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林福昌讲解学习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大纲(40学时)
《高电压工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学时:40学时(讲授36+实践4)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电路、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等教材:《高电压工程基础》(第二版),施围,邱毓昌,张乔根.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参考书 1. 《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王锡凡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 《高电压绝缘技术》,严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3. 《高电压工程》,梁曦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高电压工程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着重强调工程应用中的理论知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掌握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相关知识,以及电力系统过电压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等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绝缘、高电压技术等领域的设计、安装、运行、试验,及研究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1)教学内容1.1 高压输电的必要性;1.2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1.3电力工业对高电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4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高电压技术中的应用;1.5 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基本要求掌握我国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划分;掌握高压输电产生的背景及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掌握分裂导线的结构及优点;了解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了解高电压技术中的新技术;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 1 -第2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教学内容2.1 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2.2 放电的电子崩阶段;2.3 自持放电条件;2.4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点。
(2)基本要求掌握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掌握气体的自持放电现象和流注放电理论、气隙的击穿特性及提高气体间隙抗电强度的方法;pd值较大和pd值较小时放电现象的异同,以及各自的自持放电条件;理解输电线上的电晕放电以及绝缘子表面的气体放电。
第3章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1)教学内容3.1 稳态电压下的击穿;3. 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3.3 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3.4大气密度和湿度对击穿的影响;3.5 SF6气体间隙中的击穿;3.6 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高电压工程作业参考答案
高电压工程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1、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2、答:下图1表示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和确定其波前和波长时间的方法(波长指冲击波衰减至半峰值的时间)。
图中O为原点,P点为波峰。
国际上都用图示的方法求得名义零点。
图中虚线所示,连接P点与0.3倍峰值点作虚线交横轴于点,这样波前时间、和波长都从算起。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标准雷电波的波形规定是:图1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T1-波前时间T2-半峰值时间P-冲3、答:(1)水分的影响:当水分在液体中呈悬浮状态存在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呈圆球状(即胶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一般水球的直径约为10-2~10-4cm。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很大,水球容易极化而沿电场方向伸长成为椭圆球,如果定向排列的椭圆水球贯穿于电极间形成连续水桥,则液体介质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2)固体杂质的影响:一般固体悬浮粒子的介电常数比液体的大,在电场力作用下,这些粒子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区域运动,在电极表面电场集中处逐渐积聚起来,使液体介质击穿场强降低。
4、答: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到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5、答:试验变压器的电压必须从零调节到指定值,同时还应注意:(1)电压应该平滑地调节,在有滑动触头的调压器中,不应该发生火花;(2)调压器应在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提供从零到额定值的电压,电压具有正弦波形且没有畸变;(3)调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试验变压器的容量。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作业■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屮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 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左•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了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了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而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J■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口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了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了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岀电了是维持气休放电的必雯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川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汴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了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川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屮,电子碰撞电离系数a =11cm-1o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而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冃。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忖为n(l— e(xd =e}M =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冃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卜•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03、£ =30/7^ l + -y= =30xlxlx I 后丿对半径为1mm的导线( 03 'E =30xlxlx 1+• ‘ •=5&5(kV/cm)答:半径1cm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半径1mm Y线起晕场强为58.5kV/cm1-10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作业■ 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屮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 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左•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了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了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而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J■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口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了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了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岀电了是维持气休放电的必雯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川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汴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了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川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屮,电子碰撞电离系数a =11cm-1o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而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冃。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忖为n(l— e(xd =e}M =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屮的电子数冃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卜•半径分别为1cm和1mm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的导线(03、£ =30/7^ l + -y= =30xlxlx I 后丿对半径为1mm的导线( 03 'E =30xlxlx 1+• ‘ •=5&5(kV/cm)答:半径1cm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半径1mm Y线起晕场强为58.5kV/cm1-10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说课材料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第一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
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
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
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
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
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高压电与绝缘技术专题——电力电缆专题讲座
2019/10/11
24
表3:油纸电缆的工作场强
2019/10/11
25
图7:
工频下油纸绝缘局部放电 起始场强与纸带厚度及压力的关系
油压:l一1.5MPa;2一1.0MPa; 3-0.1MPa;
气压:4-3.0MPa;5-2.0MPa;6-1.5MPa;7-1.0MPa;8-0.5MPa;9-
0.25MPa
2019/10/11
14
敷设在较大落差时,浸渍剂下流——电缆护套 胀裂,上部更多空隙。
更大落差时宜改用塑料电缆或不淌流电缆
图1:粘性浸渍总包绝缘型电缆 结构(10kV及以下)
1-载流芯;2-相绝缘;3-带 绝缘;4-金属护层;5-铠甲
图2:粘性浸渍分向铅包型电缆 结构(35kV及以下)1-载流 芯;2-半导体屏蔽;3-绝缘 层;4-分相铅包;5-铠甲
性髙,非延燃性,生产效率髙,价格低廉,敷设 维护简单。
2019/10/11
12
聚乙烯绝缘电缆: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绝缘电阻 髙;工艺性能好,易于加工,耐湿性好,比重小 。 抗电晕及耐热性能较差,受热易变形或开裂。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电气性能好,击穿场强度 很高,绝缘电阻髙。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 允许工作温度高,载流量大,适宜于髙落差与垂 直敷设。
落差敷设;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生产周期长;
电缆头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等。
2019/10/11
30
2019/10/11
31
四、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
由聚乙烯(PE)加入交联剂挤出成形 聚乙烯绝缘(热可塑性)电缆通过较大的电流时,绝
缘会熔化变形。 交联聚乙烯(XLPE)——聚乙烯分子间交联形成网状结 构,改善了耐热变形性能、耐老化性能和机械性能。 交联的物理方法——辐射法,去除聚乙烯分子中的氢 原子,使碳一碳链合,分子间进行交联。(不经济) 化学交联——在聚乙烯中加入少量的有机过氧化物, 借助于过氧化物受热分解,产生游离基,游离基能与聚乙 烯中的氢原子结合、失去氢原子的聚乙烯分子间就联合起 来。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第一章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 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 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 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 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 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 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3. 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6 、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
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Y (e a S - 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
高电压工程 第一章课后答案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
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
流注理论认为:。
(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
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P19第二段;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20第二段。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
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
②随着电压的升高。
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
④最后。
用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
(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
(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P27—P28(1),(2),(3).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试卷3
高电压工程基础试卷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汤逊理论自持放电的条件是。
(用公式表示)流注理论认为,是二次电子主要来源。
2、电介质的无损极化包括和。
无损极化包括和。
3、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方法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其二为。
4、电气设备绝缘的预防性试验中,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分别采用和测量。
5、一般用和描述绝缘对冲击电压的耐受能力。
6、冲击电压分为持续时间较短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
7、按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可以将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分为和。
8、负极性棒-板间隙的电晕起始电压比正极性棒-板电极(“高”或者“低”),负极性棒-板间隙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棒-板电极。
(“高”或者“低”)9、在接地装置中,接地方式可分为、和保护接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设S1、S2分别为某避雷器及其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曲线,要使设备受到可靠保护必须()。
A.S1高于S2 B.S1低于S2C.S1等于S2D.S1与S2相交2、解释电压较高、距离较长的间隙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可用( )。
A.汤逊理论B.小桥理论C.巴申定律D.流注理论3. 下列绝缘试验中,属于非破坏性试验的是()。
A.交流耐压实验B.测量电压分布C.直流耐压试验D.冲击耐压试验4、下列不同类型的过电压中,不属于内部过电压的是( )。
A.工频过电压B.操作过电压C.谐振过电压D.大气(雷电)过电压5、三台电压相同变压器组成的串级(低、中、高)试验变压器,它们间的容量比是正确的( )。
A.3:2:1 B.1:2:3C.1: 3:2 D.3:1:2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1、自持放电:2、50%冲击击穿电压(U50% ) :3、雷电日和雷电小时:4、进线段保护:5. 绝缘配合: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什么叫介质损耗?为什么可以用介质损耗角正切来判断介质的品质?试分析介质损耗与所施加电压的幅值、频率及温度的关系。
2、简述电力系统绝缘配合常用方法,并说明什么是电气设备绝缘水平?3、简述输电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并解释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的含义。
高电压工程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高电压工程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汤逊理论、流注理论2、110KV、220KV、500KV、750KV3、污秽的性质和污染程度、湿润的方式、泄漏距离、外施电压的形式4、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界面极化5、集中式缺陷和分布式缺陷6、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7、波8、操作过电压二、单项选择题1~5 BCBCC 6~10 CDCAD三、判断题1~5 √×√××6~10 √×√√√四、分析论述题1、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
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2、答:下图1表示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和确定其波前和波长时间的方法(波长指冲击波衰减至半峰值的时间)。
图中O为原点,P点为波峰。
国际上都用图示的方法求得名义零点。
图中虚线所示,连接P点与0.3倍峰值点作虚线交横轴于点,这样波前时间、和波长都从算起。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标准雷电波的波形规定是:图1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T1-波前时间 T2-半峰值时间 P-冲3、答:(1)水分的影响:当水分在液体中呈悬浮状态存在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呈圆球状(即胶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一般水球的直径约为10-2~10-4cm。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很大,水球容易极化而沿电场方向伸长成为椭圆球,如果定向排列的椭圆水球贯穿于电极间形成连续水桥,则液体介质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2)固体杂质的影响:一般固体悬浮粒子的介电常数比液体的大,在电场力作用下,这些粒子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区域运动,在电极表面电场集中处逐渐积聚起来,使液体介质击穿场强降低。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试卷2 - 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试卷-2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超高压2.空间光电离、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发生表面电离3.低于4.伏秒特性曲线、50%放电电压5.电气设备绝缘的一组试验电压值6.低7.极化8.检测(查)性试验、耐压试验9.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10.2.511.并联充电与串联放电12.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13.并联、提高14.增大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 A2. C3. D4. B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绝缘子的沿面闪络指什么?具有强垂直分量和弱垂直分量情况下的沿面放电有什么不同?均压环改善电压分布的原理是什么?答:在空气绝缘和气体绝缘设备中,沿固体绝缘表面的放电称为沿面放电。
强垂直分量:套管和高压电机绕组出槽口的结构都属于具有强垂直分量的情况,放电过程一般为:随着外施电压的升高,首先在接地法兰处出现电晕放电形成的光环,之后,放电区逐渐形成由许多平行的火花细线组成的光带,属于辉光放电的范畴。
当外施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出现滑闪放电。
滑闪放电的火花随外施电压迅速增长,通常沿面闪络电压比滑闪放电电压高得不多。
弱垂直分量: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的情况下,电极形状和布置已使电场很不均匀,因而介质表面积聚电荷使电压重新分布所造成的电场畸变,不会显著降低沿面放电电压。
另外这种情况下电场垂直分量较小,沿表面也没有较大的电容电流流过,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热电离现象,故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现象,因而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实际上没有影响。
2.描述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两个指标是什么?各自概念是什么?答: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其绝缘尚不至于发生闪络的最大电流幅值或能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小雷电流幅值,单位为kA。
雷击跳闸率:折算到一年40个雷电日,100km的输电线路由雷电引起的跳闸次数。
3.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哪些?换流站的电磁环境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来源?答: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地面工频电场、地面工频磁场、电晕、无线电干扰、交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第17章习题答案
第17章 习题17.1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什么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解:所谓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工作电压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特性和设备绝缘对各种作用电压的耐受特性,合理的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以使设备的造价、维修费用和设备绝缘故障引起的事故损失,达到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为最高的目的。
所谓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该电气设备能承受的一组试验电压值。
17.2 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的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直流线路绝缘子选择时为什么绝缘子型号更为重要?解:绝缘子片数的确定:(1)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污闪;(2)下雨天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发生闪络;(3)具有一定的雷击冲击耐受强度,保证线路有一定的耐雷水平。
直流线路绝缘子选择时绝缘子型号更为重要的原因: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外绝缘主要由持续运行电压下的污秽特性决定,其与交流线路绝缘子特性完全不同。
在污秽条件下直流耐受电压通常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而且直流耐受电压受绝缘子形状影响更大。
17.3 如何确定输电线路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解:就间隙所承受的电压来看,雷电过电压幅值可能最高,内部过电压次之,工作电压(含工频过电压)幅值最低。
但就作用的持续的时间来说,顺序刚好相反。
在确定导线对杆塔间隙的大小时,必须考虑风吹导线使绝缘子串倾偏摇摆偏向杆塔的偏角。
由于工作电压长时间作用在导线上,计算风速应按最大风速(约25-35ms )计算,相应的风偏角1θ最大;对内部过电压p θ,考虑其持续时间短,计算风速只按最大风速的50%来计算,风偏角s θ较小;雷电过电压作用的时间极短。
因此计算风速一般采用10%来计算,此时风偏角1θ最小。
确定风偏角后,可以利用公式:s p + l sinθp、s l + l sinθl和s s + l sinθs分别计算出三种电压作用情况下的间隙距离,选最大的作为输电线路的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如下图。
第9讲 绝缘的非破坏性试验(一)
△u
CN B G R4 R3 C4 D
还有外界高压电源的干扰 ( 2 )电场干扰:杂散电容导致的干 扰电流 ( 3 )磁场干扰:电桥接线内感应干 扰电势,影响平衡
外界电场 干扰源
28
U
抗干扰措施
C Cx ,Rx A G R4 R3 C4 D CN B
CS
(1)屏蔽
29
(2)采用移相电源 由于干扰源的相位一般是无 法改变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相位 ,使得电源的相位和干扰的相位同相或反相 ,来达到消除或减少同频率干扰的目的。 (3)倒相法 测量时将电源正接和倒相各测量一 次,测得两组结果tgδ1、C1和tgδ2、C2, 然后 计算求得tgδ和C:
15
绝缘状态的判定
若绝缘内部有集中性导电通道,或绝缘严重受潮,则电阻R1 、R2会显 著降低,泄漏电流大大增加,时间常数 τ大为减小,吸收电流迅速衰 减。即使绝缘部分受潮,只要 R1与 R2 中的一个数值降低, τ值也会大 为减小,吸收电流仍会迅速衰减,仍可造成吸收比K(及极化指数P, 下同)的下降。当K=1或接近于1,则设备基本丧失绝缘能力。 K<1.3时,就可判断绝缘可能受潮
不同绝缘状态下的绝缘电阻的变化曲线
16
二、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采用兆欧表
表面泄漏电流
E
M
G
L
1
2
3
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17
兆欧表原理
I1流过线圈1,产生力矩M1, I2流过R1+R2,产生力矩M2,角度α反映力矩差
I R R 1 1 2 f f f ( R ) 2 I 2 1 R R2——绝缘电阻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电压工程》习题答案第一章1. 解释绝缘电阻、吸收比、泄漏电流、tan δ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可以用这些参数表征绝缘介质的特性?绝缘电阻:电介质的电阻率很大,只有很小的泄漏电流(一般以μA 计)流过电介质,对应的电阻很大,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的反映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吸收比:吸收比K 定义为加上直流电压后60s 与15s 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即ss R R K 1560=。
若绝缘良好,比值相差较大;若绝缘裂化、受潮或有缺陷,比值接近于1,因此绝缘实验中可以根据吸收比K 的大小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泄漏电流:流过电介质绝缘电阻的纯阻性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称为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实际上就是电气线路或设备在没有故障和施加电压的作用下,流经绝缘部分的电流,因此,它是衡量电器绝缘性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tan δ :介质损耗因数是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电流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的比值。
即CR I I =δtan 。
tan δ是反映绝缘介质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
2. 为什么一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如电容器、电力电缆等经过直流高压实验后,要用接地棒将其两极间短路放电长达5-10min?因为容型设备的储存电荷较多,放电实质是一个RC电路,等效的公式为U(1-e T),其中时间常数T=R*C ,电容越大,放电的时间越长。
为了操作安全以及不影响下一次试验结果,因此要求电容要充分放电至安全程度,时间长达5-10min。
3. 试比较气体、液体、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大小及绝缘恢复特性。
固体电介质击穿场强最大,液体电介质次之,气体电介质最小;气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属于自恢复绝缘,固体电介质属于非自恢复绝缘。
4. 何谓电介质的吸收现象?用电介质极化、电导过程的等值电路说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可以说绝缘电阻是电介质上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电介质的稳定体积泄漏电流之比?(1)一固体电介质加上直流电压U,如图1-1a所示观察开关S1合上之后流过介质电流i的变化情况。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2版)》试卷4. 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试卷4—答案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pd值较大2、1.2μS,50μS3、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4、低5、电容器并联充电,串联放电6、耐压试验二、选择(10分,每题2分)1.D2.A3.C4.D5.B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介质损耗角正切:是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比值,反应的是电解质内单位体积中能量损耗的大小。
2、沿面闪络:沿整个固体绝缘表面发生放电的现象称为沿面闪络。
3、间隙的伏秒特性是指该间隙在不同波形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伏秒特性。
4、线性谐振过电压: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某一回路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时,将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位(或设备)上出现的过电压5、线路的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以kA为单位。
四、简答:(42分,每题7分)1、简述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的异同点,并说明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汤逊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来源是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发生电子逸出。
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适用的场合是pd较小时的自持放电,而流注理论可以解释汤逊理论无法说明的pd值大时的放电现象。
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一定条件的放电过程,不能用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种理论。
2、减小液体杂质对击穿电压影响的措施有哪些?答:(1)过滤可将纤维、碳粒等固态杂质除去。
(2)防潮绝缘件在浸油前必须烘干,必要时可用真空干燥法去除水分。
(3)祛气将油加热,喷成雾状,并抽真空,可以达到去除油中水分和气体的目的。
(4)用固体介质减小油中杂质的影响常用措施为覆盖层、绝缘层和屏障。
3、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措施是什么?线路避雷器为什么能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答:输电线路防雷一般采取如下措施,有时也称为输电线路防雷的“四道防线”。
(1)防止雷直击导线,沿线架设避雷线,有时还要装避雷针与其配合。
高电压工程课后答案
1.1以空气作为绝缘的优缺点如何?答:优点:空气从大气中取得,制取方便,廉价,简易,对轴密时要求不高。
缺点:空气比重较大,摩擦损失大,导热散热能力差。
空气污染大,易使绝缘物脏污,且空气是助燃物当仿生电流时,易烧毁绝缘,电晕放电时有臭氧生成,对绝缘有破坏作用。
1.2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而不是离子引起?答:由于电子质量极小,在和气体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几乎不损失动能,从而在电场中继续积累动能,此外,一旦和分子碰撞,无论电离与否均将损失动能,和电子相比,离子积累足够造成碰撞电离能量的可能性很小1.5负离子怎样形成,对气体放电有何作用?答:在气体放电过程中,有时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电子,碰撞电子反而别分子吸附形成了负离子,离子的电离能力不如电子,电子为分子俘获而形成负离子后电离能力大减,因此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负离子的形成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
1.7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主要差别是什么?答:非自持放电必须要有光照,且外施电压要小于击穿电压,自持放电的外施电压要大于击穿电压,且不需要光照条件1.13电晕会产生哪些效应,工程上常用哪些防晕措施?答:电晕放电时能够听到嘶嘶声,还可以看到导线周围有紫色晕光,会产生热效应,放出电流,也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臭氧。
工程上常用消除电晕的方法是改进电极的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
1.14比较长间隙放电击穿过程与短间隙放电放电击穿过程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答:长时间放电分为先导放电和主放电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电子崩和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短间隙的放电没有先导放电阶段,只分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阶段。
2.1雷电放电可分为那几个主要阶段?答:主要分为先导放电过程,主放电过程,余光放电过程。
2.4气息常见伏秒特性是怎样制定的?如何应用伏秒特性?答:制定的前提条件是①同一间隙②同一波形电压③上升电压幅值。
当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取击穿时刻t1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1,当电压升高时,击穿也发生在峰值,取击穿时刻的值t2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2,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击穿发生在波前,取此时击穿时刻t3作垂线与击穿电压交点为3,连接123如图:应用: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于两个并联气隙s1和s2上,若某一个气隙先击穿了,则电压被短接截断,另一个气隙就不会击穿。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
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
流注理论认为:。
(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
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
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
②随着电压的升高。
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
④最后。
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
(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
(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部分)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
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
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
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
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
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25--------------------------------------------------------------------------------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1-8答:影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
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
流注理论认为:。
(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
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
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
②随着电压的升高。
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
④最后。
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
(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
(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1-10答:纯空气间隙形成的电场接近于均匀电场,其击穿电压较高。
由于沿面电位分布不均匀;固体介质与电极接触不良,存在小间隙;固体介质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等因素,使表面的电场发生了畸变,因此其击穿电压明显下降,而且,当其表面潮湿污染时,沿面放电电压会更低。
1-11答:SF6气体为电负性气体,容易附着电子形成负离子,不容易被电场加速,电离能力大为下降,因此其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所以其具有较高的绝缘强度。
高电压工程(第二章)参考答案1.一般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离子电导,而导体的电导依靠自由电子导电,同时电介质中的自由电子数量很少,自由电子电导通常都非常微弱;并且电介质电导率比导体电导率低很多。
介质损耗角正切作为表征介质损耗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外施电压频率及外施电压的改变都会引起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变化(详课本P48-49)。
异同点:相同点:气体放电中的汤逊理论、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以及固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建立在碰撞电离的基础之上,三者在击穿过程都会产生电子崩,当电子崩发展到足够强,都会导致电介质的击穿;三者的击穿过程都有环境温度、电压作用时间、电场的均匀程度等有密切关系;不同点:在工程中,气体的击穿过程通常用流注理论,工程液体电介质用气泡击穿理论来解释,而对于固体则还可以用热击穿理论和电化学击穿理论解释;一般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场强比液体的击穿场强高,液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气体的击穿场强要高;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的主要因素(见课本P50—课本非常之详细)固体电介质的电击穿和热击穿的区别(见课本P53--课本非常之详细)对于固体电介质和薄层空气串联:由于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比空气的介电常数大,所以根据各层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与介电常数成反比的关系,可知薄层空气电介质所承受的场强较大,其更容易击穿;对于纸和油层串联:由于纸的介电常数比油层的介电常数大,故根据各层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与介电常数成反比的关系,可知油层所承受的电场强度较大,其更容易击穿。
2.3.4.5.6.2014/11/22第3/11页第四章根据书上95页“二、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
可以解答1、2小题。
这一小结的第一段加上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这一节说到吸收比K越大吸收现象越明显,但后面又说必须R和K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具体判定。
所以本题建议组织答案如下:答:⑴一般情况下,K值越大表示吸收现象越明显,当绝缘性能良好时,K值应远大于1,当绝缘受潮时K值会变小,一般认为当K<1.3时,就可判断绝缘可能受潮。
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A的绝缘状况更好。
⑵但是某些特殊的材料,可能K<1.3,但是它的阻值R很高,此时就不能单纯的依靠K值得大小来判断,还需要依靠极化指数作为另一个判据。
综上,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A的绝缘性能比B好,但是如果是哪些特殊材料,还需另作评价。
3.书上没有,问的度娘:答:被测的绝缘材料是有一定的电容的,如果加交流电压,就会出现交流的电容电流,这样就分不清有无泄漏电流及多少了。
加直流电压,不会产生电容电流,测得的就是泄漏电流了,即使它很小,也没有问题4.书上99页4.2.2节小标题答:屏蔽、倒相法、采用角差法测量。
5书上97页4、2节第5行。
答:分布性的绝缘缺陷。
6.书上98页最后一段,和99页第一段,比较笼统。
答:正接法一般应用于实验室内的测试材料及小设备,实现样品的对地绝缘。
而在实际中,绝大多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直接放在接地底座上的,这时就要用反接法。
第五章;1.答:在图5-2中,可以得到串级变压器输出电压;定电流为I2,则装置的额定实验容量为3U2I2;2.自耦调压器:是一种自耦变压器,通过调节炭刷在;次侧的输出电压;移圈式调压器:通过改变短路线圈与前两个线圈之间的;电动发电机组:这种设备通过调节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发;3.;4.直流耐压试验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测量泄露电流,因此可以有效的--------------------------------------------------------------------------------第五章1.答:在图5-2中,可以得到串级变压器输出电压为U=3U2该设备输出的额定电流为I2,则装置的额定实验容量为3U2I2。
最高一级变压器T3的额定试验容量为:U2I2。
中间一级变压器T2的装置额定容量为2U2I2,这台变压器除了直接供应负荷的容量U2I2外,还向T3提供励磁容量U2I2。
同理,第一台变压器T1的装置额定容量为3U2I2。
2.自耦调压器:是一种自耦变压器,通过调节炭刷在绕组上的位置就可以调节二次侧的输出电压。
这种调压器结构简单,漏抗小,波形畸变小,功率损耗小,可以获得比电源电压稍高的输出电压,在小容量试验中大量采用。
由于滑动绕组触头与绕组的接触可能不良,容易引起发热、绕组线匝短路等问题,故自耦调压器的容量不能做得很大,一般不超过20kV A。
移圈式调压器:通过改变短路线圈与前两个线圈之间的相互位置,便可以达到改变耦合强度和磁通量,从而达到调压的目的。
由于这种调压器不存在滑动触头,所以容量可以做到很大。
但由于这种调压器的主磁通不能完全通过导磁材料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漏抗较大,且随短路线圈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输出的波形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
对于波形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和容量较大的场合,移圈式调压器的应用比较广泛。
电动发电机组:这种设备通过调节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由于不受电网电压的影响,能得到谐波含量很少的正弦波并实现均匀的电压调节。
但这种调压设备价格昂贵,只有在对实验要求很高的或实验室才采用这种调压装置。
3.4.直流耐压试验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还可以测量泄露电流,因此可以有效的反映绝缘内部的集中缺陷。
主要应用在对直流输电和用电设备进行耐压试验,对于一些容量较大的交流设备,有时受高压试验电源容量限制而无法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也常用直流耐压试验来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5.(1)采用5-12的倍压整流电路拓扑结构,T的高压绕组一端接地,另一端最高点位为Um,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的电位差为Um,对绕组的结缘要求低,可以减小体积。
(2)倍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直流电压不随级数的增加而增高,在某一级数存在最大值,可利用5-13式得到对应的级数,采用适当的级数以减小体积。
(3)电容的容量越大,输出纹波越少,根据实验要求,采用适当的波形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电容器容量可以减小体积。
6.7.不能。
电容器由并联充电转换为串联放电的关键是对地杂散电容来不及放电,所以杂散电容不可去掉,有时须增加杂散电容来保证各级球隙顺利自动放电。
8.在冲击电压产生回路中,波尾主要有C1的充电快慢来决定,称C2和R1为波头电容和波头电阻,C1和R2为波尾电容和波尾电阻。
根据5-17式减小R1能够减小波头时间,根据5-20式减小R2能减小半峰值时间。
第十章;1.为什么重视工频电压升高:P238最下面一段:;主要原因:1)空载线路的电容效应引起;;2)不对称短路引起;;3)甩负荷引起;2.解释电容效应:P239最上面一段;;线路首端有串联电感:我认为答案是P240最下面一;线路末端有并联电感:P241第一段“由于并联电抗;3.主要措施(自己总结的):1)减小线路长度;2;4.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P244--------------------------------------------------------------------------------第十章1.为什么重视工频电压升高:P238最下面一段:“工频过电压的幅值不高......”;主要原因:1)空载线路的电容效应引起;2)不对称短路引起;3)甩负荷引起。
2.解释电容效应:P239最上面一段;线路首端有串联电感:我认为答案是P240最下面一段“电源感抗Xs的存在使线路首端的电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