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复习提纲

新闻记者概念书上有,自己找试述广播电视采访的共性与个性书上有,自己找广播电视采访策划是围绕确定什么选题以及如何采访报道所进行的多维性思维活动。

为了使采访工作进行的顺利,他主张记者必须首先搞清楚自己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他的作用能正当的发挥到什么程度。

记者发挥的作用——怎样才能客观、公正、准确、真实的向公众报道事实怎样报道事实——取决于记者怎样采访,怎样将事实挖掘出来怎样采访——往往要根据事先的周密策划来进行采访策划的分类宏观策划:即整体策划,包括电视媒介的定位策划,办台思路及媒体发展目标策划中观策划:也叫部分策划,如频道的设立、内容的选择、风格的确立微观策划:涉及报道题材、报道主题、报道规格、报道方法、报道步骤的确立和安排什么是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报道思想主要是解决应该报道什么,不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报道,不应该怎样报道等问题。

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指导着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等中个环节。

很长时间以来,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已经很少再被人们提起了。

许多报刊更加注重新闻的信息量,更加注重新闻的可读性、服务性,而往往忽视了思想性这个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报刊上媚俗的、庸俗的甚至是极其错误的报道充斥其中,严重地影响了读者的视听,给人以错误的引导。

如何获取新闻线索概念: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新闻线索的来源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决议、指示和领导人讲话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报纸、通讯社、广播、杂志的报道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记者的日常观察记者的信息网络动态新闻采访的一般特征采访以片段插入形式结构全篇报道中的大多数采访插入只有一个片段采访形式以快速简短为主采访人的角色主要由主持人和记者担当采访的地点大多在演播室以外采访背景主要是街上、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办公室、家庭户外自然环境试述新闻永远是“人”的新闻没有标准答案自己用心总结采访前准备1、策划报道,确定采访目的。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纲要 (播音)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纲要 (播音)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纲要第一章发现与判别新闻第一节新闻敏感一、定义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二、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 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三、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 .要立足全局看问题3 .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 .知识广博助敏感5、新闻敏感,还来自于记者的责任心。

第二节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的定义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可以进行传播的新闻的尺度。

▲二、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1、重要性:是指某一事实对广大读者有重要影响。

即客观事实是否具有震撼人心、能够产生全局或重大影响的意义。

▲西方的新闻学家眼中的“重要”:第一,人物社会地位、名望越显著,其活动的重要性也就越高。

第二,影响和危及国家利益的程度越大,其重要价值也就越大。

第三,事情发展的结局越糟糕、越坏、越凄惨,重要值也就越大。

第四,读者、听众、观众(受众)越关注的新闻,重要值越大。

第五,新闻事实对过去或未来的影响意义越深远,其重要值越大。

2、显著性:指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

“新闻数学公式”:⑴平常人+ 平常事= 0(新闻价值)⑵不平常人+ 平常事= 新闻⑶平常人+ 不平常事= 新闻⑷不平常人+ 不平常事= 特大新闻3、时新性:指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近发生的时效性与新鲜感。

首先是时间新,即及时。

“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

”(罗伯特·赖斯特)二是内容新,即新意。

首创的东西,第一的东西,往往具有新意;最后的东西,往往具有新意。

4、接近性:指客观事实具有与受众密切相关或令人关切的成份。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提纲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则1.客观公正:新闻采访与写作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报道事实,不曲解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事件的影响。

2.准确及时:新闻采访与写作要追求准确及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传递给读者。

3.简明扼要:新闻采访与写作要以简明扼要为原则,用简洁明了、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事件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4.独立自主:新闻采访与写作要独立自主,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个人利益的干扰和影响。

5.尊重个人隐私:新闻采访与写作应尊重个人隐私权,不侵犯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

二、新闻采访的步骤与技巧1.背景调查:在采访前进行背景调查,了解相关事件的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采访。

2.制定采访计划:根据背景调查结果,制定采访计划,明确采访的目的、对象和问题。

4.采访技巧:-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进行自由陈述,以获取详细信息。

-追问问题:针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及时追问细节并深入了解。

-听取意见:给予被采访者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强行引导。

5.采访记录:采访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下重要的事实和观点。

6.公开透明:在采访过程中,要向被采访者说明采访的目的和使用采访结果的用途。

三、新闻写作的要点与技巧1.标题醒目:新闻报道的标题应醒目、简洁,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准确概括新闻事件的要点。

2.“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写作中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先交代事件的主要情节和要点,再逐渐展开细节,最后给出背景信息。

3.清晰简练:新闻报道要言之凿凿,不作不必要的赘述,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保持语言简洁明了。

4.引用权威人士:报道中可以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5.图文并茂:在报道中适当添加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元素,以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度。

6.校对核实:新闻报道在发布之前要进行校对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问题1.尊重被采访者:采访者应尊重被采访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隐私权。

《广电新闻业务教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广电新闻业务教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广电新闻业务教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电新闻业务教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一)一、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

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

连续报道记录了事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新闻依据要不断添加和变动。

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要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

递进式报道的方式要做到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最终完成整个报道。

在节奏把握上,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1、集中性。

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

2、广播性。

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

3、深刻性。

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件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揭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采写系列报道,要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出发,做到精心设计,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以小见大,令受众可感、可知。

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专业领域: 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代码: 0531029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性质: 专业课所属系部: 新闻传播系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3)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设计 (4)1.教学设计 (4)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5)3.考核方法 (5)4.教学环境 (5)5.师资队伍 (5)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四、实施建议 (9)《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熟悉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新闻采访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新闻现象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新闻题材的写作。

1.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其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1. 教学设计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两部分。

其中理论部分涉及到基础写作等课程,而学生实际新闻方面的知识甚少。

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有的放矢的编制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采写方面。

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突出采写方面的实训。

新闻媒体行业采访与报道规范书

新闻媒体行业采访与报道规范书

新闻媒体行业采访与报道规范书第一章绪论 (3)1.1 行业背景 (3)1.2 规范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新闻采访原则 (4)2.1 采访的基本要求 (4)2.1.1 准备充分 (4)2.1.2 尊重采访对象 (4)2.1.3 客观公正 (4)2.1.4 真实准确 (4)2.1.5 及时报道 (4)2.2 采访的职业道德 (4)2.2.1 忠实于事实 (4)2.2.2 尊重采访对象权益 (4)2.2.3 保护新闻来源 (4)2.2.4 遵守职业规范 (4)2.3 采访的法律规定 (5)2.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5)2.3.2 尊重知识产权 (5)2.3.3 保护个人隐私 (5)2.3.4 遵守新闻审查制度 (5)2.3.5 不得传播虚假信息 (5)第三章新闻采访准备 (5)3.1 采访前的信息搜集 (5)3.2 采访对象的确定 (5)3.3 采访工具与设备准备 (6)第四章新闻采访技巧 (6)4.1 采访提问技巧 (6)4.1.1 准备充分 (6)4.1.2 开放式提问 (6)4.1.3 关联式提问 (6)4.1.4 引导式提问 (6)4.2 采访倾听与回应技巧 (7)4.2.1 专注倾听 (7)4.2.2 及时回应 (7)4.2.3 适时插话 (7)4.3 采访记录与整理技巧 (7)4.3.1 记录清晰 (7)4.3.2 抓住关键信息 (7)4.3.3 合理安排结构 (7)4.3.4 注重事实核实 (7)第五章新闻报道原则 (7)5.1 报道的基本要求 (8)5.2 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8)5.3 报道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8)第六章新闻报道撰写 (8)6.1 新闻报道的结构 (8)6.1.1 标题 (8)6.1.2 导语 (8)6.1.3 主体 (8)6.1.4 结尾 (9)6.1.5 附录 (9)6.2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点 (9)6.2.1 保证新闻真实性 (9)6.2.2 注重新闻价值 (9)6.2.3 语言简练明了 (9)6.2.4 逻辑清晰 (9)6.2.5 注重人文关怀 (9)6.3 新闻报道的修改与润色 (9)6.3.1 核实事实 (9)6.3.2 优化结构 (9)6.3.3 精简语言 (9)6.3.4 调整语气 (10)6.3.5 校对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10)6.3.6 保持客观公正 (10)第七章新闻报道审核 (10)7.1 审核的基本流程 (10)7.2 审核的重点内容 (10)7.3 审核的责任与权利 (11)第八章新闻报道发布 (11)8.1 发布渠道的选择 (11)8.2 发布时机与方式 (11)8.3 发布后的效果评估 (12)第九章新闻行业自律 (12)9.1 行业自律的必要性 (12)9.2 行业自律的规范内容 (13)9.3 行业自律的执行与监督 (13)第十章法律法规与责任 (13)10.1 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 (13)10.1.1 宪法对新闻自由的规定 (14)10.1.2 刑法对新闻犯罪的规定 (14)10.1.3 新闻出版管理法对新闻行业的管理 (14)10.2 新闻行业的法律责任 (14)10.2.1 刑事责任 (14)10.2.2 民事责任 (14)10.2.3 行政责任 (14)10.3 新闻行业的伦理责任与道德责任 (14)10.3.1 真实报道 (14)10.3.2 保护隐私 (15)10.3.3 社会责任 (15)10.3.4 伦理自律 (15)第一章绪论1.1 行业背景新闻媒体行业是我国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监督权力等多重功能。

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读书目

1、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读书目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基础阅读书目一、专业类1.《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3.《百年中国新闻人》李彬、涂鸣华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4.《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美]彼得"兰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5.《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6.《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7.《名记者清华演讲录》方芳、乔申颖遍,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8..《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加莱亚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9.《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茨威格,三联书店,1986.10.《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11..《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美]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1986.1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13.《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雷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巴黎烧了吗?》[美]克林斯、[法]拉皮埃尔,董乐山译,译林出版社,2002.15.《新闻:政治的幻象》[美]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16.《关于电视》[法]布尔迪尼,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7.《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8.《东方学》[美]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19.《麦克卢汉:媒介与信使》[加]马尔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组织传播》[美]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21.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英]威廉斯,三联书店,2005.22.《人类传播理论》[美]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3.《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马特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4.《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25.《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6.《传播政治经济学》,[加]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27.《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28.《新媒介与创新思维》熊澄宇编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9.《娱乐至死》[美] 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富媒体穷民主》[美] 麦克切斯尼,新华出版社,2004.二、通识类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2.《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3.《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4.《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6.《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7.《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8.《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9. 《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0. 《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 《希腊神话精选》文昊著,新疆美术出版社,201214. 《西方人文历史名著导读》杨杰, 牛建伟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 《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曹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6.《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作家作品选:中短篇小说.上下册》信德、仲南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7. 《最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选读》(上、中、下)刘哲,刘江荣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18. 《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9.《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20.《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1.《世界经典短篇小说(套装上下卷)》冯季庆、盛宁,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4.《西方文明简史》(美)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施展,韩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中国史纲》,张荫麟,中华书局,200926.《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三联书店,200427.《美的历程》,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8.《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黄仁宇出版社,200629.《维新旧梦路:戊戌千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朱维铮、龙应台,三联书店,200030.《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1.《中国的现代化》[美]罗兹曼,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2.《义和团战争的起源》相蓝欣,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333.《蒋梦麟自传:西潮与新潮》蒋梦麟,东方出版社,200634.《现代稀见史料书系》王明,东方出版社,200435.《乡土中国》费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6.《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7.《中国政治》[美]汤森,三联出版社,199738.《北大文学讲堂》温儒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3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商务印书馆40.《理想的冲突》[美]宾克莱,商务印书馆,199441.《西方政治思想史》[美]麦克里兰,海南出版社,200342.《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43.《光荣与梦想》[美]曼彻斯特,海南出版社,200644.《经济学原理》[美]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5.《以自由看待发展》[印度]阿马蒂亚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6.《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美]巴尔赞,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47.《文明与野蛮》[美]路威,三联书店,200548.《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徐葆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9.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美]多尔蒂,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50.《白银资本》[德]弗兰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广播电视采编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采编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采编复习资料第一章电视采访概论第一节电视采访界定一、新闻采访的界定: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内涵:1、新闻采访时一种选择,新闻报道是一种提炼;2、采访报道的对象不局限于事件本身,还包括事件的影响;3、事实的采访与事实的解读融为一体;4、采访体现了新闻的历史观。

第二节电视采访的界定与内涵一、电视记者综合运用各种电视技术手段进行采访。

二、电视采访的工作分成三部分:1、拍摄:使用摄像机摄录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2、出镜采访报道:记者出镜提问、访谈、交流等;3、画外采访:记者围绕事件所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形象素材的采集;电视采访的媒介特征:“从远处看”,其本质要素就是同步、现场、真实、过程。

三、电视采访的技术特征:1、初期:16mm胶片摄像机,没现场感、现场参与感;2、电子新闻采集时期(ENG、EFG):电子现场制作;影响:①技术设备的轻便性使电视记者更便捷地接近现场;②同期声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

3、卫星新闻采集时期(SNG、SDNG):全数字信号影响:①推动新闻定义的发展,不仅是新近发生的报道,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②改变人们的认识,过程式取代结论式;③主播利用卫星连线与外地记者对话,实现新闻直播化。

四、电视采访的信息与形态1、现场信息的形象式(记者应具备画面形象意识);2、理性、抽象信息的形象性;3、内心感受、氛围的形象性。

五、电视采访的交流形式1、体现互动;2、还原自然(生活的)交流状态六、电视信息表现方式第1 页共14 页电视信息素材形态画面形象素材声音素材文字素材片头字幕新闻标题说明文字飞字幕如何运用:①熟悉不同信息载体和表现手段的表现力,各个元素互相配合,互为补充;②理解不同素材的特点,打开素材状态,形成一个富于变化的节奏。

七、电视采访的工作特点:1、采摄分家;2、协同工作:①记者与摄像师之间②电视连线时前方记者与主持人③不同机位之间④录音师与摄像助理第二章电视现场采访报道的技巧和方法第一节动态采访方式一、电视画面形象的动态1、寻找采访当中动态的因素;2、把静态的素材变成动态二、采访过程的动态1、早开机、晚关机、中间不停机的意识;2、具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掌握随即拍摄采访的能力;3、与事件同步,多做伴随式的采访拍摄;4、拍摄连续画面;5、“挑”“等”“抢”等技巧第二节细节是金一、细节的界定1、电视采访现场中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象征意义的细微之处;2、“瞬间”是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受到、嗅到、知道它;3、条件:具体、细腻、生动、富有个性二、如何刻画采访中的细节1、刻画画像形象细节;2、选取细节场面;3、提升细节第三节同期声的摄取与表现一、界定1、同期声是客观的声音与音响,是采访现场所摄取的客观声音;2、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碰撞所发出的声音,自然环境发出的声音,现场的有源音乐与音响二、同期声特点客观性现场性实证性三、结构同期声的技巧与方法1、利用同期声开拓形象素材;2、利用同期声求证;3、使用同期声成为节目的结构性因素;4、利用同期声创造空间感;5、运用同期声调动现场气氛和情绪四、注意同期声与解说词的配合1、同期声有个性化信息的呈现(当事人想法、观点、感受、情感),比较适合直接展现在节目中,否则的话就可以用解说词概括;2、同期声与当事人的非语言信息共同营造了一个丰富的信息场,那就用同期声,否则用解说词。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2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点3(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同时可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4(1)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

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

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2)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

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

(5)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新闻线索5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篇:《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章新闻采访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②开座谈会③现场观察④参加会议⑤蹲点⑥查阅资料⑦改写⑧问卷⑨电话采访⑩网络采访第二章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

2.2新闻敏感[P15]: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①重要性②显著性: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③时新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参考书籍,它们涵盖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各个方面,对于希望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的人来说,这些书籍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源。

1.《新闻采编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选择采访对象、如何设计采访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如如何写好新闻标题、如何组织新闻结构等。

2.《新闻写作的艺术》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新闻写作教材,它不仅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还深入探讨了新闻写作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

3.《深度报道》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深度报道的经典教材,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采访和写作。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深度报道的特点和技巧。

4.《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写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技巧,包括如何写好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新闻。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新闻摄影与摄像》对于需要进行图片报道的记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籍。

它详细介绍了新闻摄影和摄像的基本技巧和规范,包括如何选择拍摄对象、如何拍摄出好的照片或视频等。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图片编辑和处理的技巧和方法,对于读者更好地进行图片报道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总之,以上这些书籍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提高自己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学(理论、实务、技术必读书目大全)

广播电视新闻学(理论、实务、技术必读书目大全)

同学们,经我整理和查阅,大致为大家列了一些必读书目和需要掌握的软件,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去阅读(蓝色字体的的代表重点推荐)。

新闻理论方面(基础类的,新闻理论的东西,现在即使很新的书,很多也是参考的这些书):1、《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3、《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4、《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5、《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6、《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7、《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8、《世界名记者》黄罗怡等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9、《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10、《西行漫记》[美]斯诺著三联书店,197911、《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著新华出版社,198612、《新闻界人物》(1~10集)合编新华出版社13、《普利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614、《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5、《主体与喉舌》童兵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6、《新闻与正义一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展江等编译海南出版社,199817、《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8、《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19、《基础舆论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0、《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新华出版社,198621、《权力的媒介》赫伯特•阿特休尔著华夏出版社,198922、《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23、《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4、《麦克鲁汉精粹》[加]埃里克·麦克鲁汉、弗兰克·秦格龙编何道宽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5、《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著华夏出版社,198926、《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著华夏出版社,199127、《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8、《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29、《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30、《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讲义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讲义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叶子:《电视采访:探寻事实真相》,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特德·怀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海曼/韦斯廷:《公平报道的美国经验》,汕头大学出版社⏹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罗珀特·赫利尔德:《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华夏出版社⏹董旸:《广播节目策划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课程目标⏹课程最高目标:培养新媒体时代的全能型记者。

⏹课程最低目标:完善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创造力是无法教授的,天才是无法教授的,但原则和技巧是可以学的。

课程安排⏹课堂教学(30学时)⏹课外实践(18学时,第2周开始)实践设计⏹针对本课程专门设计了《校园动态》、《聚焦》、《发现恩施》、《成长故事》、《青春画语》等节目、栏目,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着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

(有待商榷,共同设计)课程内容设计⏹采访基础理论⏹广播新闻写作⏹电视新闻写作课程考核⏹平时成绩⏹作业+考勤+实践+课堂考查⏹期末考核以实践设计为主要考核依据广电新闻采写导论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一、广播新闻及电视新闻⏹1、广播新闻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2、电视新闻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电视新闻特点: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二、“新闻采访”的定义⏹1、关于“新闻采访”定义的讨论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说⏹四、电视记者及其工作方式⏹1、电视记者五、三种写作模式鉴别⏹共性:⏹事实说话⏹坚持新闻真实性⏹把获取第一手资料放在首要位置⏹差异:⏹报纸:文字符号;笔+本子;倒金字塔⏹广播:声音符号+非语言符号;录音设备;顺金字塔;内容容量有限⏹电视:声音图像多种符号信息;技术复杂;事件性新闻进行式+非事件性新闻延缓式六、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别电视新闻的分类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流程⏹发现:从新闻线索出发⏹了解:获取事实的真相⏹传达:新闻事实的讲述电视新闻流程选题确定准备(背景材料及相关知识)初步构思(拍摄计划、场景确定、采访对象的确定、提问准备)现场拍摄及采访场记(调整构思)文稿方案(解说词及粗略的分镜头本)编辑配音播出审片包装第二节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E N G、E F P、E S P、S N G第三节电视记者的素质与修养⏹一、电视记者的素质要求⏹1、专业素质⏹①新闻业务知识。

电视台新闻采访及编辑规范

电视台新闻采访及编辑规范

电视台新闻采访及编辑规范第1章采访准备 (4)1.1 记者职责与素质要求 (4)1.2 采访前期调研 (4)1.3 采访提纲与问题设置 (4)1.4 设备检查与准备 (4)第2章采访技巧 (4)2.1 语言表达与沟通 (4)2.2 提问策略 (5)2.3 非语言沟通技巧 (5)2.4 现场应变能力 (5)第3章采访对象的选择 (5)3.1 采访对象分类 (5)3.2 选择采访对象的原则 (5)3.3 采访对象沟通与协调 (5)3.4 采访对象备选名单 (5)第4章采访现场管理 (5)4.1 现场布置与安排 (5)4.2 采访现场人员分工 (5)4.3 现场采访节奏控制 (5)4.4 突发事件处理 (5)第5章采访内容记录 (5)5.1 笔记与录音 (5)5.2 录像与摄影 (5)5.3 现场资料收集 (5)5.4 记录整理与归档 (5)第6章采访素材整理 (5)6.1 素材筛选与分类 (5)6.2 素材剪辑与组合 (5)6.3 素材保管与备份 (5)6.4 素材使用规范 (5)第7章新闻编辑原则 (5)7.1 真实性与客观性 (5)7.2 时效性与准确性 (5)7.3 吸引性与感染力 (5)7.4 遵守法律法规 (5)第8章新闻编辑流程 (5)8.1 稿件构思与策划 (6)8.2 稿件撰写与修改 (6)8.3 多媒体素材整合 (6)8.4 审核与播出 (6)第9章新闻标题制作 (6)9.1 标题类型与特点 (6)9.2 标题创作技巧 (6)9.3 标题与导语的衔接 (6)9.4 标题视觉设计 (6)第10章新闻画面剪辑 (6)10.1 画面选择与处理 (6)10.2 画面节奏与时长 (6)10.3 画面过渡与特效 (6)10.4 画面与文字的配合 (6)第11章新闻配音与字幕 (6)11.1 配音语言规范 (6)11.2 配音技巧与情感表达 (6)11.3 字幕制作与规范 (6)11.4 音效与背景音乐 (6)第12章新闻传播与反馈 (6)12.1 新闻发布渠道 (6)12.2 新闻传播效果评估 (6)12.3 观众反馈收集与分析 (6)12.4 新闻改进与优化建议 (6)第1章采访准备 (6)1.1 记者职责与素质要求 (6)1.2 采访前期调研 (7)1.3 采访提纲与问题设置 (7)1.4 设备检查与准备 (7)第2章采访技巧 (8)2.1 语言表达与沟通 (8)2.2 提问策略 (8)2.3 非语言沟通技巧 (8)2.4 现场应变能力 (8)第3章采访对象的选择 (9)3.1 采访对象分类 (9)3.2 选择采访对象的原则 (9)3.3 采访对象沟通与协调 (9)3.4 采访对象备选名单 (10)第4章采访现场管理 (10)4.1 现场布置与安排 (10)4.2 采访现场人员分工 (10)4.3 现场采访节奏控制 (11)4.4 突发事件处理 (11)第5章采访内容记录 (11)5.1 笔记与录音 (11)5.2 录像与摄影 (12)5.3 现场资料收集 (12)5.4 记录整理与归档 (12)第6章采访素材整理 (13)6.1 素材筛选与分类 (13)6.2 素材剪辑与组合 (13)6.3 素材保管与备份 (13)6.4 素材使用规范 (14)第7章新闻编辑原则 (14)7.1 真实性与客观性 (14)7.2 时效性与准确性 (14)7.3 吸引性与感染力 (14)7.4 遵守法律法规 (14)第8章新闻编辑流程 (15)8.1 稿件构思与策划 (15)8.1.1 关注新闻线索: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新闻线索,如公告、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等。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整理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整理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整理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整理一.广播电视采访(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1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考和记录等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1熟悉带机采访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3熟练操作摄录器材4注重分工协作。

4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关键性信息的采访应该交由带机采访来完成,这是因为带机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能够产生“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选题(新闻线索确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方法和步骤)5新闻线索是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6新闻线索具有的特点①比较简单,完整性差②时间短暂,稳定性低③只是信号,有待证实④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7确立选题主要考虑的标准包括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和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8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9新闻政策标准通常体现为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10国家、政党或地方政党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是新闻政策。

11*选题的步骤和方法:步骤:1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方法:1.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全面衡量新闻政策标准;3.衡量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12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和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采访提纲的撰写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采访对象的选择)广播电视采访准备:1.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同时筹划采访预案;2.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形势;3.补充相关知识;4.熟悉采访对象,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5.设计采访问题;6.提前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13*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和参与式。

电视采访整理培训资料

电视采访整理培训资料

电视采访整理培训资料1. 介绍电视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以视频形式呈现,能够直观而有力地传达信息。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电视采访对采访者有较高的要求,包括采访技巧、整理能力等。

本文将介绍电视采访整理的培训资料,以帮助您提升自己在电视采访中的表现。

2. 电视采访技巧2.1 提前准备在进行电视采访前,采访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研究相关话题、准备提问等。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采访者才能更好地引导采访过程,确保获得高质量的采访内容。

2.2保持专业在电视采访中,采访者应以专业、客观的态度出现。

采访者应尽量避免主观地插入个人观点,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让被采访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2.3沟通技巧在进行电视采访时,采访者需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这包括倾听对方的观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追问,以及适当地引导对话等。

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采访者可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 电视采访整理技巧3.1 快速整理在采访结束后,采访者需要快速整理采访内容。

这意味着需要快速回顾采访过程,并提取关键信息。

采访者可以记录下一些重要的观点、事实或引用,以备后续整理使用。

3.2 逻辑清晰在整理采访内容时,采访者需要确保逻辑清晰。

这意味着整理内容应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将各个观点或事实连接起来,使得整体呈现有条不紊。

3.3 简洁明了在进行电视采访整理时,要尽量保持简洁明了。

这有助于提高观众的理解效果,以及便于后续制作人员将整理内容转化为电视节目素材。

4. 电视采访整理的注意事项4.1保密性在进行电视采访整理时,采访者需要注意保密性。

采访者对于保密的内容,应严格遵守保密协议,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4.2版权问题在整理采访内容时,采访者需要注意版权问题。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4.3准确性整理采访内容时,要保证准确性。

采访者应尽量核实采访中涉及的事实和数据,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

5.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电视采访整理的培训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书本整理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2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信息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点3(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的新闻素材,同时可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续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点4(1)采访形式为带机采访,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进入新闻节目中。

带机采访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新闻信息的传达,即需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现性。

广播电视记者对摄录器材具有依赖性。

(2)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

广播电视采访的信息存在于时间流程当中,与真实生活流程一一对应,采访可以实现场同步传播。

(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的新闻素材可以原生态形式进入新闻报道,以音响报道等形式进行传播,采访本身可以构成信息的显现形式。

(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

(5)电视采访具有合作采访的特点。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新闻线索5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6(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2)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报道任务;(3)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4)来自受众的信息;(5)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选题7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确立选题的标准8(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2)新闻政策标准:政治形势与新闻宣传思想需要;(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9选题论证需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精确契合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10(1)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和筹划采访预案的案头工作:掌握相关政策、补充相关知识、熟悉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等。

需要特别注意发掘音响、影像材料;另外,根据采访方式不同,对采访问题的设计也不同,带机采访还需要准备控制提问和回答的镜头(音响)效果。

(2)为顺利进行采访而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磁带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11(1)旁观式: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2)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采访提纲的撰写12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

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现场观察13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记者现场观察和采录的主要内容14(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4)观察捕捉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观察和采录要注意的问题15(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变换观察位置,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对象及其变化的准确信息。

(2)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

(3)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

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

(4)将观察与思考结合。

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同时,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

(5)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

(6)注意记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展现事件发展的情节或记者采访调查的经过。

访问16指记者同特定的采访对象访谈,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采访活动。

采访对象的选择17(1)知情: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

(2)愿讲:注意选择能够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

(3)善于表达:要尽量选择没有语言或行为毛病的采访对象,采访对象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在电视采访中,还要避免选择有不良习惯动作、表情者。

营造融洽的访问气氛18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与采访对象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访问气氛。

如要专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要进行适时反馈,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等。

还要注意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场所。

带机采访时要精心选择开机时机,不要因开机干扰采访对象的表达。

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9(1)提问要具体,不宜空泛、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小问题,尤其对于缺少被采访经验或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提问更应具体化;(2)提问要有逻辑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便于采访对象回答;(3)提问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设计问题;(4)问法应多样,在访谈的不同阶段,应恰当穿插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的穿插。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20以话筒为工具,以提问为手段,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对新闻人物访谈内容的采访方式。

话筒前采访的要求:(1)尽可能地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如适当减少摄录人员的数量,在场者也应注意尽量减少自己存在的痕迹,话筒尽可能不要干扰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交流视线,无线话筒的效果会更好。

电视采访中避免灯光直射人脸等。

(2)记者的语言应精炼,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

(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采录前应注意检查录音器材的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正确使用话筒,避免声音变形;注意选择访问环境,避免电磁波等噪音干扰。

(4)电视的话筒前采访记者还应有镜头意识,如提问不应重复镜头中明显存在的信息,善于利用环境和周围的事物来组织问题等等。

(5)话筒前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争取一次完成,否则重复多次后采访对象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采访效果。

开放型问题21指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等。

对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访问渐入佳境之后,可适当采用开放式问题。

闭合型问题22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等等。

闭合式问题适合挖掘典型的情节、细节和核实材料,对于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或访问的初始阶段,可适当采用闭合式问题。

电视新闻摄录的原则与方法23原则(1)真实性原则: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不导演,不摆布,让新闻事件自然发生和演变;同时,在采用摄录技巧时,都应以不破坏真实性为原则。

(2)时机原则:对于电视新闻摄录而言,时机意味着一切,对构图、用光、角度选择等表现要素的考虑不能以牺牲记录新闻信息的时机为代价,采录到关键的镜头和音响时形式要素的不完美是可以原谅的。

方法:挑、等、抢。

挑,就是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的现场分析、判断、概括和提炼,挑选拍摄最能说明事件本质的形象——动作、神态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场面。

等,善于等待最佳的拍摄时机,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平时积累的经验,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精彩场面或人物活动的高潮点,随时做好拍摄准备。

抢,即抢拍,当新闻事件突然发生或等待拍摄的目标出现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启动摄像机,把稍纵即逝的画面和同期声记录下来。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从新闻题材的实际出发:这是恰当运用录音采访方式、成功进行录音采访的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题材的需要和题材提供的可能性。

面对新闻题材,是否运用录音采访、如何运用,应从题材的需要出发,用于所当用是成功运用音响、运用录音采访方式的重要前提之一;另外,要从新闻题材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这里包括考虑新闻题材是否蕴含音响、新闻题材所蕴含的音响能否采录到、此音响是否宜于公开播出。

(2)注重音响的基本素质:新闻报道对音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绝对真实、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即把有特点的音响用到报道中去)、尽量清晰,采录时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些要求,获取高质量的音响。

(3)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因为音响稍纵即逝,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次采录机会,因此记者更需要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注意现场的变化,捕捉音响。

掌握采访节奏是要注意在采访中突出重点,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为后期剪接、合成创造条件。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保证两面和同期声质量的技术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在电视新闻中常用的景别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摄录时要灵活运用景别,强化画面的表现力;(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有正面方向拍摄、侧面方向拍摄、背面方面拍摄、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万别,要主动地、有预见的选择最佳角度拍摄。

(3)巧妙运用光线,要真实地再现新闻现场的光线效果,适当运用人工光,确保画面的基本亮度,生动、逼真地再现被摄对象的形象、轮廓线条、质感和空间感,赋予画面不同的环境氛围。

(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

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符合媒体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需要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的以下传播特点:(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播电视在时效性上具体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高度重视时效性;(2)线性传播:广播电视按时间顺序播发节目内容,在写作中要注意不断出现小高潮点,吸引受众;(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广播电视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学和视觉器官,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受众范围广泛,适应这一特点,广播电视写作中应注意通俗易懂;(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广播电视可以运用声音或图像再现人物和事物现场,给受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应注意运用好这一点,激发受从的接收兴趣;(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广播电视的信息符号是声音和活动图像,稍纵即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扬长避短,少用抽象、复杂的内容,便于受众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