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历吏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

论文摘要:从回顾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了当前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影响的几大主要因素,并力图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明确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重要性。

重庆是国家审批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保护方式、保护内容也随着各个时期保护观念的改进而逐渐完善。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我们的保护观念应该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1回顾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市虽然没有明确的保护机构和保护文件,但从1952年~8O年代中期,全市开展了成渝铁路、宝成铁路文物调查,三峡地区洪水考古调查,四川盆地恐龙化石调查和占窑址调查等文物普查工作。

1)1990年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文物委员会,是重庆市第一次在法律上得以认可的文物保护机构,有关部门参与协调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整个重庆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才得以开展。

2)1992年旧城改造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城市历史文化传统。

3)1993年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

4)1998年《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过。

5)2002年历史街区的划定对重庆的影响。

6)2005年《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颁布。

7)200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2当前影响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全球变暖引起的自然灾害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山丘地带,属于“川东伏旱区”,极易发生旱灾。汛期的雨量充沛,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是全国四大地质灾害多发地之一。

2.2快速的城市化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市的经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化速度迅速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用地、居民住房等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增加。随着200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以来,重庆市又计划主城面积l0年后将扩大一倍,城镇化率将接近80%,城市人口将新增800万以上,成为西部最大的城市群,这些目标不仅给重庆市主城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旧城改造问题,而且也造成它们与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保护矛盾和冲突等问题。

2.3过度的旅游开发

“遗产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但“旅游拥塞”所引起一系列对生态的破坏、商业过度的开发以及非物质遗产的错意等,都造成了历史文化遗迹的品质下降。2.4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物保护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一面方既要强调传统工艺,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并用。但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浮躁的一面,片面追求效率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

3建议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1.1应对机制

1)加强政府在山地灾害防治中的领导;2)把山地灾害防治纳入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

划中;3)加强山地灾害的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预测、预报能力的研究;制定减灾规划,建设减灾示范工程;加强山地灾害的基础研究。

3.1.2解决措施

1)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环境,尽量避免干旱带来的岩石裂缝和地下水减少弓l起的地面沉降;

2)洪涝灾害要从泄洪处开始治理尽量让洪水多渠道排泄,地下管网系统也要扩容,并加高防洪堡坎;3)做好地质勘查,在容易滑坡处加固护坡;4)提高抗震设计的强度。

3.2改善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2.1改变城市发展模式

1)2007年9月出台的《重庆市主城区组团隔离带规划》明确了各组团隔离带的范围及用地,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逐条提出r强制性和指导性的空问管制要求;2)避开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并赋予各个新城区以合适的职能,完善其相应的各种配套设施,尽量减少新城区对老城区机理的影响及其依赖;3)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维持老城区的城市机理,保护比较完好的老街区整治、改善旧街区的环境与内外设施条件,减少由于设施老化引起的生活不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