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分析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揭示海底捞成功的内在原因以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必要因素。
海底捞作为我国目前餐饮行业的前沿品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疑离不开正确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海底捞也需要适时改进内部管理以面对风险,巩固其行业地位。
二、内部控制五要素(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控制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构成。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是主体履行内部控制责任以促使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沟通可以使得员工了解内控责任及其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五)监督活动监督活动是指通过持续评估、单独评估,或者两者结合,以此确认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存在并持续进行。
三、海底捞内部控制现状分析1994年至今,22年间海底捞有一个街边的麻辣烫小摊发展成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在全国有109家门店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
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其内部管理的模式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一)控制环境1、组织结构海底捞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看与其他餐饮企业并没有什么差别,是简单的职能式结构,但是在权利上,海底捞创新性地建立组织授权制度。
海底捞管理模式分析
海底捞管理模式分析第一篇:海底捞管理模式分析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海底捞的管理模式李呈诚国防经济1303303摘要:“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这本是蹿红网络的一句戏言,表示海底捞火锅店生意的火爆,而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为何海底捞火锅会取得如此成就,而其企业又是如何管理的。
一、马斯洛原理概述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各种需要。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确定自己行为的目标。
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行动的。
马斯洛将需求分为五级: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几种需要的重要程度的层次是依次升高的。
其中,生理的需要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安全的需要即随着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继而产生的高一层次的需要,包括工作、财产、安全等;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敬;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一级的需要,即人希望越变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换言之,已得到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
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
二、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在过去几年里, 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 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
中国的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员工工时长、工作累、报酬低、劳资矛盾突出,经常为人诟病。
海底捞的经营管理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海底捞的经营管理分析 Haidilao management analysis 论文题目:(英2016年4月25日海底捞的经宣管理分析【摘要】本文以市场营销学中的细节营销理论和企业管理学中精益管理理论为基础,利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点作为支撑,从营销、管理、文化等角度,研究我国餐饮企业在细节营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构建餐饮企业服务营销模式,并提出了企业实施服务营销的具体策略。
文中以火锅企业海底捞为例,强调餐饮企业在实施服务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为顾客着想,事事为员工谋福利,提高顾客、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度与忠诚度。
另外企业的服务营销,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经验,要以突出本企业特色为前提,在企业围进行管理创新,实行差异化营销,确保顾客享受到的是独特的服务。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服务营销理念下餐饮企业的新营销模式一一人本营销,它以企业、员工、顾客三者为中心,通过企业对员工的细节营销和员工对顾客的细节营销,形成良好的餐饮生态圈:企业对员工好一员工有干劲——员工对顾客好——顾客体验良好—顾客忠诚度高——企业获利,达到三方的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餐饮业服务营销精益管理AbstractBasing on the theory of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supporting of basic point in sociology,the article has made some research that dining enterprise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in marketing,building enterprise marketing patted and putting forward to carrying out strategy of detail marketing from angelsof marketing,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ulture . Taking example of Haidilao Restaurant,the article has stressed in insisting in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 all of detail view of concerning customer,everything for the benefit of employees , improvingenterprise attention and loyalty of customers and employee.In addition,the enterprise Call not copy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but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siness premise in detail marketing and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to ensure that customers enjoy a unique service . with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 Based on the analysis in the case , we obtained the conclusion that established a new marketingmodel ................. -one of the marketing it to businesses under theconcept of the details of the catering business It takes enterprise、employees and customers as the center and forms a good ecosystem of food : good corporation with employees - - employees motivating - - StaOfttitude to the customer better -a good customer experience- high customer loyalty - - corporatprofits , to reachthree of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 through details marketing between enterprise and employeeand detail marketing between employee and customers the details ofthe staff through the corporate marketing and sales staff of customer details to form good ecological circle .Key words : Catering industry,Service marketing,Lean management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一、绪论 (5)(一)研究背景5(二)研究意义6二、案例资料分析7(一)企业简介7海底捞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7)(二)相关理论依据81. 服务营销 (8)2. 精益管理 (9)三、海底捞服务策略与管理模式分析10(一)服务营销策略分析10(二)管理模式分析131. ................................................................................................ 人性化管理分析 (13)2 .标准化硬件管理分析 (14)(三)与当今其它餐饮业现状对比161. 人力资源 (16)2. 创新性 (17)3. 经营管理体制 (18)四、对餐饮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18五、总结25文献综述 (29)附录 (31)参考文献 (33)致谢 (36)正文1、绪论(一)研究背景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富有活力的产业,一直保持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
海底捞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浅析
五”发展战略。
2.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管理强化的理论表明,强化和强化的环境都具有刺激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继而不断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均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刺激环境渲染以及氛围的烘托。
创新实施和发展的物质因素不仅仅是强化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创新的因素,所以具有经济管理创新的环境是强化创新管理的基本要素,所谓的物质因素包括创新的资金投入,场地的支持、将创新成果付诸于实践的条件等;另外创新企业的文化,在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中将创新渗透进去,将创新融合进企业的文化内涵中,营造一种全新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风貌。
3.建立一套有利于强化创新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先确定一个具有刺激和激励作用的工作目标,然后将强化的方面进行指明,比如每月的营业额、每月的安全操作事故发生率等,在员工达到多规定的目标之后实施奖励和肯定,对于没有合格的员工进行惩罚和批评。
但是创新型的激励机制与传统的考核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前期目标的确定,中间行为的实施,后期的结果的展示三方面进行,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能够提升经济效益的行为,在后期的经济管理创新时予以使用。
4.将及时反馈作为强化创新的重要手段及时反馈就是将工作中的情况通过最快捷的方式反映到行动者方。
创新过程注定的循序渐进的,因此对于创新的具体效果还需要所反馈的信息来确定,同时通过反馈的信息可以将创新成果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因此强化应该及时,这样才能将工作的反应程度提高,及时强化的概念和随时强化必须区分开来,否则将会导致管理工作变得混乱不堪,而且会导致做很多无用功。
因此间断性不定期的强化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而最好的激励效果一般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给予信息反馈或者强化,同时领导的注意和重视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因此及时的信息反馈是非常的有效的创新方法。
四、结束语怎样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各个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然而企业在建立完整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响应国家和市场的号召,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和审核强度,从而才能不断的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在残酷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越走越远。
浅析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
浅析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1. 产品定位与创新海底捞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产品定位和不断的创新。
海底捞将火锅不仅仅定义为一种美食,更将其视为一种社交和娱乐的方式。
不断推出创新火锅料和调味品、提供新颖的用餐体验、引进新鲜优质的食材和原料,不断更新菜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使得海底捞的火锅品牌在市场中保持着竞争的活力。
2. 服务理念与客户关系管理海底捞以“服务体验”为核心理念,在用餐环境、服务态度、餐具和用料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不断的改进。
海底捞不仅提供高品质的食品,更注重顾客的用餐体验,从火锅烹饪、服务态度、餐具搭配等多方面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
海底捞还通过会员积分、生日特权,不定期的活动等方式积极维护和管理着与客户间的关系,形成了一批忠诚的消费者。
3. 团队建设与管理海底捞通过严格的选材标准、中央厨房统一加工、统一管理、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帮助员工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得员工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4. 品牌宣传与营销海底捞通过多种方式对品牌进行营销,包括广告投放、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与其他品牌的合作等。
在品牌营销上,以其独特的服务理念和高品质的产品,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5. 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海底捞采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使用智能点餐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智慧厨房等,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对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的浅析。
通过产品定位与创新,服务理念与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品牌宣传与营销,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等多个层面的策略,海底捞成功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连锅火锅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企业管理者可以从海底捞的管理策略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要不断创新,在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与时俱进,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等。
海底捞管理模式及思路
海底捞管理模式及思路一、服务至上的管理模式海底捞以“服务至上”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就餐体验。
无论是从服务态度还是服务流程上,海底捞都力求做到极致。
员工在入职培训阶段就被要求学习服务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同时,海底捞实行全员纳入客户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每位员工都要参与到服务中,让顾客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怀和关注。
二、创新的经营策略海底捞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陈出新。
在菜品创新方面,海底捞引入了多样化的火锅底料和调料,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海底捞还推出了多种创意菜品,如风味小吃、特色饮品等,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除了菜品创新,海底捞还注重技术创新,引进了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
三、优质的供应链管理海底捞注重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和质量。
海底捞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监管,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可靠。
同时,海底捞还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不受损。
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确保了海底捞能够提供优质的食材,给顾客带来美味和安全的就餐体验。
四、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海底捞注重运营管理的精细化。
在店面运营方面,海底捞注重细节,从店面装修到服务流程都经过精心设计。
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此外,海底捞还注重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不断优化运营策略,提升效益和竞争力。
五、员工培训与激励海底捞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与激励。
海底捞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课程,包括服务技能、产品知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海底捞还实行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如员工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海底捞以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思路,成功打造了一个服务至上、创新发展的火锅品牌。
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海底捞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和思路值得其他餐饮企业借鉴和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1. 215 海底捞成功的秘密——管理模式解析(餐饮连锁必读)
海底捞成功的秘密——管理模式解析(餐饮连锁必读)海底捞作为全国首家上市餐饮企业,其在中式正餐厅品牌的就餐体验中排名第一。
截止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门店数量突破593家,营收达到了11694.6百万元。
众所周知,海底捞最大的特色是其个性化的服务,许多消费者为了体验其服务不惜排队两小时甚至半夜三更前往体验,而在这套吸引众多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离不开海底捞背后的管理模式,今天我在此为大家解析海底捞的管理模式:连住利益,锁住管理。
连住利益、锁住管理做过餐饮的老板都知道,餐饮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存在许多痛点—员工流失率大、员工服务跟不上、难以标准化及规模化。
而海底捞解决这一系列痛点的核心在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通过“连住利益”高度统一员工与公司的利益,使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锁住管理”则是控制系统性风险,为海底捞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裂变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用双手改变命运。
海底捞为员工设置了公平、清晰的晋升通道,并且实行计件工资制度,让员工的个人薪酬与劳动数量、质量直接挂钩,调动其积极性;不仅如此,员工晋升店长后还有机会享有门店的业绩提成。
师徒制——海底捞为了促进人才裂变的机制。
店长可以培养徒弟,在其徒弟通过考核具备店长资格后,这名店长除了在其管理的门店享有业绩提成外,还可以享有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更高的业绩提成;在这个体系下,店长的个人收入就与他的徒弟、徒孙的表现进行挂钩,师傅与徒弟、徒孙的利益高度统一。
这就很好的激励了店长不仅仅要管理好其门店,还需要花费精力培养徒弟,培养其成为具有店长资格的人才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收入,也让海底捞实现了人才裂变。
门店裂变为了促进门店裂变,海底捞则推行了“抱团组织”的机制,要求地域相近的若干门店形成一个“抱团组织”(又称家族)。
这些抱团组织通常由5-18家门店组成(以具有师徒关系的门店为主),并以有能力的店长(通常是组织内其他门店的师傅)担任“组长”。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
基于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摘要:本文从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分析海底捞餐饮股份的管理模式,以揭示海底捞成功的在原因以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部控制管理风险一、引言部控制是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必要因素。
海底捞作为我国目前餐饮行业的前沿品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疑离不开正确而有效的部控制,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海底捞也需要适时改进部管理以面对风险,巩固其行业地位。
二、部控制五要素(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为在组织中实施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控制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构成。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是主体履行部控制责任以促使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沟通可以使得员工了解控责任及其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沟通包括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五)监督活动监督活动是指通过持续评估、单独评估,或者两者结合,以此确认部控制要素是否存在并持续进行。
三、海底捞部控制现状分析1994年至今,22年间海底捞有一个街边的麻辣烫小摊发展成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在全国有109家门店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
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其部管理的模式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从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一)控制环境1、组织结构海底捞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看与其他餐饮企业并没有什么差别,是简单的职能式结构,但是在权利上,海底捞创新性地建立组织授权制度。
在该项制度之下,企业上至副总经理下至每一个服务人员都有相应的财务权利,在其财务权利围可以直接行使。
海底捞的生产运营管理分析
海底捞的生产运营管理分析1. 引言海底捞作为中国餐饮行业的知名品牌,以其独特的火锅经营模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要保持高质量的服务和持续的盈利能力,海底捞需要进行高效的生产运营管理。
本文将对海底捞的生产运营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2. 海底捞的生产运营管理特点海底捞的生产运营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食材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海底捞作为一家大规模连锁餐饮企业,食材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其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海底捞需要与各大农场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食材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2.2 产品研发与创新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海底捞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研发与创新。
通过引入新菜品和改进现有菜品,海底捞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2.3 服务质量管理海底捞以其独特的服务体验而闻名,因此服务质量管理是其生产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海底捞需要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态度,确保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体验。
2.4 库存管理和后勤支持海底捞经营多种食材和商品,库存管理和后勤支持对于保证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海底捞需要精确预测需求并合理安排进货和出货,以避免库存过剩或供应不足的问题。
3. 海底捞的生产运营管理问题尽管海底捞在餐饮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面临一些生产运营管理问题:3.1 供应链风险由于海底捞所使用的食材多样化且需要大量采购,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如果某个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或无法及时供货,将会对海底捞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3.2 人员培训和管理海底捞的特色服务需要员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然而,由于员工数量庞大且流动性较高,人员培训和管理成为了一个挑战。
3.3 需求波动海底捞作为一家餐饮企业,需求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海底捞的客流量会明显增加,如果不能合理预测和满足需求,将会影响顾客体验和运营效益。
海底捞火锅运营内部管理
海底捞火锅运营内部管理1. 引言海底捞火锅作为一家知名的火锅连锁店,其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内部管理。
本文将从海底捞火锅的运营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监控三个方面,探讨海底捞火锅的内部管理。
2. 运营模式海底捞火锅以“给每个顾客带来愉悦的用餐体验”为经营理念,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了做到这一点,海底捞火锅采用了以下的运营模式:2.1 餐饮流程优化海底捞火锅在用餐流程上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从顾客进店到点单、用餐和结账,每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顾客的用餐时间不会过长,并且能够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
2.2 预订系统海底捞火锅实行预订系统,顾客可以提前通过电话或在线平台进行预订。
这样一来,顾客可以避免在店内等待的时间,也方便海底捞火锅进行资源和人力的合理安排。
2.3 会员制度海底捞火锅还设立了会员制度,通过积分和优惠券的累积,可以鼓励顾客的忠诚度,并且实现对会员的个性化服务。
3. 人力资源管理海底捞火锅充分认识到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重视。
3.1 招聘与培训海底捞火锅对于招聘和培训过程进行了严格把控。
招聘时注重筛选符合企业文化和服务意识的员工,培训方面着重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和产品知识,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
3.2 激励机制海底捞火锅通过设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海底捞火锅设立了员工表现奖励和晋升制度,以及员工嘉奖制度等。
这些激励措施,既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也能够提高员工的服务品质。
4. 质量监控为了确保顾客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海底捞火锅对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监控。
4.1 内部卫生管理海底捞火锅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卫生操作知识。
此外,对于食材的采购和储存也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以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品质。
4.2 顾客满意度调查海底捞火锅定期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以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收集和分析顾客的反馈,海底捞火锅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和产品,提升顾客满意度。
海底捞企业管理分析报告
海底捞企业管理分析报告1. 引言海底捞是中国知名的火锅连锁企业,以“全程服务”、“注重体验”和“质量保证”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对海底捞企业的管理进行分析,评估其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 企业管理模式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以“全程服务”为核心,包括多个关键要素:2.1 顾客体验海底捞注重提供良好的顾客体验,通过热情待客、周到服务和高品质食材等方式,建立起了良好的顾客口碑和忠诚度。
2.2 团队管理海底捞注重团队管理,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团队的高效协作使得海底捞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2.3 供应链管理海底捞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海底捞能够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以应对市场波动。
2.4 数据分析与创新海底捞建立了数据分析团队,通过对顾客数据、市场趋势等进行分析,以指导业务决策和改进。
同时,海底捞注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引入新颖的菜品和服务方式。
3. 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3.1 良好的顾客口碑海底捞通过提供良好的顾客体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赞誉和口碑。
这种良好的口碑使得海底捞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扩大市场份额。
3.2 高效的团队协作海底捞注重团队管理,使得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并且能够高效协作。
这种高效的团队协作使得海底捞能够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
3.3 可靠的供应链管理海底捞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确保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这种可靠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为海底捞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并减少运营风险。
3.4 数据驱动的决策海底捞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市场趋势,并针对性地调整经营策略。
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使得海底捞能够抓住市场机会,保持竞争优势。
3.5 持续创新能力海底捞注重创新,不断引入新颖的菜品和服务方式。
这种持续的创新能力,使得海底捞能够不断吸引顾客,保持竞争力,并拓展新的市场份额。
最新-海底捞人性化经营管理研究 精品
海底捞人性化经营管理研究摘要基于海底捞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究海底捞成功的原因。
重点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海底捞的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讨论这种模式下海底捞存在的优缺点,并从制度保障、食品安全、菜品创新等三个方面就海底捞的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海底捞;人性化;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2017年三大产业占总量的比重中第三产业占比516,占据半壁江山[1]。
而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行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餐饮业中,海底捞从一家小火锅店发展到今天的跨省连锁经营的火锅店,并且发展越来越快,到底是什么因素其取得如此良好成绩?本文对海底捞的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探析,从而明确海底捞的优劣势。
同时,为将海底捞打造成全国火锅行业的领袖品牌提供改进建议和对策。
一、海底捞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剖析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海底捞火锅店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究其根本,是其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本文从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视员工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的企业文化、构建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优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海底捞的人性化经营管理模式。
一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同于其他的企业,除了财务人员等少数管理人员是社会招聘来的,其他所有管理层人员都是从基层做起,海底捞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2],这就保证了人才的质量。
而且海底捞从不以利润指标来考核管理人员,上级管理人员会不定期地下一级门店考察,对他们的经营管理提出改进意见。
海底捞给了员工充分的信任,信任的标志就是授权[3]。
对于海底捞来说,最重要的授权给予了基层的服务员。
海底捞还会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
虽然海底捞做的这些事情都很普通,但是却与员工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
海底捞与肯德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不同,是在其基础上加入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4]。
浅析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
浅析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海底捞是一家中国火锅餐饮企业,成立于1994年,在北京市成立了第一家分店,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
海底捞的成功离不开其优秀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下面将对其进行浅析。
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之一是差异化经营。
海底捞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通过其独特的服务理念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成功地将普通的火锅餐饮打造成了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餐饮服务。
海底捞的火锅汤底采用独特的秘制配方,味道鲜美独特;其服务理念是提供一种愉快、放松的就餐体验,通过服务员的亲切服务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细节,使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待遇。
这种差异化经营的策略让海底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是突出品牌形象。
海底捞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在餐厅装修设计、员工着装、服务标准等方面十分讲究,力求将品牌形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
海底捞餐厅的装修风格时尚、温馨,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员工的着装整洁大方,给人以专业严谨的印象;服务标准严格,员工接待客户时彬彬有礼,高效而亲切。
这些举措确保了海底捞的品牌形象始终保持在消费者心中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是持续创新。
海底捞不断推出新品、新服务,不断与时俱进,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海底捞推出了多种口味的火锅底料,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要求;针对素食主义者,海底捞推出了全素火锅,满足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
海底捞还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
持续创新的策略使得海底捞始终能够保持竞争优势,不被竞争对手所抛离。
海底捞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是全球化扩张。
海底捞通过与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合作,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全球。
海底捞先后进入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设了众多分店,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这种全球化的战略让海底捞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提升了海底捞的市场份额和规模。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精品文档]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分析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揭示海底捞成功的内在原因以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必要因素。
海底捞作为我国目前餐饮行业的前沿品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疑离不开正确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海底捞也需要适时改进内部管理以面对风险,巩固其行业地位。
二、内部控制五要素(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
控制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构成。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是主体履行内部控制责任以促使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沟通可以使得员工了解内控责任及其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五)监督活动监督活动是指通过持续评估、单独评估,或者两者结合,以此确认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存在并持续进行。
三、海底捞内部控制现状分析1994年至今,22年间海底捞有一个街边的麻辣烫小摊发展成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在全国有109家门店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
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其内部管理的模式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一)控制环境1、组织结构海底捞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看与其他餐饮企业并没有什么差别,是简单的职能式结构,但是在权利上,海底捞创新性地建立组织授权制度。
海底捞运营模式及管理
海底捞运营模式及管理以海底捞运营模式及管理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家备受瞩目的火锅连锁企业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一、海底捞的运营模式海底捞的运营模式可以总结为“用心服务+创新体验”。
首先,海底捞在服务方面非常用心。
无论是餐前等候区的娱乐设施,还是服务员的热情服务,都能给顾客带来愉悦的体验。
其次,海底捞注重创新体验。
他们推出了一系列互动娱乐项目,如涮羊肉时的舞台表演,还有免费的手工粉条和饺子制作课程等,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获得乐趣和满足感。
二、海底捞的管理模式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为核心,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首先,海底捞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产品知识、服务技巧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其次,海底捞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
他们提供多种晋升渠道和培训机会,让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
此外,海底捞还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吸引和留住了一批优秀的员工。
三、海底捞的供应链管理海底捞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十分重视。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海底捞与各地的农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直接采购新鲜的农产品,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品质。
此外,海底捞还注重食材的安全和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
四、海底捞的营销策略海底捞的营销策略以口碑营销和互联网营销为主。
首先,海底捞注重口碑营销。
他们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口碑推荐,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次,海底捞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
他们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了官方账号,通过发布活动信息、推送优惠券等方式吸引顾客。
此外,海底捞还与外卖平台合作,提供外卖服务,满足了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五、海底捞的创新能力海底捞在创新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
此外,海底捞还注重技术创新,引入了智能设备和系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
例如,顾客可以通过手机点餐、在线排队等方式,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用餐效率。
海底捞运营管理方式研究
海底捞运营管理方式研究1. 引言海底捞是一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火锅连锁店,以其良好的服务质量和独特的消费体验而闻名。
作为一家成功的企业,海底捞的运营管理方式在业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海底捞的运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功的因素,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海底捞的经营理念海底捞的经营理念可以总结为“顾客至上,质量第一”。
该理念在全公司范围内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首先,海底捞注重顾客的满意度。
无论是员工还是经理,都以为顾客提供最佳的服务体验为己任。
这种注重顾客体验的态度,使得顾客对海底捞的信任和忠诚度大幅提高。
其次,海底捞在食品质量方面极为严格。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所有食材的新鲜和安全。
此外,每个门店都设有质检部门,对食材和制作过程进行严格把控。
3. 人力资源管理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首先,海底捞有完善的培训计划。
新员工入职时,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包括产品知识、服务技能等方面。
培训过程中,员工还会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海底捞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
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各种发展的机会,包括晋升、培训和学习机会。
这种激励措施使得员工有更大的动力和热情来为公司做出贡献。
此外,海底捞还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
公司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福利,使得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更高。
4. 运营管理实践海底捞在运营管理方面有一些独特的实践,以下是几个例子:4.1 智能化管理系统海底捞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个门店的统一管理以及数据的实时监控。
该系统可以追踪订单、计算顾客的消费习惯等信息,帮助公司实时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
这一系统对提高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4.2 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海底捞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
公司通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各种有趣的内容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粉丝。
这种营销方式不仅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还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客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捞的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方式,初看起来是一个悖论。
火锅店,流程范式,大同小异。
夸大一点说,都是在学习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这其中,科学管理的身影无处不在,把营业过程分解到动作点,再设置相应的职能岗位,依据关键点管理,为各岗位制定工作标准和考核方式,然后把一个个正常的人安进去,经由过程监控,一个个动作就能有效显现。
在一定程度上讲,火锅店都可以效仿泰勒式的科学管理,在流程效率、管理规范、绩效薪酬方式,做到标准化。
可是,果真如此吗?黄铁鹰老师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对所谓的经营标准化复制问题,予以了迎头痛击。
经营者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可千万别拿什么都当成一呼百应的成功模式。
叶敦明注意到,经营者担负巨大的风险,对成功太渴望了,特别是在经营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一个神威的“火种”,点燃自己的事业和前程。
星火燎原的火种,不是别人给你的,能给的只是一种精神,一种经营企业的态度和概念,而不能给的,则是经营企业的哲学、价值观和灵魂。
照猫画虎,抱着速成的心态,殊不知,经营企业如同经营人生,速成约等于速死。
早在1954年,德鲁克在其成名著作《管理实践》中,就一再提醒企业管理人员,你雇佣的是工人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一双手。
一双手的价值,比不上高效的机器,充其量只是在暂时不能机械化或者自动化的地方,发挥一台最劣质机器的价值而已。
火锅店的一线员工,他们最大的贡献是服务的心,是呵护客户的殷勤,是客人吃出非常味道的底料。
装修、菜料、招牌,都只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基本条件,回头客却对服务斤斤计较,花上几百元就能落一个舒心的消费体验,太划算了。
服务必不可少。
叶敦明认为,在三种地方服务显得尤为珍贵:医院、学校和餐馆。
医院、学校,你的消费是迫不得已,你所做的就是交上钱,然后听天由命,若是医生、老师有丁点的服务态度,你冰冷的心也会随时解冻。
而餐馆,特别是消费水平不高的,你得到的服务也不少,可往往都是皮笑肉不笑的服务。
你像爷一样的消费着,那些服务你的人,却拿着低薪、住着狗窝、干着苦力,他能心理平衡吗?服务的范式有了,可发自肺腑的服务之情却总也见不着,这样的服务是把笑脸用蜡服装起来,然后不带感情地大规模复制。
这不是你想要的服务人员,活生生的,亲切切的,说的过一点,他们是希望破灭的“服务僵尸”,没有得到企业和社会应有尊重的员工,又怎么会拿客人当亲人呢?企业最大的目标是利润,利润是股东和全体员工发展的本钱,绝不是股东单方面逍遥人世的资本。
就业,稳定的就业,薪资收入合理的就业,是企业利润对员工的最大承诺。
发展,是人性的根本需求。
海底捞火锅店的员工,从勤杂工,到领班,再到大堂经理和店长,有管理和专业两种晋升路径,每个员工只要做出贡献,表现出色,都能在职务、薪资上攀升一次。
有盼头的工作,是最能调动人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是股东,也能迸发出主人翁的精神。
海底捞,打破了“不是管理人员,就是干活的”这一饭店业的陈规陋俗,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成为管理人员,在此之前,他们可以并且愿意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来饭店的客户,每一桌都一个殷勤招待的主人,每一个处都有细心呵护的主人,这样的消费简直就是一次服务的盛宴,是客人自尊的通透的沐浴。
爽了客人,自然美了火锅店,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分享者,这才是张勇在体制设计上的最大妙笔。
管理的智慧,有时候是天生的,有时候可以后天习得。
海底捞的张勇,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不怕试错,但只要是对的,就会遵守的死心塌地,并且让每一个员工以自己的利害得失,去理解和遵循一些最基本、最可贵的原则、概念和制度。
叶敦明认为,张勇在管理上虽是无师自通,可他的贡献远不止海底捞这么个火锅连锁店。
海底捞,为火锅店,为餐饮业,也为更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指明了另一种发展道路。
也许,是另一片天空,海底捞的模式只是过眼云烟,每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星辰、月亮、太阳和烟云。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内居多,也是产业转型的困难户。
从制造,到创造,成了企业新一轮变革的口号,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缺什么,喊什么,喊完了,就只当干过了,再也不当回事了。
也许,这就是国内不少企业变革的真实写照吧。
从制造,到创造,难道就只有科技创新、资本吸纳这两条道吗?不可否认,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和企业进步的最原始动力。
在模仿中发展,我们干了30多年了,成绩斐然,让西方老师们害怕了。
于是,他们拿起了知识产权的大棒,喝令我们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自主创新,是对拿来主义的一种诀别,是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新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要求。
然后,众多企业主只是为了谋一己私利,哪有什么心思扯这个闲谈。
再说了,自主创新的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多,没有强大实体经济支撑的创新型科技小企业,没有合理、畅通的融资渠道,只能在政策的小扶小持的微弱阳光中,做着灿烂的仲夏夜之梦了。
叶敦明认为:自主创新,需要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需要社会管理的巨大转型,并不只是前台唱戏的企业能够自说自话的独角戏。
好啦,从制造到创造,除了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大资本之外,其实还有更多的羊肠小道。
这其一,就是把劳动密集型经营,逐步转型为智慧经营型企业。
海底捞,是智慧型经营的一颗明星。
海底捞的自主式扩张,是群体智慧力量的证明。
每个员工都是服务创新的主体,每一个店面都能在自我成长的同时,还能积蓄下一波扩张的人才队伍,一石双鸟的经营,难道不是高层次的智慧型经营吗?要是我们的国企,但凡能学一点海底捞的成长精神,也不至于靠着政策、资金和历史的优势,继续过着张牙舞爪的霸王式扩张的糜烂生活。
人人是主人,个个是经理,是海底捞独特管理的魅力所在。
黄铁鹰老师之所以说海底捞学不会,就在于此。
资本打过人本,股东压倒员工,企业就是一台为资本家赚钱的机器,且不说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理的本初,单凭以财压人的拜物教的姿态,也就把主人与仆人的身份建构了楚河汉界。
艰苦的打工,艰难的城市生存,眼看着老板笑傲江湖,员工付出的只能是机械的劳动,他的智慧被自尊给遮蔽了。
海底捞的张勇,把员工当人待、解放他们的双手、释放员工的智慧,海底捞是一群不拿分工的集体股东在经营,当然远远地胜过了老板+打工者的同行。
老板的智慧+员工的智慧,就是智慧型经营企业的全部吗?叶敦明认为,这只是一个发端。
这里面,还需要一个智慧型的经营团队。
海底捞的每个店长,每个小区经理,每个大区经营,都应该始终秉承着这个创业的势头、精神和信念,他们才是星火燎原的种子。
海底捞做大了,张勇不认识所有的员工了,更谈不上熟悉了。
店面的运营和管理,就只能交给更多的衣钵继承者。
企业的经营理念,需要往经营哲学上攀爬,而且这种经营哲学还必须是大众化的,无论是措辞,还是理解和执行。
海底捞经营了15年以上了,上规模的经营也超过了5年,这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餐饮业实属难得。
海底捞的企业经营有意无意地开始哲学化了,持续发扬的可能性比同行高出很多。
有人怀疑海底捞的模式不如麦肯,在全国性、全球性扩张上捉襟见肘。
叶敦明觉得,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估计也是张勇等高层管理者的一块心病。
若是一味地标准化,就有可能丢掉了海底捞的人文精神。
海底捞的企业经营哲学,也已经文本化、制度化和宣讲化,但骨子里仍像一首口口相传、以身示范的史诗,如同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一些至今“未现代化”少数民族的长诗和神话。
头人,也就是中高层管理者,他们是否全身心地浸入到海底捞的经营哲学里,是海底捞经营方式持续发展的根本。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总是希望普天下只有一种美式的民主方式,他们已经开始后悔对印第安等民族的过分标准化改造了。
同理,若是由着麦肯的美国模式来改造海底捞,那么海底捞的智慧海水,就有可能被抽干,捞上的不是生猛海鲜,而可能是臭鱼烂虾。
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改造的成功率,不会比改造一个自然人高出多少,那么多道貌岸然者,也没有改造出多少他们引以为傲的新人类。
海底捞的火锅连锁的经营智慧,多少有点上升到社会层面上。
毕竟,几万人的企业,影响到几万个家庭。
更有,从农村上城的民工,要想在森严壁垒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愈加困难了。
海底捞,是梦想着靠自己双手、靠自己智慧改变命运的有抱负的上城民工的一个停靠站。
既可以在纵向地在海底捞成长和发展,也可以横向地在餐饮店找到下一个落脚地,更可以由这里感受城市文明的好、城市生存的难、城市中个人发展的路。
让人就业,也是大善。
把人当成人,善莫大焉。
让人成为人,则是企业伦理的至善。
海底捞,有没有止于至善,我不清楚。
但我敢说,海底捞的经营哲学,起码给更多的赚钱机器们,熬了一碗清醒汤。
有些企业,为社会做了不少经济上的贡献,但他们尚未赢得普遍的尊重,比如富士康。
对于海底捞、富士康的实际经营,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和成功的感觉,叶敦明没有发言权,对他们的店面、工厂、客户、经营者的见解,都是来自于书本、网络和道听途说。
可有一点,富士康能够为苹果代工,的确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情。
而且,富士康能够容纳那么多的就业者,持续稳定地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厂、招工和生产,对于一个地方,特别是劳动力旺盛的重庆、河南等地,就是当下的一尊“活菩萨”。
往日的多少连跳,今日的被美国媒体的猛烈抨击,都不能掩盖富士康的经济贡献。
那么,所有的批评都是“仇富”和“恶大”吗?就叶敦明肤浅的认知,富士康给予员工的物质待遇不算薄,相比更多的内地工厂,他们的食堂、住宿、工作条件都胜出一筹。
也许是树大招风,更多的人把它当做一个出气筒,出的是对人性的机械化管理的一口恶气。
富士康,是大规模制造、现代化管理(流水线+精密设备+军事化管理)、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先进制造的典范。
它身上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当今制造业10年、20年后可能会大规模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当员工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而且没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时,他们开始自觉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以富士康的管理能力,当然比海底捞强。
可是,富士康若是稍微学一下海底捞的“人性化管理”,绝望的员工更少了,跳的就更少了。
有了满意的员工,或者说,少了更多的绝望的员工,富士康,才是真正的富士康(企业的“富”,造就更多的普通人“士”,为企业和员工的健“康”成长做贡献,也为现代制造产业造未来)。
海底捞式的智慧型经营,突破了传统产业的经营瓶颈。
智造,不是制造加上资本和高科技,而是把人的智慧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资产。
智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生成物,不是一开始就在哪儿,他需要被激发,然后自发地涌现。
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人基本上沦落为机器设备的补充物。
流程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是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分水岭。
机器设备,最多能够做出它的额定贡献,是可以事前预测的,不会失落,也没有惊喜。
这也许是一些粗暴管理者的心仪,因为它们可靠,不捣乱,怎么设计就怎么干。
而人,则复杂的多,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心,流程规范只是表面上的顺从,标准化管理的结果呢,也只能是以所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