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世界华文PPT 白先勇的小说

合集下载

游园惊梦ppt8 课件下载

游园惊梦ppt8 课件下载
❖ (3)“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电 影的组合、叠加。而这里是指作者把不同时间和 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 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 的跳跃性与无序性。
找出小说中关于意识流动描 写,并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 意识流写作的好处。
使用平行技巧可以创 造出“旧事重演”或 “过去再现”的印象 效果。
游园惊梦
白先勇
广外外校 语文
作者简介: 白先勇 (1937,7,11~) 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 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 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 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 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 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 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 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 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 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 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 《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上世纪80年代其作 品《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贵族》。
❖3、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它与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何关系?
❖ 1、钱夫人从正厅到饭厅,然后到客厅, 最后到露台。
❖ 2、她遇到了刘副官、窦夫人、赖夫人、 余参军长、天辣椒蒋碧月、徐太太、 程参谋等人。
❖ 3、小说以钱夫人赴宴的空间活动为结 构线索。小说的四个场景分别对应小 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现在的钱夫人
守寡多年而已丧失青春年华与富贵社会 地位的钱夫人,远离旧日的相知朋友,独自 居住在台湾的南部。

第八讲 昆曲与白先勇《游园惊梦》PPT课件

第八讲 昆曲与白先勇《游园惊梦》PPT课件

2020/2/12
30
➢ 蒋碧月与月月红:都抢夺过亲姐姐的男人,都“专拣 自己的姐姐往脚下踹”,不但性格作风一样风骚泼辣, 连相貌打扮也相仿的,都穿着大红的缎子旗袍,眼睛 明亮勾人。
➢ 殷勤细心的程参谋与英俊多情的郑彦青参谋。
➢ 拉胡琴的杨票友与吹洞箫的吴声豪等。
宴客排场、派头与款式: ➢ 今昔二宴,都有名厨设席,名票友吹苗;两个宴会都
2020/2/12
9
今情:
• 守寡多年而已丧失青春年华与富贵社会地位的 钱夫人(蓝田玉),远离旧日的相知朋友,独 自居住在台湾的南部。
• 《游园惊梦》的小说情节,便是钱夫人应邀来 台北参加窦夫人 (桂枝香)所开宴会的始末。小
说从钱夫人抵达窦公馆开始,到宴会解散而终 结。
• 宴会中酒醉时回忆起了她以前替桂枝香办生日 宴会,以及和郑参谋的那次幽会等前尘往事。
➢ 玉,代表一种高贵气质或精神。可是身为玉,是否就 能永保华美光泽?钱夫人入窦公馆前厅,站在一株 “万年青”前面照镜子的一幕。镜中出现的是褪了色 的蓝田玉——一块已经黯然失色了的蓝田美玉。在这里, 蓝田玉成了昆曲艺术衰微的意象。
➢ 另外桂枝香、天辣椒、月月红等,也有暗示性:月月 红即月季花,每月开,贱花也。天辣椒,影射蒋碧月 之泼辣性格。
➢ 童年在重庆生活, 后随父母迁居上海、南京、
香港等地,1952年到台湾。 ➢ 1957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 1963年赴美留学, 获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
➢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分校。
2020/2/12
3
二、白先勇的创作
• 白先勇的小说寓传统于现代,熔中西小说技巧 于一炉,充满现代文学精神。
• 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 《台北人》、《纽约客》、《谪仙记》

白先勇《游园惊梦》PPT课件

白先勇《游园惊梦》PPT课件

(2)形象塑造呈现理念化、抽象化的倾向
台湾现代派小说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并不只 是为了展示个人的世界,而是由此出发,对人 生观、伦理观、宇宙观、文化观,特别是人生 存的基本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索。一些现代派小 说受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往往以存 在主义的哲学命题去进行艺术构思,塑造形象, 从而使作品呈现出理念化. 、抽象化的特点。 8
.
4
《台北人》的内容包括:
1、写没落的国民党官僚及其家属晚年生活
的颓败境况。 如《国葬》、《秋思》、
《思旧赋》、《游园惊梦》
2、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的内幕,反映其物欲
横流,道德 败坏的生活。
如《永远的伊雪艳》、《金大班的最后
一夜》
3、反映台湾下层人民生活和悲惨遭遇及其
“乡愁”的。如《孤恋花》、《花桥荣记
BACK
二、《游园惊梦》(1966年《现代文学》第30期)
昆曲戏剧
.
11
破题:
源出绵艳丽的梦
(怀春之梦),是杜丽娘的青春由朦胧到觉醒
的标志。这是作者借用来暗示主人翁蓝田玉的
身份和命运——唱戏的昆曲优伶;第二出《言
怀·鹧鸪天》:梦长梦短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
年!现实与梦境,过去与现在的对照。《惊梦》
〔皂罗袍〕〔隔尾〕抒写春光下大自然美好景
色(杜丽娘游园看到)。但她却感到春光恼人。
(叹)吾生于宦族,长于名门,年已及笄,不
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感叹自己缺乏一
.
12
种归宿。
小说主角: 钱夫人
艺名蓝田玉 ,她现在大约四十出头,以前
在南京,清唱出身,最擅长唱昆曲。有一次
.
15
小说的艺术特色:
1、采用象征、暗示、意识流等表现手法

白先勇 用powerpoint 打开

白先勇 用powerpoint 打开

白先勇深藏于作品中的孤独感演绎:黄慧敏伍琨琳制作:黄颖研李晶晶家庭事业简介爱情个人经历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上海、南京1962年赴美留学,此后在美国定居,并在1994年退休。

1952年移居台湾1948年移居香港现今回到中国个人经历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上海、南京1962年赴美留学,此后在美国定居,并在1994年退休。

1952年移居台湾1948年移居香港现今回到中国家庭•父亲:白崇禧,是中国国民党桂系将领。

•母亲:马佩璋•兄弟姊妹:共有9名。

(白先勇除外,白先勇排名第八)事业文学三个创作阶段及其代表作探索期(1958--1962)发展期(1964--1965)成熟期(1966--)(一)探索期(1958-1962年)•在台湾时期的创作•《金大奶奶》•《我们看菊花去》•《闷雷》•《月梦》•《青春》(二)发展期(1964-1965年)•留学生时期的创作•创作《纽约客》系列小说,是一组描写台湾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生活状况的小说。

•《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去》•《香港——一九六O》•《安乐乡的一日》•《谪仙记》•《谪仙怨》•《火岛之行》(三)成熟期(1966-)•最重要的作品是《台北人》系列和《孽子》、以及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台北人》代表了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共有14篇小说,包括《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孤恋花》等等,。

作品的应用电影电影、舞台剧、电视剧大型舞台剧爱情•美中不足的是,抬眼望,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白先勇•白先勇曾在香港公开表示自己为同性恋者,但在台湾公开场合极少提及自己的性倾向。

白先勇曾说,他相信乃父知道其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

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

白先勇PPT

白先勇PPT

总而言之:在尹雪艳身上,时间和人生经历没有留 下任何痕迹
然而尹雪艳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她自身 承载的即是作者观点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她代表的是 那个时代的旧上海和台北,更是白先勇作为局外者对那 个时代的慨叹。若说白先勇笔下的女人如同一朵朵娇嫩 的花绝美而凄然地开在白纸上,而尹雪艳就是这张白纸。 她是不可比拟且无法超越的,所以我们说尹雪艳永远不 老,因为上海永远不老。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份“文化 乡愁”,永远会被人们所铭记和谈论。
《台北人》 《寂寞的十七岁》 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 《明星咖啡屋》 剧本:《游园惊梦二十年》 《玉卿嫂》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台湾时期: 《金大奶奶》发表到赴美前夕
回忆少年生活,主观色彩较 浓,较多地受到西方现代文学 的影响。
《玉卿嫂》:一个叫玉卿嫂 的年轻寡妇杀死情人后自戕的 悲剧,以缠绵悱恻的笔调传达 出低回抑郁的感伤情调,具有 浓重的浪漫色彩。 《芝加哥之死》、《谪仙记》、 《上摩天楼》
《孽子》是白先勇至今唯一的一
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独特的创作。 1977年开始连载,1983年出版单行 本。
小说通过对同性恋故事的描写,
剖析了灵与肉、父与子、情与法等 复杂关系,写出了社会沧桑和动人 的人性、亲情。作者对那些被侮辱、 被损害的“青春鸟”表现了深切的 悲悯,对同性恋者的命运表达了深 切的同情,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进 行了反思,被称为“心灵的独白与 辩解”与“道德的反思与重铸”。
人物形象赏析
永远的尹雪艳,为什么说她永远不老? 1.外貌:永远不老
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
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儿也不 肯皱一下。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 丽甜净的眉眼子。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 2.内心:不悲不喜

高中语文课件-白先勇

高中语文课件-白先勇

• 不必提“国民党将领白崇禧 之子”,白先勇凭借华语文 学创作成绩以及复兴文化遗 产昆曲的贡献,就足以“为 自己代言”。
• 在过去的八十年里,《红楼 梦》一直是他最爱的枕边书。 他在美国讲《红楼梦》,一 讲便是二十载,受到了中外 学生的追捧
他八十岁高龄在台大开讲《红楼
梦》,将数十载的研究心得倾囊 相授,引无数华人学子慕名而来。
• 因为小时候被疾病所累,白先勇无 意间进入了《红楼梦》的世界,从 自己读,再到美国圣塔芭芭拉大学 教授《红楼梦》导读课二十余年, 最后回到母校台湾大学教授三学期 《红楼梦》,白先勇对《红楼梦》 的熟悉程度不可谓不深。
读了一辈子《红楼梦》的白先 勇也更为推崇包含后四十回的 “程乙本”,他说:我感到我 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 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 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 梦》
白先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二12班 徐凌风
•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中国台湾 当代著名作家,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 [1] 。中国 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毕业于台湾大学、 美国爱荷华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 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 任。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 上学。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 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 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 居。他在1994年退休。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 《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 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 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其中 《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 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2018年,获得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 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灵魂深处的彷徨——论白先勇《孽子》

灵魂深处的彷徨——论白先勇《孽子》

万方数据灵魂深处的彷徨——论白先勇《孽子》作者:孔伟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刊名:安徽文学(下半月)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年,卷(期):2009(9)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3条)1.龙应台淘这盘金沙-细评白先勇《孽子》 19842.白先勇文集 20003.王晋民白先勇短篇小说小说选 1980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吴鹏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佛教意识[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9(22)2.耿佳.GENG Jia论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的逃亡意识[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09,9(4)3.钟燕论《孽子》的主题[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9(11)4.刘剑平情与孽的缠绵——白先勇《孽子》论[学位论文]20075.张春红心中的那片净土——解读《孽子》中的莲花意象[期刊论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1)6.郑蓉自由的呼声——试论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中的"同性"情结[期刊论文]-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0)7.宋彦另类的情感世界——白先勇同性恋文本探析[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8)8.林树京.杨有庆放逐与回归之间——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解读[期刊论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9)9.唐新沅.TANG Xin-yuan《孽子》中"孽子"与母亲的关系解读[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2009,28(3)10.陈钰文.颜呐《孽子》:一本被遗忘的历史书[期刊论文]-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2)引证文献(1条)1.王宁戴着镣铐的舞蹈——浅谈《孽子》与《活着》的命运悲剧意识[期刊论文]-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引用本文格式:孔伟灵魂深处的彷徨——论白先勇《孽子》[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9)。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白先勇,这位在华文文学世界中熠熠生辉的作家,以其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悲剧意识如同一股深沉的暗流,贯穿始终,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悲剧意识,并非仅仅是悲惨事件的罗列,而是对人生苦难、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深刻洞察与体悟。

白先勇的小说中,这种悲剧意识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人物命运的无常是其悲剧意识的显著表现。

在《台北人》中,我们看到了众多人物从大陆迁徙到台湾后的沧桑变化。

他们曾经在大陆有着辉煌的过去,或荣华富贵,或春风得意,但到了台湾,却在时光的洪流中逐渐迷失、落魄。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的金大班,曾经是上海滩的红舞女,风光无限,可最终只能在台北的夜场中缅怀过去。

她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从巅峰跌落谷底,无法挣脱。

这种命运的无常,让人感叹人生的变幻莫测,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唏嘘。

其次,时代的变迁对人物的冲击也是白先勇小说悲剧意识的重要来源。

《永远的尹雪艳》中,尹雪艳的存在仿佛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她见证了上海的繁华与衰落,又在台北的社交圈中继续周旋。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的繁华与荣耀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他们无法阻挡历史的进程,只能被裹挟其中,承受着时代变迁带来的痛苦和失落。

这种因时代变迁而导致的悲剧,让人深刻感受到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悲哀。

再者,人性的弱点与缺陷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在《谪仙记》中,李彤的骄傲和自负使她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无法承受,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人性中的贪婪、自私、虚荣等弱点,往往成为人物命运的绊脚石,将他们引向悲剧的深渊。

白先勇通过对这些人性弱点的刻画,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脆弱性,让我们看到了悲剧产生的内在根源。

此外,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还体现在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描绘上。

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白先勇和《台北人》上海交通大学(精)

白先勇和《台北人》上海交通大学(精)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游园惊梦
思旧赋
冬夜
梁父吟
国葬
《台北人》
“今 - 昔”“精神 - 欲望” 同人不同时代(钱夫人,朱青等) 不同时代的相似命运(娟娟和五宝等) 父子之间(王孟养和王家骥,余钦磊父子) 朋友之间(吴柱国、余钦磊、贾宜生、邵子奇) 跨文章……
《树犹如此》 舞台剧剧本《游同惊梦》 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
花》、《最后的贵族》等 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
《玉簪记》 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台北人》
永远的尹雪艳
孤恋花
一把青
花桥荣记
岁除
秋思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满天裏亮晶晶的星星
《台北人》
始于 尹雪艳 尹公馆 众生相 冷眼旁观 “尹雪艳总也不老” “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
到她的均衡”“一身白色的衣衫,双手合抱在胸 前,像一尊观世音” “宋家阿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谁 又能保得住一辈子享荣华,受富贵呢?”“尹雪 艳站在一旁,叼着金嘴子的三个九,徐徐的喷着 烟圈,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这一群得意的、 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 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厮杀(表面意 思指打麻将),互相宰割” 能够左右人们的命运
白先勇和《台北人》
既冷眼旁观,又悲天悯人。 佛家思想 人生虚无,如梦一场。无论是老幼,阶层,曾
经,事业辉煌或否……终归是灰飞烟灭,如梦 一场。
《台北人》
终于 李浩然 民国史 刘行奇 悲天悯人 悼词 国共之战 埋葬了一个时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他对着李浩然将军的灵柩,合掌三拜,走了出去,

文本三白先勇《游园惊梦》课件

文本三白先勇《游园惊梦》课件

场景五:喝酒,敬酒 场景六:席散,客厅 场景七:离开
5/27/2014
1)作者白先勇和昆曲的渊源
关于小说《游园惊梦》的创作缘起,作者自己说: ‚……最主要的恐怕是我在很早之前看《红楼梦》的时候, 其中有一回是描写林黛玉听《牡丹亭》的几句戏词,…… 如果要说根源的话,恐怕就是从那是开始。……后来我看 昆曲这段《游园惊梦》,深深感觉昆曲是我们表演艺术最 高贵、最精致的一种形式,它辞藻的美、音乐的美、身段 的美,可以说别的戏剧形式都比上,我看了之后叹为观止。 那么精美的艺术形式,而今天已经式微了,从这里头我兴 起一种追悼的感觉——美的事物竟都是不长久。……正好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见过一位女士,……我替她编了一 个故事,就是对过去、对自己最辉煌的时代的一种哀悼, 以及对昆曲这种最高艺术的怀念。‛
作者的言语: 白先勇说:‚我记得中共在1964年试验原子弹的消息 同时代人的心声: 公布之后,我跟其他许多人一样,很‘中国’起来,忘记 了政治、共产党什么的,只知道中国人也有原子弹了 余光中的《乡愁》: ……” (见蔡克健《访问白先勇》。)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 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 ‚在外面的时候, ……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反而特别感 娘在那头。再以后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到一种眷恋, ……到外面去以后,更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母亲在里头。而今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 对自己国家的命运更为关怀。‛ 白先勇《第六只手指》 头/大陆在那头。‛
5/27/2014
“意识流”现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自19世 纪20年代始,意识流就成了文学叙述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 它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 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 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

幻灯片 上海交通大学.

幻灯片   上海交通大学.

探讨3、社会包容性问题
关于《孽子》的接受过程、社会评价、 现实意义及与现代小说的比较。
谢谢
前期:个人色彩和幻想成分较重,思想上和艺术上尚未成熟; 后期:现实性较强,艺术上日渐成熟;
探讨2、为何得以声明远扬
❀自身的天赋? ❀不自觉的时代责任感?
…… (共性or个性?)
注:成熟期:《台北人》作家频频“蓦然回首”,以“他者”身份回望过去,
反思历史,被夏志清誉为一部“民国史”的书写,艺术地再现了那个“忧患重重的 时代 如:鲁迅、胡适……
反应上层现实生 • 《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通过描写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无情的

暴露这些人物思想上的空虚、道德上的堕落及精神上的崩溃。
• 抒写他们对祖国、亲人、乡土的怀念之情。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等,这类小说其特点是感人至深。主人公怀念祖国、亲人、 反映台湾各阶层 乡土,他们的悲剧也揭示了祖国的不统一给台湾同胞带来的深沉的痛苦和灾难。
的个性特征 女。
• 《那片红一般的杜鹃花》:王雄憨厚老实,精神打击后却变的闷声不响,性情暴戾。
注重人物命运 的描写
• 《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活动丰富
注重描写人 物内心生活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荣哥的内心活动
和精神境界
三、作品风格
1、古典小说大致分类: ❀以《水浒传》为代表,主要进行粗线条的勾勒,通过描 写重大事件及矛盾冲突,刻画传奇式的英雄; ❀以《红楼梦》为代表,主要进行细线条的勾勒,通过日常 生活的细腻、真实的描绘,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
堆泻到肩上来。
• 《游园惊梦》描写窦公关外的布局和正厅里都描写的详尽但不繁琐累赘。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课件

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课件
(徐国伦、王春荣《二十世纪中国两岸关系文学史》 续编)
“血一般的杜鹃花”有何象征 意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意 象有何象征意味?
3、王雄专为丽儿所栽种的成百株的 后来开得血红和极为放肆的杜鹃花。
这三个意象不但本身具备一定意蕴, 而连缀起来似乎还构成了王雄心理状态的 三个阶段。
闰土也是我极喜爱的人物,不知道 为什么,我觉得王雄与他有相似之处, 可能两人都属于木讷的乡下人,他们身 上负荷着的悲剧,他们两人也无法诉诸 语言。
(白先勇)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白先勇
白先勇(1937—)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国 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生于广西桂林。
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 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 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 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 外文系。在读小学和中学时 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 新文学作品的浸染。
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 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 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 梦》、《玉卿嫂》、《毕业》 等小说多篇。
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 国,入爱我华大学作家创作班,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 任教于加州大学,讲授中国文 学课程。出版有短篇小说集 《寂寞的十七岁》、《台北 人》、《纽约客》,散文集 《蓦然回首》等。
白先勇和他的代表作《台 北人》在港澳和海外华人世界 拥有一定的声誉。
徐国伦、王春荣 《二十世纪中国两岸关系文学史》续编
在始发期的作品中,以人性和 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显示的是矛 盾、死亡和隐隐的怀旧,有明显的 悲剧意识。过渡期,写尽了台湾赴 美青年的众生相的同时,
使死与怀旧等等主题得到进一步深 化,出现了理性色彩,表现了“无 根的一代”……在成熟期的代表性 作品中,刻划出了一个个鲜明而复 杂的人物性格,反映了作者对人和 人生理解益深益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6
1920
1987
2006
3.成熟期: 在美国创作《台北人》,其中包括这个集中的十四篇小 说。《台北人》与《纽约客》在时间上是平行和交叉的 ,大体写于同一时期,但《台北人》在思想、艺术上更 成熟。它是白先勇创作的一个高峰。 名为“台北人”,但所有的主人公都不是真正的“台北 人”(且命运都很悲凉,非死即疯),反讽意味。 作家频频“蓦然回首”,以“他者”身份回望过去,反 思历史,被夏志清誉为一部“民国史”的书写,艺术地 再现了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 《台北人》扉页:“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 的时代”。卷末又引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 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 入寻常百姓家”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世炎凉的悲 慨和无可奈何的哀悼。
1896
1920
1987
2006
4.40年代的上海:洋场时代的繁华一梦。 上海的繁华给白先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豪华的戏院、 舞厅如“美琪”、“大光明”、“金城”、 “南京”、 “百乐门”等他都去看过。(《游园惊梦》和《金大班 的最后一夜》) 上海也是天堂和地狱的结合。 白先勇看到了旧上海1946至1948年间从繁荣到没落的过 程。 5.香港与台湾:惊梦:英雄落幕、美人迟暮。 6.纽约: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纽约客》)、 “放逐”与“漂泊”。
七:白先勇小说中的“畸恋”形象 白先勇小说中的“畸恋”
1896 1920 1987 2006
开掘人性的深度, 为孤独、寂寞而写作。 人性的孤独,内心深处的某种疼痛并不因文明的发展而 消失。 如《玉卿嫂》、《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与萨德创作(“虐恋”Sadist)的比较。
八:白先勇小说中的“同性恋”意象 白先勇小说中的“同性恋”
1896
1920
1987
2006
2.发展期: 是指赴美后写的《纽约客》,是一组描写台湾留学生在 美国学习、生活状况的小说。其中包括《芝加哥之死》 《上摩天楼去》《香港——1960》《安乐乡的一日》、 《火岛之行》《谪仙记》《谪仙怨》等7篇,与早期作品 一起收入《寂寞的十七岁》。 60年代以来,台湾出现了一个以美国为目标,以移居为 目的的“留学热潮。”然而来到美国的留学生却从升学 、就业到恋爱、结婚都陷入了种种困境。)。 主要写漂泊到海外的国民党贵族子弟的生活,写他们在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认同危机,写他们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在婚姻爱情方面的悲剧等。
二、白先勇的文学渊源
1896 1920 1987 2006
既有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接受西方现代文学的 影响。 1.童年时代家中的厨子老央。在白先勇患肺病被隔离的 寂寞的童年中,厨子给他讲了许多的故事,《说唐》、 《薛仁贵征东》等,使他从小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也培养起自己病愈后阅读小说的兴趣。 2.初中时代的国文老师李雅韵。讲授古典文学,使他“ 首次窥见中国之伟大庄严”,并鼓励他投稿。 3.大学时代台大外文系主任夏济安教授,不仅为他打开 了西方文化的大门,还以其主编的《文学杂志》影响他 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文学渊源:《红楼梦》、杜甫诗,五四新文学,西方现 代主义文学等。表现在他的创作中,是中国古典与西方 现代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四、白先勇与留学生文学
1896 1920 1987 2006
在国外的“文化饥饿症”,“对自己国家的文化 乡愁日深”。 在异质文化包围中来回望民族文化,“就会知道 我们的文化是多么渊博,深沉”。 “自愿放逐”的“流浪的中国人”。 “精神放逐”与“文化漂流”的主题。 与其他 “留学生文学”作家的比较。(如於梨 华、聂华苓)。 与“新移民文学”作家的比较。(如虹影、严歌 苓)
1896
1920
1987
2006
《台北人》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特征:叙事视角的不 同选择;象征暗示的精心营造,意识流手法的适当运用 。 (1)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一部由盛而衰的民国史 ,虽然未正面描写民国以来的重大事件,但是作品通过 人物的对话和回忆,对辛亥革命(《梁父吟》)、五四 运动(《冬夜》)、北伐战争( 《梁父吟》) 、抗日 战争(《岁除》)、国共战争(《花桥容记》、《一把 青》、《国葬》),都从侧面作了艺术概括。 (2)《台北人》中很多作品都有多重主题。如表现社会 性、现实性和时代性;表现人性;在社会现实描写的背 后,隐含着一种传统的哲学。 如《游园惊梦》中新旧贵族的冲突;人性和理想、爱情 和金钱的冲突;“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的哲学等。
1896
1920
1987
2006
王德威认为白先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私淑张爱玲最有成 就者之一。因为他们都以“雕琢文字,模拟世情”著称 ,只是白先勇比张爱玲有着更多悲天悯人的情怀。 张爱玲热爱《红楼梦》,《金瓶梅》、《海上花列传》 等,精心研读《红楼梦》,迷上考据,写《红楼梦魇》 。白先勇也迷恋《红楼梦》,读了无数遍。 作品都有怀旧情绪。如写上海、南京、香港和台湾。( 张最近出版的《小团圆》、《重访边城》。) 两人作品都对人性有深入、冷静的剖析。 作品中都有对人生的苍凉、无奈感。 白先勇的创作时代,张爱玲还没有那么热,并非是直接 模仿和师承,只是文学上都比较倾向于共同的传统《红 楼梦》 不同:白先勇更多一种悲悯的情怀和历史感。
九、白先勇与张爱玲
1896 1920 1987 2006
不少评论家常常喜欢拿白先勇与张爱玲作比较,认为白 先勇的小说里有着浓浓的“张腔”。王德威在《影响的 焦虑》一文中说: 白先勇的《台北人》写大陆人流亡台湾的众生相,极 能照映张爱玲的苍凉史观。无论是写繁华散尽的官场, 或一晌贪欢的欢场,白先勇都贯注了无限感喟。重又聚 集台北的大陆人,无论如何张致做作,踵事增华,掩饰 不了他们的空虚。白笔下的女性是强者。尹雪艳,一把 青,金大班这些人鬼魅似地飘荡在台北街头,就像张爱 玲写的那蹦蹦戏的花旦,在世纪末的断瓦残垣里,依然 也凄然地唱着前朝小曲。但风急天高,谁付与闻。
1896
1920
1987
2006
如《谪仙记》中的李彤,《安乐乡的一日》中的依萍, 《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 从主题、人物、技巧来说,都较早期有所提高。现实主 义因素加强,社会性、思想性加深,人物形象突出。 《纽约客》是一曲令人心碎的浪子悲歌,其间人物的命 运往往都是在两种文化中“悬荡”与“死亡”。 卷首引用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点明了作品蕴含的主题与情韵。
1896
1920
1987
2006
2.《现代文学》
1960年,当时台大外文系的一批以白先勇为代表 的青年学生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叶维廉、 刘绍铭等(他们都是学生社团“南北社”的成员 ,白先勇为社长)共同组织创办了刊物《现代文 学》。它标志着现代主义在小说领域中的崛起和 趋向成熟。 《现代文学》的根本倾向是现代的、实验的、西 化的,它系统地介绍了大量西方现代艺术学派和 潮流(如卡夫卡、托马斯·曼、劳伦斯、福克纳 、加缪、沃尔夫、乔伊斯等作家专号)。
五、白先勇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
1896 1920 1987 200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感美学。(如佛家文化、古典文学 中的悲剧意识。) 白先勇:“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感时伤 怀的追悼,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 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 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 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台北人》中引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表达他对时世变迁、人世炎凉的悲慨和无 可奈何的哀悼。也就是源自中国文学传统的苍凉感、历 史感和无常感。 “情”与“美”(对昆剧艺术境界的追求) 他推荐的三本书:《红楼梦》《杜甫诗》《牡丹亭》。
1896
1920
1987
2006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合点上 ——白先勇的小说 ——白先勇的小说
一、白先勇与台湾现代派小说
1896 1920 1987 2006
以白先勇为代表的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兴盛与台湾大学“ 学院派”创办的《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有直接关 系。 1.《文学杂志》 1956年9月由台大外文系主任夏济安教授等人创办。 该杂志在鼓励写实文学的同时,更倾向于十九世纪西方 批判现实主义,它介绍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发表 了大量台湾作家创作或翻译的现代主义作品。 1958年,白先勇在《文学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金大奶 奶》。 1959年夏济安离台赴美,《文学杂志》不久便停刊。
1896
1920《台北人》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大人物” 与“小人物”或说“失势”与“失意”的) 描写了台湾社会中众多的人物,其中有高级将领、中级 军官、将军夫人、经理、棉纱财阀、金融家、工业巨子 、知识分子、小职员、舞女、女佣人、士兵、长工等。 注意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游园惊梦》中赖夫人 “高傲”、窦夫人“矜持”、蒋碧月“放荡”、钱夫人 “伤感”) 注意描写人物命运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性格变化。 (《花桥荣记》中的卢先生,《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 中的王雄) 注意描写人物的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 杂和对立统一的性格。(如钱夫人) (4)《台北人》在艺术上还形成了细腻、含蓄、深沉、 优雅的独特风格。
1896
1920
1987
2006
4.开拓期: 发表长篇小说《孽子》。 这是作者力图突破自己的创作成就的一次尝试。 (1)它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小说,但并不孤立于此,而 是将它与人性、社会联系起来。如家庭、社会对子女的 关心教养问题、老兵的生活问题、上层官僚对百姓的欺 压问题。 (2)内容和题材方面的突破。题材上此前写大陆青少年 时期的经验、国民党贵族子弟漂泊海外的生活、国民党 旧官僚贵族在台湾的晚景,被称为“贵族作家”,而《 孽子》则主要是写台湾的第三代,写下层的人物,撕掉 了“贵族作家”的帽子,内容上之前写过去,而《孽子 》主要写台湾的现实社会。 (3)《台北人》的语言风格优雅、流丽,而《孽子》的语 言风格比较朴实、通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