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2解答
《沁园春.长沙》翻译及作者情感
《沁园春·长沙》翻译及作者情感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解释:诗人独自站在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橘子洲头就在眼前。
表达的感情:描绘了诗人独立于秋天的橘子洲头,眺望湘江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孤独、沉思的情感。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解释:看那万山遍野,层林尽染,湘江水清澈透亮,百舸争流。
表达的感情:描绘了秋天湘江两岸的壮丽景色,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释:鹰在长空中翱翔,鱼在浅底中游弋,万物都在霜天中自由竞争。
表达的感情: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竞争的赞美。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释:望着辽阔的大地,我感到惆怅,谁能主宰这世间的沉浮?表达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沉、忧郁的情感。
5.“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释:曾经和朋友们一起游玩过的地方,回忆起那些峥嵘岁月。
表达的感情:回忆起和朋友们的游历经历,表现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解释:我们这些同学正值青春年华,充满朝气;我们这些读书人充满豪情壮志,挥斥方遒。
表达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青春年华的赞美和对自己书生意气的自豪。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释:我们用文字激扬江山,指点江山,将那些权贵视为粪土。
表达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热情,以及对权贵的蔑视。
8.“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释: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曾在中流击水,那时的浪花都能阻止我们的飞舟前行。
表达的感情:回忆起青年时期激昂奋斗的经历,表现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勇往直前的激励。
总的来说,《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自由竞争的向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青春年华的赞美和对权贵的蔑视等情感。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青年人的激励。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2.“。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答案: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9.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芣苢》理解性默写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2)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现如今这首词被编制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不仅要会背诵这首词,还要会默写。
在语文考试中这首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有些同学会背诵整篇,但是在答题的时候总是对不上,主要是因为没有理解性的背诵,建议大家按照内容的情景来背诵。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沁园春·长沙》中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看万山红遍。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5、《沁园春·长沙》中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6、《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描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7、《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竞自由。
8、《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阙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9、《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感慨,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大千世界,在感叹宇宙的广阔之后,慷慨激昂,又发出了这样的追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2)意思-全诗赏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2)意思|全诗赏析景物描绘角度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艺术角度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
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主要内容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
思想层面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作者:佚名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
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1. 《沁园春·长沙》里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哎呀呀,这说的不就是一个人在冷冷的秋天,站在那湘江向北流去的橘子洲头嘛!就好像你一个人站在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呢。
2.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哇塞,这是在说那好多好多的山都红啦,树林也都像被染过一样红呀!就像你看到一大片美丽的花海,被那绚烂的色彩震撼到一样。
3.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瞧瞧,这江水多清澈呀,好多船在那争着往前开呢!就跟比赛跑步似的,多有意思呀。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老鹰在高高的天上飞,鱼儿在浅浅的水底游,这画面多生动呀!不就跟你看到鸟儿在天上飞,小鱼在池塘里游一样嘛。
5. “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所有的东西在秋天都自由自在的呢,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好呀?就像大家都在开心地玩耍,多快活呀。
6.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在感慨呀,对着这广阔的天地问,到底谁才是主宰呀?就好像你有时候也会想一些很深奥的问题呢。
7.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带着朋友们曾经在这里游玩,回忆起以前那些不平常的日子好多呀!这就跟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忆以前的趣事一样呀。
8.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当年少的同学们呀,那是朝气蓬勃的呢!不就像你们年轻人现在这样活力四射嘛。
9.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读书人的那种气概呀,指点江山可有劲头啦!就像你们充满激情地讨论梦想一样呢。
10. 哎呀呀,《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真的是太有感觉啦,把那景色和情感都写得好生动呀!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呢。
我的观点结论:《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解释起来特别有意思,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中的种种美好与豪情。
中职语文《沁园春 长沙》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一沁园春•长沙练习与思考一、汉字以形声字居多。
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
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百侣.()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参考答案:漫:满、遍。
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怅:原意是失意,文中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思绪。
侣:伴侣,文中指同学。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二、毛泽东的诗词用语精妙、气势磅礴。
请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下列加点的词语用得好?具体好在哪里?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参考答案:“遍”字准确地描绘出群山之上层层叠叠的树林全部染上了红色的景象,写出了色彩的浓艳。
“透”字准确地再现了满江秋水的碧绿清澈,写出了色彩的神韵。
“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增添了昂扬奋进的气氛。
“击”字准确地写出了万里长空中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
“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寒秋中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三、这首词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诗人的形象,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
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词,仔细分析“独立”“看”“怅”“问”“忆”“记”等词语,说说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独立”“看”“怅”“问”“忆”“记”等词语,表现了一位放眼天下、深思未来、激情满怀的青年革命家形象。
他关注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腐朽的势力,具有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斗争精神。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画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参考答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室,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几句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诗人眼中秋景的特点。
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色图,令人振奋。
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本诗以作者所在的长沙这座城市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全文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水悦、人物以及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倾注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首先,诗歌以“沁园春”开篇,意味着作者置身于长沙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通过描绘长沙的山水景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展示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在描写长沙的水乡风情时,作者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表达了长沙的秀丽景色。
之后,描绘了市井繁华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反映了长沙的人口和繁荣。
而接下来,作者不满于长沙的现实,写到了轨道车辆的“渎者甚”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社会风气,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在诗歌末尾,作者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通过描绘长沙的具体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作者在诗中追求了个人的理想。
诗歌以家乡长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探索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现实。
《沁园春·长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诗通过对长沙的描绘和表达,生动展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和时代特征,引发读者对家乡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总之,《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富有感情和思想深度的
现代诗歌,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这首诗歌既展现了长沙的山水人文景观,又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沁园春_长沙_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窗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述,远近相间,消息结合,对比光鲜。
试作扼要分析。
10.面对标致的秋景作者为什么怅?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么的感情?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述。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另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意盎然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因而思绪万千、热泪盈眶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程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激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恍如人工染成同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溢了高昂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鉴赏编纂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糊口的回想,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激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英姿飒爽。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流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流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窗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英姿飒爽,热忱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忿大好河山的沉溺。
沁园春 长沙2
沁园春长沙(第二教时)提问: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感慨万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主沉浮”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的意思。
作者当时想到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革命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在共产党内,党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这首词上阕写景,主要通过寒秋、霜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些意象,表现出了作者独特和深沉的思绪.学生齐读上阕,背诵上阕.上阕侧重写眼前之景,下阕则是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而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中国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学生齐读下阕.下阕开头两句在全词的结构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个“忆”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从1911年至1925年,毛泽东同志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有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就像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一个“恰”字统领下面七句,引出回忆,回答“谁主沉浮”(同学少年).“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热情澎湃,坚韧不拔,才华出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同学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真理,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在这里,作者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展现了第三幅图景,“峥嵘岁月稠”,流露出了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作者和他的革命战友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感情.最后三句是作者展现的第四幅图景: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里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浪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学生齐读全词,背诵全词.总结:我国古典诗词很讲究情和景的交融.这首词上阕虽然着重写景,但却处处景中寓情.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作者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的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包蕴着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下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字直贯下面七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阕的发问,真可谓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气势恢弘.布置作业:1、语文书第五页“研讨与练习”二2、背诵默写全词.3、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①毛泽东同志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寻故地”,该怎样理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过了三十八年重游.②请找出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写景的句子: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景物的特点是:生气蓬勃,充满活力③请谈谈对“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理解.这不仅是说黄洋界是井冈山的最险处,过了此处,其他地方就不须看了,也是说经过了革命战火严峻考验的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吓不倒的.教学后记:附板书设计: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橘子洲头万山红遍远眺层林尽染静漫江碧透问谁主沉浮沁园春湘江秋景图近观长沙百舸争流毛泽东仰望鹰击长空动俯视鱼翔浅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峥嵘岁月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答同学少年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
《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
【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
在长沙西面湘江中。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万,表示很多。
【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
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争淹】争着行驶。
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
这里指盛衰。
【携】来:携,同。
来,助词。
【百侣】很多的伴侣。
这里指战友。
【峥嵘】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稠】多。
【恰】正当,正值。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意气】1、意志和气概;意气风发,文中即此意。
2、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
3、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气用事。
【挥斥】奔放。
【遒】强劲有力。
这里是评论的意思。
【江山】一般代称国家,这里指国家大事。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他们服劳役。
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击水】游泳。
【遏】阻止。
【飞舟】飞快前进的船只。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1. 《沁园春·长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毛泽东D. 杜甫答案:C2.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下一句是什么?A. 湘江北去B. 橘子洲头C. 看万山红遍D. 层林尽染答案:B3.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鹰击长空”形容了什么?A. 秋天的景色B. 冬天的景色C. 春天的景色D. 夏天的景色答案:A4.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出自《沁园春·长沙》的哪个部分?A. 上阕B. 下阕C. 序言D. 后记答案:B5.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橘子洲头B. 万山红遍C. 层林尽染D. 所有选项答案:D6. 《沁园春·长沙》中的“漫江碧透”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 江水清澈见底B. 江水浑浊C. 江水泛黄D. 江水结冰答案:A7. 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豪迈答案:D8. “携来百侣曾游”中的“百侣”指的是什么?A. 一百个伴侣B. 许多朋友C. 一百个敌人D. 一百个陌生人答案:B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峥嵘”是什么意思?A. 高大B. 险峻C. 艰难D. 辉煌答案:C10.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A. 诗人在长沙的游历B. 诗人在长沙的战斗经历C. 诗人对长沙的思念D. 诗人对长沙的赞美答案:A。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
/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名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是词的词牌,这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D.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可定为中调。
2.词中“看”字可称“领字”,这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两句B.①~④四句C.①~⑥六句D.①一⑦七句3.运用了“词语移用”修辞方法的是( )A.击B.翔C.击、翔D.染4.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之景表现了出来。
这节中,这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透、翔、问D.万、遍、争、碧5.对下面诗句中词语分析品味正确的一项是( )①“极目楚天舒”,“舒”字既是诗人所见的开阔,又是诗人的心情舒畅,情景交融。
②“独立寒秋”,“寒秋”寓指当时的政治气候。
③“一桥飞架南北”,“飞架”比“横跨”好,在于能形象地写出大桥的动态、结构的宏伟建筑的飞速。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岁月的流逝,而词中引用则反其意而用之,强调要“只争朝夕”。
⑤“截断巫山云雨”,化用典故,说明人民的魄,为下文神女的“惊”作铺垫。
A.①③④B.②④⑧C.①③⑤D.②③⑤6.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2
这首诗作于1925 年秋,当时革命 运动正蓬勃发展, 湖南、广东等地 农民运动日益高 涨。毛泽东离开 故乡韶山,去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途经长 沙,重游橘子洲, 感慨万分,写下 了这首词。
文体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 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 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 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 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 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 击 长 空
鱼 翔 浅 底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 ——《楚辞》 古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文 ——杜甫 《登高》 人 多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悲 ——曹雪芹 《红楼梦》 秋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下半阕虽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 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 宏伟画面吗?
作业
1.背诵本文,下次课默写;
2. 将《沁园春· 长沙》改写为一篇300 左右的的散文。
听录音,自读思考下列问题:
长沙
●根据《沁园春· 长沙》的思路与层次,请找出显示本 词思 路的关键词。
1.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2.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3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多彩 的秋色图的? 4看到这幅秋景图,作者想到了什么?
●体会下列加点字的妙处: 独立寒秋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击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统领上片的一个动词是“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远景。
“漫红碧透,百舸争流”描写近景。
仰视所得的景物是“鹰击长空”。
俯察所得景物“鱼翔浅底”。
2、“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击节称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答:“万类”由近及远,将秋天中所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一种向上的力量,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3、词中起过度作用的句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下片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的哪?(用文中的话回答):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
5、这首诗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那几幅?答:4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
【问题】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参考答案】: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项,“挥斥”,在句中的意思是“纵放、奔放”。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跨过鸭绿江》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③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
④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眺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⑤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⑥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轩昂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使用正确。
③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使用正确。
④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⑤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使用正确。
⑥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此处用来形容骏马,适用对象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完整版)《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3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高中语文 第01课 沁园 长沙(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01 课 沁园春 长沙(第 02 课时)1.解释下列词语。
①百侣( ) ②峥嵘( ) ③恰( ) ④挥斥( ) ⑤方遒( ) ⑥粪土( ) ⑦遏( )2.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片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战友们一起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2.“恰”字在词中有何作用?“恰”字以下七句写出了当时青年学生怎样的特点? 总领下文七句叙事。
年少气盛、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意气奔放,关心国事、蔑视权贵。
3.本课对比手法明显,研读全词,请至少写出三例,并简要概括其表达效果。
如“万山红遍”和“漫江碧透”的色彩对比;“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指点江山”和“激扬文字”的动作对比;“同学少年”和“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 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这些对比的恰当运用,不仅使描绘的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在对比中,作者融入了对 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4.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这首词的上阕,虽然也是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无论是树 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 都是经诗人眼睛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
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 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 昂扬向上的情绪。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 寂寥(liáo)轮廓(guō) 怅然若失(chàng)B.沉浮(chén)峥嵘(zēng)携手(xié) 橘子洲头(jú)C.恰巧(qià)稠密(chóu)斥责(chè) 层林尽染(rǎn)D.遏止(è)竞赛(jìng)遒劲(qiú) 强劲有力(jì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C.苍茫大地苍海桑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今天,弱冠之年的《商界》,以______的青春之气,以融入时代并超越时代的蓬勃朝气,一如既往地倡导新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精神。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阅读及答案
读《沁园春·长沙》回答下面问题。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尤其是一个“______”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______”,该字主要统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这几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句虽属问句,实际上却是对上阕“___________ ”的巧妙回答。
因此,词的下片意在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说明:主宰国家命运的,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掌握词的常识。 2.把握情与景的关系,理解景中 寓情。 3.诵读词作,感受毛泽东的豪 情壮志与豪迈风格。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 “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 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他 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尤其是被剥削的 人民,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不由百感 交集思绪万千而生”怅”.
▪ 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 此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实 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抒写出对国家 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 情壮志.
▪
一沁
九园
三春
六 年
.
雪
二
月
▪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 ▪ 略输文采; ▪ 唐宗宋祖, ▪ 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 ▪ 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长
毛泽东
沙
解读题目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词牌名就是格式的名称。词牌名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
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2.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使用 了什么手法?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 图画?描写这幅图画有什么作用?
看 万 山 红 遍
层林尽染
漫 江 碧 透
百舸争流
鹰 击 长 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意象”简
释意
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 形成意 象。
咏蛙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七绝·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九一零年秋
1924年在上海
一 九 三 六 年 在 延 安
写作背景
▪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这一年爆发 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 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的农民运动。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 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极 大的革命热情写了这首豪迈的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手迹
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朗读:注意正音,注意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2、注音
舸 ɡě
怅 chàng 携 xié 稠 chóu
峥嵘zhēng róng 遒 qiú
遏è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
寒
▪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 《枫桥夜泊》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描 绘 了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怎
▪
——-王维《山居秋暝》 样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
▪
——王勃 《滕王阁序 》 景
?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 忧国伤己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清静无为 ▪ 年少壮志
▪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
▪ 在诗词中景与情密切相关,相辅相 成,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 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缭绕 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景 入手,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 者的情感。
▪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 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 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 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 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 豪情。
赏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意象例析
▪ 例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
▪ 分析:意象,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 感的事物,词中“缺月” 、“疏桐”、 “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 象。 “缺月”等意象和“独”、“恨”、 “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 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描写秋天的诗
▪ 宋玉 《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 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 年多病独登台。
▪ 陆游 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
天气凉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秋风秋雨愁煞人
悲 、 愁 、
当,能 染: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举例略 作分析?
漫:水之盛
透:江水澄澈
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
击:矫健雄姿,强劲有力
翔:自由轻快
▪ 3、 层峦叠嶂,枫林似火,江水澄 澈,江面上千帆竞发,长空中雄鹰 翱翔,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泳: 一派壮美的秋色。试问,如此绚烂 而充满生机的秋景中,流露出了词 人怎样的感情呢?
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 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战斗过的 故土和祖国山河的挚爱。
意象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意境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感情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读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何“怅”?联系 背景,想想“问…浮”的含义是?表达此人 怎样的情感?
回忆往昔,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 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 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 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 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 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 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3、在上、下两阙中,各有一个词,统领下 文,这个关键的词又叫“一字逗”。试从词 中找这两个字找出来。
远眺:万山红
遍 层林尽染
(静)
看
近观:漫江碧 透 百舸争流 (静、动)
色
远近相间 彩
绚 引发思
动静结合 丽 考
仰视:鹰击长 空(动)
对照鲜明 生 为抒情
机 作铺垫
俯瞰:鱼翔浅
勃
底(动)
勃
总看:万类霜 天竞自由
以壮景抒豪情
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
语言应 层:林之密
用方面, 用词精
尽:染之透
上 独立寒秋,
阕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时间、地点、 人物
见景—生机勃勃
色彩壮丽
生情—以天下为己任
自由诵读并讨论:
▪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
词。把几个动词连起来,讲述词的内容。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的
结合起来的?
▪ 上片写景抒情,以“独立” 开篇,以江、洲为 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激荡的思绪, 为 “怅”“问”“忆”蓄势。接着用“看”领 起湘江秋景,奠定壮怀激烈的感情基调,引出发 问。“怅”由自然想到人类社会,词人激情澎湃、 慷慨发问。 下片叙事,是上片的感情发展 和延续。以“忆”字直贯“峥嵘岁月”图,追叙 往昔战斗生活,描绘早期革命者群体英雄形象, 表现豪情壮志。 “中流击水”图,展现了革命 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回 答了上片的发问。至此,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从内容和全词主旨看
通过联想发出石破天惊之问:“谁主沉浮?” 这一问,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天下兴 亡的博大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三、研读下阕:
1、词的下阕“峥嵘岁月图”中所回忆的往昔 生活,从两方面 突出了 什么人的活动?表现
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从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两方面突出了包括诗人 在内的革命青年。作者借对“同学少年”的 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作 者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 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 家庭。...他的作品,给传 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 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 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 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 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5、讨论上阕“煞尾”的作 从表达方式用上看 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
从表现手法上说
采用了联想。基于挚爱的感情,词人从眼 前景联想到广漠的人类社会,联想到生活在这 块热土上的劳苦大众,联想到蹂躏百姓的列强 及土豪劣绅,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