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作用新思考
南方论刊·2008年第9期改革开放三十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作用新思考赵喜军(西北大学社科系陕西西安710127)【摘要】在改革开放历程之中,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它从“实、真、人”的三个层面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摆脱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
它促进了实践理性的回归、实现了科学精神的重塑、加速了“斗争哲学”的终结、彰显弘扬了人本主义。
其理论价值十分突出,现实意义极其深远,它是思想解放的先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出独特和巨大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真理标准;实践理性;科学精神;斗争哲学;人本主义今年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唯一标准》发表正值三十年,回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想三十年前,一篇阐述“检验真是错误的。
”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一这篇文章以极大的勇气突破是”)的错误方针有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常识的文章思想禁区、闯过理论雷区、击中“两个凡是”实质是要把毛泽东的发表,却在全国范围引起了轩“两个凡是”的要害,从根本上否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来,然大波,继而引发全党、全国关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由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文化大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就其引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革命”的“左”倾错误。
整个社需要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该文发论,不仅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会因此呈现出思想僵化或半僵化表的时代背景和文章本身的价值错误思想的束缚,为拨乱反正、平的状态。
而思想上的僵化久之就内容。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反冤假错案、总结历史经验奠定了会成为一种消极的惰性力量,这后。
当时中国的“左”倾错误并理论基础.而且“促进了全国性的种惰性力量严重阻滞着中国的社没有得到全面清理和根本矫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
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这篇文章“理论上 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 政治上是砍旗帜的。”他还 说:“理论问题要慎重”。 批评《人民日报》很不慎重。 强调党报要有党性,个性要 服从党性,几次点了胡耀邦 的名
华国锋的指示
“不表态” “不介入”
五 《红旗》的消极态度
参考文献:《新路: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二 未引起注意的两篇短文(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由来已久)
粉碎“四人帮”后坚持“两个凡是”表明对于 真理标准问题仍然没有弄清楚。要进一步阐明 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有了1978年的真 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1月9日《人民日报》邵华泽《文风和 认识路线》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张成《标准只有 一个》
正式发表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后,新华社当天即全文转发,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四家 省报转载,拉开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讨论的序 幕。 该文针对性强,很显然,它从根本理论上否定 了“两个凡是”。(你的看法)
四 来自最高层的指责
《光明日报》一篇理论文 章,新华社转发,《人民 日报》转载,这种情况在 当时不多见,它立即引起 了思想理论领导届和宣传 部门领导的注意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公开发 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从酝酿起草、修改到 正式发表,经历了不 短的时间,其间不少 人做了工作,做出了 贡献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1977年下半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胡福明 将此文投递到《光明日报》。1978年4月上旬, 《光明日报》原拟在该报《哲学》专刊发表, 新任总编杨西光觉得该文提出的问题很重要, 决定修改后在重要位置发表。 根据杨西光的意见,胡福明、孙长江、马沛文、 王华强先后对文章进行修改,明确提出“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标题, 送胡耀邦审阅,首先在《理论动态》刊出
实践验证真理的价值与意义
实践验证真理的价值与意义实践验证真理的价值与意义2023年了,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人类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追求真理是永恒的主题。
而真理不光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
因为有了实践,才能让人类更好地认识现象本质,理解事件背后的相关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类福祉。
实践中验证真理的价值和意义,助力人类在新时代更好地前行。
一、实践为验证真理提供了基础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实践验证真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基于对事物的实际了解和实验验证。
实践验证真理是理论知识的基本条件。
一个看似严密的理论,如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实践不仅可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也可以发现理论缺陷,推动发展的改进。
因此,实践验证真理比纯粹理论研究更加具有价值。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例子,都充分证明了实践的验证真理非常重要。
比如,光的传播理论是很久以前就被发现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会发现屏幕的显示效果不同,从而推动人们去探究它的原因。
结果发现是光的颜色和波长决定了光在物质中的行进速度和偏折角度。
这种探索,为科学家们深入研究视觉相关的科学准则,提供了基础。
实践验证真理的艰难,往往不是因为验证的实践条件问题,而是由人的主观态度导致的。
科学家们需要具有探究精神,克服困难,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如果不能坚持不懈的进行验证,就难以逼近真理。
二、实践验证真理推动社会的发展实践验证真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层面,更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上。
实践验证真理的正确性,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事物,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可以举一个普通人们常见的例子。
在医学领域,人们可以通过多年来的实践验证,来指导医疗或者生活方式的选择。
比如,肺炎疫苗的推广,通过了实践验证,证明了其具有很高的有效性,有效地预防了肺炎的发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
再看一个在科技领域中的例子。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答题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六 邓小平及罗瑞卿的支持
与指责和批评相反,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邓小平给予了坚决有 力的支持
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批评了 把坚持实事求是说成是“犯了弥天大罪”的奇 谈怪论,批评了“两个凡是”的观点。 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同时 发表经罗瑞卿主持修改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最基本的原则》,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对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责难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公开发 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从酝酿起草、修改到 正式发表,经历了不 短的时间,其间不少 人做了工作,做出了 贡献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1977年下半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胡福明 将此文投递到《光明日报》。1978年4月上旬, 《光明日报》原拟在该报《哲学》专刊发表, 新任总编杨西光觉得该文提出的问题很重要, 决定修改后在重要位置发表。 根据杨西光的意见,胡福明、孙长江、马沛文、 王华强先后对文章进行修改,明确提出“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标题, 送胡耀邦审阅,首先在《理论动态》刊出
正式发表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后,新华社当天即全文转发,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四家 省报转载,拉开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讨论的序 幕。 该文针对性强,很显然,它从根本理论上否定 了“两个凡是”。(你的看法)
四 来自最高层的指责
《光明日报》一篇理论文 章,新华社转发,《人民 日报》转载,这种情况在 当时不多见,它立即引起 了思想理论领导届和宣传 部门领导的注意
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同时发表经罗瑞卿主持修改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责难七全国大讨论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逐渐进入高潮7月到9月社会科学界的讨论7月各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纷纷表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表态并将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结语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正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名词解释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名词解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指在关于什么是真理的讨论中,如何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包括三个基本问题:1、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的内在统一,因此,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要看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而且要看这种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得到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证实。
(2)真理是全面的、有条件的,它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
不同历史时期,真理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变化的,没有永恒的真理,也没有永恒的谬误。
(3)从总体上看,社会实践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就为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运动提供了最终的根据,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检验标准。
2、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原则。
就是要求人们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时,所依据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即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是真理,不符合客观的认识就是谬误。
3、真理标准的具体性原则。
就是要求人们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时,所依据的标准必须是具体的,即主观认识必须同客观对象具有直接的可感性的联系。
4、真理标准的条件性原则。
就是要求人们在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时,所依据的标准既要看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对象,又要看主观认识同客观对象之间的具体联系。
5、真理标准的实践性原则。
就是要求人们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时,所依据的标准是在实践中证明的,真理的认识只有同客观对象的具体联系相结合,通过实践才能证实或驳倒,才能得到确证或否证。
6、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原则。
就是要求人们在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时,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的,是超越时空的,具有普遍性的,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真理标准的相对性原则。
指的是对真理和谬误的评价不能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能以社会的客观标准为转移。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真理标准问题一直是哲学、科学、思想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层出不穷。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常常会陷入深思,因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涉及到我们对世界、对知识、对价值的认识,关系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
因此,对真理标准问题进行大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而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促使人们去思考和探索真理的本质、真理的标准,从而推动认知的深入和发展。
通过大讨论,人们可以集思广益,汇聚各种观点和理论,促进认知的碰撞和交流,从而开拓思维的边界,促进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各种学术观点和理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比较,从而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理论创新的涌现。
通过大讨论,学者们可以充分交流和碰撞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从而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和融合,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再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涉及到我们对世界、对知识、对价值的认识,因此,通过大讨论,人们可以充分交流和碰撞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从而促进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通过大讨论,人们可以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判断事物,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标准,推动认知的深入和发展,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也是我们对真理标准问题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党课辅导: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纪念“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40周年
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纪念“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40周年《光明日报》40年前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掀起了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不仅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大促进意义,而且对于繁荣当代中国哲学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视域中,对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代意义的把握,既涉及对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总体格局的理解,也涉及对近40年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和蕴含的核心精神的理解。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三重作用,这集中体现为由其所开启的思想解放推动了哲学理论创新,哲学理论创新“反哺”于改革开放,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它直接启动了实践哲学研究,从而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精神。
实践哲学的探索大略经历了认识论的实践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和人类学实践哲学三个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认识论的实践论是一种最传统意义上的实践论。
它在认识论意义上理解实践,把实践作为认识客观对象的中介环节,以期获得一种客观的真实性。
认识论的实践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起初实则是在认识论的实践论范围内进行的。
这种把实践与认识相关联的实践论,虽然按照亚里士多德关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划分,仍属于理论哲学,但是,一方面,在实践上,它打破了以往以教条检验真理的“两个凡是”局面,把真理的确定引向实践,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它打破了在传统教科书体系内的经院式研究方式,把哲学的关注中心引向实践和现实。
这使它具备了摆脱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的可能性,也使它可以自然过渡到实践唯物主义。
从存在论上说,马克思的哲学实际上是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
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再认识
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再认识作者:依明江·克衣木来源:《求知》 2019年第1期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与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路线为我们提供的认识论上的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分不开的。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广度与深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来看,也是罕见的。
这场大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正是通过这场大讨论,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先导。
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必须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本原则,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辉煌。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其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起激励机制和纠错容错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和社会活力,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四专题 思考题 简答题
第四专题思考题简答题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第二,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因而成为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起点,成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发端;第三,全会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正确地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从缺乏民主的沉闷的不正常状态,开始向民主活泼的正常状态转变。
这也是2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显著转变。
2.改革是怎样在农村首先取得突破的?怎样认识改革的成就和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出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农村干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农村改革提供了条件。
在安徽、四川农村,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得到了两省省委的支持,并逐步在全省推广,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揭开。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调动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一,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废除人民公社,也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
第二,农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调整。
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由种植业转向多种经营和非农业,从而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
3.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有哪些重大突破?对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何在?(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年范文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3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其强大的政治震撼力载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史册。
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场大讨论,仍深深感受它的历史厚重。
中国的改革虽然已经进入新的转折期,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留下的思想遗产,依然光彩夺目,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指导创新实践。
“伟大革命”的历史开端。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登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的错误束缚,打碎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从此,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伟大革命”。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和机制的弊端进行革命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真理标准大讨论冲击了对社会主义的扭曲认识和僵化思想,冲击了习惯于“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的主观唯心主义,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起点,而且始终是引领改革开放、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着力点。
回顾30年历史,可以说,没有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突破,就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0年来,我们党形成并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就其逻辑演进程序而言,完全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内容和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内容和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讨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人们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这一观点强调了客观事实的重要性,提倡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通过这次讨论,人们摆脱了过去对领袖和权威的盲目崇拜,开始敢于质疑和批判,从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摆脱了旧的思想观念和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会议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为我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总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使人们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而且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次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为人民所接受和肯定。
这场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理论准备,对于端正思想路线,纠正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逐渐端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大规模进行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揭开了两个拨乱反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序幕。
思想路线上,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以阶级斗争为纲”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代替。
扩展资料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解放思想
*** 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 *** 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 的讲话,是对持续半年之久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大意义的充分肯定和理论上的科学总结。
《党史知识问答》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党史知识问答》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是什
么?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公开提出,引发了全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
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决不是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这场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是伟大而深远的。
首先,它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其次,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准备了思想条件。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深远影响: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大讨论的基础上,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历史伟大转折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具有深远影响的是,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重大意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教育运动。
经过这场大讨论,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为广大干部、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有力地破除了个人迷信,推倒了“两个凡是”。
这是最实际的思想路线建设。
在这样的基础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修改党章时,创造性地写进了思想路线。
十二大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思想政治领域里的基本建设,三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它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是用实践标准检验了“文化大革命”。
这种检验在大讨论的过程中就开始了。
以后导致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
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否定的结论。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基础上,人们很自然地要用实践标准来检验社会主义。
邓小平提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上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邓小平从多方面破除对社会主义的老观念、老框框。
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照搬别国模式搞不成社会主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
邓小平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真理标准大讨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真理标准大讨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孙红昆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S1
【摘要】1998年,为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立意也许在当时还有一点新意,然实则根本就没有超越理论界总结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是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发展性(即所谓的"三性")这一定论。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大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四运动;中国思想史;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作者】孙红昆
【作者单位】曲靖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2
【相关文献】
1.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30周年 [J], 李大伦;
2.要重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经验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座谈会述评 [J], 王从章;
3.从启蒙的角度看真理标准大讨论——为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四十周年而作 [J], 王晓升
4.方法论意义: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刻意蕴——为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而作 [J], 高建生
5.真理标准讨论的伟大深远意义——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 [J], 米富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心得体会(最新篇)
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心得体会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心得体会30年前那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停滞、徘徊、迷茫的中国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广大干部群众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思考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推进了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和观念更新,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一个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代发展同进步、同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兴起。
30年沧桑巨变,使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宝,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我国重大历史关头发生的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其实质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按照“两个凡是”的方针,就是要继续坚持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继续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那就只能使中国继续陷入混乱和动乱。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锋芒直指“两个凡是”,强调“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革命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绝不能“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而要“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大讨论的基础上,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历史伟大转折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具有深远影响的是,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重大意义: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教育运动。
经过这场大讨论,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为广大干部、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有力地破除了个人迷信,推倒了“两个凡是”。
这是最实际的思想路线建设。
在这样的基础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修改党章时,创造性地写进了思想路线。
十二大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思想政治领域里的基本建设,三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它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是用实践标准检验了“文化大革命”。
这种检验在大讨论的过程中就开始了。
以后导致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
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否定的结论。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基础上,人们很自然地要用实践标准来检验社会主义。
邓小平提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上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
邓小平从多方面破除对社会主义的老观念、老框框。
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照搬别国模式搞不成社会主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
邓小平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的含义有两条,一是,中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要建设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
这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最大的思想解放。
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们往往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当然是很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主要的是要探索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
这是一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命题。
这里讲的革命,决不是采取暴力形式的革命,而是采取改革的形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要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
这就需要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在改革开放中建成。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结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思想获得了大解放。
按照人民意愿解放思想
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推进解放思想已整整三十年。
从三十年解放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规律性。
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拨乱反正的需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
以后一波一波的思想解放,都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
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推进思想解放。
这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趋势,顺应了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
正如邓小平所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
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人们必然要解开并打碎违背历史发展要求的精神枷锁,思想解放成为历史的必然。
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能够看清历史前进的大势,抓住机遇,适时带领群众前进,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
人民群众的利益、意愿和要求,是推进思想解放的原动力。
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方面人士,他们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处在改革开放和生产建设的第一线。
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要求最迫切。
他们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中,最懂得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办法。
因此,他们最敢于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他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说: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了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
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
邓小平深有体会地说: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
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在历史新时期,解放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推进改革开放,达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
我们讲的解放思想,不是书斋里的哲学,而是面对广大群众的。
解放思想的命题只能来自实践的需要,来自群众的要求。
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必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与。
群众积极参与,是历史新时期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明显特点。
这是思想解放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
邓小平说,他的作用就是将群众创造的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宝贵经验
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开端,三十年来,解放思想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我们积累了推进思想解放的宝贵经验。
用讨论的方式推进思想的解放,这是一条重要经验。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用讨论的方式推进思想的解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不能用压服的办法,只能用讨论说理的办法。
用讨论的办法推进解放思想,就要求有民主这个重要条件。
解放思想,就要说新话,就要对现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制度、机制、办法有所评论,甚至否定。
只有在民主制度的保证下、在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能畅所欲言,探讨问题,真正弄清是非,实现思想的解放。
今天,民主仍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