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颜色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褐壳鸡蛋的颜色不均和变浅的原因分析

褐壳鸡蛋的颜色不均和变浅的原因分析

褐壳鸡蛋的颜色不均和变浅的原因分析伟嘉集团技术中心况黎明2001年5月18日潍坊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蛋壳的颜色并不重要,但蛋壳颜色作为鸡蛋外部质量的一个特征性状,越来越被中国消费者所重视。

不同品种的鸡,由于遗传因素的差异,使得蛋壳的颜色也有白壳和褐壳之分。

褐壳蛋壳上沉积的是棕色素卟啉,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内的血红色素,棕色素卟啉是产蛋前5小时在蛋壳腺中由σ-氨基乙酰丙酸合成的。

一.与蛋壳颜色有关的因素A.品种蛋壳颜色是高遗传力性状,该性状受多基因影响,褐色基因因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色到浅褐不完全显性。

由于育种技术的原因,整群褐羽蛋鸡的蛋壳颜色从未达到过均衡一致。

杂交技术形成品种的种质因素是影响蛋壳颜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B.疾病因素导致输卵管病变的疾病,如鸡新城疫、鸡白痢、EDS、肾型传支等,会使蛋壳变薄、颜色变浅、变白。

其机理为:当病原体侵蚀鸡体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变化,输卵管出现水肿、充血或出血,严重时造成坏死、粘膜上皮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色素机能减退或丧失。

C.药物的影响磺胺类药,金霉素,硝基呋喃类,某些抗球药,喹乙醇等药物,如果使用时机不当(如开产、高峰期使用左旋咪唑)、用量不正确(如超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或长期使用某种药(如磺胺类),都会影响色素在蛋壳上的沉着。

D.应激惊扰和惊吓等应激因素会使蛋壳的质量(比如颜色)下降。

E.其他因素如产蛋鸡的年龄、光照制度等。

据报道,一般产蛋初期壳色较深,产蛋后期变浅。

另外,根据笔者的观察,长期使用含药渣、棉菜粕的日粮饲喂产蛋鸡,可能会使蛋壳颜色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药渣中有药物残留(如四环素类),棉菜粕中的含铁量会影响红细胞的代谢等。

二.与蛋壳颜色无关的因素A.饲料的营养蛋壳的颜色与营养无直接的关系,但有时有间接的关系。

例如,当鸡群处于应激或疾病状态,额外添加某些维生素会提高鸡群免疫力,使蛋壳质量得到改善。

B. 蛋壳颜色变浅不能证明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缺乏,但可作为鸡群发病的征兆。

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直 接 关 系 到 鸡 蛋 的 销 售 情 况 ,也 间 接 影 响 到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收 益 。 目前 比 较 受 欢 迎 的 是 褐 壳 鸡 蛋 ,
因 此 鸡 蛋 颜 色 若 是 变 浅 则 对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效 益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 ,需 找 出 蛋 壳 颜 色 变 浅 的 原 因 ,以 及 相应 的改善 方法 。
2 . 6 药 物 因素
药 物 的 使 用 不 当 或 者 用 量 不 适 当 也 会 造 成
仆 啉 的 能 力 存 在 着 与 遗 传 有 关 的 细 微 差 异 。一
般 情况 下 , 有 些 健 康 的鸡 也 会 存 在 个 体 问产 的蛋 蛋 壳颜 色存 在差 异 , 但 是 这 些 差 异 是 一 般 消 费 者 可 以接 受 的范 围 。
使 用 时 间不 当或 者用 量不 当, 也 对 蛋 壳 颜 产 蛋鸡在 4 0周 龄 以后 所 产 蛋 的 蛋 壳 色 素 浓 虫 药 ,
第4期 2 0 1 4年 吉林畜牧兽 医
Q m Y e z h u a n L a n _ I l i i ! ! : .
的 。鸡 舍 的 温 湿 度 要 适 宜 , 注 意通 风 , 注 意 夏 季
在 饲养场 上 的产蛋鸡 大部 分都 是杂交 产生 的 , 一 些 没 有 经 过 育 种 杂 交 的鸡 , 产 的 蛋 的 蛋 壳 颜 色 参
差 不齐 。
2 . 2 个 体 差 异 因 素
同的 , 同样也 受 到遗 传 因素 的影 响 。 个 体 合 成 原
因鸡 种 类 不 同 , 合 成 的 原 颜 色 变 浅 。
关键词: 蛋壳 变浅 , 原因, 改 善 方 法

浅谈影响鸡蛋蛋壳颜色的因素

浅谈影响鸡蛋蛋壳颜色的因素
形 成 黄 色 、 粉 红 色 、浅 红 色 、 淡 黄 或
通 常 情 况 下 。 抗 生 素 对 蛋 壳 颜 色 有 一 定 影 响 。长 期 使 用 磺 胺 类 、 呋 喃 类 、喹 乙 醇 类 药 物 能 影 响 色 素 分 泌 及 着 色 , 特 别 是 尼 卡 巴 嗪 、 氯 霉 素 、 红 霉 素 等 药 物 用 量 大 ,会 抑 制 碳 酸 酐 酶 的 活 性 及 正 常 蛋 壳 色 素 的形 成 。导 致 正 常产 褐 壳 蛋 品 种鸡 产 白壳 蛋 。
同颜 色 。 另 有 研 究 , 当 红 细 胞 在 肝 、脾 和
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 积的色素量有关 .
或 是 将 鸡 体 从 亚 健 康 或 病 态 中 解 放 出 来 ,或 是 在 控 制 某 些 能 引 起 子 宫 病 变
其 他 部 分 的 网 状 内 皮 系 统 被 吞 噬 破 坏 后 , 释 放 出 血 红 蛋 白 。很 快 就 被 分 解 为 珠 蛋 白 、 胆 绿 素 和 铁 ,其 中 珠 蛋 白
使 蛋 壳 颜 色 和 质 量 有 所 提 高 , 还 能 确 保 鸡 只 高 产 稳 产 ,增 加 饲养 效 益 。
24 疾 病 因 素 .
扩 大 , 由 于 子 宫 壁 平 滑 肌 的 收 缩 , 使
卵 转 动 .其 上 皮 粘 膜 的分 泌 物 均 匀 涂 在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鸡 蛋 中 蛋 色 是 一 布 在 卵 的表 面 。 2 蛋 壳颜 色 变 浅 的 原 因
蛋 壳 颜 色 。 其 他 国 外 学 者 也 发 现 颜 色 不 正 常 、 畸 形 和 其 他 异 常 蛋 的发 生 率
明显 与蛋 形成 期 的应激 有 关 。 因此 , 在 饲 养 过 程 中 应 尽 量 减 少 应 激 因 素 刺 激 ,使 鸡 群 保 持 适 宜 密 度 和 舍 温 , 可

蛋壳的颜色有什么意义?

蛋壳的颜色有什么意义?

蛋壳的颜色有什么意义?一、蛋壳颜色的基本认识蛋壳的颜色是它从鸟类体内分泌的色素所决定的。

常见的蛋壳颜色包括白色、棕色、蓝色等。

鸟类通过进化演化出不同的蛋壳颜色,这与它们自身的生存和繁衍策略密切相关。

1. 白色蛋壳白色蛋壳是许多鸟类的常见蛋壳颜色,如鸽子和鹌鹑。

白色蛋壳相对较为普遍,其优势在于较好的隐蔽性,可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此外,白色蛋壳还能反射阳光,有助于保持蛋内温度稳定。

2. 棕色蛋壳棕色蛋壳是一些栖息在林地和草地中的鸟类常见的蛋壳颜色,如杜鹃和家燕。

棕色蛋壳的色彩可以提供更好的隐蔽效果,在树木或草地上更难被发现。

此外,棕色蛋壳对于保护蛋内的水分也有一定的作用。

3. 蓝色蛋壳蓝色蛋壳是一些鸟类如鸟类如画眉和鹦鹉的常见蛋壳颜色。

蓝色蛋壳在鸟巢中的视觉效果非常醒目,这对于吸引配偶非常重要。

此外,蓝色蛋壳还能够吸收和散射光线,保持蛋内的温度稳定。

二、蛋壳颜色与生存策略1. 隐蔽性与保护蛋壳颜色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提供对蛋的隐蔽性保护。

对于在地面上筑巢的鸟类来说,白色或棕色的蛋壳颜色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降低被捕食者察觉的风险。

相反,对于在树上筑巢的鸟类来说,鲜艳的颜色如蓝色可以吸引视觉信号增加伙伴之间的识别。

2. 蛋壳颜色与光线吸收蛋壳颜色也与光线吸收和散射有关。

一些鸟类选择蓝色的蛋壳颜色是因为蓝色可以吸收和散射来自阳光的光线,从而保持蛋内的温度稳定。

这对于孵化蛋和保护蛋的发育至关重要。

3. 配偶选择与进化蛋壳颜色还与鸟类的配偶选择和繁殖成功率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蛋壳颜色可以作为配偶选择的信号,表明个体的育种潜力和健康状态。

因此,蛋壳颜色可以影响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并在演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蛋壳颜色的其他意义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意义外,蛋壳颜色还可以受到环境因素、营养状况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些鸟类的蛋壳颜色可以根据环境中的光线强度和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孵化条件。

此外,鸟类的蛋壳颜色也受到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影响。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蛋鸡养殖中把蛋壳质量归结为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颜色等因素。

实际生产中,蛋壳质量的中心问题是蛋壳的破损增大,达到5-7%以上;褐壳蛋鸡蛋壳颜色变浅的问题。

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和控制蛋壳质量,如蛋鸡的品种、日龄、环境、疾病、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

本文就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做以下综述。

一、蛋壳成分和蛋壳形成过程蛋壳从化学结构上来讲,蛋壳的物质中有91.1%为无机成分,7.56%为蛋白,脂肪含量仅为0.24%。

无机成分中,几乎全是碳酸钙,钙占36.4%,而其他元素含量都很少,磷只有0.116%。

从结构上来讲,有五层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蛋壳内膜、蛋壳外膜、乳头层、栅状层〔海棉层〕和胶质膜。

蛋形成的时间为23-28小时不等。

卵子形成后先经过输卵管漏斗部、膨大部,分泌蛋白包裹卵黄,形成无壳蛋。

在输卵管下部形成蛋壳内膜和外膜,其中内膜是一种角蛋白膜,较为致密,外膜有有机纤维质构成,较为疏松,两层膜形成后就基本上决定了蛋形。

蛋黄通过输卵管上三部分的时间综和为4.5-5小时,停留在子宫中的时间为18-20小时或更多,蛋壳的乳头层、栅状层〔海绵层〕和胶质模是在此期间形成的;不同厚度的蛋壳,其乳头层均在80微米左右;差异主要在栅状层,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栅状层越厚,蛋壳也越厚,决定蛋壳的厚度和硬度;胶质层是在子宫重最后形成的覆盖于蛋表的胶质膜,有胶原蛋白结构和少量碳水化合物〔粘多糖〕组成。

褐壳蛋的颜色来源于卟啉类物质,褐壳蛋鸡品种罗曼、伊沙等蛋壳分析,它们主要是一种血红蛋白卟啉,是血红蛋白代谢的产物。

蛋壳中的色素卟啉是蛋壳腺粘膜上皮组织在开产前3-5小时分泌的,分布在蛋壳内、外膜、乳头层、栅状层和胶质层中,主要存在于胶质层中,如果蛋壳腺分泌或胶质层形成过程出现问题,蛋壳颜色则会变浅。

二、影响蛋壳破损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1、遗传因素:蛋壳质量是育种计划中一直受到重视的项目,它具有中等遗传力,与产蛋量、蛋重呈遗传负相关。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

鸡蛋由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吸收率和高转化率等特点,因此,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动物性蛋白食品,其蛋壳的颜色一般为褐壳鸡蛋、粉壳鸡蛋、白壳鸡蛋和绿壳鸡蛋,其中褐壳鸡蛋和粉壳鸡蛋在我国占据主要市场。

那么,导致蛋壳颜色不一样的因素有哪些呢?
1、遗传因素
蛋壳颜色性状是由蛋鸡的遗传基因决定,其遗传力较高(0.58-0.76),因此,通过加强选育能较快地改善蛋壳颜色、提高蛋壳颜色均匀度。

2、疾病及应激
1)、疾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

2)、应激
蛋鸡在长期遭受应激时,钙和色素分泌均会减少,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
色变浅。

3、周龄因素
生产中,母鸡在产蛋后期尤其是40周龄以后,所产鸡蛋蛋壳颜色逐渐变浅,这与其自身生理机能如造血功能变弱有关,此时补充与造血功能相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明显改善蛋壳颜色。

4、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导致的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如钙、磷不足,钙磷比例失调也会导致蛋壳质量差、颜色浅。

另外,跟造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也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以上就是有关影响蛋壳颜色的4大因素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影响蛋壳颜色的原因介绍

影响蛋壳颜色的原因介绍

影响蛋壳颜色的原因介绍导致蛋壳颜色浅的原因:一、、蛋壳色素来源与沉积褐壳蛋蛋壳中的色素主要是原仆啉一IX(protoporphyrin IX)。

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物,即与衰老、受损及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叶啉的破坏有关。

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它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很快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其中珠蛋白和铁可重新参加体内代谢,只有胆绿素被还原为胆红素,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作为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

还有小部分又在肠道重新吸收,经血液入肝或转送至输卵管等部分,作为合成蛋壳色素的原料。

而后,再经子宫腺体细胞内多种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壳色素。

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

有报道说,乙二醛酶是卟琳合成的前体物(Van Brummelen和Bissbort,1993)。

被有蛋壳膜的卵进入子宫,并在此停留大约20h。

在此期间,钙沉积在蛋壳膜的外表面形成蛋壳。

对于褐壳蛋鸡来说,在蛋壳形成的过程中,分布在蛋壳腺表面的上皮细胞开始合成和蓄积色素。

这些色素包括胆绿素一IX,胆绿素一IX的钨螫合物,原卟啉一IX。

褐壳蛋蛋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原卟啉一IX(Baird等,1975)。

在蛋壳形成的最后3-4h期间,蛋壳腺中蓄积的大量色素转移到壳上膜—一种富含蛋白的黏性流体结构(Nys,1991)。

蛋壳褐色的深浅取决于色素(主要是壳上膜色素)的含量。

大约在蛋产出前90min,也就是蛋壳基本形成时,壳上膜开始沉积到蛋壳表面。

因此,色素在蛋壳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尽管蛋壳中也含有少量色素,但与壳上膜相比,其着色作用可忽略不计。

二、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1、蛋鸡品种与年龄蛋壳颜色具有较高的遗传力(0.58-0.76),但壳色性状为多基因控制性状,褐色基因依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色到浅褐色之间的不同颜色(马玺和单安山,2001)。

不同品系之间杂交的后代所产的蛋颜色有所不同。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蛋壳质量不好表现为蛋壳变薄、蛋壳颜色变浅、出现沙皮蛋等。

市场上常出现鸡蛋蛋个够大,但是鸡蛋没有重量,也就是说蛋的内容物轻。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以下就可能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做一分析。

蛋壳颜色从遗传角度说,蛋壳颜色的色素组成有三种:原卟啉—IX、胆绿素—IX、胆绿素的锌螯合物。

这三种色素按不同比例形成不同颜色。

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其化学成分为棕色素卟啉,来源于血红蛋白分解物,与衰老、受损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的破坏有关。

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很快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品种因素。

营养因素: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的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3-3.5g,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

磷的含量不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

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他机能。

当血液中钙的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

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

所以产蛋鸡饲料必须补充充足的维生素,这种较高的维生素含量可使钙磷比例达到最佳。

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

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过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

维生素C的水平和环境应激,在急性环境应激情况下,内源维生素C不能满足突然增加的用于皮质酮合成的需要,由于维生素C不能在体内贮存,以及可能存在的维生素C合成的延误反应,很有可能出现维生素C耗尽的情况,这将造成死亡。

急性应激期间,合成钙三醇所需要的维生素C 也将转向皮质酮的合成,这将造成钙化作用所需要的钙三醇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薄壳蛋或有钙化缺陷的蛋产生。

鸡蛋壳的颜色跟营养有什么关系吗?

鸡蛋壳的颜色跟营养有什么关系吗?

鸡蛋壳的颜色跟营养有什么关系吗?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

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

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是人类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那么鸡蛋壳的颜色跟营养有关吗?一起来看看吧。

蛋壳的颜色跟鸡蛋的营养有关吗?事实上蛋壳的颜色并不会影响鸡蛋的营养,蛋壳的颜色是在鸡蛋产生的最后阶段才形成的,鸡蛋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含量与蛋壳颜色不相关。

在蛋壳的最外侧有一层“油质层”,色素沉积在油质层形成了蛋壳的颜色,拿一枚有颜色的鸡蛋,用小刀轻轻刮除蛋壳的表层,不论什么颜色的鸡蛋都会露出白色来。

蛋壳的颜色主要由鸡的品种决定,在同一个品种内也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此外母鸡的年龄、健康状况等也会对蛋壳颜色造成一定的影响。

健康的鸡蛋,不论什么颜色,一定是色泽饱满、均匀、有光泽的。

虽然蛋壳颜色与鸡蛋的营养无关,但却与蛋壳品质相关。

在同一品种的鸡所产的鸡蛋中,通常颜色越深,蛋壳越厚,整体而言,褐壳蛋的蛋壳也比白壳蛋的更厚。

因此,在运输和贮存中,褐壳蛋往往更不容易破损,但相应的,同样是一斤鸡蛋,褐壳蛋的蛋壳所占份量通常更多。

鸡蛋壳常见的颜色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分为白壳蛋、褐壳蛋和粉壳蛋,其中粉壳蛋其实是浅色的褐壳蛋,此外还有一种绿壳蛋,较为少见。

俗称的红壳蛋,实际上是褐壳蛋。

如今为我们提供鸡蛋和鸡肉的家鸡,是原鸡经过长年累月的人工选育逐渐形成的。

原鸡的蛋是或深或浅的棕色,一方面是保护色,可以降低蛋被天敌发现的几率,另一方面,雄性原鸡能根据蛋壳的颜色来选择交配对象。

被人饲养的鸡不再有天敌的威胁,也不再有繁殖压力,蛋壳颜色对鸡而言就不再有意义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蛋壳颜色的喜好各不相同,在世界集约化养禽业中,过去一直以白壳蛋鸡占主要地位,这是因为产白壳蛋的来航鸡具有产蛋量高、饲料转化率高的优点,曾经被大规模推广养殖。

而近几十年来,随着褐壳蛋鸡的产蛋性能有了显著提高,褐壳蛋鸡的养殖比重大大上升。

成鹅蛋品质与蛋壳颜色:成鹅蛋壳颜色的分析与品质评估

成鹅蛋品质与蛋壳颜色:成鹅蛋壳颜色的分析与品质评估

成鹅蛋品质与蛋壳颜色:成鹅蛋壳颜色的分析与品质评估回复:成鹅蛋品质与蛋壳颜色一直是许多人感兴趣的话题。

成鹅蛋的蛋壳颜色可能会因鹅种、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成鹅蛋的蛋壳颜色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品质的角度进行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成鹅蛋壳颜色的原因。

成鹅蛋的蛋壳颜色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同鹅种的蛋壳颜色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白鹅的蛋壳通常呈现出白色或淡蓝色,而灰鹅的蛋壳则较为常见的是灰色。

此外,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也会对蛋壳颜色产生影响,如饲料成分、饲养密度、饲养方式等。

其次,我们来探讨成鹅蛋壳颜色与品质之间的关系。

蛋壳的颜色并不一定代表其品质的好坏,因为蛋壳颜色主要和鹅的品种相关。

然而,蛋壳颜色的深浅可以间接反映出成鹅蛋的质量。

一些研究表明,蛋壳颜色较深的成鹅蛋往往具有更好的质量,如蛋黄呈鲜亮的橙黄色,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更高。

然而,蛋壳颜色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且结果可能会因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有所不同。

此外,成鹅蛋壳颜色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蛋壳颜色的评估。

蛋壳颜色评估主要是通过目测的方式进行的,评估标准通常是根据蛋壳颜色的深浅程度来判断。

一般来说,颜色较深、均匀、光滑且没有斑点的蛋壳被认为是较为优质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评估蛋壳颜色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蛋壳的硬度、完整性和清洁度等。

这些因素同样是评估成鹅蛋品质的重要指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蛋壳颜色是评估成鹅蛋品质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并非唯一的标准。

其他的评估指标还包括蛋壳的硬度、蛋黄和蛋白质的质地、营养成分的含量等。

因此,在对成鹅蛋进行评估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成鹅蛋壳颜色与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深浅不同的蛋壳颜色可能反映了成鹅蛋的质量差异。

然而,蛋壳颜色只是评估成鹅蛋品质的指标之一,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加强对成鹅蛋壳颜色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在评估和选购成鹅蛋时的判断。

影响鸡蛋壳品质的若干因素及防治对策

影响鸡蛋壳品质的若干因素及防治对策

影响鸡蛋壳品质的若干因素及防治对策一、影响鸡蛋壳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或品系的蛋壳品质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褐壳蛋比白壳蛋坚硬,地方鸡种蛋的破损率低于进口鸡,产蛋多的鸡蛋壳强度比产蛋少的鸡小,遗传性强的母鸡更能有效地利用大量的钙,从而使蛋壳加厚,强度增强。

2.环境因素①温度鸡舍温度对蛋壳品质影响很大,高温会导致蛋壳厚度的降低,高温时采食量下降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钙的摄人量,而且高温使呼吸加快,血液中的pH值升高,乳酸在血液中凝聚,血液中游离的钙急剧下降,进而使品质下降。

且高温下甲状腺机能降低,增加了向子宫输入的磷量,也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高温也会促使释放骨髓内的磷酸钙,使鸡表现缺钙。

鸡舍内温度超过35℃时,鸡的呼吸次数加快,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造成碳酸根离子供应减少,使碳酸钙不能充分沉积,蛋壳厚度减少12%~14%。

②光照光照的强弱长短对蛋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光照突然增强,品质下降;而暗淡的光线有助于保持舍内安静,对蛋壳形成有利。

在蛋壳形成的前几个小时如正值光期,则裂纹蛋产生较多。

3.生理因素①鸡开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蛋也逐渐增大,表面积增大,壳变薄,235日龄左右的蛋质量最佳,约650日龄左右开始蛋品质显著下降。

②产蛋鸡群日龄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

试验证明,在产蛋4~5周内破损率仅为0.9%~1%,而产蛋达50周时破损率已达5%~6%,后期蛋破损主要原因是后期蛋重而大,鸡本身由于分泌机能退化,已不能提供足够钙源所致。

③鸡的产蛋时间也是影响蛋壳质量及破蛋的生理因素。

下午产的蛋由于在子宫内停留时间长,蛋壳沉积较好,不易破损。

4.营养因素蛋壳形成所必须的营养必须从饲料中供给,影响最大的有钙、磷、镁、锰、VD、Vc、电解质、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水平。

实验证明,提高饲料酸性处理对蛋壳质量有害,相反,日粮中加0.5%~1%碳酸氢钠产蛋量显著增加,蛋壳厚度增加,次品蛋减少。

另外,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也影响蛋壳的品质,后备鸡成熟过快,产蛋后期母鸡因营养过剩体况过肥,使体内脂肪沉积,沉积在蛋壳腺内的脂肪使钙分泌机能发生障碍,容易产薄壳及软皮蛋,造成破损率上升。

蛋壳颜色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蛋壳颜色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蛋壳颜色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在实际养殖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禽蛋壳颜色变浅的问题,并因此影响销售,养殖户就经常会怀疑:是不是养的鸡又出问题了?饲料质量有问题?因此,正确了解蛋壳颜色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蛋壳颜色形成机理蛋壳颜色是子宫中腺体分泌和色素沉积的结果,这种色素由血红蛋白卟啉和少量其他卟啉组成,主要来源于红细胞的分解物。

当红细胞在肝脏、脾脏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很快被分解为胆绿素、珠蛋白和铁,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大部分作为粪便排出体外,小部分在肠道内重新吸收,经过血液进入肝脏或转运至输卵管等部分,作为合成但和色素的原料。

然后,经过子宫腺细胞内多种酶的作用形成蛋壳色素。

蛋壳色素成绩持续于整个蛋壳形成期,但在产蛋前3-5个小时沉积速度加快,积累的色素大部分转移到富含蛋白质的黏性液体分泌物中,即角质层。

蛋壳颜色的深浅度取决于与角质层直接有关的色素含量。

蛋壳色素一般在40周龄后色素明显减少。

正常情况下,蛋鸡在整个生病周期中分泌色素的量是一定的;但在营养缺乏或者病理因素而引起子宫腺体分泌异常时,会引起蛋壳颜色的色素沉积异常。

二、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1、品种和日龄蛋壳颜色为多基因控制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0.58-0.76),根据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色到浅褐色之间的不同颜色。

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其后代表现为二者的中间颜色;若用白羽来航公鸡与有色母鸡杂交,则蛋壳颜色较浅,反交时则较深。

现代鸡种都是品系杂交而成,因各育种公司选用的育种素材的差异,或种鸡场没有按要求进行系间杂交制种,结果可能会出现蛋鸡群中蛋壳颜色参差不齐。

另外,随着鸡群老化,其对色素的吸收率逐步降低,蛋壳颜色变浅,白壳蛋和沙壳蛋增多。

2、季节夏节持续高温,鸡体散热困难,由于鸡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散热,频繁的呼吸,使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子宫部腺体中碳酸钙的形成,影响蛋壳品质而产生白壳蛋;秋冬季节,气温突变,鸡体一时不能适应,影响钙磷代谢,也会导致蛋壳颜色变浅变白。

营养因素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营养因素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营养因素对蛋壳品质的影响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或强度不足,现总结如下:1常量矿物质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营养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蛋壳中平均含有机物4%、碳酸钙93%、碳酸镁1%、磷酸镁2.8%。

所以蛋壳主要营养成分是矿物质,并且维生素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

蛋壳中的钙、镁、锰、铜、锌和铁等微量元素的总量及其基质中的氨基酸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1.1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1)钙和磷是决定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切影响钙和磷的供给、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因素都可影响蛋壳质量。

遗传、环境温度和母鸡年龄等,以及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症等疾病都可改变蛋壳质量,这些因素都不是饲料原因。

因此仅仅依靠提供高水平的钙、磷不一定能改善蛋壳质量。

(2)钙决定蛋壳厚度和强度。

一个58克的鸡蛋,蛋壳重约7克,其中碳酸钙约占94%,所以该蛋壳含碳酸钙6.58克,碳酸钙含钙35%左右,所以该蛋壳含钙2.3克。

加上维持需要,蛋内容物含钙等,成年母鸡每产一枚蛋需要食入4.0克钙,或每天采食3~4克钙。

饲喂低钙日粮(1.5%~2.0%)2天内蛋壳质量下降,蛋壳厚度和强度均降低,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砂壳蛋甚至无壳蛋且产蛋率下降,鸡啄食并吃掉蛋壳。

高钙日粮(含钙>4%)在短期内可改善蛋壳质量,但其适口性差,鸡采食量下降,干扰磷、锌、铁、猛等元素吸收,造成母鸡大量脱肛,还可因适口性差而降低采食量,影响产蛋性能,而且很可能导致鸡内脏型痛风病,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3)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一般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0%。

(4)在夏季炎热时添加VC可抗热应激,提高蛋壳质量。

(5)饲料中添加钙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1.2磷对蛋壳品质的影响(1)蛋壳中含磷为0. 11%左右,约200毫克,主要决定蛋壳弹性和韧性。

蛋壳质量的影响因素

蛋壳质量的影响因素

蛋壳质量是衡量种鸡、蛋鸡生产成绩好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它与种鸡的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鸡苗质量以及商品蛋鸡的鲜蛋产量、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由于蛋壳质量下降,对许多养鸡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现将提高蛋壳质量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饲喂钙、磷比例适宜的全价配合饲料 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营养因素。

日粮中钙含量偏低,产蛋鸡的薄壳蛋和软壳蛋比例明显增高,但钙含量过高,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也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磷与蛋壳弹性有关,钙的代谢与磷的代谢密切相关,磷过高或过低均影响饲料中钙、磷比例,导致钙的吸收障碍,使鸡蛋蛋壳变薄、变软。

因此,产蛋鸡的全价配合饲料钙、磷比例一定要适宜。

一般日粮中最佳的钙水平为 3.3%~3.8%,最大量不能超过4%,总磷含量为0.6%,钙磷比例为4∶1~6∶1之间,另外,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因此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5%。

补喂维生素D 维生素D是合成钙结合蛋白,活化骨钙代谢,加强肠内磷吸收和肾内磷代谢所必需的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D时,直接影响到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能力,产蛋鸡会出现产蛋下降,软壳蛋、破壳蛋增多。

因此对产蛋鸡需补充饲喂维生素D,使日粮中维生素D的量达到1500国际单位/千克。

添加碳酸氢钠 蛋壳的形成受到酸碱度的影响,饲料中碱性较高时有利于蛋壳的形成。

由于氯和钠会影响到血清中磷的水平,而血清磷又与蛋壳质量直接相关,所以日粮中须考虑它们之间的比例,如果血液中氯过高,使之成为酸性,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反之如果钠过高,则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无氯的钠盐最佳。

据英国ICI公司科研人员研究,将碳酸氢钠按0.1%~1%的不同水平在饲料中连续添加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添加碳酸氢钠组的产蛋率都增加,蛋壳强度可提高8%。

因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

蛋壳颜色影响因素

蛋壳颜色影响因素

遗传基因
蛋壳颜色的遗传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 性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这些基因 在蛋壳色素的合成和沉积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
不同基因的组合会导致蛋壳颜色的差 异,例如深褐色蛋壳和浅褐色蛋壳。 这些基因在鸡的繁殖过程中可以传递 给后代,影响蛋壳颜色的遗传。
遗传疾病
一些遗传疾病可能会影响鸡的蛋壳颜色。例如,鸡的输卵管炎和输卵管囊肿等疾 病可能导致蛋壳颜色的异常。
蛋壳颜色影响因素
•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 营养因素 • 其他因素
01
遗传因素
品种
01
不同品种的鸡具有不同的蛋壳颜 色,这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例 如,红羽鸡通常产浅褐色蛋,而 白羽鸡则产白色蛋。
02
同一品种的鸡通常产相同颜色的 蛋,但也可能出现个别鸡只产不 同颜色的蛋,这可能是由于基因 突变或混杂了其他品种的基因。
维生素E
维生素E对维持蛋壳的完 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缺乏 维生素E会导致蛋壳易碎。
矿物质

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钙 的缺乏或不足会导致蛋壳 变薄、易碎。

磷在蛋壳形成中起到辅助 作用,适当的磷含量有助 于维持蛋壳的硬度和弹性。

镁对蛋壳的弹性和厚度有 影响,缺乏镁会导致蛋壳 变薄、易碎。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蛋壳膜和蛋壳的主要成 分之一,缺乏蛋白质会影响蛋壳的硬 度和弹性。
例如,鸡感染了沙门氏菌或球虫病等病原体 后,蛋壳颜色可能会变浅。而缺乏维生素或
矿物质等营养素也会影响蛋壳颜色。

药物使用
鸡在产蛋期间使用某些药物也会影响蛋壳的颜色。例如,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使蛋壳颜色变浅。
此外,如果鸡在产蛋期间接触了有毒物质或污染物,也可能会导致蛋壳颜色异常。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蛋壳颜色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蛋壳颜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称卵卟啉),它是由母鸡蛋壳腺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合成。

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始于蛋壳形成的最后5小时,色素沉积于蛋壳外层和壳上膜,因此蛋的色泽是蛋壳和壳上膜中所含色素的综合结果。

一些影响蛋壳着色因素和外观的视觉因素均影响蛋壳颜色的变化。

一、影响蛋壳颜色的遗传因素1、合成原卟啉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且仅限于带颜色羽毛或皮肤的鸡种。

因此,蛋壳颜色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对一只母鸡来说,蛋壳颜色深浅是比较固定的。

天然食物或商品饲料中获得的色素,并不能被沉积到蛋壳中,如核黄素和β-胡萝卜素只能影响蛋黄的颜色。

2、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到遗传能力的影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商品鸡群是有一个主要遗传品系以上的杂交品种。

因此在原卟啉的合成能力上,个体之间存在着与遗传相关的细微差别,即使相同品种的鸡蛋壳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

在实践生产中,偶尔我们可以看到一只产白壳蛋的褐壳蛋鸡。

二、年龄因素母鸡壳上膜的分泌量并不因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提高,当母鸡随着年龄增长而蛋重亦增大时,有限的壳上膜就会分布到扩大的蛋壳上,因此蛋壳颜色变浅。

商品鸡群在40周以后,所产蛋蛋壳变薄,目视色素含量较少。

另外,40周以后的蛋重增加,蛋壳的表面积增大,色素的分布面积增加,总的结果使蛋颜色变淡。

生产实践中,开产蛋鸡所产的蛋和老鸡所产的蛋有明显的区别,老鸡所产的蛋更大,但颜色更暗淡些。

三、疾病与应激因素壳上膜是蛋壳的最外层,其内所含的色素与壳上膜的量有关,这一含量也最终决定蛋壳的颜色。

发生环境造成的应激或疾病时,壳上膜的分泌会减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鸡在生理应激的情况下,将营养物质从非必须代谢活动如壳上膜的生成等转而用于急需的代谢活动上。

1、疾病: 一些传染病引起诱发免疫应激反应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许多小型的饲料厂在产蛋鸡浓缩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于蛋壳质量的改善。

影响蛋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蛋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黄晓辉蛋鸡养殖中把蛋壳质量归结为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颜色等方面。

在实际生产中,蛋壳质量的中心问题是蛋壳的破损和蛋壳颜色变浅的问题。

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和控制蛋壳质量,如蛋鸡的品种、日龄、环境、疾病、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

一、遗传因素:一般白壳蛋厚于褐壳蛋;而褐壳蛋的抗破碎性高,具有较好的蛋壳强度。

二、年龄:蛋壳强度低、破损率高在开产鸡与老龄蛋鸡中出现较多。

如果开产前没有足够的钙磷储备,会造成开产软壳蛋、破壳蛋多;但如果加钙过快,也会导致鸡拉稀。

因此,和美华建议蛋鸡在90-100日龄左右加2-3%的石粉,到开产时逐渐加到5%。

同时在开产时使用开产宝,这样能避免产软壳蛋。

随着鸡日龄的增长,蛋鸡对钙的吸收与贮存能力降低,用于生产蛋壳的钙随之减少,自然就降低了蛋壳质量,蛋壳颜色也会变差。

同时,随着鸡日龄增长蛋重增加,但蛋壳重量、蛋壳的色素却不相应增加,蛋壳因此而变薄、蛋壳颜色变差。

这个时候最好使用高含量维生素的饲料如和美华的“LC65”系列产品,同时定期使用多维类如“生肽素”,以提高蛋壳质量。

三、营养因素:1、钙、磷:最主要的是石粉要使用颗粒石粉,同时石粉中钙的含量要定期检测,以防止石粉含钙量不够导致蛋壳质量变差,石粉的保存也较为重要,应存放于室内,防止雨淋造成钙的流失。

磷在蛋壳中的含量极低,但磷水平过低则降低产蛋性能,适当的磷对提高蛋壳质量有利,使用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中总磷的利用率。

参与机体钙、磷代谢的全过程,是钙磷元素吸收2、维生素:VD3与骨组织钙、磷代谢的调节因子,也是钙磷在蛋壳腺内分泌所必须的。

通常产蛋鸡饲料中含量应高于2000IU/kg,但在应激和病理状态下,添加量应适当提高。

如果使用HY-D,则可以降低D的使用量。

维生3素E、维生素C可间接地影响蛋壳颜色与蛋壳质量,因为这两种维生素都是重要的生物抗氧化剂,可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增强抗病力和减少应激。

和美华的预混料具有维生素高、氨基酸高的特点,有助于更好的蛋壳质量,同时和美华的“生肽素”具有高含量的VC、VE与HY-D,定期使用,有助于改善蛋壳质量。

暖蛋变色原理

暖蛋变色原理

暖蛋变色原理暖蛋变色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它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兴趣。

那么,暖蛋变色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暖蛋的结构。

暖蛋通常由两层组成,外层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内层是一种能够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化学物质。

当暖蛋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时,内部的化学物质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壳的颜色发生变化。

那么,为什么暖蛋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呢?这是因为内层的化学物质是一种温度敏感的染料。

当温度升高时,染料分子会发生结构上的改变,从而使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产生不同的颜色。

这种现象被称为热致变色效应。

具体来说,当温度升高时,染料分子的结构会发生扭曲或伸展,使得它们吸收的光的波长发生变化。

这就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例如,当温度较低时,染料分子可能吸收蓝色光线,使蛋壳呈现出蓝色;而当温度升高时,染料分子可能吸收红色光线,使蛋壳呈现出红色。

暖蛋变色的原理还与热传导有关。

当暖蛋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时,热能会通过蛋壳的导热作用传导到内层的化学物质上。

这就导致了化学物质的温度升高,从而触发了热致变色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暖蛋变色的原理并不仅限于温度。

其他因素,如光线、湿度等也可能对暖蛋的颜色产生影响。

但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化学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颜色的变化。

总结起来,暖蛋变色的原理是由于蛋壳内部的化学物质对温度敏感,当温度升高时,化学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蛋壳颜色的变化。

这一现象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还有一些实际的应用,比如可以用来检测温度变化或者作为温度指示剂使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暖蛋变色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壳颜色问题
2012-11-1
问题的提出
蛋壳颜色的深浅与蛋的销路密切相关 养殖户对蛋壳颜色非常关注, 很在意观察蛋壳 颜色的变化,并常常把它的变化与所喂饲料联 系在一起

常有养殖户发问:"鸡蛋壳又变白变浅了,是饲料
的毛病?还是鸡又闹什么病呢?" .
2
2012-11-1
1.蛋壳颜色的形成

4

2012-11-1 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 其化学成分为棕色素卟啉, 来源于血红蛋白分解物,与衰老、受损和形态异 常的红细胞的破坏有关。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 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 红蛋白,很快就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其中珠蛋白和铁可重新参加体内代谢,唯有胆绿 素被还原为胆红素,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 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大 部分作为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还有小部分又被 肠道重新吸收,经血液入肝或转送至输卵管等部 位,作为合成蛋壳色素的原料。因为红细胞衰老 破坏连续不断进行,这种色素原料不会缺乏,而 能够源源不断地由上述分解物满足,而后,再经 子宫腺体细胞内多个分解合成酶的作用,形成褐 色蛋壳色素。 ..
3
2012-11-1
1.2蛋壳色素形成的过程

蛋壳颜色是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积的色素,是 蛋壳外面釉质层的构成成分之一 在蛋产出前4~5h形成。 当卵通过子宫部粘膜时,管腔扩大,由于子宫 壁平滑肌的收缩,使卵转动,其上皮粘膜的分 泌物均匀涂布在卵的表面。子宫粘膜为假复层 柱状上皮,由具有纤毛的顶细胞和分泌细胞组 成,顶细胞与钙的分泌有关,分泌细胞与分泌 蛋壳釉质层有关,固有膜内分布有管状腺,直 接开口于管腔。
7
2012-11-1
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 减蛋综合症、肾型传支、鸡白痢等。因 严重侵害生殖系统,除造成产蛋率锐减、 蛋壳变薄、无壳蛋增多外,并有蛋壳褪 色变浅、变白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同时因鸡群患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 造成营养缺乏。另外,还有资料报道, 认为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也可影响褐 壳蛋颜色和蛋壳强度。
6
2012-11-1
2.2疾病因素
据调查分析,在相同品种情况下,蛋壳颜色变浅
与鸡群发生输卵管病变有关,当病原体侵蚀鸡体 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 变化,输卵管出现水肿、充血或出血,粘膜上皮 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 丧失或完全丧失,造成蛋壳颜色变浅、变白等较 为典型的临床症状。
10
2012-11-1
饲养管理

光照方面的原因。产蛋期的光照应是恒定的。 光照不足或不稳定不规律都会造成产白蛋壳。 人工补光应保持稳定、配以科学的饲料营养, 可保证优良的壳色与产蛋高峰。
11
பைடு நூலகம்
2012-11-1
饲养管理

夏季持续高温,鸡体散热困难,为加速排泄散 热而大量饮水,加上采食量下降,造成营养流 失和不足,影响蛋壳质量而产白壳蛋。秋冬之 际,气温突降,鸡体一时不能适应,影响钙磷 代谢,导致蛋壳颜色变浅。
5
2012-11-1
2.褐壳蛋蛋壳颜色变浅的原因


2.1品种因素 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其后代鸡则表现为两者的中间壳 色。若用白来航公鸡与有色羽母鸡杂交,蛋壳颜色较浅,反 交时则较深。现代鸡种皆为品系间杂交而成。因各育种公司 选用育种素材的差异,或种鸡场没按要求的系间杂交制种, 结果出现一些蛋鸡群壳色参差不齐。如对某鸡场褐壳蛋鸡进 行抽查,随机抽取100个蛋,依深褐、褐、浅褐和浅粉4种色 泽分类,分别占33%、39%、16%和12%,虽然符合标准色的 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过浅的蛋,这种现象不能说与鸡 种 的 质 量 无 关 。



1.1品种因素 蛋壳颜色是最直观的品种特性。 有研究表明, 蛋壳颜色有较高的遗传力,蛋壳色泽 遗传为为0.58~0.76。且壳色性状为多基因影响, 褐色基因依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 色到浅褐不完全显性,色泽差异悬殊。 一般来说,凡经过长期选育的鸡种,壳色深浅 相对固定,但现代商用褐壳蛋鸡则因壳色存在 着遗传变异,在壳色一致性上还不理想,主要 原因是品系间杂交所造成的。
2.6.鸡体老龄化因素

因鸡龄老化、产蛋下降、蛋壳变化这类情 况,增调营养性药物可见改善,但维持时 间不长,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淘汰。有 的资料介绍产蛋初期壳色较深,产蛋后期 变浅,这是否与生殖机能衰退有关还需进 一步证实。
14

应激方面的原因。转群、防疫、外界惊扰都会对鸡 产生应激作用,各种应激因素都能影响鸡对钙的吸 收和利用,由于应激影响可使鸡只产蛋过程中产蛋 时间延长,蛋在蛋壳腺中长时间存留,会增加钙的 沉积,而使蛋壳颜色变得苍白。Cibert和 Overficld(1986)认为,轻微应激或短时间惊扰的鸡 所产的蛋外表覆盖额外的钙,并产生不令人喜欢的 蛋壳颜色。其他国外学者也发现颜色不正常、畸形 和其他异常蛋的发生率明显与蛋形成期的应激有关。 Mills和Rauch(1987)还证实了环境因素对蛋壳结构和 蛋壳颜色的影响。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 应激因素刺激,使鸡群保持适宜密度和舍温,可使 蛋壳颜色和质量有所提高,还能确保鸡只高产稳产, 增加饲养效益。造成产蛋下降,伴随色泽变浅。这 类变化时间不会长,调整环境、饮水中增补电解多 维、白蛋壳现象会很快消失。
8
2012-11-1
2.3药物因素

服用尼卡巴嗪抗球虫,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及正常蛋壳 色素的形成,导致正常产褐壳蛋品种鸡产白壳蛋。鸡产 蛋期预防治疗常发病或混合感染时投服药物,如磺胺类、 呋喃类、喹乙醇、抗球虫药或驱虫药,使用时间或用量 不当,也对蛋的形成有不良影响。
9
2012-11-1
2.4饲养管理因素
12
2012-11-1
2.5营养方面的因素

一般来说,蛋壳颜色的深浅与蛋鸡的饲粮营 养无直接关系,目前也没有添加某些营养物 作为改善蛋壳色泽专用的添加剂。但如果长 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引起输卵管正常粘膜 上皮被分层的鳞状角质化上皮所取代,使蛋 壳色素的分泌失常,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13
2012-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