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资料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变 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力,将组织 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 组织既定的目标。
一、资源与资源配置
(一)资源的有限性 人、组织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 力,将组织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组织既 定的目标。 1. 组织的资源有限性的表现。 (1)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组织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资源也是有限的; (3)人们从自然界摄取资源后创造的财富(其价值表现 为货币)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也是有限的。 资源的有限性根本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取 决于人们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限性。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四)管理人 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在管理过程中都具有被管理者、管 理者双重身份。 著名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教授把企业 的所有员工都看作是“管理人”。 西蒙教授认为,任何作业在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决策。 决策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业的成果。 决策决不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专利。事实上,不仅 最高管理阶层要进行决策,企业中所有阶层包括作业 人员都进行决策,它贯穿在整个组织中。 企业人员的阶层不同,实质上只是各自决策的领域不 同而已。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按照“社会人”的假设,在社会上活动的职工不是各 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一员的 “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有社会需求。 “社会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较高的收人,以便 改善经济条件、谋求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人, 他们还有七情六欲,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 还需要得到尊重。 这种社会人,是作为集团或组织的一员而行动的,他 的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为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实际上就是在“社会人” 的假设上发展起来的。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辅导1、管理的性质;4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7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24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1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产生相互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会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很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是以效率的逻辑为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是以感情的逻辑为标准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共同存在,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5、现代管理理论内容;33二战以后,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流派,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其代表人物包括孔茨、奥唐奈,其主要观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职能联系起来,专门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戴尔,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管理问题;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精力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是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认为,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采用何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即所谓“权宜应变”;7、企业文化理论;37企业文化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美国,但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得到较快的发展;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2企业作风;3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2对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3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73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1目标建立;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单向的,由上级给下级设定目标,即由企业领导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各级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常用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目标分解;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3目标控制;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4目标评定与考核;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79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10、决策及其特征;98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西蒙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超前性;二是目标性;三是选择性;四是可行性;五是过程性;六是科学性;1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01一是满意原则;二是分级原则;三是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整体效用原则;12、特尔菲法106特尔菲法是由美国着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13、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124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14、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127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1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441特征也可称之为项目式组织结构,其结构图是M形的;最早设立事业部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发明者是管理学家斯隆和杜邦;这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它是在总公司之下设立多个事业部,事业部可以按产品、或按市场、或按地区划分,每一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事业部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2优点其优点是:1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3缺点其缺点是,由于在总公司和各个事业部都要设置职能结构,比如生产、销售、财务,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个利益,等等;16、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51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衡量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标志主要有:1决策的数量;2决策的范围;3决策的重要性;4决策的审核;17、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162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要完成人员配备的任务,就要坚持如下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18、管理人员的选聘渠道;163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一个组织要得到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同时考虑内源与外源两个渠道;1内部来源优点:1他们对组织情况较为熟悉,了解与适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们上任后能很快进入角色;2选任时间较为充裕,对备选对象可以进行长期考察,全面了解,对他们的长处和短处看得比较清楚,能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3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4手续简单,费用低;缺陷:1容易造成“近亲繁殖”;2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给公平、合理、科学的管理带来困难;3内部备选对象范围狭窄;2外部来源优点: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可避免“近亲繁殖”,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4可以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而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缺点:1难以准确地判断他们的实际管理才能;2费用高;3容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打击;总之,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是这样的: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可采用内源渠道;在组织成长期多用外源渠道,稳定期多用内源渠道;19、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1631组织规模;2业务的复杂程度;3管理部门的数目;4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20、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1741业务培训;2管理理论培训;3管理能力培训;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21、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901性格理论阶段;2行为理论阶段;3权变理论阶段;22、领导的影响力;187领导是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方面构成;1法定权力;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强制性;法定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2自身影响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望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自身影响力不能由组织赋予,不具有法定性质;构成领导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23、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202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4专业构成;24、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2071知人善任的艺术;2量才使用的艺术;3用人不疑的艺术;2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2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3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4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26、激励过程;219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是一种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激励实质上就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基础,利用各种目标激发产生动机,驱使和诱导行为,促使目标的实现;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过程;当人们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这就是激励过程;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2马斯洛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产生了人的动机,需要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可以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先后顺序排列一个需要层次图;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包括那些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活必需品;马斯洛认为,当这些需要还没有达到足以维持生命之前,其他的需要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比如,生活要有保障;工作要稳定;生病了、年纪大了,要有所依靠;避免人身伤害,等等;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当生理及安全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开始占据主要地位;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人们一旦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一种能使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欲望;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起着主导的激励作用;一旦这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那么这一层次的需要就不再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和激励因素,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层次,用他们正在追求的那一层次的需要来激励他们,将会取得极好的激励效果;28、双因素理论;223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类需要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第一,有一些需要,比如: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地位和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等,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如果得到满足,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类和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大量存在,而且条件优越,就不至于引起人们的不满意;而缺少这些因素,就会引起不满非有不可;这是一些保持因素,但不是激励因素;第二,另一些需要,比如:成就、责任、赏识、工作具有挑战性以及工作中的成长、晋升等,如果得到满足,会给人以极大的激励,产生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不会产生满意感;赫茨伯格认为,这些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满足职工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但是,即使满足了上述条件,也不能产生激励效果,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职工创造工作的条件和机会,丰富其工作内容,增强职工的责任心,使其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的赏识,这样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体上是相符的;他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而激励因素则相当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所不同的是,赫茨伯格认为,激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上面;29、控制系统的特点;2461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2具有自身的目的性;3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30、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249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4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3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65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32、企业与外部关系的协调;2811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2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3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4企业与社区的关系;33、冲突对组织发展的作用;285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没有冲突的组织将表现得呆滞,对环境变化适应慢和缺乏创新精神,因而绩效也不是最好的;而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冲突到底能给组织带来哪些好处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好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齐心协力,一致对外;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比如,现在经常发生的大公司之间的购并,就是为了战胜他们共同的对手而进行的联手;由于冲突对组织发展具有以上重要意义,因此,冲突成为组织协调的最基本内容;34、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287面对冲突,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加以解决:1回避:这是解决冲突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当冲突微不足道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非常激动时,可以采取让双方暂时回避的方法来加以解决;2强制解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强制解决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一个命令解决问题;但强制解决,往往会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3妥协: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说,当冲突各方势均力敌时,或者冲突双方希望就某一问题尽快取得解决办法时,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方法;4树立更高目标:为冲突双方树立更高的目标,使冲突各方感到紧迫感和压力;当其中任何一方单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目标时,冲突双方可能会进行合作并作出一定让步,为完成目标而统一起来;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搞清楚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从结果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会比较多;35、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措施;2981信息沟通的障碍:第一,沟通方式选择不当,会造成沟通障碍;第二,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第三,态度和兴趣;第四,情绪;第五,信息过滤: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2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第一,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要根据沟通内容和特点、沟通双方的特点、沟通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第二,善于运用反馈;第三,学会积极倾听;第四,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问题
计划 28% 控制
组织 36%
14% 领导
22%
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素质、技能和角色
1、管理者的素质:是指管理者的与管理相关 的内在基本属性与质量。管理者的素质主 要表现为品德、知识、能力与身心条件。
2、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见表) 3、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 4、管理者的技能(见表) 5、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见表 6、管理者的角色
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 开朗、乐观的性格;广泛 而健康的兴趣等
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
1、创新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 2、创新素质主要体现: • 创新意识 • 创新精神 • 创新思维 • 创新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
基本 含
义
技能
内
容
技术 技能
人际 技能
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 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 识、技术和方法的能 力
美日经营目标的比较
经营目标
美国 日本
投资回收率(ROI)
2.43 1.24
股票价格上升
1.14 0.02
市场占有率
0.73 1.43
产品改善 生产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0.50 0.46
0.68 0.71
自有资本率
0.38 0.59
新产品比例
0.21 1.05
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0.05 0.20
作业条件改善
0.04 0.09
1 位得 3 分,2 位得 2 分,3 位得 1 分,其它得 0 分,
利害共担者
(Stakeholder)
股东 雇员 顾客 供应商 社会
二、管理主体(管理者)
谁是管理者?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管理学课件第1章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谁是管理者
• 1.组织及其特征: • 2.管理者和操作者 • 3. 管理者分类
• 1.什么是组织 (1)由一群人组成(≥2)——组织成员 (2)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目标 (3)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组织结构
• 哪些是组织? 党政机关 医院 教会 海尔集团 东北财经大学 聚
Resource Usage
Goal Attainment
Low Waste
High Attainment
Management Strives For: Low resource waste (high efficiency)
High goal attainment (high effectiveness)
(spokespers
行动、结果等信息;作为组织所在产 业方面的专家。
on)
决策制定方面
7.企业家
(entreprene ur) 8.混乱驾驭者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 方案、发起变革,监督某些方案的策 划。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动乱时, 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disturbance
handler)
• (1)计划(planning):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 计划以协调活动。
• (2)组织(organizing):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 (3)领导(leading):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 (4)控制(controlling):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 人际关系技能(Human Skills ) - ability to work well with other people both individually and in a group
管理学的14个问题
管理学的14个问题一、为什么说“结果又怎样”是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慎终追远是管理的传统。
而结果又怎样指的是对管理的结果进行关注,是对慎终追远的进一步体现。
而需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重视管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指出管理理性是一种多元理性,并进一步界定管理知识条理化的智能方法强调管理学学科的“综合学科”定位和管理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二是重视本土化的传统。
本土化契合着管理是一种环境设计的思想。
现代社会的中心既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更不是生产力而是管理完善的组织。
最后是坚持科研服务于教学的传统,需要对所学知识的不断评估、总结,能给管理者一个再学习的有效反馈机制。
“慎终追远”在管理者决策、行动和思考中将还原为对“结果又怎样”的无穷追问与启发真知。
二、为什么说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假设管理是企业管理,是对管理的理解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不同组织都有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管理方式之间的差异也很小,主要体现在应用上。
而管理就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特殊工具三、如何分析任务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是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时间内执行特定的任务。
而不同性质的任务使得不同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任务和组织之间存在可匹配关系,特定的组织总有最适合执行的任务。
在执行某项特定的任务时,总会存在从一种组织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织形式的要求,特定的任务就这样限定了特定的组织结构的边界。
能够匹配在恰当的时空和特定的任务的团队才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特定任务决定组织结构也决定任一组织需要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并存。
四、如何理解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最初有两个假设,分别认为人是组织中的全职雇员(全天工作维持生计),人是组织中的下属(人与人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
对于假设一,大多数人都还是组织的雇员,少数人为组织工作,但不再是雇员,更不用说全天工作,这些人的数量不少且在上升,他们为外包承包商工作,是临时雇员或兼职人员。
对于假设二,从事工作的人越来越不是下属,即使在相当底层也少。
管理学课程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任何一个初学者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可能都会对这些众多的管理学流派感到头晕脑涨的,为什么管理学会存在管理理论混杂,被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决“管理理论丛林”问题呢?孔茨认为,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不应把管理方法与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混淆起来。
孔茨把不同的管理理论学派看成是研究和分析管理学的不同方法,一切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纳入某一管理职能中。
他认为的管理方法有:经验的或案例的方法、人际行为方法、集体行为方法、协作社会系统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方法、决策理论方法、系统方法、数学的或“管理科学”的方法、权变方法、管理作用方法以及经营方法。
孔茨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实际上就是运用数学的和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但存在诸多管理学派的原因并不仅仅在此。
管理学之所有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却又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管理理论来相互解释管理流派的存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些流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每个学派都侧重于管理的某个方面,对管理的真正实质却未能正确揭示。
管理学派之所以复杂众多,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统一有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管理学派要统一,首先必须统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不仅运用于工商企业,也用于医院、学校、军队、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的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管理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就应有应用科学研究的共性,而不应该有例外。
典型的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这门学科是什么或干什么的?”和“这门学科是如何应用的?”。
第一个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属于方法论的问题。
相应地,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
事实上,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尽管由于不同的学派对管理学内容的理解角度和归纳的思路不同,侧重不同,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一篇)-2021管理学基础答案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一篇)|2021管理学基础答案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一篇)(20xx年10月11日)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什么是管理的性质?2.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3.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4.组织与外部环境有怎样的关系?5.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什么是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1)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3)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党和国家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
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可提供利用的技术资源。
(5)文化教育环境。
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6)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和气候条等。
3.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1)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管理学常见问题及答案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
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1.宏观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
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
②经济体制。
③科技、教育体制。
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②经济结构。
③市场利率。
④汇率水平。
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
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任何一个初学者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可能都会对这些众多的管理学流派感到头晕脑涨的,为什么管理学会存在管理理论混杂,被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决“管理理论丛林”问题呢?孔茨认为,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不应把管理方法与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混淆起来。
孔茨把不同的管理理论学派看成是研究和分析管理学的不同方法,一切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纳入某一管理职能中。
他认为的管理方法有:经验的或案例的方法、人际行为方法、集体行为方法、协作社会系统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方法、决策理论方法、系统方法、数学的“管理科学”的方法、权变方法、管理作用方法以及经营方法。
孔茨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实际上就是运用数学的和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但存在诸多管理学派的原因并不仅仅此。
管理学之所有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却又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管理理论来相互解释管理流派的存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些流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每个学派都侧重于管理的某个方面,对管理的真正实质却未能正确揭示。
管理学派之所以复杂众多,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统一有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管理学派要统一,首先必须统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不仅运用于工商企业,也用于医院、学校、军队、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的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管理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就应有应用科学研究的共性,而不应该有例外。
典型的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这门学科是什么或干什么的?”和“这门学科是如何应用的?”。
第一个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属于方法论的问题。
相应地,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
事实上,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尽管由于不同的学派对管理学内容的理解角度和归纳的思路不同,侧重不同,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管理学常问的问题(五篇模版)
管理学常问的问题(五篇模版)第一篇:管理学常问的问题1.什么叫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职能,协调组织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概念包括那四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是一项围绕组织目标实现而展开的活动。
(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那些内容?四大原理: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
4、管理系统原理是指:基于系统论的管理的基本真理之一。
管理系统原理是把管理组织或管理过程视为一个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实现优化组织设计和优化管理的理论。
5、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1)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健是员工的民主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6、什么叫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有那几种?管理者为了有效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功能称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种职能。
7、管理的基本方法有那几种?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五种。
1、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P35--38)(1)劳动定额(2)培训一流工人(3)标准化管理(4)剌激性工资制度(5)思想革命(6)计划与执行分离原理(7)职能工长制(8)例外原则。
2, 法约尔认为企业职能包括那些方面?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话动 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3、法约尔桥:又称为跳板原则,是指管理机构中如何解决职权等级关系条件下,既能保持统一指挥又不影响系统信息传递和协同动作的一种管理方法。
具体讲,任何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这既是执行权力的线路,也是信息传递的渠道。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法约尔提出可以在业务相关的一个部门和另一部门之间搭一个“桥”,使两个部门的下属间能够直接传递信息和协同,又把共同商定的事情及时向各自的上级汇报,那么等级链的原则就得到遵守,组织效率又能大大提高。
管理学原理-管理的基本问题(ppt 145页)
1、思想表达了基本的理念; 2、政策确定了的基本原则; 3、制度规范了管理的行为和方式; 4、方法保障了制度的可操作性。
四、管理者的工作
1、工作方面的管理活动 *设定目标 —— 选择目标和分配资源 *组织、协调、控制下属的活动 *评定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绩效 2、人员方面的管理活动 *激励和沟通 *指导和培训人才
工作方面的活動
1)制定決策 2)解決迫切的問題 3)解決和預測長遠的問題 4)向下屬分配工作 5)文件工作 6)審查公司政策 7)預算以及計劃的執行
人事管理方面的活動
1)與上下和同事的溝通 2)與外界之間的溝通 3)作爲經理參謀人員參加會議 4)作爲群體的代表參與相關活動
管理者是什么?
发挥组织资源效用的 推动力
董事会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目标和计划的网络化
目标和方案的关系呈网络状(例)
新产品开发网络
产品研究 方案
生产技术 方案
制造方案
分配和库存 方案
批准产品 设想
包装设计 方案
销售方案
广告推销 方案
管高实施 方案
产品商品 目
化
标
市场调查 方案
招聘推销 员方案
推销员培 训方案
销售发动 方案
目标必须是相互支持的 甚至是一个支持的矩阵
計劃的程序
機會的選擇
目標
考慮計劃的前提
*市場 *競爭 *消費者需求 *本企業優勢 *本企業弱點
*何處做? *做什麽? *何時完成?
*在何種内外部 環境中實施計 劃?
識別供選方案
*那些方案是最 有希望完成目 標的方案?
提出預算
*產量、價格 成本
*計劃必需的 開支
管理学基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2)管理具有科学性(3)管理具有艺术性3.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那些?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
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4. 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那些?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组织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6.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众多的学派。
《管理学》常见问题
《管理学》常见问题第1章1.掌握管理二重性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①认真总结我国四十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③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
④要结合实际,灵活的学习与运用。
2.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原因。
答: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④管理是促进现代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
以上这些都表明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
目前国与国的差距,已由“技术差距”转到“管理差距”上来。
由此可见,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2章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经济人又成为理性-经济人,也称实利人。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再经19世纪合理主义而形成的。
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其基本观点是:①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是设法逃避工作。
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的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⑤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假设的人,另一类人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服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承担管理的责任。
2.人际关系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 本世纪20年代前后,工人日益觉醒,工会组织日益发展,工人组织起来对雇主进行反抗和斗争。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3学时) (6学时) (2学时) (4学时) (6学时) (3学时) (4学时) (2学时)
江
参考书目:
1、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芮明杰, 《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文士、张雁, 《管理学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 4、黄津浮,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江
管理理念之三:敞开式大房间办公
好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敞开式大房间, 全体人员都在一间大敞厅中办公。各部 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 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 办公室,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 造无拘无束和互相合作的氛围。
江
[问题分析] 头头们该不该出去吃喝玩乐
答案:很难说,但万变不离其宗。
吃喝玩乐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手段。
江
结论
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一 个组织高层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为此 而在外面吃喝玩乐就和我们一个工人 在机器边辛勤劳动一样,是高层管理 者的日常工作之一。
在一个组织中,各人的职责不同,工 作形式也不同,要发挥群体的力量, 就必须对相互的工作有正确的理解。
江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 力的重要途径
(三)学习现代管理学是获取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是一流人才, 只懂管理不懂技术的人才是二流人才, 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的人才是三流人才。
江
三、如何学好现代管理学?
(一)学习方法 唯物辨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二)本课程采取的学习方法 授课(听课)+案例分析+课后思考练习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认真听课、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广泛阅览 (四)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第一章 管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第一章管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管理一、管理概念(对管理的各种理解)二、管理词义管:指“管辖”——对人和物而言,体现权利。
理:指“处理”——对事而言,体现责任。
∴管理=管人+理事(权力+责任)三、管理定义“管理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运用各项管理职能整合资源,使组织的活动有效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过程学派)四、管理的要素(对定义的解析)1、管理主体——谁去管:管理者(基本要素)2、管理客体——管什么:组织的资源及活动(基本要素)静态: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要素动态:产、供、销、服务等经营活动过程3、管理目的——为什么管:4、管理职能——管什么“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影响的方式”五、管理职能的各种学说结论:管理的职能有多种六、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过程应当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管理效果:管理目标合理性与实现程度——要做正确的事(价值理性)管理效率:管理过程投入产出比例,反映方法手段合理性——要正确地做事(工具理性)第二节管理者一、定义■定义一(传统的):在组织的任何层次中领导他人工作、对他人工作负有责任的人。
■定义二(现代的):在组织的任何层次中把管理活动或其中一部分作为主要工作的人。
■两者的区别:前者更强调职权(对人负责)后者更强调职责(对业绩负责)二、管理者的分类按其在组织中的层次与职责分为:1、高层管理者:组织中的战略决策层,掌握资源支配权,对组织 业绩负有全面总体责任(强调决策力)。
2、中层管理者:战术决策、实施管理职能(承上启下)。
3、低层管理者:执行层,一线作业指挥监督(强调执行力)。
三、管理者的技能1、技能分类:●技术技能:履行管理职能所需专业技术。
●人文技能:处理人际关系、进行人际通方面的技能。
●构想(概念)技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分析形势、把握机会、统筹兼顾、果断决策”2、管理者层次与技能的关系(1)模型:(2)结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不同技能的要求不同;●层次越高对构想技能要求越高,反之亦然;●人文技能是各个层次都同等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任何一个初学者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可能都会对这些众多的管理学流派感到头晕脑涨的,为什么管理学会存在管理理论混杂,被孔茨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决“管理理论丛林”问题呢?
孔茨认为,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不应把管理方法与管理学的基本内容混淆起来。
孔茨把不同的管理理论学派看成是研究和分析管理学的不同方法,一切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纳入某一管理职能中。
他认为的管理方法有:经验的或案例的方法、人际行为方法、集体行为方法、协作社会系统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方法、决策理论方法、系统方法、数学的或“管理科学”的方法、权变方法、管理作用方法以及经营方法。
孔茨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管理科学学派实际上就是运用数学的和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但存在诸多管理学派的原因并不仅仅在此。
??
管理学之所有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同却又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管理理论来相互解释管理流派的存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些流派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每个学派都侧重于管理的某个方面,对管理的真正实质却未能正确揭示。
管理学派之所以复杂众多,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统一有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管理学派要统一,首先必须统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不仅运用于工商企业,也用于医院、学校、军队、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的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管理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就应有应用科学研究的共性,而不应该有例外。
典型的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这门学科是什么或干什么的?”和“这门学科是如何应用的?”。
第一个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属于方法论的问题。
相应地,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和“如何进行管理”而展开的。
事实上,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尽管由于不同的学派对管理学内容的理解角度和归纳的思路不同,侧重不同,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
如管理过程学派重点研究“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而经验主义学派重点研究“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
在这两个问题中,“管理是什么”是属于认识论的问题。
“如何进行管理”是属于的方法论的问题。
认识论是基础,方法论是目的。
对于管理学的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管理学的认识论即“管理学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解决管理的方法论的问题。
在不了解管理的概念、本质和特征的情况下,研究管理方法是舍本求末,是无法达到研究管理学的研究目的。
“管理是什么”主要涉及管理的内容和原理等。
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行为的性质、特征等。
“如何进行管理”主要涉及管理的方法,如任务管理法、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系统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等。
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
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科学的管理学更是以此为根本的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管理的内容、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
管理的内容。
它研究管理的概念、行为、职能、本质、性质和特征等,其中管理的各种行为和职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是要通过管理的职能发挥作用的。
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原则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是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管理方法。
管理的宗旨在于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管理这一功能的执行和完成,是靠管理方法来实现的,管理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管理目标的顺利达到,也都是正确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的。
因此,对管理方法的研究是现代管理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
除此之外,人们对管理学的研究还应包括管理学的历史,研究从管理的产生、性质,到古代一一近代一一现代各种管理思想的出现和管理理论的沿革,通过历史人们可以更好的研究管理学,知古鉴今。