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颗粒增强原理(精)
内存条8颗粒和16颗粒有什么区别
![内存条8颗粒和16颗粒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371d7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d.png)
内存条8颗粒和16颗粒有什么区别在计算机领域中,内存条是一种重要的硬件组件,用于储存和快速访问数据。
而当我们购买内存条时,经常会看到8颗粒和16颗粒的规格说明。
那么,这两种内存条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将为您解答。
内存芯片颗粒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内存芯片颗粒的含义。
内存芯片颗粒是内存条上的物理芯片,它们存储着计算机运行所需的数据。
每颗芯片都有一定的存储容量,例如1颗芯片可以存储1GB的数据。
内存条上的颗粒数量会影响内存条的总容量,也是内存条产品规格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当我们提到8颗粒和16颗粒时,实际上是指内存条上所集成的芯片数量。
容量区别内存芯片颗粒的不同数量直接影响内存条的总容量。
8颗粒内存条和16颗粒内存条能够提供不同的存储容量选项。
通常而言,16颗粒内存条相比于8颗粒内存条具有更高的存储容量。
具体而言,8颗粒内存条的存储容量一般为8GB、16GB或32GB,而16颗粒内存条则可以提供16GB、32GB、64GB等更高的存储容量。
因此,如果您的计算机应用需要更大的内存容量来支持更复杂的任务,选择16颗粒内存条可能更为适合。
性能区别除了容量差异外,8颗粒内存条和16颗粒内存条在性能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
首先,由于16颗粒内存条的芯片数量更多,它们通常具备更高的数据带宽。
这意味着数据能够更快地从内存条传输到处理器和其他组件,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表现。
其次,16颗粒内存条还可以采用双通道或者四通道的配置方式。
这意味着内存条可以同时访问多个内存颗粒,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而8颗粒内存条则通常只采用单通道配置,可能无法达到与16颗粒内存条相同的传输速度。
价格区别最后,8颗粒内存条和16颗粒内存条在价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16颗粒内存条具备更高的存储容量和性能,因此它们通常比8颗粒内存条更昂贵。
购买16颗粒内存条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然而,价格方面的选择也取决于个人需求和预算。
如果您的计算机使用场景并不需要较大的内存容量和高性能,那么8颗粒内存条可能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增强型mos管工作原理
![增强型mos管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f93b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6.png)
增强型mos管工作原理
增强型MOS管,即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功率放大器元件。
它是一种双极型晶体管,但其工作原理与双极型晶体管有所不同。
在增强型MOS管中,主要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因此其输入电阻非常高,输出电阻非常低,具有高效率和高频特性。
增强型MOS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当栅极施加正向电压时,会形成一个电场,使得沟道区域中的载流子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导电通道,电流可以从漏极流向源极,这时MOS管处于导通状态。
而当栅极施加负向电压时,电场会减弱或消失,导电通道被截断,电流无法流通,MOS管处于截止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增强型MOS管常用作开关或放大器。
在开关应用中,通过控制栅极电压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电流的开关控制,从而在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
而在放大器应用中,增强型MOS管可以放大输入信号,实现信号的放大和增强。
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增强型MOS管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增强型MOS管的输入电阻非常高,输出电阻非常低,能够提供更好的输入输出匹配,降低功率损耗。
其次,增强型MOS管具有较高的开关速度和频率响应,适用于高频率和高速开关应用。
此外,增强型MOS 管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压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总的来说,增强型MOS管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功率放大器元件,具有高效率、高频特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通过控制栅极电压,可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适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
在实际应用中,增强型MOS管广泛应用于功率放大、开关控制、信号处理等领域,为电子设备的性能提升和功能实现起到关键作用。
常用塑料改性及其加工工艺
![常用塑料改性及其加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0cb29808762caaedd33d44f.png)
生产工艺: 1、配料前的准备工作: 高聚物树脂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可能混入机械杂质或其他杂 质,为防止损坏造粒设备和降低产品质量,树脂须考虑过筛后使用; 对易吸潮的树脂及添加剂,在捏合或挤出之前必须先干燥除水。例如 尼龙树脂和ABS树脂均易吸水,必须干燥至含水量小于0.1%; 2、配方称量: 根据投料量精确称重,称量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使制品质量不稳定 3、捏合: 捏合可分为加热捏合与冷却捏合,用高速捏合机或普通搅拌机,高速 捏合机主要用于填料的表面处理,而普通搅拌则可用于一般配方材料 的混拌; 4、挤出造粒 挤出造粒选用双螺杆挤出机。主要控制挤出温度、螺杆转速、切刀转 速和粒料冷却。使粒料不发生粘粒,颗粒尺寸均匀,塑化较好。切刀 转速调整到颗粒料长度3~4mm。-螺杆转速调整到粒料不发生粘连。
六、常用材料的造粒工艺简介:
造粒工序是将高聚物树脂与各种添加剂、助剂,经过计量、棍合、塑 化、切粒制成颗粒状塑料的生产过程,塑料颗粒是塑料成型加工业的 半成品,也是挤出、注塑、中空吹塑、发泡等成型加工生产的原材料。 树脂有粉末状和粒状两种。 对于各种塑料成型加工方法,用颗粒料加工与粉料直接加工相比,用 造粒的颗粒料的优点如下: (1)加料方便,不需要在加料斗安装强制加料器。 (2)颗粒料相对密度比粉末料大,塑料制品强度较好。 (3)树脂与各种固体粉末料或液体助剂的混合较均匀,塑料制品的物理 性能较均匀。 (4)塑料制品色泽均匀。 (5)颗粒料种含空气剂挥发物较少,使塑料制品不易产生气泡。 (6)颗粒料对挤出机和生产环境无污染。
三、PP材料的改性工艺技术:
1、PP材料的特性: 1)、PP质量轻,密度为0.9—0.91,是通用塑料中最轻的一种; 2)、PP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00 ℃—120 ℃, 是通用塑料中唯一能在水中煮沸的材料; 3)、PP的耐低温性差,脆化温度约为零下30 ℃—零下10 ℃ ,PP的 低温甚至室温下的抗冲击性能差,低温脆化是其主要缺点; 4)、PP是一种非极性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5)、PP的吸水性小,吸水率还不到0.01%; 6)、PP易老化,通常在大气中12D就老化变脆,室内放置4个月就会 变质;通常需要添加抗氧化剂等来提高其耐候性; 7)、PP的缺点:熔点低、热变形温度低、抗蠕变性差、尺寸稳定性不 好,低温脆性大; 因此一般PP的改性方向都集中在提高PP的冲击强度和耐热温度上
8.2 金纳米团簇性质
![8.2 金纳米团簇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b9a98b82fd0a79563c1e72a6.png)
金纳米团簇性质1 金纳米团簇性质如前文所述,由于原子精确的金纳米团簇的独特性,作为一个新方向,它在纳米科学里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首先,它有精确的分子式,类似于有机分子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所以金属纳米团簇是无机、有机的混合化合物。
另外,它超小的尺寸(一般<2 nm)使它处于有机金属小分子和具有等离子共振表面的金属纳米颗粒之间。
这种超小的尺寸使其具有很强的量子尺寸效应,而这种强的量子尺寸效应赋予了它非常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大的纳米颗粒或者金块中未报道)。
比如,具有离散的电子能级,电子跃迁导致的多吸收带,强的荧光,磁性,非凡的催化性能,以及非线性吸收等。
这些独特的性质使金纳米团簇在催化,能量转换,生物医学,化学传感,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在这里,我们通过一些例子简单的介绍一下金纳米团簇的一些性质。
1.1 离散的电子能级对于金纳米团簇的离散型电子能级来说,最为典型的就是Au25(SR)18纳米团簇。
因为它不仅具有稳定的“superatom”结构,并且是较早得到的精确晶体结构的。
基于这些,一些科学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它的电子结构以及光谱吸收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里,我们通过Au25(SR)18纳米团簇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团簇的离散型能级。
首先,Akola等人推测“superatom'’的构型是Au25(SR)18纳米团簇稳定存在的原因所在,他认为每一个SR配体将会固定金原子6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因此剩余的8个电子正好符合“superatom”的概念。
但是这种概念就不能很好的解释[Au25(SR)18]0和[Au25(SR)18]+团簇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
后来,Jin 等人报道了它的能级图。
由图1.15(A)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能级之间都是有些间隙的,相对比较离散。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Au25(SR)18纳米团簇的HOMO几乎是三重简并,对应的是超原子中的一系列P轨道,这些轨道应该属于Au13核。
聚酰胺
![聚酰胺](https://img.taocdn.com/s3/m/1e360cd933d4b14e852468cf.png)
改性尼龙——阻隔尼龙
• 尼龙本身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将其应用于复合材料 中,可以得到高阻隔性材料。以尼龙MXD6等为代表
• 由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在1984年开发 • 它是间苯二甲胺和己二酸的缩聚产物,为半结晶聚合物,熔点比 PA6高20℃,耐热性高,吸水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物理力学性 能好,具有出色的阻透性,氧气渗透性是PA6的1/10 • 与PET的混合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是药品、碳酸饮料、酒类、 食品等气体,是阻隔性要求很高的理想包装材料。
改性尼龙——高抗冲尼龙
• 以尼龙66或尼龙6为基体,通过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的方 法来进一步提高抗冲强度的新品种。 • 超韧尼龙Zytel ST(PA66/EPDM):
一种由0.1-1.0um直径的弹性体均匀 的分布在PA66基体内,组成了分散的 两相结构。 其冲击强度达到了900-1020J/m,为 PA66的十几倍,同时保留了尼龙本身的 耐化学性、绕曲性和耐磨性 。
19
性质比较
• 凯芙拉的模量是钢铁的3.5倍,而密度却是其1/5 • 断裂强度也远远高于其他材料
基于Kevlar质量轻、抗冲击 能力强、韧性大的特点,广 泛应用于防弹衣、装甲的制 造。
因其耐磨性,也被用于 手机外壳
21
改性尼龙——铸型尼龙
• MC尼龙又称浇铸尼龙,铸型尼龙。 • 碱聚合法(阴离子聚合): 单体 熔体除水 制活性料 混合
吸湿 性
水相当于增塑剂, 减小了分子间作用 力,对性质有显著 影响: 抗拉、抗压强度降 低,屈服强度下降, 疲劳强度下降,尺 寸稳定性降低; 抗冲击强度提高, 屈服伸长率增大。
11
合成方法
2-2体系(尼龙66):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反应,间歇 法和连续法两种工艺。
max22216原理
![max22216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9987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7.png)
max22216原理Max22216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新型材料,其特点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电导率。
这种材料的研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认为是解决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问题的重要突破。
Max22216的研究始于对热传导的探索。
科学家们发现,在一些材料中,热量传递的速度非常快。
而Max22216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的热导率远远超过了传统材料,使其成为高效能源传输的理想选择。
除了热导率,Max22216还具有出色的电导率。
这意味着它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通过使用Max22216作为电路板的材料,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它不仅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浪费。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模拟,发现Max22216的特性与其晶格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晶格结构独特而稳定,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和电流。
这使得Max22216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Max22216的研发不仅给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还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它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提高航空器的热耐受性和电子设备的工作效率。
此外,Max22216还可以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然而,虽然Max22216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Max22216的制备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Max22216的应用范围仍需深入研究和探索,以确定最佳的应用方向。
Max22216是一种具有极高热导率和电导率的新型材料。
它的研发为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Max22216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楚科奇海表层海水颗粒物组成与来源
![楚科奇海表层海水颗粒物组成与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a2874c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8.png)
楚科奇海表层海水颗粒物组成与来源于晓果;雷吉江;姚旭莹;朱继浩;金肖兵【摘要】对研究区内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所取的表层海水颗粒物的浓度、显微组成、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楚科奇海域表层海水颗粒物浓度介于0.56-4.01 mg·L-1,具有冰区边缘高于开阔水域的特点。
陆架区颗粒有机质相对含量高(TOC:9.78%-20.24%;TN:0.91%-2.31%),有机碳、氮同位素值相对重(δ13 C:-23.29‰--26.33‰ PDB;δ15 N:6.14‰-7.78‰),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含有部分陆源有机质;陆坡及北冰洋核心区的颗粒有机质含量,除SR15站外,相对低(TOC:8.06%-8.96%;TN:0.46%-0.72%),有机碳、氮同位素值轻(δ13 C:-26.93‰--27.78‰ PDB;δ15 N:4.13‰-4.84‰),颗粒物有机质以陆源为主。
陆坡区SR15站表层海水颗粒物中异常高的陆源有机质(TOC:27.94%,TN:1.16%;δ13C:-27.43;δ15N:3.81)可能来自源于东西伯利亚的穿极洋流。
海冰携带的颗粒物(包括冰藻)是冰区边缘表层海水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在陆架区海冰融化,向水体中释放了大量生物体;而陆坡区和北冰洋核心区,海冰对颗粒物的贡献以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
%Suspended partic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 1 stations in the shelf and slope regions of the Chukchi Sea and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during the Fifth Chinese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in the summer 2012.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TOC,TN and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s between 0.56 mg·L-1 and 4.01 mg·L-1 ,with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edge area of the sea ice having higher concentrations.The content oforganic matter is higher in the shelf area (TOC:9.78%-20.24%;TN:0.91%-2.31%),and with heavier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3C:-23.29‰--26.33‰;δ15 N:6.14‰-7.78‰),indicating that t he organic matter is mostly marine with some terrigenous input in this area.In the slope and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lower (TOC:8.06%-8.96%;TN:0.46%-0.72%),except for sample SR15,and with lighter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3C:-26.93‰--27.78‰;δ15 N:4.13‰-4.84‰),indicating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is mostly terrigenously de-rived in these regions.The extremely high amount of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TOC:27.94%,TN:1.16%;δ13C:-27.43‰;δ15 N:3.81‰)implies that it has been carried by transpolar currents from the East Siberian Sea.The materials,including sea-ice algae,carried by sea ice are the primary source for particles in the edge area of the sea ice.The melting of sea ice release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biomass on the shelf,but a large amount of detrital and clay minerals on the slope and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9页(P89-97)【关键词】楚科奇海;颗粒物;TOC;TN;δ13C;δ15N【作者】于晓果;雷吉江;姚旭莹;朱继浩;金肖兵【作者单位】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北冰洋为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环抱,是相对封闭的大洋,通过弗拉姆海峡(Fram Strait)和白令海峡与大西洋和太平洋连通;边缘海发育,陆架区占整个北冰洋面积的50%。
16qam高低阶调制_理论说明
![16qam高低阶调制_理论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9c8e6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e.png)
16qam高低阶调制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16QAM(即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是一种常用的调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领域。
通过将数据信号编码成特定的组合,16QAM能够在有限带宽内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16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过程、信号空间图以及解调过程。
随后,我们将比较高低阶调制的优劣,并提供选择技术时的依据。
最后,我们将讨论16QAM在无线通信系统、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16QAM高低阶调制的全面理论说明。
通过深入了解这种调制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优势和限制,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以上为“1. 引言”部分内容说明,请准备好下一部分“2. 16QAM调制理论”的撰写。
2. 16QAM调制理论:2.1 调制原理:16QAM调制是一种基于正交振幅调制(QAM)的调制技术。
它将原始数据流分为两个独立的组,并在每个组中使用4种不同的相位和4种不同的振幅级别。
这样每个符号可以代表4位比特,总共有16种不同的可能符号。
具体而言,16QAM调制按照二进制位将输入比特串以组为单位进行排列,然后再映射到复数域中形成复数信号点。
每个信号点表示一个特定的组合符号。
其中,信号空间被划分为不同的象限,每个象限代表一种相位和振幅组合。
2.2 信号空间图:通过绘制16QAM调制后的信号点,我们可以得到信号空间图。
在该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实部和虚部。
由于16QAM每个符号代表4比特信息,所以在信号空间图中会有16个离散的点。
这些点呈现出正方形格状分布,并且连接了各个象限。
2.3 解调过程:解调过程是16QAM调制系统中将接收到的信号点映射回原始数据流的过程。
首先,接收到的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处理后,被映射到离散的信号点上。
然后通过判断每个信号点所在的象限,并根据参考点的位置计算得到对应的二进制比特串。
PA 尼龙塑料材料详解
![PA 尼龙塑料材料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213fd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e.png)
如:1.6-己二胺和1,6-己二酸缩聚所得聚合物成为 PA66
6:单体所含的碳原子 数命名
5
6
PA(聚酰胺)的一般性能
①聚酰胺无毒、无味、为白色至淡黄色的颗粒;
聚酰胺的密度为1~1.16,制品坚硬有光泽
②结晶度一般,在35%左右
注塑成型时,模具温度越高, 熔体冷却时间较长, 制品的结晶度越高。
⑥尼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模量,
②热变形温度 30%玻纤增强PA6和PA66的热
变形温度大幅度提高的250℃,纯的热变形温度在
③成型收缩率 20%-30%玻纤增强PA6的成型收
缩流率一般在0.6%以下。
④流动性下降 要求成型加工温度高于纯PA的
加工温度
玻璃纤维含量对性能影响: ①玻纤含量增加,产品的流动性下降 ②玻纤含量增加,产品力学性能也会增加。
如尼龙6和尼龙66的共聚物称为尼龙6/66; 若主要成分为尼龙66,则称为66/6
共聚尼龙破坏了尼龙原有的结构,失去结晶 能力,结晶度变低,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 透明性,是耐磨的弹性材料。
1、由内酰胺开环聚合的尼龙,称为尼龙n,简写为PAn。 如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称为PA6。
2、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得到的聚合物,称为尼 龙mn,简写为PAmn,m为重复单元二元胺的碳原 子数,n为重复单元中二元酸的碳原子数,
所以,作为工程用塑料,还须改进其性能,才能 达到工业用途的要求。
利用尼龙的结构特点进行改性,克服尼龙易吸水, 制品尺寸变化大的弱点,提高尼龙的冲击强度和 耐热性。
目前为止尼龙的改性牌号有3000多种,充分证明 了尼龙具有良好的改性性能。
改性?
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某种材料使其获得某种性能。 聚酰胺的改性的目的
纳米银—金复合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增强效应
![纳米银—金复合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增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580dd3d10661ed9ad51f3bf.png)
维普资讯
鄹 窜 既 目 E固
20 0 2年 第 2卷 第 3期
06 4 1 4 .6
2 307 000
任湘菱
唐芳琼 [ 中国科 学院理化技术研 究所 ( 中国科 学院感 光化学研 究所部分 ) 原 ,
北 京 10 0 】 0 11
tr r ntue t h tga hcC e syo CA )B in 0 ome s tto、 oo rp i hmir f S. c ig10 I I i P t j 1 ) 0
纳米银. 复合颗 粒对 葡萄糖 生物传 感器 响应灵 敏度 的增 强 金
效应
En a c m e t l c s o e s rSe st i y Ad i o fAg A u h n e n G u o e Bi s n o n i v t b d t n o — of i y i
ma rx whih i o o e o Ag Au a o a tcc a d olvi y t i c s c mp s d f — n n p ril s n P y n l
b t rl( uy a PVB) b a o— e me h d y s lg l to Th e p r ns h w ta t e e x ei me t s o ht h
【Abta t src 】 Glcs isnosh v be fr d wil lcs uoe boe sr a e e n o me f u oe l g
oxd s ( iae GOD )i o iie n c mp st m mo iiain me r n mm b l d i o o i i z e blz t mb a e o
R N a g ig, ANG n qo g ( e h ia n t ueo’ h sc n e sr f ieeAc d myo in e ( h E Xin l n T Fa g in T c nc l si t t y isa dCh mityo n s a e f e c s T e I t P Ch Sc
第四章 4.4复合材料加工原理-颗粒增强
![第四章 4.4复合材料加工原理-颗粒增强](https://img.taocdn.com/s3/m/4cd7211dfad6195f312ba626.png)
第四章 复合材料加工原理
4.4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主要是以金属基或陶瓷基复 合材料为主. 合材料为主. 根据颗粒制备的方式不同, 根据颗粒制备的方式不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可分为: 制备工艺可分为:外加颗粒增强制备工艺和原位自 生颗粒增强制备工艺. 生颗粒增强制备工艺.
4.4.2 颗粒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 注浆成型(浆料成型) 注浆成型(浆料成型) 注浆成型是一种不施加外力的坏件成型技 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原料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 或有机液体以及少量的电解质, 或有机液体以及少量的电解质,形成相对稳定 的悬浮液,注入石膏模中, 的悬浮液,注入石膏模中,让石膏模吸去水分 取出固体坯件并烘干即成。 后,取出固体坯件并烘干即成。 浆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浆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即 悬浮性好、沉降率小) 悬浮性好、沉降率小),以便于倾注和保证坯 件各部分质量一致, 件各部分质量一致,不受浆料浇入模腔先后的 影响。 影响。 注浆成型是制备陶瓷薄片的常用方法。
4.4.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 压力铸造法 在压力作用下, 在压力作用下,将液 态金属浸入增强体预制 块中, 块中,制成复合材料坯 再进行二次加工。 锭,再进行二次加工。
4.4.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4 喷射沉积法 在高速惰性气体射流的作用下, 在高速惰性气体射流的作用下,将液态金属 雾化,分散成极细小的金属液滴, 雾化,分散成极细小的金属液滴,同时通过一个 或几个喷嘴向雾化的金属液滴流中喷射增强颗粒, 或几个喷嘴向雾化的金属液滴流中喷射增强颗粒, 使金属液滴与增强颗粒同时沉积在水冷基板上形 成复合材料。 成复合材料。
泥浆配方举例
![泥浆配方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1c85d17dfad6195f312ba6d0.png)
自上而下地层分布为第四系粉 砂质粘土、砂砾石层、粘土层、 第三系杂色粘土、砂砾石层、 下部为红砂岩及胶结性不好的 卵砾石层、泥岩、粉砂岩、灰 岩及炭岩。第三、第四系厚度 达700m左右,极易遇到缩径、 超径、坍塌和掉块等孔内复杂 情况。
泥浆配方举例
泥浆配方举例
典型泥浆性能为:马氏漏斗粘度30-35s、比重1.23-1.28、失 水 量6-10ml、 泥皮厚0.8-1.0mm、pH 值9-11、波美度22-26 (表征钻井液是否饱和的参数,大于等于23时为饱和)。
泥浆配方举例
四、硬岩钻进液
坚硬的岩石是钻进经常遇到的地层,像花岗岩、石英岩、 榴辉岩、片麻岩、闪长岩等属于非常坚硬的岩石,像大理岩、 白云岩、千枚岩、板岩、密实的泥页岩等中等硬度的岩石也 比粘土和砂、砾要硬得多。
岩样浸泡实验
泥浆配方举例
现 场 小 样 试 验
LG
泥浆配方举例
植 物 胶 的 预 水 化
泥浆配方举例
泥浆对策
400m以上地层大部分为造浆良好的粘土层,因此调浆 时采用添加胶液的方式,即清水+Na2CO3+LG植物 胶+CMC;
进入砂岩层及卵砾石层后,地层中造浆土性能下降, 采用补给钻井液方式,即清水+膨润土+Na2CO3+ LG植物胶+CMC。
灰色和棕色泥岩 砂岩
灰黑色泥岩
泥浆配方举例
泥浆对策 在二开后段,采用了DFD-NH4HPAN- SAKH钻井液体系, 在二开前段钻井液配方中加入降滤失剂SAKH、流型调节 剂NH4HPAN和加重剂BaSO4,控制钻井液滤失量、改善 流动性和增加密度。一直到二开完井,钻井液性能非常稳 定,并不断得到改善。
泥浆配方:1m3水+20kgLG植物胶,苏式漏斗粘度20s
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习题及答案
![材料的宏微观力学性能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8b2e0a90c69ec3d5bb7543.png)
习题11.1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是什么?与材料力学比较,有何异同?其基本假设又是什么?1. 2如图1.21所示的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为γ,承受着比重为1γ液体的压力,已求得应力解为⎪⎪⎭⎪⎪⎬⎫--=-+=+=ay dx y dy cx by ax xy yy xx σγσσ,试根据直边及斜边上的表面条件确定系数a ,b ,c 和d1.3如图1.22所示的矩形板,AB 边只受垂直于边界的面力作用,而CD 边为自由表面,设其应力分量为⎪⎪⎪⎭⎪⎪⎪⎬⎫+-=+-=-=x c qxy c y c qy qy y qx xy y x 12213323132τσσ,若体积力为零,试求常数1c 和2c ,并画出AB 及BC 边上的面力分布图。
1.4证明 (1) 应力的三个主方向互相垂直;(2) 三个主应力1σ,2σ,3σ必为实根。
1.5判断下述命题是否正确,并简短说明理由:(1) 若物体内一点的位移w v u ,,均为零,则该点必有应变0===z y x εεε。
(2) 在x 为常数的直线上,若0=u ,则沿该线必有0=x ε。
(3) 在y 为常数的直线上,若0=u ,则沿该线必有0=x ε。
(4) 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又满足应力边界条件的应力必为正确解(设该问题的边界条件全部为应力边界条件)。
1.6假定物体被加热至定常温度场()321,,x x x T 时,应变分量为T αεεε===332211; 图1.21y o D 图1.210323112===γγγ,其中α为线膨胀系数,试根据应变协调方程确定温度场T 的函数形式。
1.7试问什么类型的曲面在均匀变形后会变成球面。
1.8将某一小的物体放入高压容器内,在静水压力2/45.0mm N p =作用下,测得体积应变5106.3-⨯-=e ,若泊松比3.0=v ,试求该物体的弹性模量E 。
1.9在某点测得正应变的同时,也测得与它成︒60和︒90方向上的正应变,其值分别为6010100-⨯-=ε,6601050-⨯=ε,69010150-⨯=ε,试求该点的主应变、最大剪应变和主应力(25/101.2mm N E ⨯=,3.0=ν)。
点火增强器原理
![点火增强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cb85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d.png)
点火增强器原理
点火增强器是汽车点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增强点火系统
的火花能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点火增强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点火增强器通过改变点火系统的电压和电流来增强火花能量。
传统的点
火系统中,火花塞的电压通常在1-2万伏特,而点火增强器可以将电压提高到3-4
万伏特甚至更高,从而使火花更加强劲,更容易点燃混合气,提高燃烧效率。
其次,点火增强器可以改变火花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通过控制点火系统的电流,点火增强器可以调节火花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使火花更加稳定持久,从而提高点火效果,减少点火失火现象,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
此外,点火增强器还可以通过改变火花的形态来增强点火效果。
传统的点火系
统中,火花通常呈现为一个点状,而点火增强器可以通过改变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使火花呈现出更宽的形态,从而提高点火的覆盖范围,减少点火死角,提高点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点火增强器还可以通过增加火花的能量密度来提高点火效果。
传统的点
火系统中,火花的能量密度通常较低,而点火增强器可以通过提高电压和电流的强度,使火花的能量密度更高,从而更容易穿透高压气体,点燃混合气,提高点火的可靠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点火增强器通过改变点火系统的电压、电流、持续时间、频率、形
态和能量密度等参数,来增强点火效果,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它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CS-9621D
![PCS-9621D](https://img.taocdn.com/s3/m/cb42c4cb2cc58bd63186bd3f.png)
我们定期仔细检查本文档中的内容,在后续版本中会有必要的修正。 资料相关,请联系: 但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错误之处,欢迎提出改进的意见。 电话:025-87178185、传真:025-8718208 我们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技术改进的权利。 电子信箱:nr_techsuppor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中国南京江宁区苏源大道 69 号 公司网址:
当把装置输出的接点连接到外部回路时,须仔细检查所用的外部电源电压,以防止所连接的回 路过热。 连接电缆 仔细处理连接的电缆避免施加过大的外力。
版权声明
版本: R1.00 P/N: ZL_DYBH5324.1202 Copyright © 2011 NR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们对本文档及其中的内容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除非特别授权, 禁 止复制或向第三方分发。 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 本公司必 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请联系: 电话:025-52107703、8008289967、4008289967 传真:025-52100770 或登陆网站:/ser_sup 购买产品,请联系: 电话:025-87178911,传真: 025-52100511、025-52100512 电子信箱:marke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i
PCS-9621D 站用变保护装置
警告! 曝露端子 在装置带电时不要触碰曝露的端子等,因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的高电压。 残余电压 在装置电源关闭后,直流回路中仍然可能存在危险的电压。这些电压需在数秒钟后才会消失。 警示! 接地 装置的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 运行环境 该装置只允许运行在技术参数所规定的大气环境中,而且运行环境不能存在不正常的震动。 额定值 在接入交流电压电流回路或直流电源回路时,请确认它们符合装置的额定参数。 印刷电路板 在装置带电时,不允许插入或拔出印刷电路板,否则可能导致装置不正确动作。 外部回路
点火增强器原理
![点火增强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0a22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5.png)
点火增强器原理点火增强器是一种用于提高火花塞点火能量的装置,它可以增强点火系统的输出能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高压脉冲产生、能量储存和释放三个方面。
首先,点火增强器通过高压脉冲产生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点火线圈和触发电路产生高压脉冲信号。
当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接通时,点火线圈内的磁场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触发电路会感应到这一变化并产生高压脉冲信号,然后将其传送至火花塞,从而实现点火。
而点火增强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放大高压脉冲信号的作用,使得火花塞能够产生更强的火花,从而更好地点燃混合气。
其次,点火增强器通过能量储存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储存能量。
在点火系统中,电容器起到了储存高压脉冲信号并在需要时释放能量的作用。
当点火系统接通时,电容器会储存来自点火线圈的高压脉冲信号,并在点火时释放这些能量,从而使火花塞能够产生更强的火花,提高点火效果。
最后,点火增强器通过能量释放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释放能量。
在发动机工作时,点火系统会定时释放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将其传送至火花塞,从而产生强而稳定的火花,实现点火。
点火增强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放大和稳定高压脉冲信号的作用,使得点火系统能够更加可靠地工作。
综上所述,点火增强器通过增强点火系统的输出能力,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高压脉冲产生、能量储存和释放三个方面,通过放大和稳定高压脉冲信号,使得火花塞能够产生更强的火花,从而更好地点燃混合气。
点火增强器在汽车发动机等内燃机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发动机的高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16颗粒增强原理(精)
![1.16颗粒增强原理(精)](https://img.taocdn.com/s3/m/419d54c15022aaea998f0f4f.png)
位错在晶面上滑移(a )和在TiC 颗粒前位错的塞积(b)
两相不均匀变形在界面形成的位错环
谢
谢!
颗粒增强原理颗粒增强原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教研室颗粒增强原理增强体是尺寸较大粒径大于1m的坚硬颗粒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原理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教研室
• 颗粒增强原理 增强体是尺寸较大(粒径大于1μ m )的坚硬颗粒。虽然载荷 主要由基体承担,但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的变形,微 粒阻碍基体位错运动能力越大,增强效果越好。 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颗粒度效应
![颗粒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036edc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a.png)
颗粒度效应颗粒度效应是指当物体的尺寸、形状、结构等物理结构或者参数发生变化时,其表现出来的性能特征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出与原来有很大不同的结果的现象。
就物理性能而言,颗粒度可以定义为物体的最小尺寸,从而限定了物体的力学性能。
通常情况下,颗粒度效应是在分子或零件尺寸超过几十纳米时才会发生,但也有例外。
科学家已经发现,颗粒度效应对材料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液体物质中,改变颗粒的大小会改变其粘度,甚至改变其粘性等物理特性。
另外,磁性体改变颗粒度会改变其磁化率,从而改变其磁性。
此外,颗粒度的改变也会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包括电阻率、电容和电感等。
颗粒度越小,电阻率就会越低,而电容和电感则会更高。
此外,颗粒度越小,电容和电感的变化会更快,从而使材料在冲击或振动下更能够耐受。
除此之外,颗粒度对于电磁波的传播也有影响。
通常情况下,颗粒度越小,电磁波传播距离会变得越短。
由于电磁波传播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会影响消息传递的速度。
由以上可见,颗粒度效应对于材料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变得越来越完善,纳米尺度的颗粒度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这使得对于颗粒度这一重要参数的调控变得尤为重要,以制备出更多种性能优越的材料。
同时,科学家也正在研究如何实现颗粒度效应,以及其中的物理机理。
目前,有关颗粒度效应研究的领域仍然较为有限,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开展中,以期可以从中获得对于颗粒度效应的更清楚的认识,以及更多的研究方向。
总之,颗粒度效应可能会为材料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所以有必要加以强调其意义。
通过对颗粒度效应的有效控制和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制造出的材料性能,以满足人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对于使用性能优越的材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