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数学实验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探索性实验

合集下载

基于3×3块梯度图像划分和人脸几何模型的人脸检测

基于3×3块梯度图像划分和人脸几何模型的人脸检测
( J . Z h e n g z h o u S h e n g d a C o l l e g e  ̄ f E c o n o m i c s & T r a d e M a n a g e m e n t , Z h e n g z h o u 4 5 1 1 9 1 , C h i n a
Fa c e De t e c t i o n Ba s e d o n 3×3 Bl o c k Gr a d i e nt I ma g e Pa r t i t i o n a nd Fa c e
Ge o me t r i c Mo d e l
S H E N G G u a n g - l e i ’ , Z H A N G T e n g 2 , P E I Z h e n  ̄
2 Z h o n  ̄r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 g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1 1 9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s a f a c e d e t e c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 t h e a l g o r i t h m u s e s a g r a d i e n t i ma g e o f 3× 3 b l o c k p a r t i t i o n a n d g e o me t r i c h u ma n f a c e mo d e l f o r f a c e d e t e c t i o n . 3× 3 b l o c k p a t r i t i o n i S u s e d t o a n d p r e l i mi n a r y d e t e c t w h e t h e r s o me o n e i n t h e s p e c i i f c a r e a o f t h e f a c e , f o l l o we d b y t h e u s e o f g e o me t r i c f a c e mo d e l f a c e d e t e c t i o n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r o p o s e d f a c e d e t e c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s t o d e t e c t b e t t e r r e s u l t s ,a n d i s n o t s e n s i t i v e t o l i g h t .

基于WT—W2D2D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WT—W2D2D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广泛用于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 、信息处理等领域 .基于 P A的人脸表征及识别方 C
法 中 】 .二 维人 脸 图像 矩 阵必 须 预先 转换 成 列 并 列 或 行 并 行 的 一维 图像 向量 。 然 而 . 将一 个二 维矩 阵转 换 为一 维 向量 常 常会 导致 一个 低样 本 高维 向 量空 间 的问题 .很 难 准确
21 0 2年 2月
Fe 2 2 b. 01
汕 头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n lo h no nv ri N tr lS i c ) o r a fS a tu U ies y( au a ce e t n
第2 7卷
第1 期
VoI 7 . N0 1 2 .
a ay i D D C )” n lss 2 2 P A i ,

它 同时使 用行 与列方 向上 的投 影矩 阵 .能 得 到 与 D C 同或 2 P A相
者更高 的识别率 .但所需的图像表征系数却比 2 P A少的多.然而 2 2 P A不是根据 DC DD C
可分性 来 实现特 征提 取 .而是通 过人 脸 的表征性 来 提取 特征 .因此 它 的类 问和类 内差 异
文 章 编 号 :10 — 2 7 2 1 } 1 0 6 0 0 1 4 1 (0 20 — 0 5— 9
基于 WTW2 2 P A的人脸识 别算 法研 究 — DD C
庄哲 民,钟 秀锋 ,肖 文
( 头 大学 电子 工 程 系 ,广 东 汕 汕头 556 ) 10 3

要 :人脸识别过程 中,针对二维主成分分析 (D C 算法在特征提取 和数据 降维上 存在 2 P A)
无法 在 获取样 本 散 布矩 阵 时得 到最 佳 地分 离 .并 且 它 只是 去 除 了行 与 列信 息 的 相关性 . 仍然存 在 一定 的信 息冗余 ,如 果 出现不 相关 特征过 多 ,反而会 降低 识 别性 能. 针 对上述 情 况 .本文 提 出 了一种 基 于小 波 加权 的 2 2 P A人 脸 识别 算 法 .它 首先 DDC 利用 小 波变换 对人 脸 图像 进 行二级 小波 分解 .对 其低 频子 带进 行加 权后 将 低频 子 图近似 替代 原 始人脸 图像 .这样 既 能实现 数据 维数 的降低 ,去除人 脸 图像 冗余 信 息 ,而且 能有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实验六

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实验实验六

2 问题描述
2.1 问题描述 利用各种增量人脸识别算法: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算法,最远子空 间增量分类算法、 最近最远子空间增量分类算法或其他快速算法,选择其中的一 种或几种算法,对给定的人脸数据库进行识别测试,得出识别正确率和(或)运 行时间。并与第 5 节不采用增量学习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过 程中, 可以察看原始的人脸图片,哪些人脸识别错误?该算法有哪些优缺点?改 进方向是什么?如果有新的样本加入训练集合中,如何处理? 当训练集的样本数较多时,如何处理? (1)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新增加的训练样本和原来的训练样本放在一起, 重新训练模型,将会造成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巨大开销,严重影响计算的效率。 (2) 这会使得训练数据库的样本不断增多 给定的数据库为: Yale_32x32 , Yale_64x64 , ORL_32 x32, ORL_64 x64, YaleB_32x32。例如 Yale_32x32.mat,包含两个变量,一个是 fea:165*1024,表 示该数据集含有 165 个人脸,每个人脸是 1024 维(32*32 的人脸数据,已经被 拉成了 1014 维的向量),一个是 gnd:165*1,代表这 165 个人脸的类别,分别 用 1,2,…,15 表示。
1 实验目的....................................................................................................................3 2 问题描述....................................................................................................................3 2.1 问题描述............................................................................................................. 3 2.2 问题背景............................................................................................................. 4 3 文献调研....................................................................................................................4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3.2 常用人脸识别算法............................................................................................. 6 3.2.1 基于回归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 6 3.2.2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6 3.2.3 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 7 3.3 利用增量学习改进的人脸识别......................................................................... 9 4 算法与编程..............................................................................................................10 4.1 编程流程........................................................................................................... 10 4.2 文件结构........................................................................................................... 12 4.3 编程细节........................................................................................................... 14 4.4 实现代码........................................................................................................... 15 5 实验结果..................................................................................................................27 5.1 命令行输出....................................................................................................... 27 5.2 结果分析........................................................................................................... 30 6 实验总结和实验感悟..............................................................................................33 6.1 实验总结........................................................................................................... 33 6.2 实验感悟........................................................................................................... 33 7 参考文献..................................................................................................................34 2

增量式鉴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增量式鉴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增量式鉴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蔡竞;王万良;郑建炜;李吉明【期刊名称】《图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5【摘要】针对在线学习的人脸识别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增量式鉴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在以往无监督学习模式下的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基础上,利用初始训练样本数据和新增训练样本的类别信息,将同类别训练样本对应的系数向量均值作为初始迭代值,并在类内欧氏距离最小的约束下建立目标泛函,从而获得更具鉴别性的特征并使优化求解时所需迭代次数明显减少.通过在ORL和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收敛速度快、分类精度高,且较批量式算法有更高的效率优势.【总页数】7页(P715-721)【作者】蔡竞;王万良;郑建炜;李吉明【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浙江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浙江杭州 310053;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53;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相关文献】1.增量式鉴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J], 蔡竞;王万良;郑建炜;李吉明;2.改进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J], 蔡竞;张嘉琪;钱康3.一种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J], 郭立;张守志;汪卫;施伯乐4.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增量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J], 蔡竞;王万良;郑建炜;罗志坚;申思5.二维投影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J], 方蔚涛;马鹏;成正斌;杨丹;张小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LM的人脸特征点检测

基于CLM的人脸特征点检测

9 2・
科 技 论 坛
基于 C L M 的人脸特征 点检测
曾启 飞 姚 剑 ( 武 汉 大学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9 )
摘 要: 人脸 分析在人机 交互 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 人脸 特征点检 测是人脸检测 、 人脸 特征提取 以及人脸 分析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 , 因 而鲁棒的人脸特征点检测算法受到广泛关注。人脸特征点检测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A S M和^ ^ M, CL M 分别继承 了AS M和^ ^ M 的一些 特征 , 速 度 和 效 果 也 得 到 了提 升 。主要 介 绍 C L M 模 型 的构 建和 C L M 模 型 的搜 索方 法 , 其 中 CL M 模 型 由形状 模 型和 面片 模 型 组 成 , 形 状 模 型用 P C A建立 , 面 片模 型 由 S VM 训 练 获 得 。 关键词 : 人脸检测 ; 人脸特征点 ; C L M; P C A; S V M
C h e m o m e t r i c s a n d i n t e l l i g e n t l a b o r a t o r y s y s t e m s ,1 9 8 7 . 2 ( 1 — 3 ) :3 7 —
= + PB
5 2.
4 CL M 模 型
敛。 2 人 脸 检 测
V i o l a — J o n e s 人脸检测『 t I 是V i o l a等 人 提 出 的 一 种 基 于 积 分 图 、 级 联 检测器和 A d a B o o s t 算法 的人脸检测方法 ,首先人脸用 H a r r — l i k e 特 征来表示 , 通过积分 图来快速计算 特征值 ; 然后选取 一些具有 代 表性 的弱分类器组合成一个强分类器 ; 最后将这些强分类器级联。 3 人脸 特征 点初 始 化 人脸特 征点位置初始 化就是根据 当前人脸 的眼睛 和嘴 巴的位 置分布来确定人脸特征点 的初始位置 , 那么就要首先找到眼 睛和嘴 巴的位 置。采用 二维 G l a m r 滤波器来检测眼睛和嘴 巴的位置 , 然后 把这三个点 的位置与平均形状 中对应 的二 三 个点做普 氏分析 , 得到旋 转、 缩 放和位移 等参数 , 根据这些参数再把平均形状旋转 、 缩放和位 移, 由此确 定人脸特征点 的初 始位置 。 图 1 人 脸 特 征 点 检 测 结 果 C L M 模 型 由形 状 模 型 和 面 片 模 型 两 个 部 分组 成 。人 脸 有 6 8个 i o n [ J 1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o m p u t e r V i s i o n ,2 0 0 4 关键特 征点 ,每张人脸 图像 的特 征点 可以用一 维 向量 X表示 , 川 t 【 2 】Wo l d S ,E s b e n s e n K ,G e l a d i P . 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 J ] . P C A [ 建 立 形状 模 型 表 示 如 下 :

基于水平积分投影函数和HMM的人脸识别

基于水平积分投影函数和HMM的人脸识别

基于水平积分投影函数和HMM的人脸识别
赵晶;张强;魏小鹏;周昌军;周士华
【期刊名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年(卷),期】2007(044)0z2
【摘要】为了获得具有较高识别率的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积分投影函数和HMM的人脸识别方法.投影函数是进行人脸检测时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脸的特征.将归一化后的图像看成一个二维矩阵,将一维的水平积分投影向量转换成一维向量序列,通过HMM对这些一维向量序列进行训练,从而得到一个优化的HMM.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计算量小,运行速度较快,识别率较高.【总页数】4页(P315-318)
【作者】赵晶;张强;魏小鹏;周昌军;周士华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大连大学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大连大学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116024;大连大学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大连,11662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LBP-EHMM的人脸识别算法 [J], 裴永杰;李涛
2.基于EHMM-SVM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J], 刘欢;苏士美
3.基于多尺度SVD的HMM的人脸识别方法 [J], 杨露;何静媛
4.基于EHMM的人脸识别算法 [J], 王国盛;张霞;禚洪婧
5.基于积分投影改进的人脸识别模式 [J], 廖艺捷;刘昊阳;崔文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几何特征与深度数据的三维人脸识别

基于几何特征与深度数据的三维人脸识别

基于几何特征与深度数据的三维人脸识别摘要: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

利用深度信息提取人脸中分轮廓线和鼻尖横切轮廓线;采用曲率分析的方法定位出人脸关键点,针对鼻子等人脸刚性区域,选取并计算了4类(包括曲率、距离、体积和角度)共13维的特征向量作为三维几何特征。

深度图特征采用结合lbp与fisherface的方法进行提取与识别。

在3dface-xmu和zju-3dfed数据库上比较了该方法与pca、lbp等单一方法的识别性能,识别效果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三维人脸识别;几何特征;深度图像;lbp算子;fisherface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64-051 概述基于二维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lbp[1]和gabor[2]等算子的引入,以及子空间方法在人脸识别上的应用,人脸识别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研究表明[3],受限于所采用的数据形式,二维人脸识别方法不可避免的受到环境(如光照,背景等)和人脸本身(如姿态,表情等)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课题组赖海滨[4]、刘丹华[5]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得了具有良好表征能力的人脸三维点云数据。

该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点云的三维人脸识别技术。

分别研究了基于几何特征以及基于深度图的三维人脸识别。

该文计算几何特征主要选取人脸的中分轮廓线、鼻尖横切轮廓线作为研究对象。

人脸的中分轮廓线上包括了前额、鼻子、嘴巴和下巴的缩影,呈现出了人脸中最突出的各个器官的轮廓。

鼻尖横切轮廓线上包含了鼻翼点和鼻尖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表达鼻子宽度、鼻尖鼻翼所成角度等信息。

该文在人脸中分轮廓线和鼻尖横切轮廓线上定位了十三个特征点并根据这些特征点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几何特征。

该文采用lbp算子提取人脸深度图的纹理特征。

利用分块的思想,将人脸均匀分成不同的区块,提取每个区块各自的lbp直方图特征,所有区块的直方图拼接以后得到空间增强直方图。

基于Fisher准则改进线性判别回归分类的人脸识别

基于Fisher准则改进线性判别回归分类的人脸识别

基于Fisher准则改进线性判别回归分类的人脸识别曾贤灏;李向伟【摘要】为了提高线性回归分类LRC(Linear 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Fisher准则改进的线性判别回归分类算法。

首先根据Fisher准则最大化类间重建误差与类内重建误差的比值,为LRC找到最优投影矩阵;然后利用最优投影矩阵将训练图像及测试图像投影到各个类的特征子空间;最后,计算出测试图像与各个训练图像之间的欧氏距离,并利用K-近邻分类器完成人脸的识别。

在FERET和AR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回归分类算法,该算法取得了更好的识别效果。

%Toimprovetherobustnessoflinearregressionclassification(LRC)algorith m,weproposealineardiscriminant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improved based on Fisher criterion.First,it maximises the ratio of between-class reconstruction error and within-class reconstruction error according to Fisher criterion so as to find the optimal projection matrix for LRC.Then it makes use of the optimal projection matrix to project all training and testing images to subspace of every class.Finally,it computes Euclidean distances between the testing images and each training image and uses K-nearest neighbour classifier to finish face recogni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 on FERET and AR face database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better recognition effect compared with other 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 approaches.【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184-186,271)【关键词】人脸识别;Fisher准则;线性判别;线性回归分类;K-近邻分类器【作者】曾贤灏;李向伟【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工业学院软件工程系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0 引言人脸自动识别系统[1,2]通常使用人脸图像来识别特定的身份,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特征认证的人机交互中,如视频监控和访问控制等[3,4]。

lbphfacerecognizer_create模型增量训练

lbphfacerecognizer_create模型增量训练

lbphfacerecognizer_create模型增量训练(实用版)目录1.创建模型的背景和需求2.lbphface 识别器的工作原理3.模型增量训练的过程4.增量训练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正文1.创建模型的背景和需求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何提高识别准确率和效率成为了研究的关键。

在众多人脸识别算法中,lbphface 是一种基于特征点的识别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

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提高识别效果,我们需要对 lbphface 模型进行增量训练。

2.lbphface 识别器的工作原理lbphface(Local Binary Patterns with 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是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和方向梯度直方图的人脸识别算法。

它首先通过提取人脸的特征点,然后计算这些特征点之间的局部二值模式,并将其与方向梯度直方图相结合,形成一个高维的特征向量。

最后,将这个特征向量与预先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比对,从而实现人脸识别。

3.模型增量训练的过程模型增量训练是指在不重新训练整个模型的情况下,对模型进行部分更新以适应新的数据。

在 lbphface 模型增量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收集新的训练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其符合模型的输入要求。

接下来,将新数据与原有数据相结合,进行模型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模型的参数,使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数据。

最后,通过验证集评估模型的性能,如果性能满足要求,则将新数据和模型参数合并,形成一个新的模型。

4.增量训练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增量训练具有以下优势:(1)节省时间和计算资源:增量训练不需要重新训练整个模型,因此可以大大减少训练时间。

(2)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增量训练可以使模型更好地适应新数据,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3)便于模型更新和维护:增量训练使得模型的更新和维护变得更加简单,可以随时根据需求对模型进行调整。

逆向求因,让反问题走入生活

逆向求因,让反问题走入生活

创新之路66 科学中国人 2023年7月逆向求因,让反问题走入生活 张 闻 谢明昊数学自诞生那一天起,就是因现实生活的需求而发展的。

而在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数学中的反问题更是无处不在。

这一类问题乍听起来很“玄”,但究其根本却是对“关系”的研究,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极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事实上,反问题方法是相对正问题求解方法而言的。

“反问题是近20年来应用数学领域发展和成长最快的方向之一。

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他学科与众多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所产生的迫切需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张新明介绍道。

特别是在关系国家能源命脉的地球物理,以及国防军事、生物医疗领域中,反问题更是随处可见,因此吸引了众多数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

索隐探秘,用数理指导生活。

为了让反问题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十多年来,张新明在反问题计算及地球物理、生物医疗、污染寻源、流场辨识等多个应用领域深耕不辍,可谓硕果累累。

“遁入”数学世界的宁静小天地,张新明的探索征程始终在路上。

始于兴趣,步入反问题研究之路“我从小就喜欢数学,而且表达能力很强,高中阶段就有在课堂上讲课的经历,因此高中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大学。

”张新明说。

言语中,能感受到他对数学的痴迷,对做学问的执着。

在河北师范大学4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张新明对于数学的热爱愈加强烈,为了能在数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毕业后的他又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博连读,并在这一阶段正式接触到了反问题数值计算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

事实上,我国最早介入反问题数值计算研究的领域便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相关研究在大庆油田等中国大型油田中进行了良好应用,得到了石油工程领域专家的肯定。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如果人们想要知道地层之下所埋藏的资源,就是通过在地面制造震动,使震动波传入地下,进而使其与地下的不同介质产生反应,并将反射波反射到地面。

科学家们通过对反射波的分析,来判断地底的介质是什么。

华工数学实验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探索性实验

华工数学实验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探索性实验

实验六 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探索性实验1. 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含义;● 掌握基于回归模型的人脸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Matlab 中基本的文件和图像处理命令。

2. 实验任务利用各种增量人脸识别算法: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算法,最远子空间增量分类算法、最近最远子空间增量分类算法或其他快速算法,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算法,对给定的人脸数据库进行识别测试,得出识别正确率和(或)运行时间。

并与第5节不采用增量学习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察看原始的人脸图片,哪些人脸识别错误?该算法有哪些优缺点?改进方向是什么?2.1实验原理在本次实验中选取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算法;增量学习可以利用原有训练样本已得到的计算结果和新增数据来计算新的参数,不再需要原来的样本数据,从而降低学习的开销,提高算法处理数据的运行效率。

即主要推导求逆矩阵的增量学习公式,以提高LRC 处理较大规模数据的效率。

2.1.1预处理: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像素都映射到[0,1]区间;将一个数据集剖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2.1.2读入训练数据,利用LRC 算法和逆矩阵的增量学习公式,得到令(1)(1)111111111TN N N N N TN N N N N TN N N N T N N N RRRc R ⨯+⨯++++⨯+++++=∈=∈=∈=∈A X X A X X X x x x α1111111111记 T N N N N N N N N N R t c --+⨯+-++++⎡⎤=-⎣=∈⎦A A αααγ*2ˆmin () i i i i d d ==-y y y 通过推导可得111111111111101110T N N N N N T N N N N T N N T t t ---++++-+-++⎡⎤⎡⎤⎡⎤=+-⎢⎥⎢⎥⎣⎦-⎣⎦⎣⎦⎡⎤⎡⎤⎡⎤=+-⎢⎥⎢⎥⎣⎦-⎣⎦⎣⎦A A A 0A A 000ααγγ111通过就可以完成对的更新,而不需要直接计算矩阵的逆,从而大大节省了训练时,间和。

基于信息融合的三维人脸识别

基于信息融合的三维人脸识别

{
}
2) (
式中, c 为颜色向量, E 为协方差矩阵. μ为均矢量, 3) 和式( 4) 得到: μ和 E 可以通过式( μ= 1 cj n∑ j= 1
n n
( 3) ( 4)
2. 2 基于动态规整的人脸轮廓比较
动态规整( DTW)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动态 规划的方法实现不同长度特征之间的距离衡量, 常 用于解决语音识别过程中发音长短不一的模板匹配
式中, k1 ( p) 为最大曲率, k2 ( p) 为最小曲率. 根据鼻 尖一般处于人脸中心的实际情况及计算出的 Sha peIndex 值对鼻尖进行精确的定位. 然后, 融合鼻尖 和眼睛的位置来提取出人脸中轴线的深度轮廓信 息. 如图 1 ( b) 所示为提取出的人脸中轴轮廓线.
图 1 人脸中轴轮廓线 Fig. 1 M edial axis contour of face 图 3 区域 LBP 模式 Fig. 3 Regional model of LBP
型造成的影响, 选择了混合高斯模型, 并通过最大期 望算法( EM) 对肤色模型进行迭代估计. 单个的肤 色高斯模型为: g= 2 1 E 1 T - ( c- ) E -1 ( c- ) μ μ 1/ 2 exp 2
立姿态模型对人脸姿态估计, 利用计算出的姿态参 数对齐人脸. 上述方法均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 文中 结合前面已完成人眼定位的情况, 基于人眼位置基 本水平的客观事实, 通过左右眼位置完成人脸倾斜 角度计算, 实现对应人脸的角度矫正, 完成人脸对齐.
1. 1 人眼位置检测
双眼的位置是人脸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对于其 他脸部特征, 它在人脸姿态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相 对稳定. 文中提出的人脸检测主要依靠双眼位置来
13 ] 完成, 借用 Paul 等 [ 提出的级联的 Harr 分类器的

基于OLPP和信息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基于OLPP和信息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基于OLPP和信息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刘建伟;徐翔;罗雄麟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
【年(卷),期】2010(036)007
【摘要】结合正交局部保持投影(OLPP)和信息向量机(IVM),提出用于人脸识别的OLPP-IVM算法.应用OLPP对原始人脸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利用IVM在降维后的数据上实现人脸分类.与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算法的比较实验证明,用该算法进行人脸识别误差更小,性能更优越.
【总页数】3页(P200-202)
【作者】刘建伟;徐翔;罗雄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基于奇异值特征向量的支持向量机人脸识别技术 [J], 王耀明
2.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特征向量提取的人脸识别框架 [J], 郑琨;张杨;赖杰;李森森
3.基于改进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J], 冯璋;裴东;王维
4.基于稀疏孪生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J], 宋静
5.基于Adaboost的孪生支持向量机人脸识别方法 [J], 刘建明;张捷;雷婕;廖周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状态估计的张量分解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状态估计的张量分解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状态估计的张量分解人脸识别方法梅蓉蓉;吴小俊;冯振华【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1(047)024【摘要】Tensorfaces algorithm is an effective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an analyze and express the frames of multi-view face images,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f multi-linear analysis method with nonlinear changes of face images. So an improved tensorfaces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multi-view face recognition which integrates state estimation.The training face images from different states are decomposed to some eigenspaces (views, illuminations and expressions) by PCA. Then the testing face images can be projected into each eigenspace and estimate the states of the unknown images by the closest classifier.lt can recognize the faces by tensorface of every image which is obtained by the tensorfaces algorithm.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is method outperforms the original tensorfaces method.%张量脸算法是分析和表达多因素影响的人脸图像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然而张量分解对状态空间的非线性处理仍存在不足之处.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姿态人脸图像识别方法,在原有的张量脸算法基础上结合状态估计的方法.将训练样本图库中不同状态的人脸通过PCA分解得到多种状态(角度、光照、表情)分别对应的特征空间,对于测试样本先投影到每个特征空间,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状态估计,对利用张量脸算法得到的张量脸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特征提取方法的识别率优于原有的张量脸算法.【总页数】3页(P143-145)【作者】梅蓉蓉;吴小俊;冯振华【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7【相关文献】1.一种基于人脸分割的人脸识别方法 [J], 李宇成;长孙强2.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J], 梁秋霞;何光辉;陈如丽;楚建浦3.基于SLPP和张量分解相结合的人脸识别 [J], 许亦男;王士同4.基于图片特征与人脸姿态的人脸识别方法 [J], 李华玲;王智;黄钰靖5.基于正交稀疏约束非负张量分解的人脸识别算法 [J], 宋珊;冯岩;徐常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子空间增量学习的视频中人脸图像检索

基于子空间增量学习的视频中人脸图像检索

基于子空间增量学习的视频中人脸图像检索陈立珍;崔国勤;李卓【期刊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年(卷),期】2007(19)9【摘要】提出一种以电影视频中人脸图像为依据的视频检索方法.首先通过AdaBoost检测视频序列中的人脸图像,将检测到的人脸做标准化处理后投影到增量特征人脸子空间中,得到人脸图像的向量表述;然后应用单类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和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动态地调整前面得到的最优分类超平面,实现对电影视频中特定演员的检索功能.由于不同镜头中同一人的人脸图像通常差别很大,该方法随时间序列动态地调整特征人脸空间,以适应人脸分布的变化.对电影《小花》、《Notting hill》等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视频环境下可以较准确地检索出特定人像.【总页数】7页(P1119-1125)【作者】陈立珍;崔国勤;李卓【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前瞻研究中心,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前瞻研究中心,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部,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前瞻研究中心,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相关文献】1.基于几何匹配和分合算法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公安视频监控中人脸识别的应用研究 [J], 刘向;张阳德;唐静波2.一种基于监控视频中人脸检索解决方案 [J], 吴珊;龚格格3.基于CNN的监控视频中人脸图像质量评估 [J], 王亚;朱明;刘成林4.基于子空间距离的局部切空间增量学习 [J], 李德宜;曾弦;周勇5.基于稀疏子空间的视频人脸聚类方法 [J], 卞佳丽; 梅雪; 张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 Softmax回归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 Softmax回归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 Softmax回归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
汪海波;陈雁翔;李艳秋
【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文章介绍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和Softmax回归模型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PCA对整幅图像提取特征,然后将提取的特征经过非线性变换输入到Softmax回归模型中。

将主成分提
取特征看成是单层神经网络,将它与Softmax回归模型构成的级联结构看作是2
层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可以微调。

在不同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只用PC A降维的方法,本文方法可达到较高的识别率。

【总页数】5页(P759-763)
【作者】汪海波;陈雁翔;李艳秋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
【相关文献】
1.基于对称性特征分块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 [J], 高忠;赵景秀
2.基于SVD分解的主成分分析人脸识别方法 [J], 程浩男
3.基于自回归模型和核主成分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J], 郑泓; 段忠东; 王贞; 李宏伟
4.基于自回归模型和核主成分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J], 郑泓; 段忠东; 王贞; 李宏伟
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J], 许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探索性实验
1. 实验目的
● 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含义;
● 掌握基于回归模型的人脸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
● 了解Matlab 中基本的文件和图像处理命令。

2. 实验任务
利用各种增量人脸识别算法: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算法,最远子空间增量分类算法、最近最远子空间增量分类算法或其他快速算法,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算法,对给定的人脸数据库进行识别测试,得出识别正确率和(或)运行时间。

并与第5节不采用增量学习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察看原始的人脸图片,哪些人脸识别错误?该算法有哪些优缺点?改进方向是什么?
2.1实验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选取基于回归模型的增量人脸识别算法;
增量学习可以利用原有训练样本已得到的计算结果和新增数据来计算新的参数,不再需要原来的样本数据,从而降低学习的开销,提高算法处理数据的运行效率。

即主要推导求逆矩阵的增量学习公式,以提高LRC 处理较大规模数据的效率。

2.1.1预处理: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对应的图像的像素都映射到[0,1]区间;将一个数据集剖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2.1.2读入训练数据,利用LRC 算法和逆矩阵的增量学习公式,得到
令(1)(1)111111111T
N N N N N T
N N N N N T
N N N N T N N N R
R
R
c R ⨯+⨯++++⨯+++++=∈=∈=∈=∈A X X A X X X x x x α
11111
11111记 T N N N N N N N N N R t c --+⨯+-++++⎡⎤=-⎣=∈⎦A A αααγ
*2
ˆmin () i i i i d d ==-y y y 通过推导可得
111111111111101110T N N N N N T N N N N T N N T t t ---++++-+-++⎡⎤⎡⎤⎡⎤=+-⎢⎥⎢⎥⎣⎦-⎣⎦⎣⎦
⎡⎤⎡⎤⎡⎤=+-⎢⎥⎢⎥⎣⎦-⎣⎦⎣⎦A A A 0A A 000ααγγ
111通过就可以完成对的更新,而不需要直接计算矩阵的逆,从而大大节省了训练时,间和。

N N n N x -
-+A X A
计算y X N
T N 1N A βˆ=-
2.1.3对每一个N βˆ,计算预测向量c ,...,2,1i ,βˆX y
ˆN N == 2.1.4测试数据的类别:计算原始图像向量与预测图像向量的距离: 对测试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y ,利用残差最小,决定y 的类别。

2.1.5识别正确率和运行时间统计:将所有测试数据的预测类别与其真实的类别进行比对,计算识别正确率,同时利用tic 、toc 命令统计运行时间。

2.2算法与编程
clc %清屏
clear all %清除所有变量
for datasetsnum = 1: 5 %分别运行相应的几个数据集
Datasetsnum
di=[];
error=[];
acc=0;
tic
datasets =
{'Yale_32x32','Yale_64x64','YaleB_32x32','ORL_32x32','ORL_64x64'};
DataSetName = datasets{ datasetsnum };
for k=1:10;%每个数据集,需要处理10份
%% 数据的导入
train=dlmread([DataSetName,'\StTrainFile',num2str(k),'.txt']); %打开训练文件放进矩阵A
a1=train(:,1:end-1); %去掉训练文件数据最后一列(最末列代表第几个人,即类别)
a2=train(:,end); %取出训练文件数据最后一列(类别)
test=dlmread([DataSetName,'\StTestFile',num2str(k),'.txt']); %打开测试文件
b1=test(:,1:end-1);
b2=test(:,end);
%% 将数据分割
for number=1:size(b1) %测试照片序号从文件第1行到最末行
y=b1(number,:)'; %取出第number行数据(用于测试)
for i=1:max(a2) %第i个人
xi=[];
for j=1:size(a2) %从第一张照片循环到最后一张照片
if (a2(j)==i) %将所有同一个人的面部数据合并成一个矩阵xi
xi=[xi,a1(j,:)']; %构造矩阵
end
end
%增量求逆
Xi=xi(:,1);
train=inv(Xi'*Xi);
%% 求矩阵的增量
for m=2:size(xi,2)
aerfa=Xi'*xi(:,m);
c=xi(:,m)'*xi(:,m);
t=1/(c-aerfa'*train*aerfa);
gama=train'*aerfa;
k1=[train,zeros(size(train,1),1);zeros(1,size(train,2)),0]; k2=[gama;-1];
k3=[gama',-1];
train=k1+t*k2*k3;
Xi=[Xi,xi(:,m)];
end
%% 计算回归系数和残差
betai=train*xi'*y; %LRC算法计算最佳线性表示
di=[di,norm(y-xi*betai)]; %计算最佳线性表示时的误差值,并入di数组end
%% 判断类别
if(di(b2(number))~=min(di)) %测试
error=[error,number]; %error数组储存识别错误照片的序号end
di=[];
end
rate{k}=(size(b2)-size(error'))/size(b2); %识别成功率
err{k}=error;
error=[];
end
time=toc;
%% 输出结果
for k=1:10
acc=acc+rate{k};
output1 = [k rate{k}];
outfile1 = ['实验结果\LRC_output\',DataSetName,'.txt'];
dlmwrite(outfile1, output1, '-append', 'delimiter', ' ','newline', 'pc' );
end
accuracy=acc/10;
output2 = [accuracy time];
outfile2 = ['实验结果\LRC_output\',DataSetName,'avg.txt'];
dlmwrite(outfile2, output2, '-append', 'delimiter', ' ','newline',
'pc' );
2.3试验结果
2.3.1 ORL_32x32测试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每个文件的识别正确率及识别错误人脸图像序号
图1-2 平均识别正确率及所用时间
由实验结果得,平均识别正确率约97.214%,运行时间17.281s。

2.3.2 ORL_64x64测试结果如图2-1所示:
图2-1 每个文件的识别正确率及识别错误人脸图像序号
图2-2平均识别正确率及所用时间
由实验结果得,平均识别正确率约97.214%,运行时间40.845s。

2.3.3 Yale_32x32测试结果如图3-1所示:
图3-1 每个文件的识别正确率及识别错误人脸图像序号
图3-2平均识别正确率及所用时间
由实验结果得,平均识别正确率约75.357%,运行时间4.9512s。

2.3.4 Yale_64x64测试结果如图4-1所示:
图4-1每个文件的识别正确率及识别错误人脸图像序号
图4-2平均识别正确率及所用时间
2.3.5 YaleB_32x32测试结果如图5-1所示:
图5-1每个文件的识别正确率及识别错误人脸图像序号
图5-2平均识别正确率及所用时间
2.4结果分析
经多个数据集的处理,发现增量算法的人脸识别的识别成功率较高。

3. 实验总结和实验感悟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增量学习求逆矩阵方法的技巧,也学会了更多矩阵运算的算法和如何用matlab实现相应的算法。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运行的时候出现了不少的bug,我学会了如何用断点来一步步运行程序检测修改bug,经过多次的试验,查错,纠正,最终才得到一个能实现算法要求的的程序。

最终得到的这个程序虽然做大部分文件的人脸识别的时候所需时间较少,但是由于用的for循环较多导致运行到YaleB_32x32这个文件时耗时较长,需要继续努力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