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d6237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5.png)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详细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创造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创造了直尺。
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
(1)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
(板书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间隔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间隔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个大格。
一个大格里面有()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570581a0116c175f0e489c.png)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
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给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分析
![给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cb05806529647d272852ce.png)
成功 。 冷静 思 考这 一 教学 片断 , 不免 有些 遗憾 , 但 又 学 对 “ 米 ” 9厘 这一 长 度大 小有 一 个 更感性 , 准确 的 认 更 生 只注 意 了动 手 操作 , 没 有动 脑 思考 ; 而 我们 教 师 重 识 ,而 且 还会帮 助学 生建 立一 个 更准确 的有 关 “ 厘 l
一
师 : 同学们拿 出 自己的吸 管 , 计 一下 有 多长 , 请 估 记在 本子 上 , 后再实 际测量 一 下 。 然
生: 估计 、 记录 、 手测 量 。 动
为两 个独 立的 活动 , 并且 由于 没有 把两 个活 动 有机 结
合起 来 , 这 一环 节 中 的 “ 使 估计 ” 活动 也成 了 形式 , 影
维普资讯
边 教 边 悟
20 年第 6 当代教 育 科学 06 期
给 学 生 留 出反 思 的 空 间
《 分米 、 厘米 、 毫米的认识》 教学片断分析
● 宫 红 军 刘 枫
位教 师 执教 《 分米 、 米 、 米 的 认识 》 厘 毫 的教 学 行估 计 , 二是实 际 测量吸 管 的长度 。这 两个 活动 本 应 片 断如 下 : 该是 一个 相辅 相成 的整 体活动 , 在实 际操 作 中却 成 但
一
下估 计 中存 在 的问题 , 会有 力地 促进 学 生估计 能 将
有 关 长 度单 位 的 大小 和 应 用 。教 学设 计 考虑 比 较 周 力的提 高 。 这样 , 暂的一 两 分钟 的反 思 , 仅在 教学 短 不 到 , 很 符 合 新 课 程 中 “ 学 生 在 体 验 中学 习 ” 理 活动 的组 织上使 两个 活动 融为 一体 , 也 让 的 而且 能 使学 生 的 念 。从课 堂上 学生 的学 习表现 看 , 生的学 习情绪 高 思 维 活动 成 为一 体 , 力地 培 养学 生对 比 、 析和 综 学 有 分 昂 , 习 活动 也很 积 极 , 以 说 教学 活 动 组 织 的l 较 合问题 的能 力 。这 样 一个 反思 的机 会 , 学 可 比 不仅 会让 学生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66d72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6.png)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8d40d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3.png)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今天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的认识,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呢?是不是用米和厘米呢?第一部分:毫米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研究毫米的认识。
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还要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小物品,例如硬币、铅笔等,来感受毫米的长度。
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然后将长度转换成毫米。
第二部分:分米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分米的认识。
分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和毫米都要大。
我们可以用米尺来感受分米的长度,将长度转换成分米。
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分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或100毫米。
第三部分:单位的换算最后,我们要研究单位的换算。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就是将一个单位的长度转换成另一个单位的长度。
例如,将1米转换成分米,就是将1乘以10,得到10分米。
我们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换算,加深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于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课后练:为了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练题,例如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等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通过展示米尺和小棒,老师让学生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10分米,1000毫米。
学生们通过练,熟悉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毫米的认识》备课解决方案
![《毫米的认识》备课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b525af7ec4afe04a1df63.png)
1.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21~22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例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教材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三个环节,使学生知道了毫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掌握了测量方法,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备已学知识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认识毫米
知识回顾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
过程讲解
研究测量数据,体会长度单位“厘米”的局限
·
·
·
·
·
·
·
·
·
·
·
·
·
·
·站长统计。
小学数学第四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第四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a6e379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4.png)
小学数学第四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数学第四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第四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04b01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6.png)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分米、毫米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9695f2f7fd5360cbb1adb22.png)
20 10
70
清晨,我从2厘米长的 床上起来,来到了卫生间。
清晨,我从2米长的床 上起来,来到了卫生间。
拿起17米长的牙刷, 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
拿起17厘米长的牙刷, 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刷牙。
吃完饭,走了200厘米 远的路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 式,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 起在15厘米高的旗杆上。
还记得以前 认识了哪些长 度单位吗?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毫米用mm表示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吃完饭,走了200米远 的路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 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 15米高的旗杆上。
2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 10 毫米
实践作业:
1.每人画一条 8毫米长的线段。
金箍棒变 成1分米长。
分米用dm表示
1分米
1分米= 10 厘米
实践作业:
2.每人画一条 1分米长的线段。
长度单位:
三年级的测量知识点
![三年级的测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e7ab7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8.png)
三年级的测量知识点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
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年级的测量世界,了解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毫米厘米(cm)和毫米(mm)是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1 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的宽度,而 1 毫米则非常短,大约是一枚硬币的厚度。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会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
比如,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就用毫米。
2、认识分米分米(dm)是比厘米大但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1 分米等于10 厘米。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分米来测量一些不太长也不太短的物体,比如椅子的高度。
3、认识米米(m)是比较常用的长度单位。
当我们测量较长的物体,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时,就会用到米。
1 米等于 100 厘米,等于 10 分米。
4、长度单位的换算在进行测量时,经常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比如,要知道 30 厘米等于多少分米,因为 10 厘米等于 1 分米,所以 30 厘米就等于 3 分米。
二、测量方法1、用尺子测量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尺子的0 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刻度是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几毫米。
2、估测估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与已知长度的物体进行比较,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
比如,知道自己一拃的长度,就可以用拃来估测桌子的宽度。
三、周长1、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2、计算周长对于长方形,周长=(长+宽)× 2;对于正方形,周长=边长× 4。
在计算周长时,要先测量出相应的长度,再代入公式计算。
四、解决实际问题1、选择合适的单位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如果是测量一本书的长度,用厘米比较合适;如果是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就更合适。
长度单位认识不同的长度单位和换算方法
![长度单位认识不同的长度单位和换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1f89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4.png)
长度单位认识不同的长度单位和换算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长度单位。
长度是物体或距离的基本属性,我们需要准确地认识不同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比较。
一、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制,其长度单位为“米”(m)。
米是一个基本单位,其他长度单位都可通过与米的换算来表达。
1. 厘米(cm):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它是米的百分之一,即1m=100cm。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厘米来计量较小的长度,如尺寸、身高等。
2. 毫米(mm):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它是厘米的十分之一,即1cm=10mm。
毫米常用于测量更细小的物体,如针头的直径、纸的厚度等。
3. 千米(km):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千倍,即1km=1000m。
千米常用于测量长距离,如城市间的距离、汽车行驶里程等。
二、国际非单位制长度单位国际非单位制长度单位是指不直接以米为基准的长度单位。
虽然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但在某些实际应用领域中,人们仍然使用其他非单位制的长度单位,例如:1. 英尺(ft):英尺是英制长度单位,它等于0.3048米。
英制长度单位主要在英国及其殖民地使用,例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
2. 英寸(in):英寸是英制长度单位,它等于英尺的1/12,即1ft=12in。
英寸常用于测量屏幕尺寸、纸张大小等小尺寸物体。
3. 码(yd):码是英制长度单位,它等于英尺的3倍,即1yd=3ft。
码常用于测量跑道长度、体育运动场地等大尺寸场所。
4. 里(li):里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它等于约500米。
里在中国尚有一定的使用,主要用于乡村间的距离、公路、河流的长度等。
三、长度单位换算方法为便于比较和计量,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以下是一些常见单位的换算方法:1. 从大单位到小单位的换算:将大单位的长度乘以单位之间的换算比例即可。
例如,换算千米到米,乘以1000;换算英尺到英寸,乘以12。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ea0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e.png)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205ef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3.png)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
借助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教具准备: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长的纸条、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六、学具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纸条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
(多媒体课件)1.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作单位。
3.1米=()厘米生:(看大屏幕说一说)师:通过复习,你们掌握得还不错。
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再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5篇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6939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0.png)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5篇《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__来自优秀..课.件.园)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cfe6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9.png)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准备: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
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1、认识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
那么这支铅笔到底长多少呢?师: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视)。
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
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
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9aed9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3.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 毫米的认识。
-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 = 10毫米。
- 生活中1分硬币、身份证、银行卡等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 分米的认识。
- 分米(dm)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 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
- 生活中,粉笔盒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
3.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
例如,3米 = 3×10分米 = 30分米。
-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50厘米 = 50÷10分米 = 5分米。
二、千米的认识。
1. 千米的认识。
-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 1千米 = 1000米。
- 例如,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2圈半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2.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 千米换算成米:乘1000。
如2千米 = 2×1000米 = 2000米。
- 米换算成千米:除以1000。
如3000米 = 3000÷1000千米 = 3千米。
三、吨的认识。
1. 吨的认识。
-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 1吨 = 1000千克。
- 例如,一头成年大象的体重约为5吨;一辆小型载货汽车的载重量约为2吨。
2.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 吨换算成千克:乘1000。
如4吨 = 4×1000千克 = 4000千克。
- 千克换算成吨:除以1000。
如5000千克 = 5000÷1000吨 = 5吨。
米毫米分米厘米的记忆口诀
![米毫米分米厘米的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80899c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0.png)
米毫米分米厘米的记忆口诀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小话题,但它可不是小事——那就是“米、毫米、分米、厘米”的记忆诀窍。
这个话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搞清楚了这些单位,你会发现生活中各种测量都变得顺手多了。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些单位搞得明明白白,顺便来点儿小窍门,让你记得快、记得牢!2. 各单位特点2.1 米——大哥米啊,就是咱们常说的“米”。
它是长度的基础单位,尤其在测量大的物体时特别好用,比如房子的长度、运动场的宽度等等。
记住,米是基础单位,它“大”,所以最“重”,也是最“霸气”的。
2.2 厘米——小弟接下来是厘米。
它的名字里有个“分”字,实际上就是米的百分之一。
简单说,就是一米被分成了一百份,每一份就是一厘米。
这个单位比较适合测量一些小一点的东西,比如你桌子上的书本、手机的宽度等等。
2.3 毫米——小小弟再往下是毫米。
它是厘米的十分之一,或者说是一米的千分之一。
这个单位特别适合测量细小的东西,比如缝隙、线的粗细之类的。
虽然它小,但在一些精细的测量中可绝对重要!2.4 分米——中间者分米呢,其实就是厘米和米之间的桥梁。
它是一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一米可以被分成十份,每份就是一分米。
这个单位特别适合那些介于大和小之间的测量情况,比如测量书架的高度,或者小孩子的身高等等。
3. 记忆口诀好啦,咱们接下来说说记忆这些单位的窍门。
记住这些单位,就像记住好朋友的生日一样容易。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小口诀,大家可以用来帮助记忆哦!3.1 “米”是“大哥”“米”是基础单位,它站得高、看得远。
把它当成家里的“大哥”,不管是做饭还是量身高,都是它当家作主。
3.2 “分米”是“桥梁”“分米”就是连接“米”和“厘米”的“桥梁”。
它把大和小联系起来,记得它是十份之一,就像“十”这个数字,十个“分米”合起来就是一米。
3.3 “厘米”是“小弟”“厘米”比“分米”还小,但它也很重要。
它把“一米”分成了一百份,记住它是“米”的百分之一,就像小弟弟一样,虽然不够高,但绝对有用!3.4 “毫米”是“最小弟”“毫米”是最小的那个单位,一米分成一千份,每一份就是一毫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eab2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7.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学例1.(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③2.认识分米.教学例2.(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三、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随堂练习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布置作业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整体感知: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
数学长度单位知识
![数学长度单位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d4dc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e.png)
数学长度单位知识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0.1 米(m) = 1 分米10 厘米(cm) = 1 分米100 毫米(mm) = 1 分米10 分米 = 1 米(m)0.1 分米 = 1 厘米(cm)0.01 分米 = 1 毫米(mm)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毫米
1厘米中间有几个这样的小格?每小格 的长就是1毫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 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2厘米呢? 量很短或很薄的物体就要用毫米做单位。 量一量硬币的厚度。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三班:韦嘉豪
一、教学目标
• 使同学们掌握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 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 的测量。 •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 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米; )分米。
你想出来了吗?
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谢谢大家,请大家批评指正!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我们常见的有:
小明的作业:
1.大树高6毫米。是对还是错?(错) 2.铅笔长10毫米。是对还是错?(错) 3.教室长8厘米。是对还是错?(错) 4.课堂作业本的厚约3分米。是对还是错? (错)
考考自己
填一填: 1厘米=( 1分米=(
)毫米; )厘米。
算一算: 10分米—2分米=( 14厘米+26厘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 体观 念。
教学准备:尺子、硬币、IC卡
• 认识厘米
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闭 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举例说明 什么物体大约1厘米。量一量你的铅笔 有多长。试一试。
你知道吗? 10厘米就是1分米, 20厘米就是2分米。
认识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