特定语境。

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

格格不入:指有抵触,不投合,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

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指不急躁,不生气。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疾首蹙额:疾首:头痛;蹙眉:皱眉。

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

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

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