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合集下载

史记 130卷篇目名称

史记 130卷篇目名称

史记130卷の篇目名称001.卷一·五帝本纪第一002.卷二·夏本纪第二003.卷三·殷本纪第三004.卷四·周本纪第四005.卷五·秦本纪第五006.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007.卷七·项羽本纪第七008.卷八·高祖本纪第八009.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010.卷十·孝文本纪第十011.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012.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013.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014.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015.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016.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017.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018.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019.卷十九·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020.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021.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022.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023.卷二十三·礼书第一024.卷二十四·乐书第二025.卷二十五·律书第三026.卷二十六·历书第四027.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028.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029.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030.卷三十·平准书第八031.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032.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033.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034.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035.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036.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037.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038.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039.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040.卷四十·楚世家第十041.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042.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043.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044.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045.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046.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047.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048.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049.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050.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051.卷五十一·荆燕世家第二十一052.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053.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054.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055.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056.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057.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058.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059.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060.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061.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062.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063.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064.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065.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066.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067.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068.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069.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070.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071.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072.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073.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074.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075.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076.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077.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078.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079.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080.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081.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082.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083.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084.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085.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086.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087.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088.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089.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090.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091.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092.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093.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094.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095.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096.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097.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098.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099.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100.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101.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102.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103.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104.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105.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106.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107.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108.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109.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110.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111.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112.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113.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114.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115.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116.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117.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118.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119.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120.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121.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122.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123.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124.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125.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126.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127.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128.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129.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130.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道家经典导读

道家经典导读

道家经典导读-阅读材料1◎“轴心时代”[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

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上……”[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

和中国一样,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探究了从怀疑主义、唯物主义到诡辩派、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可能性。

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

在巴勒斯坦,从以利亚经由以赛亚和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先知们纷纷涌现。

希腊先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

在这数个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括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

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道家”1、《论六家要指》(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河北丰润牛鼎及石幢

河北丰润牛鼎及石幢

河北丰润牛鼎及石幢清代直隶遵化州丰润县文庙中,曾藏有一尊年代久远的礼器――牛鼎。

有关牛鼎的来历,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时徽派大师程瑶田受友人之聘,在丰润授徒。

经实地考察后,程瑶田旁搜曲证,多方详考,认定牛鼎是刘宋孝建年代之物。

而学者汪诗韩则认为,此鼎铸于北宋政和年间。

后程瑶田意外发现自己的结论有误,予以修正,即牛鼎并非刘宋年代所铸,也不是赵宋时期制作。

今据多名考古学家考证,牛鼎是为北宋政和年间仿制的礼器。

丰润牛鼎几经沉浮,今又面世,光彩熠熠,恰是神物。

中国论文网/4/view-12760909.htm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在历史上的建置沿革是几经沧桑,变化多端。

据《大清一统志》卷四五“遵化直隶州一”记载:“汉置土垠县,属右北平郡。

后汉移郡□治。

晋移郡治徐无,以土垠属之。

后魏郡废,二县(土垠、徐无)改属渔阳郡。

北齐废土垠。

后周又省徐无。

唐为玉田县地。

金泰和中始分置丰闰县,属蓟州。

元至元二年省入玉田,四年复置。

明洪武初改闰为润。

本朝康熙十五年,改属遵化州,雍正三年改属永平府,乾隆八年仍属遵化州”。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丰润属之。

“1938年后沦为日伪统治区。

抗日战争中今县境内曾建过丰玉遵、丰玉宁、丰滦迁等联合县”。

1959年8月,恢复丰润县建制。

1961年6月,属唐山地区行政公署。

1977年5月,于丰润县城东建立丰润新区。

1983年,丰润新区划归唐山市管辖。

2002年,原丰润县和新区合并组建丰润区。

从丰润县至丰润区的变迁中可知,因清廷在遵化修建了东陵,乾隆八年(1743)升为直隶州,隶属顺天府。

故在顺天府相关的史籍中,也就不乏丰润县的历史记载了。

1983年5月,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钦定)日下旧闻考》,其中在卷一百四十四“京畿附编(玉田县丰润县)”文中,有一条有关丰润“牛鼎”的记载:“(丰润)县治内古鼎一,弘治间土人�井得之,重五百斤。

圜腹�m口四足,足上为牛首,下为牛蹄,款识甚古,或以为商时物”。

孟子荀卿列传翻译

孟子荀卿列传翻译

译文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读至梁惠王问道“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时,不免掩卷感叹。

心想:可叹啊,功利确实是一切祸乱的根源。

孔夫子之所以极少说到功利,是为了时刻对祸乱的根源加以防范。

因此,他老先生说:“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

追求功利所带来的恶果,有什么不同呢!孟轲,邹国人,跟孔伋的学生求学。

在通晓了儒家学说以后,去游说服事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

他前往魏国,魏惠王不信他那一套,认为他的话迂曲玄远,空疏而不切实际。

在当时,秦国任用商鞅,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敌军,削弱了敌国;齐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致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见齐王。

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以争战为贤能,但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他所到之国,都合不来。

于是退身,与万章等人编订《诗经》和《书经》,阐述孔子的学说,撰述《孟子》七篇。

他以后又有邹先生等学者。

齐国有三位邹先生。

在先的是邹忌,他借弹琴之机游说齐威王,因而得以参预国政,被封为成侯,执掌丞相大印。

他生活的年代先于孟子。

其次是邹衍,后于孟子。

邹衍看到各国君主更加骄奢淫侈,不崇尚德政。

他认为,如果能用崇高的德行修行自身,就能推行到老百姓中间去。

于是他深入观察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探究各种怪诞迂曲的变幻,作《终始》、《大圣》等篇,约十余万字。

他的话海阔天空,不合常理。

他坚持先从细微的事物验证起,然后推而广之,以至于无边无际。

他首先从现在叙述起,直至远古的黄帝,是学者共同称述的,大体随世事而盛衰,因而记载下那些祈神求福、就吉避凶的各种制度,并推而远之,直至天地尚未形成之时,飘渺玄远而不可考究其始。

他首先列述中国的名山大川,深山大谷中的禽兽,水陆繁殖的生物,各种物类中的珍品,以此类推,论及海外异域人们所看不到的东西。

据称天地分剖以来,五种德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每个时代都应采取与五德相应的政治制度,天命和人事互相感应就是这样。

高中文言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其後有驺子之属。

齐有三驺子。

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後孟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於无垠。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其术皆此类也。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後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於齐。

適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

適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作主运。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

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

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

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

生卒年不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邹衍。

邹衍是阴阳家代表人物。

五行创始人。

战国末期齐国人。

生卒年不详。

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

活了70余岁。

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

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

“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

因他“尽言天事”。

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

又称邹子。

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

与公孙龙。

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著有《邹子》一书。

《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

《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本名,邹衍。

别称,驺衍。

邹子。

所处时代,战国末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324年。

去世时间,约公元前250年。

主要作品,《邹子》《邹子终始》《主运》《大圣》。

主要成就,阴阳学派代表人物。

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学说,五行学说。

五德终始说。

大九州说。

职业,阴阳学学者。

生平。

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

五行学说创始人。

汉族。

战国末期齐国人。

生卒年不详。

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

活了70余岁。

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章丘相公庄镇郝庄村。

著有《邹子》一书。

《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

《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

“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

因他“尽言天事”。

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

又称邹子。

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

与公孙龙。

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齐宣王时。

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

对此。

司马迁比有较深刻的认识。

他说:“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

不能尚德。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

《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然要其归。

必止乎仁义节俭。

君臣上下六亲。

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

惧然顾化。

其后不断行之。

……邹衍其言虽不轨。

傥亦有牛鼎之意乎?”后人不察其大道。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释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释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释孟轲是邹国人,他拜孔子的门人子思为师。

学成以后,去游说齐宣王,但是没有得到齐宣王的重用。

游说魏惠王,还是不被任用。

当时,秦国任用商鞅,整顿军队,富国强兵;吴国和魏国先后任用吴起,都一举变成强国;齐威王和齐宣王任用孙子和田忌等人,威震天下。

天下各国都忙于合纵连横,热衷于武力,唯独孟轲提倡仁义,显得特别不合时宜。

所以孟轲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欢迎。

孟轲写下了《孟子》7篇,宣扬孔子的学说。

齐国有3位邹先生。

第一个是邹忌。

他借弹琴的机会,游说齐威王,得以参与国政,被封为成侯,担任丞相。

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孟子。

第二个是邹衍,晚于孟子。

当时各国国君都只知道骄奢淫侈,不推行仁德之政。

邹衍认为,如果国君推行道德,修行自身,就能普及到天下的百姓。

他深入观察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写下了《终始》、《大圣》等约10多万字。

书中语言海阔天空,甚至不合常理。

在这些书中,他坚持从细小的事物验证起,然后推而广之,以至于无所不包。

他从当代起,追溯到远古的黄帝,研讨历代史迹,以及历史发展、朝代兴衰的规律。

同时也记下了那些祈神求福、趋吉避凶的各种制度,并推而远之,一直到天地尚未形成,缥缈玄远而不能考察的时代。

他首先列述中国的名山大川、深山大谷中的禽兽和各种生物、各类珍品,以此类推,再讲到海外异域人们所看不到的东西。

又称天地分剖以来,五种德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每个时代都应采取与五德相应的政治制度,天命和人事也相应如此。

他认为,儒家所说的中国,仅占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

中国叫做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又有九州,就是大禹所分定的九州,但这种州不能列入大州之数。

中国以外像赤县神州的州有九个,这才是所谓的九州。

一块土地,有小海四周环绕,人们和禽兽与其他州不相通,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这就是一州。

像这样的州有9个,九州之外有大海环绕,就是天地的尽头。

邹衍学说的主要宗旨,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仁义节俭上来。

只是开头显得太泛滥了。

那些王公大人最初接触他的学说,感到惊奇,并想身体力行,但后来却终究不能实行。

关于史记书籍介绍

关于史记书籍介绍

关于史记书籍介绍《史记》原为完帙,但在流传过程中却有残缺。

《汉书·司马迁传》云《史记》“而十篇缺,有录无书”。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史记》系纪传体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著,约成书于西汉武帝征和年间。

“史记”一词,东汉之前乃一切史书之统称,后始为司马迁史书之专称,原书最初被称作《太史公书》,到东汉桓帝才改称为《史记》。

此书体例为纪传体之滥觞,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纪和列传为主体,故名纪传体,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征和三年三千年的历史。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博学多闻,遍游名山大川,曾从当时著名学者孔安国学过《尚书》等,其父司马谈立志要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无奈生年有限,遗命司马迁完成。

元封三年,迁为太史令,主管文史资料和天文历法,五年后,着手撰写《史记》。

然世事难测,天汉二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迁向武帝表示应客观评价李陵功过,因而身陷囹圄,惨遭宫刑。

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凌辱,司马迁不堪此冤,甚至想离开人世,但想到自己的史书“草创未就”,不甘心半途而废,权衡之后,决心忍辱苟活也要完成自己的事业,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史记》的写作,直至临终才搁笔。

以个人力量编写纵贯中国整个上古时代的通史,几千年来,无出其右者。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人格的魅力作为抑扬的标准。

例如对于失败者项羽,司马迁赋予了种种悲剧英雄人格力量,写项羽之神勇,诸侯将“莫敢仰视”,写虞姬项羽之别,悲歌和应,更是千古离别之冠,赚尽诗人才子笔墨,荡尽失意之人哀肠。

这使《史记》不仅成为史书之典范,也是不朽的文学名著,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整部《史记》,帝王将相无数,英雄豪杰无数,鸿儒硕学无数,司马迁“想见其为人”的,唯有孔子与屈原,司马迁欣赏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魄;屈原的遭遇,与己身之遭遇同病相怜,其恢宏之辞章,也为司马迁所向往,融入历史的写作中,使其成为一幅瑰丽雄浑、荡气回肠、悲天悯人的历史画卷。

《史记》:史记目录 史记的体例及目录介绍

《史记》:史记目录 史记的体例及目录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记》:史记目录史记的体例及目录介绍导语:《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的目录001.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002.卷二·夏本纪第二003.卷三·殷本纪第三 004.卷四·周本纪第四005.卷五·秦本纪第五 006.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007.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008.卷八·高祖本纪第八009.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010.卷十·孝文本纪第十011.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012.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013.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014.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015.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016.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017.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018.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019.卷十九·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020.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离娄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离娄章句上)

中国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注释及译文(离娄章句上)《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离娄章句上本篇开始出现短章,长篇大论减少。

内容涉及政治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以论“仁”的为最多。

全篇原文共28章,本书选14章。

【第一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文】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6)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7)。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8)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9)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释】①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

②公输子: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约生活于鲁定公或者哀公的时代,年岁比孔子小,比墨子大。

事迹见于(《礼记·檀弓》、《战国策》、《墨子》等书。

③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

《荀子》14章 致士 原文及译文

《荀子》14章 致士 原文及译文

《荀子》14章致士原文及译文原文: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而当,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愬,莫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

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

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诗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此之谓也。

川渊者,鱼龙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川渊枯、则鱼龙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

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

君子也者,道法之摠要也,不可少顷旷也。

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于小人。

”此之谓也。

得众动天。

美意延年。

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

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

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

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然后进退诛赏之,政之终也。

故一年与之始,三年与之终。

用其终为始,则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乱所以自作也。

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女惟曰:未有顺事。

”言先教也。

程者、物之准也,礼者、节之准也;程以立数,礼以定伦;德以叙位,能以授官。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注译解析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注译解析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注译解析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儒家大师孟子和荀卿的合传,但所记载的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德、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如邹衍等十二人,极似类传。

它是一篇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

《太史公自序》说:“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就是说本传的传旨是通过记写孟、荀的事迹,肯定他们的“明礼义”、“绝利端”的思想学说,并说明这种思想学说的渊源及影响。

作者站在总结诸家思想的高度,综合思想学说和为人两个方面对诸子的事迹作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述。

对于孟子,着重强调了他是直接继承孔子思想的人,具有守道不阿,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时,也指出他的仁政主张不合时宜。

对于荀卿,则突出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由于他们的思想学说有着承袭关系,影响巨大,特别是他们都发愤著述,不以自己的学说阿世媚主,慕荣求利,所以作者才将他们并称,并在传序中予以推重,试读“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何以异哉?”这固然是对现实的讥刺,但从现实的一派污浊中不正反衬出孟、荀学说及为人的拔出流俗,难能可贵吗?传文中,还以较大篇幅记载了驺衍,驺衍的“五德终始”说本受孟子的影响,曾流行一时,作者肯定其“止乎仁义”的目的,而批评其荒诞怪异的内容,对于他的为人则论以有“阿世俗”之嫌。

至于淳于髡等稷下先生,他们的主张虽不同程度地与儒、墨思想相关,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干世主”、慕权贵。

其地位和为人远不及孟、荀。

文末只用一语点出墨子的主张,以回应上文,因其与儒家并称显学故毋庸多言。

这篇传记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散神聚。

叙写十四人,以孟、荀为主,时而三驺,时而稷下,错错落落,似是漫不经心,而实际全由传序统领,正如清徐与乔所说:“叙诸子斜斜整整,离离合合,每回顾《孟子传》。

首读《孟子书》数笔,间间散散,空领一篇。

谓诸子之阴以利于当世而遇,孟子独不遇,故盛称诸子,却是反形孟子,……盖宾主参互变化出没之妙,至此篇极矣。

孟子与《孟子》

孟子与《孟子》

孟子
读《孟子》杨伯峻 有感
宋代大力推荐孟子的首推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 1021年-1086年 。他早年即立志直追孔孟,以“孟、韩之心为心”,以重振儒学为己任,这也是当时许多儒者的目标。他“素喜孟子”,不仅作《孟子》注解,还有许多诗文赞扬孟子。以孟子作为千古知己和自己人生的榜样。
作者:八音魔琴
孟子
读《孟子》杨伯峻 有感
作者:八音魔琴
孟子题辞
余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聊欲仔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而辩之者既已详矣。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于是乃述已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施于新学,可以寤疑辩惑;愚亦未能审于是非,后之明者,见春违阙,傥改而正诸,不亦宜乎。
他早年也极力效仿孟子,为人为文皆是如此,言“孔孟如日月”,将孟子的地位提得很高,经他提议,宋神宗“於是改法,罢诗赋、贴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这是最早把《孟子》升格为“兼经”,列为学科,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改变了隋唐尤其是唐朝注重测试诗赋的做法。
作者:八音魔琴
孟子
读《孟子》杨伯峻 有感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学不传,千载无真儒。——程颐《明道先生墓表》 {先生名颢,字伯淳,葬于伊川。潞国太师 北宋文彦博 题其墓曰“明道先生”。弟颐序其所以而刻之石。}
作者:八音魔琴
孟子
读《孟子》杨伯峻 有感
北宋文学家苏辙 1039-1112 的一大历史贡献是对孟子养气说加以发挥,他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上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6.10-1劝学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

6.10-1劝学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
• 同意:从师的目的是学习,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可能成为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超越老师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求学的道路上, 还有更大的目标等着有志之士去实现。
• 不同意。荀子的意图是教导我们努力学习,虚心好学,这样才会成 为有学问的人。从师而学的最终目的是对教养的追求,超越前人的 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识的拥有。
荀子坚持性恶论,认为人性 本恶,而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 的本性改变,从良向善,“今之人 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 然后治”。因此,荀子十分强调教 育的作用和学习,这与儒家一贯重 视学习的思想一脉相承。
儒家重视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通假字
1、虽有槁暴
“有”同“又”。“暴”同“曝”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 “性”,资质禀赋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使……弯曲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
善假学习
君子
达到目标
起 于之,在这里
善行 连词,表顺承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非凡的智慧 获得 语气词 跬:古代的半步 没有用来…的,无从
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其後有驺子之属。

齐有三驺子。

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後孟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於无垠。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其术皆此类也。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後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於齐。

適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

適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作主运。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

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

孟⼦荀卿列传读更多美⽂,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

每天为您推送有特⾊的⽂章。

孟⼦荀卿列传太史公⽈:我读孟⼦的著述时,每当读到魏惠王问“怎样才能利我”,总不免放下书籍后感叹不⽌。

哎呀,追名逐利确实是⼀切祸乱的开端!孔⼦很少谈起利益的原因,就是担⼼这个祸乱的根源。

所以说:“为追逐利益⽽⾏动,肯定多⽣怨恨。

”从天⼦直到普通百姓,追逐利益的弊端没有什么差别!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舆,邹国(今⼭东省济宁邹城市)⼈。

他受业于⼦思的门⼈。

学成后游说齐宣王,但齐宣王只是顾左右⽽⾔他,没有起⽤他。

孟⼦⼜来到⼤梁,魏惠王根本不听他所说,认为他的见解过于遥远,脱离了⽬前实际。

在这个时期,秦国起⽤商君富国强兵,楚国和魏国先后起⽤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和齐宣王起⽤孙⼦、⽥忌等⼈,诸侯都向东去朝拜齐国。

天下诸侯正在积极组织合纵连衡,把能攻伐的⼈⼠作为贤⼠。

⾄于孟⼦所宣扬的唐尧、虞舜和三代的⼤德,根本不合这些诸侯的⼝味。

孟⼦只好返回家乡,和万章等⼈著书⽴说,阐述发扬孔⼦的思想,写成《孟⼦》七篇。

在他之后,涌现出了邹⼦等学者。

齐国共有三名邹⼦。

其第⼀个邹⼦是邹忌,曾经⿎琴向齐威王⾃荐,后来执掌齐国国政,担任相国,被封为成侯,他早于孟⼦。

第⼆个邹⼦是邹衍,他在孟⼦之后。

邹衍亲眼⽬睹统治者奢侈淫靡,不能⾏⼤德,不像《诗经·⼤雅》中的所说的那样修为⾃⾝,恩惠百姓。

邹衍深⼊观察阴阳变化,采集各种荒诞不经的事件,写成了《终始》《⼤圣》等篇章⼗多万字。

其语⾔风格宏⼤⼴阔,荒诞不经,⼀般从⼩事⼩物开始,然后推⼴开来,延伸到⽆限的宇宙。

在写法上先叙述当今时事,然后推演到黄帝时代,采纳学者们都有论述的,以便探究朝代盛衰的规律,记载不同时代的吉凶制度,推⽽远之,直到不可考察的远古幽冥时期,研究其根源。

书中列举了中国的名⼭⼤川,五⾕禽兽,⽔⼟植物,珍稀物类,甚⾄⼈们没有看到的海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书名:史记作者:司马迁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適梁,
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其后有驺子之属。

齐有三驺子。

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
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
及黎庶矣。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於无垠。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其术皆此类也。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於齐。

適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

適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作主运。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

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而内圆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
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淳于髡,齐人也。

博闻彊记,学无所主。

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
意观色为务。

客有见髡於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

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

髡曰:“固也。

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

”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

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

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


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

终身不仕。

慎到,赵人。

田骈、接子,齐人。

环渊,楚人。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
序其指意。

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

於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荀卿,赵人。

年五十始来游学於齐。

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

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因葬兰陵。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
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

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