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感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感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
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一本数学书有多厚,再观察2本、3本、4本、5本、10本、50本有多厚。在教学”0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说出:“电话机上、手机上、温度计上、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尺子上、超市的单价上等都有“0”。学生直观地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计、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在电话、车牌上与其它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样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但体会了数的含义,而且建立了相应的数感。
二、注重操作、引导分析、培养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各种探索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教《百以内
数的认识》
1.估一估。出示一叠纸,让学生估一估这叠纸有多少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出10张纸并放在旁边,学生观察一小叠与一大叠数量是多少?
师:现在谁能更准确地估一估这叠纸有多少张?
师:哪位同学估计得比较准确呢?(指名学生上台数,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数。
接着同桌合作一起数小棒(一人数,一人评判,两人交换进行,然后展示数的过程)
生①:我是一根一根数的1、2、3、……100根
生②:我是五根五根数的五、十、十五、二十……一百,一共有100根。
生③:我是十根十根数的:10根放一堆,再数10根放一堆,10、20、20……100。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数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2.圈一圈、拨一拨。打开课本(课本中有人物头像和点子图)大家想想几个几地圈比较好?(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展示数数方法)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53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名演示。引导学生53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
数感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对物体实际数量的感知。“估一估”教学中,展示了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从他们的回答可以看
出他们原有数感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引导学生数10张纸并放在一旁,通过观察、比较帮助他们建立一大叠纸与一小叠(10张纸)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进行估计。数一数验证估计的结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实际数量与感知数量的联系。最后通过学生合作数小棒,引导学生概括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有10个十。这样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从而加强了对数的感知,建立了数的概念,有利于发展数感。
圈一圈,遵循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实际过渡到点子图,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数数比较快,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数方法中对十进制原理有初步体会,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学生在“拨一拨”操作的基础上体会到“十”和“一”分别表示不同的计算单位,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感受个位与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不同,深化数概念的认识。
三、加强估算、注重交流、发展数感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会遇到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可以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估算是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如:教学《数学与购物》下面是淘气一家昨日去超市的购物账单:果汁16元,火腿肠13元,蔬菜8元,洗发水23元,洗衣粉6元,牙膏3元。
师:你能用数学知识估计哪些生活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估算出购物的价钱一定超过40元,因为利用去尾法把个
位上的数去掉,再把最高位加起来10+10+20=40
生2:我估计妈妈带100元钱够吗?
生3:够,因为利用进一法,16≈20,13≈20,8≈10,23≈30,6≈10,3≈10,刚好100元,
生4:估计这次大约花了多少钱?
生5:利用四舍五入法
生6:利用凑十法估算:16+23≈40元 13+8≈20元
6+3≈10元 40+20+10=70元
对于这些方法,教师应加以鼓励,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机会中,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发展估算的意思和策略,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估算习惯,使学生在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四、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从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要使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作出恰当合理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强化。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数学表达与交流中,在有效
互动过程中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