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由于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此,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本课中会介绍到维新人士通过改良的方式,寻求制度方面的变革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种变革触及了封建势力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宣告失败。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了初步认识,已经知道洋务派学习只学技术的方式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的,但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学生不知道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会如何选择。

本课就会为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在洋务派之后,还会有哪些仁人志士通过何种方式继续进行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了解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探讨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四位历史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努力,认识维新变法的过程,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探讨戊戌变法的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探索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会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2. 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学习: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小结:回顾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

五、作业:
1.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小议论文,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并能够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结,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应继续深入讲解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后果,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戊戌变法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其影响。

2.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原因和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5. 总结: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戊戌变法背景、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综合评价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视频资料等,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次课: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3. 第三次课: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4. 第四次课: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5. 第五次课: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评价能力的发展。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历史课程中“戊戌变法”为主题,通过对该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课程将围绕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变法发生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措施、变法结果及其影响。

(2)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理解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通过学习戊戌变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归纳和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史料分析、课堂讲解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维度地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戊戌变法,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和前进性。

(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戊戌变法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个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改革措施、失败原因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和革命的区别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认识改革事业的艰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主要人物、改革措施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对后世有何影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甲午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破产。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怎样的努力?二、新课学习(一)公车上书教师:19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社会方面: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学生: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学生:思想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多媒体展示)教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什么是公车上书?学生:“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由于康、梁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公车上书”。

教师:自读课文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发起人及影响学生:时间:1895年春学生:原因:签订《马关条约》学生: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学生: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思考:公车上书有没有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作用: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推动者;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2.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背景,引出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习新知(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和推动者,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深入探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4. 活动设计(1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表演戊戌变法的关键环节,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5. 练习与检测(10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2-3位学生回答。

(随机让学生回答)(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展示课件)教师介绍: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篇:初中历史八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教学必备精品欢迎下载使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必备精品欢迎下载使用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见幻灯片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 能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2.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1. 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清政府在中国面临外敌入侵和国内问题交织的危机下,内忧外患,需要进行改革;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为什么选择进行变法?二、学习(15分钟)1. 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变法派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措施,试图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2. 展示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变法派的立场和努力;三、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讨论戊戌变法的影响,看看变法后的改革对中国的进步有何作用;2.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派的改革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抵制,外加自身的局限,导致最终失败。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戊戌变法的意义:虽然变法失败,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经验。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

【课堂延伸】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理解,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本节课通过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场重要的改革运动,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改革措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其背景、过程及其失败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与革命的概念区分尚不清晰,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掌握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与革命的正确认识,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理解改革事业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其原因。

2.戊戌变法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意义。

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学生分组名单、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的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戊戌变法的起因、主要改革措施、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变法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清朝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对清朝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各个方面,并激发他们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失败的根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政治改革,理解改革的不易和改革的必要性,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法的成败原因。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戊戌变法的相关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3.作业:教师准备相关作业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事件,引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戊戌变法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场变法?”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任务二:梦圆——百日维新评价量表(对应目标1)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对应等级自评等级
自主学习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借助教材精准
完成表格内容和作用的填写,并进行角色
转换。

A
能够独立思考,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完
成表格大部分内容,进行角色的转换分析。

B
能够完成表格大部分内容的填写,但无法
独立思考分析内容带来的影响,在不同角
色间的转换存在困难。

C
6.学习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导入——出示谭嗣同的诗词《有感》提问:结合第五课内容,让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是什么?谭嗣同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救国救民梦想?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大屏幕展示的诗歌内容,结合第5课学习内容,得出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活动意图说明:以谭嗣同的诗歌为导入,联系已学知识,同时引出本课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2. 课题所属学期:八年级上学期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戊戌变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 戊戌变法的过程。

(2) 戊戌变法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

(3) 史料分析法: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史料。

(2) 历史地图: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中国政治地图。

(3) 文献资料:引用相关的历史文献,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戊戌变法的起因:讲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改革主张,以及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压力。

3. 戊戌变法的过程: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如废科举、兴学校、练新军等,以及变法期间的政治斗争。

4. 戊戌变法的结果: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如保守势力的阻挠、变法派内部的分裂等。

5. 戊戌变法的意义:总结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1. 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过程。

(2) 请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戊戌变法主题的辩论赛。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过程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戊戌变法总结的准确性和深度,以及对失败原因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培养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戊戌变法的相关论文、书籍。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

2. 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阐述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及其结果,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情况。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让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

4. 讨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如保守势力的阻挠、变法派内部的分裂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次改革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2. 联系现实:让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对当代中国改革的启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检验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戊戌变法时期的情景。

2.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戊戌变法的书籍、论文,深入研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经济困境、民族危机。

2. 戊戌变法的过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3. 戊戌变法的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4. 戊戌变法的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激发了民族觉醒。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事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引出戊戌变法。

2. 讲述戊戌变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变法的原因。

3. 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重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光绪皇帝的支持,以及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4. 分析戊戌变法的结果,讲述戊戌政变,引导学生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

5. 讲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戊戌变法与后来的辛亥革命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次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探讨戊戌变法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改革的重要性,改革者的勇气与担当,民众的觉醒与参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
热之中?
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教师出示:第7课戊戌变法
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
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教师出示幻灯片──公车上书记(书影和第一页)
学生:观察、思索。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梁启超。

(了解: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

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教师:康、梁的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

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
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33页第一段大字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

教师: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

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
学生补充:还创办了《时务报》,各地组织了学会、学堂等等。

教师总结: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师: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学生:阅读教材33页中间部分小字。

师生分析总结论战的是议题:要不要变法(还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
教师: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

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

教师: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
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生分析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

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

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教师出示幻灯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学生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学生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学生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教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变法的具体措施: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根据变法的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

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教师:变法的结果如何呢?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戊戌变法失败了。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出示幻灯片──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

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永远的谭嗣:出示幻灯片──谭嗣同和他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互动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
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

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

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
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