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及钱塘江大桥建造始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 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 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 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 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 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
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袭击,
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
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
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
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
于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专攻桥梁
专业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
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
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
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
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
8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
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
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工程教育家)
.
1
.
2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 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 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 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 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 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 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 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
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
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
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
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
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
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
.
9
茅以升采用了巧妙 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 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 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1937年12月23日,
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
1948年3月,
大桥修复通车。
.
7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
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
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
钱塘江乃著名的险恶之江,
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
.
10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 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 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 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 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 钱塘江桥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 “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 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 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 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 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 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 当时先生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 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 ,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 11
.
3
.
4
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 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 茅以升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证[2]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 (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 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 (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 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 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5 金质研究奖章[3] 。
.
6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
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
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
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
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
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
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
是中国桥梁工Baidu Nhomakorabea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
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
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
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
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
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
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
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 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 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 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他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 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通车65年以来, 他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 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 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 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