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一、前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就是让教学发挥其渗透德育的功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现阶段初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贪玩、安全意识差,懒惰、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的特点。体育教学中,体育本身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心理、意志品质及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将人格塑造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通过诱导、渗透、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进行具体的体育练习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一)什么是体育精神呢?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屏弃体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确地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二)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体育精神呢?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
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1、从备课入手。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贯彻整个课堂的主线,要以体育精神品质的培养为主旋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立足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力。比如: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将教学内容融入竞赛和游戏中。通过竞赛、游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竞赛、游戏的同时能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品格的培养,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荣誉感、顽强拼搏、严格遵守规则、实事求是、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是无需老师说教和引导的。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的集体,顽强拼搏,争取胜利;也会对偶尔犯规的同学进行批评、指正;相互取得的成绩也是实事求是的。这将给予学生的不正是体育精神的培养吗?
2、是课堂中的教学。首先是创设课堂环境。没有好的课堂气氛,就无需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无需谈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培养。老师、学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无疑是给课堂注入了生气和活力。但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情绪会受老师出现在课中形象的影响,小学生对老师的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喜是忧特别敏感,如在教学中,老师身穿整齐的运动服,精神饱满地站在学生队列前面,以直观的形象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下达口令声音宏亮、短促,哨声清脆有力,控制节奏的掌声轻松明快等等,都会促使学生心灵处于一种愉悦、振奋的状态,课堂气氛也会活跃,所以说老师的形象和情绪直接会对课堂气氛产生影响。老师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就应该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是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在大力倡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体育课中更应该摒弃训导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应采用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精神培养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根据社会学的理论,在教学中让具有某些共同性和特殊联系的学生形成小群体,群体形成后,就具有互助、互争、互动的特性。利用群体的特征,让学生在群体的作用下,使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影响、协调,促进自发、自主的学习环境,达到对其教育的目的。刚开始因学生个性差异大,意志品质薄弱,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主动,再加上群体分布“零散”,教学显得比较“散点”,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老师的激发和正确引导,一段时间后,学生能根据其共同爱好和兴趣,积极参与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我们把练习手段和练习时间作为教学核心,教学中教师提出多种练习手段,供学生或小组去选用。学生在练习时,在时间上和学生选择什么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多练,少练或者不练,总之,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目的就行。最后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议,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不但对学习内容能建立正确的概念,还能将学生课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体育精神,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颂、影响,互为典范、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培养目的。小群体教学法,它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个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协作关系,不同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精神品质,比如,通过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或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遵守规则、求实的良好品质,具体运动技能(跳远、障碍跑等)的练习,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坚韧、果敢的意志品质。总之,科学、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也是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
最后,是做好课后小结。我觉得做好体育课的课后小结,无论是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角度讲,还是从培养学生品质的角度上讲,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催化”作用。我们应抓住学生好表现、喜表扬的心理来作为一条培养途径,对课中表现突出、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维护集体荣誉感的学生,一一提出表扬;对课中表现胆怯、懦弱、怕苦、怕累、不遵守纪律、不乐于奉献的同学,提出希望、给予鼓励。通过表扬先进,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让受表扬的同学能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同时也为后进的同学树立了典范,老师对后进同学提出期望、给予鼓励,让其对改变自己树立足够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课后小结对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创设良好的培养体育精神的环境
给学生营造良好体育精神的学习氛围,对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课是体育课的延伸。它相对于体育课活动的空间更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更自由、更能表现出不同运动所体现的不同精神品质。学生在活动课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运动项目,不受场地限制,运动形式多样,个体自由活动,个体之间进行对抗比赛,小组、群体之间进行竞赛、游戏,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可以是自编的,也可以是老师传授的,体育活动课因为没有任何外加的教学任务,所以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也能保持高涨的热情,做自己喜欢的运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有更多机会与别人竞争比赛,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