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改革”与“革命”一同被视作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1商鞅变法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特点1.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1)经济上: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促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上: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文化上:①私人讲学兴起,民间办学兴盛,“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②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措施(1)经济上: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上:①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文化习俗上: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
②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积极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与汉通婚、讲汉语
移风易俗 实行汉制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及认识
意义: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 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
文化,大力推行改革,在动乱年代繁荣了经济, 稳定了社会,为民族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材料2
据《洛阳枷蓝记》称:“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 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夺。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 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地,园园而有。 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更是卖官鬻爵,公 行贿赂。
如吏部尚书元晖,“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太郡二千匹,次郡 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按差等定价,当时人称吏部 为“市曹”。
消极 影响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 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意识从此建立,造成封建社会对商 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或者称历史局限性)
提示: ①商鞅变法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②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体现了那个时 代的要求; ③商鞅变法虽有消极局限性,但这些并 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 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复习
什么是改革? 改革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和变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内容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

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局部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 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 化改革。
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 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 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 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 国的改革开放。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解析:拿到这个材料题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材料中提取可以作为答案的信息 第1问中要求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到孝文帝改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孝文帝 改革的内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②推行均田制;③推行新的租调制; ④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⑤迁都洛阳;⑥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第2问简析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族游牧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③ 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 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如果可以记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你一时想不起来,题目中给了一个方向,结合材料那我们带着问题来到材料,用句号分析法 来简单尝试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大改革往往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明亮。
它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这一篇,我们将回眸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秦国的改革家,他的变法使得秦国从一个西部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他的改革包括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积极性,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看欧洲的宗教改革。
16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贪婪暴露无遗。
对此,马丁·路德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主张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以净化教会,使宗教更贴近民众的生活。
这场改革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近代中国,我们不能忘记的改革是戊戌变法。
在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国家积弱。
对此,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国家。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光绪皇帝的退位,这场改革以失败告终。
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
我们要了解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打开了国门,这引发了国内的一系列变革。
明治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这些改革使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向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强国。
以上就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
它们如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道路,给我们启示和教训。
通过了解这些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也应该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去推动和实践的。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记住这些历史经验,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照亮未来的道路。
(完整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规律与方法总结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改革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二.课标要求: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高考回眸:1.(2010新课标全国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2.(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一

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
本讲栏目开关
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
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
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
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
本讲栏目开关
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按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高低享受相应的政
治权利。
3.创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
会,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4.组建公民陪审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
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专题
本讲栏目开关
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
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
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课时训练·规范答题 一
专题
本讲栏目开关
(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 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 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里克利的 成功中你有何启示?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专题
本讲栏目开关
史证 改革维护平民的最低尊严,不损害贵族的特权, 体现了“中立”、“折中”的改革立场,但实质上仍然 维护了贵族奴隶主的特权统治,并未真正解决阶级矛盾。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专题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二上学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全面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一和二贴在“编者的话”那一页】1.改革的类型(1)从改革的程度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等。
(2)从改革的内容看,多数改革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内容,甚至还包含了军事、文化、生活习俗等内容。
学习中要多做横向归纳和比较,如涉及到土地问题的改革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还可以就这些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措施、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
(3)从改革的性质看,改革可划分为①奴隶制的改革:梭伦改革。
②封建制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
2.改革成败的影响因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实行。
二、评价改革的原则及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评价改革的原则①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选修一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归纳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 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
5、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 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 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 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 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 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 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 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4、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 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四、特点: “公平”、“中庸”
五、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六、影响 1、积极: (1)经济: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
障,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 工
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政治;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 予
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二、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 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 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记忆口诀

选修一记忆方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1、财产等级制度:一全二高三低四无(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2、找三人代表三位改革家讲述改革措施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11、春秋战国的新气象:经济大发展,地主要掌权,战争很频繁,百家齐呐喊2、秦国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得到认同。
尚武精神很猛,晋国已经不行。
到处招揽贤能,孝公决心强兵。
商鞅及时到来,变法隆隆发生。
2——2商鞅名字的由来:商鞅本来不姓商,本姓公孙名叫鞅。
卫国是其出生地,故此又称他卫鞅。
曾投魏国不得志,后到秦国拜秦王。
两次变法功劳大,封到商地称商鞅。
对商鞅一生的评价:一代有雄才商鞅,变法使得秦强。
纵然有些局限,难掩成就辉煌。
招致贵族反抗,无奈命归西方。
生命死得其所,英名万古流芳。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第2课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新制;长官租田(三长制、官吏俸禄制、租调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的原因:平城离得远,改革难进展。
粮食很困难,北方不安全。
迁都的进行:谎称要南伐,抵洛道路滑。
谁还愿南伐,只好迁都啦。
移风易俗的措施:讲易通改(讲汉话、易服装、通婚姻、改籍贯、改汉姓。
作业让老师一讲就容易了,学生们通通都改过来了)第3课政权封建化的措施:尊儒、办校、复礼、纳制第四单元第2课富国之法:青市农税均免(请示农税均免:请示中央后,农民的税全免了)强兵之法:甲马兵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第3课变法的作用:变法的启示: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改革的信念是不能妥协的,改革的人选是要细加斟酌的。
第五单元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因信能称义,仪式去一去。
《圣经》是权威,上帝心中立。
王权高教权,路德才出气。
第3课加尔文改革:核心虽是先定论,选民弃民自己混。
政权教权合为一,最高领袖加尔文。
第六单元第1课改革的背景:奥斯曼统治黑暗,马木路克割据混战,阿里上台夺权。
第3课英国的干涉:签约奥斯曼,策动奥斯曼,偏袒奥斯曼。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③掌握必要的史学概念和术语并将之运用于论证中、养成 条理化表达的习惯、对已做出的概括性答案进行“再概 括”(合并、删除一些重复、冗余的话语,使答案浓缩精简到 无法再减的极致)等。
2.由表及质之“深” 选修 1 模块试题紧扣当前热点,历史现实性意识考查成为潮 流 。 其 中 第 (2) 问 最 能 体 现 命 题 者 的 意 图 。 试 题 主 要 以 “ 作 用”“影响”“意义”设问,要求考生在对改革的历史背景、内 容和特点了解的基础上,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考生增 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二、例析高分——不仅要得分·更要得高分 [例 1] (2019·全国卷Ⅰ)材料 秦朝推行的①“二十等爵” 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 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 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 功”。此次改革②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 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 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 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③将那些 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 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 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 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 分)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大改革知识点整理

选修一知识点整理(期末迎考材料)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危机: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无权;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武装暴动(3)影响:给统治者敲响警钟,推动雅典社会政治改革。
2、经济因素:工商业的发展(1)表现:手工业、造船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2)影响:a、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b、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了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双方斗争的焦点: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推动政治改革的进程。
3、外因:萨拉米斯岛的丧失4、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1).梭伦成为执政官的原因:①外因:雅典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其他城邦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萨拉门斯岛的丧失引发愤慨;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提供了契机。
②内因:个人的经历为其执政奠定了基础;具有振兴城邦的政治理想;假扮疯诗人鼓起公民的爱国精神;指挥军队夺回萨拉门斯岛从而树立威望。
(2).梭伦当选:前6C初(前594年)。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改革措施1、颁布“解负令”等法令内容:(1)“解负令”;(2)占有土地最高限额;(3)“遗嘱法”;(4)安抚贵族。
作用:(1)限制了土地兼并,贵族失去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2、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目的: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
意义:(1)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保障生活稳定。
(2)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陶器等行销海外;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内容: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第二等级,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第三等级,可担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四部分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高考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中国古代的改革分析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 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
旧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国的集权统治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
———[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 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 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 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
—————————————————————————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考向一 考查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事件 [例1] (2014·浙江自选模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
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 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 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 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 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经济:土地兼并和债务奴役严重,以小农和小手业者为主体的平民同氏族贵族奴隶主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要求废除债务奴隶制,重新分配土地。
背景政治:贵族占据主要统治地位,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
军事:阶级斗争的激化-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
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地位的保护。
鼓励发展工商业,稳定平民利民主。
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度上的氏族残余。
内容政治: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③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文化:移风易俗,破除原始时代遗留下的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生产力提高:铁器和牛耕经济生产关系变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土地私有化旧贵族没落,地主、自耕农阶层兴起背景政治各国变法:春秋:管仲改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军事: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世卿世禄政治:建立县制,实行连坐法,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内容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社会习俗:推行小家庭政策作用:建立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意义:较为彻底,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