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分析

合集下载

农田生态修复整治方案

农田生态修复整治方案

农田生态修复整治方案简介农田是粮食和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耕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原因,导致了农田土壤环境的严重恶化,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和质量,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因此,农田生态修复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田生态环境现状、生态修复整治的原则和方法、工程实施技术建设等方面,提出农田生态修复整治方案。

农田生态环境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耕地面积1.65亿公顷,但由于过度开发和利用,农田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

具体表现为:1.土地资源持续流失。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加速,许多耕地面积被填埋、占用或转为非农业用地,导致耕地压缩和流失现象的持续加重。

2.土地质量下降。

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使得农田土壤出现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并且致使耕地土壤养分失衡、淤积、酸化、盐渍化等问题。

3.生态系统破坏。

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意味着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机会减少。

森林资源、水资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发展开发,都遭受到了影响。

生态修复整治的原则和方法针对农田生态环境现状,实施生态修复整治,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以生态为导向。

从生态角度认识农田资源保护,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2.确立整治目标。

依据地理环境因素和不同农作物生态特点,确立整治目标和对优先整治区域的选择。

3.具体恢复方案。

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类型和恢复目标,制定修复方案。

4.合理配置资源。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类型和修复方案,合理配置物质设备和人力资金资源。

5.全过程和科学评估。

根据修复成果、技术和环境效益,进行全过程科学评估,促进整治成果可持续。

工程实施技术建设下面列出一些可行的技术手段,用于农田生态环境修复整治:1.转作养殖、林果、绿肥、耐旱作物等多种农业产业,以减轻耕地压力。

2.开展绿化造林、退耕还林、防风林等深入农社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和恢复。

3.推广“减肥保产”和“生态耕作”的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卫平(重庆市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农业服务中心,重庆404500)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分析了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保护农业环境的对策,以期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保证粮食安全。

关键词农业环境;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5-0201-02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ZHANG Wei-ping(Agricultural Serve Center of Qingshui Tujia Nationality Town of Yunyang County in Chongqing City,Chongqing404500)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in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The existing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use the natural resources rationally,develop agricultural economic,ensure the food security.Key words agriculture environ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农业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增加了投入,减免了农业税,推广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良种良法配套栽培,因而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8年获得丰收,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达51400万t,使全国人民丰衣足食,社会稳定[1-2]。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乎着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农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农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农田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农田的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田水土保持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农田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的生产力,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其次,农田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农田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再次,农田水土保持是防止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

水土流失是导致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农田的破坏,保障农田的安全。

综上所述,农田水土保持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二、农田水土保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田水土流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其次,农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效,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再次,农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农田生态系统是维持农田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为活动和不当管理,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综上所述,农田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解决措施为了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农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传统的耕种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耕地过度利用、农药、化肥滥用、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地污染等。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由于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管理,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对农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污染了土壤和水资源。

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污染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探讨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转变耕种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耕种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问题现状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压力巨大,导致许多地区的耕地长期以来被过度开垦和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药、化肥的滥用问题也是我国生态耕种面临的重要挑战。

农民出于追求高产量和利润,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产品残留的化学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浪费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地污染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生态耕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3 研究意义我国生态耕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引言生态耕种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耕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这就使得我国的生态耕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和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生态农业也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一些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在人口密集、资源枯竭的地区,生态农业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着过度开发耕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生态农业发展前景以及生态农业政策与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解决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探究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前景,可以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2. 正文2.1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情分析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情分析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情分析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下面是对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学情分析:
1. 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干旱和海平面上升,这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洪灾、干旱、食物短缺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2.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在增加。

而资源的日益稀缺将为各国之间的竞争激化,进而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例如,水资源的匮乏可能引发跨国争端。

3. 生态系统崩溃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生态系统的崩溃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保护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政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确保国家的安全,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旨在限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各国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维护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

总之,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是紧密相连的。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稳定,我们应该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去。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森林, 森林,草场资源稀少
近年来森林草场遭到破坏退化严重
我国森林草原资源现状
林业用地 2.6亿公顷 2.6亿公顷 1.5亿公顷 森林 总面积 1.5亿公顷 0.12公顷 人均 0.12公顷 森林覆盖率 16.55% (全球平均水平 31.4%) 人均森林蓄积 9m3 (世界人均 72m3) 可用草场面积 34万公顷 34万公顷 占世界总量7.1% 占世界总量7.1% 人均只是世界的1/6 人均只是世界的1/6 50%~60%天然草场 50%~60%天然草场 退化, 退化,西北最严重
1 2 3 4 5 6
完善 加强公众教育,引导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教育 引导公众参与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补偿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补偿机制
,
,强 强


,

2 生态环境恶化没 有得到有效遏制 分析生态环境恶 化的深层原因
3 生态环境问题不 容忽视 针对我国的具体 情况提出相应的 治理对策与策略
现存问题
成因分析
治理对策
我 国 生 态 环 境 现 存 问 题

,水
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水污染问题严重
七大水系,一半以上污染严重 七大水系, 86%城市河段水质超标 86%城市河段水质超标 2800km河段鱼类灭绝 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 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 水呈黑绿色, 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 全丧失使用价值
2.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 表明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1. 引言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2.1 地理环境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和峡谷。

2.2 气候环境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气候复杂多样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使得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2.3 生态系统我国生态系统丰富,有森林、草原、湿地、沙漠、高山等多种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3. 自然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安全自然环境的良好状况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空气质量恶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生态灾难,威胁国家安全。

3.2 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利用等,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如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农业生产波动。

3.3 水资源安全水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安全问题可能引发地区间矛盾,甚至影响国家稳定。

3.4 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

农业生态保护规定要求指南

农业生态保护规定要求指南

农业生态保护规定要求指南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生态保护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农业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到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升农业生态保护水平,不断完善农业生态保护规范,本文将就农业生态保护的规定要求进行探讨。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保护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友好性:农业生产活动应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采取生态友好的农作物种植、养殖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

2.生态平衡: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

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需注重生态平衡,合理安排农田生态结构,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3.资源利用效益:农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以高效利用为目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在农田经营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生态系统修复:针对农业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工作,通过植物修复、土地整治等措施,恢复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

二、农业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农业生态保护为了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措施:1.农田生态规划农田生态规划是农业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农田生态状况和现有问题的调查分析,制定合理的农田生态规划。

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资源利用效益等要素,合理划定不同用地的功能区域,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2.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示范区,可以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同时,示范区还可以起到宣传和培训的作用,促进农业生态保护理念的传播。

3.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种植结构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对保护农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

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

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态安全监测农业生态安全监测是指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

通过农业生态安全监测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生态环境的状况,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二、监测手段和方法农业生态安全监测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点等手段来实施。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度、土壤质量等,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三、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是指在发生危险和风险前,提前通过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来判断可能发生的生态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对于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在种植作物过程中,可以采取轮作休耕、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五、农业生态安全管理农业生态安全管理是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农民、科研机构等各方应加强协作,建立健全农业生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六、科技创新与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精准监测和有效管理,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七、产业链合作与共建构建农业生态安全的长效机制,需要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合作共建。

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工作只有各方协作作为,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

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工作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才能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安全和高效发展。

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联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联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联分析一、引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被人类利用的不同方式和目的,包括农田、城市建设区、森林、草原等。

而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和反应,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联1. 农田与食物安全农田是供应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种植农作物可以维持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安全。

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耕作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城市建设区与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区有着丰富的人工空间和基础设施,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城市的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森林与大气净化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大气净化有着重要作用。

森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维持大气环境的稳定。

同时,森林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4. 草原与水资源保护草原是特定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草原的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面的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合理的草原管理可以通过保护和恢复植被,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三、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改变常常伴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农田和城市建设区的扩张导致自然生境的破坏和物种的丧失,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

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干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和管理方式会破坏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第一部分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2)第二部分生态保护工程对农业的重要性 (4)第三部分环保法规在农业环保中的作用 (6)第四部分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模式 (10)第五部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技能的方法 (12)第六部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14)第七部分建立和完善农业环保监测体系 (16)第八部分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9)第九部分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1)第十部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农业环保 (23)第一部分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工业化程度加深,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

本文将从当前农业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出发,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1.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显示,2014 年全国范围内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农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8.3%。

此外,重金属污染也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

2.水资源短缺:根据水利部的数据,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比例高达62.7%,而水资源利用率却仅为4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同时,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3.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规模单一化的种植方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大量其他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减少甚至消失。

4.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残余物、禽畜粪便等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理,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二、农业环境问题的原因1.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以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为特征,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导致农业效益低下。

2.技术研发滞后: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解决农业环境问题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保护和恢复农田生态系统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农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过度耕作、农药施用过量、水资源过度开采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土壤质量下降导致作物品质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永久性耕地损失,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只有保护好农田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恢复农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壤保护与改善。

土壤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施肥技术,推广有机肥和绿肥的使用,合理轮作与休耕,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其结构稳定。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水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过度开采和污染对于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与政策,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

最后,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禁止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重视种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区的建设。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

社会各界要关注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收益,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

我国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化总面积 3 52 . 6 6 h m 2, 占分布区农田面积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的59 . 87%1 。其中内蒙古自 1 2 治区农田生态 系统荒漠化面积最大 ,占西部地区农田生 成部分,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基础性作 其次是甘 用。农田生态系统除具有为人类提供食物、 态系统荒漠化总面积的 76 . 4 1%, 工业原材料、药品等直接的功能外, 还具有 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 分别占10 . 33% 支撑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对气候调 和10 . 05%。此外, 朱震达闭 蒙古高原乌 对内 盟后山地区、锡盟南五旗 1 0 年监测研究, 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的更 新与维持、营养物的循环、二氧化碳的固定 提出20 00 年荒漠化农田面积将达 12 7 . 5 3 等间接的功能川。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地 万h m“较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增加 , 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5 . 07%。 生态类型多样, 特别是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十 2 . 4 农田次生盐渍化面积进一步扩大 分脆弱,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 据 19 9 2 年水利统计资料, 西部地区农 盐渍化等问题, 不仅直接危害农田生态系统的 田次生盐渍化面积 20 7 . 54 万 h m Z, 占本区 占全国农田次生盐渍化面 生产能力和稳定性, 而且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农田的 6 . 5 1% , 其中, 盐化面积 190 . 507 万 可持续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 积的27 . 19%, 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 该系统的建立 h mZ, 碱化面积 17 . 033 万h m’ 。据中国农业 无异于在西部地区筑起一条生态长城。因 科学院农业 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研 黄土高原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 此,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 究( 199 5) , 次生盐渍化农田面积很大 , 5 5 . 达 题, 并探讨其持续利用管理对策, 对干西部大 其后去, 19 万 h m Z, 占本区农田总面积的5 . 1 %。 8 开发和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 义和实践 意义 。 2 . 5 农田中土壤养分亏缺和土壤性质恶化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自然资源和农 西部地区各省 2 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 题 业区划研究所研究( 19 9 1 ) , ( 市、区) 有效养分平衡状况表明, 农田养分 2. ,农田 利用率低 利用方式落后.经营 粗放 养分明显亏缺的有内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告!2}, 西部地区农田利 平衡指数值(K )< 0 . 8 , 蒙、宁夏、新疆 , 略亏缺的有陕西、青海、 用率64. 9 %, 5 低于中部地区7 .6 %和东部地 9 5 基本平衡的有甘肃、广西、贵州 , 略 区75 . 4 1%, 大部分土地乃处干自 然的、低水 四川, 平利用状态。据调查, 西部地区由于长期形 盈余的有西藏、云南。就单元素养分来说, 养分平衡状况有明显差异。近 1 0 年来, 重 成的种植习惯, 再加上水资源紧缺, 地力不足 视使用氮素化肥 , 氮素亏缺的省份有内蒙 等原因, 造成农田复种指数偏低 , 平均仅为 150%, 低于全国160 . 4%的平均水平, 新疆、 古、新疆、青海和西藏, 占西部各省的 36 . 内蒙古、青海、西藏每年闲置的农田占1 % 46%; 磷素亏缺的省份有内蒙古、宁夏、新 5 疆、陕西和四川, 占45 . 4 5% ; 钾素亏缺的 以上, 复种指数不足 10 0%。 农 田利用程 度较低的同时 ,土地的利 有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四川、甘 用方式落后 , 经营粗放, 使土地的综合经济 肃和青海, 占63. 63%。 2 . 6 农田土壤污染加剧 效益普遍偏低。广大农民普遍在农田上采 用粗放式经营 , 集约化程度很低 , 农田利用 农田土壤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所产生 方式明显落后于东部 ,许多地方的生产方 的污 染物 质通过 各种途径进 人农 田土壤 , 其数量超过 了土壤 的容纳能 力和同化能 式乃停 留在传统农业阶段 。 力,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发生变化 2 . 2 农田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土壤质量恶 据《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 并导致土壤的 自然功能失调, 调查图集) “ 西部地区 12 省区都有不同程 化的现象。农田土壤污染包括: 工业三废 l ) }, 污染农田土壤、水域和化肥农药施用不当 度的水土流 失发生 , 田和草地水土流失 农 面积合计9232 . 9 万h mZ, 1 其中农田生态系 而破坏土壤结构 , 农药残渣污染上壤和农 西部地区农 统水土流失面积为2935 . 07 万h m“占 , 总水 作物等方面。据 19 9 7 年统计, 土流失面积的 3 1 . 7 9 %。水上流失造成肥 用化肥施用量( 按折纯量计算) 达9 5 0 . 4 万 占全国化肥施用量的 2 3 . 88% , 其中氮肥 沃的表土流失 , 导致农田生态系统上壤肥 t , 530 . 0 万 t 、磷肥 178 . 2 万 t 、钾肥 6 7 . 5 万 力下降 , 土壤养分越来越贫膺。 2 . 3 农田荒漠化严重 t 、复合肥 175 . 1 万t , 分别占全国同类化肥 25 20 西部地区有农田生态系统荒漠化土地 施用量的24 . 4%, . 86%, . 96% 和2 1. 分布的是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陕 9 4 % 。西部地区 1 9 9 7 年农药使用量为 183462t , 占全国农药使用量的 15 . 35%。西 西等省区。西部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荒漠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分析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分析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分析摘要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生活来源。

首次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概念。

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源及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现状,探索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生态风险;生态安全评价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58-04生态安全是当今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对生态安全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2种理解。

广义的生态安全是以1989年美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为代表,提出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性的整体水平反映Ⅲ。

曲格平提出,生态安全一般包括2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大量影响社会安全。

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中心的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间在能量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上所构成的一种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其最重要的生产功能是提供足够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物质能量的来源。

农田生态系统安全,保证提供稳定的食品供给,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面临着危机,农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农田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中有毒物质超标、农业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从关注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出发,拟对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分析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内容。

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模板

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模板

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模板一、前言。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耕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恢复耕地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耕地生态修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模板,以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二、耕地生态现状分析。

1. 耕地资源现状,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庞大,但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

2. 耕地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田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3. 耕地生态修复的紧迫性,耕地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

三、耕地生态修复目标。

1. 恢复耕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2. 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3. 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1. 科学施肥,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绿肥等绿色施肥方式,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土壤肥力。

2. 生态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生物技术等绿色防治方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3. 水土保持,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4. 种植多样性,推广种植多样性农作物,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5. 生态修复项目,开展农田湿地恢复、水利设施改造等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六、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效果评估。

1. 监测指标,建立耕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指标。

2.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效果。

3. 效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估方法,评估耕地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七、总结与展望。

土地生态安全维护土地资源和农田生态

土地生态安全维护土地资源和农田生态
监管机构与职责
各级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进行监管,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监管手段与方法
监管机构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现场检查、监测、评估等,以确保土地生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同 时,监管机构还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维护土地资源和农田生态的可持续利用。
CHAPTER
CHAPTER
03
农田生态系统维护
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农田生态系统由土壤、水、空气、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各组成部分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功能
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提供食物、保持土壤肥力、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等功 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平衡
在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 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有 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生产能力 。
05
土地生态安全维护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土地退化与荒漠化
土地退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 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的现象。
荒漠化
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表现为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沙化、水源枯 竭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丧失。
解决方案
推广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轮作、休耕、植被恢复等,加强土 地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的土地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态安全对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平 衡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生物多 样性。
土地生态安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到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土地资源 的开发利用方式不断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案

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案

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案
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包括土壤保护、水源保护、气候调节等。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布局和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保护农田的生态功能,使其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保护和恢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复合种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的保护和监测,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农业生态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生态技术,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地的损害,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

4.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农田的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加强对农田灌溉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农田灌溉对地下水和河流的污染。

5. 农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并根据
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同时,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建设方案,可以有效保护和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一、农村生态农业的背景与意义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与意义。

首先,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我国农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急需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其次,生态农业发展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另外,农村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农田生态系统是指在农田内形成的,由大自然和人类因素共同维持的一种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系统。

它由土壤、水、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组成。

土壤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分、提供养分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功能。

水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负责农作物的灌溉和水分循环。

植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群,通过光合作用和土壤生物活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养分。

此外,农田生态系统还具有净化水质、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和抑制病虫害等重要功能。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农田生态系统基础上,农民通过一系列耕作措施和经营方法塑造出来的一种农业生态系统。

其构成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措施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提供粮食和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与路径为了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与路径。

首先,倡导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绿色农业。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再次,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五、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农村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安全破坏分析

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安全破坏分析

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安全破坏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源的过度利用,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安全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安全破坏,并探讨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生态安全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过度利用。

人类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资源储备的枯竭和消耗。

例如,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供需矛盾的问题,导致水源供应紧张,水质污染严重。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等问题。

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带来了地表塌陷、土壤污染等生态安全问题。

其次,工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生态安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造成大气、水环境的污染。

工业废弃物的堆积和排放不仅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例如,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会导致酸雨的发生,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质量;排放到水体中的废水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此外,一些工业活动还会破坏土地和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第三,城市化进程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田和自然生态资源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和破碎化。

城市化还伴随着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人口聚集、废水排放等问题,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也是生态安全破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例如洪水、干旱、暴风雪等)频繁发生,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退化。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等问题,对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分析摘要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生活来源。

首次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概念。

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源及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现状,探索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生态风险;生态安全评价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58-04生态安全是当今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对生态安全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2种理解。

广义的生态安全是以1989年美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为代表,提出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性的整体水平反映ⅲ。

曲格平提出,生态安全一般包括2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大量影响社会安全。

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中心的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间在能量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上所构成的一种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其最重要的生产功能是提供足够的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物质能量的来源。

农田生态系统安全,保证提供稳定的食品供给,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面临着危机,农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农田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中有毒物质超标、农业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从关注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出发,拟对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分析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的内容。

1 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概念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是个新概念。

之前并没有学者明确阐述其定义。

随着生态安全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分析。

农田生态系统由农田内的生物群落和光、二氧化碳、水、土壤、无机养分等非生物要素所构成。

农田生态环境中的生物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农田生态环境中水、土、气、生物等方面的环境健康状况,是导致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综合近年来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组成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不受威胁、健康平衡的状况,农田生态系统能满足人类和生物群落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与经济社会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人的生存和健康安全,取决于农产品的安全;二是农产品的安全,取决于农田生产环境的安全;三是环境安全,取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要素:农田、生物、阳光、水分、大气等因素的安全。

2 农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源生态风险是指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发生的非期望事件的概率和后果,如自然灾害或人类干扰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果与功能的损害具有毁灭性的特点。

农田生态系统是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具有整体脆弱的特点,对于人类活动所释放废弃物的缓存能力,对各类有毒物质的自然降解能力,以及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的修复能力都很弱。

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

而全球的气候变化、农田生物的入侵等自然因素也会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不确定性的影响。

因此,引起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风险源可以分为人为风险源与自然风险源。

2.1人为风险源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对农田的利用以及对作物的耕作上。

人类的这些活动建立起了农田生态系统,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自身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2.1.1城镇化过程中占用大量的农田。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和人口急剧增长。

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片的农田被征用,变成楼房与工业区。

同时还需要与城镇化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耕地被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征用,使得耕地数量锐减。

再加上大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一部分农田抛荒,真正被利用的耕地资源在减少。

据有关部门遥感显示,1988~2000年我国耕地转出因子中。

大部分耕地是因为城市化、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而被占用,占耕地减少量的56%,林草地占21%,水域面积占16%。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为191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1/3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393万公顷农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土质恶化和土地肥力下降的情况也非常严重。

有666.7万公顷耕地盐碱化,大量耕地腐殖质减少,受污染的农田在1000万公顷以上。

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3。

土地退化的农田达到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

耕地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

耕地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导致农产品总产量的下降,使得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2.1.2耕作方式造成农田污染。

为提高粮食产量,我国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依靠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喷洒农药预防病虫害,使用农膜保持农作物的温度。

这些方法对提高粮食的产量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过度、不适当的使用,也对农田土壤造成了污染。

从而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威胁,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肥料污染:目前。

我国农田中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和化肥。

就有机肥资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基本资源(粪尿、秸秆、绿肥、饼肥)、派生资源(厩肥、堆沤肥、草木灰、沼气肥等)和可利用资源(塘泥、河泥、泥炭、城镇垃圾、污水、污泥、植物性海肥等)。

有机肥特别是畜禽粪肥、垃圾堆肥和污泥堆肥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滋生蚊蝇。

还可能引人各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有机化学品、激素、持久污染物等)叫。

畜禽粪便,尤其是猪粪直接排放地表,或施用粪肥造成土壤孔隙阻塞。

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

引起土壤板结。

有机肥中含的重金属、有机物、病菌被植物吸收后,使蔬菜、粮食、水果等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人类食用后,将严重影响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目前,我国化肥生产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1位。

据统计。

2008年1月到11月。

中国累计化肥产量是5350.1223万吨(折合氮)。

农业部数据显示,国内化肥需求将保持5.96%的年增速,预计到2010年国内化肥的施用量将达6076万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v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

但过量、不合理地施用肥料会导致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

长期施用氮肥、磷肥,会引起土壤中no3--n、磷素的积累,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导致稻米外观和食味变差。

有毒磷肥,如三氯乙醛磷肥,施入土壤后三氯乙醛转化为三氯乙酸,二者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物受害严重时颗粒无收。

当氯化钾或硫酸钾用量过多时,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在土壤中过量积累。

造成土壤中钙离子、镁离子等盐基离子的交换与淋失,使土壤板结。

破坏土壤结构。

长期施用氯化钾会导致土壤变酸。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有铬、镉、汞、砷、铅、锌、铜、钼等,磷肥中含量最多。

重金属可引起植物染色体失常、雄蕊丝变性。

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移动性差,不能或不易被生物体分解转化,只能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在生物体内浓缩放大,当累积到较高含量时,粮食作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

将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

如过量的铬会使植物产生黄萎病和中毒症状。

可使小麦籽粒粗淀粉、粗蛋白显著下降,氨基酸总量的赖氨酸等含量显著减少,降低小麦的品质。

农业生产中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禽畜粪便等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污染逐年加剧,直接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农产品品质。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随水流和风暴迁移到几百甚至上千千米之外。

农药污染:化学农药的使用,对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

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会造成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我国农药年产量达75.17万吨,平均施用量14kg/hm2。

比发达国家高1倍,水稻过量施用达40%,棉花达50%。

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100%~20%。

比发达国家低10~20倍。

残余部分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尤其是毒性犬、难降解、高残留类农药。

土壤中的农药,除挥发和径流损失外,其余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在作物体内积累。

这是农药进入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土壤中农药可造成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大量积累于农产品中,危害时间长。

超负荷连年使用农药。

残留量远远超过土。

壤的目净和降解能力,导致土壤生产能力、调节、自净和载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人食用了受农药污染的食品,毒物在人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农膜污染:我国年产农膜超过100万吨。

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近1000万吨地膜用于超过666.7万公顷作物种植面积上。

加上农产品保鲜膜、营养钵用塑料等共有2000万吨以上。

根据目前的回收状况。

每年约有1000万吨的塑料残余物遗留在农村地区,农田塑料年残留量在45kg/hm2左右。

通常所用的农膜主要为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

在自然条件下,分解速度极为缓慢:如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在土壤中约300~400年才能完全降解。

农膜不易降解残留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等物理性状,使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膜分解后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直接危害,而且这种危害是持久性的。

有研究表明,在土地有残膜15kg/hm2的情况下,造成减产幅度为:玉米11%~23%,水稻8%~14%,大豆5.5%~9.0%,蔬菜14.6%~59.2%,小麦约9%。

2.1.3农业用水与污水灌溉。

水资源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

全国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有0.45亿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47%。

农业用水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70%,目前我国年灌溉用水量约为3900多亿立方米。

在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立方米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另外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

由于我国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1/2左右。

1m3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7kg左右,远低于2kg 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农田附近的江河湖泊,而全国的江河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目前江河湖泊有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