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

合集下载

2020年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

2020年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

(情绪管理)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塔、换热器、贮槽、吸附器等)及管道的焊接(包括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部件、管件等)。

本规范要求不仅适用于本厂产品制造,也适用于现场安装。

一、要求:容器、管道制造及安装中除必须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外,仍必须遵循有关国标、部标、产品图样的技术要求、用户于合同中提出的技术要求及其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等。

二、图样:1、各类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应符合《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的暂行规定》外,于总图上必须注明:1)容器的类别、名称、容积、(几何容积)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主要受压元件的材质、焊缝系数和腐蚀裕度等;2)制造和安装所依据的技术标准代号和标准名称;3)耐压试验、气密试验和检验要求;4)特殊技术要求,如钢板探伤、焊后热处理及容器安装使用说明等;5)每条焊缝(不受力构件或容器外支座等的焊缝采用标注焊接符号者除外)均编焊缝号码。

2、管道图样上必须载明:1)各条焊缝按GB324-80《焊缝代号》规定,标注焊接符合;2)管道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材质、焊缝系数等;3)检验要求。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由专职焊接工程师负责制订,且监督实施。

现场安装的焊接技术要求,壹般应由本厂提出,且委派专门人员或由安装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指导、监督、执行、检查。

如遇重大技术问题,由用户、安装单位及本厂共同协商解决。

三、对容器、管道结构上的要求:容器管道的结构设计除必须符合壹机部、石油部、化工部颁发的《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外,焊缝设计应考虑制造时便于焊接,且应考虑便于无损探伤,且使气密性试验时便于观察、检漏。

1、固定的全位置焊缝打底层以及仅能进行单面焊的铝容器、管道的环焊缝应采用嵌入环式的不锈垫板焊。

2、不等厚度焊件的对接焊,较厚壹侧的板材应作14°削薄。

铝焊件厚壁的过滤应带有壹段(至少为25mm)的园颈,于其余应符合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和JB1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常工艺标准规章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常工艺标准规章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厂(公司)的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的焊接。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在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质检锅[2002]109号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GB\5117―1995 碳钢焊条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1240―1990 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4958―19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17854―1999 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HG20581―1998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HG20583―1998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HG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JB4708―2000 钢制化工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09―2000 钢制化工容器焊接规程JB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3、焊接材料3.1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制造、检验和选用。

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识。

3.2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焊接材料的验收、复验、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

3.3对焊条由于保管不妥或存放时间过长或受潮的应作如下处理:3.3.1由于存放时间过长,焊条表面无变质,药皮无脱落者,焊条经烘干后,其焊接性能试验各项指标均能符合标准要求的,经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

3.3.2焊条因为存放时间较长,表面有轻微变质现象,如细长的小毛龟裂现象,但经焊接试验后其各项性能指标尚好,经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 4709-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T 470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T 4709-9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焊接、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2 焊接材料2.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2.2 焊接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结合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选用焊接材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的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各类钢的焊缝金属要求如下:2.2.1 相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2.2.1.1 碳素钢、碳锰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度上限.2.2.1.2 相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上限.2.2.1.3 低温用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特别应保证夏比(V型)低温冲击韧性.2.2.1.4 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2.2.1.5 不锈钢复合钢板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的上限;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保证力学性能.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交界处推荐采用过渡层. 2.2.2 不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2.2.2.1 不同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推荐采用与强度级别较低的母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2.2.2.2 碳素钢、低合金钢与奥氏体高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抗裂性能.推荐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母材高的焊接材料.2.3 焊接材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且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进厂时按有关质保体系规定验收或复验,合格手方准使用.2.4 常用钢号推荐选用的焊接材料见表1,不同钢号相焊推荐选用的焊接材料见表2.3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3.1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必须按JB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评定合格.a. 受压元件焊缝;b. 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 上述焊缝的定位焊缝;d. 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3.2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工必须按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规定考试合格.a. 受压元件焊缝;b. 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 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d. 受压元件母材表面耐蚀层堆焊.4 焊前准备4.1 焊接坡口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选择坡口形式和尺寸应考虑下列因素:a. 焊缝填充金属尽量少;b. 避免产生缺陷;c. 减少残余焊接变形与应力;d. 有利于焊接防护;e. 焊工操作方便;f. 复合钢板的坡口应有利于减少过渡层焊缝金属的稀释率.4.2 坡口置备4.2.1 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不大于540MPa的碳锰低合金钢可采用冷加工,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置备坡口.4.2.2 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的碳锰低合金钢、铬钼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法.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4.3 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尺寸应符合图样规定.4.4 坡口表面及两侧(手弧焊各10mm,埋弧焊、气体保护焊各20mm,电渣焊各40mm)应将水、铁锈、油污、积渣和其它有害杂质清理干净.4.5 奥氏体高合金钢坡口丙侧各100 mm范围内应刷涂料,以防止沾附焊接飞溅.4.6 焊条、焊剂按规定烘干、保温;焊丝需去除油、锈;保护气体应保持干燥. 4.7 预热4.7.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和焊接环境等综合考虑是否预热,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常用钢号推荐的预热温度见表3.4.7.2 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4.7.3 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 mm.4.7.4 需要预热的焊件在整个焊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4.7.5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4.8 焊接设备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验.4.9 定位焊4.9.1 焊接接头拘束度大时,推荐采用低氢型药皮焊条施焊.4.9.2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必须清除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亦应去除.4.9.3 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应便于接弧,否则应予修整.4.10 避免强行组装,组装后接头需经检验合格, 方可施焊.5 焊接要求5.1 焊工必须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施焊.5.2 焊接环境5.2.1 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a. 风速:气体保护焊时大于2m/s,其它焊接方法大于10 m/s;b. 相对湿度大于90%;c. 雨雪环境;d. 焊件温度低于-20℃.5.2.2 当焊件温度为0~-20℃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5.3 应在引弧板或坡口内引弧,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焊缝应在引出版上收弧,弧坑应填满.5.4 防止地线、电缆线、焊钳与焊件打弧.5.5 电弧擦伤处的弧坑需经打磨,使基均匀过渡到母材表面,若打磨后的母材厚度小于规定值时,则需补焊.5.6 受压元件的角焊缝的根部应保证焊透.5.7 双面焊须清理焊根,显露出正底的焊缝金属.对于自动焊,若经试验确认能保证焊透,亦可不作清根处理.5.8 接弧处应保证焊透与熔合.5.9 施焊过程中应控制层间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当焊件预热时,应控制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5.10 每条焊缝应尽可能一次焊完.当中断焊拉旮,对冷却纹敏感的焊件应及时采取后热、缓冷等措施.重新施焊时,仍需按规定进行预热.5.11 采用锤击改善焊接质量时,第一层焊缝和盖面焊缝不宜锤击.5.12 引弧板、引出板、产品焊接试板和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不应锤击打落.6 后热6.1 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应采取后热措施. 6.2 后热应在焊后立即进行.6.3 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保温时间可参照表4回火最短保温时间的规定.6.4 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可不作后热.7 焊后热处理7.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容器使用条件和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7.2 常用钢号推荐的焊后热处理规范见表4.7.2.1 调质钢焊后热处理应低于调质处理时的回火温度.7.2.2 不同钢相焊时,焊后热处理规范应按焊后热处理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执行,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临界点A C1.7.2.3 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相焊时,应按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规范.7.2.4 采用电渣焊焊缝、焊后必须进行正火+回火的热处理.7.3 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在焊后热处理时应注意防止产生再热裂纹.7.4 奥氏体高合金钢制压力容器一般不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7.5 焊后热处理应在补焊后和压力试验前进行.7.6 应尽可能采取整体热处理.当分段热处理时,热重叠部份长度至少为1500mm,加热区以外部份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7.7 补焊和筒体环缝采取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带宽度不得小于容器厚度的2倍;接管与容器相焊整圈焊缝热处理时,加热带宽度不得小于壳体厚度的6倍.加热区以外部位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7.8 焊后热处理工艺7.8.1 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高于400℃.7.8.2 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不得超过5000/δ℃/h(δ----厚度, mm),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7.8.3 焊件升温期间,加热区内任意长度为5000mm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 7.8.4 焊件保温期间,加热区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大于65℃.7.8.5 升温和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体,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7.8.6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7.8.7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8 焊缝返修8.1 对需要焊接返修的缺陷应当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按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返修工艺.8.2 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8.3 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必要时可采用表面探伤检验确认.8.4 待补焊部位应开宽度均匀、表面平整、便于施焊凹槽,且两端有一定坡度.8.5 如需预热,预热温度应较原焊缝相同.8.7 要求热处理的容器如在热处理后返修补焊时,必须重作热处理.9 焊接检验9.1 焊接检验主要方面9.1.1 焊前a. 母材、焊接材料;b. 焊接设备、仪表、工艺装备;c. 焊接坡口、接头装置及清理;d. 焊工资格;e. 焊接工艺文件.9.1.2 施焊过程中a. 焊接规范参数;b. 执行焊接工艺情况;c . 执行技术标准情况;d. 执行图样规定情况.9.1.3 焊后a. 实际施焊记录;b. 焊缝外观及尺寸;c. 后热、焊后热处理;e. 产品焊接试板、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f. 无损检验;g. 致密性试验.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经技术委员会制造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戈兆文.附件:国家技术监督局文件技监局标发[1992]122号关于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归口管理及编号的批复机电部、化工部、中国石化总公司、劳动部:压力容器产品的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及监督检验涉及部门较多,根据目前情况,压力容器行业标准难以确定某一个部门归口管理.为了不影响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经反复研究协商,现对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归口管理、编号等有关问题规定如下:1.压力容器行业标准由机电部、化工部、中国石化总公司、劳动部共同审批发布.2.压力容器行业标准代号,使用机械行业标准代号(JB)3.机电部从机械行业标准(JB)编号中划出一段(JB4700-4999)作为压力容器行业标准编号,并委托“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四部门管理.4.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协调问题、组织技术审查、办理标准的报批等工作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委会”与以上四个部门联系.5.“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受国家技术监督局直接领导,由机电部、化工部、中国石化总公司、劳动部四部共同管理.压力容器行业标准的规划、计划,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委会”负责协调,通过后提出建议,分别列入标准起草单位的主管部门的计划.标准送审稿必须通过“全国压力容器标委会”审查通过后上的四个部门共同审批、发布,并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国家技术监督局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一日。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设备厂《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摘录5. 焊接和切割5. 1切割5. 1. 1采用火焰切割下料时,应清除熔渣及有害杂质,并采用砂轮或其它工具将坡口加工平整。

当切割材料为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T b>540MPa的高强度钢或铬钼合金钢时,火焰切割表面应采用打磨或机械加工的方法清除热影响区和淬硬区,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

不锈钢的碳弧气刨表面应采用砂轮打磨,清除渗碳层。

5. 1. 2火焰切割时的预热与否,一般应符合钢材焊接时的预热要求。

受压元件气割的开孔边缘或剪切下料的端部如未经焊接者(如安放式接管的开孔边缘或内伸式接管的端部),应采用打磨等方法去除3mm以上。

5. 2焊缝位置5. 2. 1壳体上的开孔应尽量不安排在焊缝及邻近区域,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在上述区域开孔:1. 符合GB150开孔补强要求的开孔可在焊缝区域开孔。

2. 符合GB150规定的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可在环焊缝区域开孔。

但此时应以开孔中心为圆心,对直径为3倍开孔直径长度的圆所包括的焊缝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并符合要求。

凡因开孔而可予去除的焊缝可不受探伤质量的影响。

3. 符合GB150规定的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当壳体板厚小于等于40mm时,开孔边缘距主焊缝的边缘应大于等于13mm。

但若按5.2.1条第一款对主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并符合要求者,可不受此限。

5. 2. 2外部附件与壳体的连接焊缝,如与壳体主焊缝交叉时,应在附件上开一槽口,以使连接焊缝跨越主焊缝。

槽口的宽度应足以使连接焊缝与主焊缝边缘的距离在1.5倍壳体壁厚以上。

5. 3焊接准备5. 3. 1焊接坡口及其两侧至少15mm内的母材表面应消除铁锈、油污、氧化皮及其它杂质。

铸钢件应去除铸态表面以显露金属光泽。

5. 3. 2气割坡口的表面质量至少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5. 3. 3坡口上的分层缺陷应予以清除,清除深度为分层深度或10mm (取小者), 并予以补焊。

2020年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

2020年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

(情绪管理)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塔、换热器、贮槽、吸附器等)及管道的焊接(包括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部件、管件等)。

本规范要求不仅适用于本厂产品制造,也适用于现场安装。

一、要求:容器、管道制造及安装中除必须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外,仍必须遵循有关国标、部标、产品图样的技术要求、用户于合同中提出的技术要求及其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等。

二、图样:1、各类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应符合《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的暂行规定》外,于总图上必须注明:1)容器的类别、名称、容积、(几何容积)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主要受压元件的材质、焊缝系数和腐蚀裕度等;2)制造和安装所依据的技术标准代号和标准名称;3)耐压试验、气密试验和检验要求;4)特殊技术要求,如钢板探伤、焊后热处理及容器安装使用说明等;5)每条焊缝(不受力构件或容器外支座等的焊缝采用标注焊接符号者除外)均编焊缝号码。

2、管道图样上必须载明:1)各条焊缝按GB324-80《焊缝代号》规定,标注焊接符合;2)管道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材质、焊缝系数等;3)检验要求。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由专职焊接工程师负责制订,且监督实施。

现场安装的焊接技术要求,壹般应由本厂提出,且委派专门人员或由安装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指导、监督、执行、检查。

如遇重大技术问题,由用户、安装单位及本厂共同协商解决。

三、对容器、管道结构上的要求:容器管道的结构设计除必须符合壹机部、石油部、化工部颁发的《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外,焊缝设计应考虑制造时便于焊接,且应考虑便于无损探伤,且使气密性试验时便于观察、检漏。

1、固定的全位置焊缝打底层以及仅能进行单面焊的铝容器、管道的环焊缝应采用嵌入环式的不锈垫板焊。

2、不等厚度焊件的对接焊,较厚壹侧的板材应作14°削薄。

铝焊件厚壁的过滤应带有壹段(至少为25mm)的园颈,于其余应符合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和JB1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 (2)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 (2)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
常见的压力容器焊接标准有以下几种:
1. ASME标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标准包括了多种类型的压力容器焊接要求,其中最常见的是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

2. EN标准(欧洲标准):EN标准也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压力容器焊接要求,比如EN 13445(非可拆卸接头的压力容器)和EN 15614(金属材料焊接规程)等。

3. GB标准(中国标准):GB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了多个与压力容器焊接相关的标准,比如GB 150(压力容器)和GB/T 19624(压力容器焊接相关术语)等。

这些标准涵盖了压力容器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的要求、焊接接头的设计与验收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焊接工艺和质量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国家要求和工程项目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标准进行压力容器焊接。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方法清除热影响区和淬硬区,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
不锈钢的碳弧气刨表面应采用砂轮打磨,清除渗碳层。
5.1. 2 火焰切割时的预热与否,一般应符合钢材焊接时的预热要求。 受压元件气割的开孔边缘或剪切下料的端部如未经焊接者(如安放式接管的开孔
边缘或内伸式接管的端部) ,应采用打磨等方法去除 3mm 以上。
焊层厚度,试样厚度 10mm; (3)以 d=4a 作 1800 弯曲试验,弯曲后不得存在超过 1.5mm 的开裂,
熔合线处也不得存在大于 3mm 的开裂缺陷。 6 必要时,可将堆焊热影响区 HV ≤350 作为附加检查要求。 5. 5. 4 如在基层焊缝上进行堆焊,则应在堆焊后进行射线检查,但符合下列情 况时,可仅在堆焊前对基层焊缝进行射线检查: 1. 堆焊层未计入强度计算的厚度之中; 2. 堆焊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或镍基合金; 3. 堆焊后,堆焊层采用渗透探伤进行检查。 5.5. 5 具有耐蚀层堆焊的容器,决定焊后热处理的厚度应为基层厚度。 5. 5. 6 堆焊表面应平整,不进行加工的堆焊表面应平滑。两相邻焊道之间的凹 陷不得大于 2mm,焊道接头的不平度不大于 1.5mm。堆焊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图 样规定的厚度。 5.5. 7 堆焊层的休学成分分析应从图样规定的堆焊厚度起至向下 2.0mm 内取样 进行分析,并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 5.5.8 堆焊层如需进行晶间腐蚀倾向试验,应符合 HG20581 的有关要求,试样 状态为使用状态(焊态或焊后热处理状态) ,与介质接触面为检验面。 5.5. 9 过渡层堆焊后以及面层堆焊完成后应分别进行渗透探伤,且应符合 5.5.3 条 4 款要求。 5.5.10 必要时,可按 ZBG93004 进行堆焊层及其结合面的无损(超声波)检查。 5.6 补焊 5.6. 1 补焊的一般要求 1. 补焊处的缺陷应予以彻底消除, 缺陷清除后的凹坑可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方法 进行检查。凹坑的形状应适宜于焊接。 2. 补焊的时间宜选择在容器的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和液压、 气密性试验之前进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范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范
接头应尽量错开。
5.6角焊缝的根部应保证焊透。
5.7多道焊或多层焊时,应注意道间和层间清理,将焊缝表面熔渣、有害氧化物、油脂、锈迹等清除干净后再继续施焊。
5.8双面焊须清理焊根,显露出正面打底的焊缝金属。
5.9接弧处应保证焊透与熔合。
5.10施焊过程中应控制道间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当焊件规定预热时,应控制道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
5.11引弧板、引出板、产品焊接试板不应锤击拆除。
6、焊接返修
6.1对需要焊接返修的缺陷应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按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编制焊接返修工艺文件。
6.2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必要时可采用无损检测确认。
6.3待返修部位应制备坡口,坡口形状与尺寸要防止产生焊接缺陷且便于焊工操作。
6.4如需预热,预热温度应较原焊缝适当提高。
4.3.4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端应便于接弧,否
则应予修整。
5、施焊
5.1焊接环境
5.1.1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a)风速:气体保护焊大于2m/s,其他焊接方法大于10m/s;
b)相对湿度大于90%;
c)雨雪环境;
d)焊件温度低于-20℃。
5.1.2当焊接温度为-20℃~0℃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4.2焊接设备、加热设备及辅助设备应确保工作状态正常,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准或检定。
4.3组对定位
4.3.1组对定位后,坡口间隙、错边量、棱角度等应符合图样规定或施工要求。
4.3.2避免强力组装,定位焊缝长度及间距应符合焊接工艺文件的要求。
4.3.3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应清除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应去除。
6.5返修焊缝性能和质量要求应与原焊缝相同。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3预热 2.3.1压力容器焊前预热及预热温度应根据母材交货状态、化学成分、力 学性能、焊接能力、厚度、焊件的拘束程度确定
2.3.2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
2.3.3预热温度的测量 应在预热面的背面测量如果做不到应先移开热源,待母材上的温度均 匀后测定

2.3.4测温点的位置
2.4施焊 2.4.1环境 出现下列环境应采取保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a) 风速:气体保护焊大于2m/s 其他的大于10m/s b) 相对湿度大于90%

3.6焊后热处理方式 3.6.1整体焊后热处理,条件允许应采用炉内整体加热法 3.6.2整体分段焊后热处理,将容器分段装入炉内加热,加热各段重叠 部分长度至少为 1500mm,炉外部分的容器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生产 有害的温度梯度 3.6.3局部焊后热处理:环焊缝焊后热处理、焊接返修后热处理、壳体 或封头上施焊接管后热处理等
NB/T47015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氨基酸设备动力部 常健彬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铝制、钛制、镍制和复合金属压力容器的焊接规 程 本标准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五剂气体保护焊、熔化极 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气电立焊和螺柱焊接的压力容器

2通用焊接规程
2.1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带、焊剂、气体、电极、衬垫


3.5.3焊后热处理厚度
a) 等厚全焊透对接接头的与母材厚度相同 b) 对接焊缝连接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厚度等于焊缝厚度 c) 螺柱焊的厚度等于螺柱的工程直径
d)不同厚度受压元件相焊时的热处理厚度 a. 两个相邻对接受压元件中取其较薄的一侧的母材厚度 b. 在壳体上焊接管板、平封头、盖板、凸缘、法兰时取壳体厚度 c. 接管人孔连接件与壳体、封头相焊接,取连接件颈部焊缝厚度、壳体 焊缝厚度、封头焊缝厚度、补强板、连接件角焊缝厚度中的较大者 d. 接管与法兰相焊时取接管在接头处的焊缝厚度 e. 管子与管板相焊接取焊缝厚度 f. 焊接返修时取其焊缝填充的金属厚度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4.5领用的焊接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或焊接材料的规定进行烘干和贮存,且贮存时间应在规定范围之内。焊条、焊剂的烘干温度及贮存要求见《焊接材料管理制度》。
4.6装配点固焊
4.6.1装配点固焊一般应使用与焊接时相同牌号的焊条,并应相同。预热范围:点固焊道的周围,距点固焊道周边3倍工件厚度且不小于100mm的范围内。测温部位:位于距点固焊道周边50mm处。
7返修
7.1焊缝返修会降低产品质量,因此焊工在施焊过程中,应精心操作,尽量提高一次合格率,避免返修。
7.2焊缝返修按《焊缝返修工艺守则》进行。
7.3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7.4对经过两次返修仍不合格的焊缝,需经质保工程师批准才能再返修。
7.5对于裂纹缺陷,应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原因,制订相应技术措施或交底后方可返修。
4.6.3点固焊道有裂纹时,必须清除重焊。
4.7严禁在非焊接部位引弧,如发生打弧,须将弧坑按施焊工艺条件补焊、磨平。
4.8当焊接工艺要求焊前预热时,按本规程第6条进行焊前预热。
4.9电源的接地线应与工件可靠的连接,保证导电良好防止打弧现象。
4.10为了防止焊接裂纹和减少内应力,装配时要避免强行组装。
6.5.3后热应在焊后立即进行。
6.5.4工艺文件的后热标注:
应注为a℃×bh,其中a表示后热温度
b表示保温时间,h代表小时
例:某工件,要求焊后200℃,保温1小时30分,注为200℃×1.5h。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编号
W-01-01
第4页
共5页
6.6产品的焊后热处理必须WPS要求或产品热处理方案(技术措施)进行。产品焊接试板必须与产品同炉热处理。
4.2坡口按WPS进行,并满足下列原则

2019年压力容器焊接工程规范(ASME)

2019年压力容器焊接工程规范(ASME)

第二章焊接工程壹、前言:鍋爐建造中焊接工作量與起重、冷作組立並列為三大主要工作項目之ㄧ。

本處現場監工對於焊接工作可能無法像現場施作的焊工一般具備相當之焊接技術能,但只要熟悉與焊接有關的知識,諸如材料規格、焊材特性、焊材保存規範、焊口設計、預熱熱處理方式,焊工評核管理與焊口現場施工管制等,則對於焊接工作整體進度的推展及品質異常發生的抑止有極大的幫助。

本文有關焊接工作僅就鍋爐建造時與焊接有關工作之基本概念做原則性的論述,至於實際有關焊接之材料請購、設計、施工、檢驗等規範應依本企業之『配管工程規範』施作。

貳、材料1. 材料規範(1) 本企業採用之主要材料規範一般有ATSM美國材料試驗協會JIS日本國家標準DIN德國國家標準等(2) 工程人員可由上述規範裡獲得材料相關之物理、化學性質資訊藉以判別選用之材料是否合格,並提供材料之熱處理工作要求2.壓力及溫度定義(1) 設計壓力(ANSI)管系之設計壓力為在正常操作時所能預期最嚴重狀況(The MostSevere Condition)下的最大操作壓力。

(2) 設計溫度(ANSI)管系設計溫度為最嚴重狀況下的管材金屬溫度(MetalTemperature)。

3.材料規格標示鍋爐壓力件管材、配件均有其固定之標示方式。

工程人員須能正確的郵物件外部之標示中了解該物件之金屬成分溫度壓力等級以避免在施焊過程中選用錯誤焊條璧如:(1) 管材標示:A106 Gr.B *4” *SCH40 Pipe ,由A106 Gr.B知悉管材為無缝碳鋼管(2) 管配件標示: A216 Gr.WCB 16” *12” Tee, 由A216 Gr.WCB知悉管三通材料為鑄造成型之碳鋼材(3) 鋼板規格標示:A387 Gr.22-2 5’ *20’*12t Plate,由A387Gr.22-2 知該鋼板材料為含鉻2.25%之低合金鋼材ASTM常用之材料表如下表:詳如附表一4.焊材選用(1) 當了解母材材料成份之後,對於同種金屬材料之焊接在選擇焊條上只要選擇相同之填料金屬焊條即可,但仍須依據焊接程序書WPS之施工條件進行施焊。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规程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规程

压力容器焊接技术规程12.1总则12.1.1本章适用于单层焊接压力容器;12.1.2容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图样要求;12.1.3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四类,如图12-1所示;12.1.4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确认的标记。

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确认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应于材料切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

对于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制容器,不得在防腐蚀面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

12.2焊接材料12.2.1焊条、焊剂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贮存库应保持干燥,相对温度不得大于60% 。

12.2.2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应在始焊外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左右。

12.3焊接工艺12.3.1焊接工艺评定(1)容器施焊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卡,进行容器焊接;(2)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接工艺规程、施焊记录及焊工的识别标记,其保存期不少于7年。

12.3.2坡口表面要求(1)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2)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低合金钢材及Cr-Mo低合金钢材经火焰切割的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当无法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时,应由切割工艺保证坡口质量。

(3)施焊前,应清除坡口及其母材两侧表面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边缘的距离计)的氧化物、油污、熔渣及其他有害杂质。

12.3.3焊缝表面尺寸要求(1) 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e1、e2,按表12-1和图12-2的规定。

图12-1图12-2(2)C、D类接头的焊脚,在图样无规定时,取焊件中较薄者之厚度。

补强圈的焊脚,当补强圈的厚度不小于8mm时,其焊脚等于补强圈厚度的70%,且不小于8mm。

(3)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

(4)用标准抗拉强度一限值σb>540Mpa的钢材以及Cr-Mo低合金钢钢材和不锈钢材制造的容器以及焊接接头系数φ取为1的容器,其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目录 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一、前言...................................................................... ... 2 二、标准原理.................................................................. ..... 3 三、范围 ................................................................. ......... 8 四、术语.................................................................. ........ 9 五、总则.................................................................. ....... 10 六、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 12 七、耐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 (30)八、试验要求和结果评价 ...............................................................31 九、附录A 不锈钢复合钢焊接工艺评定 ................................................. 41 十、型式试验评定方法 .................................................................43 十一、焊接工艺评定一般过程 ........................................................... 45 十二、附录B“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格 ............................ 47 JB/T 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 65 二、焊接材标准释义一、前言料.................................................................. ....... 66 三、焊接评定.................................................................. ....... 77 四、焊接工艺.................................................................. ....... 79 五、焊后热处理.................................................................. ..... 83 六、焊接返A 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修...................................................................... ... 94 七、附录程 ..................................................... 99 八、附录B 接头焊接工艺规程表格推荐格式 ............................................ 101 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标准释义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 1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2 一、前言 JB 708—1992《钢制压力空器焊接工艺评定》发布之日起便结束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各方面没有一致认可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忆局面它的实施为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

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规范

规范适用范畴: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塔、换热器、贮槽、吸附器等)及管道的焊接(包括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部件、管件等)。

本规范要求不仅适用于本厂产品制造,也适用于现场安装。

要求:容器、管道制造及安装中除必须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差不多要求外,还必须遵循有关国标、部标、产品图样的技术要求、用户在合同中提出的技术要求及其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等。

图样:各类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应符合《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的暂行规定》外,在总图上必须注明:容器的类不、名称、容积、(几何容积)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要紧受压元件的材质、焊缝系数和腐蚀裕度等;制造和安装所依据的技术标准代号和标准名称;耐压试验、气密试验和检验要求;专门技术要求,如钢板探伤、焊后热处理及容器安装使用讲明等;每条焊缝(不受力构件或容器外支座等的焊缝采纳标注焊接符号者除外)均编焊缝号码。

管道图样上必须载明:各条焊缝按GB324-80《焊缝代号》规定,标注焊接符合;管道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材质、焊缝系数等;检验要求。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由专职焊接工程师负责制订,并监督实施。

现场安装的焊接技术要求,一样应由本厂提出,并委派专门人员或由安装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指导、监督、执行、检查。

如遇重大技术咨询题,由用户、安装单位及本厂共同协商解决。

对容器、管道结构上的要求:容器管道的结构设计除必须符合一机部、石油部、化工部颁发的《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外,焊缝设计应考虑制造时便于焊接,且应考虑便于无损探伤,并使气密性试验时便于观看、检漏。

固定的全位置焊缝打底层以及仅能进行单面焊的铝容器、管道的环焊缝应采纳嵌入环式的不锈垫板焊。

不等厚度焊件的对接焊,较厚一侧的板材应作14°削薄。

铝焊件厚壁的过滤应带有一段(至少为25mm)的园颈,在其余应符合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和JB1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压力容器的单面焊缝不作封底焊时,应当设法对焊根部进行外观检查或按规定要求进行无损探伤。

压力容器焊接规范

压力容器焊接规范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制、铝制和钛制压力容器焊接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气电立焊和螺柱焊焊接的压力容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年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13814—1992 镍和镍合金焊条GB/T 14957 熔化焊用钢丝GB/T 15620—1995 镍及镍合金焊丝JB 4708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B/T 4730.1~4730.6(以下简称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3 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JB/T 4745 钛制焊接容器JB/T 4747 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技术条件YB/T 5091—1993 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用不锈钢棒及钢丝YB/T 5092—2005 焊接用不锈钢丝《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3 压力容器通用焊接规程3.1 焊接材料3.1.1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带、焊剂、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1.2焊接材料选用原则a)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的下限值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文件要求。

b)合适的焊接材料与合理的焊接工艺相配合,以保证焊接接头性能满足设计规定和服役要求。

c)用于焊件的焊接材料应有焊接性能试验与实践基础。

3.1.3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使用单位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2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3.2.1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应按JB 4708评定合格:a)承压元件焊缝;b)与承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定位焊缝;d)承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e)上述焊缝的返修焊缝。

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本标准为公司对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通用技术规定。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压力容器的制造,若设计图纸和专用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图纸和专用工艺文件执行。

压力管道元件焊接参照执行。

3焊接材料3.1凡用于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必须NB/T47015《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进行采购并有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原件)。

在使用过程中对焊接材料产生疑义或焊接材料用于重要设备时,由焊接试验室对焊接材料的工艺性能、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弯曲性能等进行复验。

具体复验按相应的标准执行。

3.2焊接材料的代用,必须按材料代用手续经焊接责任人员批准。

母材代料可能导致焊接材料的变更,其代料单必须经由焊接责任人员会签并依照材料代用规定另行补充下达焊接材料变更手续及相应焊接工艺变更手续。

3.3焊接材料的选择3.3.1相同钢号母材的相焊1)碳素钢、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加30Mpa。

耐热型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还应保证化学成分。

2)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不锈钢复合板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加30Mpa;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保证力学性能;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的交界处宜采用过渡焊缝。

3.3.2不相同钢号母材的相焊不同强度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强度较高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奥氏体高合金钢与碳素钢或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

宜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母材高的焊接材料。

3.3.3用于焊接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及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条、焊剂应尽量选用碱性或低氢型的4焊前准备4.1焊缝坡口型式应符合图纸或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

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不大于540Mpa的强度型低合金钢可采用冷加工方法,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制备坡口。

容器焊接规范

容器焊接规范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T 4709—2000关于发布《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四项行业标准的通知国机管[2000]401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定的压力容器行业标准审批程序,现发布《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四项行业标准,编号与名称如下:强制性标准: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 4708—1992)JB 4710—2000 钢制塔式容器(代替JB 4710—1992)JB 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代替GB 150—1998附录E)推荐性标准:JB/T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代替JB/T 4709—1992)以上标准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其出版发行工作责成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期组织完成。

2000年8月15日前言本标准对JB/T 4709—1992进行修订。

本标准依据JB/T 4709—1992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参照近期国际同类标准进行了下列变动:1 增加附录A“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程”和附录B“焊接工艺规程推荐表格”。

2 第3章增加了如下内容:①焊材选用并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要求;②从GB/T 5118选用焊条的规定;③表1和表3增加了一些钢号;④增加了表2。

3 第5章增加了表4,表5增加了一些钢号。

4 第8章增加了焊后热处理厚度的规定。

表6中增加了一些钢号,调整了焊后热处理温度;增加了表7。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JB/T 4709—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锦西化工机械厂和大连石油化工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戈兆文、龙红、严国华。

参加本标准编制的工作单位及人员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咨询公司:寿比南、杨国义。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标准(pdf 9页)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标准(pdf 9页)
强度的 仁限。
2.2 .1.2 铬钥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化学 成分和力学性能,且xr控制抗拉强度上限。
2.2 .1.3 低温用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 学性能,特别应保证夏比 (V型)低温冲击韧性。
2.2 .1.4 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 和耐腐蚀性能。
2.2 .1.5 不锈钢复合钢板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 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的上限;复层的 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 时还应保证力学性能。
丫︸门之 91
口 剐刊 自 己 9 一
当 ﹂口芝
︵曰 月2
争 尸︺之
9一
9 1
叭 [
巴 夕
曰 岸苏
州召2 叽1
﹁翻之 的叫
1468
邵 照
票 嘱
软 吸
即 蟋 絮
沉 叫‘乏 王

试 济 望 芝 沈︵洲﹂-
月 c荃
洲已 ︸之


︶笑白 山
)巴 1工
斌 李 c芝 ﹄奋 沈益 ﹂
扎 粉
澎岛 识肇
代 1明 望
4.2 坡 口 , 备
4.2.1 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不大于 540NW,的 碳锰低合金钢可采用冷加工方法,也可采用热加 工方法置备坡口 4.2.2 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NTa的碳锰低合金 钢、铬钥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法。 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层, 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 4.3 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 夹渣等缺陷,尺寸应符合图样规定。 4.4 坡口表面及两侧 (手弧焊各 lomm,埋弧 焊、气体保护焊各20mm,电渣焊各40- )应将 水、铁锈、油污、积渣和其它有害杂质清理干净。
屏堆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技术标准及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技术标准及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摘录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设备厂《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摘录5.焊接和切割5.1 切割5.1.1采用火焰切割下料时,应清除熔渣及有害杂质,并采用砂轮或其它工具将坡口加工平整。

当切割材料为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σb>540MPa的高强度钢或铬钼合金钢时,火焰切割表面应采用打磨或机械加工的方法清除热影响区和淬硬区,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

不锈钢的碳弧气刨表面应采用砂轮打磨,清除渗碳层。

5.1.2火焰切割时的预热与否,一般应符合钢材焊接时的预热要求。

受压元件气割的开孔边缘或剪切下料的端部如未经焊接者(如安放式接管的开孔边缘或内伸式接管的端部),应采用打磨等方法去除3mm以上。

5.2 焊缝位置5.2.1壳体上的开孔应尽量不安排在焊缝及邻近区域,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在上述区域开孔:1.符合GB150开孔补强要求的开孔可在焊缝区域开孔。

2.符合GB150规定的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可在环焊缝区域开孔。

但此时应以开孔中心为圆心,对直径为3倍开孔直径长度的圆所包括的焊缝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并符合要求。

凡因开孔而可予去除的焊缝可不受探伤质量的影响。

3.符合GB150规定的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当壳体板厚小于等于40mm时,开孔边缘距主焊缝的边缘应大于等于13mm。

但若按5.2.1条第一款对主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并符合要求者,可不受此限。

5.2.2 外部附件与壳体的连接焊缝,如与壳体主焊缝交叉时,应在附件上开一槽口,以使连接焊缝跨越主焊缝。

槽口的宽度应足以使连接焊缝与主焊缝边缘的距离在1.5倍壳体壁厚以上。

5.3 焊接准备5.3.1 焊接坡口及其两侧至少15mm内的母材表面应消除铁锈、油污、氧化皮及其它杂质。

铸钢件应去除铸态表面以显露金属光泽。

5.3.2 气割坡口的表面质量至少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气割坡口的表面质量类别定义质量要求平面度表面凹凸程度凹凸度小于等于2.5%板厚粗糙度表面粗糙速Ra50(μm)凹坑局部的粗糙速增大凹坑宽度小于等于50mm 且每米长度内不大于1个5.3.3 坡口上的分层缺陷应予以清除,清除深度为分层深度或10mm(取小者),并予以补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焊接标准规范目录 JB 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一、前言...................................................................... ... 2 二、标准原理.................................................................. ..... 3 三、范围 ................................................................. ......... 8 四、术语.................................................................. ........ 9 五、总则.................................................................. ....... 10 六、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 12 七、耐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 (30)八、试验要求和结果评价 ...............................................................31 九、附录A 不锈钢复合钢焊接工艺评定 ................................................. 41 十、型式试验评定方法 .................................................................43 十一、焊接工艺评定一般过程 ........................................................... 45 十二、附录B“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格 ............................ 47 JB/T 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 65 二、焊接材标准释义一、前言料.................................................................. ....... 66 三、焊接评定.................................................................. ....... 77 四、焊接工艺.................................................................. ....... 79 五、焊后热处理.................................................................. ..... 83 六、焊接返A 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修...................................................................... ... 94 七、附录程 ..................................................... 99 八、附录B 接头焊接工艺规程表格推荐格式 ............................................ 101 JB 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标准释义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 1 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2 一、前言 JB 708—1992《钢制压力空器焊接工艺评定》发布之日起便结束了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各方面没有一致认可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忆局面它的实施为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JB 4708—1992起草于1987年当时国内焊接工艺评定刚刚起步各方面军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焊接技术力量悬殊很大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中焊接专业人员普遍缺乏制订标准时充分考虑了面临的实际情况而在相应条款中做出规定。

10多年来压力容器待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数以10万计的评定项目提高了压力容器工作者对焊接工艺的认识压力容器制造、安装单位的焊接技术素质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国内近100家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授权证书及钢印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规范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影响极深。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充分考虑到JB4708—1992实施以来的重大变化在1998年就将修订JB4708—1992列入了计划。

标准起草单位充分调研了标准的实施情况认真对比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IX卷《焊接和钎焊评定》1995年版严格按照修订标准程序逐步提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本标准的修订原则是在JB4708—1992实施后国内焊接工艺评定实践基础上根据我国压力容器法规及标准规定从实际出发积极参照采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第IX卷《焊接和钎焊评定》肯定合理条款修正错误内容增加相关章节以使修改后的标准能切实有效保证压力容器焊接接头使用性能力求其技术要求不低于美国同类标准化在国内同类标准在国内同类标准中处于领先水平。

由于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都有非常强真正认识与理解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也绝非易事需要认真学习相关性专业知识和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实践。

本“标准释义”拟从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原理焊接、压力容器等相关知识焊接工艺评定实践国内外同行标准对比以及压力容器法规等到方面介绍和解释标准主要条款和修订本内容从标准起草人角度出发将标准内容交待清楚以便于读者认识、理解、招待本标准标准起草人提请读者重视阅读“标准原理”一章这是本标准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本“标准释义”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戈兆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张建荣编写。

本“标准释义。

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寿比南审校。

本“标准释义”中的黑体字为标准条文。

JB 4709-2000 标准释义 3 二、标准原理焊接是制造压力容器的重要工艺焊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造质量。

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焊缝外观、焊接缺陷、焊接变形与应力、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力学性能、弯曲性、耐腐蚀性能、低温性能、高焊接工艺能否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焊前需要温性能等和焊接接头外型尺寸等在试件上进行验证这就是广义的焊接工艺评定概念严格来说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曲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1. 压力容器产品焊接的基础质量是焊接接关的使用性能和焊接缺陷当进行耐蚀堆焊时堆焊层的化学成份是保证耐蚀性能的基础。

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针对焊接接关的使用性能、难以检测的焊接缺陷和堆焊层化学成分分别制订了焊接工艺评定方法。

认真执行JB 4078 有利于编制正确的焊接工艺保证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

焊制压力容器是由母材和焊接接头构成的焊接接关的使用性能从根本上决定了压力容器的质量。

焊接工艺能否保证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正确性的判断准则焊接工艺评定过程是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根据标准的规定焊接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样测定焊接接关是否具月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经焊接工艺评定后应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用以证明所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从中可见将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当作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目标是制订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核心思想确保焊接接头使用权性内部能的焊接工艺评定是本标准主体内容占了标准的大部分篇幅在标准释义中对标准原理的叙述也是以此为主要内容。

要求截面全焊透的T形接头和角妆接头如人孔、接管当无法检测焊缝缺陷而制造单位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确保焊透时则需要焊接工艺和焊工技能来保证焊制产品前在型式试验件上对将要施行的焊接工艺进行验证性试验经解剖试验确认这也是焊接工艺评定此时焊接工艺指导书根据规定焊接度件和制取度栗、检测度样是否全焊透经焊接工艺评定后应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用以证明所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从中可见将焊接接头是否全焊透当作焊接工艺评定的目标这方面内容是在删除JB 4708—1992组合焊缝评定条款后新增加的要求原意是从焊接工艺角度出发确保焊接接头的全焊透国内没有经验国外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故只在标准文中4。

3作了原则规定而将具体评定方法写在标准释义内作为推荐。

耐蚀堆焊工艺通用否保证堆焊层的化学成分符合规定焊前需要在试件上进行验证堆焊层的化学成分是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的判断准则。

以焊接条件的变更是否引起了堆焊层化学成分的变化作为判断准则并据制订堆焊工艺评定规则堆焊工艺评定过程是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根据标准的规定焊接试件和制取试样、检验试样测定堆焊层是否具有所要求JB 4709-2000 标准释义 4 的化学成分经焊接工艺评定后应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用以证明人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由此可见将确保堆层化学成分当作堆焊工艺评定目标是制订耐用蚀堆焊工艺评定规则的核心思想。

不论焊接工艺评定目标如何若要评定焊接工艺则首先要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的正确性“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来证明“焊接工艺指导书” 在本标准中规定经焊接工艺评定后必须出具这两份文件有人认为“焊接工艺评定要与实际生产条件相同否则如何指导生产”这是将焊接工艺评定当作实际生产条件的机械重复并没有抓住焊接工艺评定当作“见证件或“模拟件”是正确认识焊接工艺评定的最大思想障碍。

“焊接工艺评定是选择最佳焊接工艺”的看法是极其幼稚的首先是目标不清楚“最佳是人什么是使用性能还是应力变形即使有目标的“最佳”也是有条件的一份“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以编制多份“焊接工艺指导书”那么“最佳期”是指哪个焊接接头呢 2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在于验证焊接工艺指导书的正确性焊接工艺正确与若符合要求则证明所拟定的否的标志在于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焊接工艺是正确的当用于焊接产品时则产品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同森严可以满足要求。

1 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只说明将来施焊产吕的焊接接头使用权性能符合要求单凭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并不能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全都符合要求更谈不上确保它众志成城安全可靠使用确保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使用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