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海洋生物学论文—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摘要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与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
关键词:海洋藻类人类贡献危害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
藻类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藻类的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没有不孕细胞层包围。
它可以定义为: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大类。
藻类种类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藻类可以分为海水藻类和淡水藻类。
严格意义上讲,它可以分为8个门类:蓝藻门,金藻们,硅藻门,甲藻门(其中包括隐藻),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后两门为海水藻类,如: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和海带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海洋藻类。
淡水中6个门的藻体需显微观察。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
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航天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和研究藻类。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
显然,水是占了优势。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
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
海洋生物论文
作者:冯银惠学院:商学院班级:物流管理121班学号:12313907内容摘要: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
它虽然没有脊椎,但身体却非常庞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撑其巨大的身体。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的种类很多,我国大约有400种左右,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我们常吃的海蜇也是水母的一种。
迄今全世界发现的桃花水母属仅有的11个物种中,有9种在我国发现并命名。
然而,有关国内所定种类的可靠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对国内桃花水母的分类、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和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桃花水母的资源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母、水母繁殖、桃花水母正文:一、水母(英文:J e l l y f i s 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肉食动物。
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
水母含有95%的水份,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具有再生的能力,水母如果遭受其他捕食者的攻击,而造成局部较轻微的受伤,如失去部份触手等,是可以再生的。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
水母的近亲包括海葵及珊瑚,水母体可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一是圆圆的伞体;二是触手,上面布满刺细胞;三是口腕,捕食猎物。
特征:1)水母是腔肠动物,是一种古老的低等生物。
2)水母整体呈伞形,伞体下有带毒触手,它通过伞体的收缩运动来形成水流推动前进,速度很慢,依靠触手捕捉小鱼或小虾为生;3)水母通体含水,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4)水母被称为“温柔杀手”,虽然它外表美丽无比,但是,它的触手是有剧毒的,每年都有很多人被水母蜇伤,如果不及时抢救,轻则瘫痪,重则生命垂危;如果被大型水母咬到,如北极霞水母(它的伞体直径可达2到5米),那是可以让人立刻毙命的(小型水母毒性一般较小)。
海洋生物学结课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主要的经济海藻的培养和价值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4年12月7日中国主要的经济海藻的培养和价值摘要:海洋藻类,简称“海藻”,也被称为“叶状体”植物。
距今为止,已有记载的海洋藻类的数量约为25000种左右。
海藻的营养价值很高,所以很多大型海藻被人们直接食用。
除此之外,海藻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开发生物燃料、可作为工业原料,我们还可以开发利用海藻的富集作用。
调查表明,可利用的经济藻类主要包括大型藻类中的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等类别的种类。
我国利用海藻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中国主要的经济藻类的培养和价值进行介绍,其中包括了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等。
关键词:海藻海带栽培前言:海洋藻类是具有叶绿体,能有自养生活,没有维管束和根茎叶分化的孢子植物。
它存在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各种形态。
经济海藻是泛指对于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海藻。
这些海藻一般来源于自然资源或者人们的培养。
在很早以前,我国民间就有了采用海藻的习惯,人们或直接使用,或拿来入药。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海藻的认识越来越多,它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
1.特征1.1形态结构海藻多数个体微小,但也有长达几米甚至几百米以上的。
它的基本体质可分为三种。
一是单细胞类型的,它们体型小,有的单生,有的聚集成膜状,有鞭毛的运动,没有的则不能运动;二是群体类型的,它们的形态、大小、细胞数、排列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各细胞无一定依赖关系;三是多细胞藻体,一般为大型植物。
下面是几个中国主要的经济海藻。
1.1.1海带海带分为六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各个时期的特点也不同。
幼龄期的海带为5到10厘米的小苗,叶片平滑薄软无凹凸;凹凸期的海带有5到10厘米以上,叶片基部出现2排凹凸;脆嫩期的海带差不多1米左右,凹凸推向藻体尖端,柄粗壮,叶片基部楔形;厚成期的海带叶片长度生长速度渐慢,叶片厚而老成,且有韧性;成熟期的海带叶片产生大量的孢子囊群并大量放散孢子;衰老期的海带大量的孢子放散后,叶面粗糙、老化、腐烂至死亡。
厦门海洋生物论文3900字_厦门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厦门海洋生物论文3900字_厦门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厦门海洋生物论文3900字(一):海洋生物元素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本文以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图形设计的要点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海洋生物元素带来的创意灵感,阐释在图形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图形设计中解构与重组的设计方法对海洋生物元素进行艺术化加工和处理,为图形设计的方法提供理论借鉴和应用案例。
关键词:海洋生物;图形设计;图形应用1海洋生物元素的分类与特点海洋生物形态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有机体,种类繁多,造型千奇百怪。
据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已有21万种,有软体类、甲壳类、浮游生物类,甚至有哺乳类动物的存在。
但由于海洋里有近乎无穷无尽的海水,导致各类海洋生物受到海水压力的影响,生活并非安逸。
为了适应海水高压的环境和躲避猎食者的追捕,以及海洋中不同环境的碳、酸、钙等单一物质,很多软体动物进化出了坚硬的甲壳。
比如,甲壳类生物为自身生成了层峦起伏的天然纹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展现了它五彩花斑的纹样美和黄金分割的造型形态。
这些生动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质感独特的纹理都将给设计带来丰富的灵感启示,为图形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元素和灵感源泉,成为刺激设计师创新思维和视觉效果的有效元素。
海洋中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特性。
例如,海参、海牛、海猪、章鱼、乌贼等均属于软体类生物,它们体表颜色丰富,柔软且无骨无刺,但内部却有复杂结构可令他们在海底以杂食和腐食存活,属于海洋中的底息动物。
甲壳类生物中贻贝、蚬子、蛤蜊、竹蛏等生活在泥沙之下的底息动物,外附甲壳,内为软体,纹路多样奇特。
珊瑚虫、丰年虾、鳞虾、微球藻等浮游生物类,虽有非常多的科种,但是均有个体较小且游动能力差的特点。
鲸、海獭等属于海洋中特殊的一类群体,它们具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等哺乳类动物的许多特点,又经漫长的自然选择和演化过程,体呈纺锤形,体被富有一层厚厚的脂肪保持体温,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海洋生物学论文-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海洋生物学论文-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洋生物学论文―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摘要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藻类 ,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
藻类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藻类的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没有不孕细胞层包围它可以定义为 :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大类。
藻类种类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藻类可以分为海水藻类和淡水藻类。
严格意义上讲 ,它可以分为 8个门类 :蓝藻门 ,金藻们 ,硅藻门 ,甲藻门其中包括隐藻 ,裸藻门 ,绿藻门 ,红藻门和褐藻门 ,后两门为海水藻类 ,如 :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和海带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海洋藻类。
淡水中 6个门的藻体需显微观察。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
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航天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认识和研究藻类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
显然,水是占了优势。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
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
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
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海洋生物鉴赏论文 美丽的海洋生物
美丽的海洋生物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它们共同生活在这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里,组成光怪陆离的海洋动物大千世界。
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海洋生物形成了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奇妙的生理功能,海洋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
这其中有闪闪发光的夜光虫和身体晶莹透明、随波逐流的水母,有美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和“顶盔贯甲”的虾蟹,有“喷云吐雾”的乌贼、名贵的海参和鹦鹉螺,还有千奇百怪的鱼类、古老的海龟和憨态可掬的海豹,更有聪明灵巧的海豚和硕大无比的巨鲸……它们共同生活在这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里,组成光怪陆离的海洋动物大千世界。
如:能吃能喝能走的星星——海星;用内脏'掉虎离山'的动物——海参;在海里飘荡的'蘑菇'——水母;孩子由父亲孕育的动物——海马;善于把水搅黑的动物——墨鱼;眼睛长在同一边的鱼——比目鱼;不长枝丫只长叶的植物——海带;海洋中的游泳冠军——海豚;是虫不能走,是树能张口——珊瑚;生前不声不响,死后号声嘹亮——海螺……科学家告诉我们,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有40多亿年的历史了。
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如盐生小球藻),到地球上现存的最长、最重的庞然大物(如蓝鲸),几十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
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
例如: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
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种不同声音。
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大小,以便下网捕鱼。
鉴赏海洋生物论文1700字_鉴赏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鉴赏海洋生物论文1700字_鉴赏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鉴赏海洋生物论文1700字_鉴赏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鉴赏海洋生物论文1700字(一):海洋生物酶发酵过程关键参量软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摘要:海洋中的微生物是“蓝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耐压性、耐碱性、耐冷性和物种多样性等特点,这些微生物所产酶制剂具有突出的特点与优势。
但生物酶发酵过程中内部反应机理构建困难,关键的生物参数因受硬件检测元件的限制在发酵过程中难以实时在线测量,已成为制约海洋生物酶实现自动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本文结合海洋生物酶发酵工艺及发酵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生物参量菌体浓度、残糖浓度等无法在线实时检测)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基于BLS-SVM的海洋生物酶发酵过程关键参量软测量方法。
关键词:生物酶;软测量;贝叶斯;建模前言海洋生物酶在发酵过程中,具有时变性、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等特点。
发酵过程中包含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其复杂地生长和繁殖过程使得很难对其进行机理研究。
在发酵过程中物化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等都可借助成熟的硬件测量仪器进行检测,而发酵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参数如菌体浓度、残糖浓度对生物发酵过程起着关键作用,但受硬件检测元件的制约很难实时地进行在线检测。
传统方法是在发酵罐中通过取样阀,间隔数小时进行人工采样分析,但此方法滞后时间较长、易污染菌种,降低发酵产品的品质。
生物参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发酵产品的品质要是不能实时在线检测和控制将会影响海洋生物酶产业化发展,因此需找到实时在线检测生物参数的方法迫在眉睫,而软测量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软测量又称软传感是将可测变量通过黑箱建模建立起不可测变量的数学模型,在航空、石油、食品等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
综上,如何实现海洋生物酶在发酵过程中实时检测生物参数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软测量的基本原理软测量技术是以获取测量信息为基点,以软测量模型为核心,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程分析出发酵过程中重要变量,其编程可依据被测对象特性来进行改善。
海洋生物鉴赏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鉴赏----海豚经济管理学院经济1113 杨茵茵201111511326海豚简介(英文:dolphin)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
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
海豚嘴部一般是尖的,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海豚,还有鲸与鼠海豚,是由陆生哺乳类演化而成的,据信应为类似偶蹄目的种类。
现在的海豚骨骼中,位於骨盆处有两只棒状的骨头被认为是退化的后肢。
它们约在5000万年前回到海中生活组成黑海豚赫氏海豚. 大西洋黑白海豚海豚.分类灰海豚.灰海豚属霍氏海豚.霍氏海豚属白腰斑纹海豚.斑纹海豚属海豚本能:睡觉方式其实若我们能够细心观察海豚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它们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
经调查它们的脑电波得知,它们某一边的脑部会呈现睡眠状态。
即使,它们虽然持续游泳,但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每隔十几分钟,他们的活动状态变换一次,而且很有节奏。
护幼奋不顾身母海豚如果不幸早产,为了让没有行动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会拼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向水面,并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甚至停止觅食达两天之久。
能识别敌友研究人员在调查野生海豚时发现,通常一开始海豚都不愿意靠近人,似乎意识到陌生物体的存在。
但当察觉人类并无敌意后,海豚的戒备之心逐渐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离,它们会一边摇动头部,一边观察人。
只要其中的一条不经意地逐渐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会慢慢地游过来。
捕食讲究分工海豚在捕食过程中是以群体进行活动的,不仅如此,na-ture网站报道,最近一项对佛罗里达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只海豚在捕食中还有各自的明确分工。
救助弱者出于本能海豚始终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
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
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海豚的法规。
海洋生物学小论文
濒危海洋生物—白鲸生存现状及保护应151-3 王淑婷 201569503302一切生命都起源于海洋,人类也不例外。
海洋是生命的故乡,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源。
无论从感情倾向还是现实需要来说,海洋都是人类的朋友。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记录的濒危海洋生物已达556种。
今天,就白鲸的生存现状以及保护白鲸的措施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白鲸。
白鲸(学名:Delphinapterusleucas)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宽阔。
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
白鲸与其他鲸类相比,惟一明显不同的是:当夏季皮肤呈淡黄色的色调时,可以蜕换。
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难以辨识。
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潜水能力相当强,对于北极的浮冰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
几个白鲸集中的地区已成为赏鲸圣地,包括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下游与哈德逊湾西部的丘吉尔河河口。
白鲸繁殖季一般在2月末到4月初,妊娠期持续14个月,不过,也可能有胚胎延迟着床的现象。
幼兽在5~7月的夏日诞生,初生仔鲸全身暗灰色。
雌鲸分娩时,有护卫鲸群在周围巡视,分娩完成后,鲸群主力撤离,仅留下年轻的育幼雌鲸,育幼地一般选在水温10℃左右,靠近河流的水域,这对仔鲸很重要,因为它们没有成年鲸那样多的御寒鲸脂。
仔鲸被两个成年雌鲸护在中间,由雌鲸顺水流拖着游动。
白鲸哺乳期1.5~2年。
雄鲸7~9年,雌鲸4~7年发育成熟,生殖间隔2~3年,雌鲸二十出头停止生育。
已分辨出5种主要的白鲸种群:栖息在白令海、楚科奇海与霍姆次克海的种群约有2.5~3万头;加拿大北极高纬区与西格陵兰种群约1~1.4万头;加拿大哈德逊湾与詹姆斯湾种群约9000~1.2万头;斯瓦尔巴海种群约5000~1万头;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湾种群约300~500头。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目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有20万种,其中海洋植物有1万种,海洋动物有16万种,节肢动物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一个门类。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
身体异律分节,一般分化成头、胸、腹三部分。
节肢动物则不同,它们异律分节高度发展,身体分部明显,通常可以把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
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一样,都具有体节。
但环节动物一般是同律体节,异律分节不显著。
附肢成对队排列以关节与身体相连,且附肢自身分为若干节,节与节之间以关节相连。
发育中有变态与蜕皮现象。
本门动物种类繁多,数量浩大,分布广泛,跟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可分有益和有害两大类,但这样划分是相对的。
有益节肢动物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各方面:①供人类食用,尤其甲壳纲中的各种虾蟹,不仅滋味鲜味,营养价值也高;②提供工业原料,③作为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例如鲱鱼、大黄鱼、小黄鱼以及带鱼等都以其作为主要食饵。
节肢动物中的活化石—鲎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人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
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鲎有四只眼睛。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
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
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海洋生物论文
海洋生物论文第一篇:海洋生物论文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2014.12摘要:中国领海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本世纪以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随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治理海洋生态污染,有利于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
同时,解决好海洋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海域生态环境现状污染治理生态平衡前言: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日益密切。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海洋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海洋的资源以及环境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损害。
一、中国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中国领海统称为“中国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
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南以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与太平洋相邻,南至大巽他群岛,面积493万平方公里。
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一线与黄海分界,面积7.7万平方公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是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南角间的连线。
黄海面积417,000平方公里,东海面积751,100平方公里。
东海与南海之间以台湾海峡沟通,其分界线经福建东山岛南端至台湾南端的鹅銮鼻。
南海面积约为3,685,000平方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中国海蕴含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作为北太平洋西部的陆缘海,受大陆影响较大。
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此线西北均为平缓的大陆棚,海底地形与地质构造为大陆的延续部分;此线东南多为大陆坡、海槽和深海海盆,地形复杂。
中国海大陆棚所占面积广,其中渤海、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棚。
海洋生物学论文之小黄鱼
小黄鱼摘要:小黄鱼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在我国,传统渔业历史上一度与大黄鱼、墨鱼、带鱼并称“四大海产”,但小黄鱼资源正面临着日益衰减的趋势。
小黄鱼富含蛋白质、糖、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硒和维生素A 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
本文就小黄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种群分布,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进展等方面作全面综述,以期为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小黄鱼渔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关键词:小黄鱼;形态特征;种群分布;渔业资源利用;研究进展正文:小黄鱼,又名小鲜(浙江)、小黄瓜(福建)、黄花鱼(山东、河北和辽宁)等,由于其在中国传统海洋渔业上的重要地位,一度与大黄鱼、墨鱼、带鱼并称“四大海产”。
小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硒和维生素A 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而且无论从中国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中,都发现小黄鱼还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例如:鱼鳔具有润肺、健脾、补气血的功效;胆能清热解毒、平肝、降血脂;鱼磷可制药用胶;精巢用来提取鱼精蛋白、精氨酸;卵巢则可用于提取卵磷脂。
本文就小黄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种群分布,资源利用现状,生殖洄游,研究进展等方面作全面综述。
一:分类地位小黄鱼属鲈形目、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历史上一度与大黄鱼、墨鱼、带鱼并称“四大海产”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食疗作用,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以及朝鲜半岛西岸海域,主要集中在27°00′N 以北、125°30′E 以西,水深不超过100 m 的海区,以及受长江径流影响较大的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深40~80 m 的海区,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藻活性物质研究进展摘要:海藻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如多糖、不饱和脂肪酸、酶、多肽、氨基酸、牛磺酸等成分。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存在着大量具有独特性质的生理活性物质,但是并不是都是对人体有益的,也有许多对人体是有害的。
因此加以研究。
海藻是其中一种,如今从中提取具有保健功能及疗效的活性物质已成为研究热点,以供研究开发成药品和保健食品。
本文就一些海藻的功能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程作一些介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争取造福全人类。
关键词:海藻;活性物质;海藻粉;海藻食品;海藻糖(一) 海藻糖多糖类活性成分在不同的海藻之间含量差异极大,往往是某种海藻的特有成分,并具特殊功能。
海藻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疲劳、抗辐射等功能如螺旋藻多糖,紫菜多糖,微藻硒多糖此外昆布多糖、洋栖菜多糖、海蒿子多糖等也具有降低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既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海藻糖是由二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非还原性双糖。
由于它具有对生物大分子非特异性的保护作用,从而在食品、医药、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面包酵母是生产海藻糖的重要菌种。
在酵母生长后期或在不良环境的条件下可积累大量海藻糖,但由于是胞内产物,积累量有限,大大影响了产量的提高。
经过大量专家实验,利用诱变方法筛选出一株高产海藻糖的酵母菌株,并利用加热处理法使酵母海藻糖合成酶系固定化,生产胞外海藻糖,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利用酵母海藻糖合成酶系合成胞外海藻糖是海藻糖生产方法的一个创新, 它结合了酶法和酵母提取法的优点,是利用酵母大量生产海藻糖的又一新的尝 试。
(二)海藻粉(1)用于猪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加入2%海藻粉,日增重提高l1.6%,头均耗料降低4.9%。
肉猪日粮中添加3%海藻粉,猪的生长速度提高18%,节省饲料3%,猪体健康。
用海藻粉为主的复合预混料饲喂肉猪,可提高猪的日增重9.44%~11.8%,饲料利用率提高6.6%~7.7%,经济效益提高13.9%~14.09%。
海洋生态学论文5100字_海洋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海洋生态学论文5100字_海洋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海洋生态学论文5100字(一):海洋生态学实践教学的系统模型馆建设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开展海洋生态学实践教学,设计规划了以仿真模型为基础的海洋生态系统模型馆。
该模型馆利用仿真模型将六大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室内还原,实现了海洋生态实践教学尤其是野外调查模拟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文章叙述了模型馆的设计理念和方案,讨论了基于仿真模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及其实际意义。
实践表明,以模型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于其价格低廉、重复使用性强等特性而易于推广,对自然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以及科普宣传工作均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海洋生态学;实践教学;仿真模型0引言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我们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和循环利用型转变,同时要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1-2]。
随着国家对海洋科学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海洋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3]。
目前,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近3 0所普通全日制高校已设立有独立的海洋学院,更多的院校开设了海洋科学相关专业。
海洋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分的实验教学和野外调查实践是海洋科学教育的必要手段[4]。
与普通生态学实践教学不同,海洋生态学实践教学尤其是野外调查实践部分,由于海洋生境的限制,必须借助于船舶、潜水装置、水下摄影机等昂贵的仪器设备,高额的费用成为众多院校实践教学的受限因素。
为此,提出建设一个海洋生态系统模型馆,利用模型辅助教学,积极配合海洋生态学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1模型馆的构成模型馆以南海海域为模板,以水深为标尺,构建从陆架到洋盆的地理形态,选取亚热带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mangrove)、海草床(seagrassbeds)、珊瑚礁(coralreef)及远洋(pelagiczone)、海底冷泉(coldseep)、海底热泉(hotsp ring)6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主体进行建设(见图1、2),各系统通过还原展示生境、物种及物种行为,对其种内种间关系、一般食物网、能流特点及生态功能进行诠释。
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_关于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_关于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论文摘要: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究的不断深入,海洋中蕴藏着的多种对人类身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海洋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并且具有良好的生产及科学应用价值,如今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海洋中不同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至今已发现2000多种具有生理及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近几年来,国内海洋药物研究获得了很多成果,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共发现具备药物价值的生物700多种[1],其中很多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等作用,还有多种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活性物质被有效分离出来,同时实现了提纯处理,对具备较强作用和特殊功能的物质进行了人工改造、合成,以使其能为临床所用,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类型较多,包括生物碱类、多肽类、聚醚类等物质,其中具有较好研发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的是多肽类物质[2]。
1肽类毒素功能分析海洋肽类毒素的相关研究也是目前生物研究的热点,肽类毒素是一种具有攻击性和防卫性的武器,海洋肽类毒素种类较多,一般来说,以神经毒素为主,该毒素经分离纯化后可用于抗癌、抗菌,经过提炼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可以说将该物质用于临床药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肽类毒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有效性是比较高的,剂量小效果好,其分子量较小,可以使用生物工程技术实现批量化生产,目前市场上已研发了40多种肽类毒素,其中以海葵毒素最多。
1.1海葵肽类毒素海葵属于一种腔肠动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海域中,在海葵触手中有大量神经毒素、细胞毒素,通常海葵肽类毒素分子较小,分子质量低于5000k。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离子通道作用,对人体神经系统和信息系统有较大影响,目前针对海葵肽类毒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钠通道毒素,这种毒素能够与钠离子通道上的特异受体进行结合。
海洋生物探秘.论文doc
海洋生物探秘课程期末论文《捕捞业对海洋鱼类资源的影响》一、认识海洋捕捞业海洋捕捞业是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备捕捞海洋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的生产行业。
海洋捕捞业是传统海洋产业,是海洋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捕捞的生产工具包括渔船、网具、捕捞机械、助渔导航仪器等。
渔业是2亿人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的核心,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而地球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人以鱼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迅速发展。
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来自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小。
根据数据,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中,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渔获物总量的67%,其余依次是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二、适度的捕捞促进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里生物数量繁多,适度的捕捞有利于为鱼类制造足够的空间供其得到足够的饵料成长。
其次,适度的捕捞有利于为鱼类提供充沛的生长期,提高鱼类的质量。
最后,因为适度的捕捞有助于海洋环境的清理,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减轻海洋污染对鱼类的伤害,促进鱼类的健康成长。
所以,适度的,或者说,中等强度的捕捞对鱼类的多样性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增加渔业产品产量、拓展我国海洋发展空间、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分配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过度捕捞的原因和结果就我国渔业而言,虽然我国的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
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出海捕鱼早已不能与过去人工撒网打鱼同日而语。
大马力渔船被广泛使用,机轮实现了自动化,而且渔船装备非常现代化,渔船的电子技术高度发达,计算机技术在渔船中的利用越来越普及,渔用超级电脑普遍用于捕捞船。
而且,不少国家先后发射了不少不同系列的人造卫星,为渔业、航海等部门服务,任何大的生物种群都可能在几年之内被破坏殆尽。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名称:海兔毒素研究进展姓名:学号:20110412310022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班指导教师:柴柯2014年 12 月 21 日海兔毒素研究进展文传协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摘要:海兔毒素是海洋生物毒素之一,发现自食藻软体动物长尾背肛海兔的消化腺,因此命名为海兔毒素。
该毒素为线性缩肽类天然细胞毒性蛋白,在生物体中含量极少。
具有高抗癌作用。
海兔毒素10 (dolastatin 10, D10)是从海洋无壳软体动物截尾海兔中分离提取的由4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缩肽类天然毒性蛋白。
dolastatin 10及其衍生物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文中综述对海兔毒素的介绍、抗肿瘤作用、dolastatin 10的合成、dolastatin 10及其衍生物及衍生物与相应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海兔毒素;抗肿瘤;dolastatin 10;dolastatin 10衍生物;单克隆抗体偶联物一、海兔毒素介绍海兔毒素最旱发现自食藻软体动物长尾背肛海兔的消化腺,因此命名为海兔毒素。
该毒素为线性缩肽类天然细胞毒性蛋白,在生物体中含量极少,食用海兔毒素后半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刺痛、发热、呕吐、腹泻,继而面部、肢体和手足的肌群出现自发性收缩、震颤、共济失调等神经紊乱症状,最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极度烦燥及视物扭曲。
海兔毒素10 (dolastatin 10, D10)是从海洋无壳软体动物截尾海兔中分离提取的由4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缩肽类天然毒性蛋白。
它是一种九肽,在生物体中含量极少。
Pettit的研究组至今已鉴定出18个含有特殊氨基酸的较短链状肽类化合物,命名为dolastatin1~18。
其中Dolastatin3,Dolastatin10(D10),Dolastatin15的结构被确定。
而D10是抗肿瘤活性最强的,一般都以D10作为海兔毒素的代表。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摘要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与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
关键词:海洋藻类人类贡献危害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
藻类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藻类的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没有不孕细胞层包围。
它可以定义为: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大类。
藻类种类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藻类可以分为海水藻类和淡水藻类。
严格意义上讲,它可以分为8个门类:蓝藻门,金藻们,硅藻门,甲藻门(其中包括隐藻),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后两门为海水藻类,如: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和海带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海洋藻类。
淡水中6个门的藻体需显微观察。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
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航天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和研究藻类。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
显然,水是占了优势。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
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
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
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海洋生物资源论文
海洋生物资源论文蔡菲菲201200191003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级5班第 3 页第 4 页浅谈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摘要近十年来,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临岸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治污净化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向河道和入海口无度排放,污染了海洋。
还有的甚至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支配下,企业长期不安装治污设施,任其自然排放,使得海洋这块蓝色宝地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
部分海湾和近海海面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呈日益加剧的趋势。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
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主要对策有: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等。
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洋污染;因素;防治措施;科学开发第 5 页一、引言当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不牢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冲动过高以及沿海地区居民海洋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
为了控制和减轻海洋环境污染,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不仅应该控制各种途径的污染排海,还应从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世纪90年代,我国近岸海域的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动物药用海洋生物学论文
药用海洋生物学论文题目:虾青素价值综述姓名:Tiffany所在院系:所在班级:指导教师:虾青素价值综述摘要:虾青素(Astaxanthin)又称“虾黄素”,是一种从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藻类、真菌中]1[发现的红色类胡萝卜素(Tso M 和Lam T T ,1996),化学名称为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分子式为40C 52H 4O ,相对分子质量596.86,是一种 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其化学结构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以共轭双键形式连接,在其两端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六元环结构,和β一胡萝卜素的结构相似。
虾青素呈粉红色,具有特殊的着色功能,沉积在皮肤和肌肉等组织中,增加其营养价值并改善色泽;也能够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动物的免疫力等。
本文综述了虾青素的生物学来源及其在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虾青素 来源 应用正文:1、 虾青素的来源1.1从甲壳类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水生甲壳类动物中均含有虾青素。
目前,国外的虾蟹加工业每年有l 000万吨的甲壳类废弃物,从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既能增加经济收益,又有利于减弱废水的色度, 减少污染。
从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虽效率低、成本高,但人工合成的虾青素的生态安全性还未被证实之前,国内外仍然广泛采取这种方法生产虾青素。
1.2通过培养藻类生产虾青素研究发现一些藻类也含有虾青素,目前国内外报道最多的是雨生球藻(H .pluvialis)。
雨生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氮源缺乏,则在体内积累虾青素,若在培养基中添加二价亚铁离子,虾青素的合成能明显提高,含量可达40mg/L 培养液和43 mg /g 干细胞。
雨生球藻生产虾青素的特点是:单细胞生物繁殖快、培养简单、易于提取,且藻粉可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降低了成本。
除雨生球藻外,还有通过培养绿藻(chlorrela spp)提取虾青素的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所在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物流管理年级 09级学生姓名黄晓辉学号 091375026编号 1162010年 11月14 日成绩双壳类特征及种类介绍摘要:双壳类又称瓣鳃纲,为软体动物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
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
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寒武纪初。
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双壳类各种特征进行系统介绍,依据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进行系统分类。
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前言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
瓣鳃纲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分为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等三个目。
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
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
具有食用性、药用性和工业用途。
1.特征1.1分布历史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
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
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
[1]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先后在全国各地泥盆系中,采集了大量双壳类化石,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双壳类已被证实是泥盆系的主要门类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泥盆纪双壳类达40余属,200余种。
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
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
[2]1.2壳与外膜大多数双壳类有两枚相似的壳,身体可以完全缩入壳内。
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
最小的壳仅有2mm长,如珠蚬类(Sphaeriidae)的一些种,最大的壳长可超过1m,壳重达300kg,如砗磲(Tridacna)。
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umbo),壳顶所在的一端为前端。
根据壳顶位于身体的前端背面,可以将壳定位。
围绕壳顶形成许多细密的同心线,称为生长线,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线也增多。
两壳的前、后端及腹缘游离,背面有韧带(ligament)及绞合齿(hingeteeth)将两壳紧密的联结在一起。
韧带是由胚胎期的外套膜形成。
双壳类幼虫阶段的外套膜也像原软体动物一样呈圆顶形,以后随着幼虫的生长,外套膜向前、后延伸,不沉积钙质而是增多鞣化的蛋白质,最后这些鞣化蛋白质形成了韧带。
韧带具有很强的弹性,当两壳紧闭时,韧带表面被拉直,当壳内的肌肉松弛时,韧带的弹性使两壳张开。
大多数种类在韧带之下还有绞合齿,是由齿突与齿槽组成,分别位于两壳上或交叉分布在两壳上。
齿突与齿槽相互嵌合,使壳能紧密的联结,绞合齿的数目、形态及排列方式是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两壳之间,有联结双壳的发达的肌肉,称为闭壳肌(adductor),控制着壳的开闭。
原始的种类有前、后两个闭壳肌,其大小相等,许多进化的种类前闭壳肌退化或完全消失,闭壳肌在壳的内表面附着处留下同名的肌痕(muscular scar)。
闭壳肌与韧带具有拮抗作用(antagonism)。
闭壳肌是由横纹肌及平滑肌组成,前者的伸缩使壳开闭迅速而有力,后者的收缩使壳持续关闭而不易疲劳,所以双壳纲的壳可以长时间的紧闭而很难撬开。
此外,在壳的内面还有缩足肌痕(retractor muscular scar)及伸足肌痕(protractor muscular scar),其数目、位置因种而异。
在壳的外缘有外套线痕。
壳在断面上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薄而透明的角质层(periostracum),中层最厚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prismatic layer),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pearl layer)。
壳是由下面的外套膜分泌形成,外套膜由壳顶处向腹缘延伸,它是两层上皮细胞,中间夹有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膜,膜内有肌纤维使它附着在壳内面,外套膜的边缘加厚形成三个褶皱,内褶上有放射肌及环肌使边缘紧贴壳上。
中褶上有大量的感觉细胞或感觉器,具有触觉、视觉等功能。
外褶有很强的分泌功能,它是壳形成的重要部位。
在壳的形成中涉及三个方面:壳质的成分、外套膜的分泌活动和分泌物的晶体排列。
从对双壳纲壳形成的广泛研究中知道,壳形成时首先是由外套膜外褶的内面分泌角质及有机质网架,它们是一种有机的贝壳硬蛋白(conchiolin),表面的一层形成了贝壳的最外层即角质层。
然后由外褶的外面在网架间分泌及沉积碳酸钙,碳酸钙晶体呈方解石(calcite)结构,这就是棱柱层。
这两层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不断的增大壳的表面积。
珍珠层是由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分泌形成,它也分泌碳酸钙,但晶体呈文石(aragonite)结构,它具有折光性,表现出珍珠光泽,随着身体的增长,它不断的增加厚度。
价格昂贵的天然珍珠就是由某些双壳纲动物所形成。
这是由于外界的砂粒或其他异物进入到外套膜与贝壳之间,砂粒被外套膜包围,并围绕它不断的分泌珍珠层,达到一定厚度之后,砂粒具有了珍珠光泽,因而逐渐形成了珍珠。
人们利用外套膜的这一特性,选择了一些易于形成珍珠的母贝来人工生产珍珠,例如利用马氏珍珠贝(Pteriamartensii)、珍珠贝(P.margaritifera),将事先磨成数毫米大小不等的珠核,连同切成数毫米大小的外套膜,用手术的方法送入母贝的体内接珠,经过数年精心的饲养,则可由母贝中取出人工珍珠,这时珠核外亦有一层珍珠层包围,宛如天然珍珠。
现在不仅利用海产的珍珠贝作为母贝,人们也利用淡水种类例如珍珠蚌(Margaritana)等作为母贝生产人工珍珠。
我国在人工养珠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只是人工生产的珍珠在珠形、光泽度上远不及天然珍珠。
1.3体内结构头部退化,无齿舌。
足部发达呈斧状,故名斧足类。
一些种类(贻贝、蚶、扇贝等)在足的腹中线稍后处有一孔,称为足丝孔,通人足丝囊内,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遇水即变硬成贝壳素的丝状物,集合成足丝(byssus),用以固着外物。
口为上下二唇间的横缝,唇多为三角形,具纤毛,可摄食。
胃肠间有晶杆(crystalline style),细长棒状。
胃中有胃盾(gastric shield),有保护胃的作用。
鳃在原始种类(湾锦蛤Nucula)为盾状;有的为丝状或瓣状;有的鳃瓣互相愈合,且退化,形成一有孔的隔膜,为隔鳃(孔螂类Poromyacea),已无呼吸作用。
鳃1~2对,故名瓣鳃类。
心脏为一心室二心目构成,开管式循环;排泄器官为一对肾;神经节有脑、足、脏3对(湾锦蛤类尚有侧神经节),感官不发达、多数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牡蛎)[3],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淡水蚌有特有的钩介幼虫。
1.4足与生态适应双壳纲动物的足也是高度肌肉化的。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足的形态也有相应的改变。
原始的种类如湾锦蛤、足具有宽阔的蹠面,与腹足纲动物的足相似适合于爬行。
但大多数种类在泥沙中生活,足侧扁成楔状或斧状,适合于掘穴例如河蚌、鸟蛤(Cardium),固着生活的种类,足大大的减小,并同时具有足丝(byssally glcmel)以帮助固着,例如蚶、偏顶蛤(Modiolus)。
在一些凿穴生活的种类,足更退化,例如船蛆(Teredo)。
足的运动方式也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
1.4.1表面自由生活双壳纲中少数种类为水底表面自由生活,它们可以在水中自由运动。
例如扇贝(Pecten)、海月贝(Placuna)、铃贝(Enigmonia)等它们的足减小,前闭壳肌也消失,但后闭壳肌发达,并移到身体中央,通过后闭壳肌中横纹肌不停的收缩,而使两壳相互拍打,造成外套腔中水流迅速喷出而使身体在水中游动。
有时利用喷水而使海扇等可潜入泥沙中。
1.4.2泥沙中穴居双壳纲中较原始的种类多在浅层泥沙中穴居,例如原始的湾锦蛤、云母蛤(Yoldia)。
它们的壳对称,没有水管,即使有也很短,前、后闭壳肌接近相等,足部多肌肉、足底部扁平,它们在泥沙中运动时是用足的两侧边缘向中央褶在一起,形成刀状插入泥沙中,然后褶在一起的边缘分开像锚状附着在沙中,拖动身体向沙中潜入,然后再伸足、褶起,开始新的运动。
但大多数双壳纲类生活在较深层的水中,它们的足变成斧状。
有的种类甚至变成半永久或永久穴居,其穴道内有粘液围绕,以减少沉积物的污染,一般具有水管,壳及足都延长成长圆形。
它们的运动是由足部肌肉的收缩以及体内血压的改变而进行。
首先由足部的伸足肌伸缩而使足延伸、并伸出壳外,同时闭壳肌收缩使两壳紧闭,存在于外套腔中的水随闭壳动作而排出,闭壳后体内压力增加,使内脏中血液流入到足血窦中引起足的膨胀而使足像锚状插入泥沙中,然后成对的前、后缩足肌收缩,拖动壳及身体向下移动,从而潜入更深层的泥沙中,有的种类壳面具有嵴、刺及刻痕等,它们能增加牵引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大多数的穴居双壳类在泥沙中移动,有的种甚至可潜入泥沙中深达一米多。
1.4.3固着生活许多双壳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离开软质泥沙环境而到岩石、珊瑚礁、码头、木桩,甚至其他软体动物的贝壳上营固着生活。
根据其固着的方式或者可做有限的运动或者完全失去运动的能力。
大多数营固着生活的双壳类是用足丝固着,足丝是由足部的腺体分泌蛋白质,沿着足部的沟道流到外界基质上,蛋白质经鞣化而变成角质的足丝,例如贻贝(Mytilus),足上已形成的足丝在必要时可以放弃,而由足部的腺体重新分泌新的足丝,贻贝的足虽是存在但相当的退化,故它仍能做一定范围的运动。
其他如蚶,珍珠贝也是用足丝固着,甚至海洋中的大砗磲幼年时也是用足丝固着,成长后有的种足丝仍然保留,或足丝消失而用笨重的壳以固着。
双壳纲这种用足丝固着生活被认为是幼虫特征的一种持续,因为许多营穴居生活的种类幼虫期也可以形成足丝以临时营固着生活,以后在进化过程中如果成体也保留了足丝,则形成了以足丝固着生活的种类。
实际上古生代的双壳类动物40%的种是靠内足丝营穴居生活的,以后才进化到现代的固着在硬质海底或岩石表面的外足丝种类。
另一种固着方式是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例如牡蛎(Ostrea)是以左壳固着在岩石或海底木桩上,拟猿头蛤(Pseudochama)是以右壳固着在岩石表面。
一般是在面盘幼虫变态的后期,由足丝分泌粘液,将外套膜缘固着在基质上,然后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则直接粘着在塞质上了。
固着面的壳一般较大(少数例外)、足高度的退化或完全消失、前闭壳肌也退化消失、后闭壳肌移到身体的中部,已完全失去了运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