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李商隐》 古诗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 李商隐《贾生》赏析<P>【原文】</P><P>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P><P>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P><P>【赏析】</P><P>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P><P>“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P><P>“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P><P>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P> <P>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P><P>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P>高骈《山亭夏日》诗歌鉴赏山亭夏日 <br>高骈 <br><br>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李商隐《贾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贾生李商隐(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诗艺,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以下是贾生的原文及赏析。
贾生原文:贾生嘉宾赴阙文敬亭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贾生赏析:这首诗以贾生为主题,以形容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和思考。
下面展开两个方面的解读。
1. 嘉宾赴阙文敬亭:这句描述了贾生是作为一位嘉宾,被邀请到皇帝居所的大殿上进行文化交流。
这也是贾生在官场上受到重视和荣耀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贾生的身份地位和他为人处世所展现的优秀品质。
2. 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这两句是诗人对贾生境遇的描绘。
贾生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国家也对他厚待有加,使他深受国家恩泽。
他的声名也因此在国内外闻名,与此同时,他还被称为文坛上的高手,深受尊敬。
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展现了贾生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文坛上的成功。
接下来切换到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赏析。
1. 诗歌形式:这首诗是杂言体,结构短小精悍,用字简洁大气,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同时,以贾生为题材更使得整首诗紧凑而有力。
2. 语言表达:李商隐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接近白话的风格,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思想。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句传递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有力地表达了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贾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诗艺和丰富的意蕴,成功地表达了李商隐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深思的思考。
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诗歌形式,贾生给读者带来美学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努力和价值追求有所启示。
李商隐《贾生》及赏析
【导语】李商隐是晚唐乃⾄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些爱情诗和⽆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为传诵。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帜,在于他⼼灵善感,⼀往情深,⽤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商隐《贾⽣》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贾⽣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译⽂汉⽂帝求贤,宣⽰召见被贬⾂⼦。
贾谊才能,确实⾼明⽆⼈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扼腕叹息。
⽂帝尽问⿁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
注释贾⽣: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的政论家、⽂学家,⼒主改⾰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被放逐之⾂,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
苍⽣:百姓。
问⿁神:事见《史记·屈原贾⽣列传》。
汉⽂帝接见贾谊,“问⿁神之本。
贾⽣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夜半,⽂帝前席。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为冯浩在《⽟溪⽣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中⼆年(848年)正⽉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中⼆年三、四⽉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学赏析 这是⼀⾸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问⿁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咏叹贾⽣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的穷通得失,⽽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七绝·贾生作者: 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贾生作者:王安石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编辑本段]译文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编辑本段]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
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
擅骈文,尤工诗,为晚唐大家。
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编辑本段]李商隐《贾生》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
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李商隐《贾生》赏析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赏析
【作品简介】《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3]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作品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介绍】贾生,名谊、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
《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贾生》李商隐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贾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贾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贾生李商隐〔唐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贾生》原文赏析
《贾生》原文赏析《贾生》原文赏析1贾生作者: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生注音:yī shí móu yì luè shī háng ,shuí dào jun1 wáng báo jiǎ shēng 。
jué wèi zì gāo yán jìn fèi ,gǔ lái hé chì wàn gōng qīng 。
贾生赏析:此诗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诗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
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自”,含有空自之意;“何啻”,系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万”,此处非实指,而只是极言其多;“公卿”,泛指达官贵人。
这两句也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
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王安石早年就有题为《贾生》的诗:“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李商隐《贾生》赏析
-- 李商隐《贾生》赏析<P>【原文】</P><P>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P><P>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P><P>【赏析】</P><P>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P><P>“贾生”,就是贾宜,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P><P>“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P><P>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P> <P>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P><P>借史咏怀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读完此诗,我们在慨叹贾宜悲喜剧的同时,也能体会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李商隐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报负,深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偏遭晚唐衰世,志不能申,只得长期寄迹幕府,以文墨事人,因此,诗中的贾宜,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P>高骈《山亭夏日》诗歌鉴赏山亭夏日 <br>高骈 <br><br>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唐诗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贾生》(李商隐)评析
《贾生》(李商隐)评析原文:《贾生》(李商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李商隐咏史诗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虚化史事而重视托寄感兴,以增强咏史诗的抒情性;二是寓抒情议论于历史细节的描写之中,以增强诗歌的具象性。
《贾生》一首是其代表作。
贾生指贾谊,是汉文帝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十多岁即被召为博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被尊为“先生”。
因提出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得罪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在长沙过了三年,大约在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被召回京,文帝在宣室接见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接受祭过神的福食),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这首诗即咏文帝召见事。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
这里用“宣室”,既替代文帝,又点出召见的地点,见得文帝对贾生的重视。
诗以《贾生》为题,却从宣室接见这一特定的情节切入,而将贾谊一生的其他行事略而不顾,这就是对史事的一种虚化。
诗家以为,咏史如同咏物,须不粘不脱; “粘”则拘泥史实,过多叙述史事而少兴慨; “脱”则离题而咏,容易流于空泛,所以必须“虚化”。
但对史事虚化什么,是很有讲究的。
首句从文帝召回贾生于宣室征询鬼神事切入,正是诗人独具选材功力的地方。
一“求”一“访”,见得文帝求贤若渴,连被贬逐之臣都在虚心征询之列。
此为下文的贬抑蓄反宕之势。
二句盛赞贾谊才华风调的无与伦比,紧承第一句,将文帝“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一句,化为正面赞语,且进一层写汉文帝不仅“求贤”,而且“识贤”。
一二从“求”,到“访”,到“赞”,正写文帝求贤,隐括贾生横溢的才华及潇洒风标,以实为虚而虚实结合。
三句在结构上是一篇之关键,既承又转,又为四句蓄势。
从“求”、“访”、“赞”而至于“前席”(双膝席地前移)即是“承”;而用“可怜”、用“虚”,对“求”、“访”、“赞”、“前席”加以否定,似轻而实重,即是“转”。
唐诗赏析-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鉴赏'《贾生》一诗是诗人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华气质。
4.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5.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翻译赏析
结构巧妙、寓意深刻是该诗的最大特点。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由“求”而“访”而“夜半前席”,层层推进,最后突然跌落,可谓大开大阖,别具匠心。
【词语解释】
贾生:贾谊。
苍生:百姓。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诗人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题材,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诗人感叹了贾生,讽刺了汉文帝不为国家大计求贤,只为问神求仙。这首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词锋犀利,涵义深刻丰富。
“可怜”二字,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诗的情绪一下子全都打落,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中。果然,最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染都是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
评解
据史书记载,贾谊觐见汉文帝时,汉文帝刚从祭祀典礼上回来,遂就鬼神之事向贾谊讨教。汉文帝问鬼神之事本是事出有因,有所感而发。但是,诗人却抓住这一情节大做文章,把一般意义上政治上不得志,理想抱负不能够实现的怀才不遇的内含推向一个更深的层面,即遇与不遇不在于个人的穷达与荣辱,而在于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否被采用,是否能够造福天下苍生。这一隐含在诗歌深层的见解不能不说高人一筹。
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
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李商隐诗《贾生》原文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贾生》赏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贾生》(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贾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49首。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原文】贾生作者: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④才调:才气。
⑤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虚:空自,徒然。
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翻译】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赏析】这首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提升 结合真实的历史,你认为贾 生为何会沦落到“可怜”的 地步?
谢谢欣赏
朗读诗歌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③逐臣④, 贾生/才调⑤/更无伦⑥。 可怜⑦/夜半/虚⑧前席⑨, 不问/苍生⑩/问鬼神。
注释: ① 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贾生,即 贾谊(前200一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 学家。 ②〔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③〔访〕咨询,征求意见。 ④〔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⑤〔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⑥〔无伦〕无人能比。 ⑦〔可怜〕可惜。 ⑧〔虚〕徒然。 ⑨〔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 倾听。 ⑩〔苍生〕指百姓。
《贾生——李商隐》古诗赏析及测试
赏析古诗词方法 1.读懂诗意,疏通文意。 2.注意用典,暗示倾向。 3.关注手法,借鉴提高。 4.抓住末句,明确情感。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
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 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 阳(今河南荥阳市)。
诗意疏通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⑤更无伦⑥。
汉文帝在宣室向召还的贾谊征求建议,他的政治才华无人能及。
可怜⑦夜半虚⑧前席⑨,不问苍生⑩问鬼神。
谈至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询 问鬼神之事。
佳句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 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 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 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 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于他。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 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主旨探究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贤访 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默写易错字 1.宣室求贤访逐臣 世 遂 2。贾生才调更无伦 论 3.可怜夜半虚前席 今 4.不问苍生问鬼神 仓
测试 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乙】贾生 • 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 。(1分) • 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 答案:
• 1.(1分)思绪之绵长(无穷)
• 2.(3分)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 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 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 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 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 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 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 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 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 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 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 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 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 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 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 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