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07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07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e961f35fbfc77da269b139.png)
物理学一级学科(07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各个科研环节接受专门训练,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或者自主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取得一定量的科研成果,毕业论文达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国内外物理学研究历史、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方向;2.能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3.系统掌握所选择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4.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5. 具有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技管理或者综合发展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1)夸克物质物理: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物质的退禁闭相变,手征相变、色超导相变、夸克物质的耗散性质和集体效应、核环境中的微扰QCD理论、有限温度场论等。
(2)高能碰撞唯象学:高能强子-强子和核-核碰撞机制、QGP相变动力学、相变过程的逐事件关联与起伏、多奇异数重子的椭圆流、以及粒子产生模型和机制的研究。
(3)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的相变动力学、复杂网络的统计性质、人类动力系统的标度律。
(4)生物物理:基于生物分子(DNA、RNA、蛋白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中的物理规律。
在生物物理理论方向,开展基因表达动力学及调控网络理论,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机理,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分子动力学等研究。
在分子生物物理实验方向,利用生物分子实验平台,开展miRNA与mRNA相互作用机制和miRNA在生物分子信号通路中的调控等研究。
(5)统计物理:非线性系统中噪声与噪声关联随机动力学理论,噪声关联在一些物理系统中产生的新效应。
神经电生理现象中离子通道及其随机理论,细胞钙离子通道动力学及钙信号通路随机统计理论,可激发介质中的螺旋波的噪声效应。
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1)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深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紧密结合能量前沿、亮度前沿和宇宙前沿的实验进展,系统开展重味物理、CP对称性破缺、中微子质量起源机制和暗物质模型及其探测等方面的研究。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cbc4a9a8114431b80dd87e.png)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一、学科概况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
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
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
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
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
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
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8. 功能薄膜材料结构与物性9. 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
一级学科:物理学(学科代码:0702)
![一级学科:物理学(学科代码:0702)](https://img.taocdn.com/s3/m/45fb1c2cdd36a32d73758157.png)
目录一级学科:物理学(学科代码:0702) (1)光学(070207)(信息学院) (1)本科直博生 (1)学历博士生 (3)硕博连读生 (5)学历硕士生 (7)无线电物理(070208) (9)学历硕士生 (9)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学科代码:0803) (10)光学工程(080300) (10)学历硕士生 (10)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09) (12)物理电子学(080901)(信息学院) (12)本科直博生 (12)学历博士生 (14)硕博连读生 (16)学历硕士生 (18)电路与系统(080902) (19)本科直博生 (19)学历博士生 (21)硕博连读生 (23)学历硕士生 (25)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26)本科直博生 (26)学历博士生 (28)硕博连读生 (30)学历硕士生 (3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34)本科直博生 (34)学历博士生 (36)硕博连读生 (38)学历硕士生 (40)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080921) (41)学历硕士生 (41)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 (43)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43)学历硕士生 (43)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代码:0831) (45)医学电子学(083120) (45)本科直博生 (45)学历博士生 (47)硕博连读生 (48)学历硕士生 (50)备注:培养方案中跨一级学科选课范围为:除公共选修课及本专业所在一级学科之外的其它理工类研究生课程,应与本专业研究方向相关联。
如需选修非理工类课程,则需经导师同意。
0702 物理学本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包含下列二级学科:1.光学(070207)(信息学院)(博士点)2.无线电物理(070208)(硕士点)光学(本科直博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敬业与团队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df11a3fd0a79563c1e7230.png)
64 64 64 48 48 64 48 48 32 48 48 48 48 48 64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 4 4 3 3 4 3 3 2 3 3 3 3 3 4 3 3 3 3 3 3 3 3
秋 春 春 春 秋 春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秋 春 秋 秋 春 秋 秋 春 秋 春
070204
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惯性约束等离子体物理;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诊断
低维凝聚态物理;自旋电子学及机理;纳米复合功 能材料制备与机理; 新型光电子功能材料制备与机 理;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3
凝聚态物理
070205
理科
光学 无线电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 精密测量物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
070207 070208 0702Z1 0702Z2 080501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见物理学院一级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关硕士学位的规定和《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手册》的管 理规定执行。 物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学 位 公 共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 时 32 18
4
学 分 2 1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全体硕士 生必修
研究 环节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 ≥19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 ≥19 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 学分 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1 学分 学分 交论文 1 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2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 1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
学位论文 15 学分
理工科硕 士必修
411.800 科技英语写作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 408.801 克思主义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1c4d2a45177232e60a273.png)
物理学院物理学博士培养方案物理学院旨在培养有扎实物理学基础,并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做出高水平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研究工作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
研究生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拓宽基础和解决问题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并直接影响撰写的学位论文质量。
因此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物理基础研究并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以及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要求的高基础和应用型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实验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的发展动态。
具有独立进行本专业相关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比较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或者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学科介绍: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设六个二级学科专业1、理论物理研究方向本专业的重点科研方向为:(1)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2)计算物理(3)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4)粒子理论和量子场论(粒子理论主要研究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
本专业的研究一般采用量子场论计算粒子实验和自然界的各类粒子物理过程。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标准模型,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暗物质理论,中微子物理,对撞机物理,早期宇宙等。
)(5)非线性物理和量子混沌(6)软凝聚态与生物物理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是理论物理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研究分支,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的宏观与微观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凝聚态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密切相关,在当今高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该方向具体研究内容有:研究高温超导体、非常规超导体、强关联电子系统的物理特性及其微观机理,探索处理量子多体系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用非平衡态统计理论研究纳米尺度下电子的输运特性,探索新奇量子效应,为设计新型功能性量子器件提供物理基础;探寻新型拓扑非平庸效应。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6ff14d767f5acfa1c7cd78.png)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2 一级学科名称:物理学)(二级学科代码:070205 二级学科名称:凝聚态物理)一、学科简介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学(0702)主要学科方向包括:凝聚态电子输运、磁性与热性质、自旋电子学与器件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相变与畴结构演化;功能材料与物理;低维物理;超导物理;固体非线性光学及光谱学等凝聚态物理方向。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及强关联冷原子物理;低维及介观体系量子理论;原子分子理论,原子核理论等理论物理方向。
二、学位类型及培养目标本学科点授予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复合型物理专业人才。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学术型为主。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物理的相关研究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承担本学科领域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本学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物理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动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关的教学工作,针对物理实际问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自硕士入学起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
四、课程设置1、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入学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指导学生选择课程;2、跨专业博士生必修补修课由导师按照要求确定,但不记学分。
五、学术活动/专业实践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必修1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普通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至少用外文作一次学术报告。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f31db9e314332396893fe.png)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理论物理(代码:07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
物理学科是广州大学最早建立重点学科之一,属广州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许多人已成为重要学术和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受限小量子系统、磁性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研究、信息光电子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研究特色是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计划项目20多项。
2000年3月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5年以来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除取得一些科学成果外,还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
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且有多名毕业生在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工程学校及新加坡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发表在“Phys. Rev. B”,“J. Appl. Phys.”,“J. Phys.: Condens. Matter”,“Eur. Phys. J”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毕业生中有多人分别考上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博士研究生,8人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f0d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7.png)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系统的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深入研究物理学领域前沿问题的能力。
2.培养具备科学研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培养具备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具备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
4.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伦理意识,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素养。
5.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具备科学研究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物理学基础知识研究生入学前要求具备物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学基础理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等。
2.专业课程学习研究生阶段需要修读一定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专业实验技能培养等。
3.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手段,通过组织院内外学术报告会、学术讨论会、学术会议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要求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2.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设置。
3.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
4.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
四、学位授予五、总结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物理研究人才。
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的组合,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我国应用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8ea69ffc4ffe473268ab60.png)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7 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80700 二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学科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包括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在时铭显院士带领下,注重基础理论与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涵盖了从石油开采、油气输送到石油化工的主要领域,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取得了一批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工业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分别于2003年、2007年获得博士授权点。
2010年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学科共同申报并获得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获得批准建设低碳能源工程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多年学术发展与积累,本学科在多相分离理论与技术、加热过程与装备、过程流体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与装备在国内石油生产、石油加工、煤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年来,针对石油石化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开展了热力系统优化与系统节能、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本学科共有多相流动理论与分离技术、燃烧、传热过程与装备、热力过程优化与系统节能、过程流体机械、压力容器技术、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以及十几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同时获得一批发明专利,形成“基础研究—工艺与装备创新—工程放大设计—推广应用”相结合并滚动扩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的石油、化工等能源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10名,副教授12名,讲师13名。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横向课题,支撑条件优越。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133dd240c844769eaeec7.png)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培养方案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6月目录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3)博士研究生 (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3)光学工程一级学培养方案 (31)博士研究生 (3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37)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44)博士研究生 (4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9)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学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702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理论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生物物理学、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点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等离子体物理;辽宁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2003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离子体物理1998年获得博士授予权, 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198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授予权,2008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群依托教育部三束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先进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十余个研究机构,拥有先进大型研究设备近百台(套),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ITER专项(课题),02专项(课题),“863”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项目及预研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和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课程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3c01b8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课程
物理系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 高级量子力学:这是博士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学习更加深入和复杂的量子力学理论,包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算符和算符代数等。
2. 固体物理学:介绍和研究固体的物理性质和行为,包括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磁性和导电性等。
3. 高能物理学:介绍和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包括粒子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标准模型和量子场论等。
4.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介绍和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热力学规律,包括温度、热量和熵等热力学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物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5. 量子场论:介绍和研究基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场的量子化理论,包括量子场的基本概念和数学理论、费曼图和路径积分等计算方法。
此外,物理系博士研究生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数值计算等研究工作,并参与科研项目。
实验室研究和科研项目是物理博士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或推动某一领域的技术发展。
综合考核与毕业要求也是获得物理博士学位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学位论文答辩和学术报告等环节。
除此之外,还需要符合学校制定的毕业要求,如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和要求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具体学校或专业的博士培养方案或课程设置情况,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decffadaef5ef7ba0d3c93.png)
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的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方向参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1、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2、对提前达到培养目标和科研业绩优良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对于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工作者,均按结业处理。
3、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具体课程设置参见附表二。
2、完成课程学习后,获得总学分应不低于16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至少为12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1、文献阅读: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并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形式由导师规定并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2、选题和开题报告: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和进行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三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题目、现状分析、研究内容和特色、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等项内容。
开题报告由本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审核,未通过者必须重新进行。
3、中期考核:在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各培养单位要统一组织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保存在博士研究生所在学院(中心、所),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79116387c24028905fc353.png)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的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具有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创新性。
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均需达到一定的要求。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带头人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按学校规定博士学制三年,在职人员四年,在不低于物理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前毕业。
未达到物理学科要求者将延期毕业,具体由导师确定。
2、课程学习一年,论文工作两年。
3、博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1、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 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40学时 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 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2、专业基础课:根据学校不同学制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确定课程门数及学分,并表明各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
3、专业课:见附表二。
4、选修课:见附表二。
5、补修课:见附表二。
五、文献阅读根据本专业对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进行时间,做出本学科专业的具体规定,同时要做出对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考核要求和办法。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62a7e767f5acfa1c7cd75.png)
物理学院一、院系概况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和天文学系组成。
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马大猷、吴有训、彭恒武、钱三强、朱洪元等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
现任院长为欧阳钟灿院士。
现有教职工232人,其中教授88人,副教授60人。
教授中有中科院院士8名,博士生导师8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9名。
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和“赵忠尧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物理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
物理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首批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
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0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
多年来,物理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年轻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物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d5212565ce05087732133b.png)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物理学专业一、基本情况1.专业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已有百余年历史,它可追溯到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馆开设的物理学课程。
1911年创建数学物理部,1924年正式成立物理系。
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如张贻惠、张宗燧、郑华炽、黄祖洽等在此从教。
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4个二级学科。
近年来物理学科ESI国际学科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
物理学专业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物理学系现有专任教师7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3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其中杰青2名、优青4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中组部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5名,青年长江学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科研方面,应用光学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理论物理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近年来,物理学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其中国家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和“973”、“863”、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重要项目20 余项,近5 年物理系教师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4 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
年均在国际著名物理学杂志上发表SCI 论文150 余篇。
自2010年起,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建立了励耘物理实验班。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优秀的学术素养和良好道德风貌,宽厚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2682a6daef5ef7bb0d3c0f.png)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0)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胜任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论文撰写、文献检索。
(7)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A. 新物理唯象研究 B. 重味物理研究C.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A. 高能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 B. 重离子核反应3、原子与分子物理:A.原子分子碰撞 B. 原子体系的精密计算 C. 分子结构、光谱及激发态 D. 大分子体系的化学物理性质研究 E.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F. 分子反应动力学。
4、凝聚态物理:A.表面与界面物理;B.超导物理; C.半导体超晶格与微结构;D. 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5、光学:A.激光器件与激光物理;B.光与物质相互作用;C.谱分析与光学技术。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实行弹性学制,提前毕业者按照《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至少休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物理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5a29b5aa5e9856a5712601e.png)
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八年六月目录物理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光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1)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1)物理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9)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0)数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8)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7)附件1:理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创新实践学分审核与认定细则 (65)附件2:理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大纲及考核标准、评分细则 (71)附件3:理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细则 (74)物理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一、学科概况长春理工大学物理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建校时的应用光学专业,1981年获首批光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光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自1989年以来一直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国防科工局评为国防特色学科,2011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2013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
学科现设有光学、超快光物理、凝聚态物理、理论与计算物理4个研究方向,拥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德国洪堡学者、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拥有高能固体激光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飞秒激光研究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纳米光子学与纳米技术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纳米材料生物传感与检测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超快非线性成丝光学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新型固体激光器及应用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吉林省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高校创新团队、吉林省光谱探测技术及应用高校创新团队、吉林省高强度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校创新团队等多支国家和省部级优秀科研团队,建有纳米生物光子学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研究中心、吉林省超快光学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光谱探测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高等学校光电子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吉林省激光技术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学科支撑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0)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系统掌握理论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掌握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研究工作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备从事高等学校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5.身心健康。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
三、研究方向(1)粒子物理理论;(2)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3)原子分子物理;(4)凝聚态物理;(5)光学;(6)数学物理;(7)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四、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
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要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等项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与时间安排。
培养计划可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五、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1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原则上设置专业必修课2门,选修课2-4门。
学分的计算一般为每学期的周学时数(每学期按18周计)。
详见各方向课程设置表。
六、学分分配1.学位课(10学分)(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144学时,4学分。
(3)专业必修课(2门,按方向设置),4-6学分。
2.选修课(2-4门),4-8学分。
3.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
学位课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为考查课程。
课程学习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
导师还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研究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
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内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研讨活动,记1学分;学术研讨活动中至少做两次学术报告(其中1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记1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将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及学术报告交学院保管,并记相应学分。
七、博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需参加资格考试,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后,应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其科学道德、思想修养、学习成绩、研究能力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察,对其中不合格者,取消博士生资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淘汰、分流。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
八、学位论文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附:粒子物理理论与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方向课程设置表任选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工作进度情况决定,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二学 期末完成,最迟于第三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
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研究生经过充 分调研与论证,独立地做出开题报告。
报告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 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
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需公开答辩,接受检查,并获认可。
由包括导师在内的 3-5 人组成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 选题进行审核,着重审核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
对有争议的选题应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2.学位论文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 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规范认真执行。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 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和创造性,应以作者 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 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博士研究生至少要用一 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河南师范大学相关规定执行。
附:凝聚态物理方向课程设置表附:原子分子物理方向课程设置表附:光学方向课程设置表附:数学物理方向课程设置表附: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向课程设置表粒子物理理论与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方向博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B020201课程名称:规范场论(II)总学时:72学分:4开课学期:1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刘宁、郝喜庆内容概要:(1)对称性自发破缺;(2)规范理论的重整化;(3)量子色动力学;(4)重整化群;(5)大统一理论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戴元本,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科学出版社2.W.Greiner and A.Schafer,《Quantum Chromodynamics》,Springer,1995 3.M.E.Peskin and D.V.Schroeder,《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Field Theory》4.李政道,《场论与粒子物理学》(上,下册)5.R.D.Field,Applications of Perturbative QCD6.J.F.Donoghue et al.,Dynamics of the standard model,Cambridge19927.S.Weinberg,Quantum Theory of Field,Cambridge1995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B020202课程名称:粒子物理专题总学时:54学分:3开课学期:1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曹俊杰、常钦内容概要:B物理、新物理模型、高能对撞机实验物理分析等与课题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研究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献精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为主,结合讨论答疑。
凝聚物理方向博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B020206课程名称:高等凝聚态物理学总学时:72学分:3开课学期:1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危书义、杨宗献内容概要:(1)概论;(2)凝聚物质的结构;(3)各种物质结构中波的行为;(4)键、能带及其他;(5)相变和有序相。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聚态物理学》,冯端、金国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固体理论》,李正中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高等量子力学》,倪光炯、陈苏卿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Richard M.Martin,“Electronic Structure: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5.R.M.Dreiz1er and E.K.V,Gross,‘Density Functiona1Theory an approach to the Quantum Many-Body Prob1em’,World Publishing Co.;c19906.H.Gou1d and J.Tobochnik,‘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app1ications to physical system’,Addison-Wesley,c1988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B020207课程名称:凝聚态物理理论与实验方法专题总学时:72学分:3开课学期:1-2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王广涛、戴宪起、马恒等内容概要:结合研究课题,导师组织做专题报告或邀请外单位专家来做专题报告,介绍凝聚态物理理论与实验方法,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并组织学生对与课题密切相关文献进行阅读、讲解、讨论、答疑。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献精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为主,结合讨论答疑。
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理论方向博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B020210课程名称: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总学时:72学分:3开课学期:1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孙金锋、刘玉芳内容概要:(1)概论;(2)碰撞理论;(3)激发态结构;(4)分子的能级结构;(5)分子的光谱结构与测量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徐克尊著,《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2.杨福家著,《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咯兴林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4.N.F.莫特、H.S.W.马塞著,《原子碰撞理论》,科学出版社,(1960年)5.Friedrich Harald,‘Theoretical atomic physics’,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19946.R.D.Cowan,‘The theory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spectr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1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自学与讨论。
课程编号:B020211课程名称:原子分子物理前沿专题总学时:72学分:3开课学期:1-2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孙金锋等内容概要:结合研究课题,导师组织做专题报告或邀请外单位专家来做专题报告,介绍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相关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并组织学生对与课题密切相关文献进行阅读、讲解、讨论、答疑。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献精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为主,结合讨论答疑。
光学方向博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B020214课程名称:高等光学总学时:72学分:3开课学期:1学期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彭玉峰内容概要:(1)光的电磁理论基础;(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光波场;(3)平面光波的反射与折射;(4)波导中的光波;(5)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广播;(6)光波衍射与成像;(7)光波场的统计特性。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赵建林著,《高等光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2.季家镕著,《高等光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7年)3.赵达尊著,《高等光学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自学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