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产褥期母婴护理》PPT课件

《产褥期母婴护理》PPT课件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一般护理 环境:室温18~20℃、湿度55~60% 个人卫生:梳头、刷牙、沐浴 生命体征:24小时密切观察 休息与活动:12小时卧床休息,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营养:产后可进半流食,营养丰富、少量多餐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子宫收缩 测量方法:每日同一时间测量, 检查前先排空膀胱、
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变化
阴道及外阴 阴道壁肌张力恢复(不能到未孕状态) 黏膜皱襞在产后3周复现 外阴水肿 会阴伤口 处女膜痕 盆底组织 肌肉筋膜失去弹性、部分肌纤维断裂 坚持产后运动可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过早劳动导致子宫脱垂
生理变化—乳房的变化
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 对抗垂体催乳素的作用减弱,导致乳汁 开始分泌——泌乳的基础
不哺乳产妇一般产后 6~8周恢复月经,10周 恢复排卵
哺乳者产后4~6个月恢 复排卵
产褥期生理变化
腹壁的变化 松弛,张力低 皮肤留有永久性白色妊娠纹 腹壁紧张度在产后6~8周恢复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容量产后2~3周恢复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白细胞24小时略有上升 产后3天内,子宫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
子宫 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 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 子宫内膜的再生 子宫颈
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
产后第1天, 子宫平脐, 以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1周,耻骨联合上可 扪到子宫底,子宫约孕 12周大,重500g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 盆腔
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 孕期大小
识到母亲的责任 释放期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般身体状况 体温 24小时内有升高但小于38度 乳房肿胀时体温升高 脉搏:缓慢,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状态,外口由未产型变成已产型。
精选ppt课件
5
二、乳房变化
胎盘娩出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 产褥期乳汁的分泌主要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
初乳:产后1周内分泌 的淡黄色乳汁。
过渡乳:产后2周内分 泌的乳汁。
成熟乳:产后2周后分泌 的白色乳汁。
精选ppt课件
6
三、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容量:产后3天,产妇的体循环血容量增加 15%~25%,心脏负担加重。产后2~3周恢复到 未孕状态。
心理社会资料:心理变化精选大ppt,课件常出现压抑心理
12
二、护理诊断
舒适的改变 便秘与尿潴留 母乳喂养无效 焦虑
三、护理目标
产妇不适减轻 产妇不发生秘便与尿潴留 产妇母乳喂养成功 良好适应新的家庭角色
精选ppt课件
13
三、护理措施
(1)提供舒适、安静、卫生的休养环境

(2)测生命体征2次/日,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加强观
生命体征:体温多为正常 ,产后3天会出现泌乳热
脉搏 60-70次/分 呼吸 14-16次/分 血压 平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宫复旧:子宫圆而硬 产后10天降盆腔内
恶 露:正常恶露 血腥味 无臭味 持续4-6周 总量250-500ml
血性恶露 产后最初3-4天 浆液恶露 产后4天 持续10天 白色恶露 产后10天 持续3周
精选ppt课件
1
讲课内容:
描述正常产褥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 目标:能够正确描述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 重点:描述子宫复旧、恶露、褥汗、产后 宫缩痛、乳房的变化和特点
精选ppt课件
2
产褥期(puerperium)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ppt课件【33页】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ppt课件【33页】
碍有关。
【预期目标】
1. 产妇的情绪稳定,能配合护理人员与家人采取 有效应对措施。
2. 产妇能进入母亲角色,能关心爱护婴儿。 3. 产妇的生理、心理行为正常。
【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2. 心理护理 3. 协助并促进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4. 防止暴力行为发生 5. 治疗配合 6. 做好出院指导与家庭随访工作 7. 提供预防措施
【病因】
1. 分娩因素 2. 心理因素 3. 内分泌因素 4. 社会因素 5. 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 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处理原则】
1.心理治疗 2. 药物治疗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2. 身心状况 3. 相关检查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2. 身心状况 3. 相关检查
【护理诊断/问题】
排尿障碍 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
1. 病人泌尿道感染得到控制,症状消失,排尿功 能恢复正常。
2. 病人能讲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相关的知识。
【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2. 执行医嘱 3. 健康教育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产褥期疾病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产褥感染
【概念】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产褥期 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 炎性变化
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是指分娩24 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 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预期目标】
1. 产妇感染得到控制,体温正常,舒适感增加。 2. 产妇疼痛减轻至缓解。

产褥期 PPT课件

产褥期 PPT课件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 其他 生命体征 体旧: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指,至产后10天子宫 降至骨盆腔内。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 道排除称恶露。 分型
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出现在产后最初3-4天。 浆液恶露:色淡红,含少量血液。出现于产后4天,持续10天。 白色恶露:色泽较白,粘稠。出现于产后10天,约3周干净。
慢。
乳房胀痛:产后哺乳延迟或未及时排空乳房,导致
乳腺管不通而形成硬结。
乳头皲裂:初产妇因乳房护理不当或哺乳方法不当,
或过度在乳头使用肥皂或干燥剂等,容易 发生乳头皲裂。表现为乳头红、裂开,有 时有出血,哺乳时疼痛。
处理原则
• 提供支持和帮助
• 促进舒适 • 预防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食流质或清淡半流质, 注意食物应富含营养,足够热量,多进蛋白 质和汤汁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2)预防产后尿潴留:产后4小时内鼓励产妇自解小便。 (3)预防便秘:嘱产妇多食蔬菜,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
2、子宫复旧与恶露
每天同一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了解子宫复 旧情况,观察恶露的量、颜色、气味。若子宫 复旧不全往往恶露量增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 长,若合并感染,则恶露有臭味且有子宫压痛。
3、会阴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擦洗
两次,有水肿者给予50%Mgso4湿热 敷。
4、乳房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建议按需哺乳。 5、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正确实施母乳喂养。 6、心理护理:减少产后心理障碍发生。
产后宫缩痛: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剧
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于产后1-2天 出现,持续2-3天自然消失。
会阴伤口:分娩时因会阴部撕裂或侧切缝合后,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6、乳房疼痛
乳房胀痛:产后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乳 房,致乳腺管不通而形成硬结,产妇出现乳房胀 痛,触摸时有坚硬感,并有明显触痛。
乳头皲裂:乳头裂开时,表现为乳头红、裂 开,有时有出血,哺乳时疼痛。
初产妇因孕期乳房护理不良或哺乳方法不当, 或过度在乳房上使用肥皂及干燥剂等引起。
7、其他
体重减轻:胎儿、胎盘娩出,羊水流失及产时 失血,产妇体重约减轻6公斤左右。产后第一周,因 子宫复旧,恶露、汗液及尿液的大量排出,体重又 下降4公斤左右。
3、产褥期保健操 • 可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 • 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 预防尿失禁、膀胱直肠膨出及子宫脱垂 • 一般产后第2天开始,每1-2天增加1节,每节做8-
16次 • 出院后继续做好保健操直至产后6周
4、计划生育指导
• 产后42天内禁止性生活 • 一般哺乳者可采用工具避孕 • 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4、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 出称恶露;持续4-6周,分为:
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时有小血 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出现在产后最初3-4天。
浆液恶露:色淡红,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 织、宫颈黏液、阴道排液,并有细菌。出现于产后4天,持续 复旧
产后当天宫底脐下1-2横指 产后第一天由于盆底肌肉的张力恢复,略升可 达脐平,以后每天下降1-2㎝,于产后10d左右子宫 降至盆腔内。
3、产后宫缩痛
指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 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 经产妇比初产妇多见。哺乳时反射性子宫收缩 可使疼痛加重。
疲乏: 产后压抑:易哭、易激惹、忧虑、不安,有时 喜怒无常,一般2-3天自行消失。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PPT课件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PPT课件
第五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第二节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护理评价】
1.产妇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恶露有无异常;伤口有无感染。 2.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身体是否逐渐康复。 3.母乳喂养是否成功。
第五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第三节 新生儿的护理
1.潜在并发症:产后 失血、产褥感染。 2.知识缺乏:缺乏产 褥期保健知识。 3.母乳喂养无效:与 母乳喂养技能不熟练有 关。
第五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第二节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护理目标】 1.产妇生命体征稳定,体 温正常,恶露无异常,会阴 伤口愈合良好。 2.产妇能口述产褥期保健 知识,身体逐渐恢复。 3.母乳喂养成功。
泌乳
初乳
过渡乳
成熟乳
第五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第一节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心理变化 (三)血液循环系统 血容量:产后72h内增加15%~25% , 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高凝状态:产后早期仍存在,产后3~4周内降至 正常(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 血细胞:生理性贫血于产后2~6周得到纠正。白 细胞总数产褥早期仍较高,2周后恢复正常。红细胞 沉降率于产后3~4周恢复正常
第三节 新生儿的护理
1.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保温差,散热快,易受外界温度影响。 2.呼吸 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浅而快,40~60次/分,2日后降为20~40次/分。 3.血液循环 新生儿心率120~140次/ 分,易受啼哭、吸乳等影响。心前区 因动脉导管未完全闭合可听到心脏杂 音。四肢易发凉、发绀。
第五章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第二节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
(3)休息与活动:产后24h内要保证充分休息,睡 眠以侧卧、高枕为宜。经阴道分娩者6~24h内即可 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日 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 切开或行剖宫产者可适当推 迟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家务 及婴儿护理,保持良好的心 境,产褥期应避免腹压高、 过久下蹲及重体力劳动,预 防子宫脱垂。

妇产科护理学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妇产科护理学产褥期妇女的护理PPT课件

七、腹壁
腹直肌不同程度分离,产后腹壁明显松弛,6-8周恢复紧 张度。紫红色妊娠纹变为银白色。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依赖期 产后1~3天 ➢依赖-独立期 产后3~14天 ➢独立期 产后2周~1个月
二、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生命体征 子宫复旧 产后宫缩痛 恶露 褥汗 乳房胀痛
白色恶露(3周干净)。
产褥期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
产后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乳房,导致乳腺管不通而形成 硬结,出现胀痛,乳房有坚硬感,明显触痛。
乳头皲裂:
因孕期乳房护理不当或哺乳方法不当,出现乳头红、裂 开,有时出血,哺乳时疼痛。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次。产后1h可进食流
产褥期临床表现
生命体征
➢ 产后24小时内体温稍高,不超过38℃。 ➢ 产后3-4天可有37.8-39℃泌乳热,持续4-16小时降至正常 ➢ 产后脉搏60-70次/分,一周后恢复正常 ➢ 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14-16次/分
产褥期临床表现
子宫复旧
➢ 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指,子宫圆而硬 ➢ 产后第一天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宫底平脐 ➢ 之后每天下降1-2cm ➢ 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耻骨联合上方扪不到宫底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一、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产褥期
定义: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 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称产褥期,一般为6周(42天)。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子宫复旧、阴道、外阴、盆底组织 二、乳房 三、血液及循环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七、腹壁
及会阴血肿
护理措施

产褥期护理PPT课件

产褥期护理PPT课件

22
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
免疫系统:胎盘获得IgG,IgA缺乏,IgM不足 ,易发生感染。 皮肤黏膜:娇嫩,易损伤及感染及过敏。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2—4天,不大于10% 。 乳腺肿大与假月经
2021/3/7
CHENLI
23
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
1.体温过低/过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机制不全有关 2.窒息的危险:有呕吐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差有关。
高凝状态: 产后早期仍存在——止血 产后3~4周内降至正常
2021/3/7
返回产C褥H期EN妇LI 女的生理变化
11
生命体征
体温: 正常或 脉搏: 呼吸: 血压:平稳
2021/3/7
返回产C褥H期EN临LI 床表现及问题
12
1.子宫复旧:
宫缩痛 评估子宫大小
3.会阴:
切开创口 轻度水肿
2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 (二)乳房
泌乳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三)血液循环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2021/3/7
(七)腹壁
CHENLI
第五章 产褥期管理3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Rubin产后心理调适分期 ➢ 依赖期 产后1~3天
➢ 依赖-独立期 产后3~14天
➢ 独立期 产后2周~1个月
2021/3/7
CHENLI
24
计划与实施
1.入室护理:评分、查对、脐残断有无渗血
2.生后24小时护理:喂养、保暖、安全、保持呼 吸道通畅、环境管理,防感染。
3.新生儿日常护理: 1)保暖 2)监测体温、心率、呼吸、 3)体重
2021/3/7
CHENLI

第五章-产褥期管理PPT课件

第五章-产褥期管理PPT课件
(一)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高涨的热情、希望、高兴、满足感、幸 福 感、乐观、压抑及焦虑、失落等。
19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二)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变化的因素
■产妇年龄:未成年、年龄较大者 ■社会支持: ■产妇对分娩经历的感受
20
(三)产褥期妇女心理调适
1、倚赖期:产后前3天内 2、倚赖-独立期:产后314天 3、独立期:产后2周至1个月
32
10、体重减轻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产后体重约减轻6Kg左右; ■产后第一周体重又下降4Kg左右
33
11、疲乏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表现为精神不振,自理能力降低以及不 愿
亲近孩子
34
12、产后压抑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产后23天内发生轻度或中度的情绪反应; ■表现为:易哭、易激惹、忧虑、不安,有 时喜怒无常, ■一般23天后自然消失,有时可持续达10 天 ■可能与体内激素的急剧下降、产后的心理 压力及疲劳等因素有关
少量血液,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 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并有细菌
•粘稠 •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 表皮细胞和细菌
27
5、会阴伤口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产后3天内可出现局部水肿、疼痛, ■拆线后症状自然消失
28
6、褥汗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产褥早期大量排汗,以夜间睡眠和初醒 时
尤为明显,
■产后1周自行好转
21
第二节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2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1、生命体征: 体温: ■多数正常,有些稍升高,但不超过38℃ ■泌乳热(breast fever) 脉搏: ■略缓慢,约产后1周恢复
23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PPT课件

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PPT课件

母婴护理教师:
2019/8/25
银露
返回目录
9
依赖-独立期 产后3~14日 产妇表现出主动关心和参与护理孩子,亲自喂
奶而不需要帮助。此期因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急剧变 化,产妇易出现产后压抑或患精神抑郁症。及时指 导和帮助产妇纠正压抑情绪,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 知识,要求家人参与照顾,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情 绪,多与他人交流等,均能提高产妇自信心和自尊 感,促其平稳应对压抑状态。
7.其他 还可能出现尿潴 留、褥汗、尿失禁、便秘、会阴肿痛等异常。
母婴护理教师:
2019/8/25
银露
15
尿潴留
• 症状:产后六小时不能自主排尿,小腹胀满, 称尿潴留。多见于初产妇或产程较长的产妇。
• 护理: 不习惯卧床排尿的产妇,可以坐起来或下床小 便。
用温开水洗外阴部或热水熏外阴部,以解除尿 道括约肌痉挛,引起排尿反射,也可用缓慢的 流水声诱导排尿。
子宫内膜再生 产后3 周胎盘附着处以外的 子宫内膜修复,完全 修复约需6周。
1.子宫复旧
子宫下段变化 子 宫下段收缩逐渐恢 复至非孕时的子宫 狭部。
子宫颈复原 产后1周子宫颈外 形恢复,子宫颈内口关闭。产
后4周子宫颈恢复
母婴护理教师:
2019/8/25
银露
3
2.阴道及外阴 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现, 外阴轻度水肿产后2~3日可自行消退。轻度会 阴裂伤或会阴切口缝合后3~5日可愈合。分娩 时撕裂的处女膜形成处女膜痕。
2019/8/25
银露
返回目录
11
1.生命体征 产后24h内体温略升高,一般 不超过38℃;脉搏略慢,60~70次/分;呼吸 深慢,14~16次/分;血压平稳。
母婴护理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子宫、卵巢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阴道及外阴
盆底组织
(二)乳房的变化 :初乳、泌乳
(三)全身其他变化:体温、脉搏、血液系统、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
3
子宫、卵巢的变化
• 子宫体大小---子宫复旧 • 子宫内膜的修复:3~6周完成
恶露:定义、约维持4~6周 血性恶露:产后3~4天内出现, 少于月经血 浆液性恶露:产后4天~10天 白色恶露:产后10天以后开始—产后2~3周 • 子宫颈的复原:4周 • 排卵和月经的重现:6~8周开始恢复
.
1
产褥期管理
学习目标
1、熟悉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2、了解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3、掌握产褥期妇女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4、熟悉正常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
2
• 定义:产后全身各系统(除乳房外),尤其是 生殖系统,因妊娠所引起的变化将逐渐恢复到 妊娠前状况,此恢复期称为“产褥期”,一般 需6~8周。
• 成熟乳:产后第三周
• 乳汁分泌:垂体泌乳素刺激、吸吮刺激
• 哺乳可在产后12~24小时开始
• 主张分娩后立即开奶,每隔3~4小时哺乳一 次。定期吸吮有促进乳腺分泌作用,并有助 于子宫复旧。
.
7
其他系统的 变化
• 体温:24小时内轻度升高, 不超过38℃ • 脉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脉搏↓ • 体重:减轻 • 血液系统:Hb↓ 、WBC ↑、RBC↑ 血容量↑
④活动与休息
.
13
会阴的护理
• 产后一周内,特别是会阴有伤口的,每日可用温开 水或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外阴1~2次。(注 意阴道口)
• 冲洗后擦干外阴,用消毒卫生纸。
• 如会阴肿胀,可用生理盐水或50%硫酸镁湿热敷。
• 如伤口感染化脓应提前拆线引流,并消炎抗感染治 疗。
• 产后在一周以上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热水坐 浴,每日2~3次。
• 一般护理:清洁、每次哺乳时吸空乳汁、乳罩
• 乳头凹陷、乳房胀痛及乳腺炎、乳头皲裂的护 理
• 乳汁不足的护理 :应注意精神愉快,有足够 的睡眠及富的营养,多喝水,定时的哺乳。
★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加入猪 蹄中炖汤服用。
• 退乳:限制汤类饮食、己烯雌酚、溴隐定、
芒硝、生麦芽、少喝汤,不挤奶。
凝血因子↑ • 消化系统:1~2周后消化功能恢复;便秘 • 泌尿系统:排尿困难→尿量↑ • 骨骼肌肉:下肢酸痛和无力;腹部肌肉松弛 • 皮肤:排汗↑;妊娠纹变银白色
.
8
产褥期心理调适
• 依赖期: • 依赖-独立期 • 独立期 • 产后忧郁症---产后精神障碍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
9
产褥期临床表现
.
4
产后子宫的复旧
.
5
外阴的变化
• 阴道和阴道口:产后3周---出现阴道皱襞 会阴和阴道的手术切口3~5天愈合
• 会阴:会阴和肛门的水肿和不适约一周以后消失 痔疮---数周后慢慢的恢复
• 盆底组织:盆底组织过度伸展, 失去弹性。
.
6
乳房的变化
• 初乳:产后2~3天内分泌初乳,1周内。
• 过渡乳:产后第二周
.
11
可能的护理诊断
• 便秘---相关因素 • 尿潴留 • 舒适的改变 • 母乳喂养无效 • 营养失调 • 知识缺乏
.
12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 一般管理:①生命体征的观察
②清洁卫生、舒适
③营养与排泄:尿潴留、便秘
产后2~4小时后鼓励产妇自解小便一次。如产后8小 时仍不能自解,可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周围诱导排尿, 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双)、膀胱俞,或用新 斯的明作穴位封闭。各法均无效始考虑导尿,必要 时保留导尿管一至数日。
.
19
产妇的营养
• 不哺乳的产妇的营养 1)摄取食物的量:与妊娠前一样 2)注意:少喝水;少喝汤类;不挤奶汁;穿紧
身胸罩。 • 哺乳产妇的营养 足够的乳汁分泌的具备条件:信心;乳房护理;
足够的休息;营养的摄取;持续的哺育母乳。
.
20
• 衡量能量是否充足的指标:乳量及乳母 的体重
1. 乳量的检测:能满足婴儿正常的生长发 育,大便正常,睡眠良好,哺乳间隔时 间超过2~3个小时。
• 生命体征:KT ---正常、第一天升高38℃以下 P ---缓慢、50~60次/分,一周后恢复 R---胸腹式呼吸、14~16次/分 BP---平稳,变化不大。
• 子宫复旧: • 产后 宫缩痛 • 恶露 • 褥汗
.
10
产褥期常见的问题
• 会阴切口:红肿、疼痛→约3天开始,此症状 逐渐消失。
• 食欲下降 • 体重减轻 • 乳头皲裂、乳房胀痛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产后压抑
2. 乳母体重的检测:在哺乳期间体重不减 轻,或减轻的幅度小于0.45g/周
.
21
.
22
出院指导
• 计划生育:产褥期禁止性生活;不哺乳者可 用工具避孕或药物避孕;哺乳者禁用避孕药。
• 产后检查:产后6周进行。 • 产褥期保健操
.
23
.
24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 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弱,易受环境温度
.
16
.
17
母乳喂养的意义
①母乳所含的主要成分的比例,最适合婴儿机体的特 征和需要,有利于消化吸收,是最理想的食物。
②有助于加强母子间的情感联系。
③吸吮乳头,刺激乳腺分泌,刺激催产素的释放,有 助于子宫复旧。
④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及抗感染特 性,对婴儿具有特殊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它是给婴 儿的第一次免疫。
.
14
子宫复旧的护理
• 每日检查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性质。 • 产后宫缩痛,哺乳时加剧。症状多在1~2天
后消失。可试用局部热敷,或针刺关元、中 极、曲骨等穴,必要时服止痛药物。 • 子宫复旧不良,或有胎盘、胎膜残留时,可 用宫缩剂,必要时搔刮宫腔,清除残留的胎 盘胎膜(注意防治感染)。
.
15
乳房的护理
⑤母乳直接从乳腺分泌,温度适宜,无污染,喂哺方
便,经济。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母婴同
室,母乳喂养。
.
18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 母亲的营养需要:高蛋白、高营养 • 乳头的清洁:哺乳前后清洁 • 哺乳时姿势: • 哺乳次数:产后1周:1~3h/次;以后按需、
哺乳时间10~15分钟、授乳时间:6个月~1年 婴儿胃内排空时间:人乳1.5h、牛乳4h • 哺乳禁忌:进行性结核病、心功能Ⅱ级以上、肾 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严重感染、乙型肝炎 • 药物与泌乳:母亲服药后多数药物可进入母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